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193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6-18
明天
明天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共和党选战大地震
共和党选战大地震
抗战胜利日阅兵
抗战胜利日阅兵
上海踩踏事件
上海踩踏事件
海天盛筵
海天盛筵
公海赌王连卓钊
公海赌王连卓钊
陨石雨袭击俄罗斯
陨石雨袭击俄罗斯
中国成最大贸易国
中国成最大贸易国
《泰囧》12亿票房背后
《泰囧》12亿票房背后
三一中联情报战
三一中联情报战
中国空军崛起
中国空军崛起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方静门”,一扇扑朔迷离的门 编辑本段回目录

  整个“间谍”事件与以往的传言风波的不同在于,当事人方静迅速且高调地介入到风波当中。但始终没有任何单位或机构出来解释或表态,这使得这场“间谍门”风波,更像是几个相关人“自编自导”的“间谍”闹剧。

  6月14日晚上10点,悄然离开荧屏三个多月的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方静,出现在CCTV新闻频道《世界周刊》节目中。这个普通节目由此引起的关注和解读远远超出了节目本身。

(图)方静方静

  焦点源自该期的节目主持人方静。

  5天前,一个博客上的一句话,瞬间点燃了沸沸扬扬的“央视主持人方静‘间谍门’”风波。

  随着方静匆忙地在中央电视台荧屏复出,两个小时后,“间谍门”风波的另一个关键人物,写博“泄露”消息者阿忆,在自己新的博客中写道:“方静赢了,祝一路平安。”至此,喧闹了数天的“间谍”传言似乎告一段落了。

  整个“间谍”事件与以往的传言风波的不同在于,当事人方静迅速且高调地介入到风波当中,不但立即开博回应传言,随后出现在新浪聊天“澄清”真相,最终以正式亮相荧屏中止。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波澜不惊。而短短5天里,故事的另两个配角阿忆和张召忠等,则接二连三地在第一时间相互回应,却使故事的情节此起彼伏,暗流涌动。

  始终,也没有任何涉及事件的单位或机构出来解释或表态,任由每一个角色兀自地“表演”下去,这使得这场发自民间的“间谍”风波,更像是几个相关人“自编自导”的“间谍”闹剧。尽管当事各方前后自相矛盾的说法,让事件本身仍然疑云重重,但终以一方“复出”和一方的“服输”作为节点,逐渐平息了下来。

  或许在大家心里,这个错综的故事似乎还要继续下去。

  “间谍门”的高潮五天

  事情开始于6月9日晚,阿忆在自己的博文《考试作弊已实现了现代化》里似乎是顺手地写下了一句话:“端庄大气的方静妹妹,为便于谋取军事情报外泄,申请去主持《防务新观察》,终于5月12日夜晚被捕。”

  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此拉开了一场匪夷所思闹剧的序幕。

  阿忆原名周忆军,身份是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主持人、策划人,可谓声名显赫。他提到的方静同样来头不小,曾先后任央视《焦点访谈》《中国新闻》《东方时空》等名牌栏目主持人,并应邀去过福克斯新闻台、哈佛大学做亚洲新闻分析员和访问学者。

  双方的特殊身份和地位让这句简单的博文在一夜之间迅速传遍网络,包括人民网在内的各大网站纷纷有网友撰文惊呼:方静原来是台湾间谍,并已被逮捕!

  6月11日,方静临时在某网站开了自己的博客,用一句话简单地表示,此说法“纯属恶意诽谤中伤”,并称将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截至目前,这篇短短三行字博文点击量已突破百万。

  第二天,《中国日报》——中国唯一一份国家级权威性的英文日报,刊登了事件的追踪报道,报道援引了《防务新观察》的嘉宾主持张召忠和央视一名工作人员的话,指方静“她被没有像外界传言一样被捕入狱,由于在接受调查,她不再主持节目了”,工作人员还表示,传言方静是被一位来自台湾的“小她8岁的”男士劝诱从事间谍活动,并从那里得到了钱。

  同一天,方静接受了另一网站的电话采访,表示了对“间谍”传闻的愤怒,并称将以“诽谤罪”起诉阿忆,但拒绝解释自己最近几个月来,为何在公众面前“失踪了”,她表示原因“不方便透露”。

  第三天,随着事件主角方静主动并高调为自己辩护,事件开始朝着莫名奇妙的方向演进。《中国日报》报道中的“报料者”之一张召忠突然在博客中否认,自己曾说过“方静正在接受调查”,称自己不了解方静为人,并表示“如果方静真的有问题,有关部门会进行调查的”;阿忆则继续就此事在博客中发文,表示自己从未说过“方静是间谍,只说过她泄密”,并表示“间谍”不等于“泄密”。

  同一天,方静出现在某网站进行视频访谈,并表示,“我所得到的一切的荣誉是祖国和人民给予我的,所以我没有理由背叛自己的祖国,出卖自己的灵魂”。

  6月14日,方静通过《世界周刊》“复出”荧屏。似乎以一种“官方”的方式宣告了“间谍”传言的子虚乌有。两个小时后,阿忆在博客中写道:“方静赢了”,同时他删去了那篇坚挺数日的始作俑的博文,这似乎意味着“间谍门”事件“尘埃落定”了。

(图)方静方静

  真相与疑团

  《世界周刊》是央视新闻频道一档新闻类周刊节目,一直由新闻中心的康辉主持。

  6月14日晚播出的节目是方静第一次主持该节目。细心的观众发现,提前制作完成的导视小片中,配音仍是康辉。按照正常的节目制作流程,方静的主持镜头应该是在节目制作完成后临时加进去的。

  据方静后来对凤凰网透露,她是在13日晚上7点多才临时接到的台里命令,并于晚上10点半赶录出来的。方静称,从接到命令,赶到台里,再到中间化妆之类,时间加起来总共不到三小时,所以当晚的节目她几乎没有任何时间做前期准备。

  显而易见,14日《世界周刊》对方静的意义恐怕绝不仅仅在于“第一次主持”该节目,更在于它作为终止不断疯长谣言的最有效手段。看出央视急于结束此风波的急迫性。

  《中国新闻周刊》因此前联系过方静,在14日晚节目播出同时,也收到了方静发来的“请收看《世界周刊》”的“通知”。

  果然,各大媒体在节目播出后纷纷刊出“方静现身央视,粉碎间谍门”“间谍门事件收场”等为题的报道。然而在众多网友看来,这一澄清策略并没有完全消除事情的疑点。一个网友在论坛中激烈地表示:“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要给个说法!”

  不论这个传言风波来自无中生有,还是讳莫如深的原由,始终仅由当事人各方自说自话地往下演的这一出并非“绯闻”的事件,实在有些蹊跷。

  首先,无论方静、《防务新观察》栏目组或者央视相关部门,始终未对主持人方静自3月1日最后出现在荧屏上后的“消失”,作出任何明确的解释——哪怕在“间谍门”事件的高潮阶段。

  而在《中国日报》和《每日经济新闻》的先后报道中, 都提到央视《防务新观察》栏目工作人员对双方记者提供了解释,但内容大相径庭。前者称,“她已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可能是因为间谍问题”。后者则表示方静3月离开节目是“出于健康原因”。两篇报道刊出后,方静均未对其发表态度。

  她在12日接受凤凰网电话采访时表示,“我只能这么说,我的工资卡上(发)到现在——5月到6月份,说明我现在还是央视的正式的员工吧?”在第二天做新浪聊天时,她说到自己能否回到央视上班须“取决于台里领导”。

  此外,阿忆的博客更是讳莫如深。除了澄清自己“从未说过方静是间谍,只说过她泄密”,并“对方静个人造成的困扰表示歉意”,以及最后表示“方静赢了有什么不好?”却始终没有针对博文内容进行道歉和解释。

  加上没有任何部门出面表示,并作出澄清,使得事情本身变得充满想象。

  假想并未终止

  值得回味的是,去年境外媒体爆料称,经济学家吴敬琏“卷入美国间谍案,并已被带离调查”,身处风波中心的吴敬琏一直低调处理,直到四天后才现身辟谣。传言偃旗息鼓。而此次方静“间谍门”不同,不但当事人高调澄清,相关各方似乎也都急于撇清传言,一个接一个地出来回应并否认“方静是间谍”这一假说;但其言辞却模模糊糊、前后矛盾,反而刺激了网民的好奇心,从而推动整件事朝一个越来越离奇的假想方向发展。

  “间谍门”事件爆发一天后,人民网等各大网站基本都删除了有关阿忆声称方静是间谍的新闻。与此相对,网友们开始疯狂传播这一消息。各个搜索网站上,“方静间谍”成为最热门的词汇;大小论坛中只要是关于方静的帖子,都迅速升为热门帖。百度贴吧的“方静吧”从2006年8月15日到 “间谍门”事件开始之前,帖子数量仅不到5页;而6月9日至今,所发的帖子数量迅速飙升到64页。

  网络传播的速度和威力让这件事的民间传播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局面。在真相不清的情况下,网民展开了各自的猜想——

  有的网友怀疑这是个串通的炒作行为,并开始计算究竟有多少家媒体从“间谍门”中渔利;有的说方静是“卷入了央视内部新旧势力权力斗争”;有的更是兴奋地将此事与电视剧《潜伏》相联系,指方静是“被小其8岁的台湾男友策反”;大量博客转载的一条消息将此事流传得有鼻子有眼:“方静涉嫌间谍案于5月12日夜晚10点左右在央视大厦被国安人员带走。据悉,方静是在去美国深造的那一年在美国被策反的,迄今为止已有18年之久!”

  另一方面,作为新闻的始作俑者,阿忆也被施与口诛笔伐,很多网友指责他“在忽悠所有的中国人”, “抹黑了北大,应负法律责任”。

  很多网友似乎尤其热衷于享受这样的猜测,扮演着添油加醋、火上浇油的角色。同一时间里,每个人的猜疑和揣测使得事件真相变得更加迷离扑朔。

  到目前为止,最为权威的政府方面或相关部门依然保持沉默;方静究竟会到哪一个栏目继续主持还未定论;阿忆也已声称自己“不会辩解”;央视方面也三缄其口。而在真相不完全清楚的情况下,公众对“间谍门”进行的各种假想还远远不会停止。

方静“间谍门”大结局:“炒”得皆大欢喜编辑本段回目录

  方静有望月底回归《防务新观察》 暂不考虑起诉阿忆 业内人士质疑是炒作

  方静“间谍门”事件,以其在《世界周刊》的出镜主持暂告一个段落。记者15日从央视《防务新观察》栏目组得知,方静将回该栏目继续任主持人。

(图)阿忆阿忆

  暂不打算起诉阿忆

  15日,记者致电方静。据方静讲,自己是在13日晚上接到电视台的通知,确定次日上镜主持《世界周刊》之事。此次回归岗位,她已经用行动打破了“涉嫌泄密军情被捕”的传闻。至于日后是否要对阿忆进行起诉,方静表示目前暂无考虑。

  记者15日也致电《防务新观察》栏目组,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方静月底应该就会重返《防务新观察》,“方静本来就是新闻中心评论部而不是军事部的,主持《防务新观察》就是客串,她肯定要先把中心的栏目《世界周刊》工作完成,等她把那边的工作处理完,我们会继续和她商量新节目的合作,应该月底或者再晚一些就会回来。”

  业内人士质疑炒作

  “间谍门”事件进展到现在,当事双方都出来发表了意见,央视也通过让方静重回主持台表明了态度。但“门”外人依然看得一头雾水。

  娱乐圈资深人士谭飞在博客里质疑此事为“炒作”,“已经炒红了女一号方静,炒糊了男一号阿忆,炒熟了一个叫《防务新观察》的栏目,现在又炒出了一个叫《世界周刊》的栏目,真是皆大欢喜。”谭飞还分析事件的时间点把握非常完美,“从‘间谍门’发生到方静上新栏目,刚好横跨周末,从传播的特点讲,这个时期刚好是较平淡期,适合安全爆料,平稳收场。因为行政部门不上班,操弄者比较好控制。如果我们设想:智商极高、承受能力极强的阿忆考虑到好友方静要上新节目,就以自我牺牲的方式炒方静一把,同时,一次性灭掉网上已经开始传播的谣言,这似乎也是可以讲得通的事情。”记者试图寻问方静本人对此的看法,但方静以“已经澄清过”为由拒绝回应。  综合《华商报》 中新 

“间谍门”究竟开了一扇什么“门”?编辑本段回目录

  深受“间谍门”事件困扰的主持人方静日前终于回归荧屏,央视以当事人方静主持新闻频道的《世界周刊》亮相荧屏的这一形式,关上了在媒体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间谍门”。

  据报道:“间谍门”的开启者阿忆在此扇大门关闭之时,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方静自己的声音》的博文,公开向方静说“对不住”,称他只说到泄密,根本没说过方静本人是“间谍”。不过阿忆没有立刻删除9日所写的博文,“方静妹妹为便于谋取军事情报外泄,申请去主持《防务新观察》,终于5月12日夜晚被捕。”

  如果阿忆披露的“方静为便于谋取军事情报外泄,申请去主持《防务新观察》,终于5月12日夜晚被捕”的消息属实的话,几天后方静是不可能出现在央视荧屏上主持节目的,这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辟谣方式,此时无声胜有声,不需要任何解释,用一句老话说:事实胜于雄辩。

  但是,“间谍”这个名词给人的印象并不像爆料娱乐话题那样的轻松和随意,它是和“犯罪”捆绑在一起的,带有很强的政治色彩,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正因为如此,方静身陷“间谍门”事件,这样一个压在方静身上沉重的一页是不会因阿忆的一声“对不住”而轻轻地翻过去的。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间谍门”究竟开了一扇什么“门”?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究竟如何认识网络博客的功能?面对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媒体应该坚持一种什么样的报道态度?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严肃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何谓“间谍”?“间谍指的是被敌方或外国派遣、收买,从事刺探军事情报、国家机密或进行颠覆活动的特务分子。”“逮捕”即捉拿罪犯。根据这一解释,阿忆所披露的“方静妹妹为便于谋取军事情报外泄,申请去主持《防务新观察》,终于5月12日夜晚被捕”的指控,尽管并没有使用“间谍”一词,但其中“间谍”的涵义显露无遗。这不是阿忆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更不是说一声“对不住”就能够“逃之夭夭”的。对于阿忆的恶意诽谤,作为受害者,方静理应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原则性问题上,我们不希望看到又一场不了了之的结果,还自己一个清白,就是体现法制社会应有的人格尊严。

  “间谍门”关上以后,也使我们看到加强网络博客管理迫在眉睫。现在,网络博客早已从私人空间演变成公共空间,许多名人博客成为传播信息的又一渠道,这就要求私人博客承担起传播信息的道义责任。利用博客制造不实信息同样要受到相应的处罚。阿忆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未经核实的“间谍门”消息,好比在“文革”期间乱贴大字报,给他人造成了严重的精神伤害,这是“文革”遗风的沉渣泛起,从泛娱乐化到政治娱乐化,此风不可长。

  “间谍门”关闭以后,更值得人们引起思考的是,媒体在“间谍门”事件中应该起到“匡俗济时、归于正道”的引领作用,有闻必录,推波助澜,这是名人新闻的一种“发酵现象”,为了眼球效应和点击率,热衷于报道未加核实的“爆炸性”消息,以讹传讹,违背了新闻的真实、准确的基本原则,扩大了不实新闻的负面影响。

  “间谍门”究竟打开了一扇什么“门”?随着方静回归荧屏,也留下很多值得思考的话题,从中,我们要举一反三,引以为戒。 吴为忠(特约评论员)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间谍门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