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3907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5-20
明天
明天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黑客大曝光》(Hacking Exposed)
《黑客大曝光》(Hacking Exposed)
《掘金黑客》( Kingpin)
《掘金黑客》( Kingpin)
《线上幽灵》(Ghost in the wires:My adventures as the world's most wanted hacker)
《线上幽灵》(Ghost in the wires:My adventures as the world's most wanted hacker)
《黑客与画家》( Hackers and Painters: Big Ideas from the Computer Age)
《黑客与画家》( Hackers and Painters: Big Ideas from the Computer Age)
《杜鹃蛋》The Cuckoo's Egg
《杜鹃蛋》The Cuckoo's Egg
《黑客:电脑革命的英雄》(Hackers:Hero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黑客:电脑革命的英雄》(Hackers:Hero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乔布斯》
《乔布斯》
《维基解密(第五阶层)》
《维基解密(第五阶层)》
《防火墙》 Firewall
《防火墙》 Firewall
《剑鱼行动》Swordfish
《剑鱼行动》Swordfish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德国黑客和木马创造者Hagbard (Karl Koch)自杀于1989年5月23日,据说是他自己挑选出符合数理学的日子。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Karl Werner Lothar Koch (July 22, 1965 – ca. May 23, 1989) was a German hacker in the 1980s, who called himself "hagbard", after Hagbard Celine. He was involved in a Cold War computer espionage incident.

(图)Karl KochKarl Koch

Koch was born in Hanover. As his moniker would suggest, he was heavily influenced by The Illuminatus! Trilogy by Robert Anton Wilson and Robert Shea. Besides adopting his pseudonym from a character in the book, he also named his computer "FUCKUP" ("First Universal Cybernetic-Kinetic Ultra-Micro Programmer"), after a computer designed and built by that character. He was addicted to cocaine and became extremely paranoid, convinced he was fighting the Illuminati like his literary namesake.

Koch was loosely affiliated with the CCC. He worked with the hackers known as DOB (Dirk-Otto Brezinski), Pengo (Hans Heinrich Hübner), and Urmel (Markus Hess), and was involved in selling hacked information from US military computers to the KGB. Eventually he and Pengo came forward and confessed to the authorities.

Koch was found burned to death with gasoline in a forest near Celle. The death was generally considered a suicide

相关书籍和电影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书:Hafner, John Markoff. CYBERPUNK: Outlaws and Hackers on the Computer Frontier, Revised (November 1, 1995 ed.). Simon & Schuster. pp. 400. ISBN 0684818620. 

电影:A German movie about his life, entitled 23, was released in 1998. While the film was critically acclaimed, it has been harshly criticized as exploitative by real-life witnesses. A corrective to the film's take is the documentation written by his friends.

音乐:Koch was memorialized by Clock DVA at the opening of their music video for "The Hacker".

电影《23》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电影《23》电影《23》

该片改编自80年代德国一个真实的社会事件,主人公19岁的卡尔 Karl Koch是个左翼份子,当权者都视他们这一群老是在街头抗争的孩子是恐怖的无政府主义者。

他深受 Anton Ailson的著作《Illuminators!》的影响,深信世界被一个地下庞大的秘密组织所掌握,而这个组织的中心,正是一部超级计算机。卡尔对此惊骇且着迷不已,在好奇或与头脑不相称的单纯动机下,卡尔成了苏联KGB窃取情报的黑客,有了钱只是为了买更好的计算机及永远喂不饱的毒品。就在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爆炸时,卡尔也开始被警方监视。

当犯罪、KGB、同伴、经济、良心谴责、毒品等各方的压力随之而来时,这个自命不凡,以为掌握科技就掌握一切的黑客,开始显露出孩子般的慌乱及对他之前所鄙弃的人类情感的深深依赖。最后他崩溃了,在疗养院里一无所有、回归最原始的生活方式,然而这却是他最快乐的时光。

狡猾的黑客(hacker)编辑本段回目录

1986 年 8 月,Clifford Stoll 789(1988,1989,1990a)987,一名职业天文学家,正在 Lawrence Berkeley 实验室(LBL)的计算机设备上工作。该实验室是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里的一个非正式的研究实验室。此时,Stoll 正在设法找出实验室计算机会计系统中 75 美分差额的原因,该系统是用来记录使用者使用计算机系统资源的情况,并发出账单。最后终找出原因,这项错误是出自于一个错误的计算机账号,它竟然没有账单地址。Stoll 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账号的发现竟然会是造成他未来长达一年之久的持续追踪,并将侵入者缉捕归案事件的开始。

(图)Karl KochKarl Koch

发现了这个假账号以后,由于实验室里没有人知道这个账号究竟是怎 一回事,Stoll 就把它删除了。此后不久,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National Computer Security Center)人员打电话向他抱怨有人试图闯入他们的计算机,而侵入者是经由 LBL 中的计算机闯入的。Stoll 和他的同事们意识到有人侵入他们的计算机系统中,并怀疑罪犯可能是附近大学的学生,于是决定抓出这个捣蛋鬼。他们将打印机连接到计算机的各个数据输入口,并打印出侵入者所键入的所有字符以及他所接受的所有输出数据。他们观察到这个家伙同时还闯入了美国其它的一些计算机系统。情况可能远比他们所预料的更为严重,Stoll 开始和提供实验室计算机电话联机的公司合作,希望能尽快追踪到这个侵入者。

(图)Karl KochKarl Koch

LBL 的计算机能够经由多种管道与外界网络相连接,方法之一是经由 Tymnet,这是一个以电话线为基础、并且涵盖全美国的数据网络。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失败之后,Stoll 和他的朋友们终于找到了一种可使入侵者在在线停留足够长的时间以便他们进行追踪的好方法。他们注意到侵入者似乎对于国防方面的数据很感兴趣,于是他们建立了一个新的目录区,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是处理有关国防策略方面的文件。他们并将有关这个项目的各种伪造的数据输入到系统中,并让侵入者轻易的找到它们。侵入者终于不知不觉的吞下了这个诱饵,Stoll 和他的朋友们开始了锲而不舍的追踪。1987 年 6 月 21 日,也就是从侵入者首次被发现的十个月之后,一路从 Oakland,California,Tymnet 办公室,经由全美 Tymnet 网络和 ITT 所运作的国际网络,一直追踪到西德的 Datex 网络,最后终于在西德 Hannover 的一条网络在线找出了侵入者的电话号码(Stoll,1989)。

(图)Karl Koch在破解电话Karl Koch在破解电话

确定了电话号码之后,德国警方开始派员监视侵入者在 Hannover 的住所。如果侵入者再闯入 Stoll 的系统,Stoll 可立即用电话通知 Tymnet,由他们进行监控,并通报德国当局,再由警方派员逮捕这个侵入者。可惜的是,Stoll 终究也没能够亲手逮住这个家伙。在德国警方突袭了 Hannover 一家叫做 Focus Computer GmbH 的公司之后,随后发出了对 LBL 实验室侵入者的逮捕令,从表面上看来就像是对另一个完全无关的案件进行调查。1987 年6月29日,这个侵入者终于正式遭到了逮捕(Stoll,1989)。

事后 Stoll 知道了这个侵入者的名字,他名叫 Markus Hess。Stoll 同时还有一个共犯名叫 Hans Hubner,他的网络登录名称为“Pengo”。Hess 一直透过 Hans 把自己闯入各种系统时所窃取的信息卖给苏联的 KGB。根据 KGB 的指示,Hess 和他的朋友必须交出他们所打印的档案和密码(KGB 为此还支付了 30,000 德国马克 -- 约值 $18,000 美元)、UNIX 的原始程序、高速砷化镓集成电路设计图、以及设计内存芯片的计算机程序。另外苏联还为了取得迪吉多公司(DEC)的 VMS 操作系统的原始程序每份支付了 250,000 德国马克($ 150,000)。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初 Stoll 用来追踪侵入者而布下的有关国防策略方面的假文件竟然也被列在 KGB 所希望获得的信息名单当中(Stoll,1989)。

(图)Karl KochKarl Koch

1989 年3月,德国当局以间谍罪名一共起诉了5个人。两个月以后,其中有一个叫 Karl Koch 的罪犯,他的网络登录名称为“Hagbard”,发现被烧死在 Hannover 郊外的一处偏僻森林中。现场没有发现任何的自杀迹象,他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1990 年 2 月,德国法庭判定 Markus Hess,Dirk Bresinsky,和 Peter Carl 间谍罪名成立。他们被判处入狱两年,罚款约 $ 12,000,他们同时也被褫剥夺公权(Neumann,1990)。Hans Hubner 由于与执法人员合作而免于被起诉(Stoll,1990b)。

从一个简单的账单错误开始,进而查出有人使用未授权的账号,而最后竟然演变成了一场国际间谍案。直到侵入者被捕时,这个案件已涉及了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美国国家安全局(National Security Agency),美国陆军罪犯检调中心(U.S. Army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Division)、美国空军侦查局(U.S. Air Force Intelligence)和西德罪犯防治中心(West German Bundeskriminalamt)等众多的检调单位。因为电话追踪而涉及的通讯机构包括 Tymnet,Pacific Bell,AT&T,ITT,RCA,和 West German Bundespost。全球有超过 400 台计算机受到侵袭,并有 30 到 50 处被成功的渗透。这些计算机分别属于大学,公司行号,国防工程承包商,和美国军事基地等。大概是由于属于高度机密性的计算机并没有连接到因特网,因此侵入者或 KGB 并没有获得真正属于机密性的数据(classified meterial)。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Karl Koch hagbard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hagbard,Karl Werner Lothar Koch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