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百科分类 >> 博客中国相关板块 >> 艺术新百科 >> 戏剧
戏剧
按字母顺序浏览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返回首页>>
 
"戏剧" 分类下的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锡剧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5
标签: 锡剧
摘要:锡剧锡剧别名“滩簧”、“常锡文戏”,其雅号为“太湖红梅”,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羊尖、严家桥等太湖沿岸农村地区。流行地区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江苏中部、安徽东南部。广泛流传于苏南、苏北地区,在浙江和上海的部分地区也有流布,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在民国时期称"新戏",抗战时期称"文戏",解放前后叫"常锡文戏",五十年代初称为常锡剧,锡剧是其简称。锡剧的特点在于它生长植根在农村,和农民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朴实的感情、生动的语言、浓厚的乡土色彩,既是地方戏曲之花,也是通俗化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108次
肩膀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5
标签: 肩膀戏
摘要:肩膀戏,亦称肩头坪。据《沙县志》记载,清朝宣统年间,沙县民间的 肩膀戏戏剧十分活跃,各个戏班竞相演出。时有“玉枕轩”的领班连细狗别出心裁,创新出一种小孩子站在大人肩膀上表演的肩膀戏。演出时,由8岁左右的孩童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表演,小孩负责唱腔、头部表情和双手动作,大人负责台位变换的腿部动作。戏有生、旦、净、末、丑之分,小孩担任什么角色,大人就走什么台步;小孩原本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平时又训练有素,站在大人肩上不仅不怯场,而且唱起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演起来招形式有致、维妙维俏。大人更不含糊,或跑、或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533次
宁海平调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5
标签: 宁海平调
摘要:宁海平调宁海平调是浙江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属于新昌调腔的分支,起源于明末清初,以宁海为中心,流行于象山、黄岩、温岭、临海、仙居、天台、奉化等地,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它有《小金钱》、《金牛岭》、《潞安洲》、《天门阵》、《白门楼》、《御笔楼》、《百花赠剑》、《贵妃醉酒》、《陈琳救主》、《偷诗赶船》等一百多出传统剧目,其中《小金钱》百余年来与耍牙的技艺紧密结合,成为宁海平调中最富于特点的代表剧目。 详细介绍 宁海平调宁海平调,又称“宁海本地班”,在宁海北部亦称“调腔”,是浙东富有特色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204次
诸暨乱弹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5
标签: 诸暨乱弹
摘要:诸暨乱弹又名“西路乱弹”,是以演唱乱弹为主,常与杭嘉湖水路班合流,兼演徽戏、梆子和少数调腔剧目的多声腔地方剧种,演员多为诸暨艺人,主要流行诸暨周围一带,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的部分县区。  描述《铁灵关》诸暨为越国古都、西施故里,具有悠久的戏剧、音乐、舞蹈、曲艺表演历史;是我国江南音乐戏曲发祥地之一。这里曾孕育了一批古代的戏剧家、音乐家、舞蹈家和曲艺家,“诸暨西路乱弹”就是一朵盛开于诸暨民间的戏曲奇葩,是一个具有较高欣赏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优秀剧种。诸暨乱弹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腔,部分剧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74次
罗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5
标签: 罗戏
摘要:罗戏,又名大罗戏、大笛子戏、罗罗头。流行于河北省南部肥乡、广平、曲周等县。豫东北范县、清平、南乐以 罗戏及鲁西阳谷、莘县、冠县等地,也是流行罗戏的地方。 罗戏源于弦索俗曲,与弦子腔、乱弹腔系属同源,何时形成戏曲剧种不详。历史形成罗戏罗戏源于弦索俗曲,与弦子腔、乱弹腔系属同源,何时形成戏曲剧种不详。 清末,肥乡县大靳村罗戏艺人梁老皂,在本村打过一个科班,学生除本村人外,尚有邻村青少年参加。该班在抗日战争以前活动在河北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一些地区,后因战乱散班。梁老皂的徒弟著名者有常奇、郎方铎、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827次
九江文曲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5
标签: 九江文曲戏
摘要:文曲戏是流行于赣、鄂、皖三省边界的一个有名剧种,以其清新婉约而 九江文曲戏引人入胜。文曲戏的前身是“坐唱”。这种“坐唱”在江西的九江、瑞昌、都昌、湖口叫做“文词调儿”、“曲子”;湖北黄梅、广济叫做“调儿”、“曲子”;安徽的东至、宿松叫“儿家腔”、“文南词”。文曲戏是根植于民间的一支艺术奇葩,生成至今有300年的历史。从最初的民间卖唱形式,发展为完整的民族艺术,成为全国三百多种剧种之一,被《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收录。作为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形式,文曲戏经历了生成、发展和衰落等阶段。在世纪交替的曙光中,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704次
姚剧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姚剧
摘要:概述姚剧是余姚的地方戏,也是浙江省区域文化的一朵烂漫山花。姚剧原称“余姚滩潢”。是越地的民间歌舞和说唱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多彩,“余姚滩簧“在江浙沪享有盛名,最有特色。原姚北地区,就是姚滩的发源地。邑人学者姚业鑫先生在《名邑余姚》一书中介绍:姚滩由民间歌舞和说唱逐渐发展成民间小戏,俗称“灯班”,或称“灯戏”。“灯戏”多在元宵灯节时上演,后来发展到其他节日活动。清时出现了职业性灯班,如乾隆时的“才华班”,规模较大,角色齐全。1830年前后,职业性灯班开始向外发展,又有了“串客”、“花鼓”、“鹦哥”等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19次
大腔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大腔戏
摘要:大腔戏也称大门腔,据记载,它是福建省解放以来发现的最古老剧种,大腔戏有弋阳腔活化石之称,现仅存于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因"大嗓子唱高腔,大锣大鼓唱大戏"而得名。流行于三明地区的永安、大田、尤溪、沙县等县、市,它属于弋阳腔系统,直接传自江西。因用“大嗓子唱高腔,大锣大鼓唱大戏。”故被称为“大腔戏”。 简要介绍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大腔戏,也称大门腔。永安大腔戏形成于明代中期,是弋阳腔的一个流派,因是"大锣大鼓唱大戏,大嗓子唱高腔",故称大腔戏。明景泰年间,福建省永安市青水畲族乡丰田村熊氏家族年年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753次
大平调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大平调
摘要:大平调又被称为“平调”“大梆戏”“大油梆”,主要流行于河南北部,冀南、鲁西南、及豫东、皖北等地。 大平调的唱腔音乐属于梆子腔系统,为板式变化体,在音乐板式结构上与豫剧多有相同之处,但是在艺术风格上远比豫剧更加粗犷。至少在清代乾隆年间大平调就已经形成,并且在黄河以北广大地区有着很大影响,并且逐渐 大平调形成了三个支派,即以濮阳为中心的东路平,以滑县为中心的西路平和以山东东明(原属河南省辖)为中心的河东平。 大平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剧目,具统计约有600余出,现保留下来的只有200余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577次
竹马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竹马戏
摘要:竹马戏是一种古朴而稀少的民间歌舞小戏,享有“戏曲活化石”之誉。漳州地区曾经流行于漳浦、南靖、华安、平和、龙溪、海澄、东山等县,尤以漳浦县最为盛行。台湾也有竹马戏,俗称“布马阵”,又称“阵戏”。竹马戏“竹马戏”是唐宋时期盛行于闽南和台湾金门一带一种朴素粗犷的民间歌舞,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分为本戏与弄仔戏两大类,表演时多为一生一旦或一旦一丑。早期的戏曲简单粗犷,诙谐纯朴,甚至不必添置专门的服装,下乡演出时临时向村民借用即可,因此在民间曾盛行一时。20世纪20年代,仅漳浦县就有18台“竹马戏”班。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717次
乐腔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乐腔
摘要:乐腔流行于河南北部安阳、内黄、清丰一带,由地方民歌小调发展而在。 乐腔以其曲调轻快欢乐,故名“乐腔”。乐腔是河南省的稀有剧种。原名“落子腔”,解放后改为“乐腔”。据艺人相传,内黄一名姓赵的艺人喜歌善舞,他把莲花落和地方民间小曲溶为一体,时逢佳节,彩扮登台演出,当时群众称之为“内黄落子”。据《上党府志》载“清道光年间,落腔由东而西流于广阳府”,由此可见,早于1850年前,落腔就登台演出。 艺术特点乐腔主要伴奏乐器为皮胡、竹笛,后来在乐器上添加了三弦、低胡、琵琶、大提琴、月琴等等。唱调有平板、二板、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966次
湖剧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湖剧
摘要:湖剧原名“湖州滩簧”,是流行于湖州、吴兴、长兴、德清一带的戏曲剧种,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湖剧湖剧最早是由民歌小调、杂耍、民间歌舞等融合发展而成的,谷称“百花红戏”。后来吸收了扬州、苏州等地传来的滩簧调和琴书的曲调,演变为适合本地群众口味的“本滩调”;又把当地说唱“三跳“的曲调作为辅助必曲调,遂使这一剧种的曲调得以丰富。湖剧带有浓郁的水乡情调,不仅语言亲切柔和,曲调清新流畅,而且表演文雅细腻,宜演悲欢离合的家庭爱情戏。常用曲调除“本滩调”外,还有“烧香调”、“小戏调”等。基本介绍湖剧,原名“湖州滩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235次
平讲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平讲戏
摘要:平讲戏是闽剧的前身之一,最早起源于屏南,流行于福建东北部一带, 平讲戏它用当地方言演唱,道白唱腔平俗如讲话,因而得名。平讲戏源于明末清初的"驮故事",又称"肩头棚"。表演时,小演员化装成戏中角色,由人驮在肩上,敲锣打鼓边走边演。这种民间小戏比较简单原始,后来在唱腔上吸收民歌俚曲及评话调,进而逐步增加乐器伴奏。清中叶,四平戏、徽调、乱弹、啰啰腔等外地声腔的江湖班长年流动于闽东广大农村。因艺人操的是外省声腔,俗称"官腔",难为当地群众接受,他们便大量招收当地弟子学戏,在语言上间用乡音。当地小戏班为自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950次
古罗马戏剧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古罗马戏剧
摘要:古罗马戏剧古罗马戏剧萌芽于农村丰收节庆。每年12月举行的萨图尔努斯节是罗马人的传统节日,在葡萄栽植或收获季节,罗马人也举行庆祝。节庆期间流行的菲斯刻尼调的即兴诗歌对唱包含有戏剧的萌芽成分。古罗马戏剧演出不是宗教仪式的组成部分,而节庆期间的娱乐,一般只演出,不比赛。女角色由男角扮演,重视演技和语言表达。罗马贵族对戏剧演出抱有偏见,极力阻挠建立固定的剧场。公元前3-前2世纪期间庞贝城才仿照南意大利的希腊剧场建造大剧场。罗马城第一座石料剧场于公元前55年由庞培建造,能容纳4万观众。罗马剧场是仿照希腊剧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590次
武陵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武陵戏
摘要: 武陵戏历史上只称戏班名,亦称“沅河戏”、“汉戏”、“常德戏”。主要流行于常德、桃源、汉寿、慈利诸县武陵戏市,以及西洞庭湖滨与湘西一带,并远及湖北、贵州部分地区。有高、弹、昆3种声腔,清代末年形成以弹腔为主的局面,采用中州韵与常德方言相结合的统一舞台语言。据60年代抄录的传统剧目统计,共有剧目450余个,其中弹腔戏占90%以上。弹腔剧目包括各班共有的"江湖戏"和瑞凝、天元、文华、同乐4大名班各具特长的"一家戏"。整理、改编的一批传统剧目,有《思凡》 (曾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689次
耍牙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耍牙
摘要:“耍牙”是宁海平调表演中的一门绝活儿,与川剧中的“变脸”相齐名,耍牙并称为“西脸东牙”。 口含四颗、八颗甚至十颗野猪獠牙,在口内,时而快速弹吐,时而刺进鼻孔,时而上下左右歙动,或有两颗刺出鼻孔,尤其是有两颗牙始终藏于口内,仍要唱、做、念、打,这一绝技称为“绝活”。此技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老艺人杨先达(艺名红毛老生)所擅长。介绍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海平调——耍牙简介“宁海平调-耍牙”是清末宁海艺人独创的一门绝活,根据《宁海平调史》一书载,耍牙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种粗犷中不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51次
常德花鼓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常德花鼓戏
摘要:常德花鼓戏常德花鼓戏, 是一种很有地方特色的湖南地方小戏剧种。 流行于沅水、澧水流域以及湘北鄂南毗邻地区如常德全区、益阳、湘西、怀化的部分城镇,湖北南部的公安、石首、松滋、长阳、五峰、鹤峰等地。在常德花鼓戏流行最盛的常德地区,古为三苗、南蛮之地,自古巫风昌盛。三闾大夫屈原曾在这一带改陋词,附巫音,作《九歌》之曲。民间巫傩之风,绵延不绝。明中叶以来,常德一带民间歌舞活跃,蕴含楚文化的各种民间艺术形式,为常德花鼓戏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艺术土壤。简要介绍湖南花鼓戏,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420次
小剧场运动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小剧场运动
摘要:“小剧场”运动的背景     随着“爱美剧”运动的提出与发展,爱美剧的演出中心,就逐渐转移到那些戏剧专业学校学生的实习性的演出,而这些演出,从另一个角度看,正是这一时期所提倡的“小剧场”运动的艺术实验。“小剧场”运动的起源编辑本段“小剧场”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法国"自由剧场"的艺术实验活动,后风行于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国,这是一次一易卜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戏剧,取代在西方剧坛占据主导地位的古典注意与浪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570次
《俄狄浦斯王》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俄狄浦斯王》
摘要:《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是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好书。古希腊索福克勒斯的戏剧代表作之一。约公元前430~前426年首演。这部剧被亚里士多德推为戏剧艺术中的典范。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这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俄狄浦斯王》不仅在艺术上给后世留下了典范,而且经由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阐发,更引申出了一个新名词———俄狄浦斯情结。作品简介《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王》取材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关于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展示了富有典型意义的希腊悲剧冲突——人跟命运的冲突。剧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2245次
花朝戏
词条创建者:admin 创建时间:03-13 01:54
标签: 花朝戏
摘要:花朝戏源于紫金县乡村的“神朝”祭祀仪式,用客家话演唱,流行于广东省东部客家地区。明清以来,紫金县花朝戏“神朝”乐舞深受乡民喜爱。后来神朝艺人为了取悦观众,常在仪式后以小曲演唱轶闻趣事。这种表演谐趣花俏,同虔诚肃穆的神朝形成鲜明的对比,人们更为喜爱,称之为“花朝”。清末民初,艺人叶春林组织定长春班专门演出花朝,逐渐形成花朝戏。此时紫金县还有粤剧、采茶戏和汉调木偶戏演出,花朝戏艺人借鉴吸收这些剧种的剧目、曲牌小调和表演技艺,增强了花朝戏的艺术表现力。花朝戏最盛时,紫金县有19个戏班,百余名艺人,有名
 [阅读全文:]
编辑:0次| 浏览:179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