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764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3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宋子文
宋子文
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
刘春
刘春
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
列奥尼达一世
列奥尼达一世
韦拔群
韦拔群
肖朝贵
肖朝贵
苏士亮
苏士亮
苏支前
苏支前
海凤阁
海凤阁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科索沃战争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引发的,而科索沃危机则根源于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作为东欧剧变的组成部分,1945年成立的南斯拉夫联邦于1991年迅速解体。当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率先宣布脱离联邦而独立;10月15日和11月20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亦先后宣告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这样,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五个独立国家。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并涉及其周边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1992年3月,因国家的独立地位进行全民公决而触发的波黑穆斯林克罗地亚族塞尔维亚族之间的冲突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波黑塞族得到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支持,克族得到克罗地亚共和国支持,穆斯林得到各伊斯兰国家支持)愈演愈烈,最终形成长达三年半以上的全面内战,死亡人数超过25万。直至1995年11月21日,打得精疲力竭的各方才在美国的干预下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代顿空军基地签署了和平协议。代顿协议并没有平息南联邦解体带来的动荡,波黑战争结束后,民族冲突的热点很快转移到南联盟境内,科索沃危机成为世人关注的中心

目录

[显示全部]

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面积10887平方千米,与阿尔巴尼亚、马其顿相邻,人口200余万,其中90%以上是阿尔巴尼亚族。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内的自治省,但这个地区始终存在着要求更高程度民族自治的潮流。1980年铁托逝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在这一背景下,阿族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舍维奇为了压制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由此更激发了阿族的对抗情绪,阿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进入90年代后,阿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进一步高涨,于1992年5月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还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1996年,阿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了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面对阿族人的反抗,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当局采取强硬镇压措施,派遣大批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进驻科索沃,试图消灭“科索沃解放军”。这样,在波黑战火逐渐熄灭的同时,科索沃的战火却越燃越旺,1997年以后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三十万人流离失所,沦为难民。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因此,从1998年底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开始介入科索沃危机,北约与南联盟的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

起源编辑本段回目录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希尔草拟的方案。该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尊重南联盟的领土完整,科索沃享有高度自治,南联盟军队撤出科索沃,“科索沃解放军”解除武装,按当地居民人口比例组成新的警察部队维持治安,北约向科索沃派遣多国部队保障协议实施。这个方案对双方来说都难以接受,阿族坚持要最终走向独立,并且不愿解除武装,南联盟则不同意科索沃获得自治共和国的地位,亦反对北约部队进驻科索沃。但是,主持谈判的美国和北约表示,这个方案的80%内容不许改变,必须接受,否则拒绝的一方将受到惩罚,其中对南联盟而言将遭到北约的军事打击。在谈判陷入僵局后曾一度休会,3月15日复会,阿族代表于18日签署了协议,但塞尔维亚方面仍然拒绝签字。3月19日,北约向南联盟发出最后通牒,3月24日,北约发动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

兵力部署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约兵力部署:战争开始之前,北约19个成员国中有13个成员国参战,6个国家提供后勤支援,战前共投入各型飞机496架,舰艇15艘。其中,美国飞机304架,一个航母战斗群共9艘舰艇;英国飞机21架,舰艇3艘;法国飞机30架,舰艇3艘。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从飞机类别来看,美军304架飞机中,战略轰炸机25架,战斗机183架,攻击机14架;预警机2架,战场控制飞机2架,电子战机18架,电子侦察机和巡逻机14架,无人侦察机11架;空中加油机38假,运输机及特种作战飞机4架,直升飞机15架。从美军飞机部署的结构比例来看,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预警指挥、电子侦察和电子战飞机数量大幅增加,体现了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二是空中加油机数量增大,体现了远程纵深打击的特点;三是战斗机数量增大,攻击机数量减少,体现了歼攻合一的思想,战斗机已经全部具备对地精确打击的能力。

从基地配置来看,美军战略轰炸机主要来自两个基地:一是美国本土基地,另一个是英国空军基地,这主要是考虑到战略突袭的突然性,以及大续航力和高航速的特征。战术作战飞机、电子战飞机、电子侦察机和直升机,全部部署在一线的意大利空军基地,主要是考虑到作战半径较小,出动频率较高。空中加油机、预警机和战场控制飞机,一般都部署在远离战场的德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空军基地,因为这类飞机基本上都是民航机改装而成,具有极大的续航能力。

从舰艇部署情况来看,美国和法国各自出动了一个航母战斗群,而且全部部署在亚德里亚海,这种兵力部署方式是比较少见的。主要问题是海军投入兵力过少,舰艇部署过于接近战场。像科索沃战争这种规模的作战行动,美军通常至少要使用3个航母战斗群,而且要远离战场。战前采取这样的作战部署,考虑到这样三个因素:一是战争性质是北约作战,美军用不着大动干戈;二是考虑到意大利一线机场有足够数量的北约空中力量,舰载航空兵不是空袭主力;三是考虑到南联盟海军攻击能力教弱,不会对亚德里亚海构成威胁。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南联盟是一个南欧小国,只有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人口1000多万人,军事实力比伊拉克要差很多,武器装备也更加落后,1995年在波黑战争中只空袭了10天,米洛舍维奇就签署了和平协议。开战之前,美国和北约普遍认为,战争在一周内结束的可能很大。所以,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物资、作战人员等方面,都没有进行持续作战的准备。即便是在作战计划和目标打击方案中,也是按照惩罚式作战进行准备的,所以第一阶段打击主要是针对南军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地面防空体系、机场及三个集团军等重要军事目标。在第二阶段,转入北纬以南44度,主要对科索沃的军事目标进行打击。第一阶段4天的空袭过程中,北约一架F-16战斗机和一架F-117隐身战斗机被击落,米格-29战斗机及地面防空系统全面抗击来袭战机,面临空袭的南联盟全国上下热血沸腾,一片反战、抗战热潮,这些都是北约始料不及的。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不得不临时从各地抽调兵力兵器支援科索沃战场,所以后续支援的兵力比战前部署的兵力更高出一两倍,这种边打边看的作战方式是比较少见的,反映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一方的骄横风格。

南军兵力部署:南军总兵力11。42万人,其中:陆军9万人,编成3个集团军,下辖7个军,3个师、6个坦克旅、1个警卫旅、4个机械化旅、8个摩托化步兵旅,5个混成炮兵旅、7个防空旅、1个地空导弹旅。装备坦克1270架,装甲车893辆、火炮1500门,蛙式地空导弹发射架4部。海军约7500人,编成1个舰队及若干支援分队,装备舰艇81艘。空军防空军1。67万人,编成1个空军军、1个防空军军,下辖4个攻击机中队、5个战斗机中队、2个侦察机中队、8个地空导弹营、15个高跑团,装备作战飞机238架(其中米格-29飞机15架),武装直升机52架,导弹发射架萨姆-2型24部、萨姆-3型16部、萨姆-6型60部、萨姆-9萨姆-13型近程防空导弹130枚,肩射导弹800枚,各型高炮1850门。另有预备役部队40万人,遍成75个旅。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南军任务区分为:空军防空军实施要地防空,海军担负近海防御,陆军防空部队实施野战防空,驻科索沃的第3集团军第52军实施地面作战,第1、2集团军及第3集团军余部担任战略预备队,第2集团军一部担负海岸防御任务。

从南军兵力结构和装备来看,存在三个重大缺陷:一是陆军为主体,海、空军力量较弱,基本上还是20世纪50年代数量规模型军队,在技术上处于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状态;二是缺乏远程打击能力。没有超过300公里的地地导弹,因此对意大利北约基地无法构成威胁;空军飞机主要是国土防空型战斗机,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地空导弹基本上近程防空和要地防空为主,导弹射程近,没有区域防空导弹;海军也没有超过40公里射程的反舰导弹;三是武器装备没有构成系统和体系。武器装备基本上以一代和二代装备为主,三代装备不超过5%。这样的装备水平,说明自身还不具备电子化能力,所以距离信息化和网络化还有几十年的差距。由于缺乏远程警戒和预警指挥体系,缺乏电子对抗和信息防护机制,从而导致武器装备各自为战,无法集成为综合战斗力。

从南军兵力部署上来看,存在两大缺陷:一是仍然是传统的机械化作战模式。不仅划分明确的防区和战线,而且预留了大量的战略预备队;二是被动防御的部署十分明显,没有考虑开辟第二战场或组织特种作战部队的偷袭行动,海军则是退守港内,消极防守。所有部队都把躲藏放在首位,静候北约地面作战,当这种作战样式没有出现的时候,一切的战备行动都成为多余。

战争过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1999年3月24日19时50分,第一枚巡航导弹从亚德里亚海上的美军驱逐舰上发射,揭开了战争的序幕,代号为“联盟力量”的科索沃战争从此爆发,到6月10日结束,共持续了78天。战争大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北约空袭行动

第一阶段历时4天,从3月24日持续到27日,主要目的是夺取制电磁权和制空权。主要打击目标是南军防空系统,雷达站机场,空军基地,指挥、控制、通信系统。4天内共进行了四轮空袭。首轮空袭中,北约投入作战飞机70余架,出动100多架次,发射各类巡航导弹100余枚,轰炸可8个城市或附近地区的50多个目标。初步作战效能是击中了40个目标,在空战中击落3架米格-29战斗机。第二轮空袭中出动飞机100余架,空袭的重点是科索沃地区的防空系统和地面部队。第三轮空袭中出动249架次飞机,继续对上述类别目标进行空袭。在空战中又击落2架米格-29战斗机。第四轮空袭强度增大,覆盖到南联盟全境,主要目标是雷达和发电站。

第一阶段空袭行动,北约共出动飞机1300多架次,发射巡航导弹400余枚,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98%以上夺取了战场制电磁权和制空权。与海湾战争相比,在战法上没有多大创新,主要特点是以电子战役和空袭战役为主,用巡航导弹揭开战争序幕,通过强大的空中饱和攻击对敌实施压制。所不同的是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比例增大了,这是美军第一次在空袭中使用如此大的比例,反映出信息化战争的先兆。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美军大意失荆州,特别是F-117A飞行员依然像当年袭击伊拉克那样沿着一个固定航线低空低速飞行,结果被南联盟击落,成为美军的一个奇耻大辱。

南联盟反空袭行动:在第一阶段的反空袭作战中,南军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主要措施有三个:一是全民动员,积极备战,能打就打,能藏就藏。在这个阶段中,南联盟军民一心,抗战气氛热烈,士气高昂;二是积极防空作战。24日和26日,连续两次起飞米格-29战斗机迎战,结果全部被击落。27日,使用萨姆-3导弹击落一架F-117A隐身战斗机;三是保持最低限度通信。在有线通信遭到干扰破坏的情况下,采取传统的目视、口传、接力通信的方式传递情报。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南军在第一阶段反空袭战役中的表现非常好,措施得力,松紧适度,战果也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战争开始之后第四天就击落一架F-117A战斗机,这引起全世界的震惊,是一件不可思议的巨大战果,对美国和北约的精神震慑和心理打击是很大的。四天连续高强度空袭之后,虽然丧失了制电磁权、制空权制海权,但南联盟基础设施没有受到根本损伤,南军有生力量和武器装备受损较小,指挥控制系统没有全面瘫痪,这些表现,比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要强得多。

第二阶段:

从3月28日起至4月4日止,是空袭战役的第二阶段。在8天的空袭作战中,北约主要是继续打击南军防空系统和其他军事目标,特别是科索沃及其附近地区的军警力量,以削弱南军作战能力。同时,开始打击基础设施,进行战略空袭。

这个阶段空袭作战目标:一是继续使用巡航导弹对高防卫区内目标进行突击,主要打击了黑山地区的军用机场、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内务部大楼;二是出动战斗机和有“空中坦克”之称的A-10攻击机,打击科索沃的地面部队,并对贝尔格莱德市中心的特种部队总部、警察学院等军事目标进行袭击;三是开始进行战略轰炸,主要是轰炸桥梁、炼油厂、供暖厂及油库。

空袭作战的特点:一是从边打边看转为持续空袭。北约通过第一轮空袭基本可以达成作战目的,由于南军反空袭战果明显,抗战热情提高,反而使战争升级,南联盟在政治上更趋强硬化,从而促使空袭强度增大,而且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前景。为保证空袭强度和压力,美军向战区增派了一个航母战斗群B-1B战略轰炸机,共130多架飞机;二是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使用性能较差的A-10及北约盟国的飞机,进行空袭作战。对于严加防守的关键性目标,则不再让飞机冒险,继续使用巡航导弹突袭;三是针对全民防卫态势,开始转入战略空袭,企图在人民生活、物资保障、能源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增大压力。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南联盟反空袭行动:面临北约空袭行动的升级,南联盟开始检讨作战指挥及防空措施,从而作出三个判断:一是认为在敌强我弱且丧失所有战场控制权的情况下,应实事求是,不宜再主动出击,做所谓的牺牲。在战略上应以逸待劳,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不要与敌死打硬拼;二是在战役作战上,要以藏为主,保存实力,以利再战。坦克、飞机、火炮等重型武器装备要进入战备工程和防空设施;部队要分散部署,严密伪装;要采取隐真示假的方法保护重要目标和设施,造成敌人误判,消耗敌人的弹药;加强要地防空,控制地面通道,做好地面战准备;三是对“科索沃解放军”的趁火打劫和武装骚扰,要采取坚决措施施予剿灭。同时,加强战时的内卫工作,防奸保密,群防群治,并俘获了3名美军特种兵。

反空袭作战特点:一是战略部署得体而及时。南联盟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能够根据战局及时调整战略方针、保存力量、减少损失,这是比较务实的,否则损失会更大;二是防空措施得当。隐真示假等欺骗性防空措施,取得很大效果,有效地保持了一些重要目标,而且给北约造成极大的混乱;三是打算建立同意统一战线并争取国际援助。在政治上,主动与科索沃温和派领袖会谈,希望达成统一战线,共同抗敌。在外交上,多次向俄罗斯、乌克兰求援,并于4月2日将F-117A残骸移交俄罗斯,希望其提供紧急军事援助,接受北约提出的条件,将考虑实施地面战。在北约军事和政治压力下,南联盟接受了和平协议,双方军事代表于6月9日谈妥从科索沃撤军事宜。6月10日,南军按照撤军协议开始大规模撤退。当晚,北约宣布结束战争。

战争结局编辑本段回目录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自始至终具有边打边看的特点。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整个战争期间,美国和北约不断增兵,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北约部署在整个亚得里亚海的舰艇达到55艘,共投入飞机1200架,其中美国940架。战争中出动飞机38000架次,发射和投掷导弹、炸弹23000余枚,对南联盟40多个城市的496个军用和民用目标及520个战术目标进行了连续、猛烈的空袭,给南联盟造成极为惨重的损失。

1999年6月5日至9日,南联盟与北约先后就从科索沃撤军进而结束科索沃战争问题,进行了四轮谈判,在南联盟一再妥协的情况下,双方签署了军事协议。协议规定了停火、撤军的期限,要求标明雷区和障碍物的位置,并明确科索沃及缓冲区将置于维和部队控制之下。

6月10日,南联盟开始撤军,北约准备派遣维和部队。6月12日,俄罗斯的一支200人的空降部队从波黑出发突然强占了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机场,此举差点引发一场冲突。根据6月10日联合国通过的一项决议,多国维和部队将在科索沃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多国维和部队总兵力58000人,由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9个国家组成。维和部队把科索沃分为五个维和区域。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1999年末,北约组织飞行员、武器装备专家和情报人员成立调查组实地调查,宣布了科索沃战争的空袭战果:摧毁坦克与自行火炮93辆,受损率26%;装甲运兵车153辆,受损率35%;火炮389门,受损率52%;其他车辆339辆。打死打伤南联盟军人5000人,自身损失飞机2架,无人机15架,人员无一伤亡。据南联盟公布的战果:南军共击落北约飞机61架,无人机30架,直升机7架,拦截巡航导弹238枚。自身损失了3%的坦克,1.5%的装甲车,5%的火炮,2%的防空兵器,3%的车辆,共有534名官兵死亡。

意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标志。通过这场战争,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利用北约组织在推进欧洲地区的整合、实现其主导世界新格局的战略目标方面又迈进了一步。与此同时,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按其战略部署展开了积极活动,如:在亚太地区,通过修订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和研究开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扩大美日军事同盟的活动范围和强化其军事打击能力;在中东地区,一方面继续压制伊拉克、伊朗等敌对国家,另一方面竭力主导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和谈进程,以保持在该地区的控制力。总之,美国正以欧洲为战略重心,以亚太和中东为两大侧翼,逐步构筑起由它主导的全球安全体系。显然,美国和西方联盟的战略及其实践对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从海湾战争开始,经过十年左右的动荡、调整,至科索沃战争,新格局的轮廓构架已露出端倪,美国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霸权在其中的作用表现得相当明显。然而,冷战后的世界毕竟不可能变成美国所希望的单极世界,因为在美国霸权提升的同时,发端于两极格局时期的国际政治多极化趋势也在继续发展,而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的西方盟国)都不希望美国成为世界惟一的支配力量,所以,多极化必然成为表现国际社会多数成员意志的世界性潮流,这股潮流是美国无法阻挡的。当然,冷战后新格局基础上的多极化与两极格局基础上的多极化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是不尽相同的,如果说冷战时期多极化趋势的主要作用表现在通过对美苏两霸的抑制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那么,冷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阻止单极霸权的形成,为一个更具合理性的、力量分布更为平衡的世界新格局提供建设性力量。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http://baike.baidu.com/view/288526.htm

2.http://wangliu.cq.blog.163.com/blog/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科索沃战争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