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7152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24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低温等离子体云
低温等离子体云
宇宙线
宇宙线
LAMOST
LAMOST
《清明节》
《清明节》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李善兰
李善兰
天枢
天枢
冬至
冬至
天体仪
天体仪
司天台
司天台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北京古观象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坐落在北京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的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

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北古观象台于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83年重新对外开放,在国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和科学界人士都曾慕名前来参观。

目录

[显示全部]

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古观象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

它们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现在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约公元1442年左右),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

北京古观象台以建筑(包括台体和附属建筑群)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台上陈列着气势磅礴、精美雄浑、雕刻细腻的清代八架古天文仪器,台下是幽雅古朴、景致迷人的附属建筑群,时至今日作为历史遗珍,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以及政府官员、世界各国著名科学家和天文学家都慕名前来,一睹这座凝聚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天文宫殿。 清代制造的八架铜仪除在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直接反映另外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至天文望远镜发明之前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如此古老完整配套的巨型天文铜仪在世界上已是独一无二了。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古观象台位于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以建筑整齐配套、仪器保存完好、历史悠久而闻名于世。是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皇家天文台。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观象台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1442)嘉靖年间曾对这座天文台进行一次大修,以后观象台基本没有太大的改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动。辛亥革命后,该台改为中央观象台。

1933年改为国立天文陈列馆,新中国成立后,经国务院批准隶属北京天文馆管理,于1956年5月1日以"北京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的名义对社会开放。观象台高14米,东西长约24米,南北宽约20余米,台内掏空,辟为展厅,分为上下二层。台西侧的紫微殿及东西配房辟为"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览"的展室。台上陈列着十分精美的天文仪器。有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象限仪、浑仪、简仪等。

北京古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从明朝正统年间,到1929年止,北京古观象台连续从事天文观测达五百年,在世界上现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着连续观测最久的历史记录,而且,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代制造的八件大型铜制天文仪器体形巨大,造型美观,雕刻精湛。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特色外,在刻度、游表和结构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

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明朝正统四至七年(1439年-1442年)建造了古观象台,其位置选用了旧日元大都城的东南角楼,当时称为观星台。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清朝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清末八国联军进京,法国德国掠走了一些观象仪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法国、美国等主要战胜国为一方与战败国德国为另一方在巴黎和会上签定了《凡尔赛条约》。根据该约,法国和德国先后将掠夺的观象仪器归还给了中国。

辛亥革命之后,观象台改称中央观象台。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称国立天文陈列馆,不再用于天文研究,仅做气象观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古观象台于50年代作为北京天文馆,后改为对公众开放的古代天文仪器陈列馆;70年代末期东部坍塌,此后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

修葺后的古观象台为古朴的城蝶式青砖建筑,城台高达17.79米,东西长24米,南北宽20米,在外观保留为明清建筑风格的前提下,将内部改变为两层展览厅。台下西侧院内的紫薇殿与晷影堂设有介绍天文学知识和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览。

1982年,古观象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建筑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古观象台
夜色下的北京古观象台
观象台

是一座砖砌的高台建筑。台上陈列着大型铜铸的天文仪器,台下有紫薇殿、漏壶房、晷教堂等附属建筑群。明、清两代天文观测,都以此为中心。明代在台上陈设有浑天仪、简仪和浑象仪,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初,因采用西法另铸新仪,便将台上明代仪器移往台下。抗日战争前夕,明代的天文仪器被移往南京紫荆山天文台。清康熙八年至十二年(166——1673),采用西方天文科学成果,制造了天体仪、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和化限仪等6件仪器,安装在观象台上。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台上又安装了一件大型天文仪器——地平经纬仪。乾隆九年(1744年),开始设计和制造玑衡抚辰仪,十年后制成,也安装在观象台上。它是用西法改进的一种浑天仪,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大型铜铸天文仪器。清代共有八大仪器,均陈设在观象台上。

北京古观象台
全景
北京古观象台,是我国著名的天文台古迹之一,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光辉成就的见证。由于观测历史久远,仪器设备齐全,建筑完整,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又因清初采用西法制造和使用天文仪器,此台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中,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和贡献。

古观象台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在这里,我们的祖先对于天文学的伟大贡献得以记载,我们勤劳勇敢的人民的智慧和劳动得以反映。而台上这些遗存下来的天文仪器蕴含着多少知识和奥秘,凝聚着多少辛酸和苦涩,只有亲身去体会。

观像仪的演变编辑本段回目录

明朝时,古观象台上最初陈列有大型铜制的浑仪、简仪和浑象仪。这些观象仪器是按照南京鸡鸣山观星台的元代仪器复制的。

北京古观象台
观象仪
随着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和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发展,崇祯年间又制作了纪献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转盘星晷、候时钟、望远镜、交食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和沙漏等。

清朝时,康熙皇帝嘱深谙天文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设计并督造了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象限仪纪限仪天体仪等。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纪里安设计制造了地平经纬仪,但却以元明时代的古仪器作为原材料,后来康熙皇帝下令禁止方才使得明代三件古仪器保留了下来。

乾隆皇帝浏览了所有的古观象仪器后下令,再造仪器时,结构要古,刻度要今。据此,天文学者和工匠们设计制造了玑衡抚辰仪,在刻度上把中国的365.41度和百刻制改为圆周365度和96刻制。

古观象台的建筑亦有所扩建,以适应观象仪器逐渐增多后的摆放要求。乾隆皇帝时古观象台往东接出五米;民国十年在东北角增建了一座三层混凝土结构的观测楼。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天文工作者将明代的浑仪、简仪、漏壶和圭表和清代的小地平经纬仪、折半天体仪等迁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现在,古观象台上陈列有八件清代制作的古观象仪器。它们是:玑衡抚辰仪黄道经纬仪象限仪纪限仪天体仪赤道经纬仪地平仪地平经纬仪

立经沧桑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古观象台
观象台
在明代,观星台上使用着明制浑仪、简仪、天体仪等大型仪器。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比利时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奉康熙帝之命,在前人的基础上设计了六件新天文仪,至康熙十二年制成,计有: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天体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纪限仪。

新仪制成后,就将明代仪器全部移放台下,将新制六件仪器安于台上,进行观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纪理安设计的地平经纬仪造成后安于台上,这架仪器是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的合成,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纪理安在监制这架仪器时,竟将台下遗存的元明古仪充作废铜使用,幸后来有人发现并奏明朝廷下令禁止,才保留了明制浑仪、简仪、天体仪三件(可惜,辛亥革命后,天体仪已不知去向)。这可以说是北京古观象台上古代仪器的一大厄运。

北京古观象台
立经沧桑
据史书记载,乾隆皇帝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十月二十七日亲临观象台,遍观了天文仪器后称,结构以浑仪制近古,刻划制度宜从今。于是,当时钦天监的有关人员集思设计制造了“玑衡抚辰仪”,制造工期达十年之久。这架仪器的结构,基本上与中国汉唐以来我国历代制造的浑仪相类似,不同的是取消了浑仪中的地平环和黄道环,时度刻划同于台上其它七件仪器,用圆周360。和九十六刻制取代中国古代的365.25。和百刻制。“玑衡抚辰仪”是清代制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它重五吨有余,高大雄伟,雕刻细腻,除了作为观象台上的一架观天仪器之外,也是一座精美的工艺品。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北京古观象台洗劫一空。德法看到这些明清大型精致古仪,竟私下达成瓜分我古文物的“协议”,法国侵略军将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象限仪和明制简仪搬到了驻华使馆,后迫于舆论又于1902年归还中国。德国侵略军则将明制浑仪和清制天体仪玑衡抚辰仪地平经仪纪限仪抢走,运回德国,陈列在柏林波茨坦离宫,至1921年才根据《凡尔赛和约》归还中国。十件古仪全部归还后,又将清代八大铜仪按原来布局安于台上,明制浑仪则安于紫微

北京古观象台
观象台
宫左侧,简仪安于右侧。

明清十大仪器被抢走之后,当时的天文工作者为了不问断观测,曾经制造了小地平经纬仪和折半天体议(即半径为清制天体仪的一半)各一架,安于观象台上使用。为记载这段史实,光绪三十一年(1905)曾刻石碑一座,现在立于台下紫微宫左侧的耳房前面,以供参观。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保护文物,遂于1933年将明制浑仪、简仪、漏壶、圭表和清制小地平经纬仪、折半天体仪等七件运到南京,陈列在紫金山天文台上。至此,北京古观象台就只存有清制八大铜仪了。

发展状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建国门内立交桥西南侧,已有五百四十余年的历史。它是明,清两代的天文台,以建筑整齐配套,仪器安然完好,历史悠久闻名于世。
明清观象台
北京建立观象台,其渊源应上溯到金代。金灭北宋后,将天文仪器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运到金中都(今北京右安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门一带),并设立太史局、司天台。继金之后,元仍定都北京(称作大都),到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天文学家郭守敬、王恂等人,在大都东南建立了一座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司天台,并用他们自己设计,制造的天文仪器进行观测,把我国古代天文学推上了新的高峰。元末明初,由于连年战争,元司天台的全部建筑已毁。
明初定都南京,把残存的元代天文仪器运到了南京鸡鸣山上。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时,并没有天文仪器运来,所以只在齐化门(后改称朝阳门)附近的城墙上,作肉眼观测。永乐二十二年,在紫禁城内西面建立了宫廷观象台,即所谓“灵台”,这时也还没有大型天文仪器。
《明实录》记载,正统二年依行在钦天监监正皇甫仲和奏请,派人去南京用木料仿制仪器,运回北京,铸成铜仪。正统七年二月壬子,造“会同馆”和“观星台”。应该指出,史书记载的观象台包括台体和台下的四合院,东西厢房等附属建筑。《明实录》还记有:“(正统)十一年增修晷影堂。”直到这时,北京古观象台及台下的附属建筑群才初具规模。历经有清一代,没有什么大的变化。清代将观星台改称“观象台”,隶属钦天监。紫微宫和西耳房中还有传说为康熙手书“观察惟勤”和乾隆手书“观象授时”的巨幅横匾。
辛亥革命后,该台改称“中央观象台”,隶属于教育部。当时对观象台作了些改建并添建了一些房屋。到1929年改中央观象台为“国立天文陈列馆”,只作气象工作。至此,北京古观象台结束了历时近五百年的连续天文活动。
几度沧桑的古代天文仪器
古观象台上安放的观天仪器,索以体型巨大、造型美观、雕刻精细著称于世。但是,在漫长的岁月中,这些瑰宝曾经历尽了人间的沧桑!
在明代,观星台上使用着明制浑仪、简仪、天体仪等大型仪器。到了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比利时耶稣会传教士南怀仁奉康熙帝之命,在前人的基础上设计了六件新仪,至康熙十二年制成,计有: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天体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纪限仪。新仪制成后,就将明代仪器全部移放台下,将新制六件仪器安于台上,进行观测。康熙五十四年(1715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年),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纪理安设计的地平经纬仪造成后安于台上,这架仪器是地平经仪、地平纬仪的合成,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纪理安在监制这架仪器时,竟将台下遗存的元明古仪_充作废铜使用,幸后来有人发现并奏明朝廷下令禁止,才保留了明制浑仪、简仪、天体仪三件(可惜,辛亥革命后,天体仪已不知去向)。这可以说是北京古观象台上古代仪器的一大厄运。
据史书记载,乾隆皇帝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十月二十七日亲临观象台,他遍观了天文仪器后称,结构以浑仪制近古,刻划制度宜从今。于是,当时钦天监的有关人员集思设计制造了“玑衡抚辰仪”,制造工期达十年之久。这架仪器的结构,基本上与中国汉唐以来我国历代制造的浑仪相类似,不同的是取消了浑仪中的地平环和黄道环,时度刻划同于台上其它七件仪器,用圆周360。和九十六刻制取代中国古代的365.25。和百刻制。
“玑衡抚辰仪”是清代制造的最后一件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它重五吨有余,高大雄伟,雕刻细腻,除了作为观象台上的一架观天仪器之外,也是一座精美的工艺品。
古仪被迫流徙
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将北京古观象台洗劫一空。德法侵略军看到我国明清大型精致古仪,竟私下达成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瓜分我古文物的“协议”,法国侵略军将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地平经纬仪、象限仪和明制简仪搬到了驻华使馆,后迫于舆论又于1902年归还我国。德国侵略军则将明制浑仪和清制天体仪、玑衡抚辰仪、地平经仪和纪限仪抢走,运回德国,陈列在柏林波茨坦离宫,至1921年才根据《凡尔赛和约》归还我国。十件古仪全部归还后,我国又将清代八大铜仪按原来布局安于台上,明制浑仪则安于紫微宫左侧,简仪安于右侧。
明清十大仪器被抢走之后,当时的天文工作者为了不问断观测,曾经制造了小地平经纬仪和折半天体议(即半径为清制天体仪的一半)各一架,安于观象台上使用。为记载这段史实,光绪三十一年(1905)曾刻石碑一座,现在立于台下紫微宫左侧的耳房前面,以供参观。
1931年“九·一八”事变,我国天文工作者为保护文物,遂于1933年将明制浑仪、简仪、漏壶、圭表和清制小地平经纬仪、折半天体仪等七件运到南京,陈列在紫金山天文台上。至此,北京古观象台就只存有清制八大铜仪了。

古观象台巡礼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古观象台在我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象这样在同一地点连续进行近五百年的天文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观测,在世界上实属少见。
新中国成立后,曾作过必要的修葺。十年动乱之后又进行了彻底的修缮,焕然一新。并于1983年4月1日重新对外开放。
参观北京古观象台,首先是观象台及其上面的八大铜仪。观象台高达14米余,在东西长近24米、南北宽20米有余的平顶上,八大铜仪排列在南、西、北三面。踏上台顶,首先看到的就是那架我国历代传统制造的天体仪,直径为6尺的巨大球面上,精确地刻画着1800余颗天体,浩瀚的银河纵贯整个球面,牛郎.、织女星座隔河遥望。位于北面那架中西合璧的“玑衡抚辰仪”,姿态优美,气势磅礴,托起整个仪器的云架,铜龙盘绕,生机勃勃,雕刻精美。仪器上部,圈环相套,探测太空,运转自如。其它几件仪器,亦是各具特色,多彩多姿。
观象台下有个优雅秀丽的四合院,便是紫微宫及东西厢房,有“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览。在这里人们可以纵观我国古代几千年来天文学从萌芽到不断发达的概貌,而那丰富悠久的天象纪事,卓有见识的天文学理论,杰出的发明创造,将会激发参观者对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景仰和怀念!

地理交通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古观象台
北京古观象台

开放时间:9:00-4:30 夏季:9:00-6:00 全年开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裱褙胡同2号 邮编:100005

电话:65242202

交通情况:乘1、4、9路在北京站下车向东;44、48路和地铁在建国门站下车。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相关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北京古观象台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