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8921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9-12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Snapchat
Snapchat
周六早餐主食
周六早餐主食
天使眼
天使眼
短视频分享应用Viddy
短视频分享应用Viddy
闪购网站Gilt
闪购网站Gilt
推荐引擎Nara
推荐引擎Nara
商旅网站Kayak
商旅网站Kayak
Wikivoyage
Wikivoyage
Aircell
Aircell
Changemakrs
Changemakrs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Huffington Post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简介:作为著名的新闻和观察类博客,Huffington Post的内容包罗万象,政治、娱乐、媒体、生活、商业以及绿色环保运动等内容应有尽有。据了解Huffington Post是由阿丽安娜·哈芬顿Arianna Huffington)和Kenneth Lerer联合创建的,于2005年5月9日正式运营。当时的Huffington Post也只是一个发布诸如政治及其他新闻评论的网络渠道而已。

(图)Huffington PostHuffington Post

网站名称:TheHuffington Post

网址:huffingtonpost.com

类别:政治博客

身价:9000万美元

2005年,当Huffington决定调动她的财富建立一个自由主义旗舰博客时,她可能没有想到,她的博客会成为最受欢迎、最有影响力的博客网站之一。她重金请来知名专栏作家和名人写手,每月点击量超过300万人次。这个全美最大、Technorati排名第五、北美最具影响力的政治类Blog网站,曾两度获得风险投资家的投资,投资总额高达1000万美元。这对于一个Blog来说,至今仍是最高纪录。Huffington Post的出现是网络进化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在它之前,主流传媒集团不是漠视网络存在,就是对它敬而远之。而在后Huffington时代,他们终于认识到网络是个极具潜力的新兴市场。

目录

[显示全部]

Huffington Post:互联网第一大报?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8年,美国最著名的政治博客Huffington Post频频出现在媒体头条。

(图)阿丽安娜·哈芬顿阿丽安娜·哈芬顿

    根据尼尔森在线的数据,2008年2月,Huffington Post的月独立访问量达到370万,第一次在流量上超过美国第一博客“德拉吉报告”。

    不久,《卫报》评选“50个最有权势的博客”,Huffington Post排第一位。

    《时代》杂志评选“25个最好的博客”,Huffington Post同样排在第一位。

    在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的链接数量排行榜上,Huffington Post仅次于Techcrunch。

    《纽约客》刊登了一篇封面文章,题目叫《绝版:美国报纸的生与死》,文中一幅漫画令人印象深刻:一个咄咄逼人的女人得意地掐着一个惊慌失措的绅士。这幅漫画带点悲哀的意味,报业黄金时代一去不返,在互联网的压迫下苟延残喘。画中那个女人既是互联网,也是阿丽安娜·哈芬顿(Arianna Huffington)。

    阿丽安娜·哈芬顿,Huffington Post的创始人,57岁,美国女作家,富婆、政界名流。生于希腊,在剑桥大学受教育,曾是剑桥大学辩论社社长,研究希腊哲学、毕加索和女性主义,前夫是亿万富翁、加州共和党国会议员迈克尔·哈芬顿,她本人则与阿诺德·施瓦辛格竞选过加州州长。2006年,她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3年前,阿丽安娜开始写博客,她猛烈抨击布什的伊战政策,炮轰《纽约时报》对军事和外交事务的报道。虽然报界对她本人的新闻专业素养十分怀疑,但因为她在政界的知名度,Huffington Post很快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为了“汇集各种有趣的声音”,她开始邀请她的“朋友”与她一起写,名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布什的御用撰稿人大卫·弗鲁姆、好莱坞明星黛安·基顿、纪录片导演迈克·摩尔都是她的“朋友”……现在,Huffington Post的800名博客中,多半是激进政客和好莱坞自由派名流,大都因与阿丽安娜的私交而加入,Huffington Post逐渐成为他们发表反布什政府言论的大本营。虽然身为“新媒体”,但Huffington Post的壮大过程充分说明了,在传媒界,旧的游戏规则仍然有效,比如名气、金钱、铺天盖地的宣传。

    现在,Huffington Post突然改了口号,自称要做“第一份互联网大报”,直接将竞争矛头指向CNN、AOL、雅虎和《纽约时报》网络版。他们邀请《纽约时报》的资深编辑梅林达·赫尼博格主持政治板块的原创报道,增加娱乐和商业的内容,体育和图书板块也在策划中。

    从规模和实力上看,Huffington Post其实不足以与美国任何一家大报相抗衡。尽管经过最新一轮的裁员,《纽约时报》编辑部仍然保留有1200名核心员工,《华盛顿邮报》和《洛杉矶时报》各自有800名和900名员工,而Huffington Post只有四五十个乳臭未干的小编辑,甚至都还买不起一辆车。《纽约时报》在巴格达的分部每年要300万美元支撑,而Huffington Post则基本没有原创报道。但是,Huffington Post认为自己重新改造了美国报纸。

    2005年,在美国报纸编辑协会的一次演讲里,默多克谈到报业在互联网时代遭遇的困境,他警告这个行业顶级的编辑和出版人,新闻的本质改变了。新闻由少数编辑控制的时代彻底结束了,报纸正失去对内容的控制权,尤其是对“头版”的控制权,而这正是报纸权威性和社会价值的基础。没有读者会再像接受上帝福音一样听你告诉他这个世界怎么了。今天的读者按需索取新闻,按自己的标准重组新闻,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态度重新设置“头版”,他们要在一个更广阔的语境里使用新闻——谈论、辩论、质疑,与那些不同政见或相同政见者直接交锋。3年后,Huffington Post证实了默多克的预言。在新闻的呈现方式上,它采取24小时新闻聚合+名流博客评论。他们没有职业记者,新闻绝大部分转载自传统媒体,并且不避讳挑选新闻,尤其是政治新闻时的态度和立场。博客,包括名流博客的功能是围绕这些新闻写评论,与读者一起参与讨论。编辑的角色则从一个“守门人”转变为一个“调节者”,主要责任是活化社区,运用一切技术手段刺激社群之间的对话,让读者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新闻的生产和编辑过程中。

    “互联网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什么故事能吸引读者,刺激评论、共享传播,并激发他们Google的欲望。我们越来越发现,关键不是压倒‘德拉吉报告’,而是怎么利用我们的社群。新闻必须是编者与读者之间的共同事业。”

    去年10月,Huffington Post启动了一个叫Off the Bus的项目,募集“沉默的大多数”共同参与总统大选的报道。他们将一个采访任务,比如跟踪奥巴马在十几个州的拉票过程,分给50到100名普通人,每人每天花上一个小时,就能完成一个记者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们只要填写统一的表格,并写上自己的观察,然后将素材统一交给Off the Bus的编辑,最后写出一篇完整的报道。这与新闻界以往的“通讯员”制度很相似,只不过这个过程是完全透明的,在Huffington Post上能看到全部源素材。还有志愿者为这个项目设计了维基页面,提供候选人的各种背景信息。阿丽安娜·哈芬顿把Off the Bus称为“分布式新闻”,以群众智慧来制造更活泼的新闻。

    《绝版:美国报纸的生与死》中,作者提出,报纸与互联网之间的这场“控制权”之战,在80多年前就已经埋下伏笔。20世纪20年代初,一场关于民主与媒体的辩论战发生在美国著名报人沃尔特·李普曼与哲学家约翰·杜威之间。当时年轻的李普曼一连写了3本书,探讨民主与媒体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在人们对民主的期待和人的现实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民主理论要求公民对身处的世界有清晰的认知,但事实是,绝大部分公民并不了解也不关心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在一个国家里,一个普通公民只是“局外人”,就像体育赛季时坐在后排的聋哑观众,身处一个他看不见、不能理解也不能主导的世界里。一件很复杂或者微妙的事件,必须被归结为某种类似情节剧的冲突或简单的故事,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不如直接将了解世界的任务交给一群社会精英,让他们接触所有的信息,代替大众来判断和监督政府的行为。他由此建议将新闻业提升为一种更受尊敬的职业。约翰·杜威并不否认李普曼对新闻和人性缺陷的论断,但他认为李普曼开出的药方只会让一切更糟。因为在他看来,民主的基础不在信息,而在对话。而且,他批评李普曼对精英的过分信任。

    这场辩论的结果影响了美国新闻业在之后80多年的发展方向。很显然,20世纪的新闻模型是建立在李普曼的处方之上的。报纸力争政治独立,标榜不偏不倚的客观立场,代表公众利益,扮演不同政派之间仲裁者的角色。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而言,报纸是“局内人”,而读者是“局外人”,他们的权利被压制到最小。直到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使信息的发布和社群的组织变得如此简单、迅速、零成本。人们由此绕开大众媒体的机制,得以在一个志趣相投的社群内展开对话。这意味着在对“新闻”本质的理解上,杜威重新挑战李普曼。

    现在,几乎所有报纸,尤其是严肃大报,都在力图让自己适应这个被技术彻底改变了的世界。他们试图理解和利用这些技术,构建社群,让记者都去写博客,做视频报道,给读者提供与编辑对话的机会。《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在裁减平面人员,增加网络上的投入和报道深度。但对大部分新闻从业人员来说,要从李普曼式的“局内人”情绪中走出来,却并不容易。

(图)阿丽安娜·哈芬顿(Arianna Huffington)阿丽安娜·哈芬顿(Arianna Huffington)

    很多人仍然认为,博客只是在“嚼新闻的残渣”,是报纸的寄生虫。作为博客的代言人,阿丽安娜说:“我们不是嚼,而是吐出新的新闻。”她对主流媒体奉为圣经的“专业精神”和“中立立场”不屑一顾,认为报纸甚至不是被博客打败的,而是被自己打败的。因为早在博客产生之前,主流大报,包括《纽约时报》就已经辜负了大众的信任。在监督社会、揭露丑闻上,博客甚至比专业的记者做得更出色。《纽约时报》记者杰森·布莱尔丑闻、CBS主播丹·拉瑟丑闻、美国参议院前多党派领袖特伦特的垮台都不是被专业记者发现的,而是博客。美国司法部长阿尔伯特·冈萨雷斯因窃听丑闻下台,不是由《华盛顿邮报》揭发的,而是Talking Points Memo,一个自由调查者的博客群。

    根据《纽约客》的文章,Huffing-ton Post预期年广告利润能达到600万到1000万美元,但它并不付给博客们一分钱,虽然阿丽安娜美其名曰“没被金钱污染的新闻”,但多少说明了它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因此,也有人猜测她可能会在美国大选结束之后就将Huffington Post卖掉。

    事实上,几乎所有报纸在网络上都没有商业模式。在2006年在线出版协会的一次会议上,《纽约时报》网络新闻总监马丁·尼森霍尔兹这样总结报纸在数字时代遭遇的双重困境:“广告商想按点击量付费,消费者则根本不想付费,在这样的世界里,你怎么指望我们生产高质量的新闻?”

    美国著名学者尼克拉斯·卡尔写过一本书叫《大变局:重连世界,从爱迪生到Google》,探讨数字技术变革中文化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新经济模式。他认为,传统报业的问题不是它的读者在减少,或者广告利润在缩水,甚至不是物理形态的消亡,而是支持整个报业系统运转的经济模式在瓦解。

    当报纸从平面转到互联网,最关键的变化在于内容的“松绑”。一份日报提供大量的内容,国际新闻、国内新闻、地方新闻、娱乐、文化、技术、评论、意见、专栏、照片、股票和各种分类广告……报纸把这样一个捆绑好的内容卖给读者,再将读者卖给广告商。整体是最重要的,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但是,当报纸到了网上,内容自动“松绑”了,读者直奔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和主题而去,很多技术手段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这一点,搜索、RSS聚合、Google news、Digg……他们不再关心版面,甚至不会意识到这则新闻出自哪家报社。这时候,报纸作为整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局部。每篇文章必须以独立的个体参与市场竞争,独立统计成本和收入。

(图)网页截图网页截图

 

    因为没有读者愿意为网络新闻买单,所以,一个故事的成功与否,广告利润成了唯一现实的评判标准。一篇关于抑郁症新疗法的文章是好的,因为抗抑郁药物的广告商愿意为它买单,但一篇关于政府腐败或非洲疟疾的长篇调查报道却不会有大的经济效益,即使它能吸引读者,但读者并不为它付费。

    因此,报纸内容的“松绑”,意味着一个复杂、隐形的津贴系统会迅速瓦解。在网上,硬新闻会变得很难生存,因为分类广告将不再负担它们的费用。如果你是报社老板,当你的报纸转移到互联网上,你能怎么做?雇用更多的调查记者,还是电子消费品的软文写手?

    “报纸不可能再回到50年前的黄金时代。但新闻不再印在报纸上,这个社会不会损失什么,不过是一个过了时的经济模式而已,真正应该忧虑的问题是:在一切旧模式分崩离析的环境下,怎么维持调查新闻的传统?”这是纽约大学教授克莱·肖基的忧虑。

    在他看来,既然报纸内容的“松绑”不可避免,真正值得拯救的是调查报道,因为聚合和意见是廉价的,而调查报道是昂贵的。这个社会需要有专业的记者,去做长期、深入甚至枯燥的调查,否则政府会退回到过去的腐败状态。

    事实上,调查新闻的衰落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在缩减调查新闻的开支。去年,《华尔街日报》的前执行总编保尔·斯台戈受两位亿万富翁的委托,主持一个非盈利的独立调查新闻项目,这两位富翁据说不愿意眼看着调查新闻传统就此没落,因此承诺每年为这个项目投入1000万美元。但是,克莱·肖基认为,这样的特例并不会扭转调查新闻整体衰落的趋势,报纸现在需要的,是少一些怀旧,多一些新媒体的实验,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延续调查新闻的传统。比如著名的战地记者凯文·赛兹靠读者的捐助到伊拉克采访,然后在博客上免费发布自己的战地日记;Smoking Gun善于从法律文件和法庭卷宗中挖掘新闻线索;Off the Bus利用成员的分布式观察以获得更广泛的报道;Wikileaks以维基百科的模式把上千万读者变成调查新闻的线人。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08年第14期, 记者◎陈赛

美博客网站HuffingtonPost获2500万美元风投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2008年12月2日,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周一报道称,美国最著名的政治类博客网站TheHuffingtonPost日前已从美国橡树投资(OakInvestmentPartners)获得2500万美元融资。英国《泰晤士报》此前曾报道称,TheHuffingtonPost将计划融资1500万美元。

  本轮融资是TheHuffingtonPost网站的第三轮融资。截至目前,该网站的融资总额已达到3700万美元。TheHuffingtonPost在去年9月在第二轮融资中获得500万美元的注资。按照第二和第三轮的融资比例计算,TheHuffingtonPost的市值约为1亿美元。数字媒体新闻网站PaidContent.org的编辑拉法特·阿里(RafatAli)此前预计,TheHuffingtonPost网站的市值约在1亿美元左右。

  在完成新一轮融资之后,TheHuffingtonPost网站将计划招募更多的员工,并将把服务扩展至商业、绿色/清洁技术和投资新闻领域。此外,该网站还可能会通过有选择性的收购活动来进一步扩张。

  橡树投资掌门人弗里德·哈曼(FredHarman)表示,“人们越来越多地从互联网媒体获取新闻,因此从平面媒体到网络媒体的转型是不可避免的。大选已证实TheHuffingtonPost的力量非常强大,我认为TheHuffingtonPost对竞选后的分析改变了广告客户对它的看法。这家网站已是一家重要的主流新闻站点。”在融资完成之后,哈曼将会进入TheHuffingtonPost网站董事会。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Comscore的统计,TheHuffingtonPost网站的月单一访问用户人数在今年10月已上升至接近500万人,是2007年8月的近10倍。(编译/无痕水)

美政治博客Huffington Post收购236.com 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2009年1月14日上午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政治博客网站Huffington Post日前利用上个月获得的2500万美元融资收购了娱乐新闻网站236.com.

  236.com创建于2007年11月,是Huffington Post和IAC公司建立的合资公司的一部分。交易完成后,236.com将成为Huffington Post旗下的一个垂直频道。

  鉴于美国大选已经结束,预计流量和广告将大幅下降,Huffington Post意识到有必要扩展其网站内容,而不仅仅发布政治评论文章。236.com每个月的独立用户访问量约为200万,而Huffington Post每月的独立用户访问量达到1600万。

  IAC上个月对公司进行重组,解散了规划部门。除236.com外,IAC的规划部门还包括幽默视频网站CollegeHumor.com、Very Short List、RushmoreDrive.com以及Daily Beast.

拿175万美金资助独立记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9年3月,全球流量最大,也是被估值最高的政治博客网站HuffingtonPost宣布,将资助一些调查性记者,去做关于国家经济方面的调研和报道。

这些资助是HuffingtonPost与包括Atlantic Philanthropies在内的一些机构共同出资,以“HuffingtonPost调查基金”的名义,最初的预算有175万美金。在这个基金资助下完成的所有调查结果和报道,并不为HuffingtonPost独自拥有,能在一切其它报纸和网站刊载。

HuffingtonPost是美国最大的政治类博客网站,目前有7位全职的记者。2009年初,媒体报道HuffingtonPost的估值高达1亿美金。

HuffingtonPost方面表示,这笔基金是顾虑到目前大量的报纸倒闭,并且就连纽约时报这样的主流报纸也大量裁员,导致很多记者失业。在当前全球经济奔溃的情况下其实最需要调查性的记者,HuffingtongPost调查基金就是意在为美国的新闻业留住这样一批记者。

这个基金也是为纪念ProPublica而设的。这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独立新闻机构,由SandlerFoundation资助,华尔街日报的前主编Paul Steiger负责管理。ProPublica有1000万美元的预算。

Huffington方面表示,期望这个基金能够引发相似的更多基金的建立。因为由基金去资助记者是一个趋势。虽然这些钱很难养活一个正规的新闻机构,但在传统媒体大量倒闭的当前,这种努力是一种让很多媒体人关心的尝试。

并且,由基金资助的新闻报道不由某一个媒体或者其资助者独享,而是由所有媒体共同拥有,无限制转载。这也为未来的媒体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HuffingtonPost甚至表示,在其站点上,会加大其它独立新闻团体的报道的比重和权重。

成功因素分析编辑本段回目录

  近四年来美国九家博客网站所获融资总额达到1.77亿美元,2008年同比2007年增长率高达94%,2009年则仍保持了稳健的投资额度。在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的肆虐下,在Facebook等新兴网站蓬勃发展时,专业博客网站融资依然保持了非常高的增长速度,依然是互联网投资的一块热土,预计博客网络/网络内容市场的风投资本至少在未来2-3年内还将持续增长。

  Huffington Post跻身主流媒体

  互联网第一大报Huffington Post访问者与页面浏览量超过美十大报纸在线网站,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Huffington Post跻身主流媒体。

  独立访问者数——Huffington Post2010.4月独立访问者22199人,美国前十大报纸平均月独立访问者数7080人。

  页面浏览量——Huffington Post2010.4页面浏览量391MM,美国前十大报纸平均页面浏览量142MM

  Huffington Post成为全球最值钱及最大的专业博客网站取决于三大关键成功因素。

  一、Huffington Post一直以高质量的内容取胜,认证的高端博客作者和高质量的评论是保障,而在成立初期专注于政治领域是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

  重量级人士的支持和认可。超过3000名博客作者,需认证。政治领域颇具影响力,经常会有知名的政客,商界大腕、学者以及社会名流为它们专门供稿。奥巴马、希拉里等政界都曾在网站上写博客旧金山市长GavinNewsom,每两周写一篇文章。建立初期,就聚集高端的专栏作家与名人博客,包括名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布什的御用撰稿人大卫•弗鲁姆、好莱坞明星黛安•基顿、纪录片导演迈克•摩尔等人,在Huffington Post的博客中,多半是激进政客和好莱坞自由派名流。

  高质量的评论。网站的评论系统可认证发表高质量的评论直接成为博客作者.评论者活跃积极自成立以来,共获得了270万条评论,网站每个月产生200万个评论。

  二、虽然Huffington Post早期新闻关注于政治方面,但网站已向多内容领域进军,目前网站流量有一半是关注非政治方面的内容。

  网站内容板块如下图:

  网站内容扩张的方式有两方面。通过招募更多的员工,将服务扩展至商业、绿色/清洁技术和投资新闻、娱乐新闻等多领域。通过有选择性的收购活动来进一步扩张。已经收购娱乐新闻网站236.com,成为Huffington Post旗下的一个垂直频道。

  三、Huffington Post更加注重新闻的社会化,实现与社交网络的融合,利用社会化媒体来提高网站访问量,使网站成为一站式的新闻和评论消费的场所。

  Huffington Post&Facebook

  Facebook有87,000名粉丝,启动Facebook Connect后启动流量与用户活跃度迅猛提高。Facebook带来的流量增加48%,评论数量则从2009.7的170万飙升至9月份的220万条。该网站15%的评论来自Facebook。2009.9,Facebook带来了350万次浏览量。Facebook Connect的连接让用户能够容易的分享新闻并且发表评论。社会化媒体已经从基础上改变了读者和新闻之间的关系。新闻再也不是我们被动接受的东西,而是身处其中,分享、反馈、收集、交流。社会化新闻让新闻的消费变得前所未有的动态化。

  Huffington Post&TwitterHuffington Post开始注重实时地报道新闻,与微博客Twitter合作,提供即时新闻服务。

  l 启动Twitter Edition的计划

  l 加强社会化网络,提供即时新闻服务。

  l 利用所跟随的人以及twitter的实时信息来做即时新闻

  l 未来应该有更多的twitter用户,随着用户习惯于他,更多的用户会在网站上搜索新闻。最终用户将使用Twitter Edition而不是使用Huffington Post站点。

  l 在Twitter上有55000名跟随者

  最后,Huffington Post仍处于投资阶段,尚未盈利,但广告收入增长迅猛。相对于盈利,重点仍在于扩张用户的阶段,扩展用户、扩展细分领域

  l 每年的广告营收以100%的速度增长

  l 2010年4月份,网站负责人预计今年年底前实现盈利,估计2009年网站收入在1200-1500万美元之间

  l 盈利模式——网络广告是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即提高流量出售广告

  l 接下来,网站还将强化社会化媒体营销、品牌营销、活动营销

Huffington Post让雅虎垂涎三尺编辑本段回目录

雅虎显然想在在线内容领域大显身手,证据之一就是最近收购了联合内容(Associated Content)网站。但有传闻称雅虎真正的猎物是Huffington Post。目前这两家公司正就深度合作进行谈判。也有消息称雅虎想完全收购Huffington Post,但收购价格可能很高。不管怎么说,Huffington Post似乎更愿意跟雅虎进行内容合作,而非卖掉公司。

雅虎需要高质量文章和视频,Huffington Post需要更多流量和页面访问量。双方进行内容合作范围可能包括整合在雅虎所有站点上的文章、视频和广告。这两家公司有很多关联,Huffington Post CEO Eric Hippeau是雅虎董事,董事长Greg Coleman曾担任雅虎销售主管。

Huffington Post目前如日中天,是全球最大的博客。来自comScore的数据显示四月份该网站的全球独立访客数为2600万,已经超过《纽约时报》网站NYTimes.com了。目前Huffington Post的内容已经从政治扩大到20多个不同分类,并借助社交网站分享增加网页浏览量,甚至还在尝试勋章系统和其它游戏元素,来回报忠实的读者和分享者。

如果内容再次为王的话,在线媒体公司将需要大量优质内容。如果Huffington Post被雅虎收购,公司增长将加速,与此同时,也会大大充实雅虎的内容业务。知情人士透露Huffington Post拒绝收购。但只要出价合理,一切皆有可能。

收购Huffington Post价格不菲。2008年12月,公司融资2500万美元,公司估值为1.25亿美元。而现在Huffington Post希望这个估值会翻几番。Huffington Post预计明年销售额将达到6000万美元,2012年达到1亿美元。公司筹集的投资还没有花完,并且将在明年年初实现盈利。如果按明年收入的6-7倍算,雅虎至少需要支付3.6亿美元,一年后这个价格还会上涨。如果雅虎想成为一家媒体公司,没有什么比收购Huffington Post更好的事情了。但Huffington Post值这么多钱吗?只有等雅虎收购Huffington Post之后答案才能揭晓。

图片致谢:Flickr/NeoGaboX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Huffington Post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哈芬顿邮报,the Huffington Post,赫芬顿邮报,《赫芬顿邮报》,《哈芬顿邮报》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