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874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0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变色的龙虾
变色的龙虾
蠕虫
蠕虫
虎斑颈槽蛇(疑似)
虎斑颈槽蛇(疑似)
俄卡皮野生动物保护区
俄卡皮野生动物保护区
《小豹杜玛》
《小豹杜玛》
欧亚河狸
欧亚河狸
黑蜘蛛猴
黑蜘蛛猴
褐喉树懒
褐喉树懒
双尾褐凤蝶
双尾褐凤蝶
并殖吸虫属
并殖吸虫属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脊索动物门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其共同特征是在其个体发育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除去以上主要特征外,脊索动物还具有一些次要的特征:密闭式的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心脏如存在,总是位于消化管的腹面;肛后尾,即位于肛门后方的尾,存在于生活史的某一阶段或终生存在;具有胚层形成的内骨胳。至于后口、两侧对称、三胚层、真体腔和分节性等特征则是某些无脊椎动物也具有的。

目录

[显示全部]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门定名于1874年,是由赫克尔(Ernst Haeckel)根据俄国胚胎学家柯伐列夫斯基(А.О.Ковалевский)的研究,把海鞘、文昌鱼等动物和脊椎动物合并在一起而成立了这一新门。脊索动物门包括现代生存的4万多种动物,分为三个亚门: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是物种丰富多样的大门。由于这个门包含了脊椎动物,所以人们对它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没有脊椎的脊索动物在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时它们也被称为原索动物。这个名称以前还包括半索动物在内。脊索动物大约有45000个种类,分布在海洋、淡水、介于淡水和咸水之间的水体和陆生环境。有些类群进化为具有飞翔的能力。

现在已知的脊索动物约有7万多种,现存6万余种,占全世界动物种类的5%左右。包括七鳃鳗、鱼、蛙、螈、蛇、蜥、龟、鳄、鸟、兽等脊椎动物,也包括一些数量不多、缺乏椎骨而只有脊索的海产动物,如各种海鞘和文昌鱼等。

背部具有棒形脊索,本门动物的命名即由此而来。

特征编辑本段回目录

脊索动物均具三点重要特征。

(1)    脊索:(notochord)

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纵走棒状物,位于消化道的背面、神经管的腹面。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背侧的一部分细胞离开肠管而形成;它是由许多内部富有液泡的细胞构成,外面围有一层或两层结缔组织鞘,称为脊索鞘。整条脊索既有弹性,又很结实,能起着支撑身体的作用。低等脊索动物终身有脊索,有的类群脊索仅见于幼体,高等类群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脊索,成长后即由分节的脊柱取代。

 脊索动物门


位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的一条棒状结构,具有支持功能。所有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但在以后的生活中或终生保留,或退化并被脊柱(vertebral column)代替。

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notochordal sheath)。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fibrous sheath)和弹性组织鞘(elastic sheath)。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 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

低等脊索动物中,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骨质脊柱(vertebral column)所取代。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endoskeleton)的细胞,都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而无脊椎动物则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仅身体表面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exoskeleton)。

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

①脊索(以及脊柱)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也是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

②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同时,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能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速。

③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

(2)背神经管(dorsal tubular nerve cord)

位于脊索背面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脊椎动物神经管前端膨大成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背神经管: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呈管状,位于身体的背中线上,脊索的背面。背神经管胚胎背部的外胚层凹陷形成,管内充满脑脊髓液。高等类群的背神经管分化为脑和脊髓两部分。

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neurocoele)在脑内形成脑室(cerebral ventricle),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centralcanal)。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ventral nerve cord),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3)咽鳃裂(gill slits)

咽鳃裂消化管前端咽部两侧左右成对排列的数目不等的裂孔。咽鳃裂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其间的咽壁上着生充满血管。在低等类群中终身存在,高等类群仅出现于胚胎期或幼体期(如蝌蚪),成体期完全消失(见图)。

脊索动物还有一些次要特征。例如:心脏如存在,总是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循环系统为密闭式(尾索动物例外);大多数脊索动物血液红细胞;其中的血红蛋白是高效能氧的运载者;内骨骼;尾部如存在,总是在肛门的后方,构成特有的肛后尾
脊索动物还有一些性状与高等的非脊索动物相同,如后口三胚层、次级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说明脊索动物是由非脊索动物进化而来。

 脊索动物门

(4)肛后尾(post-anal tail)

尾在肛门后方。肛后尾在所有的脊索动物中出现,至少在胚胎期(如人类)出现。

以上的前3个特征是脊索动物的主要3大特征,此外的肛后尾及闭管式循环系统(尾索动物除外);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胚胎期原肠胚的发育类型为原口;分节的肌节,附着在不分节的躯干上等特征为脊索动物的次要特征。

无脊椎动物的肛孔常开口在躯干部的末端。

(5)脊索动物的心脏及主动脉

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无脊椎动物的心脏及主动脉在消化道的背面,循环系统大多为开管式。
  
在上述特征中,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区别脊索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主要的3个基本特征。此外,脊索动物还有一些性状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的,例如三胚层、后口、存在次级体腔、两侧对称的体制、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等。这些共同点表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来的。

起源和进化编辑本段回目录

 脊索动物门
脊索动物无疑是由无脊椎动物起源的。而其中的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与脊索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近的观点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经推测,脊索动物的祖先可能类似于尾索动物的幼体,它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经过变态,成体为固者生活,具鳃裂作为取食和呼吸器官;另一个方向是幼体期延长并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不再变态,产生生殖腺并进行繁殖(即幼体性成熟),进而发展出新的一类动物,即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的自由运动的脊索动物。 

现存低级脊索动物,如海鞘文昌鱼等,由于还未具坚硬的骨骼,至今还未发现它们的化石祖先。因此关于脊索动物的起源,还只能用比较解剖学的和胚胎学的证据推测。脊索动物的假想祖先,可能是一种蠕虫状的后口动物,具有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出现于古生代的早期,距今有 5亿年左右。称为原始无头类。原始无头类继续发展进化,成为原始有头类,即脊椎动物的祖先。一部分特化为旁支,演变成现在的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原始有头类以后向两方面发展,一支成为无颌类,一支成为鱼类。无颌类中的甲胄鱼便是最早的脊椎动物。现在的圆口纲动物是无颌类仅存的代表。
类开始出现是在距今约 4亿年的古生代的中期。最早的鱼类,即是最早的颌口类,叫棘鱼,以后分化发展为各种鱼类,其中,古代的总鳍鱼类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由总鳍鱼类演变为四足登陆的两栖类;这是脊椎动物从水中到陆地的进化,是脊椎动物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两栖类的繁盛时代是在距今约 3.5亿年的古生代的后期。
古代两栖类中的坚头类已被证明是爬行类的祖先。爬行类中的一群假鳄类在距今约 1.8亿年的中生代中期,演变为鸟类;另一群,名兽形类,在中生代早期,距今约3.3亿年,即已演变为哺乳类。

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编辑本段回目录

①脊索:脊索动物具有纵贯背部的脊索,后被脊柱所代替;无脊椎动物无脊索或脊柱。

②中枢神经:脊索动物中空的神经中枢位于背部;无脊椎动物中枢神经呈索状位于身体腹面。

③鳃裂:脊索动物生活史的全部或部分时期具有鳃裂;无脊椎动物不具鳃裂。

④心脏位置:脊索动物心脏位于消化道腹面;无脊椎动物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

⑤生物化学方面:脊索动物参与肌肉收缩能量代谢的非蛋白质含氮浸出物是磷酸肌酸;无脊椎动物的是磷酸精氨酸。
   
脊索动物除上述特征外,其一些结构也见于一些无脊椎动物中,如后口、三胚层、两侧对称、真体腔、分节现象、闭管式血液循环等。两者的结构比较见。  

分类大纲编辑本段回目录

脊索动物门下分 3个亚门,12纲(其中1纲已绝灭)。

 脊索动物门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包括玻璃海鞘(Asci-dia)、柄海鞘(Styela)等约2000多种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生动物。有3纲: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海鞘纲(Ascidiacea)和海樽纲(Thaliacea)。

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包括30种海栖鱼形小动物,种类虽不多,但在动物学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仅有1纲──头索纲(Cephalochordata)。代表动物为文昌鱼
以上两个亚门属低等脊索动物,又总称为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索动物门中数量最多、结构最复杂,进化地位最高的一个亚门,现存种类有 4.1万余种,占据着极其多样的生活空间。中国有近5000种。
本亚门共有8纲,其中盾皮鱼纲 (Placodermi)已全部绝灭,现存7纲是:
圆口纲 (Cyclostomata)
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以上 3纲统称为类(Pisces),它们是终生生活于水中的动物(海洋淡水),用呼吸,成对附肢为胸鳍腹鳍)。现知全世界有2万多种,中国有2800余种。


 
两栖纲(Amphibia)  包括大鲵蝾螈等有尾两栖类和青蛙蟾蜍等无尾两栖类共 2500多种,中国有190种左右。
  
爬行纲(Reptilia)  胚胎发育中已发现羊膜,与纲和哺乳纲同为羊膜动物(Amniota),包括蜥蜴等约6300种,中国有300多种。
  
鸟纲(Aves)  世界有8900种左右,如等已为人类驯养,中国约有1180种。
  
哺乳纲(Mammalia)  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的一个高等类群。现知有4200余种,分布几遍全球,广泛适应辐射于陆栖(如等)、穴居(类)、飞翔(蝙蝠)和水栖()等多种生活方式;中国约有410余种。

相关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使动物体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
  
脊索(以及脊柱)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捷。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化的发展。

相关连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脊索动物门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