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55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04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网络犯罪
网络犯罪
《劳动合同法》无法保护弱势劳动者原因
《劳动合同法》无法保护弱势劳动者原因
法律抹杀企业家
法律抹杀企业家
驯服统治者
驯服统治者
土地属性
土地属性
失范契约
失范契约
2008十大宪法事件
2008十大宪法事件
网媒评出2008中国十大法治事件
网媒评出2008中国十大法治事件
漠视生命的宪法根源
漠视生命的宪法根源
土地管理法
土地管理法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名称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相关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时间:1998-12-27

文号:第256号国务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
简称《土地理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第二条 下列土地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


  (一)城市市区的土地;


  (二)农村和城市郊区中已经依法没收、征收、征购
为国有的土地;


  (三)国家依法征用的土地;


  (四)依法不属于集体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滩
涂及其他土地;


  (五)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部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
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


  (六)因国家组织移民、自然灾害等原因,农民成建
制地集体迁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属于迁移农民集体所有的土
地。


  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行土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
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
不得侵犯。


  土地登记内容和土地权属证书式样由国务院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土地登记资料可以公开查询。


  确认林地、草原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确认水面、滩
涂的养殖使用权,分别依照《森林法》、《草原法》和《
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向土地
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
请,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书
,确认所有权。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土地
使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
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集体土
地使用权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市辖区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
地实行统一登记。


  第五条 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土地使
用者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土地登记申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确认使用权。其中,中央国家机关
使用的国有土地的登记发证,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具体登记发证办法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制定。


  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登记
造册,负责保护管理。


  第六条 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因依法转
让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附着物导致土地使用权转移的,
必须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提出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土地
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变更,
自变更登记之日起生效。


  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的,必须持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
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土地变更登
记申请,由原土地登记机关依法进行变更登记。


  第七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收回用地
单位的土地使用权的,由原土地登记机关注销土地登记。


  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约定的使用期限届满,土地
使用者未申请续期或者虽申请续期未获批准的,由原土地
登记机关注销土地登记。


  第三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八条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国务院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
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
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各该
市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编
制,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


  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由有关人民政府组织本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其
他有关部门编制,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批准;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乡(镇)人
民政府编制,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
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15年。


  第十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应当将土地划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县级和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根据需要,划
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开垦区、建设用地区和禁止开垦
区等;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应当根据土地
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


  土地分类和划定土地利用区的具体办法,由?裨和?br> 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一条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依法批准后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本行政区域内予以公告。


  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期限;


  (三)规划范围;


  (四)地块用途;


  (五)批准机关和批准日期。


  第十二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
第三款规定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由原编制机关根据
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批准文件修改
。修改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后,涉及修改下一级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通知下一级人民政
府作出相应修改,并报原批准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
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一经批
准下达,必须严格执行。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


  (二)耕地保有量计划指标;


  (三)土地开发整理计划指标。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
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


  土地调查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土地权属;


  (二)土地利用现状;


  (三)土地条件。


  地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结果,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
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全国土地利
用现状调查结果,报国务院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土
地调查规程,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
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 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
部门制定土地等级评定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
关部门根据土地等级评定标准,对土地等级进行评定。地
方土地等级评定结果,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报上一级人
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土地等级每6年调整1
次。


  第四章 耕地保护


  第十六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
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
占用耕地,以及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
范围外的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建设项目
占用耕地的,分别由市、县人民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和建设单位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负责开
垦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
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


  第十七条 禁止单位和个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
的禁止开垦区内从事土地开发活动。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垦区内,开发未确
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渔业生产的,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
府批准。


  一次性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
滩600公顷以下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权限,
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开发600公顷以上的,报国
务院批准。


  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或者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依法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者个人长期使用,
使用期限最长不得超过50年。


  第十八条 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定土地整理方案,并
组织实施。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按照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推进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的百分之六十
可以用作折抵建设占用耕地的补偿指标。


  土地整理所需费用,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由农
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土地使用者共同承担。


  第五章 建设用地


  第十九条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的,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确
定的农用地转用指标;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占用土地,
涉及农用地转用的,还应当符合城市规划和村庄、集镇规
划。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第二十条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
范围内,为实施城市规划占用土地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拟订农
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福?峙?沃?br> 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


  (二)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农用
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进行审查,提
出审查意见,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补充耕
地方案由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的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
用方案时一并批准。


  (三)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
案经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按具体建设项
目分别供地。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
内,为实施村庄、集镇规划占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
府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依照前款规定的
程序办理。


  第二十一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建设单
位应当根据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一次申请,办斫ㄉ栌玫?br> 审批手续;分期建设的项目,可以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
定的方案分期申请建设用地,分期办理建设用地有关审批
手续。


  第二十二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国有建设用地的,按照下
列规定办理:


  (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由土地行政主管
部门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提出建设项目用
地预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具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二)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的有关批准文件,向市、
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由市、
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拟订供地方案,报市
、县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应当报上
级人民政府批准。


  (三)供地方案经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向建设
单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市、
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土地
有偿使用合同;划拨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土地使用者核发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



  (四)土地使用者应当依法申请土地登记。


  通过招标、拍卖方式提供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由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订方案
,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并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土地有偿使用合
同。土地使用者应当依法申请土地登记。


  第二十三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
法申请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
的国有建设用地。能源、交通、水利、矿山、军事设施等
建设项目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用地
范围外的土地,涉及农用地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时,由土地行政主管
部门对建设项目用地有关事项进行审查,提出建设项目用
地预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时,必须附具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报告。


  (二)建设单位持建设项目的有关批准文件,向市、
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由市、
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拟订农用地转用方案
、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涉及国有农
用地的,不拟订征用土地方案),经市、县人民政府审核
同意后,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其中,补充
耕地方案由批准农用地转用方案的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
转用方案时一并批准;供地方案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
府在批准征用土地方案时一并批准(涉及国有农用地的,
供地方案由批准农用地转用的人民政府在批准农用地转用
方案时一并批准)。


  (三)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用土地方
案和供地方案经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向
建设单位颁发建设用地批准书。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由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
土地有偿使用合同;划拨使用国有土地的,由市、县人民
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向土地使用者核发国有土地划拨决
定书。


  (四)土地使用者应当依法申请土地登记。


  建设项目确需使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建设
用地范围外的土地,涉及农民集体所有的未利用地的,只
报批征用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第二十四条 具体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利用总体规
划确定的国有未利用地的,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
定办理;但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军事设施和跨省、自
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以及国务院规定的其他
建设项目用地,应当报国务院批准。


  第二十五条 征用土地方案经依法批准后,由被征用
土地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并将批准征地机
关、批准文号、征用土地的用途、范围、面积以及征地补
偿标准、农业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的期限等,在
被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


  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的
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经批准的征用
土地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
征用土地所在地的乡(镇)、村予以公告,听取被征用土
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征地补偿、安置方
案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
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
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
府裁决。鞯夭钩ァ?仓谜?椴挥跋煺饔猛恋胤桨傅氖凳?br> 。


  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应当自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
之日起3个月内全额支付。


  第二十六条 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归地上附着物及青苗的所有者所
有。


  征用土地的安置补助费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需要安置的人员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置的,安置补助
费支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和
使用;由其他单位安置的,安置补助费支付给安置单位;
不需要统一安置的,安置补助费发放给被安置人员个人或
者征得被安置人员同意后用于支付被安置人员的保险费用



  市、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安置补助费使
用情况的监督。


  第二十七条 抢险仍值燃毙枋褂猛恋氐模?梢韵刃?br> 使用土地。其中,属于临时用地的,灾后应当恢复原状并
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属于永
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申请
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第二十八条 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占用
耕地的,土地使用者应当自临时用地期满之日起1年内恢复
种植条件。


  第二十九条 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的方式包括: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二)国有土地租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


  第三十条 《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新增建
设用地的土地有偿使用费,是指国家在新增建设用地中应
取得的平均土地纯收益。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土地管理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经过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土地管理监督检查工作。


  第三十二条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除采取《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措施外,还可以
采取下列措施:


  (一)询问违法案件的当事人、嫌疑人和证人;


  (二)进入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非法占用的土地现场
进行拍照、摄像;


  (三)责令当事人停止正在进行的土地违法行为;


  (四)对涉嫌土地违法的单位或者个人,停止办理有
关土地审批、登记手续;


  (五)责令违法嫌疑人在调查期间不得变卖、转移与
案件有关的财物。


  第三十三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给
予行政处分的,由责令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直接给予行
政处罚决定的上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作出。对于
警告、记过、记大过的行政处分决定,上级土地行政主管
部门可以直接作出;对于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决
定,上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人事管理权
限和处理程序的规定,向有关机关提出行政处分建议,由
有关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在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进行开垦的,由县级以上
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五条 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
、构筑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
限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
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
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重建
、扩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
期拆除;逾期不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七条 阻碍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
执行职务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者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
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十以下。


  第三十九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
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
十以下。


  第四十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处
以罚款的,罚款额为耕地开垦费的2倍以下。


  第四十一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
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土地复垦费的2倍以下。


  第四十二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的规定
处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30元以下。


  第四十三条 依照《土地管理法》第八十条的规定处
以罚款的,罚款额为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10元以上30元
以下。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的规定,逾期不
恢复种植条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
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耕地复垦费2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
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
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
行。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
1月4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
例》同时废止。


  
*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使用时请核对政府或相关部门发布的正式文本。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