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825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3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吴佩慈
吴佩慈
汪峰
汪峰
罗大佑
罗大佑
母亲
母亲
故乡
故乡
黄述国
黄述国
《重庆野玫瑰》
《重庆野玫瑰》
《从侧面爱你》
《从侧面爱你》
《锉冰进行曲》
《锉冰进行曲》
《一个人的冬天》
《一个人的冬天》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在自己短短的五十七年生涯里,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目录

[显示全部]

职业生涯编辑本段回目录

贝多芬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音乐家。贝多芬从小就具有十分敏锐的乐感,他的父亲发现这一点后,决心把他培养成另一个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好以此作为他的摇钱树。但贝多芬不具备莫扎特那样的演奏天赋,他是在父亲的棍棒下学会音乐的。当时年仅五岁的贝多芬经常被父亲锁在屋里,从早到晚地弹奏钢琴和拉小提琴。小贝多芬经常强忍着痛苦和委屈在钢琴上一遍遍地练习,如果不是贝多芬具有非凡的音乐天才的话,他就可能就会永远厌恶音乐了。
贝多芬的音乐成长道路异常艰苦,但他凭借自己的刻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就公开举行演奏会,十岁开始作曲。他的第一位老师聂费对他的帮助极大,聂费拓展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并教会了他许多音乐技能,这为他后来的创作打下了深厚基础。
1792年,贝多芬来到了“音乐之都”维也纳。为了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与创作技能,他先后拜海顿阿尔布雷希茨贝格萨利埃里等名师学习,他努力学习他们的音乐创作技艺与经验,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与此同时,他还广泛阅读各种文学和哲学书籍,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营养,终于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度修养的艺术家。1827年3月26日,这位伟大的、不屈不挠的音乐巨人终因贫病交加而与世长辞。

个人荣誉编辑本段回目录

贝多芬一生的主要作品包括:九部交响曲、一部歌剧——《费德里奥》、五部钢琴协奏曲、一部小提琴协曲、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首小提琴奏鸣曲、十六首弦乐四重奏。管弦乐序曲: 《埃格蒙特》 、《柯里奥兰》以及大量的声乐器乐及戏剧音乐作品。 

这些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对贝多芬以后的历代作曲家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如今这些伟大的作品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一笔丰厚的宝藏。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是鲜明独特,他的作品中热烈激昂、振奋人心的斗争音调十分突出,这与贝多芬坚强的个性及其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意识是紧密相联的。贝多芬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欧洲资产阶贝多芬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革命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创作,他追求“自由、平等、博爱”,渴望全人类的解放。贝多芬把这些思想与观点作为音乐创作的基本内容,在作品中体现出革命的斗争精神与人民的愿望。发果说莫扎特的音乐是清澈的泉水,贝多芬的音乐就是熊熊烈火,迸发着炽热的激情。

贝多芬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他一生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受海顿莫扎特的影响,风格轻快流畅;中期作品则体现了他自己的特有的音乐风格,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晚期作品技巧成熟、思想深刻复杂,同时出现了浪漫主义的因素。

贝多芬——《月光曲》编辑本段回目录

《月光曲》的传说 “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名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 《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 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间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交谈。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子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连忙说:‘哥哥,你别难过, 我只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 男子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弹起盲姑娘刚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盲姑娘听得入了神, 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象披上了银纱。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 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象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处升起,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一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他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 宁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 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来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 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即兴弹的‘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里的一篇文章,讲的是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月光曲》的故事。 这的确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贝多芬贝多芬的这个曲子(作品27之2—— 《#c小调钢琴奏鸣曲》 )描写的是海上 月光的说法,源出于德国音乐批评家雷尔施塔布(1799—1860)。俄国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 (1829—1894)非常反对用“月光”来解释这个曲子。他说:“月光在音乐描写里应该是暝想、沉思、 安静的,总之,是柔和光明的情绪。《#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 完全是悲剧性的(用小调来暗示),是布满云彩的天空,是阴郁的情绪。末乐章是狂暴的、 热情的,表现的正是和温柔的明月完全相反的东西。只有短短的第二乐章可以说是一瞬间的月光。” 在德国,也有人称此曲为“园亭”奏鸣曲。园亭是建筑在树荫下的凉亭,显然这标题对于这首 奏鸣曲也同样是不确切的。看来,这首曲子所表现的决不是一幅明净的风景画,而是一种内在的 阴郁情绪。《贝多芬传》的作者泰厄(1817—1897)说第一乐章是“少女为生病的父亲祈祷”, 这无论如何要比“月光”和“园亭”恰当一些。 贝多芬的这首曲子作于1801年,当时他正和朱丽法塔·贵恰尔第(1784—1856)相爱,这个曲子 是献给她的。这一年的十一月十六日贝多芬写给韦格勒的信中提到她时还说:“她爱我,我也爱她。” 但到1802年初,她已另外爱上了罗伯尔·哈伦堡伯爵,并于1803年和他结了婚。罗曼·罗兰 把此曲和贝多芬的失恋联系起来,说“幻想维持得不久,奏鸣曲里的痛苦和悲愤已经多于爱情了。” 罗兰把第一乐章解释为忧郁、哀诉和痛哭。俄国音乐学家奥立比舍夫(1794—1858)认为第一乐章是 失恋的“沉痛的悲哀”,好比“垂灭之火”。但1801年正是贝多芬和贵恰尔第热恋的时候, 说这个作品是写失恋的痛苦,也许和事实不符。对于这个作品的解释,也许俄国艺术批评家斯塔索夫 (1824—1906)的见解是比较合理的。他在回忆了听李斯特在彼得堡的演奏后,认为这首奏鸣曲 是一出完整的悲剧 ,第一乐章是暝想的柔情和有时充满阴暗预感的精神状态。他在听安东·鲁宾斯坦的 演奏时也有类似的印象:“……从远处、远处,好象从望不见的灵魂深处忽然升起静穆的声音。 有一些声音是忧郁的,充满了无限的愁思;另一些是沉思的,纷至沓来的回忆,阴暗的预兆……” 《#c小调奏鸣曲》因“月光”的标题和传说而特别出名。贝多芬有一次说过:“人们常常谈论 《#c小调奏鸣曲》,但我曾写过比这更好的东西,象《#F大调奏鸣曲》(作品78号)就是一例。” 可见贝多芬自己对《月光曲》是并不十分满意的。

贝多芬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编辑本段回目录

贝多芬贝多芬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  
有一次,贝多芬的一位朋友问他:“在你创作的交响曲当中,你最喜欢哪一部?”
“那,不论怎样说,也是《第三交响曲》(英雄)啊。”
“是么?我一直以为你喜欢《第五交响曲》(命运)呢。”
“不,毫无疑问,是《第三交响曲》。”
在每一种贝多芬传记上都没有遗漏过这样的记载,这说明了贝多芬对这部交响曲的一往情深。
这段对话是在《第九交响曲》完成之前出现的,虽然《第九》诞生之后,他的回答也许有所改变,但是,贝多芬在当时已经相当受欢迎而且作品本身也可以说完美无缺的情况下,能够毫不犹豫地表明他喜爱《第三交响曲》,可见贝多芬在他的作品中把《第三交响曲》置于什么样的地位上,是显而易见的了。
1805年,也就是贝多芬35岁那年的4月7日,在他亲自指挥之下,在维也纳大剧院举行了值得纪念的《第三交响曲》首演。其实,这天并非是真正的首演,因为,去年8月和12月,已经进行过不公开,或者半公开的演出了。而且,包括那两次不公开和半公开的演奏在内,此曲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听众的非议,而主要原因是太冗长。一般的交响曲最长不过30分钟就结束了,这是当时的习惯;可是,《第三交响曲》却几乎长了一倍。
听众们都被长长的音乐拖得不耐烦了,甚至有人起哄:
“适可而止吧,如果停止,我再付一块钱!”
评论家们也冷言冷语:“这音乐太令人厌烦了,既冗长又杂乱无章。”也有的人干脆说:“贝多芬把它改编成七重奏倒好一些。”简直把它当作“怪物般的交响曲”了。
1805年11月1日,在柏林也演出了《第三交响曲》,听众和评论家的反应依然如故。就连后来与贝多芬交往甚密的评论家罗霍利茨也责备这部作品太长。他指责说:“超出了人的耐力极限,一个小时毕竟太长了。”
可是,贝多芬听到这些话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写这部超过一个小时的交响乐还嫌太短呢。”不论别人怎样议论纷纷,贝多芬自有他创作这样庞大的作品的道理。
促使贝多芬创作这部划时代的《第三交响曲》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曾经一度使他几乎坠入死亡的深渊的可诅咒的耳疾。
贝多芬的耳疾到底从何时开始,已无从查考。即便查阅他自己的笔记,也有1796年和1798年两种说法,难以确定。不过,1801年6月29日,他写给波恩时代的好友维格拉的信中,第一次提到了他身上的苦恼。
“……病魔在使我痛苦。倒也不是别的,是从3年前开始,我的听力就急遽下降了。……我过着悲惨的日子,我无法对人启齿,说我是个聋子。如果我干别的行业倒也罢了。可是,耳朵是我谋生的工具啊。因此,我更加悲惨……”
贝多芬刚刚发现耳朵异常就悄悄地去医治,但是,病情不断恶化。他最害怕的是把他的病传扬到社交场里去,这条消息一旦传出,首先那钢琴界的劲敌就要争夺王位,那些大力支持他的贵族们也会因他没有前途而撒手不管。而且,那时音乐家的地位十分动荡,转瞬之间就可能失去经济基础。因此,他有意地避免在人群中出现。
在他如此暗淡的心境中,有人给他投掷了微弱的一线光明。那就是他对钢琴学生朱丽叶塔·桂察尔迪的爱情。著名的《“月光”奏鸣曲》(作品第十四号)就是对她的爱情所作的名曲。
但是,他和朱丽叶塔的爱情并没有结果。在那时的社会,朱丽叶塔那样贵族的女儿,是不可能和一介贫苦的音乐家结婚的。
贝多芬1802年秋,贝多芬在疗养地海利根施塔特写下了那封非常有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遗书”。海利根施塔特在当时是维也纳的郊外,现在已划为市内,乘汽车30分钟可达,是很近的地方。虽然它也毫不例外地受到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但是,昔日的残迹仍然处处可见。贝多芬写遗书的地方现在已成为贝多芬纪念馆。就在10月6日,海利根施塔特森林已经染成红色的时候,贝多芬给他家里的弟弟们写下了最后的话:
“你们可能认为我固执、癫狂而又孤僻;其实,大错而特错了。我从孩童时代就是善良和温柔的伙伴。不料,这6年以来,我饱尝了耳聋之苦。愚蠢的医师把我的耳朵越治越坏,现在也不得不承认是慢性的耳聋了。……假若有人在我身旁,他能听见远方传来长笛的声音:而我却充耳不闻;或者有人听见牧羊人在歌唱,而我根本听不见,这是多么大的屈辱啊!……。假若,我来不及等到充分发挥艺术才能的机会,死亡就来临,那么,不论我的命运有如何乖舛,恐伯也应该认为这死亡来得过早了吧。但愿它再迟些到来。不过,即使如此,我也满足了。因为死亡也许把我从无边的痛苦中解救出来。”
这是遗书中的一段,字里行间渗透着贝多芬当时绝望的心情,十分感人。
然而,贝多芬写了遗书之后,却勇敢地驱走了死神,因为他正像鲍尔·贝克所说:“他虽然遭到尘世欢乐的拒绝,但他却深知创造带来的喜说远远大于前者。”至此,他写过遗书以后,就和过去一刀两断,重整旗鼓、再振雄风,毅然地向真正伟大的贝多芬的诞生是在他写了“海利根施塔特遗书”之后,贝多芬从海利根施塔特重返维也纳,写完《第二交响曲》就开始埋头创作他理想中的作品“英雄”了。《第三交响曲》(英雄)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是为数极少的有标题的作品之一,那是他要献给拿破仑的作品。
拿破仑比贝多芬年长一岁,生于1769年,原本是一个贫寒的青年军官,当26岁的贝多芬在维也纳乐坛上订下牢固的基础时,拿破仑已经身为法国的意大利方面军司令,平定了意大利,“科西嘉英雄”拿破仑·波拿巴的大名已经震撼欧洲了。
贝多芬1798年2月,拿破仑的副官贝纳德就任驻维也纳法国大使,贝多芬与贝纳德将军成为知己,从贝纳德口中亲耳听到了拿破仑的英雄事迹。有人说就是这位将军劝说贝多芬作曲献给拿破仑;但也有人说贝纳德将军与拿破仑关系不好,不可能劝贝多芬做这事。究竞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总而言之,贝多芬把拿破仑当做了能给人类带来自由和平的救世主,把他奉为理想中的英雄,所以这部《第三交响曲》才具有与拿破仑相称的宏伟的气魄和博大的内容。
1804年春,贝多芬完成了这部《第三交响曲》,他在乐谱的封面上题写了“献给拿破仑”,等待着向他呈献的日子的到来。
不料,那年的5月18日,拿破仑登上了法国皇帝的宝座,听到这一意外的消息使贝多芬怒火在心中燃烧、立刻打消了呈献的主意。
他的学生里斯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他忿怒得像一团烈火,他大吼大叫:‘这家伙也不过是个庸俗的人,用不了多久,他就会践踏人权、恣意地满足他
的野心和私欲了。他想踏在人们头上当一个暴君!’他撕碎了乐谱的封面,掷在地板上……”
里斯描绘了一位非常热爱自由、非常祟尚正义的贝多芬的形象,但是,他言过其词了。现在在维也纳乐友协会音乐资料馆保存的贝多芬的原稿只不过用钢笔抹去了“献给拿破仑”的部分而已。(至于这份乐谱是否是当时的实物,还没有得到证实)。
总而言之,贝多芬对拿破仑的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他在乐谱上改写为“英雄交响曲,为了奉献给一位伟人的回忆”之后才出版。
虽然这部交响曲和莫扎特、海顿的交响曲一样也采用4个乐章,但是,它长大得无与伦比,到处都能看到他大胆地运用了独创的手法。在《第一交响曲》当中已经显露出某些独创的萌芽的贝多芬,现在已完全切断前辈的影响,完成了一个大的飞跃。因此,当时的听众和评论家感到惶惑是不足为奇的了。
庞大的第一乐章,气势非常宏伟。降E大调的主和弦两次出现,然后大提琴奏出雄伟的主题,塑造出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奏呜曲形式的第一乐章庞大得足够一部18世纪中期的古典交响曲。
著名的第二乐章,不但庄严的葬礼进行曲部分十分出色,而且,令人联想到最后审判的号声引出来的赋格也十分雄壮。
第三乐章是贝多芬最拿手的谐谑曲,请读者注意,贝多芬在这个乐曲上首次使用谐谑曲这个名词,而且在中间部首次使用了3支圆号。
最后一个乐章是由主题和8个变奏组成的雄壮豪迈的音乐,在末乐章加入如此庞大的变奏曲,和第二乐章采用葬礼进行曲一样,在当时都是极大的冒险。
其实,如果初学者们以为这部交响曲就是贝多芬描述拿破仑的一生及其伟大的业绩的,那就误解了作者的本意了。作者贝多芬的题名是“英雄的”而不是“英雄”,瓦格纳认为贝多芬是在泛指人类的一切英雄行为和精神。假如贝多芬是为了歌颂拿破仑本人而写,那么,不论他怎样倔强,也不会在第二乐章里加入葬礼进行曲,而做出如此失礼的举动吧。而且,他也不会仅仅抹掉献词就罢休,他会毫不犹豫地把总谱付之一炬。
德国的音乐理论家里茨拉在贝多芬评传当中关于《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有过这样的叙述:
“的确,这是‘英雄的音乐’。但是,想以这部音乐来向拿破仑表达敬意的贝多芬,却在拿破仑身旁成为和他对立的英雄、成为永恒不灭的王国的缔造者而名垂干古了”。

也许这句话才是准确无误地表达了这部交响曲和拿破仑的关系的值得记亿的名言吧。

乐圣境界编辑本段回目录

贝多芬欣然忘食

一天,贝多芬来到一家饭馆用餐。点过菜后,他突然来了灵感,便顺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谱,在菜谱的背面作起曲来。不一会儿,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样子,便不敢去打扰他,而打算等一会儿再给他上菜。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侍者终于来到贝多芬身边:“先生,上菜吗?”贝多芬如同刚从梦中惊醒一般,立刻掏钱结帐。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先生,您还没吃饭呢!”“不!我确信我已经吃过了。”贝多芬根本听不进侍者的一再解释,他照菜单上的定价付款之后,抓起写满音符的菜谱,冲出了饭馆。

日有进境
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听到一位朋友弹奏他的《c小调三十二变奏曲》。听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歌德评论席勒的话,完全适用于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作品20号)。这绝不是偶然的,象贝多芬这样,真可以说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令敌手剽窃无门
贝多芬在18岁时(1788年)和波恩的勃劳宁一家交上了朋友,这一家的女儿埃雷奥诺勒(1772-1841)和儿子罗伦茨(1777-1798)跟贝多芬学习钢琴。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波恩去维也纳。由于离别前发生了一场争吵,贝多芬到了维也纳以后有一年没有和埃雷奥诺勒通过信。1793年,他把在维也纳出版的第一部作品(其中一部分是在波恩写的)题献给了埃雷奥诺勒。这部作品就是以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第一幕中费加罗的咏叹调为主题的小提琴和钢琴变奏曲。1793年11月2日,贝多芬写给埃雷奥诺勒的信里,在谈到尾声中钢琴部分技术艰难的颤音时说:“维也纳有些人在晚上听了我的即兴演奏后,第二天就会把我的风格上有某些特色的东西记录下来,算作他们自己的东西而沾沾自喜。要是我没有看穿他们的这种行径,我是不会写这类曲子的。我知道他们的曲谱很快就要出版,所以我决定先发制人。但我还有另一个理由:我想难倒那些维也纳钢琴家,其中有几个是我的死敌。我要用这个来回敬他们,因为我料到,我的变奏曲将会到处和那些所谓的先生们狭路相逢,使他们显出一副狼狈相。”不久以后,贝多芬在大庭广众之下演奏了这个曲子,显示了他那高超的钢琴技巧。

严谨的作曲态度
贝多芬门德尔松曾将贝多芬的一份手稿公之于众。在这张稿纸上,有一处改了又改,竟贴上了十二层小纸片。门德尔松将这些小纸片一一揭开,发现最里面的那个音符(即最初的构想)竟然与最外面的那个音符(第十二次改写的)完全一样。想当初,我国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曾为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煞费苦心,也曾设想过几十种方案才最终定稿。正是由于古今中外的杰出艺术家们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精神,才使后人欣赏到如此动人的艺术精品。作曲对于贝多芬而言,是一项十分艰苦的工作。他写作歌剧《费德里奥》时,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后拟定过十种开头。人们熟悉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的主题动机,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过十几种不同的构想。贝多芬常常揣着笔记本,在散步时也从不忘记将突发的灵感记录下来。这一点又极像我国唐朝诗人李贺。

激进的性格编辑本段回目录

贝多芬与前辈
“交响乐之父”海顿曾是贝多芬的恩师,但这对师生之间由于见解不同,常常发生不和。海顿十分欣赏贝多芬的才华,但无法容忍贝多芬那种大胆的创新精神和桀骜不驯的性格。因此,两人的分手是迟早的事情。德国大文豪歌德与贝多芬于1812年在波西米亚相会,共同度过了一个月的时光。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并未建立起友谊。贝多芬热烈佩服着歌德的天才,可对歌德的某些做法却不能容忍。一天,他们一同出去散步。在路上远远看到了奥地利皇后率领着一群皇室成员与他们相向而行,歌德不顾贝多芬的一再劝阻,立刻恭恭敬敬地站到了路边。贝多芬对歌德说:“您大可不必这样做。贵族们的派头是愚蠢的,只能显示出他们的庸碌无能。……他们可以把勋章别在任何一个人的胸前,但这人决不会因此变得更优秀些。他们也许能使一个人成为七品或三品文官,但在任何时候也造就不出歌德或贝多芬来……”然而歌德不仅仍拘谨地立在路边,而且面部开始显现出谦卑的微笑。贝多芬意识到,无论他再说什么都是徒劳的。于是,他抬头挺胸继续向前走去。结果奥地利的皇后和皇太子认出贝多芬后,反倒率先向贝多芬打招呼、脱帽致敬。当他们经过歌德身边时,歌德却早已脱帽鞠躬,连头都不敢抬一下。事后,贝多芬痛心地对歌德说:“……您对于他们过分尊敬了。”即便如此,贝多芬对歌德仍是十分崇敬的。人们在他晚年全聋时用的谈话册中发现,他不许别人用轻蔑的口吻谈论歌德;并曾对人表示:为了歌德,他情愿“牺牲十次性命”。然而歌德对贝多芬却终生不能原谅,态度冷淡,有时甚至是无情的,令人十分不解。

“对猪弹琴”
贝多芬蔑视权贵是贝多芬的一贯性格。贝多芬的一位友人——利希诺夫斯基公爵曾邀请贝多芬为住在他的官邸的法国军官们演奏,但贝多芬没有答应。公爵终于板起面孔,变“邀请”为“命令”。但贝多芬不仅毫不畏惧地坚持回绝,而且回家之后,他就把利希诺夫斯基公爵以前送给他的一尊胸像找出来,摔得粉碎。然后,他给这位公爵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的话:“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不过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罢了;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对于上层社会阔佬们的谄媚,贝多芬一样深感厌恶。贝多芬生活的时代,欧洲盛行一种“收藏名人贴身物品”的风气。曾有一位伯爵夫人向贝多芬索取一束头发做为纪念,贝多芬对此十分不以为然,后来竟用纸包了一束山羊的胡子将那位贵妇打发了。而那位伯爵夫人还蒙在鼓里,以为真的得到了宝贝。有一次,几个贵族幸运地请到贝多芬,一起欣赏他的钢琴演奏。起初,贝多芬的兴致也还不错,可是他在演奏中逐渐发现这些贵族们并不在意他的演奏,而只是想在茶余饭后“装点装点门面”而已。于是贝多芬立刻盖上琴盖,怒气冲冲的留下一句:“我没有兴趣对猪弹琴!”后,拂袖而去。

“黑名单”上的人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欧洲的资本主义革命进入低潮,民主共和派遭到无情的镇压。维也纳也是如此。但贝多芬无视特务、密探们的监视,经常去小酒店与从事地下活动的共和主义者们聚会。这使他成为维也纳警察局严密注意的对象,他的名字出现在秘密警察的“记录名册”之中。面对这种状况,贝多芬仍然敢于公开咒骂复辟回朝的奥地利皇帝:“他(指奥地利皇帝)首先应该被吊死在第一棵树上!”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鄣幕?——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尔被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勇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丝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在波恩时期(1782-1792)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他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在维也纳最初十年(1792-1802)的创作,比较著名的作品也只有《悲伤》、《月光》和《克罗采》奏鸣曲及《第三钢琴协奏曲》等。但在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诸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能意识到他要努力探寻的目标。1802-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

贝多芬创作活动的成熟过程表面看来是相当迟缓的,但实际上却非常稳固。他三十岁时才开始写第一部交响曲,而在象这样年纪的莫扎特已经写了四十部左右的交响曲了。

贝多芬从1796年开始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的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他的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的精神的转机,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的"英雄年代"的开始。

贝多芬贝多芬在维也纳的后一阶段,由于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的猖獗的时期,他的创作也暂时呈现颓势(1813-1817)。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

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一个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伪硎景У浚?辛酵蛉褐诨に妥潘?墓资啵??哪贡?厦?套虐碌乩??烁窭??筒桑?791-1872)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物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

死亡真相编辑本段回目录

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无疑是音乐殿堂的圣人,但是关于他的死因一直是研究人员争论的问题。据最近的《贝多芬杂志》报道,维也纳医学院法医学主任克里斯汀那·赖特尔称,贝多芬的内科医生,可能在一个不恰当的疗法中,给贝多芬施用了过量的铅,导致了作曲家死亡。

贝多芬死后,一位崇拜者剪下了他的一撮头发以作纪念,正是这些头发成了贝多芬死因的凭证

赖特尔医生是如何得出贝多芬死亡与施用了过量的铅有关?他又是如何进行研究的?上周,笔者拨通了赖特尔医生的电话。

赖特尔医生说,此次他进行的研究是通过贝多芬的头发进行的。至于贝多芬的头发的来历,还有一连串的故事。

原来,贝多芬离开人世后几天,世界各地的仰慕者齐集维也纳,瞻仰遗容。他们中间有一位狂热“粉丝”———犹太音乐家菲丁南德·希勒尔。他剪下了贝多芬的一撮头发,以作纪念。

此后一个世纪,这撮头发被视为宝贝,保存在希勒尔家。直到纳粹德国大屠杀开始,珍贵发丝才被丹麦医生凯·弗莱明接管,而最终由弗莱明的女儿将其拍卖给了四个美国人。至此,后人才得以对贝多芬的头发进行非破坏性的检测,慢慢地积累关于贝多芬死因的重要凭证。

贝多芬赖特尔揭示,贝多芬死前几周,体内铅含量与大夫对腹部水肿治疗有关

赖特尔指出,从1826年12月5日,到1827年2月27日,贝多芬自己在日记中写道“瓦夫鲁赫大夫对我进行了腹水治疗”。从这些资料中可以得知,在1827年3月,也就是贝多芬死亡前四个月,他患上了严重的腹部水肿。安德里亚斯·瓦夫鲁赫大夫对他的腹部进行穿刺,以便吸干水分。就在这位作曲家去世的那张床上,他接受过瓦夫鲁赫大夫的腹部穿刺治疗,每次穿刺治疗都会从腹部抽出7.7-14升的水,虽然这种治疗大大缓解了贝多芬的痛苦。但是,也带来了很糟糕的影响。

赖特尔认为,通过他对贝多芬头发的研究,证明了这个糟糕影响确实存在。

原来,头发在生长过程中从血液里面吸收营养物质,也包括铅等别的物质。赖特尔用光谱分析的办法,探明了贝多芬的两根头发中的化学物质含量随时间而变化。这种变化为贝多芬生命的最后四个月体内的化学物质做了一个日记似的记录。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实验,他发现,瓦夫鲁赫大夫对贝多芬进行的腹部穿刺治疗一共进行了四次,而每次治疗结束,贝多芬头发中的铅含量就会达到一个高峰。也就是说,缓解腹部水肿的治疗其实加剧了铅中毒。赖特尔仔细琢磨,推测出了故事的一个关键情节:

那就是,瓦夫鲁赫大夫在每次穿刺治疗后,会使用一种含铅膏药,敷住伤口。正是这些含铅膏药中的重金属,渗入贝多芬的肝脏,并且日益累积,加剧贝多芬的死亡。

膏药中的重金属铅并不能导致健康人死亡,但是贝多芬当时已经是重病之身

重金属铅的毒性,在贝多芬的时代已经众人皆知,那么,为什么瓦夫鲁赫大夫会给这位伟大作曲家施以含铅药物呢?难道他想谋杀贝多芬?

赖特尔为这位大夫辩护。他认为,含铅膏药其实是当时医疗处理中的正常方子,瓦夫鲁赫大夫所使用的膏药,并不能导致健康人的死亡。但是,有一个事实遭到了忽视,那就是,腹部已经水肿的贝多芬,早就不是健康人了。

1827年3月26日,伟大的作曲家死于奥地利首都时,医生们第一次剖开了贝多芬的腹部,才发现他受到肝硬化的折磨,这可能就是引起腹部水肿的最根本原因。事实上,在他死前几年,他的身体非常糟糕。

对于肝脏严重损坏的贝多芬来说,药膏中的铅超出他的承受范围。这些铅渗透到了他那非常不健康的肝脏,并最终导致了该器官的衰竭,加速了伟大作曲家的死亡。

所以,贝多芬的死亡“是瓦夫鲁赫大夫导致的……当然,我们不能怪罪于瓦夫鲁赫大夫,他无从知道贝多芬已经有一个如此严重受损的肝脏。”赖特尔很宽容地认为。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骨骼检测,发现贝多芬在含铅膏药治疗之前,已经铅中毒

美国能源阿岗尼国家实验室的比尔·沃尔士,曾领导他的实验小组,在贝多芬的骨骼碎片中检测到了大量的铅。两年前的骨骼碎片研究,确定了贝多芬多年衰弱的源头是铅中毒,但是当时并没有把铅中毒和瓦夫鲁赫大夫联系起来。这次谈及赖特尔的实验结果,沃尔士认为,赖特尔的“数据有力证明了,贝多芬生命的最后111天接受了大量含铅物质的治疗,这些铅很有可能来自于他的内科医生开出的方子……我觉得,贝多芬的死亡是因为已经铅中毒的身体,又接受了含铅药物治疗。”

是什么引起了贝多芬之前的铅中毒?原因众说纷纭

至于在瓦夫鲁赫大夫对贝多芬进行含铅膏药治疗以前,是什么引起了贝多芬的铅中毒,有人认为是贝多芬常饮用的含铅葡萄酒。还有人认为,贝多芬年轻时候在SPA里喝下了含铅的水,这些金属沉积体内,引发慢性铅中毒。

还有一个重要线索,在瓦夫鲁赫大夫的日记中,人们发现:贝多芬腹部水肿之前,还有过肝炎史。瓦夫鲁赫大夫使用了一种含铅的盐类药物,对他进行肝炎治疗。专家推测,这些铅在贝多芬的腹内聚集,也会导致持续铅中毒。

延伸阅读

贝多芬头发研究尚有争议进一步实验有待进行

从事了法医分析30多年,对头发鉴定颇有研究的威廉·沃尔士,在几年前从贝多芬头发中检测出了铅含量,他的实验数据和赖特尔的有较大出入。所以,沃尔士称,他和赖特尔即将合作,以期在铅含量上达成共识。同时他也认为:“头发离头皮有几英寸的距离,所以,针对头发的研究,是有缺陷的。很多研究报告证实,头发的化学分析并不准确。”

美国能源阿岗尼国家实验室的比尔·沃尔士,曾对贝多芬头发和骨骼进行研究,他也认为,头发研究的可信度比不上骨骼:骨骼可以显示出几年之内体内的铅含量,而头发只能显示几个月的。再加上,头发“可能受到了外界物质的污染,比如洗发香波、污染物残余、风化等因素,都会导致头发表皮的损坏。”所以,贝多芬最后几个月的治疗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证实。



 

贝多芬作品年表编辑本段回目录

       1782-1783年 发表变奏进行曲、三首钢琴奏鸣曲、赋 格曲、两首钢琴回旋曲和一首钢琴协奏曲等。  
  1785年 拜李斯为小提琴老师。创作三首钢琴四重奏。
     1787至1789年 创作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和两首钢琴三重奏等。
  1790年 创作《骑士芭蕾》(献给华尔斯坦。1791年3 月6日上演)
  1792年至1795年共创作作品第1,2 ,3,87,103,19,46,129等。(其中作品第2号为三首钢琴奏鸣 曲,作品第19号为钢琴协奏曲)
  1795年 在维也纳第一次演奏自己的作品。三首钢琴三重奏( 作品第一号)出版。
     1796年-1797年创作 《降E大调弦乐五重奏》(作品第4号)、两首钢琴和大提琴奏鸣曲( 作品第5号)以及作品第6,7,8,25,16,71,816,15,65,51(1 )。
  1798年 听觉渐弱,至1799年,创作作 品第9,10,11,12,13(《悲怆钢琴奏鸣曲》),14,20和21号( 《第一交响曲》)。
  1800至1801年创作作品第17, 18,22,23,24,26,27,28,29,37(即《第三钢琴协奏曲》), 43,85,51(2),49号等作品。
  1802年 创作作品第30,31,33,34,35,40(即G大 调浪漫曲),50(即F大调浪漫曲)和36号(即《第二交响曲》)等 作品。
  1803年 至1804年创作《第三交响曲》,进入创作的成熟期。
  1804年 改原来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为《英雄交响曲》。1805年 4月7日首次公演《英雄交响曲》。
  1804年-1805年创作作品第32,53 ,54,57,56和72号等作品。
  1806年 12月23日首次演奏《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第四钢琴协奏曲 》、三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第59号)和《田园交响曲》等作品。
  1807-1808年 创作,《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以及作品第62,69,70,80 和86号等作品。
  1809-1810年 创作《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埃格蒙特》以及作品第74、76、77、78、79、81(a),即《钢琴奏鸣曲》,75,83和95号等作品。
  1811-1812年 创作《第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以及作品第96,97,113和117号等作品。
  1813年 12月8日写完《威灵顿的胜利》。
  1813-1814年创作作品第89,90,94,115,118,116,91,136号等作品。
  1815-1816年创作第98,101,102,112,108号等作品。
  1817年 创作《五重奏赋格》(作品第137号)。
  1818年 创作《B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06号)
  1819年 开始写《庄严弥撒》。
  1821年 创作第110号钢琴奏鸣曲。
  1820年至1822年,贝多芬创作第109,111,119,121(a),124,120号等作品。
  1823年 《庄严弥撒》完成。
  1824年 《第九交响曲》完成。创作《弦乐四重奏》(作品第127号)。
  1825年 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四月在维也纳凯伦特纳托尔剧院首演《第九交响曲》5月8日正式演出。
  1826年 计划写作《第十交响曲》,重病。
    1827年 3月26日 去世。
此外还有作曲时间大约为1810年的著名钢琴曲:致爱丽丝(献给爱丽丝)

著名音乐家
外国音乐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贝多芬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