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393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9-26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萨师煊
萨师煊
史丰收
史丰收
闵乃大
闵乃大
孙俊人
孙俊人
龚炳铮
龚炳铮
王行刚
王行刚
康鹏
康鹏
阎沛霖
阎沛霖
张克明
张克明
王诤
王诤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范新弼(1921—  )  
  电子计算机专家。湖南长沙人。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电机系。1951年获美国斯坦福大学电子学博士学位。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在电子器件的研究与应用上获八项美国专利。领导了我国第一台大型计算机和以后的多台大型计算机的磁芯存储器的研制工作。开创了我国磁芯记忆元件的研制和生产。领导了半导体存储元件的研制,建立了我国第一批测试设备。 

范新弼(119机的主要负责人和早期计算机的磁芯存储器和研制者)

1964年 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吴几康、范新弼领导下自行设计的119机(通用浮点44二进制位,每秒5万次)也交付使用。这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管大型通用计算机。也是世界上最快的电子管计算机。

目录

研制记忆磁心及磁心存储器工作的回顾编辑本段回目录

范 新 弼

1956年,我们参加制定的全国十二年科学规划中决定在仿制苏联精密机械和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为苏联计算所)研制的计算机的基础上,开始发展我国自己的计算机技术事业。当时苏联计算所应允将向我们提供他们研制的计算机的全部图纸资料,器材清单以及部分器件。但是,他们也同时表示将不能提供制造内,外存储器所需的磁心和磁鼓。只能提供图纸资料,样品以及他们的研制经验。这就意味着制造内存——磁心存储器所需的几十万颗记忆磁心和几百颗脉冲变压器磁心,以及制造外存——磁鼓存储器的磁鼓需要我们自己动手来研制。

由于这种记忆磁心是1952年才在美国发表出来的。新器件的材料是一种特殊的矩磁铁氧体,经过成型烧结工艺制造而成。这种磁心的研制不仅在国内是一个空白,在国际上也只是美国有资料可查。我们参加工作的人员从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

1956年第四季度,中科院计算所组织了考察团去苏联计算所考察,在考察时我们知道了他们已在使用的БЭСМ计算机上是采用阴极射线示波管存储器。这种存储器在国际上已属过时,在他们正在调试中的M-20计算机上使用的是磁心存储器,但他们的磁心存储器却是采用线选法方案而不是当时国际上通用的电流重合法方案。后来在考察磁心试制过程中,才知道他们生产出来的磁心矩磁性能不很好而且合格率较低,所以才不采用电流重合法和不能向我们提供磁心。当然,我们还是考察了他们生产的全过程,并带回了为回国开展工作必需的高纯度化学试剂以及一些样品。

要研制出磁心存储器首先是要试制出矩磁性能良好的磁心,通过生产再经过严格的检验筛选出几十万颗合格的磁心。然后将磁心编成磁心板,进而再装配成磁心体,最后才能和存储部件的线路部分联合调试成整个磁心存储器。由于研制矩磁铁氧体磁心要有一套工艺设备,高纯度的化学原料和工艺技术以及性能较高的电子测试仪器,其中自动压磁心机,烧结炉,球磨机,电子纯化学试剂及磁心的脉冲性能测试仪器等,我们就没有。所以在研制计算机部件之前,要解决其元器件试制中的材料,设备问题。而磁心存储器的电路技术中又包含了当时不为人们熟悉的磁心元件,技术难度较大些,因此我们研制磁心存储器所需的时间是包括三个阶段的试制生产过程,显然比其他部件要长些,要困难些。所领导有鉴于此,在其他部件尚未开始组建之前半年,就抽调力量着手筹建磁心存储器的试制工件。当时的所领导和器材部门也都意识到我们研制工件所需的一些关键器材的重要性,为此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特别是王正副所长多次亲自去兄弟单位商讨抽调和生产设备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与此同时,我们在临时工作地点——西苑大旅社里安排由黄玉珩、伍褔宁、刘筱秀等按照苏联的线路图试制记忆磁心的脉冲测试设备,经过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到1957年底我们的准备工作巳大致就绪。在1958年春节后,我们就首先搬到了中关村新建大楼(即现在的北楼)开始了记忆磁心的试制工作。当时参加工艺方面的主要有张杰、甘鸿、孔令振。由柳榴英进行磁心性能的测试,以配合工艺方面的改进。不久,苏联专家维宗来华,在所工作半年,对我们帮助很大。同时二机部(后改为四机部)十一所傅柏生,张熙也来协作参与材料配方的研究(两个月),这样经过日以继夜地工作了近两个月,终于在1958年“五一”前夕闯过了前二个阶段而试制出我国第一批计算机可用的记忆磁心。这使得磁心存储器的研制工作与其他部件的研制可以同时开展,得以保证大型计算机的工作能全面顺利地齐头并进。在以后,磁心的工作就是生产与研究同时进行,经过反复的试制,我们生产出来的磁心性能良好,可以适合于电流重合法方案。1958年第三季度,磁心工作就转移到计算所附属工厂去进行了。在保证生产大量巳定型的磁心以供给我所计算机研制外。我们还提供了磁心试制技术以及大量磁心给全国很多单位,使磁心和磁心存储器技术在全国有了较大,较快的发展。同时,我们又开始了新磁心和工艺测试设备的研制。在以后几年的时间内,相继研制出了性能较好的101,102等记忆磁心,促进了119、109乙、109丙机和以后几台大型计算机的研制;还研制出了自动化工艺及测试设备,保证了大量磁心的生产。这些工作都推动了我国磁心及磁心存储器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支持了计算机技术事业的开展。

在磁心试制成功以后,我们就正式开始了磁心存储器的研制工作。首先是仿制苏联的БЭСМ计算机磁心存储器,这项工作由郑筠负责,苏联专家费多洛夫来华指导(三个月),工作进行得较顺利。整个104机在1959年9月就试制出来。在这台大型计算机的试制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整个研制计算机的全套经验,培养了干部,成立了各方面的研究室和工厂,建立了完整的研制计算机的基地,为以后的计算机研制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在我们仿制大型计算机的同时,苏联方面还向我们提供了M-3小型数字电子计算机的图纸资料。这台计算机机型小,制造相对容易些,计算所也安排了一部分力量,开展了对M-3型计算机的仿制工作。这台计算机于1958年5月底试制完毕,经过两个月的正确性调机工作,于1958年8月1日全机通过了程序的运行检验,它标志着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但是,由于它使用的是磁鼓存储器,运算速度非常慢,很不实用。当时,我们已经研制出记忆磁心,而且性能较好。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们曾利用专家提供的磁心板进行过电流重合法方案的实验,认为可行。由于我们自己的技术也已完全成熟。因而决定为103机配制一台磁心存储器。这台磁心存储器由黄玉珩负责,伍福宁、刘筱秀参加研制。1959年8月,这台1024字,存取周期32微秒的磁心存储器试制出来并完成联调。这是我国第一台没有完全依赖苏联的帮助而自己研制出来的电流重合法存储器。在当时苏联的M-3机上和苏联计算所都还没有配上这种类型的存储器。它体现了我国是自己有能力发展我国的计算机事业的。由于磁心存储器的试制成功,它使得八一型(103)计算机运算速度提高60倍。

中国计算机进化论:不断赶超自我

119机

早在仿制苏联计算机的同时,我们的同志不甘心于技术落后的局面,在各方面想以较快的步伐赶上世界先进水平。除了上述的电流重合法磁心存储器外,我们在元件和电路上都作了改进,使得性能有所提高。对磁心,我们采用了一些新的化学成份配方,如加入少量镧等元素,以致研制出性能较好的记忆磁心,为以后我们自行设计研制的计算机在记忆元件上提供了条件。1959年,我所在计算机仿制工作已胜利在望时,开始了完全利用国产材料,自行设计的119计算机的研制工作。由于有元器件的可靠保证,119大型电子管计算机的设计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其中磁心存储器就由原设计一台4096字的存储器而扩大了四倍,成为16384字的大容量存储器。同时,还增加了快速变址存储器,存取周期在4微秒以下,使119机的水平较104机有了较大的提高。119计算机在1964年研制成功,使我国计算机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磁心存储器技术性能上仅次于美国。这是我国计算机技术从无到有上升速度最快的时期。

在开始自行设计电子管计算机的同时,我们也开始了109乙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工作。由于当时半导体器件从实验室研制出来不久,在实验工厂刚开始生产,产品一致性较差,而且没有经过可靠性寿命检验和筛选,所以在实验室中试验出来的电路在组装成部件后的长期大量工作时就出现了不稳定现象,以致在研制过程中又重新试验了电路并大量更换了器件,特别是当时没有较大功率的晶体管可以用来做磁心存储器所必需的大功率磁心驱动线路,因而遇到很多困难,到1965年6月109乙机通过鉴定交机。109乙机的研制成功给我国晶体管计算机的研制积累了很宝贵的经验与教训,所以在1964年开始研制109丙机时,我们就采用了较可靠的电路和严格的器件筛选老化标准。在磁心存储器中采用了均分负载电流磁心开关方案,使多个中功率晶体管电路同时工作,以供给所需要的大功率磁心驱动电流,解决了研制3.2万字大容量磁心存储器的技术困难。这样109丙机就能在约三年的时间里研制出来。这台计算机稳定可靠,性能良好,成功地使用了近二十年,为国家的重点工程、核武器及航天飞行器的研制起了关键性作用,被誉为“功勋机”。

回顾我们早期的创建历程,我们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我们都为自己曾对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而感到欣慰,同时也感到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的力量是无穷的,而且有能力赶超世界的先进水平,我们所走过的路应该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由于先后参加研制工作的人员众多,无法一一列举,见谅)。

104计算机的大队人马编辑本段回目录

104电子管计算机有22个机柜,主机、电机组机房各占地200平方米。全机共用4200个电子管,4000个晶体二极管。字长39位,容量4K,每秒运算1万次,内存2048个全字长磁芯体,2台2096全字长卧式磁鼓。1958年10月完成部件生产,1959年4月完成调试(兆维集团提供)。


任公越讲解104机的的性能

1957年,中科院计算所向苏联派出了20人的进修队,就是为了仿制计算机。1958年一季度,确定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БЭСМ-Ⅱ为蓝本制造中国的第一台大型通用通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所安排张效祥负责104机的试制,此前是由吴几康负责。

104机研发队伍,科研设计调试主要为中科院计算所、四机部(15所)、七机部(706所)和部队(总参56所)等4个单位;生产加工是北京有线电厂和科学院计算所工厂,共生产2台。

1959年4月104机完成调试,第一道题目是“五一”节天气预报,9月交付用户使用,工作稳定。由于电子管和元件质量,无故障稳定运行时间指标只能达到2小时。

1959年9月,104计算机及配套外部设备正式投入运行;1961年10月,通过国家鉴定。

据张效祥回忆,前后参加104机研制,作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不下七八十人;

运控有陈方祯、金怡濂、蔡永昭、任锡田、王梦阳、齐祥元、安建勋、叶庆丰、倪迦永、霍翼民、苏东庄等;

内存有范新弼、黄玉珩、郑筠、曹酉申、王振玉、冼福龄、吕志文、朱锡纯、顾德敬、董占球、王明俊、宋德玉、邢月敏、张务健等;磁心记忆元件及存储器研制者除范新弼、冼福龄、王振玉等外,尚有傅伯生、张杰、甘鸿等。

外设控制有刘锡刚、叶公荫、江雅珍、柳浦生、杨天行、曾茂朝、陈长令等;

电源有李道恺、朱光燊、赵仁昌、张汝海、游延丰、蒋精文、王吉、尤大泓、张侠华、戴勤、唐玛丽、王洪德、王乃泉、张伯庆等;

外围设备及机械结构设计有姚锡珊、徐厥中、白经天、李玉岭、孙仲仟、张品贤、顾尔旺、张洪顺等;还有一大批738厂的设计、生产和后勤人员。

为使计算机产业化,保证整机配套,60年代中期,全国建立了11家计算机主机和外部设备厂,职工人数1万3千人。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贵州、黑龙江、山东、江苏等地。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很快结束。1970年之前,仅738厂就生产了18种类型的174台晶体管计算机。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范新弼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