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最新历史版本 :亿唐 返回词条

  • 编辑时间: 历史版本编辑者:高兴
  • 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
  • 修改原因:

   互联网在经历了第一次寒冬之后,所呈现出的机遇几乎令全球资本垂涎不已。尤其是中国互联网更是炙手可热:新浪、搜狐、TOM、网易等老门户纷纷翻身,实现盈利;盛大、九城、携程、百度、空中网等新兴网站更一一登陆纳斯达克,功成名就;那些早期投身于SP、网络游戏、搜索、电子商务等热门领域的互联网公司,无不赚了个盆满钵满。

  相比之下,坐拥亿万风投、哈佛MBA团队、“明黄色一代”等诸多概念光环的亿唐,却在长达七年的时间内,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各种商机失之交臂,这样的经历多少有些不可思议。即使是其被收购的SP业务,尽管从2001年就开始涉及,其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其他SP对手。也颇多令人叹息之处。

  1999年,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唐海松创建亿唐公司,并很快搭起一个了由5个哈佛MBA和2个芝加哥大学MBA组成的“梦幻团队”。凭借诱人的创业方案,他从两家著名美国投资商DFG、SevinRosen手中拿到两期共5000万美元融资。

  当时唐海松在创业方案所描述的商业理想是:亿唐网不仅是一个网站,更是一个辐射网上网下的强大品牌,它为被称为“明黄色一代”的18-35岁之间的年轻人提供各种网上服务和网下的生活用户,是“通往中产阶级的一道门”。

  “在湖畔森林的别墅前,亿唐的烤肉架永远保持着香喷喷的温度;在宽敞气派的健身房,亿唐的网址就印在每一件亿唐健身服的背后;在家庭自助晚宴上,每一听亿唐饮料的瓶盖下都有一个数字,上网就可以抽奖……”在当时,这种梦幻图景曾使唐海松和众多亿唐人激动不已。

  从1999年开始,亿唐开始在全国范围快速“烧钱”:除了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亿唐还广招人手,并在各地进行规模浩大的宣传造势活动。从1999年到2000年,亿唐仅在宣传方面的投入就高达300万美元,约2000万元人民币。

  但唐海松的心思并不在网站内容方面,他几乎把80%的精力放在“亿唐卡”身上——这种提供亿唐特约商户优惠的VIP购物卡,其实在当时并没有多少市场。

  而亿唐网内容则贪大求全,毫无特色:几乎门户有的东西,亿唐当时都有,但除了邮箱等少数服务外,却没有一样真正拿得出手。而在当时,新浪的新闻、网易的聊天室、搜狐的搜索引擎都已形成不错的口碑。

  2000年年底,互联网的寒冬突如其来。无法盈利的亿唐开始恐慌,钱烧光了大半,第三笔融资已不可能。

  2001年6月,亿唐经过两度大规模裁员后,其员工数从120人跌至30人,各个分公司也逐一解散。同时,亿唐网也放弃了黄灿灿的背景色调,而改为绿色——黄色之前一直是亿唐的标志,象征着向上的“明黄色一代”。这一举动也被视为亿唐人自身定位的全面动摇。

  唐海松把宝押在网下。从2001年到2003年,亿唐不断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出了手包、背包、安全套、内衣等生活用品,并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售;同时还悄然尝试手机无线业务;它甚至还有模有样经营起一家模特经纪公司。

  然而,唐海松并没有看到更多新兴机会正在悄然浮出水面。

  2001年7月,同在上海的盛大开始运营韩国网络游戏《传奇》,2002年盛大盈利高达5亿元,并在之后两年实现上市。2002年年底,搜狐为首的门户网站也首次通过广告、手机业务和网络游戏实现盈利。更多网站也纷纷崛起。但这时的亿唐,却离上市目标越来越远。

  在此后两年,依靠SP业务苟延残喘的亿唐,惟一能给网民留下印象的就是成为CET考试官方消息站。但由此而来巨大人气并没有给亿唐带来好处。每年考试成绩公布之后,亿唐频频瘫痪的服务器总是引起网民一片怒骂。

  从1999年至2005年期间,亿唐经历过不计其数的痛苦改版。从最早的包罗一切的门户“胃口”,到后来的全面收缩阵线,再到无数次的转移和失败。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公司内部的调整,而频繁调整的结果还是一事无成。大多数老员工早已黯然离去,而剩下的年轻人则在苦熬青春,昔日的梦想早已磨灭殆尽。

目录

亿唐:在高贵中没落回目录

亿唐:在高贵中没落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北岛《回答》
    曾经是明黄一代的符号,一样在行业的泡沫中熬过冬天。然而,熬过冬天,却没有在春天复苏。当千帆相竞时,亿唐只剩下一台华丽的高贵没落剧。精英团队+无限创意,在趋之若鹜的风险投资面前,成了最大的陷阱。
    今夜,资金来敲门
    亿唐,曾因“今天你是否有亿唐”的广告效应,被尊为互联网先驱,却在经历过重重挣扎、蜕变后,被成立还不到半年的奇虎网以1000万元收入囊中,而这区区1000万元,仅是当初亿唐融资的十分之一。这些曾经为亿唐狂热的VC们,才是风投大败局的真正主角。
    1998年,“网”开始变成中国的经济图腾,搜索、门户接连登上中国的经济舞台:张朝阳在北京开通了与雅虎十分相似的搜索网站;四方利通的王志东,确立了“发展全球华人互联网应用”的战略目标,融资650万美元;丁磊成立了网易,并领跑免费个人邮件服务和国内虚拟社区……互联网创业成为中国的经济天空上最新鲜、最活跃的空气,它像一个巨大的金矿,散发着无穷魅力,创业者群起而“攻”之,国外的风险投资一波接一波地涌入。

  那时的中国,与趋向扁平的世界还是磕磕绊绊,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一个畅通无阻的进风口。上海的大街上破天荒出现了网络广告。无数“海龟”受国内创业的感召,金光闪闪地“荣归故里”。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概念、模式成为创造奇迹的关键词,只要在概念、模式上占了先机,就能在互联网纵横驰骋,甚至获得风投的刮目相看,这正是网络开拓时代的行业特点。1998年的互联网春天,让远在大洋彼岸的唐海松感受到了和煦的春风,也想在上海这个进风口挖到第一桶“网络金”。

   唐海松,一个农家弟子,一生中有很多梦想开花:从复旦大学激光物理系顺利毕业,远赴美国,受到大师级“企业医生”麦肯锡投资咨询公司的耳濡目染,又到哈佛商学院深造,成为男性时装业的国际顶级公司Zegna的总裁助理。跌宕起伏而又不乏辉煌的留洋岁月,让唐海松有了“明黄一族”的概念——18-35岁之间,受过良好教育,对现代生活方式情有独钟,务实、有效率、有良好收入来源。唐海松的梦想被无限放大,“我们的宗旨在于把积极的生活态度、优雅的生活方式和紧密的社区精神带给新一代的中国人。”而让梦想生根发芽的土壤,就是中国原生态而又不缺少闯入者的互联网。

   1999年,唐海松凭借薄薄的一纸商业计划书,为亿唐招兵买马,并融得大量资金。亿唐先后从美国本土投资商DFJ、SevinRosen手中拿到两期共4700万美元融资。唐海松走出了一条与张朝阳、马云完全不同的发展轨迹。无论是张朝阳还是马云,尽管也抢占了互联网行业的起跑线,但在前期,却无一不是卧薪尝胆,有着“积沙成丘”的原始积累过程。但唐海松却复制了美国硅谷模式。一般说,对于一个处于高成长期的企业,市场愿景要广阔而清晰得多,也就更容易融资,风险投资者更愿意在证实了强大的生存能力并且盈利潜力巨大时,才肯松开钱袋。而处于概念阶段或者种子阶段的企业,融资要费力得多。

   戈登·贝尔认为一个成功的新技术成长型企业往往经过四个发展阶段,即概念阶段、种子阶段、产品开发阶段与市场开发阶段。概念阶段即创意阶段,一般都是两至三人开始这一创意过程,由创始人自己出资开展活动,他们往往会准备一份6—10页的商业计划的框架,主要包括国内公司核心业务的整体展望;种子阶段指的是,关于公司和产品的概念被更为详细地研究和计划。此阶段往往以创始人、风险投资家或其他外部资金源的注入为标志,其目标是针对技术或产品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而亿唐凭借缔造“明黄一代”的时尚生活畅想及“梦之队”的精英创作团队,在概念阶段就获得了DFJ、SevinRosen的投资。  

   作为美国的本土企业,DFJ素被称作美国硅谷顶尖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青睐高科技行业、优秀的团队及能够赚钱的商业模式。在DFJ的CEO看来,“经历过失败的人,更有投资价值。风险投资的破产是不影响下一代的,失败过一次的人,反而更有机会获取风险投资,因为失败教他懂得了避让风险。”

   作为成立于1981年的硅谷风险投资商SevinRosen表示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网络公司,只要具备优秀的团队和好的商业模式,就有投资的价值。而优秀团队标准是高瞻远瞩、富有激情,领导力强、经验丰富;好的商业模式的标准只有一条,即有盈利能力。

   打动他们的是唐海松商业模式的创新与精英团队,而并不是这个商业模式能否在中国市场盈利,这个精英团队是否具备领导企业前行的能力。

   可是,从他们投资的亿唐看,他们涉足亿唐显然违背了他们一贯的投资原则。   面对投资者时,唐海松作出以下憧憬,“在湖畔森林的别墅前,亿唐的烤肉架永远保持着香喷喷的温度;在宽敞气派的健身房,亿唐的网址就印在每一件亿唐健身服的背后;在家庭自助晚宴上,每一听亿唐饮料的瓶盖下都有一个数字,上网就可以抽奖……”梦幻般的时尚生活,是“通往中产阶级的一道门”,打动了他的创业伙伴,也打动了硅谷精明的风险家。

   可见亿唐在商业模式上,定位于“明黄一代”,通过建立网站、塑造品牌、进行时尚类消费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的确让人眼前一亮。“明黄一代”的创意,与其说是亿唐的创意,不如说是西方时尚生活方式在中国的延伸。但是,把美国的玫瑰,移植到中国的花园里,未必就浇灌出芳香馥郁、光鲜照人的玫瑰花。1999年的中国,经济发展远远没有达到使得明黄一代占中坚力量的程度,很多18-35岁的明黄族甚至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潇洒、时尚的生活还不过是他们的乌托邦。所以,“明黄一代”这个群体到底有多大,恐怕这群“海归”犯了“没有调查就有发言权”的错误。VC们被亿唐的创新性而“催眠”,却忽视了商业模式的盈利性。

亿唐豪华的创业阵容,也的确让华尔街资本家动心。5个哈佛MBA、2个芝加哥大学MBA,与国外的管理精华近距离接触,使得他们头上的光环格外耀眼。而且在发展的初期,在亿唐员工中有一半来自复旦、清华、北大、交大、科大等国内名牌院校,有些还在哈佛、芝加哥、匹兹堡、麻省、普林斯顿、杨百翰等世界名校深造,并有在麦肯锡、普华永道、博雅等全球着名公司的历练经历。然而,硬币总是两面的,这些具有海归背景的创业者,还面临着管理理论、经验本土化的问题。他们学的是西方的理论,其分析的案例也多基于西方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一旦在良莠不齐、竞争无序而激烈的中国初级互联网市场,则很有可能眼高手低,无法适应中国市场的发展。
    无限风光的亿唐,是喜忧参半。但精英创业团队、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中国市场、积极的生活态度、优雅的生活方式、前卫的社区精神,这些明晃晃的字眼在商业计划书上闪着诱人的光彩,最终让VC们对馅饼下面的陷阱视而不见。
    1999年11月1日,拥有2000多个网页的亿唐网站正式开通。它像一个光芒四射的贵族,与那些灰头土脸、四处奔波寻找投资人的小网络公司相比,它握着巨额风险投资,显得格外雍容而高贵。然而,我们仍然担忧,中国的未来决不是复制现在的美国。当唐海松把美国的生活方式、管理经验移植到中国的市场上时,或许也就不会产生他所憧憬的欣欣向荣。

 “明黄一代”的符号

   亿唐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天堂的门,而要抵达这时尚、自由遍地的明黄王国,需要Internet,更需要亿唐。

   不可否认,单亿唐为我们勾勒的理想国足以让我们热血沸腾:

   ……

   你是这样的与众不同:

   你学的是微生物,但你永远只穿时髦的T-shirt和牛仔裤去实验室,任凭周遭的一大群白大褂指指点点……

   你不看电视,但你上网,读杂志,你知道地球的每个角落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每一件事。

   你用手机发了彩色的爱心给正在健身房的女友,你们永远都给对方留出充分的空间,却时刻不忘互相关怀。

   ……

   你花的永远比赚的多,但你知道明天会比今天赚的更多。

   每天我们通过网络,在纷繁的城市中努力地寻找着每一个与众不同的你。我们敏感地洞察到了正在悄悄酝酿着成熟的中国全新一代年轻人。你们前卫、乐观、聪明,努力学习工作,尽情享受生活;你们谙熟网络,精通外语,各有所长,眼光开阔;你们热爱朋友和家人,更富有社会责任心。

   字典里没有YG这个单词,我们造了它。因为它代表Yellow Generation,代表明黄一代,代表这个城市中无数的你。

   亿唐希望成为明黄一代的乐园,与你分享每一段独特的生活和故事,把我们身边的许多你汇聚成你们,其可以成为推动整个社会进步中的中坚力量。我们热情邀请你加入明黄一代,为每天的生活增添无限色彩。  

   唐海松的亿唐不仅是网络,更是引领时尚的生活方式,正如当年一篇吹捧亿唐的文章所写,“当亿唐队的球迷们从睡梦中醒来,拧开亿唐牌的牙膏,用亿唐牌的牙刷刷完牙,倒上一杯亿唐牌的牛奶,登上亿唐网站,先看今天的亿唐新闻,再到亿唐本地指南中为晚上的聚会订好亿唐晚餐,然后穿上亿唐牌的牛仔服,蹬上亿唐牌的旅游鞋,骑着亿唐牌的自行车匆匆上路。”

   当年,唐海松以“亿唐”命名亿唐,意在回忆唐朝盛世,“如果公司要在《华尔街日报》打广告,那就应该是:etang,中国文化的又一次复兴!”唐海松的目标是“一亿个中国人在网上”,让亿唐变成“明黄一代”的符号,“看到红色,人们会想到可口可乐;看到山德士上校,人们会想起肯德基。我希望几年之后,只要看到黄色,大家就会想起我们——亿唐。”

   走进亿唐伊甸园畅想里的人们,不免要问,亿唐如何把消费者带入现代版唐朝中?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

   在亿唐的创始人看来,亿唐的品牌概念包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优雅的生活方式和互助共享的社区精神。亿唐要用品牌概念吸引“明黄一代”,而具体到产品层面则是在垂直、水平方向双向突击。在垂直方向上开辟出生活指南、个人理财、女性、健康和儿童等栏目,在水平方向,则会提供电子邮件、社区、新闻、体育等服务。其中,广告与电子商务(购物和拍卖)是主要的收入来源。此外,亿唐还把品牌与网下衔接,在网上做品牌,网下发展销售业务。这才是唐海松真正的网络梦幻之旅,“通过亿唐网站树立品牌,当亿唐深入人心的时候,公司就会进入时尚类消费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开拓,这些相关产品会随着“亿唐”品牌的声名远扬而增值。”

   1999年,由于互联网名声鹊起,而成为一个梦想超越现实的年代,是一个创意高于资本的年代,唐海松的梦想与创意俘虏了一向“老奸巨猾”的资本。但是,即使站在风光台上的唐海松,也隐隐感到盛名之下的忧患:第一、寻找合格的管理人才非常困难;中国与美国在网络上相差3—5年,但在管理上至少相差20—30年;第二、规章制度不够健全,做事比较困难。其实,亿唐过于理想的商业模式才是最大的隐患。

   客观地说,亿唐当初选择网上网下结合的道路,开了“鼠标+水泥”的先河。如今,“鼠标+水泥”火得一塌糊涂,五金、机电、化工、塑料、服装、销售等行业都与互联网结成联姻,并且不少企业把“鼠标+水泥”经营得红红火火。但是,亿唐的“鼠标+水泥”却是理想与现实的断裂。一个所向披靡的品牌,一群忠心耿耿并且具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这是亿唐的成长加法。但是,网上网下的运作模式,既要深谙网络的经营之道,又要精通传统行业,这对硅谷精英是个巨大的挑战。代理国外品牌的销售、亿唐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成为阻碍亿唐网上网下顺畅通行的瓶颈。

   疯狂烧钱的岁月
    投资小企业就像是结婚,完成交易就像是结婚典礼。将这个比喻扩展,当蜜月已经结束,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将一同生活。接下来的3-10年中,他们将一起工作,虽然不是每天都在一起,但是间接在一起的。他们将紧密地一同工作,就好像一起全职工作一样。
    ——戴维·格拉斯通
    风险投资在投资之前,往往决定在企业有多大的参与度,绝大多数风险投资公司都不是被动投资,他们大都参与公司的管理。4700万美元绝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按照常规,DFJ和SevinRosen至少应该参与公司的关键决策和财务月报,即亿唐的任何关键决策都应经过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投资决定,当创业者在重大决策方面出现失误时,风险投资应及时提出制止;亿唐应该向投资者提供财务月报和公司的报告,使投资者及时而准确地掌握亿唐的收支,避免亿唐出现资金链危机。
    但是,从亿唐的“烧钱”及战略选择上,DFJ和SevinRosen并没有为亿唐建立起有效的财务和战略防火墙。

    创业需要厚积薄发,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原始积累,才能真正起跑。与那些草根企业相比,亿唐几乎是“衔玉而生”,站在钱堆上起跑。所以,这些意气风发的创业者们,在品牌塑造上更想做品牌的暴发户。正如唐海松所讲,“那时候的想法是,先依靠网站做出品牌,然后利用品牌知名度发展时装、手表等时尚消费品,这些消费品反过来又会支持网站的发展,建立良性循环。”

 于是亿唐开始了疯狂的烧钱岁月:

   亿唐一气在北京、广州、深圳建立了分公司。在宣传造势上,亿唐开展了“E时代冲浪,送出十万年薪”、“亿唐漂流瓶”、“寻找E唐大使”、“E时代情人节大派对”等一系列活动,冲击着人们的视觉神经;为了把“今天你有否亿唐”这个品牌广告语深入人心,路牌、车身、报刊、电视,都在热火朝天地呼喊这句广告词。受众对这则广告感到莫名其妙,既看不出文化的底蕴,又看不出产品的门道。或许,亿唐也只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此外,亿唐还投资250万,参与拍摄了20集电视连续剧《真情告白》的续集。从1999年到2000年,亿唐仅在宣传方面的投入就高达300万美元,约2000万元人民币,而这还只是亿唐疯狂烧钱的冰山一角。

   亿唐的广告铺天盖地时,但“问世间亿唐为何物”,恐怕没几个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耗资巨大的广告,只是打出了亿唐的名气,甚至有人已经把“明黄”与“亿唐”划了等号。但是认知率并不等同于商业价值,眼球率也不能换来盈利。即使再多的人有“亿唐情结”,但亿唐却没有推出更为让他们获得实际收益的产品与服务,亿唐成为自己做公益广告或者免费培育“明黄一代”的消费观念。

   而且,从一开始,亿唐网的胃口就很大,门户有的东西,亿唐都要把它们装在自己的筐里。但这种大而全的网站,除了邮箱还差强人意,却没有做出“亿唐特色”。有面无点式的经营模式,是门户网站的致命伤。说到底,亿唐拿不出看家的本事。但此时,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分别凭借网站、聊天室、搜索引擎各自占山为王了,以点才能带面,亿唐在这方面似乎很迟钝。亿唐在东张西望中失去了转型的良机,执着于对“明黄一代”的炒作,并慢慢转向以提供城市生活服务为主要内容。“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缺少了恰当的盈利模式,再美好的时尚天堂,也只是空中楼阁。

    疯狂烧钱的岁月,就暴露了亿唐网的种种缺陷与不足,“有出身硅谷的管理团队但没有商业经验;有新奇的发展模式但没有赢利点;有大胆火爆的营销但没有收入回报。”这个周身透着理想主义的企业,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开始犹疑甚至战战兢兢,很多制作精美的计划书被搁浅,激情也开始一丝一丝隐退。堡垒内部,终于出现了缺口。


   重重隐患,把亿唐包围得严严实实。大把大把的烧钱,并没有获得投资收益,甚至证伪了亿唐模式的错误,风险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上市,更是海市蜃楼。但是,在1999年到2000年,中国已经有不少互联网公司开始向上市冲刺了,为VC们交上了一张满意的成绩单:1999年7月14日,中华网冲刺美国纳斯达克,挂牌当日,股价由20美元飙升到67.2美元,当日市值超过110亿人民币,融资1亿美元;1999年11月3日,一家成立不到一年的世纪永联,在美国OTCBB市场借壳上市成功;2000年4月16日新浪网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市;2000年6月,网易又成为纳斯达克的宠儿……在华尔街的股市上,高科技股逐渐有了一席之地,并逐渐汇成主流,但这一切,似乎都与亿唐无关。

   对企业家来说,尤其是像唐海松这样理想主义的企业家,让他们评估问题不太现实。尽管亿唐还没有盈利,但管理层往往浪漫而理想地认为盈利只是时间的问题。他们天生乐观,除非公司被迫宣布破产、公司最后一个员工离开。投资者往往是第一个对公司的危机做出反应的人,拉响预警系统。但是在亿唐,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唐海松等人,都缺乏了未雨绸缪的意识。
    屡败屡“蜕”,屡“蜕”屡败
    如果在1999年到2000年,亿唐还是拿着风险投资的钱衣着光鲜。随着2000年互联网的冬天不期而至,带给亿唐的则是致命一击。
    在2000年这个千禧之年,整个世界都在重新想象中国。不知不觉中,中国的经济已经纳入世界性蝴蝶效应的范畴。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股市“跌跌不休”,思科、雅虎、亚马逊等网络大亨都无一幸免,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股价也一泻千里。连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都忧心忡忡,“泡沫破裂了,经济陷入了衰退,这种结果的发生是无法避免的——建立在虚假根基之上的喧嚣的90年代,最终将走向终结。”
    股市愁云惨淡,沸腾的互联网公司开始降温,一向对互联网赞不绝口的VC们也开始缄默,他们需要顺时而动,绝不会像在1999年那样,轻易被一张商业计划书所打动。面对这场网络“雪灾”,有人称“互联网没有冬天,有冬天的都是浮躁的公司,每一个冬天都是一批比较浮躁的公司倒下。”亿唐,求大求全,太急于让亿唐成为世界性的符号。亿唐总裁常东升说,“当融到第一笔资金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些网下业务的尝试,准备使企业顺利向网上网下业务结合的商业模式过渡。我们认为这些钱够用好长一段时间,起码能够用到下一个发展阶段了。但世事变化之快,出人意料。”亿唐缺乏未雨绸缪的意识,根本没有准备过冬的棉衣。所以,亿唐的冬天,更加寒冷。
    VC出现行业寒流,DFJ和SevinRosen也在行业洗牌中挣扎逃生。与其他网络投资项目相比,投资亿唐更让他们“郁闷”。自投资亿唐依赖,他们就没见到账目上的盈利数字。肆无忌惮的烧钱,又没有上市作为坚强的后盾。坐山吃空,最终会遭遇青黄不接的尴尬。投资者开始施压,亿唐也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于是开始战略调整,业务主要集中在三大块:品牌消费,“etang”生活;提供互联网的解决方案;开拓亿唐卡业务。
    对于“etang”生活,亿唐始终痴心不改,立志“在亿唐就可以找到中国的中产阶级”。唐海松坚持认为,“如果说大的网站,如新浪,像是百货店;专业性网站,如和讯,像是专卖店的话,那么,亿唐则是介乎两者中间,是一个专门为中产阶级提供相应的商业服务的平台。”无论是“明黄一代”还是“中产阶级”,亿唐既要引领时尚的生活方式,又要代表这种生活方式。然而,中国到底有多少拥护亿唐的“明黄一代”,从亿唐规模并不浩大的用户注册可见一斑。况且,那些自认是“明黄一代”的消费人群,也未必具备亿唐所倡导的消费模式的消费能力。
  为企业提供Internet解决方案是亿唐新开辟出来的战场,即利用自己的资源和技术力量,延伸新的利润增长点。仅这项业务,亿唐就花费了2000万美元。这项业务煞是让亿唐眉开眼笑了一阵,据亿唐称,他们负责了可口可乐亚太区的网站建设,并与上海长途电信局签订协议共同开发数据中心的业务。以至于有人把这项业务,作为亿唐这只“美国橘子”在中国开的第一朵花。然而,自此,直到亿唐“四面楚歌”,这项业务仍然如泥沉大海,全然没有力挽狂澜的气势。
    “与银行服务,让亿唐卡有支付功能。”亿唐卡是亿唐寻找的另一个赢利点。所谓亿唐卡,指的是提供亿唐特约商户优惠的VIP购物卡。通过亿唐卡,亿唐会为商家和用户提供双向服务。如亿唐卡消费者开通免费的800服务电话外,向加盟商家赠送专门的刷卡机,以记录亿唐卡消费者的交易。亿唐卡的定位,突破了传统中小商家难以使用打折促销卡的藩篱,可以有效吸引商家的加盟。亿唐卡开发出后,亿唐就迫不及待地标上188元的标价,向消费者兜售了。事实上,这完全是“倒垒金字塔”式的急功近利的做法。亿唐的品牌消费远远未成气候,网上网下的消费模式也大多流于空谈,也就是根本没有多少消费者买亿唐的帐。此时,亿唐推出188元的亿唐卡,更是让消费者退避三尺了。消费者还没尝到在亿唐冲浪的甜头呢,又怎么肯掏腰包购买188元的亿唐卡?所以,亿唐花费大力气开发出的亿唐卡,是本末倒置了,结局可想而知。
    置身于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亿唐像个迷茫无助的小丑,拼命抓住每一根稻草,东捞一把,西捞一把,反而两手空空。亿唐拿着风投的钱,四处试错,风投却失去了耐心。在2001年中国信息科技和风险投资大会上,美国DFJ亚太地区主要负责人之一符绩勋公开表示,除非亿唐改变其一整套的运作模式,否则公司不会再砸钱进去。
    在亿唐,DFJ和SevinRosen扮演的更像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他们没有太多的涉足亿唐的管理,他们不看过程,只看结果。除了提供的巨额资金,还有时间。当亿唐亏损的时间超出他们的承受极限时,他们就会向亿唐下最后通牒甚至撤资。
    在资本及生存的双重压力下,亿唐只得收缩战线,实施裁员,压低人力成本。 
  到2001年6月,经过两度大规模裁员,亿唐员工数从两百多名到几十名,各个分公司作鸟兽散。同时,亿唐网竟然也改头换面,把高调宣传的明晃晃的黄色改为绿色,这被人们看作是“明黄一代”终结的标志。

   互联网更新的速度总是令人咂舌,2000年的泡沫让人心有余悸,又有新的赢利点纷纷登场,如网络游戏等,但亿唐还没有从没落的失落中走出来,麻木地与一个个机会擦肩而过。

   此后,亿唐又涉足无线增值业务(SP),谁也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与名噪一时的“明黄一代”以及花费亿唐大血本的亿唐卡相比,这个默默无闻的业务竟成为日后亿唐苟延残喘的最大资本,也成为日后亿唐日后被贱卖的最后家底。

   “学我者生,似我者亡。”一味复制国外模式,让亿唐支离破碎。可是一路走走停停,没尝到成功为何物,在沉闷的董事会上一再作检讨的亿唐,仍然没有找到自己的致命伤。

   到2005年,Web2.0开始登场,亿唐又瞄上了在韩国做得风生水起的赛我网。这家通过卖虚拟货币向网民出售装饰个人网页道具的社区网站,仅在2004年就实现销售5000万美元。在Web2.0的狂潮中,亿唐决定向赛我网看齐。2005年9月,亿唐开始试运行名为Hompy的个人虚拟社区服务;从11月开始,除了亿唐邮箱等少数页面保留以外,亿唐将大部分页面和流量都转向了新网站Hompy.cn,仅留下亿唐邮箱,成为“明黄一代”怀旧者最后的回忆。

   面对来势汹汹的Web2.0,曾与亿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搜狐、新浪等传统网站,面不改色,认为“互联网不会变天”。而亿唐却不得不舍下所有,步履蹒跚地追逐Web2.0,像江湖中的一个小弟,完全没有先前的贵族气势,更没有传统网站的王者风范。

   此时的亿唐,已是老气横秋,要创意没创意,其创业团队头上“海归”的光环早以被屡败屡“蜕”,屡“蜕”屡败打得寸进不留。轻易融得几千万风投的神话一去不复返,亿唐要做Hompy,仍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注入。没有风险投资的慷慨解囊,亿唐只能割肉了。
  悲情“贱卖战”

   2006年2月,亿唐旗下的无线增值业务(SP)——上海亿之唐被刚刚崛起的网络新秀奇虎网以1000万元收购,奇虎网获得了包括SP牌照在内的全部资产。此时的亿之唐,收入保持在100万元/月之上,最高时可达到每月四五百万,但亿唐仅以差不多100万美元的价格就把它贱卖了。

   没落的亿唐,竟然落得“瘦死的骆驼没马大”的结局,唯一的优质资产所贱卖的资金,或许连它风光时的一笔广告费都不及。与亿唐的日薄西山相比,奇虎,这家成立还不到半年的网络新锐,却是势不可挡。融资,在奇虎总裁齐向东看来易如反掌,“从9月份出来创业,融资没有牵涉我太多精力。因为在VC眼里,奇虎的团队好,业务模式也好,所以我的工作只是挑选VC。”商业模式、梦幻团队,成为风险投资投资奇虎的决定性因素。几乎与当年的亿唐如出一辙,只是对于亿唐,这样的风光恐怕再难昨日重现了。

   至于亿唐,将亿之唐出售给奇虎后,常东升与唐海松仍将留在亿唐,致力于Web2.0社区的发展,他们希望出售亿之唐换来的钱可以助“Hompy”一臂之力。在这个社区里,网民可以交友、结婚、创业、炒股、赚钱,与当年的“明黄一代”有些相似。只是这一次,亿唐把生活方式从网下完全搬到了网上。

   2006年11月24日,亿唐发出了如下公告:

   亲爱的亿唐邮箱用户

   您好!

   根据亿唐邮局服务停止计划,我们将于2006年12月1日起停止邮箱登录和邮件收发功能。

   2006年12月1日起,您将不能再登陆免费邮局。同时,系统也将停止接收和发送邮件服务。我们再次提醒您,请将所有的邮件保存和设置“自动转发”工作在2006年12月1日之前完成,以免造成损失。

   再一次感谢您一直以来对亿唐的支持!谢谢!  

   亿唐公司

   2006.11.24
  “明黄一代”的符号烟消云散,这也验证了亿唐的专注性。可是,Web2.0风潮造就了一大批虚拟社区的追随者。QQ迷你屋、韩国的赛我网长驱直入,诸多门户网站也开设虚拟社区的专栏,亿唐面临着更为血腥的竞争。它的孤注一掷,换来的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柳暗花明。

   投入4700万美元,DFJ和SevinRosen到底在亿唐占有多少股份,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即使占有50%甚至100%的股份,也无意义,DFJ和SevinRosen赔得血本无归。DFJ和SevinRosen第一个也最致命的错误在于看走了眼,只盯住了亿唐商业模式的“新”,但是亿唐过于超前的商业模式是与当时的经济形势脱节的,并没有多少盈利的潜力。或许,若干年后,从美国舶来的亿唐模式会风靡中国。但当中国人大部分人还不是“中产阶级”的时候,过于超前的商业模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生长土壤,只能夭折,而为商业模式买单的就只能是创业者和投资者了。当亿唐意识到战略错误时,并积极转型时,却屡屡找不到合适的出路,投资方DFJ和SevinRosen也只是干着急,也没有开出治病的良方。

   安迪·凯思勒在《投资的二阶导数》中告诉我们,“在高速公路边上,你不能判断出哪些车在匀速前进,哪些在加速。但是在车里面,如果你加大油门,你就能感觉到座位给你的反作用力。这也许就是我学到的第一课:要想做得好,你就必须在车里面,而不是在车外面看。”投资方DFJ和SevinRosen一直在车外看,所以他们没有辨清亿唐到底是在匀速前进还是在加速。
     痛定思痛:“舶来资金”抵挡不住“舶来模式”的风险
    作为中国的精英群体,在中国扛起创业大旗的海归派同样是中国不可或缺的经济元素。他们通常在中国的高科技领域川流不息,如互联网、通信、传媒等,也曾在传统行业纵横驰骋。UT 斯达康、搜狐、新浪、亚信、中星微电子、当当、e龙、携程、盛大、物美等这些辉煌一时或者现在坚定不移迈向基业长青的企业,都源自海归的大手笔。
    海归回国创业,一般会以“舶来资金”和“舶来模式”为左膀右臂。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海归充当了中国市场与海外风险投资的桥梁。中国的大部分风险投资都是通过海归带到国内的,他们往往通过在海归创办的企业试水,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继而把大把的资金注入中国。
    海归回国创业的另一杀手锏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如创业前一定要有一份精密完美的创业计划书;创业初期就要有一个清晰的股权和股份分配,为企业融资准备;重视职业经理人的作用;注重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等。
    “舶来资金+舶来模式”似乎是无懈可击,但是海归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很多是“雷声大,雨点小”,赢得了头彩,却因中了“水土不服”的毒而日渐陨落。此时,再多的舶来资金也抵不住“舶来模式”的风险了。如DFJ和SevinRosen大笔的“舶来资金”,却抵挡不住亿唐“舶来模式”的风险。所以,风险投资在选择商业模式时也要注意“舶来模式”的风险。舶来模式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1)先天优势感过度膨胀。
    左手“舶来资金”,右手“舶来模式”,海归有些飘飘然,也有了先天优势:虽然在海外不是呼风唤雨,但总归是在国外镀过金的,总有些衣锦还乡的味道。所以,他们可能政府的保护伞能够撑得再大一些,市场对他们的产品再“买账”一些;消费者对他们的认同度再高一些。这样就难免心高气傲、自视颇高,不屑于抓住时机利用政府的保护尽快融入环境,与中国的“土鳖企业”也刻意保持着一段距离,这样就很有可能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海归回国创业,不要刻意强调自己的先天优势,应先要把身上的刺拔掉再谈创业。
  (2)对“入乡随俗”一知半解。

   “外来和尚未必会念经”,海归遭遇的最大困境是入乡随俗问题。

   首先,中国的经济环境与西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要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西方用两百年才走完的经济历程,在浓缩精华的同时也塑造了环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如某位曾供职于世界着名的摩根·士丹利银行的人士,回国创业后出现了种种不适应症,他在国外学到的种种有板有眼的规则意识,在“桌上桌下混为一体”的商业环境根本无用武之地,“管理和税法的不严谨使得商业环境很不规范,做同样产品的企业总是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其次,中国的市场也与西方市场不能持平。在国外畅销的产品,在国内就可能无人问津,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消费群体。HROOT管理世界网站总经理唐秋勇打了个比方,“液晶彩电在欧美已较普及,而中国的偏远地方连电都还没有,更不用说黑白电视机。因此一个传统产品在中国往往可以卖几十年,传统行业创新的原动力相对没那么紧迫。”亿唐就是犯了对消费群体定位不准的错误,在那时甚至现在的中国,还不完全具备承载中产阶级生活的购买力。市场开不了金口,亿唐就没有一开始畅想的日进斗金了。

   所以,海龟在中国创业,就要立足国情,顺应民意。种瓜不行,就种豆,种豆还不行,就要审视自己的播种方法是不是适应中国的市场了。
 (3)急于创造一飞冲天的奇迹。

   海归带回的往往是高新技术,有很多人都认为高科技就等于高利润,所以他们急于把企业做大做强,获得高额利润,也让VC刮目相看。因为要大、要快,不少企业只想做疲于奔命的莽撞的兔子,也不愿做思前想后的缓慢的乌龟。做乌龟的企业,则由于稳打稳扎,背上的壳越积越厚,有了抵御危机的能力,反而就成了长寿的秘诀。

   中国古语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合抱之木,始于毫末;九层之台,始于累土。”西方也有“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谚语。无论中西,循序渐进都是企业成功的基因,海归也不能因为喝了“洋墨水”就改写了企业的成功基因。

   (4)生存能力差。

   着名VC邓峰认为,“海归和本土的团队的区别,我首先感觉有一个,本土基本上属于生命力比较强,死不了。海归属于非常靠水,他必须得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有水和氧气都得有的情况下才能活。要想活下来,就是活的几率大。”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从出生起就踏进了“前有狼后有虎”的险境,政策的限制、融资的瓶颈、对手的残酷打击等等,都使他们如履薄冰。但是他们往往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有夹缝就寻找财源,有阳光就灿烂,有政策回暖就放大胆子。而海归则在抗压性上要差很多,可能在土壤肥沃、营养富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一旦遭遇土地贫瘠,他们退得也更快,甚至一败涂地。对于创业,今天是残酷的,明天是残酷的,但后天早上可能就是光明的。海归要学会“剩”者为王,熬过残酷的今天、明天,就有希望在后天早上看到胜利的曙光。

   “舶来资金+舶来模式”决不是所向披靡,如果再加入一个元素“本土化”,海归创业成功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所以,风投在选择选择“舶来模式”时也要费尽思量才行。
 

2000年:亿唐,你到底怎么样了?回目录

  去年底,今年初,伴随着那句“今天你是否亿唐”的大大小小的亿唐广告牌出现在北京街头,亿唐网也开始走进人们心中。亿唐自成立之日起,就同时在上海、北京、广州三地开展业务,之后不久又筹建了深圳办事处。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亿唐公司不断有各种传闻,先是传言亿唐北京分公司搬出其办公地点——北京嘉里中心,之后南方某报又称,亿唐深圳办事处员工集体辞职,最近又有消息说亿唐已经倒闭。关于这些传闻究竟是真是假,记者近日采访了亿唐北京分公司。

  今天你是否在嘉里

  亿唐北京分公司的办公地点位于北京嘉里中心,北京嘉里中心地处北京东三环南路,而北京东二环至东三环,代表了北京商贸中心的地位。近两年,随着互联网络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今年上半年,代表高科技和新经济的IT企业特别是大牌的实力雄厚的IT产业新锐特别将目光投向了这一地带,而这些地方的租金大多在每平方米每月几十美元的高价位水平上。

  嘉里中心这幢高档写字楼里不仅有亿唐,还有263、163、资讯人等大牌网络公司。上周,记者来到嘉里中心北楼25楼的亿唐北京分公司,接待记者的公关部一位李先生笑对记者,亿唐北京分公司现在仍然在宽敞明亮的嘉里中心办公楼里办公,据这位李先生介绍,他们在嘉里中心25楼租用了约500~600平米的地盘,而每月每平米的租金在20—30美元左右,记者估算仅月租金少说也要1万美金,这样的房租开销对于一家网络公司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尽管关于“亿唐已搬家”的传言这段时间甚为流行,也不管今后某一天,亿唐真的不行了,真的搬离嘉里中心,但眼前亿唐仍在嘉里中心安居。

  可能有不少人还记得今年初北京街头出现的大大小小的亿唐广告牌,“今天你是否亿唐”的那句仿效雅虎的广告词着实让亿唐风光了好一阵子,但今日再寻找亿唐的广告牌似乎芳踪难觅,因此有消息说,亿唐的广告牌已开始寻租。并有个别已卖出。李先生解释说每个公司在每段不同时间内的广告投放量都是不一样的。创站初期为了扩大知名度肯定公司投放的广告量比较多,但随着品牌渐为人们熟知,广告投放量也会有所调整,因为网站有更重要的业务要做。

  亿唐深圳风波

  6月底,南方某报刊登文章说亿唐深圳办事处员工集体辞职,这一报道曾引起许多人的极大关注。据有关报道,深圳办事处是在人员较少、条件较为艰苦的情况下,推出亿唐本地指南深圳站,专攻娱乐、消费、饮食等,短时间内吸引了深圳众网民的关注,页读数保持了高速增长,与建站时间较长的北京、上海、广州站不相上下。

  另有报道说,亿唐深圳办事处一直蜗居在一面积约70平米的国企大厦私人住宅内,因房租超期要交房,而新的办公场所尚未装修完毕,也就意味着深圳办事处将无处办公,而且办公设备也极为艰苦,只有8台电脑,用电话拔号的方式上网。

  总之,深圳办事处似乎面临了不可跨越的窘境,那么以“城市指南”闻名的亿唐深圳办事处真的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了吗?亿唐北京分公司公关部的李先生对记者解释说,由于深圳城市化程度高,商业发达,而全国没有几个网站做深圳这种本地“城市指南”,因此亿唐在开办上海、北京、广州三个站点之后不久就决定开拓深圳这一地方的“本地指南”作为尝试,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同深圳各方面达成了很好的沟通,确定了长期稳定的资源来源,但深圳办事处本就属于广州分公司的一个站点。现在为了更好协调业务发展,决定把深圳办事处搬到广州,而且深圳距离广州很近,搬到广州不会影响业务发展。

  李先生明确地对记者说,传言只能是传言,深圳办事处员工没有集体辞职,而只是将深圳办事处办公地点搬到广州而已。记者追问当时深圳办事处的办公条件如何,李先生没有否认深圳办事处作为尝试,办公条件确实相当艰苦,并告诉记者,深圳办事处的多数员工都是广州分公司过去的“兵马”,他们为开拓深圳“本地指南”立下了汗马功劳。

  穷人还是富人

  面对种种传言,亿唐曾对媒体作出过郑重声明,其中有亿唐是目前除新浪外现金最多的网站,投资全部到位,不存在任何资金障碍问题。对于这一声明,亿唐北京分分司给记者了一个明确的数字答复。亿唐先后经过两次融资,共融到4800万美元左右风险资金,除新浪拥有6000万美元的风险资金最多,亿唐在现金方面要比国内其他网站占有优势。而这些资金都是由美国两家专业的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的,其中一家公司曾投资过美国著名的hotmail.com,并取得很大成功。

  而上个月由亿唐公司赞助的一考察活动似乎也是有利于亿唐的例证。今年6月12日至23日,由亿唐公司赞助﹑亿唐公司和人民日报网络版共同发起主办了为期12天的“2000年美国网络行”考察活动,有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新民晚报等10家国内著名新闻媒体记者和国务院新闻办的有关官员参加,分别考察了美国的旧金山、华盛顿、纽约和波士顿,并考察采访了包括美国在线、雅虎、纽约时报、商业周刊等20多家著名网络公司、新闻媒体网络版,风险投资公司,以及一些研究机构、政府机构、著名大学。

  亿唐北京分公司的李先生向记者介绍了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一,目前中国网络落后于美国,很多模式都是从美国照搬过来的,所以美国的网络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网络的发展,组织这些大媒体的记者考察采访美国网络发展状况让他们告诉中国人、中国的行业美国网络发展状况,通过与中国的状况对比,给人们一个更清醒的认识,以更有利于中国网络的发展;二,考察网络与人类关联的程度。关于网络改变了人类生活,有人认为网络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有人认为改变不太多,通过考察,看看美国网络到底如何影响美国人的生活,使中国人有个基本认识。

  且不论举办这次活动的意义多么重要,亿唐肯定又花费了一大笔钱是事实,看来亿唐没有“缺粮断奶”。亿唐有很多钱,很显然这是在反击“亿唐已倒闭”的传言,即使现在没有开始挣钱,亿唐凭现在的资金也可以支撑一段时间,但有分析认为,现金多说明不了任何问题,且不说刚刚倒闭的Boo.com的资金是亿唐的好几倍,就是新浪也在大幅度压缩开支。

  不知为何亿唐传闻不断

  为何对于亿唐有种种传闻,对记者这一问题,亿唐北京分公司的李先生反问记者:“这你要去问散布流言的人”。就在记者行将结束这篇报道时,注意到7月24日的《北京青年报》上又有了关于亿唐新的传言:据亿唐内部一高层人士透露,有唐海松参加的亿唐高层会议已做出撤离北京的决定,亿唐将在近期搬出北京嘉里中心,并裁减员工,记者马上把电话打到亿唐北京分公司,而李先生不仅再一次否认了这一传言,并称北京青报的这一消息有些内容未经核实,并要向其记者问个明白。

  但为什么传言总是绕着亿唐,而不是别的网站?难道亿唐网站自身没有一点问题?李先生肯定地回答亿唐自身没有任何问题。其实有人认为与亿唐每一步都在“克隆”美国模式有关,还是在3月初的时候,就有人指出:中国的互联网正在做一块美国口味的蛋糕,而亿唐恐怕是这块蛋糕上味道最浓的一层。李先生首先否认了亿唐完全“克隆”美国模式这一说法,接着解释说中国网络目前发展不完善,很多网站很多模式都模仿了美国模式,作为拥有5位哈佛生”的亿唐肯定也会学习美国优秀的模式,比如发展模式,营销模式,但亿唐完全有自己的特点和定位,亿唐定位于发展网络垂直综合体,即把亿唐建设成为目标站点和门户站点。正如亿唐创始人之一的唐海松曾说的,要立足于中国内地,在这个未来最大的市场上,首先把亿唐建设成中国知名的网站,进而创建亿唐这个综合性的品牌,亿唐立足于向用户提供有价值及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孙丽君) 

2006年:1000万出售回目录

 4800万美金与1000元人民币的不等式

  亿唐高管反思六年烧钱:转型Web2.0重提“专注”

  本报记者 侯继勇 北京报道

  在那个疯狂烧钱的岁月里,唐海松及其领导的亿唐从网站到手表全都做,它甚至投资250万元,参与拍摄了20集电视连续剧《真情告白》的续集。

  “你就别问了,反正都不成功。”面对记者4800万美元还剩下多少的提问,亿唐COO常东升在电话中一声叹息。

  2000年,海归派唐海松创立亿唐,并从美国融资4800万美元。直到今天,这也还是中国互联网领域数额最大的首轮融资。然而,就在2月8日,这家当初曾经铺天盖地的追问“今天你有否亿唐”的互联网先驱,却被成立还不到半年的奇虎网以区区1000万元收入囊中。

  据记者了解,奇虎网收购了亿唐包括全网SP牌照在内的全部牌照,而亿唐在出售了其目前唯一赚钱的业务后,将“专注于WEB2.0社区”。

  但这一次,等待它的又是什么呢?

  曾经的“明黄一代”

  “决定收购亿唐后,就问朋友:知道亿唐不?得到的回答都是:知道啊,明黄一代。”奇虎网总裁齐向东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笑着说。

  据齐向东透露,双方从2005年12月开始谈判,由于双方都有意向,谈判进展极快。据了解,目前亿唐业务主要分为两块:一块为亿唐,主要做WEB2.0社区,员工约30余人;一块为亿之唐,主营无线增值业务,员工约30余人。其中,亿之唐由副总裁万建伟主抓。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亿唐仅以1000万元就将唯一赚钱的无线增值业务出售给了奇虎。

  “亿唐过去做了许多不成功的项目,花了不少钱,我们现在需要专注。”很显然,常东升则没有齐向东那么轻松。

  时间回溯到1999年,受到美国雅虎杨致远的影响,唐海松在上海创办亿唐公司,并将其定义为“明黄一代”的时尚工厂。与唐一起创业的都是留洋的MBA学生,而他自己则是哈佛MBA。唐海松将自己定义为海归派的代表人物,认为自己能够带回来中国最缺的全新管理理念。

  2000年1月18日,北京贵宾楼饭店,一群记者正在等候从美国成功融资的唐海松。就凭着一纸计划,唐海松从美国首批融来了4800万美元。拿着巨额风险投资的亿唐在这一年先后发起了“E时代冲浪,送出十万年薪”、“亿唐漂流瓶”、“寻找E唐大使”、“E时代情人节大派对”等一系活动。与此同时,“今天你有否亿唐”,的品牌广告语也迅速占领了全国各地的路牌与

中央电视台
的多个频道。

  “明黄一代”成为中国互联网一个曾经最激动人心的梦想。

  “那时候的想法是,先依靠网站做出品牌,然后利用品牌知名度发展时装、手表等时尚消费品,这些消费品反过来又会支持网站的发展,建立良性循环。”常东升向本报记者回忆,在那个疯狂烧钱的岁月里,亿唐从网站到手表全都做,它甚至投资250万元,参与拍摄了20集电视连续剧《真情告白》的续集。

  “亿唐确实打出了相当的品牌知名度,但接下来将遭遇了互联网寒冬。”常东升无奈地表示。

  但是,与新浪、搜狐、网易等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寒冬里坚持互联网业务发展不同,亿唐却转向了传统业务。据常东升回忆,亿唐在互联网寒冬投入最多的是房地产、模特公司以及上海东方色彩广告公司。

  但这些业务并没有成为冬天的一把火,反而亏掉了融来的钱。

  “这多少让人有些惋惜。”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五年过去,熬过寒冬的互联网企业要么上市,要么成功出售了;没有上市,亦没有成功出售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赚钱了。但当年成功融资4800万美元的亿唐却不得不以1000万元的价格出手。

  不专注的代价?

  “收购完成后,万建伟及亿之唐团队将全部留在上海办公,保留“亿之唐”的名称,与奇虎分开独立运作,由万建伟任总裁。”齐向东对记者表示。

  至于亿唐,常东升表示,在将亿之唐出售给奇虎后,他自己与唐海松仍将留在亿唐,致力于WEB2.0社区的发展。据称这是亿唐秘密筹备了一年的新业务。

  这对于亿唐来说不啻于二次创业,但这一次没有了48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出售旗下无线增值业务,ICP牌照、SP牌照、新闻转载权后,亿唐可以换来一笔钱,帮助社区的发展。”齐向东认为,这对亿唐而言并不是坏事。

  常东升也认为,亿唐过去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为专注不够,而将亿之唐出售给奇虎后,亿唐就可专注于其社区开发。

  “我们的团队已经做了一年了,接下来我们将大力推广。”据常东升透露,其www.hompy.com社区是一个虚拟社区,网民可以在里面交友、结婚、开公司、炒股、赚钱,“能体验到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体验”。

  事实上,该社区是对韩国赛我网(www.cyworld.com.cn)的复制。常东升表示,在韩国已经有超过半数的青年男女在这个网上安了家、开了公司,“特别是那些女青年,很多人都迷上了网上的虚拟生活”。常东升表示,该社区未来的盈利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向注册用户收取会费;另一种是向网民出售网上装备,比如购房、买鲜花、买名车等,这些在虚拟社会中都需要虚拟的电子币,“而虚拟的电子币需要现实生活中的钱”。

  不过,常东升也坦承,目前,该社区还处在投入阶段,还需要人气和长时间的维护。对于亿唐来说,不啻于一场赌博,只是不知道这一次的押注将给它带来怎样的结果?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标签: 亿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