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841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3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国际无消费日
国际无消费日
中国网民节
中国网民节
贺岁
贺岁
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
圣诞树
圣诞树
修殿节
修殿节
节期
节期
崇圣日
崇圣日
1988年5月31日
1988年5月31日
肺结核防治日
肺结核防治日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图)传统节日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目录

基本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传统节日传统节日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各种节日编辑本段回目录

传统节日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人们见面互相祝贺“新春大吉”,孩童向长者道“恭喜发财”,“添福添寿”,长者回赠吉祥语,并赐给“利市(红包)”。初二(或初四)开年,妇女走娘家探年,亲友间也登门拜年。未经开年,严禁杀生,不干农活,不随地倒水,不吵架,不打人骂人,不哭泣,不说晦气话,祈望新的一年万事胜意。初七为人日,忌打人骂人。初十为挂灯日,新添男孩的人家请挂灯酒,亲戚朋友登门庆贺。十五日悬挂花灯舞狮闹元宵,称灯节,也称元宵节,春节活动至此结束。

 春节期间,桂平市城及一些圩镇有舞狮队、武术队等上街表演助兴,晚上狮子“抢银牌”。乡村则盛行唱木偶戏、采茶等,也有舞狮走村串户为群众拜年的。解放后,春节期间增添了体育竞赛、放电影、文艺演出、游园晚会等活动。市文化宫还组织过斗鸡、斗画眉活动。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打春
(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社日    

分春社、秋社,春社在农历二月初二,秋社在农历八月初二,春社较之秋社隆重。社日,人们杀鸡、做糯米糍粑。农村有祭拜社公的习俗,新嫁娘惯于春社前探娘家。解放后,逐步破除祭拜社公习俗。 

清明    

家家户户大门插枫叶,备酒肉及用枫叶浸出水煮成的糯米饭扫墓祭祖,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坟顶压白纸,以示怀念。有的在扫墓时,全家郊游野炊,谓之“踏青”。解放后,除扫墓祭祖外,机关单位干部职工,学校师生多往西山灵湖旁覆船岭上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墓)献花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水节    

农历四月初八,俗称四月八,民谚云“四月八,大水发”,意指在此期间多下大雨。过去有做五色糕的习惯,60年代后多已不过此节。 

敬牛节  

也称牛生日或牛魂节,各地日期不一,东区、西区、北区多在农历正月初五或五月初五,南区多在农历三月初三,壮族在农历四月初四,瑶族则在四月初八。是日不使役、不鞭打耕牛,煮糯米饭喂牛,有的还为耕牛拜神,祈祷耕牛身强力壮。60年代后多不过此节。 

端午节 传统节日 

农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大门插菖蒲、艾叶、杀鸡鸭、馕苦瓜、包灰水糯米粽,男女老幼多用大力王、艾叶、菖蒲、茅草等煎水洗澡。近山的农村惯于此日上山采挖山芝麻、葫芦茶、天星木(岗梅)、金钱草等草药,谓正午十二时采挖的“五月五日午时茶”药效最佳。妇女又以色布及艾叶制香袋给小孩佩带,以雄黄浸酒涂小孩,并遍洒屋内,取祛邪、消毒、保平安之意。沿江一带赛龙舟,冠军者获烧猪、封包及锦旗,观者云集江岸,人山人海。解放后,赛龙舟活动一度停止。1983年,下湾公社文化站率先举行赛龙舟活动。1988年,桂平市城也恢复此项活动。不过,近几年来,赛龙舟的活动已少有举办,每到端午节,农村的妇女在这一天会把做好的粽子拿出县城来卖,灰水糯米粽闻起来有一种山草的清香。 

芋头节    

民谚云“六月六,芋头熟”,农历六月六,农家多蒸芋头糕吃。民谚又云“六月六,晒衣服”,农家习惯于此日翻晒衣服、稻谷等,以防虫蛀及霉坏变质。 

吃新节    

也称尝新节、谷皇诞。各家各户以开始收割稻谷之日为节期,杀鸡鸭,备酒肉,做馃品拜祖宗。丰收之年,还宴请宾客。解放后已少过此节。 

荔枝节    

流行于荔枝之乡麻垌。每年荔枝成熟时节,亲戚朋友登门祝贺,主人以荔枝款待。客归,主人又以荔枝馈赠。60年代后少过此节。直到后来的90年代,市里的政府也举办过一次荔枝节,当时在市区的街道旁设有摆放荔枝的一个个棚子,可供免费品尝,还有购买。那时候很多市民都涌上街头,看着那么多火红的荔枝,真是又一个丰收年。而最近的2002年市西山风景区也举办了荔枝节,也谓贡果节。传统节日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青年妇女精心描锈衣饰,或以粉团掐成喜鹊、玉兔、仙桃、莲花等形状,相互斗巧比美,故亦称斗巧节。60年代后,多已不过此节。 

中元节    

也称鬼节,本市习惯在农历七月十四过此节。七月十三日,各家各户便将五色纸剪成的衣、裤、鞋和金银元宝等冥品供奉于厅堂中,十四日,杀鸭、备酒肉祭贡鬼神,晚上于村旁路口给鬼魂烧香烛,焚冥品,泼水饭,俗称“施幽”。东区、南区一带妇女有节后走亲戚的习惯。 

鱼花节    

流行于石咀镇的必岭、平安等村,一年两次。据说当地人因得李五公教会养鱼花(鱼苗)而致富,遂建庙奉五公为“鱼花神”,于每年渔讯期前的农历三月二十日备酒肉祭拜,并于庙前搭棚唱戏,祈祷鱼花丰收。亲戚朋友登门庆贺,主家专用鱼肉炮制各味菜色款待宾客,称“鱼花宴”。农历七月二十日渔讯期结束,在拜鱼花神。60年代以后,此节不如过去隆重。 

中秋节    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杀鸡买肉聚餐吃团圆饭,农家还惯于此日蒸芋头糕或糍粑。晚上以月饼、糖、果合家赏月。80年代后,市城机关干部职工、学校师生、街道居民,晚上喜登西山赏月,青年男女成群结队轻歌曼舞,深夜始散。也有一些单位或团体组织上西山举行赏月诗会。中秋节亲友间还有送月饼的习惯。现在也有到郊外和黔江边野炊赏月的多种方式。 

花炮节   

北区多于农历正月初三至十六日在宾山寺、弩滩庙、谷山寺、马庙、登高庙等处,东区多于农历五月十三日在万安寨关帝庙等处,西区石龙的龙山一带则习惯于中秋节在六庙村放花炮。花炮以彩线缠铁环制成,置于地炮(铁炮)顶上,点燃地炮,彩环腾空而上,落地后大家争相抢夺,最后获取彩环者为优胜,可获镜屏、烧猪、红包或稻谷等奖励。村人兴高采烈,敲锣打鼓,鸣炮舞狮而归。解放后,花炮节一度停止。80年代初,下湾、南木、油麻等地恢复此项活动。 传统节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素有“重阳登高”的习惯。风流逸士相约登高,赋诗遣怀。学校师生,也以郊游登高,野炊为乐事。一些地方还有扫墓的习惯。此习俗沿袭至今。 

冬至节   

备酒肉,做糯米汤圆祭拜祖宗。农村有“冬大过年”的说法。 

传统节日小年晚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旧俗谓此日灶君上天向玉皇大帝奏事,至除夕而归。是日,家家户户换贴灶君牌位,祭拜灶君。需修理火灶的,多在此日至除夕期间进行。小年晚过后,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年货,清扫房屋等。一些地方的农村妇女习惯携带鸡、猪肉、糯米、香烛等回娘家祭祖,谓“吃隔年饭”。 

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家家户户贴春联,杀鸡祭祖,合家团聚吃团圆饭。年长者以彩钱分赐小孩,名为“压岁钱”。除夕之夜,缸水盈,米桶满,饭菜剩,预兆来年丰衣足食,年年有余。兴趣浓者灯火长明,通宵达旦迎春守岁。午夜零时,家家户户敞开大门鸣放鞭炮,以示迎春接福。后来为了创建成为旅游城市,1995年开始禁放鞭炮。

节日习俗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传统节日传统节日

春节: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 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中国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冬至节: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中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端午节: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七夕节: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乞得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赏菊并饮菊花酒-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过重阳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享用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  传统文化吧:http://tieba.baidu.com/f?kw=%B4%AB%CD%B3%CE%C4%BB%AF

[2] 传统节日吧:http://tieba.baidu.com/f?kw=%B4%AB%CD%B3%BD%DA%C8%D5

[3] 中国传统文化网:http://www.chinactwh.com/

[4] 中国历史文化:http://www.chinage.net/

[5] 中国结:http://www.zgj520.com/

[6]  中华五千年:http://www.zh5000.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传统节日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