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6218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7-26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十大重口味美剧
十大重口味美剧
史上最佳电视剧50部
史上最佳电视剧50部
最受欢迎百大美剧
最受欢迎百大美剧
美国DC和漫威超级英雄盘点
美国DC和漫威超级英雄盘点
近十年最佳100部电影
近十年最佳100部电影
盘点好莱坞20大疯狂追车戏
盘点好莱坞20大疯狂追车戏
电影史上最经典15个反派
电影史上最经典15个反派
15部经典电影最刺激的暴雨桥段
15部经典电影最刺激的暴雨桥段
全球20大动作电影明星
全球20大动作电影明星
20部最浪漫电影
20部最浪漫电影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百年上海电影大事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七月初三(8月11日)在地处上海闸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的私家花园徐园“又一村”内放映“西洋影戏”(片名及内容不详),这是电影在中国首次出现。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六月一名美国商人携带影片来到上海,先后在天华茶园等处放映,所映影片多为纪录各地风光和民俗的短片。此人的姓名,一说雍松,一说詹姆士·里卡顿。
  八月初九(9月5日)上海出版的《游戏报》刊登《观美国影戏记》一文,详细记载茶园放映影片的情形和作者的观后感,这是迄今所见到的中国最早的电影评论文字。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四月初一(5月20日)上海出版的《趣报》上刊登《徐园记游叙》一文,介绍徐园放映电影的情况及影片内容。
  是年美国汤姆斯·爱迪生公司派遣一名摄影师来到上海,拍摄《上海警察》和《上海街景》两部短纪录片,并公开发行放映。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西班牙商人加仑·白克来到上海,先后在四马路(今福州路)升平茶楼、乍浦路溜冰场和大新街金谷香番菜馆放映“影戏”。由于影片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新片更换,营业情况较差;于是就将放映机及影片转让给本国商人安·雷玛斯。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西班牙商人安·雷玛斯在大马路(今南京东路)同安茶居和四马路青莲阁等处放映“影戏”。由于他不断更换新片,所以营业收入不断增加,为他后来开设电影院积累了资金。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夏上海南市区西园和新园放映露天电影,公开售票。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二月意大利侨民劳罗在上海拍摄《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后,又拍摄《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短纪录片。此人后来定居上海,继续经营电影院、出租摄影棚和代拍影片等业务。
  十一月廿九日(12月22日)西班牙商人安·雷玛斯在海宁路乍浦路口租借一处溜冰场,用铁皮搭建一座可容纳250名观众的电影院——虹口活动影戏园,首映《龙巢》。这是上海首家正式电影院。1913年,虹口活动影戏园由日本人接办,改名为东京活动影戏院;1915年,改名为虹口活动影戏院;1919年,改名为虹口大戏院;1965年1月1日,改名为虹口区文化馆剧场;1985年,又改建为虹口区文化娱乐厅。

  清宣统元年(1909年)
  八月卅日(10月13日)上海出版的《新闻报》上刊登西洋商人创办的盈昃影片公司的商业广告:“专门出售影片和放映器材,并兼营广告业务”。该公司设在泗泾路5号,是沪上首家经营此类业务的企业。
  是年维多利亚影戏院在北四川路海宁路口建成开幕。戏院由安·雷玛斯创建,于1926年3月改名为新中央大戏院,1945年又改名为海光大戏院,1950年被拆除。
  同年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路5号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制片公司。该公司由美国电影商宾杰门·布拉斯基创办,在上海拍摄《不幸儿》,去北平拍摄《西太后》,去香港拍摄《偷烧鸭》。1912年,布拉斯基将该公司转让给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依什尔(美国人)。

  清宣统二年(1910年)
  爱普庐活动影戏院在北四川路海宁路以北建成开幕,该院系葡籍俄人郝思倍开设,于1913年底停业。
  是年南汇县富绅在大团镇马家祠堂租放影片,这是上海郊县最早的电影放映活动。

  清宣统三年(1911年)
  五月上海城自治公所颁布《取缔影戏场条例》7条,规定开设影院须申报领取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不得有淫亵之影片放映,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管理条例。
  十月十一日(12月1日)谋得利戏园为了配合朱连奎的杂技魔术表演,放映颂扬武昌起义的纪录片《武汉战争》。

  民国2年(1913年)
  12月21日爱伦活动影戏院(今海宁路江西北路口)开幕。该院由专门经营影片出租业的英国商人林发收买鸣盛梨园改建而成,于1916年改名“新爱伦”,1919年2月4日又改称爱国影戏院,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毁于战火。
  是年新民公司成立。由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经营三等筹组而成,专事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编导演业务。在张石川的主持下,新民公司为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难夫难妻》、《新茶花》、《活无常》、《五福临门》、《一夜不安》等近20部短故事片。1914年,该公司随亚细亚影戏公司歇业而终结。
  同年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诞生。该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亚细亚影戏公司摄制。

  民国3年(1914年)
  1月4日维多利亚影戏院开始放映由美国爱迪生设计的卡托风蜡盘发音片,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配置视声机器”的影片。
  9月8日夏令配克影戏院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742号)开幕,首映法国影片《何等英雄》。该院由雷玛斯开设,于1934年停业;1939年12月10日转让给国人潘志衡,更名为大华大戏院;1951年4月1日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新华电影院;1986年12月12日,改建为特级影院。

  民国4年(1915年)
  共和活动影戏园在南市方浜桥(今中华路方浜路口)揭幕。该院由西班牙人古藤倍创建,于1927年售予国人潘澄波,改名为共和大戏院,专演戏剧;1928年由何挺然接办,更名为发记共和大戏院;1935年2月11日失火焚毁;1936年重建后由何振山经营,易名为五福共和大戏院;1943年由田原接办,改名为南市中华大戏院;1945年由姚正坤经营,改名为中华大戏院;解放后兼营影剧业。

  民国5年(1916年)
  幻仙影戏公司在徐家汇成立。系由张石川邀集管海峰等人合作,采取集资方式筹集创办,摄制根据文明戏改编的影片《黑籍冤魂》。

  民国6年(1917年)
  9月万国大戏院在东熙华德路(今东长治路367号)开幕。该院由雷玛斯开设,于1925年5月29日改名为中国大戏院,1926年3月恢复原名出租,1931年出售给中央影戏公司,1936年3月22日停业,1941年由季固周继续经营,1956年因属危房而拆除,现在成为街心花园。
  秋商务印书馆从一个美国商人手中购进一部分摄影器材,开始试办电影制片业务,聘请留美学生叶向荣为摄影师,开始摄制新闻短片。
  是年卡德影戏院在卡德路(今石门二路新闸路口)开幕。该院由雷玛斯创建,于1926年出租,1931年出售给中央影戏公司,1940年停业。

  民国7年(1918年)
  同年商务印书馆派往欧美考察电影业的鲍庆甲回国后,成立活动影戏部,由陈春生担任该部主任,任彭年为助手,廖恩寿为摄影师。所摄影片多为短片,分为“风景、时事、教育、新剧、古剧”5大类。
  同年美国动画艺术家麦斯·福乃克绘制的《大力水手》、《勃比小姐》和《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动画片,在上海几家电影院上映。

  民国8年(1919年)
  5月张季直、朱庆澜、程龄荪、卢寿联等人创办中国影片制造公司。该公司在仁记路百代公司内设立办事处,在南通建有摄影场。
  年底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协助美国环球影片公司《金莲花》摄制组在沪拍摄外景。该摄制组工作完成回国时,将带来的炭精灯等摄影器材,全部转让给“影戏部”,于是“影戏部”得以扩充为“影片部”。

  民国9年(1920年)
  5月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摄制了由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短片《春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是梅兰芳涉足电影之始。
  9月15日中国影戏馆(梧州路150号)开幕。此为西班牙人古藤倍所开设,1922年11月27日古氏遇害后,该馆由雷玛斯收购,以后又几易其主,1925年9月7日改名为中山大戏院,1932年7月27日改名为光明大戏院,1935年6月12日又改名为淮扬大戏院,1937年毁于八一三战火。
  是年中国影戏研究社成立,主要成员有陈寿芝、施炳元、邵鹏、任彭年、陆洁、顾肯夫和徐欣夫等,社址设在今南京东路西藏路口某弄内。
  同年上海影戏公司在但杜宇寓所宣告成立,该公司的主要成员有但杜宇、朱瘦菊、周国骥等。

  民国10年(1921年)
  2月《影戏丛报》在沪创刊,这是中国最早的一份电影报刊。
  7月1日中国影戏研究社摄制的《阎瑞生》在夏令配克影戏院首映。该片由杨小仲编剧,任彭年导演,廖恩寿摄影,片长10本,是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
  12月《影戏杂志》(月刊)在沪创刊,该刊由顾肯夫、陆洁、张光宇编辑,中国影戏研究社发行。
  是年恩派亚影戏院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85号)开幕。该院系雷玛斯开设,于1926年出租他人,1931年出售给中央影戏公司,1953年3月4日由市文化局接管,1956年改名为嵩山电影院,1965年改名为嵩山新闻纪录科教电影院,1977年又恢复原名为嵩山电影院。
  同年新亚影片公司成立,创办人为管海峰、殷宪辅等,办事处设在山西路26号。

  民国11年(1922年)
  1月23日上海影戏公司摄制的故事片《海誓》在夏令配克影戏院首映。该片由但杜宇编导及摄影,殷明珠和周国骥主演,片长6本。
  3月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创办人为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号称“五虎将”。具体分工为:张石川任导演,郑正秋任编剧,郑鹧鸪负责训练演员,摄影师起初为英国人郭达亚,后来是张伟涛、汪煦昌等。办事处设在贵州路,暂借意大利人劳罗之摄影棚作为拍片之用。公司还附设明星影戏学校(后改为明星演员养成所),由郑正秋兼任校长。
  5月10日新亚影片公司摄制的长故事片《红粉骷髅》在夏令配克影戏院首映。该片根据法国侦探小说《保险党十姊妹》改编,由管海峰编导,廖恩寿摄影,主要角色由文明戏演员担任,片长14本,这是中国第一部侦探片。该片在苏州宝带桥拍摄外景时,名叫小梨儿的临时演员不幸落入河中淹死,这是中国电影史上为拍电影而罹难的第一位电影从业人员。
  上半年万籁鸣和万古蟾兄弟为商务印书馆影片部绘制成功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年底电影刊物《晨星》在沪创刊,由任矜苹主编,晨社出版,主要介绍国产影片,共出12期。
  是年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掷果缘》(又名《劳工之爱情》)上映。该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张伟涛摄影,片长3本。该片在突破舞台演出模式、寻求电影独特表现手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同年商务印书馆摄制的《清虚梦》(片长3本)上映。该片是根据《聊斋志异》中的《崂山道士》改编,由陈春生编剧,任彭年导演,廖恩寿摄影。影片以特技效果来推动剧情发展,在国产影片中尚属首创。
  同年上海影戏公司完成了短故事片《顽童》(片长1本),该片由但杜宇编导兼摄影,但二春主演,属中国第一部儿童片。
  同年明星影片公司根据社会上发生的刑事案件(杀父案)改编的《报应昭彰》(原名《张欣生》)上映,社会影响恶劣,受到舆论谴责,遭到当局禁映。
  同年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成立,委员会由沈信卿、贾季英、毕静谦、蒋梅笙等10人组成。按照该会规定,上海各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均须经过该会审查。

  民国12年(1923年)
  2月9日卡尔登大戏院在派克路(今黄河路21号)开幕,首映西片《卢宫秘史》。该院由英国人创办的天津中国影戏公司建造,设施豪华,有“上海第一影戏院”之称。1954年改名长江剧场,兼营影剧业。
  2月16日申江大戏院在六马路(今北海路247号)开幕。1924年拆建,和亦舞台合并,改称申江亦舞台;1925年出售给明星影片公司,改名中央大戏院;1926年归中央影戏公司管辖,专映国产片;1957年更名北海剧场;1972年改名为工人文化宫影剧场。
  3月29日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摄制的新闻片《国民外交游行大会》在万国大戏院上映。该片纪录了上海各界市民5万人抗议“日本拒绝废除与袁世凯签订的21条密约、拒绝归还旅顺大连”的示威游行盛况。
  12月22日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在申江大戏院上映,创当时最高卖座纪录。
  是年英美烟草公司设立影片部,地址在虹桥路附近,由英国人海勃道夫主持,威廉·强生(英人)任摄影师,开始拍摄广告、新闻短片,此后又拍摄故事片,并自建电影院。

  民国13年(1924年)
  1月18日翔舞台(今天宝路2号)开幕。1926年4月17日改名为中美大戏院,同年4月26日归中央影戏公司管辖。1928年1月19日改名天乐剧社舞台,同年3月1日又改名翔舞影戏院。1937年毁于八一三战火。
  1月大中华影片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常熟人冯镇欧创办,特聘陆洁、顾肯夫、陈寿荫为编导,此后又开办大中华影戏学校,为本公司培养演员。
  3月中央大会堂(四川北路横浜桥南堍福德里)对外营业。1925年10月12日,该处由卡尔登大戏院租用,改名平安大戏院;1926年4月1日,由中央影戏公司接办,同年10月10日,改名金星大戏院;1929年2月19日,又改称南华大戏院;1930年恢复“中央”原名;1937年停业。
  5月《电影杂志》创刊,顾肯夫、程步高、朱瘦菊主编,第十期起李怀麟主编,第十三期蔡晓白主编,晨社出版。这是20年代中期最重要的电影刊物之一。
  春百合影片公司成立。该公司由上海影戏研究会负责人朱瘦菊发起、颜料商人吴性栽投资创办。
  7月昌明电影函授学校成立,该校由留法学生汪煦昌、徐琥等创办。
  9月大中华影片公司完成第一部影片《人心》。影片描写中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并在片头上首次出现“导演”的称谓。
  10月神州影片公司在沪成立,设址于新闸路辛家花园。创办人为汪煦昌、徐琥等。
  秋中华电影学校成立,校址设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该校由曾焕堂主持,陆澹安任教务主任,设表演、编剧、摄影等专业。
  是年上海演艺馆(北四川路1800号)揭幕。该馆由日本人林右板吉向英商产业公司浸信会租地建造而成,于1927年11月由华商接办,改名明星大戏院;1930年7月3日改名新东方剧场;1935年由日本人杉田太一郎经营,改称上海剧场;抗战胜利后,由国民党政府接收,永安公司经营,改名永安大戏院;1955年更名永安电影院;1987年被列为特级影院。
  同年旅美侨胞梅雪俦、刘兆明、李泽源、程沛霖、李文光等将他们在纽约创办的长城动画片制造公司迁来上海,改名为长城画片公司,在西门路设立办事处,在徐家汇建造摄影棚。次年,公司扩充,迁至徐家汇,改建大型玻璃摄影棚,另设营业部于宁波路1号。
  同年雷玛斯、新中华、大陆、东方、中华、爱美、晨钟、联合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同年徐卓呆编写的《影戏学》由上海华东商业社图书部出版。这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电影理论著作。

  民国14年(1925年)
  3月1日《影戏春秋》(月刊)创刊,该刊由汤笔花、何味辛、程步高、周世勋编辑,平民书局发行。
  4月友联影片公司成立。创办人有陈铿然等,地址起初设在霞飞路,后来迁至宝山路,摄影场设在江湾路东体育会路。该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为《秋扇怨》。
  5月1日《明星特刊》(不定期刊)创刊,周剑云、宋痴萍编辑,明星影片公司发行。
  春远东电影专科学校开学,由美国电影专家乔治·卡特创办,并自任校长,聘请乔惠民、丁锡庆为顾问,设有电影、音乐、舞蹈等科,电影科学员有吴素馨、符曼丽、袁益君等人,一年后停办。
  6月27日友联公司创办人陈铿然和摄影师刘亮禅等,拍摄纪录片《五卅沪潮》(片长3本),在南市共和影戏院上映。连同7月7日映出共6场的票房收入,悉数救济罢工工人。后来此片遭到租界当局禁映。
  6月“大中华”和“百合”两家公司合并,改组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公司合并后,吴性栽、冯镇欧任董事,朱瘦菊任总经理。
  同月天一影片公司在虹口横浜桥成立。创办人为邵氏四兄弟,即邵醉翁(仁杰)、邵村人、邵仁枚和邵仁楞(逸夫),由邵醉翁任总经理兼导演。公司主张“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
  同月苏联导演史涅伊吉洛夫来到上海,拍摄工人罢工和学生游行等素材,剪辑成大型文献纪录片《伟大的飞行与中国的国内战争》。
  7月《神州特刊》(不定期)创刊,孙师毅编辑,神州影片公司发行。
  9月《长城特刊》(不定期)创刊,长城画片公司编辑出版。
  10月《大中华百合特刊》(不定期)创刊,大中华百合公司编辑出版。
  是月《天一特刊》(不定期)创刊,天一影片公司编辑出版。
  秋华剧影业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张晴浦、张惠民兄弟创办,设在今四川北路海宁路口,以“提倡尚武精神,发扬国光”为宗旨。
  是年洪深编写的电影剧本《申屠氏》,在《东方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一至三期上连载,这是中国最早公开发表的电影剧本。
  同年长城画片公司摄制的故事片《爱情的玩偶》上映,此片编剧濮舜卿是中国第一位电影女编剧。
  同年南星影片公司成立,拍摄故事片《孤雏悲声》,该片的导演谢采贞是中国第一位电影女导演。
  同年朗华影片公司摄制的《繁华梦》(上、下集),采用人工着色,是中国第一部用人工着色的彩色片。该公司摄制的第二部影片《再造共和》,反映了云南起义的革命史实,由云南省督军唐继尧任主角,现身说法。唐继尧成为中国电影史上一位身份特殊的演员。
  同年昌明电影函授学校编印了《电影讲义》,全书9万字,采用铅字排印,线装成册,内容分为4个部分:《影戏概论》(周剑云著),《导演学》(陈醉云著),《编剧学》(周剑云、程步高合著),《摄影学》(汪煦昌著)。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教材。
  同年周剑云编纂的《中国电影年鉴》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年鉴。
  同年《电影》报创刊,由小小电影研究社出版,这是中国第一张电影专业报纸。
  同年大中国、云南、开心、公平、金鹰、三星、新大陆、五友、新少年、大亚、太平洋、光华、沪江、美美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15年(1926年)
  2月16日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空谷兰》(上、下集)在中央大戏院上映,创默片卖座最高纪录。
  2月由黎民伟和黎北海兄弟创办的民新影片公司,从香港迁至上海,设址于杜美路(今东湖路)。该公司以摄制影片为主,兼营影片冲印、放映业务,并附设民新影戏专门学校。
  3~4月明星影片公司经理张石川、百代公司经理张长福等集股承租了雷玛斯的夏令配克、维多利亚、恩派亚、卡德、万国5家电影院,改组为中央影戏公司,以原有的中央大戏院为领衔戏院,于4月2日开业;同时又吸收中华和平安两家影院;于是,从“提倡国产影片”为宗旨的中央影戏公司辖下共有7家电影院。
  4月《中国影戏大观》出版。徐耻痕编著。这是一本中国早期电影史料集。
  5月29日东华大戏院在霞飞路(今淮海中路554号)开幕。该院由于润庠创建,1927年1月1日租给孔雀影片公司,改名孔雀东华大戏院。1930年1月5日改名为巴黎大戏院。1951年12月25日改名为淮海电影院。
  春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鲍庆甲任经理,杨小仲任制片主任兼编导。
  6月25日中国电影演员联合会在沪成立,会长王元龙。该会以“联络感情,研求银幕艺术、保持演员之人格、提倡国片之名誉及身价”为宗旨,并于6月29日在报上发表了《宣言》,一年后,该会停止活动。
  7月1日《民新特刊》(不定期)创刊,由欧阳予倩等编辑,民新影片公司发行。
  是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电影艺术》一书,1930年又再版。该书脱胎于里斯加波拉和川添利基原著,郑心南编译。
  8月14日美商环球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400号118室设立办事处。
  8月14日~9月14日新世界游乐场举行电影博览会,有35家影片公司推出本公司的新片参加展映活动。博览会举行期间,还进行“电影女明星选举”,选出票数最多的电影女明星12位,依次为:张织云、徐素贞、殷明珠、徐素娥、丁子明、黎明晖、杨耐梅、王汉伦、宣景琳、毛剑佩、林楚楚、韩云珍。明星公司的女演员张织云名列榜首,荣获“电影皇后”称号。这是中国电影史上首次影后选举。
  夏由田汉发起组织的南国电影剧社在沪成立,开始筹拍《到民间去》一片。由于缺乏经费,此片虽然化费了将近1年的时间,却没有完成。
  9月1日《银星》月刊创刊,该刊于1928年改名为《新银星》,1930年和《体育世界》杂志合并,改名为《新银星与体育》,1931年恢复《新银星》原名,同年10月停刊,先后共出65期。该刊由卢梦殊、陈炳洪编辑,《新银星》杂志社出版。
  11月29日北京大戏院(今贵州路239号)开幕。该院由何挺然等创建;1934年拆除重建;1935年2月3日开业,改名丽都大戏院;1950年改演戏剧;1977年兼营电影,改名为贵州影剧场;1988年9月改为物资交易市场。
  12月16日虹口新中央大戏院试映美国“特福莱”有声短片。这是外国有声影片首次传入中国。
  是年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万氏四兄弟)为长城画片公司绘制成功动画片《大闹画室》。
  同年《友联特刊》(不定期)创刊,徐碧波编辑,友联影片公司发行。
  同年由南国电影剧社主持,在南市共和影戏院试映苏联影片《战舰波将金号》,这是苏联影片首次在中国放映。
  同年由侯曜编著的《影戏剧本作法》一书由上海泰东书局出版,是中国第一本有关电影剧作的论著。
  同年明星、上海、大中华百合、民新、华剧和友联6家公司,联合组成了六合影戏营业公司,它是仿照美国电影制片公司联合发行之体制建立起来的1家影片发行公司,负责为属下6家公司向全国发行影片,并沟通海外的发行业务,公司以它的垄断性和天一影片公司展开市场竞争,这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六合围剿天一”事件。
  同年怡怡、非非、新人、同朋、好友、孔雀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16年(1927年)
  3月苏联电影导演雅可夫·布里奥赫来上海拍摄新闻纪录片《上海纪事》(片长5本)。该片纪录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上海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事迹。
  是年《中华电影年鉴》出版,由程树仁主编,甘亚子、陈定秀编辑。
  同年《华剧特刊》(不定期)创刊,何肯、黄志刚编辑,华剧影片公司发行。
  同年慧冲、大东、飞麟、合群、青年、三友、同济、天生、元元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同年众多的电影公司参与摄制“古装片”。大中华百合公司的《美人计》取材于《三国志》,投资15万元,摄制时间长达1年,在艺术上和营业上都取得了成功。上海影戏公司的《盘丝洞》,取材于《西游记》,影片的神怪气氛和色情场面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从而使该片成为同时期“古装片”中营业最佳的一部。民新公司的《西厢记》也改编自古典文学作品,该片是最早在西方作公开放映的中国影片(1928年夏在巴黎上映,1929年在伦敦上映)。此外,武侠片也初现端倪,大中华百合公司的《王氏四侠》和友联公司的《儿女英雄》,在影坛上引起瞩目。

  民国17年(1928年)
  2月25日光陆大戏院在博物院路(今虎丘路146号)开幕,首映西片《采花浪蝶》。该院由光陆大厦主人斯文洋行创建,于1929年6月由远东游艺公司收购,专映电影;1933年8月22日停业;不久又被兰心大戏院收购,作为分院,于12月7日开业;抗战胜利后,改为美军俱乐部;1953年12月,改名曙光剧场;1956年,改为曙光新闻科教电影院;1964年,改为外贸曙光会场;1982年,改为上海国际贸易会堂。
  4月1日《电影月报》创刊,该刊由周剑云、徐碧波等编辑,六合影片公司发行。
  5月13日上海中央大戏院首映明星公司摄制的《火烧红莲寺》(第一集)。该片由郑正秋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张石川导演,上映后在营业上突破了国产影片最高卖座纪录,为此,明星公司接二连三地拍摄了18集,其他公司也纷纷拍摄武侠片,掀起竞拍武侠片的热潮。
  春奥飞姆大戏院(今长寿路1186号)开幕。该院由旅法归侨朱佐朝建造,1933年后多次易主,曾先后改名为鸿飞大戏院、天乐大戏院、沪西中华大戏院、沪西大戏院。1950年,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沪西工人剧场,1962年改名为沪西电影院。
  夏明星影片公司在续拍《火烧红莲寺》的过程中,摄影师董克毅和美术师张聿先首次创造了布景“接顶”的特技摄影技术。
  9月3日国民政府内政部颁布《电影检查规划》,通令于翌年实施。
  11月11日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外籍工作人员饶伯森博士,从美国携来一台“特福莱”有声电影放映机,在该会殉道堂试映影片。
  12月23日大光明影戏院在静安寺路45号(今南京东路216号)开幕,首映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影片《笑声鸳影》。该院由广东人高永清出资与外商合作,1933年6月14日由英籍粤人卢根重建落成,改名为大光明大戏院,装饰豪华宏伟,有“远东第一影院”之称,是上海最大的电影院;1954年改名大光明电影院;现为上海首轮特级电影院。
  是年上海电影界展开有声电影问题的讨论,12月出版的《电影月报》(第八期)定为“有声电影专号”,集中介绍有声影片的历史,并发表中国电影界有关人士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同年合众、昌明、耐梅、强生、锡藩、海峰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18年(1929年)
  2月1日东海戏院在东华德路茂海路口(今海门路144号)开幕。该院由国民游艺公司集资建造,1954年1月1日改名东海电影院。
  2月9日夏令配克影戏院装置中国第一部有声放映机,首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仅有声响,并无对白),引起轰动。半年后上海所有的高级电影院均安装了有声放映设备。
  2月10日东南大戏院在民国路舟山路口(今人民路134号)开幕,首映西片《龙凤呈祥》。该院系鸿祥股份有限公司集资建造,1939年停业,1947年11月由沈银水投资改建,改名银都大戏院;1953年3月18日由市文化局接管,9月18日改名沪南电影院。
  2月11日好莱坞大戏院(今乍浦路408号)开幕。该院由张志标投资建造,1930年7月5日由德商孔雀公司接办,改名国民大戏院;1931年由英商洋行接办,改名威利大戏院;1942年售予日商,改名昭南剧场;抗战胜利后,由市社会局接收,改名民光剧院;1949年12月改名胜利电影院;1966年,改名为胜利新闻科教电影院;1989年3月,又改为胜利艺术电影院。
  2月在美国好莱坞工作的美籍华人摄影师黄宗?,来沪考察,向明星影片公司和大中华百合公司摄影同行介绍与交流摄影技术,并赠送纪录影片和摄影器材,至5月24日返美。
  春国民政府在沪设立戏曲电影审查会。
  8月上海市政府公安、社会、教育3局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从此以后,凡国产影片在沪上映,事前均须经上海租界工部局警务处和市电影检查委员会审查。
  12月美商派拉蒙影片公司在虎丘路142号设立办事处。
  是年明星公司继续拍摄了《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了《王氏四侠续集》等片;天一公司拍摄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友联公司拍摄了《儿女英雄》二、三集和《红侠》;民新公司拍摄了《风流剑客》等片;上海影戏公司拍摄了《飞行大盗》等片;华剧公司拍摄了《白玫瑰》等片;月明公司拍摄了系列片《关东大侠》。
  同年大东、金狮、海滨、汉伦、瑞田、星光、新天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19年(1930年)
  1月18日蓬莱大戏院在蓬莱市场(今学前街111号)开幕,首映美国环球公司影片《情海巅花》。该院由国人匡仲谋投资建造,1942年被日军征用;1945年11月28日复业;1952年12月,改名为蓬莱电影院,今为特级影院。
  1月29日山西大戏院(山西北路470号)开幕。该院由季固周等集资建造,解放后,改名为山西电影院。
  1月30日光华大戏院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1440号)开幕。该院由联华影业公司管辖,先是放映电影,后来改为剧场;1967年停业,后改为黄浦区少年宫,1979年恢复为光华剧场;1985年停业,1987年拆除改建为黄浦区图书馆;1995年因建造高架道路而拆除。
  同日黄金大戏院在敏体尼荫路法大马路口(今西藏中路1号)开幕。该院由黄金荣投资建造,起初放映电影,后来改演戏剧,解放后改名为大众剧场,兼营影剧业,1995年拆除,改建商厦。
  1月鲁迅翻译了日本左翼电影评论家岩崎昶所著《电影和资本主义》中的《作为宣传煽动手段的电影》部分,以《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为标题,于本年3月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萌芽》月刊上,并在《译者附记》中指出帝国主义反动影片的侵略和麻醉作用。
  2月22日大光明影戏院上映美国辱华影片《不怕死》,当时在复旦大学任教的洪深,激于爱国义愤,当场登台演说,遭到该院英籍经理茄尔斯等人的围攻并通知巡捕房将洪深拘留,经洪深本人据理抗议才被释放,事后,洪深向法院起诉,得到文化界的支持。同月26日,南国社、艺术剧社、复旦剧社、新艺剧社、辛酉剧社、摩登社、大夏剧社等联合发表《上海戏剧团体反对罗克〈不怕死〉影片事件宣言》,此后影片被迫停映。8月15日,《申报》刊登该片主要演员罗克致中国旧金山总领事馆的道歉信,并声明将该片拷贝全部收回,与此同时,华人报纸拒登大光明影戏院的电影广告,致使该院营业一蹶不振。同年10月16日,该院登报道歉,并接受罚款5000元,捐助公益事业。
  3月25日南京大戏院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533号)开幕,首映美国环球影片公司有声影片《百老汇》。该院由何挺然创办的南怡公司投资建造,1950年改名北京电影院;1959年9月,改名上海音乐厅,兼映电影。
  3月《艺术》月刊(沈端先主编)邀请左翼作家冯乃超、郑伯奇、沈西苓(叶沉)、彭康、李一氓、沈端先讨论有声电影,并以《有声电影的前途》为题专辑刊出。
  6月16日左翼文艺理论《沙仑》发表了冯乃超的译文《俄国电影出产的路》
  (原作者阿·卢那查尔斯基),同时还发表夏衍(沈端先)的译文《关于游艺会的几个实际的指示》(译自日本《战旗》杂志)以及沈西苓《关于电影的几句话》等文章。
  7月22日美国米高美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400号138室设立办事处。
  8月30日华北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故都春梦》在上海北京大戏院首映。
  8月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在沪成立。该公司以“民新”、“华业”两公司为基础,合并大中华百合、上海影戏公司和粤人黄漪磋在沪经营的印刷业组成。罗明佑任总经理。“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为其制片口号。10月25日在香港成立总管理处和联华香港分厂(1933年结束)。1931年3月在上海设分管理处,管理上海的一厂、二厂和三厂。另在北平设有分厂,曾创办联华演员养成所。1932年后改称联华影业公司。
  9月6日浙江大戏院(今浙江中路119号)开幕。该院由西班牙人倍来亨兄弟创建,为西班牙宫廷式建筑;1955年改名为浙江电影院;1983年12月,改建为立体电影院。
  9月右翼文人王平陵、黄震遐、朱应鹏、傅彦长等联名发表《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提倡“民族主义电影”。《电影》杂志发表《民族主义电影运动》专辑,主张电影要表现“男性的美和女性的美”,表现“杀与淫”,声称“日本电影的武士道精神也正是日本民族精神的逞露”等。
  11月3日国民政府颁布《电影检查法》,另由内政部和教育部拟订《电影检查法施行规则》和《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章程》,颁布施行。
  11月21日新光大戏院(今宁波路586号)开幕,首映西片《琅屿仙子》。该院由英籍华人陈伯藻建造,为哥德式建筑,装潢考究,初期专映电影,后来改演戏剧;1952年改名为新光剧场;1973年改名为新光影剧场;1987年起,归上海电影资料馆管理,改名为新光观摩厅;1994年后又改称新光影艺苑。
  是年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摄制完成动画片《纸人捣乱记》,编剧、导演和摄影皆由“万氏兄弟”担任。
  同年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野草闲花》上映。该片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插曲《寻兄词》配音,《寻兄词》是中国第一首电影歌曲。
  同年华威贸易公司制造成功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放映机,取名“四达通”。
  同年飞鹰、青天、时事、华侨兄弟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0年(1931年)
  1月31日广东大戏院(今四川北路1552号)开幕。该院由广舞台投资者招股租地建造,40年代初,曾更名为虹口中华大戏院;抗战胜利后改名虹光大戏院;1951年4月改为华东公安部大礼堂;1952年1月,又改为和平电影院;同年9月,改名为群众电影院;1968年改名为群众影剧院。
  3月15日明星影片公司和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合作摄制的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在新光大戏院首映,这是中国第一部蜡盘配音有声故事片。
  4月4日百星大戏院上映普多夫金导演的《成吉思汗的后代》(即《亚洲风云》,又名《国魂》)。
  4月21日美国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在博物院路(今虎丘路142号)设立办事处。
  4月联华影业公司在沪设立联华歌舞班,该班学员大部分来自明月歌舞团,其中包括王人美、黎莉莉、胡笳、薛玲仙等“四大天王”。
  5月24日友联影片公司摄制的有声片《虞美人》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上映。
  7月1日“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影片公司联合拍摄的另一部片上发音的影片《雨过天青》在新光大戏院首映。该片是租用日本的有声电影设备在日本拍摄,用华光影片公司的名义发行,后在抵制日货的爱国热潮中受到观众的抵制,在营业上并不成功。
  9月九一八事变后,明星影片公司组成明星救国团,联华影片公司组成联华国人抗日救国团,开展“抵制日货”活动。
  是月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拟订《最近行动纲领》。“纲领”中提出,“除演剧而外,本联盟目前对于中国电影运动实有兼顾的必要,除产生电影剧本供给各制片公司并动员盟员参加各制片公司活动外,应同时设法筹款自制影片。”并且“组织电影研究会,吸收进步的演员与技术人才,以为中国左翼电影运动的基础。”
  10月29日天一影片公司摄制的《歌场春色》在新光大戏院首映,这是第一部在中国本土摄制的片上发声影片。
  11月20日《时事新报》刊登马君武的《诗二首》,其中有“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之句,指责张学良和胡蝶在国难当头寻欢作乐,由此激起人们的愤慨。明星影片公司于次日在《申报》上以胡蝶的名义刊登辟谣启事,导演张石川、洪深和演员郑小秋、龚稼农、夏佩珍等人也刊登启事于报端,为胡蝶澄清事实。1986年出版的《胡蝶回忆录》中称此事“是日本通讯社从中造谣中伤张学良,以引起国人对他的愤慨”。
  12月18日兰心大戏院在原蒲石路迈尔西爱路口(今茂名南路57号)开幕,首映国产影片《女儿经》。该院于1950年改名为上海艺术剧场;1990年又恢复原名,兼营影剧业。
  年底明星影片公司摄制完成以抗日为题材的动画片《同胞速醒》(朱石麟编剧,“万氏兄弟”绘制)。
  是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大华电影社,为争夺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的电影摄制权,诉诸法院。
  同年沪西共舞台在劳勃生路(今长寿路427号)开幕。该院于1935年改建为高升大戏院;1948年改名为大都会电影院;1964年改名为燎原电影院(目前的燎原电影院是1980年易地新建)。
  同年有声电影的出现,使不少有识之士投入了对国产录音机的研究和试制,从本年度开始,先后研制成功的有:石世磐的“爱丝通”,竺清贤的“清贤通”,颜鹤鸣的“鹤鸣通”,司徒慧敏、司徒逸民和马德建的“三友式”,顾崇义的“宗义通”,中华无线电研究社的“中华通”等。
  同年金星、龙马、瑞龙、新牡丹、中国环球、联艺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1年(1932年)
  1月1日国泰大戏院在原霞飞路868号(今淮海中路870号)开幕,首映《灵肉之门》,该院由英籍华人卢根投资建造,装饰华丽典雅。沦陷期间,曾被日军充作马厩。1954年5月改名国泰电影院,今为首轮特级影院。
  1月28日日军炮击上海,一二八战争爆发。设在虹口、闸北和江湾地区的电影公司皆毁于炮火,其他地区的中小电影公司也被迫停业。据不完全统计,被迫停业的有联华四厂、友联、华剧、复旦、孤星、昌明、锡藩、大东、金狮、慧冲、海峰、瑞龙、凤凰、天马、时事、明华、青天、海滨、大华、黄浦、瑞田、星光、新天、飞鹰、沪江、金龙、孔雀、合群、现代等30家左右。设在虹口和闸北一带的16家电影院也同时被毁。
  1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第一部片上发音的影片《旧时京华》在卡尔登大戏院首映。
  2月东和馆(今乍浦路341号)开幕,该院由日本东和株式会社建造,后来改名为东和剧场,专门上演日本话剧和放映日本电影;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社会局接管,改名胜利剧场;1946年5月,由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接管,改名为文化会堂;1949年6月7日,由市军管会文艺处接管;同年6月28日,改名为解放剧场。
  3月1日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翌年3月更名为中央电影检查委员会,隶属行政院,由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指导。
  5月1日《电声日报》创刊,主编梁心玺、范寄病等。该报创刊后随即举办“电影皇帝”评选,评选结果,“联华”主要演员金焰当选为“电影皇帝”。1934年1月,该报改名《电声周刊》,发行数量不断增加,成为30年代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之一。
  5月21日《时报》副刊《电影时报》创刊,主编滕树谷。
  5月明星影片公司邀请夏衍(化名黄子布)、阿英(化名钱谦吾)、郑伯奇(化名郑君平)3人参加编辑委员会。
  春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各电影公司纷纷摄制抗日影片,计有明星影片公司的故事片《战地历险记》、新闻纪录片《抗日血战》、《十九路军血战抗日》(第一集)、故事片《上海之战》、动画片《民族痛史》;联华影片公司的故事片《共赴国难》、新闻纪录片《暴日祸沪记》、《淞沪抗日将士追悼会》、动画片《血钱》;天一影片公司的有声新闻片《上海浩劫记》;惠民影片公司的《十九路军光荣史》;暨南影片公司的《淞沪血》;慧冲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日血战史》;锡藩影片公司的《中国铁军血战史》;亚细亚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敌血战史》等。这批影片在内地和南洋上映后,受到舆论的称赞。
  6月15日王尘无在《时报·电影时报》上发表《电影在苏联》一文,介绍列宁“在一切艺术中,对于我们最重要的是电影”以及“电影必须经党之手,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启蒙及煽动的有力的武器”的论点。
  6月18日夏衍、郑伯奇、阿英、洪深等15人在《晨报·每日电影》上联名发表《我们的陈诉》的声明。声明表示,《每日电影》今后“批判的方针”:“一、如其是有毒害的,揭发它;二、如其是良好的,教育它、宣扬它;三、编辑、演出、技术上的优点,介绍它;四、社会的背景、摄制的目的……剖解它。”
  6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对上海各电影公司发出禁止拍摄抗日影片的“通告”,宣称:“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性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
  7月8日《电影艺术》周刊创刊,办刊宗旨是:“公开的斗争,客观的批评,理论的研究,学术的介绍。”该刊的编辑是陆小洛和沈西苓。
  7月13日美国电影商人在《新闻报》上刊登美国注册中国第一有声影片有限公司招股启事。香港影院托拉斯卢根和上海美商汇中银行经理马克等筹组美国注册联合电影公司,也在报上刊登招股启事。左翼电影工作者对此表示反对并提出抗议。21日,洪深在《晨报·每日电影》上发表《美国人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办电影公司摄中国片》,22日又在《电影艺术》上发表《美国资本进攻中国电影界后怎样突破目前的危机》,郑正秋、孙瑜、史东山等人也表示拒绝“礼聘”,致使美商停止招股活动。
  7月“剧联”的影评小组成立。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影评组织,它通过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欢迎影评工作者自由参加。影评小组先后在不少报刊上开辟了电影副刊作为影评阵地,计有《时报·电影时报》、《晨报·每日电影》、《申报·电影专刊》、《民报·电影与戏剧》、《新闻报·艺海》、《中华日报·电影新地》、《大晚报·剪影》、《大美晚报·文化街》等。
  是月左翼电影工作者对联华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人道》进行了批评。评论认为:《人道》是“麻醉青年的毒药”,“不是大众所需要的电影”。
  同月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翌年7月,该会在上海设立分会。
  同月夏衍翻译的《电影导演论》和《电影脚本论》(苏联著名导演普多夫金原著)在《晨报·每日电影》上连载,以上两书被收入《晨报文艺丛书》出版。
  9月9日西海大戏院(新闸路701号)开幕。该院由程树仁等人建造。太平洋战争后,被日军占领,放映日本影片。1956年改名为西海电影院。
  10月艺华影业公司成立,设址康脑脱路(今康定路)金司徒庙(今万春街)。严春棠任总经理。翌年,该公司又进行扩建。
  11月2日融光大戏院(海宁路330号)开幕。该院由粤商卢碧成投资创建;1937年7月1日,转归卢根集团联合公司经营;1945年,由国民党中宣部接管,改名为国际电影院,今为首轮特级影院。
  秋田汉加入联华影业公司任编剧。
  12月3日《联华周报》创刊。该刊由联华影业公司创办,王绍清任编辑,出至第4期停刊,改为《联华画报》。
  12月陈立夫在《晨报》上发表《中国电影事业的新路线》一文,提倡“发扬民族精神,鼓励生产建设,建立国民道德”的制片方针,主张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电影取材原则。
  是年辣斐大戏院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323号)开幕。该院由美商经营的美康公司创建,1954年6月12日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长城电影院。
  同年大夏大学开设电影教育课,聘请商务印书馆影片部主任徐公美为教授。
  同年美国华纳影片公司在虎丘路142号设立办事处。
  同年华星、惠民、梅岩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2年(1933年)
  1月1日《联华画报》(周刊)创刊。该刊由联华影业公司出版,王绍清、沈浮、唐瑜、丁聪等编辑,五卷一期开始改为半月刊。
  1月26日荣金大戏院在康悌路(今建国东路11号)开幕。该院由黄金荣投资建造,后由上海影院公司经营;1957年元旦,改名为建国电影院。
  1月华德大戏院在东熙华德路(今长治路310号)开幕,该院由王时新投资建造,1954年改名长治电影院;1982年10月,改建为立体电影院。
  是月《电影教育》(徐公美著)一书由上海辞学社出版,该书系中国第一部论述电影教育的理论著作。
  同月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三个摩登女性》上映。
  年初明星影片公司设立卡通科,“万氏兄弟”进入卡通科工作。
  2月9日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会议选出黄子布(夏衍)、陈瑜(田汉)、洪深、郑正秋、聂耳、蔡楚生、史东山、孙瑜、金焰、沈西苓等31人为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由夏衍、聂耳、沈西苓分别担任文学部、组织部、宣传部的领导工作,并发表宣言,号召电影工作者“亲切地组织起来”,“认清过去的错误”,“探讨未来的光明”,建设“新的银色世界”。
  2月12日意大利政府定于本年4月在米兰市举行国际电影赛会,邀请中国选送影片参赛,经过电影检查会初选及复选,决定选送6部影片参赛:“联华”的无声片《都会的早晨》、《城市之夜》、《野玫瑰》、《三个摩登女性》、《北平大观》,以及“明星”的有声片《自由之花》。这是中国最早参加的国际电影活动。
  2月28日《明星日报》发起的“电影皇后”选举揭晓,胡蝶以21334票当选为“电影皇后”。3月28日上海电影界假座大沪舞厅,举行“庆贺胡蝶女士当选电影皇后,航空救国游艺茶舞会。”大会向胡蝶颁发了“电影皇后证书”,并发行《电影皇后纪念册》。
  2月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天明》上映。
  是月《电声日报》经过3个月筹备的“明星名片大选举”揭晓,当选“中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胡蝶,第二名为阮玲玉,第三名为金焰;当选“外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珍妮·盖诺,第二名为葛莱泰·嘉宝,第三名为麦·唐纳。
  3月1日《现代电影》月刊创刊,该刊由《现代电影》杂志出版,刘呐鸥、陈炳洪、黄天始、黄嘉谟、吴云梦、宗维赓等编辑。“软性电影论”即由该刊首先提出。
  3月5日第一部左翼影片《狂流》上映,该片由明星影片公司摄制,被认为是“明星公司划时代转变的力作。”
  3月中国共产党电影小组成立,组长夏衍,组员钱杏邨(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电影小组开展了剧本创作、影片评论、输送新人、介绍苏联电影等活动。
  是月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都会的早晨》和《城市之夜》在北京大戏院上映。
  4月14日联华影业公司举行一、二厂职工大会,会上因多数职工反对公司总经理罗明佑在年初提出的“挽救国片,宣扬国粹,提倡国业,服务国家”的制片方针,公司遂于本月29日,决定恢复原来的制片方针,即“提倡艺术,宣扬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
  4月孙瑜受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派遣,赴意大利米兰,参加国际教育电影会议。
  是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女性的呐喊》上映。
  5月1日《明星月报》创刊。该刊由明星影片公司出版,陆小洛编辑。
  5月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举行第一届全国国产影片评选大会,联华影片公司出品的《人道》获默片一等奖,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自由之花》获有声片一等奖。
  6月苏联影片《生路》上映,夏衍翻译的《生路》摄制台本,开始在《明星月报》连载。
  7月1日《电影画报》创刊。该刊由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郑君平(郑伯奇)主编。
  7月9日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成立,该会由潘公展等30余人发起,田汉、洪深、欧阳予倩、孙瑜等任该会执行委员。
  8月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母性之光》上映,该片的插曲《开矿歌》,由聂耳谱曲,这是聂耳创作的第一首电影歌曲。
  9月9日《艺华画报》创刊。该刊由艺华影业公司编辑出版。
  9月田汉、夏衍、阳翰笙等加入艺华影片公司,主持编剧委员会的工作。同时参加“艺华”的还有苏怡、田洪、舒绣文、周彦等20余名左翼剧人。
  是月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在“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立“剧本审查委员会”和“电影检查委员会”,以替代原直属国民政府内政部和教育部主管的“电影检查委员会”。
  10月4日在田汉的安排下,由艺华影片公司总经理严春棠出面,在新新公司酒楼宴请英国“红色贵族”马烈(莱)爵士和法共中央委员兼巴黎《人道报》主编古久列。他们是秘密来沪参加世界反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上海电影界郑正秋、周剑云、胡蝶、金焰、程步高、史东山、卜万苍、夏衍等40多人出席了这次宴会。
  10月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春蚕》上映。这是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是新文艺作品第一次搬上银幕。
  是月国民党的制片机构中央电影摄影场在南京成立,1939年又在上海设立一、二分厂。
  11月12日在艺华公司摄制完成了《民族生存》、《肉搏》,正加紧摄制《烈焰》、《中国海的怒潮》等以反帝抗日和阶级斗争为内容的影片之际,国民党特务组织指使暴徒30多人以“中国电影界铲共同志会”的名义,冲入艺华公司,进行打砸和破坏,此即中国电影史上的“艺华被捣毁事件”。
  11月13日“上海电影界铲共同志会”向上海各电影院发出了“警告信”,声称“对于田汉(陈瑜)、沈端先(夏衍)、卜万苍、胡萍、金焰等所导演、所编剧、所主演之各项鼓吹阶级斗争、贫富对立的反动电影一律不予放映,否则必以暴力手段对付,如艺华公司一样,决不宽假……。”鲁迅在《准风月谈》的后记中摘录了是日《大美晚报》的有关报道。
  秋全国教育电影推广处在沪成立。该推广处由社会上的热心人士集资筹办,免费向全国各地提供教育影片。
  12月1日黄嘉谟在《现代电影》上发表了《硬性影片与软性影片》一文,首次提出“软性电影论”,由此挑起了与左翼电影工作者的论战。
  12月6日大上海大戏院在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500号)开幕,首映西片《女性的追逐》。该院由融融公司创建,李迪云主持,1956年改名为大上海电影院。
  12月7日洪深撰写了《1933年的中国电影》一文,对“中国电影年”(1933年)进行了回顾。文章分为4个部分:一、统计了这一年的电影生产数量(66部);二、推举6部影片(《三个摩登女性》、《狂流》、《都会的早晨》、《天明》、《女性的呐喊》和《城市之夜》;三、评析66部影片所反映的三种主流(对于帝国主义的反抗,反对封建体制,具有暴露倾向);四、介绍一批新人(导演有费穆、沈西苓、汤晓丹、袁丛美和吴村等,演员有王莹、刘炳华和陈凝秋等)。
  是年大中、华电、三一、中国影业、义记、云龙、晨光、安文、联星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3年(1934年)
  1月国民党特务机构又一次以“中国青年铲共大同盟”的名义向各报馆散发了《铲除电影赤化宣言》,恫吓各制片公司“以后绝对不得再摄制宣传赤化、危害国家、描写阶级斗争、挑拨民族恶感的影片,尤绝对不得以‘普罗’意识电影,混为‘民族’意识电影,对于社会病态黑暗面的描写,亦应竭力避免,以符合教育社会的旨趣。”《宣言》还警告各公司不得使用田汉、夏衍、茅盾、沈西苓、楼适夷、许幸之等人的作品,“其担任导演者也应迅速辞退”。
  2月1日金城大戏院(今北京东路780号)开幕,首映国产影片《人生》。该院由柳中亮、柳中浩兄弟创建;1954年6月3日由市文化局建接管;1957年12月改名为黄浦剧场。
  2月2日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新女性》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并举行“献映典礼”。
  2月12日明星影片公司女演员艾霞服毒自杀。
  2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姊妹花》在新光大戏院上映,连映60天,创当时最高卖座纪录。该片在营业上的成功,挽救了明星公司的经济危机。
  3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在南京召开各电影制片公司业主、经理与主要创作人员座谈会,进行笼络和利诱。
  4月15日《青青电影》(月刊)创刊。该刊由严次平主编,何佐明、梅格、丽沙、刘伟国等任编辑,由《青青电影》出版社出版并发行。该刊是发行数量最大和发行时间最长的电影刊物,于1951年停刊。
  4月国民政府实业部派遣联华影业公司总经理罗明佑为电影考察专员,赴日、美、英、法、德、意等国考察电影业。
  5月4日《民报》副刊《影谭》创刊。
  5月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340号设立办事处。
  是月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内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共同组成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主持第二届国产影片比赛。评委会从10部参赛片中评选出《人生》为无声片第一名,《姊妹花》为有声片第一名。
  春电通股份有限公司改组为电通影片公司。主持人为司徒逸民、龚毓珂、马德建等,由夏衍、田汉等领导电影创作,司徒慧敏担任摄影场主任,编导有袁牧之、应云卫、许幸之、孙师毅,摄影有吴印咸、吴蔚云、杨霁明、冯四知、演员有陈波儿、王人美、王莹、施超、唐槐秋、周伯勋等。
  6月10日软性电影论者对美国影片《太夫人》大肆吹捧,唐纳因此在《晨报·每日电影》上发表《太夫人》一文,对“软性电影论”的观点予以驳斥。夏衍也用罗浮的笔名在《晨报·每日电影》和《大晚报·火炬》上发表《软性的硬论》、《所谓软性电影的正体》和《玻璃屋中投石者》等批判文章,与此同时,尘无、凌鹤、鲁思、唐纳等,也纷纷撰文,对软性电影论者展开了论战和批判。
  6月14日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渔光曲》在金城大戏院上映,连映84天,超过了《姊妹花》的卖座纪录。
  6月《时代电影》月刊创刊。该刊由宗维赓、龚天衣、包可华、席与群主编,时代图书公司发行。
  上半年新华影业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张善琨创办,创业作为《红羊豪侠传》。
  7月电影检查委员会根据《电影检查法》以“提倡迷信邪说”为由会同警方查抄暨南等6家电影制片公司。
  10月迫于反动势力的压迫,明星影片公司解除夏衍、钱杏邨和郑伯奇三人的“编剧顾问”职务。夏衍转移到电通影片公司。刘呐鸥和黄天始进入“明星”任编剧。
  12月16日电通影片公司的创业作《桃李劫》在金城大戏院首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声音作为艺术手段创作的有声影片。
  是年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了《中国女明星照相集》总共8集,每集1星,依次为王人美、阮玲玉、胡蝶、徐来、袁美云、陈燕燕、叶秋心、黎明晖。这套照相集由陈嘉震摄影并主编,它的摄影、制版和装帧,在当时均属一流。
  同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编纂出版了《中国电影年鉴》,该书的编委会主任为陈立夫,编委有潘公展、卢莳白、戴策、李景必、王平陵等。
  同年司徒慧敏发起成立中国电影技术研究会。
  同年国民政府接连公布电影法规数十种,有《剧本审查委员会组织法》、《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法》、《电影检查法》、《电影检查法实施规则》、《电影检查暂行标准》、《剧本审查登记法》等;与此同时,租界工部局还采取强化电影检查措施,下令禁止在银幕上出现九一八、一二八等文字。
  同年大长城、大金龙、大时代、大星、国华、华东、吉星、集美、梅花、上海有声、新生命、新时代、一心、滑稽、艺海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4年(1935年)
  1月1日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大路》在金城大戏院上映。
  同日《文艺电影》半月刊创刊。该刊由凌鹤主编,唐纳等编辑,《文艺电影》社发行。
  1月中共电影小组通过田汉邀请电影演员金焰、王人美、刘琼、应云卫、袁牧之等组成上海舞台协会,在金城大戏院演出田汉创作的反映一二八战争的《回春之曲》和《水银灯下》,轰动上海。
  2月2日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新女性》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因片中有批评记者的片断,翌日上海新闻记者公会立即向联华公司提出抗议,并对该片的创作人员孙师毅、蔡楚生、阮玲玉施以人身攻击。
  2月4日月光大戏院在菜市路(今顺昌路90号)开幕。该院为俄国人创建,1937年2月5日改名为亚蒙大戏院,1950又改名为大同大戏院。
  2月19日中共江苏省委及上海文委被敌人破坏,阳翰笙、田汉等人被捕,夏衍被迫隐居7个月。
  2月21日~3月2日苏联举行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中国应邀组成代表团并携带参展影片参加。代表团由周剑云、陶伯逊、余清、黄谦、胡蝶、颜鹤鸣、孙桂籍(翻译)7人组成;参展影片共8部(明星公司的《姊妹花》、《空谷兰》、《春蚕》、《重婚》,联华公司的《大路》、《渔光曲》,艺华公司的《女人》,电通公司的《桃李劫》)。评选结果,《渔光曲》获荣誉奖。
  3月8日著名演员阮玲玉因婚姻生活的不幸,社会恶势力的迫害以及小报记者的诽谤,于三八妇女节前夕,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服毒自杀。同月14日,举行出殡送葬仪式,沿途送葬者达30万人之多。
  4月《明星半月刊》创刊。该刊由高季琳(柯灵)主编,明星影片公司出版发行。
  4月国民党中央宣传委员会召开第二次电影座谈会。
  是月大型电影画册《中国电影明星大观》由陈嘉震编辑艺声出版社出版。这本画册辑录了当时各电影公司主要演员的生活照以及剧照共268帧,具有史料性和观赏性。
  5月16日《电通半月刊》创刊。该刊由孙师毅、袁牧之、许幸之、司徒慧敏编辑,电通影片公司发行。
  5月24日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风云儿女》上映。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新中国成立后,此歌被选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和国歌。
  7月16日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编导郑正秋因病逝世,终年47岁。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以“郑正秋尽瘁影业,功在社会教育,特电中央请准褒奖和抚恤遗族”。
  7月17日中国无产阶级音乐艺术的开拓者之一、电影作曲家聂耳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而逝,终年24岁。
  10月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都市风光》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
  是月阳翰笙经柳亚子、蔡元培出面营救,保释出狱,但被软禁在南京。
  是年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404号设立办事处。
  同年美商影片公司的协调机构——电影协会成立,会址在北苏州路354号。
  同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制作完成,该片由万氏兄弟绘制,明星影片公司出品。
  本年华论、玉成、北华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5年(1936)
  1月1日艺华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凯歌》在金城大戏院上映。
  1月27日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孙瑜、费穆、李萍倩、孙师毅等人发起的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宣告成立,并发表成立宣言。宣言要求:一、“坚持领土主权完整”、“收复失地”、“保护爱国运动及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和摄制电影自由”,同时提出四项主张:“全国电影界联合组织救国的统一战线,参加民族解放运动;二、撤废现行的电影检查制度;三、用自己组织的力量,检查一切反大众化要求的影片的制作,并制裁一切直接间接有害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外影片的放映;四、动员整个电影界的力量,摄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上海电影界救国会的成立及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国防电影运动的新阶段。
  2月11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发表《告国人书》说:“前闻共产党密议,欲利用文化团体及知识分子,在救国的口号掩护之下,作卷土重来之计。果然不久,上海即有电影救国会之出现,不久又有文化救国会之产生”,又说各救国会的宣言,“不曰反对中央,即曰颠覆政府”。翌日,欧阳予倩代表电影界救国会向报界发表声明,对《告国人书》中的不实之词提出了辨正。
  2月20日国民政府颁布《维持公安紧急治罪法》,规定军警有枪杀抗日群众、逮捕爱国分子、解散救亡团体、禁止救亡言论的“合法权利”。本月下旬,上海电影界救国会被迫停止活动。
  2月“左联”解散后,夏衍开始从事国防戏剧创作。
  3月9日国际电影大师卓别林携同夫人宝莲·高黛及宝莲的母亲亚尔泰·高黛访问上海。著名电影演员胡蝶在国际饭店设宴招待,陪客中有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卓别林还会见了电影导演史东山和演员韩兰根、刘继群等人。
  4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日本电影教育考察记》(徐公美著)一书。该书介绍日本普通学校中的电影教育实况。
  5月1日《艺华画报》创刊。该刊是艺华影业公司出版的不定期电影刊物,由龚天衣等编辑。
  5月国民政府召开电影界第三次谈话会。
  6月3日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本着“三分娱乐七分教育之原则”,评选出1935年出品的“佳片”7部,名次如下:1.《凯歌》(艺华影业公司出品),2.《天伦》(联华影业公司出品),3.《母亲》(天一影片公司出品),4.《小天使》(联华影业公司出品),5.《长恨歌》(新华影业公司出品),6.《翡翠马》(明星影片公司出品),7.《船家女》(明星影片公司出品)。评委会还对当选影片的创作人员进行奖励,受奖者共65人。
  6月5日《新华画报》创刊。该刊由龚天衣、丁聪、李嵩寿、江栋良、曹蜗隐等编辑,新华影业公司出版。
  6月6日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软性影片”代表作《化身姑娘》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左翼和进步的电影评论工作者尖锐地抨击了这部影片,指出这些“眼睛吃冰淇淋的贩卖人”是“有意地叫观众忘记现实,忘记敌人的侵略和屠杀,忘记民族英雄的浴血斗争”,而去“迷醉于男化女、女化男的各种胡闹的玩意里”。
  6月12日由王尘无主持的艺社在沪成立。该社以“左翼剧联”为核心,吸收愿意参加抗日统一战线的各报刊影评工作者参加。15日该社假座南京路大三元酒家,举行“中国电影取材问题”座谈会。
  7月1日明星影片公司进行革新与改组,分设一厂(厂址在枫林桥总厂内)和二厂(厂址在甘世东路原大同摄影场内),恢复编委会,由欧阳予倩主持,阿英、郑伯奇等人重新被聘为特约编辑,阳翰笙等仍继续提供剧本。
  8月1日吴性栽等接管联华影业公司,成立银团华安公司,并进行改组,撤销联华分管理处和联华总发行所,成立华安总管理处,对外仍沿用联华影业公司名义。
  8月9日艺社假座南京路冠生园酒家,举行“国防电影的制作问题”座谈会。
  8月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新片《迷途的羔羊》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流浪儿童为题材的影片。
  9月27日由6家影片公司(明星、天一、联华、艺华、新华、快活林)联合主办的“购机祝寿游艺大会”在金城大戏院举行。大会在《申报》和《新闻报》上刊登广告宣称:“此番为庆祝蒋委员长寿辰,特举行购机祝寿游艺大会,全体男女老少电影明星及从业员,个个都踊跃参加,表演极精彩极优秀的节目……”同时还刊登了演出的节目表和全体演员名单。由于这一节目表和演员名单“完全出自官方当局的指定分派,事先并未征得影片公司和演员本人同意,所以后来没有全部兑现”,只有一部分演员参加。
  10月10日《电影戏剧》月刊创刊。该刊由石凌鹤主编,电影戏剧社出版。
  11月20日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国防影片《狼山喋血记》上映。
  11月22日《民报·影谭》发表尤兢、张庚、尘无、凌鹤、阿英、鲁思、于雯、唐纳等32人联合署名的文章《向艺华公司进一言》,批评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化身姑娘》等软性影片。
  12月13日尤兢等32人再次联合署名发表《再为艺华公司进一言》的文章,严正批评该公司摄制的软性影片。
  是年大夏大学创立中国教育电影社,开始拍摄《火柴》、《纺织》、《科学养鸡法》、《动物园》等“教育片”。
  同年次龙、群星、文化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6年(1937年)
  1月5日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国防影片《壮志凌云》在金城大戏院上映。
  1月9日电影演员陈波儿率领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赴绥远、察哈尔抗日前线慰劳抗日将士,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走私》等。
  1月21日苏联纪录片《阿比西尼亚》在北四川路上海大戏院首映,遭到意大利驻沪领事抗议,后经删剪于2月20日在该院复映,又遭意大利水兵与侨民200多人的突然袭击。他们将戏院捣毁,在场内遍洒硝镪水和“阿摩尼亚”,伤害观众数十人及该院职工5人,影片拷贝也被当场烧毁。2月26日,上海文艺、电影、戏剧、音乐各界121位著名人士联名在报上发表《反对意国水兵暴行宣言》。
  1月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联华交响曲》上映。“联华”的大部分编导和演员都参加了这部“集锦片”的拍摄,影片由8个小故事组成。
  2月7日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压岁钱》上映。
  2月20日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恐怖片”《夜半歌声》上映,创当时票房最高纪录。
  年初由郑君里翻译的《演员自我修养》第一、二章(苏联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原著),开始在《大公报》上连载。
  年初明星影片公司的一厂和二厂实行合并。
  4月15日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十字街头》上映。
  5月上海电影制片业公会成立,明星、联华、天一、艺华、新华、民新、月明、暨南、快活林等9家电影制片公司参加。张石川、周剑云、卞毓英、陶伯逊、吴邦藩、张善琨、李大深、严春棠、严幼祥、邵醉翁、邵村人、张丙生、黄槐生、金擎宇等担任执行委员。该会于八一三事变爆发后宣告结束。
  6月9日乍浦路东和影戏园上映日、德联合摄制的鼓吹侵略中国的影片《新土》(又名《新地》),欧阳予倩、应云卫等370余人联名发表抗议书。6月27日,茅盾、周扬、夏衍、巴金等140余人又联名发表《反对〈新地〉辱华片宣言》,终于迫使该片停映。
  6月12日《中国电影》周刊创刊。该刊由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发行。
  6月苏联影片《我们来自喀琅施塔特》在沪上映,遭到德国大使馆抗议,致使该片一度被禁映。
  7月11日中国电影教育协会上海分会等16个团体发起组织的上海文化界撤销租界电影戏剧检查权运动联合会成立。
  7月24日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马路天使》在金城大戏院上映。
  同日由国民党中宣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评出1936年出品的“优胜片”6部,并在南京新都大戏院举行给奖仪式。6部“优胜片”名次如下:1.《小玲子》(明星公司出品),2.《壮志凌云》(新华公司出品),3.《女权》(明星公司出品),4.《新婚大血案》(艺华公司出品),5.《母爱》(民新公司出品》,6.《狼山喋血记》(联华公司出品)。
  7月30日电影界工作人协会成立,欧阳予倩、蔡楚生、沈西苓、史东山、许幸之、司徒慧敏、应云卫、白杨、柯灵、金山等39人当选为常务委员,并在该协会上成立了中国电影界救亡协会(后改名为中国电影界救亡委员会)。两个协会一致号召电影工作者以实际行动为抗日战争服务。
  7月震华电影社成立,开始摄制由费穆编导的《北战场精忠录》。
  8月4日上海电影编剧导演人协会成立,夏衍、阳翰笙、欧阳予倩、蔡楚生、史东山、孙瑜、费穆等9人当选为理事。协会的主要任务是配合电影界工作人员协会审查、评论、供应剧本、督促国防电影大量生产。
  8月7日七七事变后,大型话剧《保卫芦沟桥》以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后援会的名义,在南市蓬莱大戏院演出,上海各剧团、各电影公司的主要演员近百人参加了演出。每天演出日夜两场,为欢迎郭沫若回国和救国会“七君子”出狱还加演了专场,演出一直持续到八一三战争爆发才告停止。
  8月20日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在卡尔登大戏院召开大会,会上决定成立13个救亡演剧队,分赴祖国各地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演剧活动。不少电影工作者分别参加了各个救亡演剧队并立即出发。
  8月田汉获释回到上海,受到郭沫若、夏衍和戏剧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并立即投入文化界救亡协会的工作。
  是月美国联美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400号设立办事处。
  9月23日上海电影工作者陈白尘、沈浮、孟君谋、白杨、吴茵、周曼华、龚稼农、王征信、孙敏、谢添、施超、徐莘园、王仲康(王豪)等34人组成上海影人剧团,先后赴成都、重庆演出救亡话剧,经费由夏云瑚筹集。
  10月1日《民族呼声》周刊创刊,这是电影界爱国人士吴邦藩创办的一个宣传抗日的刊物,由柯灵担任编辑。
  10月17日上海电影界救亡协会成立。
  10月22日上海电影界假座中西电台,演播话剧、京剧、救亡歌曲等,募捐款项救济难民,剧目有田汉的《阿Q正传》和《芦沟桥》,陈鲤庭的《放下你的鞭子》,欧阳予倩的《曙光》,孙瑜的《最初的一课》,蔡楚生的《第七个九一八》,周信芳的《明末遗恨》,演出为期3天。
  10月夏衍接到周恩来的命令,将上海创办的《救亡日报》迁往广州复刊。
  12月八一三事变后,天一公司迁往香港,明星、联华、艺华、新华等公司先后停业。不久,新华公司率先恢复拍片,第一部影片是《飞来福》。
  是月日军方人员召集新华、艺华、新华3家电影公司负责人在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开茶话会。日方在会上宣布:上海各影业公司摄制或放映中国影片,事先必须送到虹口东和电影院接受检查,通过之后才可以到日军占领区放映。事后,陈浮(柯灵)立即在报上揭露敌人的利诱拉拢阴谋,后来3家公司并未按照日方所说执行。
  同月于伶、欧阳予倩、阿英等将留守上海的部分影剧人组织起来,成立青鸟剧社。剧社命名为“青鸟”,源自梅特林克的象征剧《青鸟》,含有不屈不挠追求幸福之意。

  民国27年(1938年)
  2月中共江苏省委文委成立戏剧电影工作委员会,成员有殷扬(杨帆)、于伶、姜椿芳3人,由殷扬任书记。
  4月12日欧阳予倩受到日军新闻检查所的威胁,不得不离开上海,经香港去桂林。
  4月15日新华影业公司将曹禺话剧名作《雷雨》改编成电影,在金城大戏院上映。
  4月27日新华影业公司将抗日战争前开拍的古装片《貂蝉》补拍完成,上映70天,创战时影片放映纪录。
  5月艺华影业公司恢复拍片,第一部影片为《女人》(旧片重拍)。
  上半年国华影片公司成立。该公司由金城大戏院经理柳中亮、柳中浩兄弟投资创建,其人员大都是原明星公司成员,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为《风流冤魂》。
  8月3日《亚洲影讯》周刊创刊。该刊是亚洲影院公司的宣传刊物,主要介绍该公司辖下国泰、大光明、南京、大上海、美琪等几家首轮影院放映的美国好莱坞影片,一共出版了204期。
  8月25日华新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日出》上映。
  8月原明星影片公司得到电影检查委员会的准许,将抗日战争前拍摄的18集《火烧红莲寺》重新放映,获得可观的营业收入,并造成“孤岛”初期的神怪片走俏。
  9月7日《电影周刊》创刊。该刊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孤岛”电影的发展和演变。
  11月5日《好莱坞》周刊创刊。该刊是《电影周刊》的副刊,主要介绍美国电影界的动态,评析好莱坞的最新影片,由电影周刊社编辑,友利公司出版,共出130期。
  12月1日《每日译报》载文揭露了光明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茶花女》运往日本放映的经过;本月8日,文艺界和新闻界51人,联名在报上发表了《敬告上海电影界书》,严正要求电影从业人员不与日伪合作,不为资金来源不明的电影公司拍片,不拍色情片;要尽力拍摄有积极意义的影片。
  是年华新、华成(此两家公司和“新华”为同一业主)、光明、国华、华联、五星、天声、星光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8年(1939年)
  1月阿英主编的《文献》丛刊第四卷中,刊登《日本侵略中国电影的阴谋特辑》。内容有:(1)伪临时政府教育部文化局局长文访苏写的《中日亲善先从电影谈起》;(2)日本国际映画新闻社社长市川彩写的《看吧,日本电影向大陆发起的姿态》;(3)国际映画新闻社于1938年6月10日在北平召开的“日本电影的大陆政策及其动向”座谈记录。同时刊登的还有蔡楚生的《战后中国电影动态及目前的改进运动》。该丛刊在第六卷中还刊登了欧阳予倩编写的《木兰从军》电影分镜头剧本。
  是月底日本国际映画新闻社社长市川彩来沪,策划组织亚洲电影公司,伪政府派文访苏、徐公美协同筹备。
  2月16日沪光大戏院在原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725号)开幕,该院由潘志衡出资建造,首映影片为华成影片公司出品《木兰从军》,连映85天。
  同日金门大戏院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555号)开幕。该院由马祥生创建,首场收入捐助赈灾;1943年被日军管制;1951年由市文化局接管;1958年改名为儿童艺术剧场,兼营影剧业。
  2月17日《大晚报》刊登14位影评人联合署名的《推荐〈木兰从军〉》。
  2月19日平安大戏院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1193号)开幕,首映西片《玉楼金阙》。该院由美国雷电华影片公司葛安农、勃力登投资,将安凯地商场改建而成。1943年被日军管制,专映日本影片;1945年由国民政府接管;1946年改名为平安电影院;1989年改为平安艺术电影院,今为平安“迷你”电影院。
  3月新华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武则天》在大上海大戏院上映。
  是月新华、华新、华成三家电影制片公司合并,改组为中国联合影业公司(简称“国联”),并冠以美商经营的名义,由张善琨担任该公司的中方总经理。
  5月1日《电影世界》(月刊)创刊。该刊是以图片为主的大型电影刊物,由马永华、陈平、陈忠豪等编辑,大效公司出版发行。总共出版24期。
  5月2日《文汇报》晚刊发表王韬的《电影的新危机》一文,提出要警惕含有封建要素的“古装片”泛滥。
  5月5日沪光大戏院插映苏联彩色片《女壮士》。此后,该院每月放映一部苏联影片。
  6月27日日伪成立中华电影公司(简称“中影”)于南京,由日本东宝映画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南京汪伪集团共同投资。该公司不久迁来上海,办事处设在江西路170号汉弥尔登大厦(今新城饭店),摄影场位于闸北(今电影技术厂厂址)。董事长褚民谊,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日),总经理石川俊重(日),营业课长黄天始,企划课长黄天佐。该公司垄断了华中、华南敌占区的影片发行,并摄制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文化电影”(即新闻、纪录片)。
  9月1日国华影片公司部分演员组成影联剧社,假座辣斐剧场(今邮电职工大学)先后上演话剧《雷雨》、《武松与潘金莲》等剧后,于10月31日宣告解散。
  11月4日大光明大戏院装置“译意风”,试映英国原版片《奇侠归来》,招待中外记者。
  11月13日明星影片公司枫林桥摄影场被日军焚毁。
  是年合众、民华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29年(1940年)
  3月15日伪上海市政府警察局征得租界当局准许,对租界内的电影与广播进行检查。
  3月22日《中国影讯》(周刊)创刊。该刊由吴承达主编,中国影讯社发行,总共出版104期。
  4月1日《电影世界》第十一期刊登影片《木兰从军》在渝被焚事件特辑,记述该片在重庆唯一和国泰两家电影院上映时被焚经过、各界人士对该片的评价、华成公司的紧要启事以及导演卜万苍的更正信等。
  4月19日新华影片公司摄制的《岳飞尽忠报国》上映。
  6月金星影片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周剑云和南洋影院商合资创办,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为《李香君》。该公司还成立了金星戏剧电影训练班,聘请周贻白、姚莘农(姚克)、周剑云、黄佐临、金韵之(丹尼)、吴仞之、宋小江、彼得生夫人等为教授,学员中有谢晋、欧阳莎菲、葛香亭、丁里、裘萍、达旭等。训练班办至翌年12月结束。
  7月13日《大众影讯》(周刊)创刊,该刊由大众影讯社编辑,彭记书报社发行,总共出版195期。
  夏国华、新华、艺华和春明4家影片公司争拍同一题材的古装片。出现了几个“双胞案”:“艺华”的《三笑》6月3日上映,“国华”的《三笑》6月10日上映;“新华”的《碧玉簪》7月4日上映,“国华”的《碧玉簪》7月8日上映;“春明”的《孟丽君》7月23日上映,“国华”的《孟丽君》8月1日上映。
  9月5日《金星特刊》创刊。该刊为不定期刊,是金星影业公司的宣传刊物,由该公司编辑出版。共出4期。
  9月13日在伪中华电影公司任职的刘呐鸥在福州路平望街口京华酒家遭人枪杀。
  10月艺华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梁红玉》上映。
  11月15日合众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香妃》在国联大戏院上映。
  11月25日汪伪政府颁布《电影检查法》,不久又成立电影检查委员会。
  11月华新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苏武牧羊》上映。
  12月19日民华影片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孔夫子》在金城大戏院上映,同时还编辑出版《孔夫子》特刊一本。
  12月24日金都大戏院在爱多亚路(今延安中路572号)开幕,首映影片《西厢记》。该院由柳中亮、柳中浩创建,1954年6月3日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为瑞金剧场,兼营影剧业。
  是年夏衍的剧作《赛金花》由合众影片公司拍成影片上映。
  同年光华、大成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30年(1941年)
  1月15日上海影剧界人士举行座谈会,悼念1940年12月17日在重庆病故的著名电影导演沈西苓。
  同日由国联公司摄制的《西施》一片在大光明和大上海两家首轮戏院首映。该片由卜万苍编导,袁美云、梅熹主演,在广告宣传中称“大辱历历在目,国仇耿耿于心”,“筹备三年,摄制三年,资本七十万,动员二千人”。
  1月中国电影学院在沪成立。该院由德国电影导演朱利叶斯·杰克·弗莱克和路易丝·弗莱克夫妇创办,专门培养电影戏剧演员。学习期限18个月,曾聘请石挥、白云、严工上、张昊、秦炜等任教。本年12月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宣告结束。
  是月泰山大戏院(今东新民路115号)开幕。该院由张兆麟、季固周等集资创建,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改名为泰山电影院。
  3月16日于伶奉命从上海撤往香港,和夏衍一起创办《华商报》。
  3月22日由部分电影演员组成的天风剧社成立(由梅熹主持),在璇宫剧场上演话剧《雷雨》。该剧由傅威廉导演,上官云珠、梅熹、慕容婉儿等主演。
  8月15日由金星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花溅泪》在金城大戏院首映。该片由张石川和郑小秋导演,胡枫、徐风、龚稼农等主演,是于伶离开上海前,根据自己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的。
  9月26日《国联影讯》(周刊)创刊。该刊由中国联合影业公司(“国联”)编辑发行。
  10月2日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家》(上、下集),在新光和沪光两家戏院同时上映。该片由周贻白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张善琨、卜万苍、王次龙、徐欣夫、方沛霖、杨小仲、岳枫、李萍倩、吴永刚和陈翼青10名导演联合执导,“国联”著名影星全部出动,其中包括陈云裳、顾兰君,陈燕燕、袁美云、梅熹、刘琼、王引等。
  10月15日美琪大戏院在戈登路(今江宁路66号)开幕,首映美国福克斯影片公司摄制的《美月琪花》。该院由五洲影院公司何挺然创建,建筑豪华,1954年11月15日,由市文化局接管,改名美琪电影院,兼营影剧业。
  11月11日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复活》在新光大戏院上映。该片由魏如晦(阿英)根据列·托尔斯泰同名小说改编。
  11月13日华年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洪宣娇》上映。该片由魏如晦(阿英)根据自己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
  11月19日中国联合影业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片《铁扇公主》(片长9700英尺,放映80分钟)在大上海和沪光两家电影院同时上映。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占领上海租界,“孤岛”消失。日本宪兵到上海剧艺社搜捕于伶,因于伶已于3月16日离沪赴港而扑空。
  12月25日魏如晦(阿英)全家离开上海赴新四军抗日民主根据地。
  是年华年、光华、富年、鹤鸣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31年(1942年)
  1月20日电影女演员英茵在国际饭店客房内服毒自杀。本月24日,上海影剧界在万国殡仪馆举行追悼会,会上由费穆致悼词。
  1月沪东大戏院(今平凉路525号)开幕,首映胡蝶主演的影片《姊妹花》。该院由俄籍人托哈齐租地建造。1953年改名为沪东电影院,1989年改建为特级影院。
  2月18日皇后大戏院在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290号)开幕,首映顾兰君主演的《贵妇风流》。该院由吴紫伦、张松涛合资建造,1952年改名和平电影院;1987年改建为双厅电影院,是上海第一家70毫米电影院。
  4月18日国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金粉世家》(上、下集)在金城大戏院首映。该片由程小青根据张恨水章回小说改编。
  4月在日本侵略军和汪伪政府的操纵下,新华、华成、华新、艺华、金星、合众、大成、华年、光华、天声等12家公司实行合并,改组为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联”)。董事长林柏生(汪伪政府宣传部长),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日),经理张善琨。下辖5个摄影场。公司总管理处设在海格路(今华山路)452号。1943年5月,与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影院公司合并成立中华电影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
  5月20日金星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乱世风光》在大上海大戏院首映,不久遭到禁映。
  5月27日《中联影讯》(周刊)创刊。该刊由“中联”公司宣传科编辑发行,翌年4月21日出至第四十期停刊。
  10月10日“中联”公司摄制的影片《博爱》在大光明、南京、大华、国泰、美琪5家影院同时上映。该片由杨小仲等11位导演联合执导,“中联”主要演员全部参加演出。
  11月14日《新影坛》月刊创刊。该刊由中华电影公司企划部(后改为华影出版社)编辑发行,1945年4月1日出至第三卷第六期停刊,共出19期。
  是年很多不愿和日伪合作的电影工作者先后退出电影界,有的奔赴大后方,有的留在上海从事话剧演出。

  民国32年(1943年)
  1月1日上海影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善琨任董事长兼总经理,设址于皇后大戏院(今和平电影院)。
  1月上旬日伪当局强令各电影院“一律停止放映英美敌性影片”,规定今后各电影院一律上映国产及“友邦”影片。
  3月上海大戏院在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1186号)开幕。该院由法商影业公司、太得洋行经理与苏联人卢古文合伙投资建造,1956年1月18日由市文化局代管,改名上海电影院。
  4月12日“中联”联合宣传处编辑出版《中联成立一周年纪念特刊》。
  5月6日“中联”摄制的影片《万世流芳》在大光明大戏院上映。
  5月12日汪伪政府颁布《电影事业统筹办法》,垄断制片、发行、放映,“实施三位一体之电影国策”,将中华联合制片股份有限公司(即“中联”)、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即“中影”)和上海影院股份有限公司合并为中华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华影”)。公司设址于江西路170号汉弥尔登大厦内,下辖6个摄影厂。由林柏生任董事长,川喜多长政(日)任副董事长,冯节任总经理,张善琨和石川俊重(日)任副总经理。
  6月24日《华影周刊》创刊。该刊由华影周刊社编辑发行,出至第五十七期后停刊。
  7月23日汪伪政府下令禁止演唱200余首抗日救亡歌曲,其中包括优秀电影歌曲《毕业歌》(《桃李劫》插曲)、《在太行山上》(《太行风云》插曲)、《游击队员之歌》(《青年中国》插曲)等。
  10月10日《上海影坛》(月刊)创刊。该刊由上海影业出版公司编辑发行,1945年8月出至第二卷第八期后停刊。
  11月11日“华影”影片《秋海棠》(上、下集)在大光明、南京两家电影院上映。该片根据秦瘦鸥小说改编。

  民国33年(1944年)
  1月15日《新影坛》第二卷第三期开始连载屈善照撰写的《中国电影史》。
  5月12日“华影”编辑出版《中华电影公司一周年纪念特刊》。
  11月23日“华影”和“大日本映画制作株式会社”联合摄制的故事影片《春江遗恨》在大光明大戏院上映。
  是年底“孤岛”时期曾在新华影业公司任摄影师的薛伯青秘密离沪,前往淮北新四军根据地,拍摄新闻纪录片《彭雪枫师长追悼会》、《新四军骑兵团》和《新四军部队生活》。
  同年“华影”成立国际合作制片委员会。

  民国34年(1945年)
  1月《上海影坛》评出“三十三年度(1944年)最佳的影片”3部:《不求人》,《草木皆兵》,《苦儿天堂》。
  4月28日电影界为救济贫苦同人,在大华大戏院义演四幕话剧《日出》,由李萍倩、徐欣夫导演,顾兰君、黄河、严俊、乔奇等参加演出。
  8月1日大光明、沪光两家电影院上映苏联影片《斯大林格勒大血战》。
  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华影”随即宣告结束。
  8月23日大华大戏院上映联合国提供的史料片《直捣柏林》。
  9月1日华年影业公司于1941年摄制完成的影片《洪宣娇》(当时遭到汪伪政府禁映)在大光明、沪光两家电影院上映。
  9月4日国民党中宣部指派詹文浒为上海特派员,由重庆抵达上海,开始接收新闻、广播、出版、电影等业。
  9月12日美琪、大光明两家电影院上映苏联摄制的史料片《克里米亚会议》。
  9月2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发布《管理收复区报纸通讯社杂志电影广播事业暂行办法》的“训令”,规定“敌伪机关或私人经营之报纸、通讯社、杂志及电影制片厂、广播事业一律查封,其财产由宣传部长会同当地政府接受管理。”
  9月23日上海市电影戏剧协会成立,对电影戏剧的研究、摄制、供应等方面进行讨论,并制订章则。发起人中有影剧界知名人士梅兰芳、黄佐临、顾仲彝、李健吾、费穆等。
  10月15日国民党中央戏剧电影审查所上海办事处宣布,从翌日起对收复区电影开始审查。
  10月国民党中宣部派“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电”)罗学濂、袁丛美来沪接管“敌产”电影企业,同时来沪参加接管的还有“中国电影制片厂(简称“中制”)以及“农教”、“中教”系统的人员。“中电”接管“华影”六厂,改组为“中电”一厂;接管“华影”二厂,改组为“中电”二厂。“中制”接管“华影”三厂,改组为“中制”摄影场;接管“华影”五厂,改组为上海实验电影工场。被“中电”接管的“华影”四厂。抗日战争前原系“联华”资产,后经“联华”同仁几次交涉后,得以归还。
  12月29日各大报纸以头号铅字刊登电影同业公会的《上海市全体影院今日起停业一天声明》,抗议各军种军人(包括中统、军统、特务)、警察对影院的滋事骚扰。
  是年重庆等大后方电影工作者陆续返回上海。
  同年上海电影戏剧界开展检举“附逆影人”活动。

  民国35年(1946年)
  2月上海影剧界人士30余人,联合致函慰问在重庆“较场口事件”中被殴伤的李公朴、郭沫若等人,表示要“誓作后盾,为人民自由奋斗”。参加签名的电影界人士有史东山、蔡楚生、赵丹、白杨等。
  是月国民政府修订公布《电影片检查暂行标准》,成立内政部电影检查处。
  3月抗战期间的电影女演员李香兰因文化汉奸罪被起诉,因本人提供了日本户籍证件,证明自己原为日本国籍(原名山口淑子),遂于本月末和“华影”副董事长川喜多长政同时被遣返日本。
  6月28日上海影剧演员联谊会成立,选出赵丹、白穆、韩非、沈扬、耿震、吴茵、刘厚生、蓝马、宗由、岳路、白杨、石挥、陶金、张伐、舒绣文等为理事;陈天国、章曼苹、郑君里等为监事。
  7月国泰影业公司成立,设址于大木桥路41号,柳中浩任总经理,柳中亮任董事长,李大深任制片经理兼厂长,并先后聘请应云卫、吴天、周伯勋等参加制片工作,田汉、于伶、洪深等为特约编剧。
  8月文华影业公司成立,总管理处设于孟德兰路(今江阴路)九福里96号,摄影场设于徐家汇三角街30号,吴性栽任经理,陆洁任厂长,柯灵、桑弧、黄佐临等任编导。
  是月阳翰笙、蔡楚生、史东山、孟君谋、郑君里等人,以战前“联华公司同人”的名义,组成联华影艺社,并租借原联华公司徐家汇厂址作为该社的摄影场。
  11月英商鹰狮影片公司在北苏州路400号设立办事处。
  是年中企影艺社、大业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民国36年(1947年)
  2月1日联华影艺社摄制的第一部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在沪光大戏院举行首映式,招待各国驻沪领事馆人员、中外记者以及文化界人士。
  2月8日国民政府行政院通令禁止广播和灌制百余首歌曲,其中包括《义勇军进行曲》等电影歌曲。
  3月7日国泰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无名氏》在金城、金都大戏院和文化会堂同时上映。
  3月12日“中电”二厂摄制的影片《天堂春梦》在皇后、光华大戏院上映。
  4月16日国民政府将“中电”改组为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登记招股,成立董事会。董事会设在原中华影片公司管理处(今上海戏剧学院),董事长张道藩,总经理罗学濂。总管理处设在原中华影片公司发行处(江西路汉弥尔登大厦)。
  4月27日夏衍致函《八千里路云和月》全体工作人员,表示祝贺和鼓励。
  4月由国泰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忆江南》上映。
  是月中央电影服务处改为中央电影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服务部。
  5月联华影艺社改组为昆仑影业公司,地址仍为原联华影业公司旧址(徐家汇三角街30号),摄影场和“文华”合用。夏云瑚任总经理兼厂长,阳翰笙、陈白尘先后担任编导委员会主任。
  是月国民政府内政部向电影检查处颁发“训令”,对影片要“依法严格检查”。
  6月美国米高梅、环球、华纳、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哥伦比亚、雷电华、联美8大电影公司在沪成立影业公会,和英国鹰狮影片公司一道垄断上海影院的西片放映业务。
  7月11日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假凤虚凰》在大光明大戏院试映,招待各界人士,受到理发业职工及同业公会会员800余人的抗议,主要理由是片中有侮辱苏北籍市民的表演。文华公司和理发公会由此发生争执,后来邀请社会各界审片、调解,对影片内容略加修改,并在报上刊登启事后,一场风波始告平息。
  7月27日金都大戏院于夜场上映影片《龙凤花烛》时,为处理观众补票一事,国民党宪兵和警察间发生冲突,双方召集百余人在戏院门外对峙,结果宪兵向警察开火,酿成死伤多人的“金都血案”。
  8月1日《昆仑影讯》创刊。该刊为昆仑影业公司编辑出版的不定期刊物,1948年10月出至第二十期后停刊。
  8月20日大光明大戏院将义映《假凤虚凰》一场的营业收入悉数捐献给两广水灾筹赈劝募委员会。
  10月1日《电影杂志》(半月刊)创刊。该刊由影业出版社出版,卢莳白主编,是当时影响较大的电影刊物,1949年4月出至第三十八期后停刊。
  10月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一江春水向东流》(上、下集)先后上映。影片连映3个月,创国产影片最高票房纪录。
  是年“中电”三厂摄制的影片《天字第一号》(根据话剧《野玫瑰》改编)上映。
  同年五华、综艺、益华、新时代、大华、新中国、良友、华光、泰山、启华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同年《假凤虚凰》导演黄佐临亲自将影片译成英语、请人配音后运往国外放映,这是解放前唯一的一部译制成外语的中国影片。

  民国37年(1948年)
  1月8日华侨王文涛将意大利影片《一舞难忘》译制成中文拷贝,在大上海大戏院上映,这是在中国放映的第一部外语中译片。
  1月15日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松花江上》在大光明和大上海两家电影院同时上映。
  1月21日《大公报》召开国产影片出路问题座谈会,阳翰笙、洪深、史东山、张骏祥、应云卫、金山、白杨、陶金等应邀出席,对电影检查制度、外汇限制、美国电影侵入等问题发表意见。
  1月“中电”二厂摄制的影片《乘龙快婿》上映。
  是月经营国泰影业公司的柳氏二兄弟将经营资金拆开,柳中浩仍旧经营“国泰”,柳中亮则另外成立大同电影企业公司,由张石川任制片主任,另行拍片。他们在进步电影工作者的帮助下,拍摄了一些进步影片。
  2月1日《电影话剧》创刊。该刊由姜星谷主编,电影话剧社出版,1949年10月出至第三十期后停刊。
  2月8日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夜店》(柯灵编剧,佐临导演,石挥、张伐、周璇主演)在皇后、金门、卡尔登、黄金、国际5家戏院同时上映。
  2月15日上海文化运动委员会假座湖社大礼堂举行“中正文化奖金电影奖”颁奖大会。会上对评选出来的10部影片及创作人员颁发“奖牌”。10部获奖影片的片名及名次如下:1.《一江春水向东流》(昆仑出品),2.《裙带风》(国泰出品),3.《母与子》(文华出品),4.《八千里路云和月》(联华出品),5.《遥远的爱》(“中电”二厂出品),6.《玉人何处》(大中华出品),7.《春残梦断》(中企出品),8.《天字第一号》(“中电”三厂出品),9.《中国之抗战》(“中制”出品),10.《松花江上》(“长制”出品)。“文华”和“长制”没有代表前往领奖。
  4月21日《电影小说》(半月刊)创刊。该刊由陈立主编,影业出版社出版,1949年5月至第二十六期后停刊。
  5月14日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艳阳天》在大光明大戏院上映,这是曹禺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7月14日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万家灯火》在沪光、皇后、金门、黄金、丽都、国际6家戏院同时上映。
  7月16日影院同业公会鉴于物价猛涨,决定将电影票价递增9成。
  7月28日《大公报》副刊《电影与戏剧》,开始连载《万家灯火》座谈会记录。
  8月27日国民党当局将费穆在“孤岛”时期编导的影片《孔夫子》加以剪裁后,冠以“海外版”名称,准备运往国外放映。费穆对此事发表公开声明:“此次民华影业公司及益华影业公司重映10年前拙作《孔夫子》影片,以所谓‘海外版’问世,想经高明重加修剪,本人惶悚之余,未敢掠美,谨为启。”
  8月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训令”各影片公司,在国民政府进行所谓“币制改革”时,禁止在剧情中“写述有关物价上涨及讽刺金圆券贬值的情形”。
  9月30日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在党内成立戏剧电影中心组,由吴小佩任组长,并决定编辑出版《影剧丛刊》(英郁、洪荒、刘厚生任编辑)。该刊为不定期刊,于1949年5月出至第四期后停刊。
  9月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小城之春》上映,并出版特刊一种。
  11月18日上海市电影职工1000余人,为要求改善生活待遇举行罢工,全市电影院停止营业3天。
  11月华艺影片公司摄制的彩色戏剧片《生死恨》上映,这是中国出品的第一部彩色影片。
  秋为避免国民党政府的迫害,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安排下,阳翰笙、蔡楚生、史东山、于伶、柯灵、张骏祥、曹禺、张瑞芳、舒绣文等人先后离开上海,赴香港开展进步电影活动。
  12月22日大华大戏院为宋庆龄创办的中国儿童福利基金会筹募基金,举行义映,放映外国影片《乱世孤雏》。
  12月国民政府对上海沦陷时期摄制的一批“华影”影片开禁,准予上映。
  是月中国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武训传》(上、下集),完成了全片三分之二以后,无意继续拍摄,由昆仑影业公司作价收购续拍;该片导演孙瑜等也应邀转入“昆仑”工作。
  同月上海戏剧界和电影界组织上海剧影协会筹委会,由熊佛西任主任,陈白尘、黄佐临任副主任。上海解放后,于1949年6月18日宣告正式成立。
  是年清华影片公司迁沪,设址于斜土路(今科影厂南部)。
  同年启明、群星、清华、嘉年、国风、东亚、大风、大地、长江、华星、华侨、华光、万方等电影制片公司相继成立。

  1949年
  1月10日《水银灯》(半月刊)创刊。该刊由麦黛玲等编辑,联合书报社发行,同年5月出至第九期后停刊。
  1月11日米高梅等9家外商影片公司职工要求改善生活待遇,举行怠工;当资方表示让步以后,方于本月15日复工。
  1月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丽人行》上映。
  3月在上海剧影协会筹委会的领导下,先后秘密组成了40多个迎接解放的演出队,由吕复任演出队总队长。电影界的演出队由昆仑、文华、国泰、大同、清华等电影公司分别组成。
  5月27日上海解放。南下工作队进入上海市区。第二天,夏衍、于伶等前往上海剧影协会(筹)进行慰问。?6月初于伶代表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召见“中电”负责人陈锡芳,宣布军事接管,敦促办理移交手续。陆续接管的有:中电一厂、中电二厂、中制、上海实验电影工场(简称“上实”)、中华电影工业制片厂(简称“电工”,该厂后查实含有民营企业性质)、农业教育电影制片厂、西北电影制片厂驻沪办事处、电影发行服务公司、国民政府内政部电影检查处、远东制片厂、海光大戏院(1950年撤销)、文化会堂(今解放剧场)、民光大戏院(今胜利电影院)、国际大戏院(今国际电影院)等。
  6月18日市戏剧电影工作者协会成立(简称剧影协),陈白尘任主席。
  7月12日市文艺处召开电影编剧、导演座谈会,夏衍就中国共产党在新解放区的文艺政策作报告,于伶宣布成立电影审查机构和国产片审片原则。
  8月27日《文汇报》开展关于“能不能写小资产阶级”问题的讨论,历时3个月。
  9月15日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华东影片经理公司在沪成立(公司底下设有上海办事处)。1951年2月改名为中国影片公司华东区公司。1954年2月又改组为中国电影发行公司上海市公司。1957年8月再改名为上海市电影发行公司。
  9月19日市军管会文艺处召开电影检查座谈会,听取各界代表对检查美国影片的意见。
  9月27日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全国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0月17日苏联电影导演格拉西莫夫在拍摄《解放了的中国》和《中国人民的胜利》两部纪录片的空隙来沪,在大光明电影院和上海电影工作者见面。
  10月26日上海电影文学研究所成立,陈鲤庭任所长。
  10月31日苏联电影摄影队库兹尼卓夫一行6人来沪,与中国电影工作者合作,拍摄纪录片《上海的一日》。
  11月16日上海电影制片厂(简称上影)成立,于伶、钟敬之任正、副厂长。上影厂设:艺术委员会(主任陈白尘)、制作委员会(主任周达明)、新闻片组、翻译片组、美术片组、演员组和音乐组。五个摄影场:一场(原“中电一厂”)、二场(原“中制”)、三场(原“上实”)、四场(原“中电二厂”)、五场(原“电工”)。
  11月“电工”成立临时管理委员会办理器材清点与股权清理事宜。
  是年私营电影制片公司于解放后继续摄制完成解放前尚未完成的一批影片。其中有昆仑影业公司的《三毛流浪记》、《乌鸦与麻雀》;文华影业公司的《表》;大同影业公司的《影迷传》等。
  同年嘉年、华星、东亚、大华、启华、中国联合、华侨、及由港迁沪的大中华等电影制片公司成立。
  同年全市发行影片节目266个,观众18978000人次,年人均看片3.8次。
  
  1950年
  1月26日上影开拍该厂第一部故事片《农家乐》并于7月份摄制完成。
  3月1日中苏友协上海分会、上海电影戏剧工作者协会、华东影片经理公司在大光明电影院联合举行庆祝苏联电影30周年大会。会后放映苏联影片《易北河会师》。
  3月2日市文化局成立,市文化教育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夏衍兼任局长。
  3月3日中苏友好协会、华东影片经理公司等即日起在文庙路群众文化馆举办苏联影片展览周,展出苏联1926~1948年间的优秀影片40多部。
  3月4日香港影片《清宫秘史》在上海上映,5月3日停映。
  3月10日市文艺界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假座大光明电影院举行苏联影片展览周开幕式。上影厂厂长于伶主持、市文化局局长夏衍讲话。
  3月24日经文化部决定,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搬迁上海,特伟(组长)等22人调至上影。
  3月上影行政领导关系由中共中央华东局改隶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
  5月5日上影翻译片组译制完成第一部苏联故事片《团的儿子》(又名:《小英雄》)。
  5月上影美术片组第一台动画摄影机诞生。
  6月1日《大众电影》月刊在沪创刊,梅朵、王世桢为负责人。1952年2月《大众电影》由上海迁往北京与《新电影》杂志合并出版。
  8月20日上影美术片组摄制完成第一部黑白美术动画片《谢谢小花猫》。
  同日上影五场(即原中华电影工业制片厂)因其中有部分属私营股份,经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和市政府决定,改造为首家公私合营的长江影业公司,于伶任董事长,李伯龙任公司经理,瞿白音为制片厂长(后任命徐桑楚为厂长)。
  10月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故事片《我这一辈子》在沪上映。
  是月上影翻译片组放映员张银生创造成功影片循环放映盘,使翻译片工作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11月7日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33周年,上海举办苏联电影周。上海23家影院放映苏联影片《童年》、《普希金传》、《雾海孤帆》等36部。
  11月11日市电影院职工工会和市电影院商业同业公会召开大会,决定自本月14日起拒映美国影片。
  12月3日上海成立电影旧片管理委员会,并开始清理审查一切中外旧片。
  12月31日昆仑影业公司将原“中制”拍摄未完成的《武训传》继续拍摄完成,影片分上、下集,招待上海文化艺术界人士,反映热烈。
  同日上影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庆祝大会,庆祝全年摄制完成《农家乐》、《团结起来到明天》、《胜利重逢》、《翠岗红旗》、《大地重光》、《上饶集中营》、《女司机》和《海上风暴》等8部故事片。
  是年上海各电影企业总共摄制完成故事片35部,美术片1部,译制片11部。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11个。观众21794000人次,年人均看片4.4次。

  1951年
  1月3日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对美商米高梅、雷电华、20世纪福克斯、派拉蒙、联美、哥伦比亚、环球、华纳等8大公司和英商鹰狮公司在沪的发行机构及其影业公会实行军事管制,军管委员蔡叔厚。
  3月7日全国国营电影制片厂生产的影片展览月献映典礼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翌日起在4家影院展映26部新片,其中,上影8部故事片参展。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为新片展览题词:“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
  4月21日继北京成立电影指导委员会后,上海成立分会,夏衍、刘晓、舒同、潘汉年、于伶为委员,夏衍为负责人。
  4月26日上影试行企业化,首先实施分场管理。
  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同日的《人民日报》“党的生活”栏发文:《共产党员应当参加关于〈武训传〉的批判》。全国报刊纷纷刊登批判武训和电影《武训传》的文章。5月22日解放、大公、文汇3报刊载于伶《开展对〈武训传〉的批评和讨论》的自我批评;5月23日《解放日报》发表孙瑜《我对〈武训传〉所犯错误的初步认识》;8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夏衍《从〈武训传〉的批判检讨我在上海文化艺术界的工作》等文章。上影自当年下半年至翌年上半年摄制影片陷于停顿状态。
  6月文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关连长》和昆仑影业公司摄制的《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
  8月3日文化部在北京召集上海各私营影业公司负责人会议,宣布对私营电影制片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
  8月中国电影器材公司华东区公司在沪成立。
  9月1日长江影业公司和昆仑影业公司合并为公私合营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叶以群任厂长。
  9月25日上影厂长于伶率中国电影代表团,赴苏参加苏联30个城市举办的中国电影周活动。上影故事片《上饶集中营》、《团结起来到明天》和《翠岗红旗》参加展映。
  9月29日百乐门大戏院(愚园路218号)开业。由原百乐门大饭店、百乐门舞厅改造而成。
  11月7日为庆祝苏联十月革命34周年,全国26个大中城市举行苏联影片展览周。上海上映《俄罗斯航空之父》、《攻克柏林》、《勇敢的人们》、《阴谋》、《金星英雄》等9部影片。
  11月10日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电影演员陈波儿因患心脏病不治在沪去世。
  12月7日顾而已、顾也鲁创办的大光明影业公司由香港迁来上海。
  是年上海电影企业摄制完成故事片14部,美术片1部,译制片10部。全市发行电影节目96个。观众34387000人次,年人均看片6.2次。

  1952年
  1月5日衡山电影院(衡山路838号)开幕。社会集资建造,市长陈毅题写院名。
  1月17日上海戏剧电影工作者集会抗议香港英国当局驱逐我留港电影工作者司马文森等人的暴行,对香港爱国电影工作者致以亲切慰问。
  2月2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成立,由公私合营长江昆仑联合电影制片厂和私营文华、大同、国泰、大中华、大光明、华光等电影公司合并组成。于伶兼任厂长。
  2月齐闻韶、马国亮、舒适、刘琼、杨华、沈寂、狄梵、白沉、蒋伟等9名电影工作者,从广州来沪,参加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工作。他们和司马文森一起,于1月10日遭香港英国当局非法拘捕、驱逐。
  3月10日《文艺报》刊登署名文章,批判上海电影文学研究所的“资产阶级倾向”,并对夏衍等领导人点名批评。该所随之撤销。
  3月13日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成立,夏衍任所长。夏衍赴京后柯灵继任所长。1956年上影设立编辑处,该所建制撤销。
  5月《电影故事》月刊创刊,刘承汉、缪白苗、仇玉璞、金陵相继负责编辑工作,由中国影片经理公司华东区公司创办,1960年9月停刊。1979年1月复刊,金陵、杨代藩先后任主编,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出版。
  10月上影故事片《南征北战》摄制完成。
  11月7日为纪念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苏联影片展览月”揭幕典礼。从7日至12月6日在全市40家影院展映《顿巴斯矿工》、《明朗的夏天》、《大马戏团》等9部影片。
  11月28日长宁电影院(愚园路1418号)开幕。政府和社会各界投股建造。
  11月29日~12月1日以费道罗夫为首的苏联电影工作者代表团到上影参观访问,并与上影部分导演、演员、摄影等举行座谈。
  12月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代局长王阑西来沪,筹划建立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是年上海电影企业完成摄制故事片6部(其中上影1部),美术片1部,译制故事片16部,译制纪录片2部,译制美术片4部。全市发行电影节目82个。观众46129000人次,年人均看片8.1次。

  1953年
  2月2日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并。厂名仍用上海电影制片厂,属文化部和中共上海市委双重领导。厂长于伶。
  同日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简称“科影”)在沪成立,成立大会在沪光电影院举行。该厂直属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厂长洪林。
  3月上影开拍彩色戏曲(越剧)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11月初摄制完成,周恩来总理表示祝贺。
  4月15~21日上海举办“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电影周”。以朱·罗斯拉夫·法贝拉为团长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影艺术工作者代表团,在大光明电影院和观众见面,参加展映活动。上海10家影院展映《黎明前的战斗》、《卡嘉》等7部影片。
  4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上影接见《梁山伯与祝英台》摄制组主创人员。
  是月中国电影拓荒者之一、电影导演、原明星影片公司创办人之一张石川在沪逝世。
  7月7日洋泾放映站(浦东洋泾镇)开幕。后改名洋泾电影院。
  8月16日上影召开欢送会,欢送在美术片组工作的日侨方明(持永只仁)、李光(持永绫子)、森川和代3人回国。
  8月20~29日上海举办“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电影周”。市10家影院展映《地下殖民地》、《火》、《牧鹅少年马季》等6部匈牙利影片。
  8月新泾放映站(北新泾)开幕。后改为新泾电影院。
  9月4日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成立,张望任团长。
  9月以上影厂副厂长叶以群为团长的中国电影艺术代表团赴捷,参加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举办的“中国电影周”并进行访问。
  10月1日江湾放映站(江湾镇新市南路597弄)开幕。后改名江湾电影院。
  10月上影美术片组完成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
  11月7日文化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为庆祝十月革命36周年,在全国各大城市联合举行苏联电影周。上海11家电影院展映《远离莫斯科的地方》、《光明》、《乌克兰诗人舍甫琴科》等影片。
  11月8日苏联电影代表团成员拉迪尼娜、契尔柯夫、巴甫洛夫、契尔卡索夫等人来沪,参观上影厂并与上影演员座谈交流。
  12月4~11日上海举办“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电影周”。市10家电影院展映《警钟》、《妲卡》等4部保加利亚影片。
  是年上影摄制完成故事片6部、戏曲艺术片1部、美术片2部,完成译制片17部,第一次摄制彩色戏曲艺术片和木偶片。科影厂摄制完成科教片9部(25本);杂志片2本,及《科学与技术》、科技新闻报导短片。全市发行电影节目83个。观众51209000人次,年人均看片8.3次。

  1954年
  1月科影厂成立翻译片组,开始译制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科教片。
  3月15日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友谊电影院开幕。
  4月市文化局局长、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夏衍调文化部任副部长,于伶继任市文化局局长,柯灵继任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
  5月7~13日文化部与中国科协联合在沪举办“科学教育影片展览周”。开幕式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夏衍到会讲话。
  6月4日上影副厂长蔡贲、科影厂长洪林参加中国电影考察团应邀赴苏,考察苏联电影事业及艺术创作的领导,影片生产的组织与管理,电影工业建设和电影教育等。历时3个月。
  7月21日市文化局举办“波兰电影周”,在大光明电影院揭幕,22~28日,市10家影院映出《最后的阶段》、《肖邦青年时代》等5部波兰电影。
  8月25日杨浦电影院(平凉路1730号)开幕,由市文化局投资和社会集资共建。
  8月25日东昌电影院(崂山西路150号)开幕,由市文化局集资兴建。
  9月8日市文化局举办“朝鲜电影周”于大光明电影院揭幕。9~15日,市7家影院映出《侦察兵》、《对空射击组》、《土地的主人》、《少年游击队》等6部影片。
  9月上影导演沈浮、摄影罗从周、录音苗振宇赴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学习彩色宽银幕立体声影片摄制工艺,1957年2月学成返国。
  10月6日市文化局举办“民主德国电影周”在大光明影院揭幕。7~13日,市9家影院展出《男女并肩前进》、《秘密档案》等6部影片。
  11月7~16日市发行公司举办“苏联电影周”。市15家影院映出《山中防哨》、《黑孩子》等5部影片。
  12月29日市电影发行公司举办“罗马尼亚电影周”,于大光明电影院揭幕,30日~次年1月5日,市6家影院映出《理想实现》、《在我们的林子里》2部影片。
  12月上影故事片《渡江侦察记》摄制完成。
  是年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片《罗马十一点钟》、《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偷自行车的人》在沪上映。
  同年上影摄制完成故事片8部,舞台艺术短片2部、美术片4部,完成译制片25部。科影厂摄制完成科教片15部(31本),杂志片4本,翻译科教片36部(91本)。另外,原私营公司文华与昆仑摄制的2部故事片经修改通过列入本年度。全年发行电影节目101个,观众43964620人次,年人均看片6.6次。

  1955年
  1月18日光新剧场(光新路358号)开幕。私人集股建造。1956年公私合营。1959年扩建和更新设备,1961年11月改名光新电影院。
  2月9日上海各报公布“潘(汉年)、扬(帆)事件”。受此株连的上影厂厂长于伶被停止职务。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指定副厂长叶以群、蔡贲先后代理厂长职务。
  3月中央电影事业管理局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改名为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科影”)。
  5月27日《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巴黎明星电影院公映。这是在法国公映的第一部新中国影片。
  同日文化部聘用的苏联电影专家:总顾问茹拉夫廖夫、总工程师别力亚耶夫、洗印专家洛什卡廖夫来上影厂了解情况,对艺术及技术提出建议。
  6月6~11日在全国范围开展反“胡风反革命集团”运动中,上影厂受牵连的有导演冯白鲁,正在拍摄《湖上的斗争》,被撤换导演工作;《大众电影》记者顾征南(审查初期在市文化局工作)和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王戎两人被公安局逮捕。以上3人均于1978年纠正平反。
  9月3~9日上海市举办“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电影周”。14家影院映出《游击队员之子》、《为了十四条生命》等7部影片。
  10月17~23日文化部主办“印度电影周”,上映《两亩地》、《暴风雨》、《流浪者》(上、下集)等5部影片。以普拉·卡普尔为团长的印度电影代表团于23日抵沪,参加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的放映仪式。
  11月7~13日为庆祝苏联十月革命38周年,上海举办“苏联电影周”。市22家影院映出《忠实的朋友》、《玛丽娜的命运》等3部影片。
  12月上影美术片组摄制完成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
  是月上影摄制完成《宋景诗》、《南岛风云》等故事片。
  是年上影完成故事片(含戏曲艺术片)12部、美术片5部、译制片25部。上科影完成科教片(包括风光片)18部(31本)、杂志片6本、翻译科教片36部(106本)、翻译杂志片2辑(2本),第一次拍摄彩色科教片和定制片。全市发行电影节目91个,观众49220433人次,年人均看片7.9次。

  1956年
  2月18~24日文化部和共青团中央联合举办“少年儿童电影周”。上海3家影院展映《青春的园地》、《鸡毛信》等4部故事片及动画片《好朋友》。
  3月16日文化部在沪举办“新片展览月”,上映《南岛风云》、《水乡的春天》等5部故事片,及《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等美术片,参展影院25家。
  4月19日波兰电影代表团由团长德拉凯维超娃率领来沪,参观上影厂并与上海电影工作者座谈。
  4月24日袁文殊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上影厂厂长。
  5月8~15日文化部举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电影周”,市16家影院参加展映《钢城两父子》、《危险的恋爱》等6部影片。以伊里·马里克为团长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影代表团于14日在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见面。
  6月20~26日文化部举办“日本电影周”。上海17家影院展映《战火中的妇女》、《正是为了爱》等5部影片。
  6月上海市电影放映公司建立。
  是月苏联电影专家组组长茹拉夫廖夫到上影了解创作生产情况、帮助工作,随行的有苏联电影化妆专家等。
  7月12日上科影出品的《桂林山水》获第九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纪录奖,这是中国科教片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7月上海电影乐团成立。王云阶任团长。
  8月上影美术片组木偶片《神笔》在意大利第八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获娱乐片一等奖;木偶片《中国的木偶艺术》获纪录片奖,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意大利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儿童文艺影片一等奖。是中国木偶片、动画片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是月冯照明、贺国?等代表上海工会系统电影队赴京,在全国工会电影观摩放映活动中,参加使用中西35毫米移动放映机比赛,获优质放映一等奖。
  9月17日文化部电影局在上海举办电影剧作讲习会。
  9月15~21日文化部举办“保加利亚电影周”,上海8家影院展映《大街上发生的故事》、《春回大地》等3部影片。
  10月1日上海电影放映队汤德新、沈琪、赵惠岳3人代表中国,赴蒙古人民共和国作为期6周的慰问放映工作。
  10月19日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上影纪录片《鲁迅生平》在沪上映。
  10月4~20日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举办“法国电影周”,上海22家影院展映《勇士的奇遇》、《没有留下地址》等3部影片。
  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和文化部副部长王阑西来沪,听取上影厂创作人员意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是月上影厂导演按自愿组合原则,成立3个创作集体:以应云卫为首的“五老社”;以沈浮为首的“沈记社”;以陈鲤庭为首的“五花社”。推行“三自一中心”(即自由结合、自由选择、自负盈亏、导演中心)。
  11月7~13日文化部、中苏友协总会联合举办“苏联电影周”,上海23家影院展映《没有说完的故事》、《母亲》等4部影片。13日,由苏联电影生产管理局副局长卡拉·什尼科夫为团长的苏联电影工作者5人代表团来沪。团员玛列茨卡娅、鲁柯夫在大光明影院与观众见面,并访问上影。
  11月14日《文汇报》开展《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样少》专题讨论,探讨了电影剧本创作和影片生产中的经验和问题,为期3月,刊登文章50余篇。其中有上影吴永刚的《政治不能代替艺术》,石挥的《重视中国电影的传统》等。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钟惦?以《文艺报》评论员名义,发表《电影的锣鼓》一文,总结这次讨论。
  11月26日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委文教委员会主任陈仁炳,在上影组织主创人员座谈,听取对繁荣创作、改进领导的意见。
  12月5~11日文化部举办“南斯拉夫电影周”。上海22家影院展映《旧恨新仇》、《当机立断》等4部影片。6日南斯拉夫电影代表团成员德拉古廷·托迪奇等人在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见面。
  12月26日上影导演瞿白音、郑君里、徐韬、葛鑫,演员赵丹、刘琼等人在《电影艺术》上发表《炉边夜话》,主张改“行政命令”领导为以“社会方式”,赞同成立创作集体,推行导演中心制。
  12月上影摄制完成《铁道游击队》、《母亲》、《李时珍》等一批故事片。
  是月上影翻译片组译制苏共20大后拍摄的《雁南飞》、《第四十一》等故事片,准备上映。
  是年上影完成故事片(包括戏曲艺术片)19部、美术片8部(20本)、译制片31部。上科影完成科教片39部(80本)、杂志片12本,翻译科教片46部(151本)、苏联杂志片12本,第一次拍摄工艺美术片。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34个。观众58827877人次,年人均看片9.3次。
  

  

  1957年
  2月13~19日市文化局与上影、上科影联合在沪举办“新片展览会”。市23家影院展映《铁道游击队》、《家》、《母亲》等14部故事片、科教片。21日,为庆贺展览成功,上影演员与观众在大光明影院举行联欢活动。
  3月5日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电影支部成立,马国亮任主任。中国农工民主党上海电影支部成立,陈铿然任主任。
  4月1日上影厂改组为联合企业性质的上海电影制片公司。公司暨所属各单位员工假座皇后(和平)电影院举行成立大会。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文化部电影局局长王阑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副市长曹荻秋莅临大会祝贺。袁文殊任上海电影制片公司经理。公司设立江南、海燕、天马3家故事片制片厂和科影厂、美影厂、译制片厂、电影技术供应厂、电影演员业余剧团、电影乐团、电影发行公司等10个单位。应云卫任上海江南电影制片厂(简称“江南”)厂长、沈浮任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简称“海燕”)厂长、陈鲤庭任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简称“天马”)厂长、洪林任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科影”)厂长、特伟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美影”)厂长、柯岗任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简称“译影”)厂长、何兆璋任上海电影技术供应厂(简称“技术厂”)厂长、金焰任上海电影演员业余剧团(简称“演员剧团”)团长、王云阶任上海电影乐团(简称“上影乐团”)团长。
  4月9日中共上海电影制片公司委员会成立,由袁文殊任第一书记。
  4月11日文化部主办“1949~1955优秀影片评奖”,上影系统各厂有10部故事片、2部戏曲艺术片、3部美术片、8部科教片获奖,其中获一等奖的有故事片《渡江侦察记》、《乌鸦与麻雀》,戏曲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美术片《神笔》和科教片《淡水养鱼》、《培育壮秧》。同时有83位上海电影工作者获优秀电影工作者称号。
  4月2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上海文化俱乐部与上海电影工作者60余人见面座谈。与会的有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宣传部部长石西民、文化局局长徐平羽、上海电影制片公司经理袁文殊等。
  4月苏联电影特技专家菲尔索夫来上影参观并指导工作。
  6月1日文化部电影局主办北京、上海等8城市“1956年彩色动画片、木偶片巡回展览”,展出动画片《骄傲的将军》、《我知道》、《大红花》,木偶片《金耳环与铁锄头》、《胖嫂回娘家》、《机智的山羊》和《三个邻居》。
  6月15日吴淞电影院(泰和路289号)开幕。市文化局集资建造。
  6月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所属各厂、团、公司停产学习,投入“反右派”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总计有:吴茵、吴永刚、石挥、项?、白沉、陈天国、凌云、沈寂、杨华、马国亮、陈歌辛等46人被定为“右派”;这批人分别受到降职、降薪、开除、送往劳改或遣返原籍劳动等处罚。1960年后陆续甄别,摘去“右派”帽子。至1979年1月,全部因纯属错划而得到改正。
  7月6日上海电影制片公司副经理、导演张骏祥应邀赴捷克斯洛伐克担任第十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评委。这是中国电影艺术家首次在国际电影节上担任评委。
  7月7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在沪接见沈浮、应云卫、郑君里、赵丹、金焰、黄宗英等电影、文教、科学界人士。
  7月12日天马摄制完成《女篮五号》,这是上影拍摄的第一部体育题材故事片。
  7月13~17日上海举办“1956年上影厂新片展览周”。展出《铁道游击队》、《母亲》、《家》、《李时珍》、《沙漠里的战斗》、《两个小足球队》、《谁是凶手》、《小伙伴》、《小白旗风波》、《宋士杰》、《搜书院》、《十五贯》等影片。
  7月31日~8月6日文化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庆祝八一建军节30周年影片展览”。市24家影院展映《激战前夜》等4部影片。
  8月10日《上影画报》创刊,柯灵主编,上海电影制片公司出版发行。1960年9月停刊。
  9月10~16日中国对外文协、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举办“亚洲电影周”。市6家影院展映《章西女皇》、《一见钟情》、《查雅布拉纳》等15部影片。12日,各国电影代表团到上海各电影制片厂参观、座谈。
  9月22日电影演员周璇在上海病逝。
  10月1日原松江专区及崇明县的电影放映业务划属市电影发行公司。
  10月4~10日中国对外文协、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联合在沪举办“意大利电影周”。8家影院展映《警察与小偷》、《如此人生》、《苦难情侣》3部影片。
  10月14~23日市文化局举办“埃及电影周”,于大光明影院揭幕。8家影院展映《我们美好的日子》、《山谷里的斗争》2部影片。
  10月上海电影制片公司被评为全国各电影制片厂1956年厂际劳动竞赛第一先进厂。
  11月7~12日文化部与中苏友协总会为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举办“苏联电影周”,上海放映《天职》、《革命前奏》、《保尔·柯察金》等8部影片。12日以苏联文化部副部长苏林为团长的苏联电影代表团在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见面。
  12月15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上海市副市长曹荻秋陪同缅甸副总理吴巴瑞到江南电影制片厂参观。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拍摄了随吴巴瑞副总理来访的缅甸歌舞团的演出节目纪录片《缅甸歌舞》。
  12月22日上海电影工作者联谊会(简称上海影联)成立。沈浮当选主席。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包括戏曲片)19部;科教片36部(68本),杂志片12本;美术片3部(5本);译制外国故事片37部,译制外国科教片47部(151)本,苏联杂志片12本,配粤语片11部,配民族语言片6部。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24个,观众74857659人次,年人均看片10.9次。
  1958年
  1月3日~2月1日上海电影制片公司召开创作思想讨论会。
  1月17日上科影完成中苏合拍片《阿拉木图——兰州》拍摄任务。
  2月18日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在春节团拜会上向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提出,要适应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形势,影片生产要翻一番,拍摄35部故事片;要公司订出“跃进”计划,到北京去“打擂台”。
  2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在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暨所属各厂召开的创作会议上讲话,指出电影选材可以再广泛一些,只要对人民无害就可以了;提出要增加影片生产数量,量中求质。
  2月27~28日江南、海燕、天马等厂全体职工通宵达旦写大字报、讨论制订“大跃进”生产指标。
  3月22~31日文化部举办“新片展览周”。市24家影院映出《海魂》、《羊城暗哨》、《凤凰之歌》、《乘风破浪》、《洞箫横吹》等10部影片。
  3月上海市电影放映公司撤销,上海市电影发行公司改名为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4月13日大光明电影院经过改建舞台、重排座位、安装宽银幕和“西尼玛斯科普”系统磁性4声道还音放收设备,首映苏联宽银幕原版片《唐·吉诃德》。这是本市第一座宽银幕立体声电影院。
  5月25日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举行第二次创作思想讨论会,对上影系统各厂1957年出品的影片作全面检查,动员学习文化部电影局《关于电影生产大跃进的决定》,全面掀起电影生产“大跃进”高潮。
  6月江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不夜城》受到点名批评,认为该片宣扬和美化资产阶级。影片停止上映。
  是月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由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
  同月上科影摄制完成抢救钢铁工人邱财康严重烧伤的科教片《生命的凯歌》。
  7月1日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与华东6省及湖南、湖北两省筹建电影厂负责人在沪举行协作会议。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市文化局局长徐平羽等出席会议。
  7月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临海燕电影制片厂《林则徐》摄制现场,与烟火工人夏存芳、摄影师黄绍芬合影留念,叮嘱:“一定要按艺术规律办事,要保证质量。”
  7月上海3家故事片厂出品的影片,继在“反右派”斗争中被定为毒草的《秋翁遇仙记》、《雾海夜航》、《洞箫横吹》、《阿福寻宝记》、《谁是被抛弃的人》、《球场风波》等6部后,又有《凤凰之歌》、《护士日记》、《乘风破浪》、《幸福》、《前方来信》、《情长谊深》、《不夜城》等7部影片陆续受到点名批判、被停止上映。
  8月4日上海电影制片公司为来自江苏、山东、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8省电影制片厂各类干部300余人举办培训班。
  9月9~15日文化部、对外文协联合举办“朝鲜电影周”。市6家影院展映《渔朗川》、《为祖国而战》2部影片。
  9月30日~10月6日中影公司举办“国庆节献礼影片展”。市34家影院上映《永不消逝的电波》、《英雄虎胆》、《党的女儿》等14部影片。
  9月中国第一部彩色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在美影厂诞生。
  10月1日江宁电影院(胶州路705号)开幕,江宁区政府组织投资建造。
  10月20日红旗新闻科教电影院(西藏中路437号)开幕。该院原是新世界游乐场的大京班剧场。1941年改为维也纳歌厅。1953年改为新成书场。1958年改为电影院。
  10月撤销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成立上海市电影局,袁文殊任局长。
  是月撤销上海电影演员剧团建制,演员按1957年分厂时划分,分别回到江南、海燕、天马3厂。部分演员参加筹建上海电影学校。
  同月国家主席刘少奇在安徽宿县等地视察时,先后接见江南电影制片厂《三八河边》、《卧龙湖》两摄制组全体人员,并与三八公社社长陈淑贞和《三八河边》主要女演员张瑞芳及外景队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11月7~13日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中苏友协总会联合举办“庆祝苏联十月革命41周年苏联电影周”。市13家影院展映《共产党员》、《十月的光芒》、《乌里扬诺夫一家》、《静静的顿河》(第一部)、《劳动与爱情》、《战斗的童年》6部影片。以苏联电影局总编辑、作家切金为团长的苏联电影代表团来沪,参观海燕、江南两故事片厂。
  12月1日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来沪,到市电影局召开讨论纪录性艺术片座谈会。
  12月31日文化电影院(福佑路236号)开幕,原系邑庙区文化馆的一部分,经改建而成。曾是上海市唯一一家白昼电影院。
  12月上海电影系统调导演王为一等40余人赴广州支援珠江电影制片厂参与该厂建厂工作。
  是年底美影厂导演王树忱、何玉门、胡进庆赴苏联莫斯科动画电影制片厂考察。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艺术性纪录片(纪录性艺术片)、戏曲艺术片52部;科教片113部(207本)、杂志片24本、《上海新闻》18本;美术片27部(54本);译制外国故事片40部;译制外国科教片29部(60本)、苏联杂志片20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52个。观众75479493人次,年人均看片10.1次。
  1959年
  1月6日上海电影系统支援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山东、湖南、湖北8省新建电影厂的干部共220人,开始陆续分赴各厂报到。
  1月28日市电影局撤销江南电影制片厂建制。
  2月15日市电影局召开彩色电影制片技术会议。
  2月漕河泾电影院(冠生园路15号)开幕。前身是漕河泾大礼堂。1958年由徐汇区与漕河泾镇共同投资兴建。
  3月4日《人民日报》刊登上海市电影局局长袁文殊和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陈荒煤的两封通信。袁文殊信中对陈荒煤于1958年12月2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坚决拔掉银幕上的白旗》一文提出批评,陈荒煤在回信中表示接受意见并作自我批评。
  3月6~12日市文化局、市电影局、市妇联共同举办“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电影周”。市15家影院映出《红色的种子》、《铁树开花》等3部影片。
  3月12日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来沪观看上影的国庆十周年献礼片候选剧本与影片。
  4月上海电影演员剧团演出话剧《第十二夜》,招待在上海召开的中共八届七中全会的中央委员。演出后,周恩来、陈毅、贺龙等中央领导与全体演出人员合影留念。
  5月上海电影学校成立。设址于西郊哈密路。设表演系、摄影系和动画系。第二年又增设导演系、电影文学系和4年制的电影美术系。市电影局副局长张骏祥兼任校长。秋季开始招生。1960年11月更名为上海电影专科学校。1963年9月停办,大部分学生已毕业,分配到上海各电影制片厂,部分电影美术系学生,并入北京电影学院,继续学习。
  6月16日上海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成立。
  6月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由市文化局划属市电影局领导。
  7月14~20日根据中伊文化协定,市举办“伊拉克电影周”。市两家影院展映影片《邻居》与一组短片。
  8月4日市电影局副局长、导演张骏祥应邀担任苏联莫斯科第一届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副主席。
  8月9日~9月19日市电影局开展“反右倾机会主义”,局长袁文殊、副局长蔡贲、丁正铎,上影厂长徐桑楚、副厂长齐闻韶,上海电影学校副校长王力等人,受到程度不等的批判。
  8月29日~9月4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举办“墨西哥电影周”。市12家影院映出《被遗弃的人》、《偷渡的船工》、《躲藏的激流》3部影片。
  9月13日上海影联举行第一次“喜剧电影讨论会”。讨论会延续至1961年5月,先后讨论7次,最后成文出书,由中国电影出版社编辑出版《喜剧讨论集》。
  9月25日~10月24日文化部举办“庆祝国庆十周年新片展览月”。市30家影院展出《聂耳》、《林则徐》、《老兵新传》、《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满人间》、《钢铁世家》、《宝莲灯》、《星星之火》、《青春之歌》、《万水千山》等28部故事片,《雕龙记》等5部美术片,《中国猿人》等4部科教片。
  9月27日星火电影院(芷江西路1号)开幕。闸北区政府投资建造。
  10月1日徐汇剧场(肇嘉浜路1111号)开幕,市文化局拨款和社会集资建造,为影剧兼营场所。
  同日日晖电影院(大木桥路461号)开幕,徐汇区政府集资建造。
  10月9~15日文化部、对外文协、中德友协联合举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电影周”。15家影院映出《特别任务》、《水兵之歌》等6部影片。
  10月22日市电影局制订了《1960~1962年电影事业的规划》(草案),发给所属各厂、团、公司讨论。
  10月袁文殊调任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张骏祥接任市电影局局长。
  11月6~12日文化部、中苏友协总会举办“苏联电影周”。市20家影院映出《一个人的遭遇》、《青年时代》、《我了解他》、《海之歌》、《基辅姑娘》、《在十月的日子里》等10部影片。其中《一个人的遭遇》中途停映。
  11月23日市电影局召开大型创作会议。
  12月29日海燕故事片《今天我休息》摄制完成,上映以后引起全国电影界、学术理论界的关注,由此引发的关于喜剧形式、“歌颂性喜剧”等问题的探讨,持续数年之久。
  12月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粤语片配音导演、演员全体被调往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
  是年川沙县建立两个35毫米公社放映队,系上海郊县最早建立的电影放映队。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纪录性艺术片(艺术性纪录片)、戏曲艺术片共25部;科教片72部(133本)、杂志片21本、《上海新闻》37本;美术片16部(40本);译制外国片49部、译制外国科教片8部(19本)、苏联杂志片36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216个。观众103522148人次,年人均看片10.1次。
  

  
  1960年
  1月22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在北京美术馆举办“中国美术电影制作展览会”,为期一个月,同时举行“美术片展映”。31日,陈毅副总理参观该“展览会”,称赞有特色,并希望把齐白石的画拍成动画片,参观后还题诗一首。
  1月为迎接60年代第一春,以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的素材为依据拍摄两部艺术性纪录片(纪录性艺术片),海燕决定拍摄描写一家里弄工厂实现生产机械化的《六十年代第一春》;天马决定拍摄描写技术革新闯将试制成功高压电桥故事的《风流人物数今朝》。
  是月市电影局召开技术会议,总结献礼片拍摄经验,并讨论深入开展技术革新运动问题。随后在上科影摄影棚举办全局范围的技术革新展览会。
  2月20日市电影局根据文化部《关于1960年至1967年全国电影事业发展的设想》精神,相应制订《上海市1960年至1967年电影事业规划》(初稿),发交各厂、团、校、公司讨论。
  2月25日上海电影技术供应厂改名上海电影技术厂(简称“技术厂”)。
  3月7~13日文化部、全国妇联举办“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50周年电影周”,市30家影院展映《万紫千红总是春》、《五朵金花》等8部新片和若干复映片。
  3月12日原由市文化局领导的电影院、放映队、上海电影器材修理供应站等单位移交市电影局领导。
  3月24日上海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和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联合试制成功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纪录片《青春的旋律》。
  4月30日曹杨影剧院(枣阳路164号)开幕。普陀区财政拨款兴建,系影剧兼营场所。
  5月1日东湖电影院改建成立体电影院,首映上海研制的立体彩色纪录片《青春的旋律》、《欢乐的童年》、《黄浦江畔》,为国内第一家放映立体电影的影院。
  5月7日市电影局召开全电影系统群英大会。
  5月8~14日文化部、对外文委举办“捷克斯洛伐克电影周”。上海市6家影院展映《好兵帅克》、《黑营》等3部影片。
  5月24日中国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在美影厂诞生,编导虞哲光。
  6月1~11日在北京全国文教战线群英会上,海燕、美影两厂被评为全国文教先进单位。
  7月5日中国第一部,也是中国独有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美影厂问世。
  7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视察海燕电影制片厂。
  8月15~24日文化部、对外文协联合举办“朝鲜电影周”。市12家影院展映《要爱未来》、《九点正》、《金刚山》、《团结之歌》、《金刚山姑娘》5部影片。
  8月市电影局组织全系统主创人员观摩苏共20大后拍摄的苏联故事片《雁南飞》、《一个人的遭遇》、《士兵之歌》、《晴朗的天空》、《第四十一》、《一年中的九天》等。
  9月2~9日文化部、对外文协联合举办“越南电影周”。市12家影院展映《同一条江》等3部影片。
  9月29日中国第一部立体电影木偶片《大奖章》在美影厂问世。
  10月9~15日文化部、对外文协联合举办“缅甸电影周”。市6家影院展映《雨和泪》、《悲离合》等7部影片。
  10月25~31日文化部、中朝友协联合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10周年电影周”。市20家影院映出《历史的见证》、《三八线上》、《上甘岭》、《战友》等7部影片。
  10月31日上海电影系统各单位联合向全国同行发出倡议书,倡议开展厂际劳动竞赛。
  11月1日《上海电影》(月刊)创刊。系由《上影画报》、《电影故事》合并而成。上海电影编辑委员会编辑,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出版。1962年8月停刊。
  11月2日上海电影工作者联谊会举行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沈浮当选主席,并改名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简称中国影协上海分会)。
  11月6~21日文化部、对外文协、中苏友协联合举办“苏联电影周”。市17家影院映出《列宁的故事》、《普通一兵》等10部影片。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3部;美术片16部(31本);科教片52部(111本)、杂志片10本、《上海新闻》32本、立体电影3部(4本);翻译外国故事片49部、外国科教片20部(53本)、苏联杂志片17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60个。观众139065133人次,年人均看片13.2次。
  1961年
  1月16~28日文化部电影局在沪召开全国故事片老厂厂长会议。出席会议的上海代表根据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8字方针,讨论和规划上海电影事业。
  1月美影剪纸片《人参娃娃》获民主德国第四届莱比锡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这是中国剪纸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
  2月11~20日文化部、对外文协联合举办“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11周年电影展”。市影院映出《我们是太阳的行星》、《迈进吧!七年计划》等7部影片。
  2月16日市电影局召开创作座谈会,电影系统创作人员400余人参加,特邀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作以创新为主题的报告。
  3月1~9日文化部电影局在沪召开电影制作部门、技术部门负责人座谈会。
  3月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来沪与海燕、天马两厂领导和主要创作人员座谈电影事业的经营管理问题。
  是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周扬在杭州召开座谈会,座谈天马准备投产的故事片《鲁迅传》文学剧本问题。夏衍在沪期间多次与《鲁迅传》主创人员交换意见,并参加剧本修改。但由于对剧本的意见无法统一,外借人员合同到期,后报请中共中央宣传部同意,决定暂停投产。
  4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陈毅在沪接见白杨等部分电影工作者,勉励大家要练基本功,要学政治,要读历史,要加强社会实践。
  5月1日毛泽东在沪接见白杨、上官云珠、王丹凤等电影演员。
  5月11~13日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书记处第一书记袁文殊来沪,为准备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邀请海燕、天马两厂部分创作人员举行座谈。
  7月1~7日文化部举办“纪念七一建党40周年新片展览”。全市40家影院映出《红色娘子军》、《红旗谱》等10部故事片;《关汉卿》、《人参娃娃》等7部戏曲片和美术片。
  7月14~20日文化部、对外文协举办“蒙古电影周”。市14家影院展映《给我一匹马》等3部影片。
  7月26日~9月10日市电影局召开故事片创作座谈会。会议制订《关于艺术片选题规划的几点意见》、《1961年至1963年的选题规划》、《关于加强故事片创作生产责任制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剧本和影片审查工作的意见》、《艺术片摄制程序及分阶段的规定》等文件草案。
  8月美影出品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参加瑞士洛迦诺第十四届国际短片和纪录片电影节,获短片银帆奖。这是中国水墨动画片在国际电影节上的第一次获奖。
  9月20日~12月6日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举办“中国历史讲座”,从先秦到五四运动,共举行6次报告会。
  10月5日市电影局举办电影文学编辑讲习班,翌年1月底结束。
  11月15~21日文化部举办“梅兰芳舞台艺术电影周”。市8家影院映出《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等4部影片。
  12月30日市电影局制订出《1963年~1964年规划》和《关于1962~1969年几项重要工作的纲要》(初稿)。
  12月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上集)在美影厂诞生;《大闹天宫》(下集)于1964年9月完成。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8部;美术片4部(12本);科教片23部(57本)、杂志片4本,纪录片17部(19本),译制外国影片34部(299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31个。观众126912209人次,年人均看片12次。
  1962年
  1月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委员会对1958年以来,受到错误批判处分的142名干部(其中中共党员66名)进行甄别,于6月底结束。
  2月1日闵行剧院(江川路344号)开幕。市城市建设委员会投资建造。现为影剧兼营场所。
  2月6日上海电影乐团管弦乐队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建队后首次交响音乐会。
  5月11日中国摄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成立,黄绍芬当选主席。
  5月22日天马摄制的《红色娘子军》获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该片导演谢晋获最佳导演奖;演员祝希娟获最佳女演员奖;海燕摄制的《马兰花》美工丁辰获最佳美工奖。上科影的《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获最佳科教片奖;美影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获最佳美术片奖。
  5月28日~6月3日市电影局、共青团市委联合举办“六一国际儿童节电影周”。市10家影院上映《大闹天宫》(上集)、《花儿朵朵》等影片。
  6月11日天马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彩色立体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7月1日在东湖立体电影院上映。
  6月15日瞿白音《关于电影创新问题的独白》一文发表于《电影艺术》第三期。此文是作者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而作。
  7月6日市电影局召开生产经营管理座谈会。先后共开了4次,会后整理成文上报文化部。8月27日文化部将《上海电影生产经营管理座谈会纪录摘要》转发全国各电影制片厂。在1964年上影“文艺整风”中,这次活动被作为“复辟资本主义”受到揭发与批判。
  7月7日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举行“创新”座谈会。先后共6次。
  7月12日文化部对32部影片作出甄别。上影的《幸福》、《前方来信》、《阿福寻宝记》、《秋翁遇仙记》、《情长谊深》、《布谷鸟又叫了》、《落水记》、《凤凰之歌》等片恢复上映。
  8月2日美影在广州举办美术电影造型和影片展览。
  9月8日文化部通知停映一批影片。上海各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有《你追我赶》、《向海洋》、《六十年代第一春》、《风流人物数今朝》、《钢人铁马》、《铁树开花》、《旭日东升》、《上海英雄交响曲》等24部纪录性艺术片(艺术性纪录片),以及《超英国》、《八月十五庆丰收》等8部美术片停止发行放映。
  9月22日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来沪了解上海各制片厂的国庆15周年献礼片剧目情况,并与部分创作人员座谈,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10月26日《上海电影》与《大众电影》两刊合并,仍用《大众电影》刊名,在沪编辑、出版。“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停刊,1979年1月迁北京复刊。
  是年海燕,天马两厂与香港长城等电影公司合拍《红楼梦》、《碧玉簪》、《牛郎织女》、《槐荫记》、《双珠凤》等舞台艺术片、戏曲片,并协助他们拍摄了《三看御妹》、《三笑》、《打金枝》等戏曲片。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戏曲艺术片8部;美术片8部;科教片18部(43本)、杂志片3本;译制外国故事片39部、科教片15部(32本)、苏联杂志片12本,上科影第一次拍摄科学童话片《知识老人》。全市发行电影节目99个。观众109399555人次,年人均看片9.9次。
  1963年
  1月24日在文艺会堂召开的上海文艺界春节茶话会上,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柯庆施提出要“大写13年”(即1949年10月至1963年1月)。市电影局领导及主创人员参加会议。
  2月2日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举行建厂10周年纪念会,国家科委主任聂荣臻题词,副市长金仲华到会祝贺。
  3月12日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委员会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第三届委员会。杨仁声任书记。
  3月14~20日市电影局、市科协举办“科学教育电影展览周”。市20家影院展映《知识老人》、《预防近视》等科教片。
  3月文化部在上海举行电影创作座谈会,集中观摩《第四十一》、《雁南飞》、《人与兽》、《七面风》、《广岛之恋》、《可尊敬的妓女》等20余部影片。
  是月上海电影演员剧团赴山东青岛、济南等地演出话剧《雷雨》、《上海屋檐下》。
  4月20日市电影局拟订出《1963年~1972年上海电影事业发展规划》(初稿)。
  4月29日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电影实习生18人来沪,在海燕、天马、美影、上科影、技术厂学习,至10月结束返朝。
  5月6日文化部在沪举行电影机械工程技术会议。
  5月29日上影系统在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海燕《李双双》获最佳故事片奖,张瑞芳获最佳女主角奖,仲星火获最佳男配角奖;天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获最佳戏曲片奖;上科影《知识老人》(上集)获最佳科教片奖;美影《大闹天宫》(上集)获最佳美术片奖。
  6月8~13日上海市举办“国产科学教育影片展览周”。市16家影院映出《不平静的夜》、《你知道吗》等4组科教片。
  8月31日上科影在香港举办“中国科学教育电影展览”。
  9月8~14日文化部、对外文委联合举办“朝鲜电影周”。市6家影院映出《时代的凯歌》、《工厂我的大学》等6部影片。
  9月由电影导演郑君里任团长的中国电影工作者学习访问团赴朝鲜,作为期两个月的学习访问。
  10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沪举办“30年代中国影片观摩”,映出《春蚕》、《小玩意》、《姊妹花》、《神女》等13部影片。
  11月1日文化部副部长陈荒煤来沪了解电影创作生产情况。
  11月29日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长片《孔雀公主》在美影厂诞生。
  12月上海电影技术人员,研究试制成功一批技术项目:塑料布景部件、塑料滤色片、照明遥控装置、显影液自动补充和调温装置、变速磁性录音机、小型摄影升降机、直角转弯推镜头车、放声车、放映碳棒测光仪、超声波洁片机、硅整流器等。
  是月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沪设立办事处。办事处于1968年3月撤销。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戏曲片14部;美术片5部;科教片21部(57本)、杂志片5本;译制外国故事片24部、译制外国科教片9部(19本)、苏联杂志片9本,第一次拍摄科学幻想片《小太阳》。全市发行电影节目81个。观众95135394人次,年人均看片8.7次。
  

  

  1964
  3月1日国家科委举办“全国工业新产品展览会”,上海电影工业在文化部电影器材馆展出电影工业新产品62项,其中有9项获奖。
  3月16日在文化部、国家科委、全国科协、中国影协联合举办的“1958~1963年科教片为农业服务评比”中,上科影《粮仓典范》等13部科教片获奖。
  4月11~29日文化部、全国妇联、团中央联合举办“学习解放军电影展览”。市40家影院映出《红日》、《海鹰》等8部故事片和8组短片。
  4月19日天马故事片《红色娘子军》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第三届亚洲电影节比赛中获万隆奖;上科影《带翅膀的媒人》获卢蒙巴奖;美影剪纸片《金色的海螺》获卢蒙巴奖;陈强在《红色娘子军》中的表演获卢蒙巴最佳演员奖。
  5月31日~6月9日文化部、教育部、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全国妇联、团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儿童教育电影周”。市27家影院映出《小铃铛》、《小兵张嘎》等3部影片。
  7月29日康生在全国京剧现代观摩演出总结会上点名批判《北国江南》、《逆风千里》、《李慧娘》、《谢瑶环》为“坏电影和坏戏”。
  7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应当严肃认真地评论影片〈北国江南〉》的批判文章。次日文化部电影局通知全国各地电影厂,要认真讨论影片《北国江南》。8月初,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开始对电影《北国江南》连续开展批判,先后发表62篇文章。
  8月6日中共上海市委派出以杨进为组长的“文艺整风”工作组进驻市电影局,领导全电影系统进行“文艺整风”。
  8月18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将准备公开批判影片《北国江南》、《早春二月》报请中共中央的文件上批示:“不但在几个城市放映,而且应在几十个至一百多个中等城市放映,使这些修正主义材料公之于众。可能不只两部影片,还有一些别的,都需要批判。”
  8月18日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张春桥在全市文艺工作者大会上传达全国现代京剧观摩演出会情况时说:“电影系统,在北京有一条反动的资产阶级夏(衍)、陈(荒煤)路线;上海瞿白音的《创新独白》,它是这条路线的理论纲领。”并点名批判正在拍摄中的《舞台姐妹》。
  8月2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公开放映和批判影片〈北国江南〉和〈早春二月〉的通知》。文化部根据中宣部通知,将海燕故事片《北国江南》和北影故事片《早春二月》分3批在全国57个大中城市公开放映和批判。
  9月5~11日文化部、对外文协联合举办“越南电影周”。市8家影院展映《金童》等3部影片。
  9月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京接见为拍摄《李善子》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学习回国的郑君里、张瑞芳等人。
  12月20日在全国政协第四届第一次会议上,沈浮、秦怡作为被批判的影片《北国江南》的导演和主演,柯灵作为被批判的影片《不夜城》的编剧,分别在会上作了检查。
  12月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召开的会议上,江青点名一大批影片为“毒草”,提出要公开批判。上影被点名的影片有《不夜城》、《红日》、《聂耳》、《球迷》、《阿诗玛》、《舞台姐妹》和《大李、小李和老李》等。
  是年自毛泽东于1963年12月和1964年6月对文学艺术的两次“批示”后,上海市停映香港片17部、外国片192部。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5部;美术片9部;科教片26部(67本)、杂志片6本;译制外国影片12部(115本)、科教片12部(29本)、苏联杂志片6本。第一次拍摄科学考察片。全市发行电影节目56个。观众108332283人次,年人均看片10次。
  1965年
  1月21日进驻市电影局“文艺整风”工作组,在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党委扩大会议上,对半年来的“整风”作出总结,认为:上海市电影局领导,基本上没有执行毛泽东的革命文艺路线,忠实地执行了“离经叛道”、“资产阶级的夏(衍)、陈(荒煤)路线”。
  3月9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将原“文艺整风”工作组充实力量,改为“四清”(清政治、清思想、清组织、清经济)运动工作队,继续进驻市电影局。队长杨进。
  4月6~12日文化部举办“科学教育电影宣传周”。上海市23家影院映出科教片15组。
  4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公开放映和批判影片〈林家铺子〉、〈不夜城〉的通知》之后,上海各报刊开始发表批判影片《不夜城》的文章。
  5月8~14日文化部举办“庆祝战胜法西斯20周年电影周”。上海市26家影院映出《伟大的转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等16部影片。
  6月9日杨进任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委员会书记,免去杨仁声书记职务。
  8月15日~9月25日文化部举办“纪念伟大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展览”。上海市影院映出《人民战争胜利万岁》、《苦菜花》等影片。
  9月2~8日文化部、对外文协举办“越南电影周”。上海市影院放映《义静烈火》、《浮村》等5部影片。
  9月7日海燕厂与八一厂合拍故事片《白求恩大夫》摄制完成,报送文化部电影局审查,因文化部电影局正值“整风”,停止审片,该片无法出品发行。
  9月市电影局和所属各厂、团、公司的“四清”运动结束,部分干部和大部分创作人员被派去工厂、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0月25~31日文化部举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5周年电影周”。市影院映出《上甘岭》、《打击侵略者》等8部影片。
  10月中共天马厂党委书记丁一在全厂职工大会上作全厂迁移四川成都的动员报告,四川省文化局局长到会介绍成都市概况。1966年5月,天马迁川人员撤回上海,参加文化大革命。
  是月文化部在京召开的电影技术会议上,确定研制8.75毫米电影,并指定由上海承担研制8.75毫米电影的制作及放映设备。
  同月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合唱团在上海市政府礼堂演出《长征》组歌。周恩来、总政主任肖华等领导人出席观看。
  11月7~11日文化部主办“庆祝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8周年电影周”。市影院映出《斯维尔德洛夫》、《带枪的人》等影片。
  11月14日天马厂“青年练兵小组”导演宋崇、摄影应福康,在福建前线部队深入生活中参加崇武海战,拍摄到解放军击沉、击伤国民党两艘舰艇的实战电影资料,荣获三等功,文化部在京为他们举行庆功会。
  12月20日技术厂厂长、洗印专家查瑞根,海燕厂副总工程师、录音专家苗振宇受派,与北京专家邸世杰组成3人专家组赴越,为越南无偿提供建立影片洗印录音技术厂的成套设备。
  是年上影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戏曲片13部;美术片12部;科教片27部(82本)、杂志片6本;译制外国故事片10部、科教片4部(8本)、苏联杂志片1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38个。观众139318968人次,年人均看片12.7次。
  1966年
  3月14日红旗、胜利、嵩山3家影院改为新闻科教电影院。
  3月16~30日市电影局举办“科学教育影片展览”。市45家影院上映《组合冲模》、《泥石流》等22个科教片编组。
  4月1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于放映和批判一些坏影片的通知》,上影出品被点名的有《舞台姐妹》、《阿诗玛》、《球迷》等。接着全国各地报刊陆续刊登被点名影片的批判文章。
  5月市电影局系统参加农村、工厂“四清”的党政干部和创作人员陆续被调回本单位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
  5~6月上影系统各单位相继出现“红卫兵”群众组织。各单位相继贴出“炮轰”本单位领导的大字报。
  6月4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派出以干部处处长孔庆寿为首的工作组进驻市电影局,由孔庆寿、杨进等人组成“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
  6月21日海燕厂导演徐韬投钱塘江自杀。
  6月22日中共上海市委派出上海警备区政治部主任谷虹带领部队和市公安局干部20多人进驻上海市电影局,与孔庆寿为首的原工作组合并为“文化革命工作队”。谷虹任队长。局所属各单位同时进驻工作组。
  7月15日谷虹宣布“文化革命工作队”执行党委职权,全面领导上影系统工作。9月22日,该“文化革命工作队”被宣布撤销。
  6月29日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张春桥在大光明电影院召开上影系统职工大会,宣称电影厂是腐蚀干部的大染缸,表示宁可关门不拍电影也要把“文化大革命”搞到底。
  8月8日上科影发生“造反派”大规模揪斗打人事件。
  8月13日天马发生厂内“造反派”与上海师范学院“造反”学生揪斗打人事件。
  8月21~27日上影系统连续发生“造反派”砸烂原单位牌子、更改厂名的行动:天马被改名为“东方红电影制片厂”、海燕被改名为“红旗电影制片厂”、上科影被改名为“工农兵电影制片厂”、美影被改名为“红卫兵电影制片厂”、译影被改为“工农兵革命电影译制厂”、技术厂被改名为“工农兵电影技术厂”等。
  8月31日~9月1日海燕、天马两厂“红卫兵”在工作组的支持下,对“三名三高”、“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对象进行抄家、“扫四旧”。
  8月海燕摄制完成大型艺术性纪录片《大庆战歌》,被封存片库。
  8~9月上海电影系统各单位普遍发生揪斗、打人、抄家事件。
  9月上科影拍摄社会上“扫四旧”纪录片,有“砸永安公司牌子”、“抄龙宫”、“抄徐家汇天主教堂”等。
  10月9日在江青、叶群授意下,空四军政委江腾蛟组织策划,对赵丹、顾而已、郑君里、陈鲤庭等人突击抄家。
  10月28日由天马厂“联合战斗队”发起成立“上海市文艺界造反司令部”(即“上艺司”)。
  11~12月上影系统大批人员赴北京等地“串连”。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艺术性纪录片1部;美术片2部,还拍摄了一些“扫四旧”纪录片。全市发行电影节目43个。观众161645799人次,年人均看片14.8次。
  1967年
  1月1日天马“造反派”把原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处书记、宣传部部长石西民、副部长陈其五分别从北京、扬州绑架到上海,关押在天马厂。
  1月7日海燕“造反”组织“红旗兵团”派人到南京拍摄武斗纪录片。
  1月15日由天马“造反”组织“联合战斗队”发起,与“工总司”、“红革会”等30多个“造反”组织,在市文化广场联合召开“打倒石西民大会”,同时被揪上台批斗的还有中共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丕显,书记处书记、市长曹荻秋等一大批领导干部。“造反派”对他们进行批斗、毒打、游街,并拍摄了纪录片。
  1月16日电影、戏剧导演,市电影局顾问应云卫在被“造反派”揪斗、游街中惨死。
  1月17日上海市电影系统“造反派”接管市电影局。
  1月天马“造反派”拍摄完成纪录片《一月革命》(5本)。
  3月29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张春桥、副主任姚文元到天马厂审看“造反派”拍摄的纪录片《喜报》、《打响春耕第一炮》。
  4月“中央文革”点名批判一大批影片,上影出品被点名的有《不夜城》、《武训传》、《燎原》、《红日》和《舞台姐妹》等影片。
  5月23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张春桥、副主任姚文元、徐景贤等到天马审看纪录片《复课闹革命》和上科影拍摄的《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的诞生》。张春桥提出要拍一部反映“一月革命”的故事片,让外国人一看就知道“一月革命”是怎么一回事。
  同日接“市革会”通知,《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和美术片《半夜鸡叫》等影片,删去演职员表在上海重映。同时,映出《林家铺子》、《不夜城》、《逆风千里》、《两家人》、《武训传》、《燎原》等供批判的影片。
  5月海燕“红旗兵团”拍摄《斗英国海员》、《控诉英国领事馆》纪录片。
  是月上科影成立“革命委员会”。
  5月海燕“红旗兵团”与“上海图书馆红色革命造反派”联合编印《电影戏剧四十年两条路线斗争纪实》小册子12月完成,内部发行。编辑该书的“红影组”因在收集30年代资料中,看到过有关江青(蓝苹)、张春桥(狄克)和姚文元之父姚蓬子的一些材料,并有议论,即被列为上海市10大反革命案件之一,立案审查、批斗,于1969年5月30日宣布对所涉及的37人的处理决定。
  6月天马“东方红联合战斗队”和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造反派”成员共同编写电影剧本《东方烈火》,9月完成,分别在电影系统“造反”报《电影战线》和外单位“造反”刊物《一月风暴》上发表。1969年12月中旬,市革会主任张春桥,副主任徐景贤点名批判,称该剧是“新的文艺黑线”。参加该剧的创作人员被批判、审查。1972年该剧作者李康尔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受到监督劳动处理。
  6月市革会副主任徐景贤到海燕审看纪录片《工农兵掌握文艺新时代》样片,提出要“造反派”多拍“揭露刘少奇资反路线和反映文化大革命斗争的影片”。
  7月海燕“红旗兵团”赴郑州、武汉拍摄武斗纪录片《河南二·七公社》、《上海人民支持武汉革命造反派》。
  8月4日天马与上科影“造反派”参与上海柴油机厂武斗事件,并拍摄“砸联司”纪录片。
  9月28日天马成立“东方红电影制片厂革命委员会”。
  10月24日技术厂成立“工农兵电影技术厂革命委员会”。
  11月19~24日原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分人员成立“共向东”组织,市电影系统50余名党员干部受牵连被揪斗、殴打。
  11月23日上海电影系统各单位“造反派”借“清队”之名,揪斗、殴打大批职工和群众。
  11月上科影摄影师王敏生遭诬陷“叛国投敌”,被判7年徒刑。1978年冤案得到平反。
  12月初天马厂“革委会”举办“六十年代文艺黑线展览会”,历时9个月。
  12月上旬市电影局局长张骏祥、副局长瞿白音,以及赵丹、张瑞芳、郑君里、周伯勋、白杨等人相继被“市革会”隔离关押审查。
  12月26日上海电影乐团成立“革命委员会”。
  是年海燕、天马、上科影3厂共拍摄反映“文化大革命”及武斗纪录片10多部,译制外国影片1部,大部分未曾上映。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个。观众78338541人次,人均看片7次。

  

  
  1968年
  2月2日上海市电影系统成立“革命委员会筹备会”,第一召集人宋定中。
  3月19日海燕厂副厂长张友良遭逼供和殴打,跳楼身亡。
  4月16日美影集体创作摄制完成剪纸片《伟大的声明》。
  8月美影成立“革命委员会”。
  9月20日市“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军宣队”)进驻市电影系统,实行全面领导。
  10月进驻上影系统的工、军宣队,抽调部分干部、工人到奉贤县海滨筹建“电影五七干校”。
  11月22日天马演员上官云珠因遭迫害跳楼身亡。1978年12月8日,上影厂在龙华殡仪馆为其举行追悼会。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科教片1部、纪录片4部、剪纸片1部、译制片1部。全市发行电影节目4个,观众45284915人次,人均看片4.1次。
  1969年
  1月4日天马、海燕两厂的“工宣队”、“军宣队”和“革委会”组织编写出一批“调查报告”。天马有《上海东方红电影制片厂历年来领导班子情况的汇报》、《关于电影制片厂体制的调查报告》、《对旧天马电影制片厂三十年代文艺黑线人物的情况调查》、《工、军宣队进驻东方红电影制片厂的变化》、《上海东方红电影制片厂党的队伍和整党工作情况调查报告》、《两个司令部对青年演员的争夺》。海燕有《上海红旗电影制片厂清队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和有关海燕厂领导班子、党员、编、导、演、摄、作曲人员及文艺6级以上“三名三高”、“文艺黑线”人物等问题的专题材料。
  3月天马“造反派”和华东化工学院“造反派”联合编辑出版《无限风光在险峰——江青同志关于文艺革命的讲话》一书,发行后,成为“破坏无产阶级司令部威信”的严重政治事件。
  4月23日上影厂导演郑君里在隔离审查中病故。1978年8月19日,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党委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在市革命公墓举行骨灰安葬仪式。
  5月黄浦区电影院职工闻福生、陈元贵、蒋永庆等合作,在复旦大学电光源研究所指导下,将电影放映光源改碳棒为氙灯,在大光明电影院作试验应用,是全国首创的电影放映新光源。
  6月“市革会”通知,在上海恢复上映《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南征北战》、《列宁在十月》、《小兵张嘎》、《海鹰》、《鸡毛信》等影片。同时对《燎原》、《怒潮》、《突破乌江》等影片组织批判映出。
  10月电影系统工、军宣队在全系统动员“四个面向”,把一大批干部调离电影系统,赴黑龙江边远县份、南京梅山铁矿落户、劳动。
  11月3日上海电影系统职工除电影技术厂和发行放映公司少数业务人员外,全部按部队建制编成5个营到奉贤海滨“五七干校”参加劳动和“斗、批、改”运动。到1973年底,大部分职工返回上海原单位,历时4年有余。
  11月7~14日纪念苏联十月革命52周年,上海市16家影院上映《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两部影片。
  11月29日~12月5日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25周年,中阿友协、对外友协举行“阿尔巴尼亚电影周”。全市35家影院上映《宁死不屈》、《创伤》两部影片。
  11月导演桑弧、摄影沈西林等人被抽调参加“革命样板戏芭蕾舞剧《白毛女》”摄制组。导演谢晋、傅超武等人被抽调到北京,参加“革命样板京剧《海港》”摄制组。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科教片2部、纪录片3部,译制外国影片3部。全市发行电影节目5个。观众89548497人次,年人均看片8.2次。
  1970年
  1月下旬在奉贤电影“五七干校”开展“一打三反”和清查“五一六”运动。
  2月19日由南京军区指战员组成的“中央军宣队”奉江青之命,进驻上海电影系统。
  3月上海电影译制厂部分人员被从干校抽调回厂,参加“内部参考片”译制工作。
  4月上海电影放映器材厂由市电影局划给市手工业局领导。该厂的修理车间并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4月电影系统成立新闻片组。该组至1977年5月撤销,7年中拍摄新闻纪录片、内部汇报片、资料片共计151本,其中公开发行放映89本。
  5月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成立“革命委员会”。
  6月18日天马厂导演顾而已,因受迫害在干校自缢身亡。在文化大革命中,上海电影系统受迫害而死亡的有32人。
  7月3日市革会主任张春桥、副主任徐景贤等到天马提出对《白毛女》的修改意见,张春桥说:“这里除《白毛女》摄制组外,其它组一概从这里划出去。”并决定由警备区派解放军来护厂。自此,除《白毛女》组之外,上影人员一律不能入厂。
  8月上影系统各单位开始抽调创作人员和干部、职工到本市一些工厂,以“战高温”为名,长期劳动。这些人后来陆续回到电影系统。
  是月市革会文教办布置上影拍摄《上海五七京剧训练班》资料片向中央(江青)汇报,5年中共拍摄了4个专题片共30本。
  9月1~7日庆祝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25周年,上海举办“越南电影周”,上映《决心战胜美国侵略者》、《上前方之路》、《英雄的昏果岛》3部影片。
  9月“样板戏《白毛女》”摄制组,改为上海电影摄制组,定为局级单位,由市革会第一办公室直接领导。
  10月为纪念“抗美援朝”20周年,上海各影院重新上映《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5部影片。
  12月上影照明新光源组试制成功中国第一个5KW摄影溴钨灯泡,到1972年共试制成功9种不同功率系列式溴钨灯泡,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是年市革会组织8.75毫米电影放映队分赴内蒙、云南、贵州、江西、安徽、黑龙江、吉林等地慰问上海插队知识青年。历时6个月。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科教片6部、纪录片和资料片多部,译制外国影片11部。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6个。观众115807004人次,年人均看片10.8次。
  1971年
  上半年上影新闻片组摄制完成《工农兵上大学》、《在党的九大路线指引下奋勇前进》、《广阔的天地》、《自力更生奏凯歌》、《捕鱼的哲学》等5部纪录片。
  12月工宣队在“五七干校”宣布对参加“上官云珠专案组”的人员以“炮打无产阶级司令部”的罪名,分别以押送公安局或在干校隔离审查处理决定。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科教片4部、新闻纪录片7部;译制外国故事片17部、纪录片1部。全市发行电影节目23个,观众136830355人次,年人均看片12.8次。
  1972年
  2月上影特技车间戈永良、姜亦素、史久铭、张庆镐、陈耀、陈渭沧等6人试验采用玻璃珠银幕正面放映合成技术成功。
  是月上影乐团作曲徐景新、金复载等赴河南省林县深入生活,创作了民乐合奏《红旗渠》。
  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市影院上映“革命样板戏电影”《海港》、《龙江颂》、纪录片《大有作为》、科教片《针麻为什么不痛》等21部影片。
  10月进驻上影系统的“军宣队”全部撤离。
  12月16日中共上海市委、市革命委员会批准上影厂建造洗印车间,同时决定将上海电影技术厂划交市轻工业局电影工业公司管理。
  12月20日市电影局“革委会”成立。主任戴星明。
  12月20~23日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委员会召开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戴星明当选书记。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舞台艺术片1部、美术片2部、科教片20部(53本),新闻纪录片10部;译制外国故事片10部。全国发行电影节目30个。观众140888835人次,年人均看片13.2次。
  

  
  1973年
  1月上影乐团招收上海音乐学院毕业生22人。
  2月上科影为阿尔巴尼亚培训一名录音技术实习生,为期两个月。
  5月22日上海电影制片厂“革委会”成立。主任江雨声。
  8月1日大场影剧院(大场镇少年村路1号)开幕,系宝山县政府拨款将原大场镇礼堂改建而成。
  11月2日市革会副主任徐景贤主持电影剧本《赤脚医生》(6稿)大型讨论会。该剧本创作组于1970年7月成立,原来主要是歌颂新生事物,写为贫下中农送医送药。徐景贤提出要写夺权斗争,将农村卫生院院长写成“走资派”,“要夺他的权”。会后,又派市委写作组成员对创作组“进行具体指导,修改剧本”,于1974年7月1日经市革会副主任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主持讨论通过,并决定改名为《春苗》,由上影组织力量投入拍摄。
  12月上影新光源组试制成功中国第一支电影外景新光源镝钬灯,在全国电影厂推广使用。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美术片3部;科教片16部(41本)、杂志片4本;新闻纪录片10部;译制外国故事片6部。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5个。观众146275123人次,年人均看片13.7次。
  1974年
  1月自“文化大革命”以来,首次在市影院上映国产新故事片《火红的年代》、《艳阳天》、《青松岭》。
  4月11日~5月23日上海举行“革命样板戏”影片汇映,市影院上映《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等10部影片。
  6月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革委会”。
  上半年徐景贤批转华东师大工农兵学员刘丽华反对“智育第一”的谈话纪录后,上科影发动“批文艺黑线回潮”:编导人员批“导演中心论”、“唯生产力论”、“业务挂帅”;作曲批“创作圆舞曲”;录放车间批“知识私有”;将广告片《蜂乳精》和科教片《风城》当作“黑线回潮”靶子,进行批判。因批“黑线回潮”有成绩,10月间该厂被列为市8个“先进”文教单位之一。
  7月1~15日市举办“‘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电影汇映”,放映《大庆红旗》、《大寨红旗》等30部长短纪录片、科教片。
  8月根据国务院文化组通知,全市组织批判新影厂摄制的戏曲影片《园丁之歌》。同年11月,毛泽东在长沙观看《园丁之歌》后,鼓掌说:“我看是出好戏。”
  8月上影从工农兵中招收演员,陈冲、闵安琪、王伟平等24人被录取,参加短期培训班。
  12月25日市举办“科教电影展览”,放映《烟囱除尘》、《保护水源》等100余部科教片。翌年1月25日结束。
  是年上科影摄制的科教片《针刺麻醉》,在美国纽约第一届长岛国际电影节获大奖。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长、短片各2部;美术片2部(8本);科教片17部(51本)、杂志片5本;新闻纪录片9部;译制外国故事片5部。本市发行电影节目27个,观众163598758人次,年人均看片15.2次。
  1975年
  3月徐景贤派秘书将小说《欢腾的小凉河》校样给上影,并责成上影将小说改编成电影。上影立即行动,于9月份定稿。根据形势的变化,徐景贤让秘书于11月、76年2月和4月亲自动手对剧本作了3次重大修改,改成了把矛头直指中央和地方的一大批老干部,把由原来的影射批邓改成点名批判邓小平,然后交上影拍摄。
  5月23日~6月23日文化部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3周年,举行“革命样板戏影片汇映”。全市影院上映《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10部京剧“样板戏”影片和《草原儿女》、《沂蒙颂》、《火红的年代》等15部故事片、纪录片。
  10月1日上影故事片《春苗》公开上映,《解放日报》、《文汇报》受命组织刊登吹捧文章。该片是经徐景贤多次审查、修改,于5月11日由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王少庸一起审查通过并立即送京,13日王洪文看后说是一部很好的影片。
  10月10~12日美国记者、作家斯诺夫人一行6人到上影参观、访问、座谈。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3部、短戏曲片2部;美术片4部;科教片21部(50本)、杂志片8本;新闻纪录片15部;译制外国故事片22部。全市发行电影节目34个。观众193065933人次,年人均看片17.9次。
  1976年
  1月上影摄制完成故事片《难忘的战斗》。
  2月5日上影接受文化部交下的拍摄“内片”的任务,组织摄制组在本市泰兴路306号原市文化俱乐部,拍摄了京剧传统剧目23出(96本),词曲5出(7本),10月16日完成。
  5月1~30日全市影院继续举行“革命样板戏电影汇映”。
  5月话剧《盛大的节日》在沪上演,徐景贤看后指令上影改编电影,要求10月1日前出片。
  6月17日上影开拍以“揭露军队内一小撮走资派”为主题的故事片《千秋业》,直至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影片摄制工作才告终止,已拍摄全片的95%。
  7月1日上影摄制的故事片《欢腾的小凉河》普通银幕影片在全国上映;经过补拍与修改于8月9日完成宽银幕影片上映。江青反革命集团及其成员赞扬该片“及时配合批邓斗争”。
  9月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在美影诞生。
  10月16日上影举行“愤怒声讨‘四人帮’反党罪行大会”,中共上影党委决定:停止《盛大的节日》、《一月的汽笛》、《千秋业》、《井冈山》等故事片和“内片”的拍摄,停止《苍山志》、《土改》、《金色的朝晖》、《序曲》和《风庆号》等剧目的创作活动。
  10月全市影院恢复上映曾遭江青反革命集团扼杀的《创业》、《海霞》、《车轮滚滚》和《园丁之歌》等影片。
  11月11日中共上海市委领导苏振华、倪志福、彭冲听取上影导演张骏祥、孙永平对“文化大革命”前夕拍成的大型艺术性纪录片《大庆战歌》的情况汇报,表示对影片的肯定,并对影片提出修改意见。
  12月23日市电影局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伟大领袖和导师毛泽东永垂不朽》彩色纪录片公映仪式,嗣后各区、县于24日起分别举行公映仪式。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长故事片7部、短故事片1部、长戏曲片1部、短戏曲片4部;美术片6部(25本);科教片22部(58本)、杂志片6本;译制外国故事片27部(325本)、中译外3个节目(48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55个。观众200343471人次,年人均看片18.5次。
  

  

  1977年
  1月5日纪念周恩来逝世一周年,全市影院上映彩色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
  1月22日全市影院内部发行放映故事片《反击》,一些单位并组织讨论、批判。
  3月10日~4月2日上影乐团民乐队赴南京、镇江、常州等地为南京铁路分局慰问演出。
  4月27日上影故事片《祖国啊!母亲》摄制完成。6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放映这部歌颂蒙汉兄弟民族团结战斗的影片,并邀请上影代表出席庆祝活动。
  5月14日~6月17日上影演员剧团组织30余人小分队先后到15家工厂参观、学习与演出。
  5月23日市文教办和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党委联合向上影派出以杜文林为组长的5人联络组,进行清查工作,整顿厂领导班子。
  5月25日~6月15日团市委、市教育局、市电影局联合举办“六一”儿童节电影放映活动,放映《雷锋》、《园丁之歌》、《闪闪的红星》、《红孩子》等影片。
  7月1日上海电影技术厂从市轻工业局划归市电影局领导。
  7月15日进驻上影系统的“工宣队”全部撤离。
  7月30日为庆祝“八一”建军节50周年,市警备区、市电影局联合举办放映活动,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开幕式,会后放映《万水千山》(上集)。
  10月1日海燕和“八一”厂于1965年联合摄制完成旋即遭禁的故事片《白求恩大夫》(张骏祥、赵拓编剧,张骏祥总导演,李舒田、高正导演,谭宁邦主演)正式公映。
  10月市电影局和上影成立由张骏祥、徐桑楚、石方禹等人组成的建国30周年献礼片领导小组。
  11月7日团市委、市科技协会、市科委、市教育局、市电影局联合举办“上海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周”,映出科教影片150部。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4部;美术片4部(16本);科教片25部(64本),杂志片9本;译制外国片6部(73本)、中译外片3部(34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55个。观众244835725人次,年人均看片22.5次。
  1978年
  2月15日上影成立领导小组,组长任干;同时撤销1977年5月市文教办和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党委派出的联络组。
  3月28日孟波任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党委书记兼局长。
  6月美影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南斯拉夫第三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一等奖。
  7月4日徐桑楚任上影厂长。上影颁布《上影厂故事片生产管理暂行规定》(又称“生产管理20条”)。
  7~11月上海电影系统组织110名创作人员到大庆油田、西双版纳等地深入生活。
  8月22~28日文化部举办“罗马尼亚电影周”。上海市14家影院上映《橡树十万火急》、《汽车行动》、《侦察英雄》等影片。
  8月上科影摄制的科教片《高山植物》获南斯拉夫国际科教电影节金质奖章。
  9月7~13日文化部举办“朝鲜电影周”。上海市影院上映《高压线》、《扎根大地》、《战友重逢》、《在阴谋者中间》4部影片。
  9月美影摄制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在英国第二十二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影片奖。
  10月26日~11月1日中国对外友协、中日友协、中国影协联合举办“日本电影周”。上海市16家影院映出《追捕》、《望乡》、《狐狸的故事》3部影片。日本电影代表团团长德间康快,团员中野良子、栗原小卷、吉永小百合等参加28日在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见面会。
  12月《上海银幕》(月刊)创刊,由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宣传科编辑出版。
  是年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修理车间曾伯炎、常玉卿、伍裕通、朱国忠、邱志滢等联合研制成功解放103型放映机改装500瓦氙灯光源。该项目获文化部1978~1980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8部、戏曲艺术片2部;科教片19部(60本)、杂志片10本、财贸科技10本;美术片12部(30本);译制外国故事片20部(255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72个。观众274049155人次,年人均看片25次。
  1979年
  1月《电影新作》(双月刊)在沪创刊,王世桢、姚国华、杨金福先后任主编。
  2月21日以上影厂长徐桑楚为团长的中国电影代表团赴英国参观访问。
  2月上海电影放映器材门市部从市五金交电供应站重新划归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领导。4月10日起改称市电影器材供应站。
  3月20日~4月10日文化部、农业部、全国科协联合举办“全国科学教育电影展览”。科影厂《激光》等9部科教片参展。
  3月美影邀请日本朋友持永只仁(方明)来厂讲学,为期8个月。
  5月2~8日以罗伯特·史密斯为团长的美国电影电视工程师协会代表团一行10人来沪,访问上影、美影和电影技术厂,并进行座谈。
  5月4~10日文化部、团中央举办“纪念五四运动60周年电影周”。市30家影院展映《一江春水向东流》、《青春之歌》、《家》和《于无声处》等9部影片。
  5月25~31日市电影局举办“庆祝上海解放30周年电影周”。市25家影院映出《战上海》、《聂耳》等11部影片。
  6月1~10日文化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举办“儿童电影展览”,市47家影院上映《兄妹探宝》、《暑假的礼物》等19部故事影片和38组美术片。
  6月29日儿童艺术剧场、风雷剧场、市少年宫影剧场恢复专为少年儿童放映电影。
  7月14~18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召开电影创作会议,研讨当前电影创作问题。
  7月25~31日文化部举办“墨西哥电影周”。上海市27家影院映出《叶塞尼亚》、《冷酷的心》、《玛丽亚》3部影片。
  8月12日美影水墨动画片《牧笛》,在丹麦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获金质奖。
  8月22~28日文化部举办“罗马尼亚电影周”。上海市22家影院映出《政权·真理》、《光明》、《审判延期》3部影片。
  8月25日罗马尼亚萨希亚动画电影制片厂厂长阿里斯蒂德摩尔到美影访问、交流。
  8~10月美影为日本东映株式会社加工动画片描线、上色7000多张。这是中国第一次为外国加工动画片。
  9月4~10日文化部举办“日本电影周”。上海市21家影院映出《生死恋》、《金环蚀》、《吟公主》、《我的老师》、《龙子太郎》5部影片。以日本映画制作者连盟会长、东映株式会社社长冈田茂为团长,有东宝、日活、东映、松竹、大映等日本5大映画会社社长和电影演员吉永小百合、栗原小卷、中野良子、渡边笃史等参加的日本映画制作者连盟代表团,于7~9日来沪参加电影周活动。他们参观访问了上海各电影制片厂,与上海电影界人士联欢,并在大光明电影院与上海电影观众见面。
  9月9~15日文化部举办“朝鲜电影周”。上海市14家影院映出《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金刚山姑娘》、《走向生活》、《看不见的要塞》等5部影片。11日朝鲜电影代表团团长闵一、功勋演员英姬等人出席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的与观众见面会。
  9月10~12日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副总裁奥布赖恩来沪,与上影洽谈合作事宜。
  10月1日天山电影院(天山路888号)开幕。
  同日文化部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片展览,上影参加第一批展映的影片有《从奴隶到将军》、《曙光》、《他俩和她俩》;参加第二批展映的有《傲蕾·一兰》、《蓝光闪过之后》等。市42家影院10月15~21日映出《曙光》、《从奴隶到将军》、《吉鸿昌》等15部故事影片,以及《长江》、《敦煌艺术》等4部科教片。
  10月4日上影故事片《苦恼人的笑》摄制完成。
  10月15日张骏祥任文化部电影局副局长后又兼任上海市电影局局长。
  11月1日电影理论家、电影编剧、导演、原市电影局副局长瞿白音逝世。
  11月10日法国全国电影中心总经理维约和以法国文化部专员德拉·包尔德为团长的法国电影考察团参观访问上影、美影。
  11月14日美国华纳公司总裁卡琳夫妇及其香港分公司经理陈晋泉3人参观上影。
  11月23日荷兰电影导演伊文思和法国电影工作者罗丽丹参观上影并举行座谈。
  11月28日~12月4日文化部、对外友协举办“南斯拉夫电影周”。上海市19家影院上映《苏捷什卡战役》等4部影片。12月1日,南斯拉夫电影代表团在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见面。
  12月上影完成35000伏高压变电站工程,从此以6600伏高压稳压器送至各变电间,保证电压正负不超过5%。电业局另供应一路备用,确保电影拍摄与洗印正常进行。该项工程为全国电影厂之首创。
  是月市电影局和上影厂联合成立艺术委员会,主任张骏祥(兼)。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3部、戏曲艺术片1部;科教片29部(82本)、杂志片9本;美术片11部(29本);译制外国片26部(310本)、中译外6个剧目(50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28个。观众327630172人次,年人均看片28.9次。
  1980年
  3月8~14日文化部、全国妇联举办“三八妇女节电影周”。上海市42家影院映出《黑面人》、《柳暗花明》等3部影片。
  3月30日译影配音演员邱岳峰去世。
  4月~5月美影厂长特伟、译影厂长陈叙一应邀同赴美国,先后在15个城市和8所大学讲学。
  4月10日~5月10日市电影局、市科协等单位联合举办“卫生科技电影宣传月”。市影院上映30余部科教片。
  4月27~30日文化部举行“1979年优秀影片奖、青年优秀创作奖”授奖会。上影系统获奖影片有:上影故事片《从奴隶到将军》(上、下集)、《啊,摇篮》、《苦恼人的笑》、《傲蕾·一兰》(上、下集)、《曙光》(上、下集)、《他俩和她俩》;上科影科教片《地壳运动》、《敦煌艺术》、《盐湖》、《叶面施肥》和《科学与技术》第3号;美影美术片《哪吒闹海》、《好猫咪咪》和《阿凡提》;译影翻译片《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等。
  获青年优秀创作奖的上影人员和在上影影片中担任角色的有王天鹏、冯淳超、陈冲、应福康、张金玲、杨在葆、黄洽贵、高英;上科影有蔡锋、高翔、朱克忠;美影有严定宪、胡进庆、金复载等。
  5月9日美籍华人、电影演员李丽华来沪参观访问上影,会见同行老友。
  5月23日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上影黄洽贵获最佳美工奖(影片《蓝光闪过之后》美工);上科影《红绿灯下》获最佳科教片奖;美影《哪吒闹海》和《阿凡提》同获最佳美术片奖。
  6月5日《文汇报》举办的第一届“文汇电影奖”揭晓,上影故事片《啊,摇篮》获最佳影片奖,谢晋获最佳导演奖;故事片《从奴隶到将军》编剧梁信获最佳编剧奖;陈冲获最佳女演员奖(影片《小花》女主角)。
  6月中国第一本美术电影专刊《孙悟空》(双月刊)创刊,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辑,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1990年5月停刊。
  7月11日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召开影代会,决定改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简称中国影协上海分会)。沈浮当选主席。
  7月13~15日西柏林杜尼约克电视、电影制片厂经理杜尼约克来沪,与美影厂洽谈合作事宜。
  9月9~15日文化部举办“朝鲜电影周”。上海市17家影院上映《血海》、《春香传》、《我的儿子》、《激战前夕》等6部影片。
  9月13日柬埔寨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参观上影。
  9月19日上海市电影局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在上海举行“伊文思50年电影回顾与上海艺术家和观众见面会”;同时举行“伊文思影片回顾与图片展览”。展出《桥》、《雨》、《博里纳杰》、《西班牙的土地》、《英雄之歌》等影片。
  9月26日~10月15日上影照明技师晏仲芳应邀赴美国辛辛那提,出席美国IEE—IAS应用电工学会第十五届国际年会,宣读论文。会后进行专业参观交流活动。
  9月美影厂和华山中学联合举办动画专业职业班开学,学制3年。
  10月8~14日文化部主办“澳大利亚电影周”。上海市19家影院映出《悬崖下的野餐》、《凯迪》、《兰鳍号》、《多蒂和袋鼠》4部影片。
  10月10日上影演员、人民艺术家赵丹因患癌症病逝北京。27日,文化部、中国文联在京举行“悼念人民艺术家赵丹大会”。29日,上海市电影局、市文联、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和上影厂联合举行追悼会,会后放映纪录片《他活着》。11月10~28日北京、上海两地分别举行“赵丹表演艺术讨论会”;北京、上海、南通等地还举行“赵丹书画遗作展览”。
  10月18日上影故事片《巴山夜雨》摄制完成。
  11月13日~12月23日以文化部副部长王阑西为团长、上海市电影局局长张骏祥为副团长的中国电影代表团8人赴美国考察,团员中有上影厂厂长徐桑楚。代表团还分别访问了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
  11月17~23日文化部主办“法国电影周”。上海市影院上映《老枪》、《我的舅舅》等5部影片。以米歇尔·德拉博德为团长的法国电影代表团在上海音乐厅与观众见面。
  11月上海电影技术专家林圣清作为中国电影设备考察团成员访问美国,从美国CMI公司引进全套32路调音台、24声轨录音机、MTE3声道录音机以及MTE程控放映机。
  是月日本动画协会会长手治虫和动画家铃木伸一访问美影,会见“万氏三兄弟”。
  12月1日上影故事片《天云山传奇》摄制完成。影片上映以后,因影片内容第一次正面触及反右斗争,全国各地产生强烈的反响。
  12月23~30日市电影局、中国影协上海分会联合举办“上海电影新秀创作展览”。市16家影院展映《巴山夜雨》、《燕归来》、《好事多磨》、《爱情啊,你姓什么》等20余部影片。24日在上海音乐厅举行开幕式。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6部、戏曲艺术片1部;科教片40部(93本)、杂志片9本;美术片17部(32本);译制片14部(166本)、中译外剧目36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16个。观众293040604人次,年人均看片25.6次。
  

  
  1981年
  1月24日加拿大《中国向21世纪迈进》摄制组到上影拍摄纪录片。
  1月25日在菲律宾举办的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上影故事片《舞台姐妹》和八一厂故事片《农奴》同获金鹰大奖。以上海电影演员剧团团长张瑞芳为团长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应邀参加电影节活动。
  2月15~25日第三届全国电影特技会议在沪举行。
  3月7日文化部表彰上影出色完成1980年创作生产任务,给市电影局、中共上影厂党委和全体职工发来贺信。
  3月20日上影副厂长石方禹,应美国国际交流总署邀请,赴美访问华盛顿和旧金山等6个城市,并应邀参加在达拉斯举行的第十一届美国电影节和在洛杉矶举办的国际电影展等活动。
  3月27日在文化部举行“1978年~1980年文化科技成果授奖大会”上,上影与复旦大学共同研制的直流镝钬电影外景灯、上海电影技术厂研制的染印法无银染料声带(平版工艺)、染印法无银染料声带(坚膜工艺)各获一等奖;上影与上海沪光灯具厂、上海电光器件厂联合研制的XSD510-ICGC电瓶外景新闻灯获二等奖。
  4月3~8日日本动画协会在东京举办“中国美术电影动画片展”和研讨会,展映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美术片13部。以美影厂厂长特伟为团长的中国美术片考察团应邀参加活动。
  4月18日文化部举行“1990年优秀影片授奖大会”。上海获奖影片有:故事片《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科教片《试管苗》、《遗传工程初探》、《199与911》、美术片《三个和尚》、《雪孩子》;译制片《啊,野麦岭》。
  4月27日~5月2日美国电影胶片专家哈尔特邦来沪,与上海有关技术人员就电影胶片的制造和染印法工艺技术问题,举行座谈交流。
  5月17~21日文化部主办“美国电影周”。市43家影院映出《谁来赴晚宴》、《白雪公主》、《原野奇侠》、《雨中曲》、《黑驹》5部影片。以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主席费伊·卡宁为团长的美国电影代表团,18日参加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的与观众见面会。
  5月23日上影故事片《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同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美影动画片《三个和尚》获“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巴山夜雨》编剧叶楠获最佳编剧奖;《天云山传奇》导演谢晋获最佳导演奖;演员张瑜(在《庐山恋》中饰周筠,在《巴山夜雨》中饰刘文英),获最佳女主角奖;在《巴山夜雨》中扮演角色的演员石灵、欧阳儒秋、茅为惠、林彬、仲星火、卢青同获最佳集体配角奖;《天云山传奇》摄影许琦获最佳摄影奖;《天云山传奇》美工丁辰、陈绍勉获最佳美工奖;《巴山夜雨》作曲高田获最佳音乐奖。上影故事片《庐山恋》、《天云山传奇》同获第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演员达式常获最佳男演员奖(在《燕归来》中饰男主角林汉华);张瑜获最佳女演员奖(在《庐山恋》中饰女主角周筠)。
  6月1~7日文化部、全国妇联、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举办“1981年儿童电影周”。上海市影院映出《四个小伙伴》、《宝贝》、《小海》等影片。
  6月25日~7月1日文化部主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电影周”。上海市影院映出《先驱者之歌》、《南昌起义》等32部影片中有4部是上影摄制完成的故事片《南昌起义》、《喜盈门》、《月亮湾的笑声》,及纪录片《上海啊!上海》。
  6月28日在法国拉罗舍尔第九届国际现代艺术节上,举办“赵丹艺术作品展”,放映赵丹主演的《马路天使》等8部影片。赵丹夫人黄宗英应邀参加活动。
  9月8~14日文化部、对外文联举办“朝鲜电影周”。上海市20家影院映出《十四个冬春》、《检察员的起诉》、《亲骨肉》等4部影片。
  9月16日美国电影编导奥德·爱伦夫妇和美籍华人电影演员卢燕参观上影,介绍表演技巧、举行座谈。
  9月28日南市影剧院(陆家浜路871号)建成开幕。
  10月7日以左野吉太郎为团长的日本电影界友好人士第二次访华团16人到上影进行技术交流。
  10月22日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市委宣传部部长陈沂邀请上影部分创作人员探讨如何进一步繁荣上海电影创作问题。
  10月25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与《大众电影》、《电影艺术》编辑部,联合在京举办“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杨从艺50周年纪念会”。
  12月上影故事片《喜盈门》发行拷贝创国产故事片发行数量最高纪录。35毫米、16毫米、8.75毫米3种共4212个拷贝。
  是年由上海电影器材供应站吴荣生等人研制开发成功的氙灯光源应用技术在全国推广。该成果获文化部1981~1982年度科技成果2等奖、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3等奖。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6部、戏曲艺术片1部;科教片37部(97本)、杂志片12本;美术片14部(34本);译制外国片16部(190本)、中译外4部(24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50个。观众268225223人次,年人均看片23.1人次。
  1982年
  1月《上影画报》月刊复刊。上海电影制片厂主办,1982年底前,先后由石方禹、沈寂负责,1983年初陈青任主编,1987年8月许朋乐继任。
  2月6日美影与中国影协上海分会邀请专业和业余儿童文学家举行美术片剧本问题座谈会。
  3月5~11日市电影局举办“文明礼貌月电影周”。市影院映出《雷锋》、《当代人》等13部故事片、18部纪录片、2部美术片和4部科教片。
  3月香港举办首届国际电影节。上影故事片《天云山传奇》获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奖。
  4月2~8日文化部举办“英国电影周”。上海市46家影院上映《39级台阶》、《海狼》、《新天方夜谭》3部影片。
  4月21日文化部举办“1981年优秀影片授奖大会”。上影系统获奖的影片有:故事片《喜盈门》、《南昌起义》和戏曲艺术片《李慧娘》;科教片《蜜蜂王国》、《万里长城》、《幼儿家庭教育》、《胆结石的奥秘》;剪纸片《南郭先生》;译制片《远山的呼唤》。
  5月23日在西安举行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五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授奖会上,上影系统获“金鸡奖”的有:故事片《喜盈门》获荣誉奖;科教片《蜜蜂王国》获最佳科教片奖;演员张雁获最佳男主角奖(影片《月亮湾的笑声》饰冒富);美工韩尚义、瞿然馨、李华忠获最佳美术奖(影片《子夜》);作曲杨绍榈获最佳音乐奖(影片《喜盈门》);戈永良、陈继章、周浩斐获最佳特技奖(影片《李慧娘》);曹颖平获最佳服装奖(影片《阿Q正传》、《南昌起义》)。
  上影获“百花奖”的有:故事片《喜盈门》和戏曲艺术片《白蛇传》获最佳故事片奖。
  7月11~18日在西班牙桑坦德尔国际联欢节举办的第三届桑坦德尔音乐舞蹈电影周中,海燕摄制的《阿诗玛》获“最佳舞蹈片奖”。
  8月19日剪纸片《猴子捞月》在加拿大第二届渥太华国际电影节参赛中,获儿童片一等奖。
  8月29日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韦维国际喜剧电影节上,上影故事片《阿Q正传》阿Q扮演者严顺开获最佳男主角奖(金手杖奖)。
  9月9日市电影局、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在沪举办“导演孙瑜从影50周年影片观摩研讨会”。
  10月27日上影故事片《城南旧事》拍摄完成。
  11月1日上影故事片《秋瑾》摄制组一行19人,由迟习道副厂长、谢晋导演与毕立奎制片主任率领赴日本东京富士山等地拍摄外景,这是新中国第一部选取外国实景的影片。
  是月上海电影技术厂多声道强吸声录音棚第一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录音质量达到80年代初国际水平。该项目获文化部1983~1984年度科技成果一等奖。
  同月动画片《三个和尚》在第六届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参赛中,获最佳影片奖。
  12月18日上影导演吴永刚去世。20日在龙华殡仪馆举行遗体告别仪式。
  是月电影技术厂自行设计制造成功新型35毫米单声道混合录音全套设备。此项成果于1984年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8部、戏曲片1部;科教片37部(100本)、杂志片12本;美术片17部(34本);译制外国片26部(301本),中译外6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41个。观众258282796人次,年人均看片21.9次。
  1983年
  1月11~13日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主席洛赛克参观访问上影,为电影节选片。
  2月4日上影故事片《城南旧事》在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被评为最佳影片,获“金鹰奖”。以文化部电影局局长石方禹为团长,有导演谢晋(任电影节评委)、吴贻弓、郑振瑶等人组成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参加电影节活动。谢晋获导演金鹰荣誉奖。动画片《三个和尚》、《哪吒闹海》、《人参果》获特别奖。
  2月10日上科影研制成功35毫米内窥镜增距镜,能使科教片的摄影镜头延伸到人体内部,填补了中国医学影片拍摄技术的一项空白。此项成果获1983年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
  3月英国《中国电影事业》(《世界电影事业》系列片之一)电视纪录片摄制组来沪,采访并拍摄市电影局、上影系统各单位10余位电影艺术家的艺术活动。
  4月8~12日法国南特市雅拉多兄弟2人参观访问上影,并邀请谢晋参加当年11月23日至30日在南特举行的亚、非、拉3大洲电影节“导演回顾展”活动。
  4月15日上影演员、导演孙道临应美国文化交流总署邀请,赴美国考察电影现状。后又应夏威夷东西方中心之邀,到檀香山访问。
  4月20日文化部举行1982年优秀影片授奖大会。上海获优秀影片奖的影片有:故事片《牧马人》、《泉水叮咚》;科教片《冠心病》、《硼肥》、《燕子》;动画片《鹿铃》、剪纸片《淘气的金丝猴》;译制片《苔丝》。
  4月上影组织一批创作人员赴广州、深圳、珠海参观、学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梁湘等接见。
  是月在中央电视台召开的第三届优秀电视剧评选会上,上影电视部《卖瓜不说瓜甜》、《人之初》获电视“飞天奖”;同月,上影电视剧《上海屋檐下》获《大众电视》“金鹰奖”特别奖。
  5月23日第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授奖大会在福州市举行,上影系统获“金鸡奖”的有:故事片《城南旧事》导演吴贻弓获最佳导演奖;牛?获最佳男配角奖(《牧马人》中饰郭?子)、郑振瑶获最佳女配角奖(《城南旧事》中饰演宋妈);作曲吕其明获最佳音乐奖(《城南旧事》作曲);周鼎文获最佳剪辑奖(《牧马人》剪辑);儿童故事片《泉水叮咚》获特别奖;《阿Q正传》获最佳服装奖;水墨动画片《鹿铃》获最佳美术片奖。
  上影获“百花奖”的有:最佳故事片奖《牧马人》;最佳男演员奖严顺开(《阿Q正传》饰阿Q);最佳男配角奖牛本犇(《牧马人》饰郭子)。
  5月24日~6月16日美影动画导演阿达(徐景达)应法国安纳西第十四届国际动画节邀请,担任评委。在电影节召开前,阿达参加辅导33位法国儿童完成动画短片《一天在中国》的工作。这部动画短片在该动画电影节上放映,受到好评。
  6月25日以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动画电影制片厂总经理伊凡·古纳伊为团长的电影代表团6人访问美影,作学术交流。
  6月29日市电影局顾问、电影戏剧编导陈西禾逝世。
  6月30日~7月18日中国电影资料馆主办的《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电影回顾展》在沪预展,并进行研讨活动。
  7月21日上影故事片《大桥下面》拍摄完成。
  7月30日《泉水叮咚》在意大利第十三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被评为一等奖,并被授予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
  9月9~15日文化部主办“朝鲜电影周”。市17家影院映出《月尾岛》、《妙香山重逢》等4部影片。13日,以朝鲜文化艺术部副部长许白山为团长的8人代表团,在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见面。
  9月24日香港电影演员石慧在上海音乐厅举行独唱音乐会。
  10月翔鹰电影院(翔鹰路1111号)开业,由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是月七宝电影院(上海县七宝镇)开业,由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投资改建。
  11月14日《泉水叮咚》在印度新德里第三届国际青年电影节获“金像奖”。
  12月27日上影演员金焰逝世。
  12月泗塘电影院(张庙虎林路103号)开业,由市电影局投资,由原泗塘文化分馆改建而成。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20部;科教片41部(104本)、杂志片12本;美术片16部(32本);译制片24部(253本)、中译外7个剧目(54本)。全市发行电影节156个。观众252044068人次,年人均看片21.1次。
  1984年
  1月1日东方电影院(南汇县惠南镇)竣工开幕,由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同日虹桥电影院(上海县虹桥镇)开幕,系上海郊县首家由地方集资建造。
  1月23~24日上科影技术革新组研制成功的“特技摄影控制器”、“外景摄影控制器”、“微处理机——动画字幕程序摄影机控制系统”,通过技术鉴定。
  1月金山电影院(金山县朱泾镇)开幕,由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2月29日电影评论、教育工作者鲁思病逝。
  4月21日文化部举行1983年度优秀影片授奖大会。上影系统获奖的有故事片《咱们的牛百岁》、《大桥下面》获一等奖,《女大学生宿舍》获二等奖;科教片《拱的建筑》、《棉花麦后移栽》、《森林与我们》第一集《绿色世界》获优秀影片奖;剪纸片《鹬蚌相争》、动画片《蝴蝶泉》获优秀影片奖;译制片《国家利益》获优秀译制片奖。
  5月南翔电影院(嘉定县南翔镇)竣工开业,由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6月2日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七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山东省济南市举行授奖大会,上影系统获“金鸡奖”的有:龚雪(影片《大桥下面》)获最佳女主角奖、徐国梁(《秋瑾》)获最佳道具奖、《鹬蚌相争》获最佳美术片奖。
  上影获“百花奖”的有:故事片《咱们的牛百岁》获最佳影片奖、龚雪(影片《大桥下面》)获最佳女演员奖。
  6月12日法国亚洲文库协会主席柯德维茨来沪,与上影厂洽谈年底在巴黎举行《中国上海电影实物展览》事宜。
  6月18~24日文化部、广播电视部、中国剧协、中国影协联合举办“庆祝建国35周年优秀戏曲片回顾展”。市影院映出16部戏曲影片。
  7月6日故事片《女大学生宿舍》获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十四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处女奖。
  8月25日~9月2日庆祝建国35周年,上影乐团赴京与北影乐团、长影乐团在首都体育馆、工人体育馆联合举行“电影音乐会”。
  9月9~15日文化部举办“朝鲜电影周”。上海市影院映出《没有回来的密使》和《决不后退》2部影片。
  9月10日市电影局、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举办“英国电影回顾展”。期间,英国电影代表团团长希拉·惠特克在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见面。
  9月21日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召开“著名电影导演应云卫诞辰80周年纪念会”。
  10月1日燎原电影院(长寿路600号)开幕。系原址长寿路427号易地新建。市电影局投资兴建。
  10月11日中共上海市委批复《关于上海市电影局进行改革试点的报告》,按政企分工原则,组织上海电影公司(后改称“上海电影总公司”),实行企业化。该公司定局级待遇。
  10月17日中共中央领导赵紫阳、张廷发、胡乔木、秦基伟、邓力群、彭冲、康克清等在北京观看上影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环》,向谢晋导演表示祝贺。杨得志观片后作了题词。
  10月20日~次年4月10日上科影摄影高翔、陈富才作为中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员赴南极,并拍摄影片《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至1986年,他们3次参加南极考察队赴南极考察,还在南极拍摄了《企鹅大帝》等影片。
  10月23~31日上影、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与中国电影艺术中心、中国影协广西分会、广西电影制片厂等单位,联合在桂林召开“全国喜剧电影讨论会”。11月4~8日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在沪又组织上影创作人员继续探讨喜剧电影的创作。
  11月15日上影假座上海展览馆举行庆祝建厂35周年大型座谈会。第二天在上海体育馆举行庆祝大会。
  11月16日上影内刊《上影信息》创刊。1985年4月,该刊随上海电影总公司成立改由总公司主办。1987年7月,总公司撤销,恢复局、厂建制后,该刊改由市电影局主办。先后由顾征南、桂世杭、陈斌任主编。
  11月19日科影《熊猫》在意大利比萨举行的第十四届“自然、人类、环境国际电影节”获金牌奖。
  11月21日~12月20日文化部主办“庆祝建国35周年电影新片展览月”。上海市影院映出《高山下的花环》、《二十年后再相会》等10部影片。
  11月28日~12月4日文化部主办“南斯拉夫电影周”。上海市影院映出《猎鹰》、《七月三十日》等10部影片。
  12月20日文化部电影局、上影和法国亚洲文库协会共同合作,在法国巴黎市中心圆点剧场展览厅举办“中国电影服装、道具展览”。以上影副厂长韩尚义为团长的4人代表团参加展览会活动。
  12月25日长白电影院(控江路435号)开幕。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12月中国第一部彩色球幕影片《黄浦江航道》在美影诞生。该影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海军舰艇学院科研项目。美影金志成摄影。
  是月上影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环》,在沪连映25天(12月1~25日),观众达549万人次,创上海市建国以来中外影片放映各项指标的最高纪录。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20部;科教片40部(105本)、杂志片12本;美术片14部(38本);译制外国片26部(301本)、中译外6个剧目(32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61个。观众241496364人次,年人均看片20次。
  

  
  1985年
  1月3~13日市电影局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在沪举办“意大利电影回顾展”。
  1月美影动画片《金猴降妖》分别在广州、上海举行首映式。
  2月9日市电影局举行获奖影片授奖大会,给1984年度在国内、外获奖的集体和个人授奖。
  2月19日上海首家球幕电影院在静安区工人俱乐部建成开幕。市总工会静安区办事处、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上海分公司和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共同投资建造。1990年5月停业。
  3月12日中国影协和中国电影艺术中心在沪举行“阮玲玉逝世50周年纪念会”。上影导演孙瑜、刘琼作阮玲玉生平事迹报告。会后放映阮玲玉主演的影片《新女性》。
  3月26日上海电影总公司成立。吴贻弓任总经理。
  4月4日~5月17日应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电影中心等单位邀请,上影导演谢晋赴美参加旧金山、芝加哥、纽约、华盛顿、洛杉矶5城市的“谢晋电影回顾展”活动。展映谢晋导演的9部影片。谢晋被接纳为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中国会员。
  4月8~14日文化部主办“美国电影周”。市影院映出《矿工的女儿》、《星球大战》、《转折点》、《克莱默夫妇》、《金色池塘》5部影片。8日,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院长金·艾伦和团员锡西·斯帕丝克出席在大光明电影院的开幕式。
  4月16日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举办首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上影故事片《童年的朋友》获优秀少年儿童故事片奖,该片摄影夏力行、作曲杨矛,分别获优秀儿童少年故事片摄影奖、音乐奖,美影动画片《黑猫警长》(第一集)获优秀儿童少年美术片奖。
  4月18~27日文化部在京召开“1983~1984年度科技成果评奖会”。美影研制的水墨动画制作工艺、上海电影技术厂研制的35毫米电影混合录音设备同获一等奖。
  4月25日上影故事片《童年的朋友》首映权出售给中央电视台。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出售影片首映权。
  5月8日上海电影总公司、中国电影资料馆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法国电影回顾展”首映式。
  5月16日~6月9日以孙道临为团长的中国明星艺术团,赴新加坡、香港访问演出。
  5月23~27日第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和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授奖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上影系统获“金鸡奖”的有:编剧李准、李存葆获最佳编剧奖(《高山下的花环》),苗振宇、冯德耀获最佳录音奖(《雷雨》),周鼎文获最佳剪辑奖(《高山下的花环》);剪纸片《火童》获最佳美术片奖;《细胞重建》获最佳科教片奖。
  上影获“百花奖”的有: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环》获最佳故事片奖、吕晓禾获最佳男演员奖(《高山下的花环》);何伟、王玉梅分获最佳男、女配角奖(《高山下的花环》)。
  5月28日~6月13日法国第二十五届安纳西国际电影节举办“中国美术电影回顾展”。美影厂长特伟、导演严定宪、徐景达等应邀参加。徐景达当选国际动画协会(ASIFA)理事会理事。
  5月29日加拿大政府电影代表团成员包括国家电影局局长、大制片公司总裁、电影学院院长、电影分局局长等访问美影,提出双方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意向。
  6月9日上科影《西藏——西藏》在法国巴黎第19届国际旅游电影节上获“金比雷娜”大奖。
  6月14日文化部在京召开“1984年度优秀影片授奖大会”。上影系统获奖的有:故事片《高山下的花环》获故事片一等奖、《邮缘》获故事片二等奖、《童年的朋友》获优秀儿童故事片奖;《细胞重建》、《台风》、《中国地热》、《急性心肌梗塞的预防和抢救》获优秀科教片奖;剪纸片《火童》获优秀美术片奖;译制片《胜利大逃亡》获优秀外国影片译制奖。
  7月18日中共上海市委和市政府领导芮杏文、江泽民、黄菊、吴邦国、刘振元等到上影慰问摄制组工作人员,勉励上影实现新的腾飞。
  7月18~25日日本东京举办“中国电影回顾展”。以导演桑弧为团长的中国电影代表团赴日参加活动。
  7月自本月起,嵩山、红旗、平安3家电影院专映艺术探索性影片。
  8月18~23日日本广岛举行首届“国际动画电影节”。美影导演王树忱应邀任电影节评委。美影剪纸片《火童》获C组一等奖。
  9月3~30日文化部通知举行“纪念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40周年”,配合影片映出活动。市影院映出《抗日烽火》、《流亡大学》等数十部影片。
  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基金会成立大会”上,就过去批判电影《武训传》问题说:“过去对《武训传》的批判是非常片面的、非常极端的,也可以说是非常粗暴的。”
  9月6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颁布从事电影发行放映工作30周年荣誉证书、证章。第一批给518人授证。
  9月8~18日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和中国电影研究中心联合在沪举办“苏联电影研讨会”。
  9月16~26日上海市电影局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沪举办“苏联电影回顾展”。
  9月17~24日《芙蓉镇》改编电影学术讨论会在长沙市举行。上影导演谢晋邀请中外名家三十余人参加研讨。
  9月27~10月3日文化部电影局举办“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电影周”。上海市影院映出《科佩尼克上尉》、《莉娜·布拉克》、《没有时间流泪》等5部影片。
  10月1日《中国电影时报》创刊,由《文汇报》和中国电影评论学会联合主办。1986年元旦公开发行(后改名《文汇电影时报》)。
  10月5日上科影摄制的《浙江山水情》在捷克斯洛伐克第十八届克卡罗维·发利国际旅游电影节上获大奖。
  10月10~14日美国电影讲学小组、美国专家劳斯伯格夫妇等4人应邀来沪讲学。
  10月15日~11月30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与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40所高校联合举办“中外文学名著改编影片汇映”。
  10月16日大光明电影院安装英国道尔贝424式立体音响系统及光学4声道立体声。是全国首家4声道立体声电影院。
  10月上科影《遗传工程初探》在意大利第二届巴马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上获优秀影片奖、最佳动画奖。是中国科教片动画首次在国外获奖。
  是月上科影摄制的《冠心病》在意大利第二届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获金质奖章和优秀剧本奖、优秀摄影奖。
  11月4日上影《高山下的花环》(易名《卫国军魂》)在香港举行首映式。谢晋率电影代表团赴港参加活动。该片在港上映两周,创内地影片在港三十多年来票房最高纪录。
  11月5~9日中影公司在上海青浦县召开全国电影放映网管理工作会议。
  11月5~11日文化部举办“墨西哥电影周”。市影院映出《红钟》、《我们的肤色》、《拉雷多监狱》3部影片。
  11月23日中国动画学会在沪成立。特伟当选会长。
  11月美术电影双月画刊《动画大王》创刊,美影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
  12月1~10日上海电影总公司、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沪举办“日本电影回顾展”。
  12月5~11日纪念一二九运动50周年,文化部在全国举行影片配合映出活动。市影院映出故事片《瀚海潮》、《相思女子客店》等11部和长、短纪录片12部。
  12月14日市文联、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黄绍芬从事摄影艺术60周年”庆祝会。
  12月30日上海电影总公司和中国影协上海分会联合举行“庆祝夏衍从事革命文艺工作55周年”活动。
  12月市区专业电影院实现放映自动化、光源氙气化、座椅软席化和空调冷气化。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5部;科教片61部(128本)、杂志片12本;美术片18部(43本);译制外国影片29部(356本)、中译外1个剧目(18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63个,观众218853569人次,年人均看片18次。
  1986年
  1月1日卢湾电影院(斜土路710号)开幕。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1月3~9日上海电影总公司召开故事片创作会议。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朱厚泽、中共上海市委书记芮杏文到会讲话。
  1月20日中共中央领导胡乔木、胡启立、邓力群、王震、薄一波等在中南海观看上影厂故事片《咱们的退伍兵》,并接见上海电影总公司总经理吴贻弓、该片导演赵焕章等人。
  同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学会上海分会成立。池欣、吴孟辰、杨玉冰先后任会长。
  1月上影开拍第一部武打片《黑匣喋血记》。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该厂摄制的影片中,这类样式的影片,占有较大的比重。
  2月1日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成立。会长成志谷,1989年后梅朵为会长。
  是日上海电影电视技术学会成立。理事长何兆璋。
  同日上影送新片《咱们的退伍兵》、《秋天里的春天》、《日出》、《本案没有结束》到南京慰问人民解放军,受到南京军区司令向守志、政委傅奎清接见。
  2月5日美影与珠江电影制片公司、香港时代艺术有限公司合资的时代动画公司在广州成立。是中国美术电影事业首家合资企业。1990年5月15日该公司董事会决定结束业务。
  2月6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决定在春节期间举办通宵电影专场,这是上海首次开放电影放映通宵专场业务。
  2月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专程访问上影。
  是月上海电影总公司与上海戏剧学院签约,委托“上戏”培养电影导演专业本科生20名;另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约,委托“交大”培养电影生产管理专业本科生33名。学制均为4年,于当年9月开学。
  3月10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印度电影周”开幕式。印度电影代表团团长萨帕兰吉帕伊等4人出席与观众见面。
  3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在沪视察期间,会见上海电影界于伶、张骏祥、吴贻弓、马林发、于本正、赵焕章、石晓华等人,座谈了解上影创作生产情况。
  3月18~24日广电部举办“印度电影周”。上海市影院映出《丈夫的家》、《名妓》、《情暖盲人心》、《搅乳》4部影片。
  4月21~26日广电部部长艾知生来沪,视察上影、美影、科影、译影、电影技术厂和大光明电影院,听取有关领导汇报,并与创作人员座谈。
  5月2~11日上影乐团庆祝建团30周年,组织“交响音乐会”、“民族音乐会”和“电影音乐会”3台节目,先后在上海音乐厅演出。
  是月上科影科教片《桑基鱼塘》在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三届俄斯特拉发国际环保影视节上,获农业类大奖。
  同月编导丛硕文应邀出任波兰第二十三届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
  6月9~13日上海电影总公司与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中国影协上海分会联合举办“城市人的生态和心态——城市文学、电影研讨会”。
  6月21日日本电影演员高仓健、吉永小百合、田中邦卫和中日友好交流协会事务局副局长横行健一访问上影。
  6月美影导演徐景达应邀担任南斯拉夫第七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他编导的动画片《三十六个字》获电影节教育片奖。
  7月3~8日《电影新作》编辑部在浙江千岛湖召开“电影创作理论座谈会”。
  7月18日《文汇报》辟出专栏展开“谢晋电影”讨论,延续数月,影响全国,数十家报刊参予报导消息、发表文章。
  7月19日市政府办公厅、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电影总公司联合在上影厂举办电影艺术欣赏知识讲座,邀请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各委、办、区、县、局领导干部参加。
  7月电影技术厂因生产任务不足,首次出现125名职工下岗待工。
  8月4~11日上海青年影评协会、市青年宫、《中国电影时报》等11个单位联合举办“上海青年影视爱好者周”。全国16家电影厂派人携片来沪参加展映活动。
  8月16日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授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上影系统获“金鸡奖”的有:故事片《咱们的退伍兵》获特别奖、王馥荔(《日出》中饰翠喜)获最佳女配角奖、曹禺、万方(《日出》编剧)获最佳编剧奖;动画片《金猴降妖》获最佳美术片奖。上影获“百花奖”的有:《日出》、《咱们的退伍兵》获最佳故事片奖,方舒(《日出》中饰陈白露)获最佳女演员奖,陈裕德(《咱们的退伍兵》中饰柳铁旦)获最佳男配角奖、王馥荔(《日出》中饰翠喜)获最佳女配角奖。
  8月17日广电部在京召开“1985年度优秀影片奖授奖大会”,上影系统获奖的有:故事片《咱们的退伍兵》、《秋天里的春天》、《日出》获优秀故事片奖;美术片《金猴降妖》、《夹子救鹿》、《草人》获优秀美术片奖;科教片《裸小鼠与肿瘤研究》、《尘螨与哮喘》、《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获优秀科教片奖;译制片《黑郁金香》获优秀外国译制片奖。
  9月13~20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电影局联合举办“第二届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展览周”,展映《漫游世界》、《紫禁城》等30余部纪录片。
  9月16~27日上海电影总公司和中国影协上海分会组织25名创作人员赴山东烟台地区深入生活。
  9月29日沪北电影院(洛川东路500号)开幕。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10月15日市政府对台办和市电影局联合在国泰电影院举行“台湾故事片《汪洋中的一条船》首映式”。这是上海首次公映台湾影片。
  10月18日美影举行“‘万氏兄弟’从事动画电影事业60周年”纪念活动。
  10月20日市电影评论学会、市青年影评协会、沪西工人影评协会联合举办“刘晓庆表演艺术研讨会”。
  11月12日为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诞辰120周年,上影故事片《非常大总统》在全国公开上映。
  11月15~23日全国故事片厂文学部主任、电影文学刊物负责人在沪举行年会。
  11月20~30日市电影局、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瑞典电影回顾展”,展映《欲望岛》、《夏夜的微笑》等10部影片。
  11月23~29日广电部举办“西班牙电影周”。市影院映出《卡门》、《钻石广场》、《圣婴》、《重新开始》4部影片。
  11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沪视察期间,同文艺界人士座谈,对上海电影界提出殷切期望。
  12月10日上影技师晏仲芳与复旦大学、上海电光器件厂、光耀灯具厂联合研制电影直流镝钬灯,在全国第二届“发明展览会”上获8个大奖之一“耕耘杯”。
  12月11日银河电影院(浦东南路400号)开幕。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12月23日四平电影院(四平路901号)开幕。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是年和平电影院改建双厅,并建成70毫米超大银幕影院,为上海首家双厅电影院和70毫米电影院。
  同年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曾伯炎、朱国忠与上海机械学院共同研制成功35毫米座机非共轴深椭球氙灯冷反光镜。该项目获广电部1987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
  同年上海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8部、戏曲艺术片1部;科教片58部(139本)、杂志片12本;美术片14部(41本);译制外国片32部(368本)、中译外1个剧目(33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59个。观众232200247人次,年人均看片18.8次。
  

  
  1987年
  2月15日美影导演徐景达(阿达)在北京逝世。
  1月17日兰馨电影院(杨家渡路400号)开幕。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2月15日~3月15日市电影局与市农委、市科委、市科协联合举办“上海市农村科教片电影月”。14日在宝山县举行开幕式。这项活动,创上海市科教片展映时间、场次和观众人数的历史纪录。
  2月24~28日苏联影协第二书记里萨科夫斯基率苏联电影代表团访沪,参观上影与美影,并举行座谈。
  2月25日~3月19日美国华纳影片公司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率摄制组来沪拍摄故事片《太阳帝国》外景。上影协助他们在沪的外景摄制工作。
  3月10日市文联举行首届“上海文学艺术奖优秀电影创作表演授奖大会”。上影故事片《咱们的退伍兵》、《芙蓉镇》及上科影、美影、译影均各有2部影片及一些创作人员获奖。
  3月10~12日上海电影总公司召开故事片创作干部会议。总经理吴贻弓在会上作《做一个真诚的热爱人民的艺术家》的发言。
  3月11日《文汇报》和《中国电影时报》举办“新时期十年电影奖”揭晓。《高山下的花环》、《喜盈门》、《城南旧事》等10部影片及12位导演、演员分别获奖。
  3月12~17日美影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中国动画之夜”影展和学术交流活动,厂长严定宪应邀参加。
  3月18日美影摄影师蔡正常在西安市为上影厂拍摄故事片《车队从城市经过》外景时,发生机械事故,因公殉职,终年50岁。
  3月25日~5月20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市教育局等7单位在全市中小学生中举办“社会主义祖国在我心中”影视评论征文演讲比赛。
  3月29日美影聘请日本木偶电影艺术家川本喜八郎任木偶片《不射之射》导演。该片于1988年3月完成。这是中国首次聘用外国导演的美术片。
  4月1日译影庆祝建厂30周年,国家主席李先念致函祝贺,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芮杏文、曾庆红、谢丽娟参加庆祝活动。4月1~10日,市电影局、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与译影厂联合在沪举办“庆祝上海电影译制厂成立30周年——译制影片回顾展”。
  4月2~22日中国上海电影艺术团、上海电影考察团一行54人赴新加坡访问、演出。团长陈清泉。
  4月16~23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举办“瑞典电影周”。市影院映出《玛佑卡来的人》、《飞鹰号》、《秃尾巴彼得》3部影片。
  4月17~25日市电影局和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在沪举办“苏联电影回顾展”。市影院映出《红莓》、《开端》、《丑八怪》等15部影片。
  4月19日美影与加拿大阿肯森动画电影公司签订联合摄制动画片《夜莺》合同。该片5月在沪成立摄制组,9月到加拿大完成后期制作。系中国首部与外国合拍的美术片。
  4月第二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童牛奖”在京颁奖。上影故事片《我和我的同学们》获优秀儿童少年故事片奖;美影动画片《夹子救鹿》获优秀儿童少年美术片奖。
  5月13日中国第一部由少年儿童绘制的动画片《飞翔的小鸽子》在美影诞生。该片由14名小朋友担任动画绘画。
  5月15日~6月4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与市28所大学联合举办“上海市首届大学生电影艺术节”。
  5月23日美影剪纸片《猴子捞月》在保加利亚第四届卡布洛奥国际喜剧电影节获最佳短片奖。
  5月25日吴贻弓、谢晋、孙道临、白沉、赵焕章等17位电影艺术家与同济大学学生恳谈振兴中国电影事业。
  5月28日~6月2日美影导演王树忱应邀担任法国第二十五届安纳西国际电影节评委。中国选送3部参赛动画片因“故事冗长,手法陈旧”,均未获奖,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6月2日香港长城影业公司原总经理袁仰安一行应邀来沪,与电影界同行切磋艺术,并受到市政府、市政协领导接见。
  6月17日上海电影资料馆、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成立。
  6月北蔡电影院(川沙县北蔡镇)开幕。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7月4日市电影局召开局务会议,宣布经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市人大批准,调整上影系统有关领导班子。恢复上海市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建制;撤销上海电影总公司;吴贻弓任市电影局局长、马林发任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党委书记。
  7月22~28日中影公司在沪举办“波兰电影周”。上海市影院映出《紧急出口》、《邀请》、《他们是谁》、《黑林中的布谷鸟》4部影片。
  7月25日~8月25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0周年,上海市42个单位联合举办“军旗颂影展”。市200多家影院、1300多处放映点放映60多部故事片、20多部纪录片。
  7月南桥电影院(奉贤县南桥镇)开幕。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8月20~28日新加坡中侨集团举办“中国电影节”。市电影局局长吴贻弓应邀率中国电影代表团赴新参加活动。
  8月21~26日日本广岛举行第二届国际动画电影节,美影导演特伟应邀担任评委。美影厂长严定宪作为特邀贵宾率团参加活动。
  9月1~10日市电影局、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沪举办“加拿大电影回顾展”。展出《朋友之间》、《大西洋城》等20部故事片。
  9月16~23日美影、中国动画学会、香港艺术中心、《电影双周刊》杂志社,联合在香港举办“中国美术电影回顾展”,展映60部中国美术片,庆祝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厂30周年。美术片导演万籁鸣、钱家骏、特伟等应邀参加活动。
  9月19~21日美国电影演员、美国电影艺术科学院院长格里高利·派克夫妇等8人来沪与电影界同行交流座谈。20日在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见面。刘振元副市长会见派克一行。
  9月30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电影厅(安福路318号)竣工。于1988年2月开业。后改名为永乐宫。
  10月19日吴贻弓兼任上影厂长。
  10月20~26日加拿大温哥华艾美利和艺术学院动画系主任休福斯、枫叶动画公司负责人、加藉华人画家李凯雄,应邀至美影厂讲学和交流动画艺术。
  10月23日~11月5日上影与美国苹果电视台在美国纽约、旧金山举办“上海电影周”,展映14部上影故事片。以导演桑弧为团长的上海电影代表团应邀参加活动。
  10月27日~11月2日中影公司举办“苏联电影周”。市20家影院映出《莫斯科保卫战》、《没有陪嫁的新娘》、《合法婚姻》、《怀念的冬夜》、《稻草人》5部影片。10月31日以苏联影协书记克·格·沙赫纳扎罗夫为团长的电影代表团5人在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见面。
  10月31日~11月3日法国电影演员阿兰·德龙应邀来沪,参观大光明电影院,与译影厂艺术家交流座谈。
  11月21~28日美影在京举行“系列美术片展映周”。美影厂长严定宪、副厂长周克勤专程赴京参加活动,组织座谈,听取意见。
  11月23日美影动画片《夹子救鹿》在印度第五届库塔克国际儿童电影节获最佳短片金像奖。
  12月2日英国电影评论家汤尼·雷恩应吴贻弓邀请来沪为上影举办的电影制片班和导演班学生讲学5天。
  12月29日上影故事片《人·鬼·情》摄制完成。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7部;科教片42部(105本)、杂志片12本、定制片15部(33本);美术片13部(38本);译制外国片29部(311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84个。观众219850233人次,年人均看片17.6次。
  1988年
  1月15~16日上影召开1987年度创作生产总结大会,对原准备拍摄的3个剧目,因有关专家预测,认为票房不佳,决定取消投产。
  1月22~26日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十届《大众电影》“百花奖”在京举行授奖活动。上影系统获“金鸡奖”的有:故事片《芙蓉镇》获最佳故事片奖、《我和我的同学们》获最佳儿童片奖;刘晓庆(《芙蓉镇》中饰胡玉音)获最佳女主角奖、徐宁(《芙蓉镇》中饰五爪辣)获最佳女配角奖、金绮芬(《芙蓉镇》)获最佳美术奖、周夏娟(《T省的八四、八五年》)获最佳剪辑奖;动画片《超级肥皂》获最佳美术片奖。上影获“百花奖”的有:《芙蓉镇》获最佳故事片奖,《芙蓉镇》的男、女主角和男配角姜文、刘晓庆、祝士彬分别获得最佳男演员奖、最佳女演员奖和最佳男配角奖,《非常大总统》中宋庆龄的扮演者张晓敏获最佳女配角奖。谢晋执导的5部影片《红色娘子军》、《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芙蓉镇》先后荣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因而被特授予《大众电影》“百花奖”特别奖。
  2月4日澳大利亚电影代表团以菲利亚当斯为团长一行4人访问上影,并在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见面。
  2月27日~3月4日中影公司举办“澳大利亚电影周”。市24家影院映出《鳄鱼邓迪》、《戈利波里》、《鬼怪游戏》、《冰雪河来客》、《空旷的海滩》5部影片。
  3月10日上影故事片《芙蓉镇》在香港上映,该片主创人员谢晋、姜文、刘晓庆等赴港参加影片宣传活动。影片在港上映15天,票房达511万港元,创内地影片在港最高票房纪录。
  3月11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会同上海市部分影评组织负责人,就提高电影质量问题,与市电影局、上影领导及部分创作人员对话。
  3月上影连续3次邀请有关人士举行“投产影片发行咨询会”,对准备投产的剧目作预测与评估。
  4月2~6日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和上海电影资料馆联合,在上海县莘庄举办第一届“西方电影观摩研讨会”。从第二届起由上海电影资料馆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并改名为“中外电影观摩研讨会”,每年均举行活动。
  5月2~12日市电影局与市高教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上海市第二届大学生电影艺术节”。
  5月16~18日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市少年宫、市少年儿童影视指导者协会、市中小学电影管理站联合在沪举办“中国儿童电影研讨会”。
  5月23日美影厂长严定宪应邀赴萨格勒布担任南斯拉夫第八届萨格勒布电影节评委。
  5月27日上科影《摇篮——人造卵与赤眼蜂》在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五届国际生态环境电影电视节上获大奖。
  5月30日广电部在京举行“1986年、1987年度优秀影片颁奖大会”。上影系统获奖的有:《芙蓉镇》、《T省的八四、八五年》获优秀故事片奖,《我和我的同学们》获优秀儿童片奖;《曾候乙编钟》、《动物的眼睛》、《摇篮——人造卵与赤眼蜂》、《绿化黄土地》获优秀科教片奖;《黑猫警长》(第五集)、《不怕冷的大衣》、《葫芦兄弟》(第三、四集)获优秀美术片奖;《斯巴达克斯》获优秀译制片奖。
  5月30日~6月5日上海电影资料馆和中国世界电影学会联合在沪举办“当代法国电影研讨会”。法国影视评论家古尔德·维尔布瓦专程来沪作学术报告。
  5月上影为导演谢晋成立“谢晋工作室”。
  是月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主办的《上海电影放映技术》创刊。
  7月19日上影故事片《芙蓉镇》在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十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获电影节大奖——“水晶地球仪奖”。23日,广电部电影局和中国影协在京举办庆功会;29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在沪召开庆功会。上海市政府向《芙蓉镇》摄制组颁发奖金。
  7月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中国剧协上海分会与曲阳图书馆联合举办“石凌鹤同志从事文艺工作60周年”纪念活动。
  8月上影故事片《人·鬼·情》编剧黄蜀芹、李子羽、宋国勋获第八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李保田获最佳男配角奖。
  9月9日上海影视特技替身表演队成立。
  9月15~21日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0周年,广电部在京、沪等10大城市举办“新时期10年优秀影片展映周”。上海市影院展出《喜盈门》等66部故事片、《哪吒闹海》等20部美术片、《零的突破》等26部纪录片和22部科教片。
  9月19日上影和市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庆祝建国40周年电影剧本征稿评奖活动授奖大会”。
  9月青溪电影院(青浦县青浦镇)开业。市电影局投资建造。
  10月14~26日日本西武公司和童映社合办第二次中国美术电影展。美影导演特伟、钱运达应邀赴日本东京,参加影展与学术交流。
  10月21~26日中国影协上海分会、上影厂和上海影视公司联合召开“华东6省1市电影电视剧本研讨会”。
  10月27日美国影视剧明星查尔顿·赫斯顿夫妇等3人参观上影并举行座谈。
  10月29日法国影星凯瑟琳·德芙纳等10人参观上影并举行座谈。
  10月29日上影影视艺术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电视剧《十八岁的男子汉》在“上海国际电视节”获上海城市奖。
  11月10~14日“’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在沪举行。副市长刘振元担任电影节主席。美影水墨动画片《山水情》获电影节大奖。
  11月14~15日美影、中国动画学会和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联合举办“中国美术片理论研讨会”。
  11月15日阿达亲属和华山美术职业学校、世界儿童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阿达动画艺术中心”。
  11月26日上影故事片《人·鬼·情》在巴西第五届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电视录像节获大奖——“金鸟奖”。12月26日,市电影局召开庆功会。
  11月28日~12月4日广电部举办“联邦德国电影周”。上海市影院展出《玛丽亚·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男人们》、《超级鼻子》、《春天交响曲》、《弗里德里希》、《在鲸鱼的肚子里》等7部影片。12月4日,联邦德国电影代表团成员在大光明电影院与观众见面。
  12月11~18日市电影局、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沪举办第二届“日本电影回顾展”。11日晚,在美琪影剧院举行开幕式。
  12月20日上海巨星影业公司成立。该公司隶属于上影厂。
  是年上海电影系统评上高级职称的有434人,其中一级145人,二级289人。
  同年美影原动画人才大量流失,经济严重滑坡。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5部;科教片44部(103本)、杂志片14本,定制片10部(20本);美术片27部(29本);译制外国片31部(338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79个。观众204608312次,年人均看片16.2次。
  

  

  1989年
  1月25日中国影协上海分会召开第三届“影代会”,决定将中国电影家协会上海分会更名为上海电影家协会(简称上海影协)。张骏祥当选为主席。
  1月29日上影故事片《芙蓉镇》在法国第五届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获“金熊猫”奖。
  2月1日山狮影业公司成立。该公司隶属于上影厂,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3月3日美影公开招聘厂长。市电影局领导到美影召开“厂长演讲治厂方案,与群众对话”全厂大会。
  4月12~17日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平安艺术电影院联合举办“卓别林作品展映研讨会”,纪念卓别林诞生100周年。
  4月25~28日上影、上海影协和《文汇电影时报》、锦江集团联合举办“孙道临电影艺术生涯40年”活动。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出席开幕式。
  4月25~29日国泰、新华、燎原、长白4家电影院与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举办“北影厂建厂40周年新片展映”,展出《红楼梦》等影片。
  4月26日于本正任上影代理厂长。
  4月第三届“童牛奖”颁奖,上影故事片《紫红色的皇冠》获优秀故事片奖,美影摄制的《独木桥》获优秀美术片奖、《葫芦兄弟》获系列片奖。
  5月8~11日上海影协、上海曲阳图书馆与中国影协、中国电影艺术中心联合举办“郑君里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中共中央及上海市委领导杨尚昆、邓颖超、习仲勋、陈丕显、江泽民发来电文、信函。
  5月24~31日市文化艺术节组委会、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30余单位联合举办“‘上海在前进’电影展映”,映出《战上海》等四十多部影片。
  5月上海华夏影业公司成立,该公司隶属上影厂。
  7月中旬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上海文化艺术报》联合举办“美国好莱坞电影观摩研讨会”。
  7月26日上海影协、大地文化社、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在沪举办“胡蝶影艺纪念”活动。
  7月30日市电影局、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广西电影制片厂故事片《百色起义》首映式”。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市警备区领导陈至立、刘振元、王传友出席。
  8月19日上影故事片《最后的贵族》在大光明影院举行首映式。
  8月23~25日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研讨会和颁奖仪式在美影举行。水墨动画片《山水情》获电影大奖。
  8月26日中国影协在美影厂举行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大会。美影水墨动画片《山水情》获最佳美术片奖。
  8月美影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动画片《补票》和上科影的《神奇的稀土》(第一集)、《禄丰古猿》获广电部1988年度优秀影片奖。译影厂外国译制片《摩菲斯特》、《谜中之谜》获优秀译制片奖。
  9月26日市教育局、市电影局、市广播电视局联合举办“‘祖国颂’影视节”。在部分影剧院、中小学校放映单位和电视台放(播)映《开国大典》、《百色起义》等五十多部影片,11月25日结束。
  9月28日市电影局、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长影厂新片《开国大典》首映式”。上海市领导陈至立、叶叔华、刘振元、张瑞芳等出席。
  10月1~15日上影乐团在音乐厅举办“’89电影音乐系列音乐会”。
  10月16~30日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上海作家艺术家企业家联谊会,先后在上海、福建省漳州、黄安举办“汤晓丹电影艺术研讨会”。
  10月19~25日“民主德国电影周”在沪举行。映出《无冕之王》、《我爱你,四月》、《安东魔术师》、《无罪的罪证》、《校园幽灵》等5部影片。
  10月23~28日广电部、上海市政府、中国科教影视协会联合在沪举办以“生命的科学”为主题的“’89上海国际科教电影节”(即“中国第二届国际科教电影节”)。
  10月市电影局、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国庆40周年新片展”,并组织“影视征文演讲比赛”、“电影知识竞赛”等活动。
  是月美影动画片《金猴降妖》、木偶片《神医》分别获美国第六届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动画故事片一等奖、动画短片一等奖。
  11月11日在全国各电影厂联合举办的首届优秀电视剧评选中,上影厂和中央电视台合作录制的3集电视剧《结婚一年间》,获优秀电视单本剧一等奖,黄允获最佳编剧奖、王频获最佳女演员奖,《十八岁男子汉》获电视剧特别奖。
  11月14~18日上海影协、上海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和上科影联合举办“高原、高寒电影摄影研讨会”。
  11月16日上影庆祝建厂40周年。16~22日,上影厂、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大上海电影院联合举办“上影40年部分影片展映活动”。29~30日,上海影协主持召开“上影40年创作研讨会”。
  11月26日上科影科教片《细胞重建》、《摇篮——人造卵与赤眼蜂》,在意大利第四届巴马国际医学科学电影节,分别获金质奖。
  12月11日~1990年1月10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上海首届农民电影节”。上影故事片《大丈夫的私房钱》获金穗奖。
  12月17日电影、戏剧编导张骏祥80寿辰,原国立剧专、上海电影专科学校师生和他所带的研究生,在上海文艺会堂聚会祝贺。
  12月18日上海电影技术厂召开庆功会,庆祝该厂在广电部举办的全国首次电影拷贝洗印质量、服务质量评比中获得“双第一”。广电部电影局发来贺电,市电影局给予奖励。
  12月18~27日上海电影译制厂、长春电影制片厂译制分厂联合举办“新中国译制片40年电影展”,先后在长春、哈尔滨、南京、上海举行。辽宁省和上海市有关领导分别参加开幕式和闭幕式活动。上海展映《昏迷》、《伞中情》及部分复映片。
  12月28日上科影、上海影协联合举办“韩韦创作研讨会”。
  是年上海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5部;科教片44部(106本)、杂志片14本、定制片8部(20本);美术片41本;译制外国片35部(378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204个。观众207763514人次,年人均看片16.1次。
  1990年
  1月4日市电影局召开干部大会,局长吴贻弓提出:“以制片为中心,以故事片为重点,振奋精神,共渡难关”。
  1月10日由老电影艺术家张骏祥发起,《上影信息》开展“电影如何摆脱当前困境”讨论。此次讨论到4月30日告一段落。
  1月15~20日上影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新片展。全国20个省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参加观摩活动。
  2月6~8日上影召开“’90制片工作会议”,确定“优质、低耗、高效、强化企业管理”制片方针。
  2月23日~3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电影局邀请专家、教授、评论家等,探讨上海电影发展道路。
  2月27日市电影局、上海影协举行“左联成立60周年纪念会”。3月2~5日,市电影局、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举办“纪念左联成立60周年电影展映”活动。
  2月27~28日上影召开“’90上影创作会议”,强调坚持“二为”方向,贯彻“双百”方针,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
  2月28日新上海影都(宜川路300号)开幕。市电影局、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投资建造。
  2月市电影局、上影联合成立迎接中共建党70周年重大革命题材影片《开天辟地》领导小组。吴贻弓任组长。
  3月6~10日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80周年,市妇联、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中国妇女报》等单位联合举办“上海女导演新作展映”。
  3月23日上影故事片《庭院深深》获第二届哈尔滨“冰雪杯”电影艺术优秀故事片“金杯奖”。
  4月11~16日上海和北京、天津、广州、成都、大连、长春、重庆、南京、武汉、西安、沈阳、哈尔滨“13城市电影宣传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
  4月14日美影和香港亿利发展有限公司合营的上海亿利美动画有限公司成立。
  5月1日上影特技替身队成立。
  5月1~31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市中等学校影评协会、市少年儿童影视指导者协会、市中小学电影管理站联合举办“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爱国主义教育影展”。
  5月上科影科教片《全息胚——生物科学的新发现》在新加坡第一届国际全息胚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上获大奖。
  6月8日上海影协与美影联合举办“阿达动画艺术研讨会”。
  6月12~19日上海影协、上影和上海电影资料馆联合召开“立体声技术研讨会”。
  6月13~16日上海影协和上海电影译制厂联合举办“苏联60年代电影研讨会”。
  6月15日于本正任上影厂长。
  6月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之一、美术片导演万籁鸣获中国福利会第五届妇幼事业“樟树奖”。
  7月5~11日上海影协、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影等联合举办“白杨从艺60周年”纪念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分别题词,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朱?基发来贺信。
  7月11日上影编导孙瑜逝世。
  8月2日中美合资上海商城所属上海商城剧院(南京西路1376号)开幕,兼营影剧业。
  8月13日美影水墨剪纸片《强者上钩》在日本广岛第三届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E组一等奖。
  9月1日中影公司、《文汇报》、《文汇电影时报》在沪联合举办“全国十佳城市影院经理、十佳农村放映员‘金翼奖’颁奖仪式”。
  9月3日水墨动画片《山水情》获加拿大第十四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9月4~18日广电部、文化部、国家体委联合举办“迎亚运电影周”。上海市展映中外故事片57部,科教、美术、纪录片57部。
  10月3日上影《开天辟地》摄制组举行誓师大会。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领导陈至立、刘振元、卢莹辉、刘吉到会祝贺。
  10月5日宝山区属6个电影放映单位移交市电影局。
  10月16~19日上影就创作生产动态及今后发展方向举行新闻发布会。全国60多家新闻单位记者与会。
  10月19~26日市文化发展基金会、中福会、美影、科影、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12个单位联合举办“’90上海儿童戏剧表演,科教、美术影片展映活动”。市区12家影院展映25部科教片、美术片。
  10月20日~11月24日中共上海市教卫办党委、高教局和电影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上海市大学生第三届电影艺术节”。放映50多部影片。
  10月22~26日中国影协、市总工会、市侨联、长影和市电影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国产工业题材电影研讨会”。
  10月24日台湾电影导演李行、万仁、李清介、陈坤厚、宋存寿等9人参观访问上影。此系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电影界第一次交流活动。
  10月24~28日全国电影洗印会议在沪举行。
  11月6~8日上海影协、上海电影资料馆联合举办“奥斯卡得奖影片观摩和改编专题学术研讨会”。
  11月1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王忍之到上影调查研究。
  11月上影故事片《第三个男人》获1989年上海文化艺术节优秀成果奖。
  12月9~12日市电影局和中国电影资料馆在沪举办“加拿大电影回顾展”。
  12月10日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十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大会在武汉举行,上影获奖的有:上科影《脑海》获“金鸡奖”的最佳科教片奖;上影故事片《庭院深深》女主角方丝萦扮演者宋佳获“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庭院深深》摄影赵俊宏获“金鸡奖”最佳摄影奖、作曲杨矛获最佳作曲奖、录音冯德耀获最佳录音奖。
  12月28~29日市电影局召开“八五”规划讨论会。
  是年上影系统评上高级职称的有114人。其中,一级12人,二级102人。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6部;科教片56部(104本)、杂志片16本、定制片7部(22本);美术片18部(43本);译制外国片31部(340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217个。观众193511931人次,年人均看片15.5次。
  

  

  1991年
  1月22~24日上科影召开创作会议,观摩该厂1990年部分优秀影片,以及探讨科教片创作如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2月1日美影木偶片导演虞哲光逝世。
  2月7~8日上影召开“’91制片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多样化、高效率、高效益”的制片方针。
  3月12~18日上影、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和静安区文化局等单位联合举办“史蜀君电影作品展映周及作品研讨会”。
  3月25日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与《当代电影》编辑部在沪联合举办“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创作研讨会”。
  4月7~9日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影协、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和上影乐团联合举办“王云阶艺术生涯60年”系列活动:王云阶作品影展、音乐会和学术研讨会。
  4月20~22日市电影局召开局属各单位领导工作会议,研讨“八五”期间上影系统求生存图发展问题,决定成立以吴贻弓为首的改革调研领导小组。
  4月20~25日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在沪举行第三届“‘学会奖’颁奖暨电影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
  4月23~24日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和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联合召开“李雪健表演艺术研讨会”。
  5月初美影水墨动画片《山水情》和上影厂影视艺术部电视连续剧《围城》,获上海首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评出“1990年‘十佳’国产影片”:《焦裕禄》、《北京,你早》、《我的九月》、《老店》、《兵临绝境》、《龙年警官》、《别哭,妈妈》、《血色清晨》、《假女真情》、《大气层消失》。
  5月6~13日市电影局局长吴贻弓率上海电影代表团赴波兰,参加在格但斯克市举行的“上海电影周”活动。
  5月15~21日广电部副部长田聪明来上影系统作调查研究,与上影新老领导及部分创作人员举行座谈,听取意见。
  5月23~25日广电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颁奖大会”在江苏省常州市举行。上影系统获优秀影片奖的影片有:上影厂天马影业公司与南海影业公司联合摄制的故事片《老店》;上影厂与浙江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故事片《假女真情》;美影美术片《鹿与牛》、《一半儿》;上科影科教片《脑海》、《全息胚——生物科学的新发现》、《地球全景——气象卫星云图》、《冰雪南极》、《花》和《飞鸟集》;译影厂译制片《随心所欲》。
  6月1日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在北京举行第四届“童牛奖”颁奖大会。美影动画片《舒克与贝塔》(1~3集)获优秀美术片奖,木偶片《鹿和牛》获艺术创新特别奖;上科影科教片《乳牙的保护》获保护儿童特别奖。
  6月3~9日上海影协、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银幕上的共产党员艺术形象’电影展映和学术研讨”活动。会上表彰上影历年来创作主旋律题材影片的10位编导:于伶、张骏祥、沈浮、汤晓丹、鲁韧、谢晋、赵焕章、李洪辛、李歇浦、汪天云。
  6月17~27日市电影局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组成由老、中、青电影艺术家参加的“银河之光”演出团,慰问宝山钢铁公司职工和上海交通大学师生,并在云峰剧场、商城剧院作慰问演出。
  6月21日上影故事片《开天辟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刘澜涛、姬鹏飞和举办单位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部和广电部、文化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负责人到会。广电部部长艾知生、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致词,广电部副部长田聪明宣读中共中央领导江泽民、李鹏、李瑞环对影片的祝词与讲话。
  该片于6月9日在上海举行首映式,片中15位特型演员到会与观众见面。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陈至立、赵启正、刘振元出席。6月30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召开授奖大会,给予该摄制组特别嘉奖。
  7月中国记协影视记者协会、广电部电影局和中影公司联合举办首届全国电影制片厂优秀摄制组评选,上影《喜相逢》获故事片优秀摄制组奖,上科影《全息胚》、美影《大盗贼》获短片优秀摄制组奖,上影电视剧《结婚一年间》获优秀电视剧摄制组奖。
  8月10~15日中国电影资料馆、市电影局联合在沪举办“西班牙电影回顾展”,展映《妈妈一百岁》、《神经近于崩溃的女人》等10部影片。
  8月18日上海文艺界在上海体育馆举行“灾区在我心中”上海赈灾千人义演文艺晚会,百余名老、中、青电影艺术家参加演出。
  8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警备区政治部和市电影局联合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新片《大决战之二——淮海战役》举行首映式。中共上海市委、市人民政府领导吴邦国、倪鸿福、王力平、倪天增和驻沪3军领导出席并会见该摄制组主创人员。
  9月11~15日美影与上海影协、上海作协联合举办“贺宜、金近、包蕾美术电影作品展映和研讨会”。
  9月20~21日上海作协、上海影协联合举办“柯灵文艺创作生涯60周年研讨会暨专题纪念影展”,会议期间,放映柯灵编剧的《不夜城》、《为了和平》和《春满人间》。
  10月15日上海首家360度电影(又称全周环幕电影)放映厅在燎原电影院落成开业。
  10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李瑞环由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秘书长王力平等陪同视察上影,会见市电影局、上影厂领导及部分主创人员。
  10月24日市电影局举行上影系统“优秀科技人员表彰暨放映技术比武颁奖大会”,授予晏仲芳等27人优秀科技人员荣誉称号,同时向在放映技术(技能)比武大赛中3个优胜团体和6名优胜者颁发奖品和证书。
  10月25日上科影成立科学家顾问团,由59位上海市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资深科学家组成。谢希德、张香桐任名誉主席,市科委主任金柱青任顾问团主席。
  10月25日~11月3日上影乐团一行12人由团长徐景新率领,赴澳门参加第五届澳门国际音乐节,演奏徐景新的民乐合奏曲《飞天》等节目。
  10月和平双厅电影院和平厅改装水帘幕电影成功,正式对外营业。首映水帘幕影片《爱在人间》。
  11月5~8日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召开“上海电影市场研讨会”,回顾1991年上海电影市场动态、经济状况及工作得失,预测研究1992年市场趋向、工作重心和经营战略。
  11月16~20日由中国影协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第十四届《大众电影》“百花奖”颁奖活动在北京举行,上影系统获“金鸡奖”的有:上科影《花》获最佳科教片奖,奚美娟(上影故事片《假女真情》中饰王娟)获最佳女主角奖,吕家进、张吉吉(《老店》)获最佳录音奖,古榕(《老店》)获最佳导演处女作奖。上影天马公司与南海影业公司合拍的《老店》获“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11月21~26日中国电影资料馆、市电影局联合举办第二届“瑞典电影回顾展”,放映瑞典70年代末~80年代初8部影片。
  11月25~30日广电部在沪召开“全国科教片、纪录片题材工作会议”。
  11月30日上海电影技术厂举行“查瑞根从事电影工作60周年”座谈会。
  12月14日上影乐团在兰心大戏院举行“‘民族风’赵冬兰独唱音乐会”,系该团继古筝、吉他两项独奏音乐会之后的第3次个人专场演出。
  12月20日上海影城举行落成典礼。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铁迪、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为仪式剪彩。参加仪式的有各界人士400余人。
  12月25~26日上海影协、《中国电影周报》、《文汇电影时报》和上科影等单位联合在沪举办“夏振亚科教影片创作研讨会”。电影界、新闻界、美术界、医务界及夏振亚家乡江苏省盐城市代表300余人参加研讨活动。
  12月27日市电影局、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举行“首批星级影院命名授牌大会”。国泰、新上海影都、长白、四平、东湖、天山等6家影院被命名为三星级电影院,星火被命名为二星级电影院。
  12月29日上影故事片《留守女士》摄制完成。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7部;科教片61部(114本)、杂志片《科学与技术》13号(13本)、定制片7部(19本);美术片37本;译制外国片25部(272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93个。观众157630419人次,年人均看片13.1人次。
  1992年
  1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沪考察工作期间,参观上海影城,签名留念。
  1月23日~2月2日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组委会和中国福利会等单位联合在市少年宫举办“上海市少年儿童动画大世界”。全市近10万名4~14岁少年儿童参加活动。
  2月18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府教卫办、市教育局、市电影局、市中少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联合举行“表彰上影厂故事片《烛光里的微笑》摄制组大会”。
  3月21日嘉定县电影管理站及其所属单位移交市电影局管辖。
  是月上影决定终止山狮影业公司、巨星影业公司、天马影业公司、上海电影录像公司建制。
  4月23日广电部1991年优秀影片奖在京评选揭晓,上影获奖的有:上影故事片《开天辟地》、《情洒浦江》和《烛光里的微笑》;上科影科教片《企鹅大帝》、《两系法杂交水稻》和《实验动物》;美影美术片《葫芦小金刚》、《眉间尺》、《镜花缘——两面国》和《嘴巴、耳朵和眼睛》;译制片《追寻铁证》。
  4月24日上海电影译制片奠基人陈叙一逝世。
  5月16日市电影局举行“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年座谈会”。在此之前,局属各单位已采用各种不同形式进行纪念活动: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于4月24日~6月24日,举办全市性“百花颂”电影展系列活动;市电影局5月4~7日,组织近40位电影艺术家至杨浦大桥、杨高路拓宽工程、地铁工程工地和武警部队慰问演出;上影乐团5月12日在兰心大戏院举行交响音乐会。
  5月16~19日广电部副部长田聪明来上影系统调查研究,听取汇报与举行座谈。
  5月23日上影故事片《阙里人家》摄制完成。
  5月29日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举行第二届“上海影评人‘十佳’影片颁奖”仪式。《开天辟地》、《周恩来》、《大决战》、《过年》、《心香》、《烛光里的微笑》、《筏子客》、《女性世界》、《风雨故园》和《高朋满座》,荣获’91“十佳”影片称号。
  6月1日市政府颁发《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办法》并开始实施。
  6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为上海市在中宣部1991年度精神产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举行表彰大会。上影故事片《开天辟地》、上影厂影视艺术部电影剧《女人们》为入选作品,受到表彰。
  6月22日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委员会等单位召开电影文化工作会议。
  6月26~27日上海影协、上海作协、上海剧协联合举办“于伶文艺创作生涯60年”系列纪念活动在文艺会堂举行。
  7月中国记协电影电视记者协会、广电部电影局、中影公司、中国影协联合举办第二届全国电影制片厂优秀摄制组评选,上影《烛光里的微笑》、《开天辟地》、上影天马公司与南海影业公司合拍的《老店》获故事片优秀摄制组奖,上科影《中国气候之源》、《燃烧吧,生命》和美影《葫芦小金刚》获短片优秀摄制组奖,上影《围城》获电视剧优秀摄制组奖。
  8月8日上海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成立。
  10月15~30日市教育卫生委员会、市高教局和市电影局等联合举办“上海市第四届大学生电影艺术节”。
  10月18日上海市电影局局长吴贻弓当选中共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后补委员。
  10月28日中国动画片拓荒者之一、动画片导演万超尘逝世。
  11月7日第十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颁奖,上影系统获奖的有:上影厂故事片《开天辟地》获特别奖、《烛光里的微笑》获最佳儿童片奖;上科影《企鹅大帝》获最佳科教片奖;黄亚洲、汪天云(《开天辟地》)获最佳编剧奖,宋晓英(《烛光里的微笑》饰王双铃)获最佳女演员奖。
  12月1日中共上海市农委、市电影局和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等单位联合举办第二届上海农民电影节,翌年1月12日举行闭幕式,上影故事片《阙里人家》获“金穗奖”。
  12月5~10日第二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在沪举行。37个国家和地区354部影片参赛与参展。英国片《荧屏游戏》获大奖。
  12月12日上影故事片《留守女士》在埃及第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影片奖“金字塔金像奖”。
  12月17~26日上海电影导演谢晋率中国大陆电影代表团10人首访台湾。
  12月上海电影音像出版公司成立。
  是年上影系统评上高级职称的有77人,其中一级11人,二级66人。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6部、合拍片、协拍片3部;科教片69部(120本)、杂志片9本、定制片8部(16本);美术片16部(43.5本)、合拍、加工片12本;译制外国片31部、加工片4部。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91个。观众91447962人次,年人均看片7.6次。
  

  
  1993年
  1月11日30余位大陆电影导演在沪讨论通过《导演协会章程》,选出导演协会领导成员,宣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成立。会长谢铁骊。
  1月11~16日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在沪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导演研讨会。大陆、港、台六十多位导演参加。研讨会主题是:“面对21世纪,怎样让中国影片重回中国人的掌声里”。
  2月6日上科影成立振亚影视公司。
  3月18日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永乐公司)正式成立。4月1日公司举行揭牌仪式,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陈至立、金炳华、龚学平等出席。
  3月18~23日国际制片人协会负责人别雷松来沪,考察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筹备情况。
  3月31日上影和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合资组建的上海张江传播商务有限公司成立。
  4月14日广电部1992年优秀影片奖揭晓,上海系统获奖的有:吴贻弓(《阙里人家》导演)获最佳导演奖、朱旭(《阙里人家》饰孔令谭)获最佳男演员奖;上影《阙里人家》获优秀故事片奖;上科影《献给孩子的爱——乙型肝炎疫苗》和《手足情——再造与移植》获优秀科教片奖;美影《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获优秀美术片奖。
  4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参观上海影城,并于18日为影城题词:“申城影人之家”。
  5月20日~6月10日市电影局、市教育局、市艺术教育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首届上海中小学生电影节。”
  5月22日永乐公司在大光明电影院,为北影厂新片《狮王争霸》举行首映式。此系地方发行公司与制片厂共同发行的第一部影片。
  5月24~25日中宣部1992年度精神产品生产“五个一工程”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上影故事片《走出地平线》获入选作品奖。
  5月美影厂长常光希、亿利美动画公司副总经理金国平、导演马克宣赴法国参加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并参加节目交易活动,这是美影首次在外设立节目交易展台。
  6月1日美术电影画刊《卡通王》(月刊)创刊,常光希任社长,杨金福、潘国祥先后任主编,上海《卡通王》杂志社编辑出版。
  6月21日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举行“’92‘十佳’影片上海影评人奖‘永乐杯’颁奖仪式”。《站直啰,别趴下》、《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阙里人家》、《大撒把》、《新龙门客栈》、《走出地平线》、《女大学生之死》、《蒋筑英》和《天堂回信》获奖。
  6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在京观看上影故事片《梦非梦》,表示肯定与赞赏。
  6月29日第二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颁奖。电影导演吴贻弓获个人杰出贡献奖,上影故事片《开天辟地》获优秀成果奖。
  6月中国首家由民主党派创办的影视公司——上海盟友影视公司在沪成立。
  7月10日~8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和市电影局等单位联合举办“首届上海工人电影节”。
  10月1日永乐公司“永乐电影热线”16833333(上海市第一个8位数字电话号码)开通,24小时为观众提供上海最新电影信息。
  10月7~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沪举行。中国台湾故事片《无言的山丘》获最佳影片奖“金爵奖”。
  10月15~17日中国文联、中国影协、上海文联和上海影协等单位联合在沪举办“’93国际青少年电影研讨会”。中国、美国、法国、瑞士、以色列等国五十多位电影艺术家和青少年工作者与会,研讨“跨世纪的一代——青少年电影银幕形象的塑造”。
  11月23日上影故事片《三毛从军记》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魏宗万(《三毛从军记》饰老兵)获最佳配角奖,詹新《阙里人家》获最佳录音奖;美影动画片《漠风》获评委会特别奖。
  12月19日第二届全国影视动画展播颁奖仪式在沪举行。《大盗贼》等15部影视动画片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荣誉奖。
  12月25日吴贻弓兼任中共上海市电影局委员会书记。
  同日大光明电影院庆祝建院60周年,决定拨款10万元作为评比1994年度在该影院上映的国产影片评奖专项基金。
  12月31日市文化局、市广电局和市电影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上海首届‘十佳’优秀青年演员评选”活动。上影张晓林获“十佳”优秀青年演员称号。
  是年上海电影市场1993年度再创新纪录,全年票房收入逾亿元,比1992年上升50%以上。
  同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5部、合拍片3部、协拍片3部;科教片43部(77本)、杂志片7本、定制片4部(6本);美术片43本;译制外国片24部251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212个。观众65419832人次,年人均看片5.5次。
  1994年
  1月8日吴贻弓兼任上影厂长。
  1月12日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召开上海故事片创作人员座谈会。
  2月26~28日首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会,向全国成就卓著的电影艺术家授奖,上影沈浮、张骏祥获“终身成就奖”。
  3月3日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开学。校长谢晋。
  3月4日广电部电影局和上海市电影局在沪召开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座谈会。
  3月18日广电部电影局、市电影局联合在沪召开“电影企业机制转换研讨会”。
  3月29日市电影局、市文联、上海影协联合庆祝电影老导演沈浮90华诞。
  3月上科影摄影单位恩应邀赴挪威奥斯陆,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个人风光旅游电影展和摄影艺术展览会。
  4月4日市电影局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海影城、吴淞电影院、泗塘电影院、大场影剧院获局文明单位称号。
  4月26日第四届上海影评人奖“十佳”影片颁奖仪式在沪举行。“十佳”影片是:《重庆谈判》、《霸王别姬》、《无人喝彩》、《老人与狗》、《云南故事》、《都市情话》、《上一当》、《炮打双灯》、《股疯》、《沧桑梨园情》。
  4月27日上影导演沈浮逝世。
  5月16日“印度电影周”在沪开幕,展映《冷暖人间》、《舍万的儿子》等8部影片。印度文化部副部长赛尔嘉率代表团来沪参加开幕式。
  5月30日广电部电影局主办“1993年度全国优秀影片颁奖大会”在京举行,上影系统获奖的有:上影《第一诱惑》获优秀故事片奖;上科影《合影、泳装》和美影《魔方大厦——头盔城》获优秀美术片奖;译影《国际女郎》获优秀外国片译制奖。
  7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评选揭晓,上影故事片《第一诱惑》入选。
  8月12日广电部部长孙家正视察上影、上科影、影城,并与上影系统领导及部分创作人员座谈。
  8月14日上影与香港大洋影业公司合拍的故事片《二嫫》,在第四十七届洛伽诺国际电影节获评审团大奖、国际影评人唯一大奖、全基督教评审团唯一大奖和青年评审团金奖。该片女主角扮演者艾丽娅获国际影评人协会唯一提名。
  9月8日市电影局、上海影协联合举行“著名电影、戏剧艺术家应云卫90诞辰纪念座谈会”。
  9月永乐公司被上海市企业管理协会评为92~93年度优秀企业。
  10月20~25日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和国际电影院联合举办“世纪之交的中国电影”研讨会暨影片展映活动。
  11月8日中国影协为第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美影动画片《鹿女》获最佳美术片奖,译影《国际女郎》获最佳译制片奖,钱丽丽、徐栋(上影《都市情话》)获最佳剪辑奖。
  11月16~27日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永乐公司上海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浦东电影发行放映公司联合举办“夏衍从事革命文艺65周年报告会暨夏衍电影回顾展”。11月24日,上述各单位与上海影协联合举办“庆祝夏公95华诞——夏衍与中国电影”座谈会。
  11月25~30日上海影协、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文联、上海作协联合举办“阳翰笙生平与创作展览”。
  11月26日~12月9日市教育卫生委员会、市高教局和市电影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上海市第五届大学生电影节”。
  12月6日上海国际电影节与开罗国际电影节正式结为姐妹节。
  12月17日上海影协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张瑞芳当选主席。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6部;科教片95本;美术片24本;译制外国片18部(184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83个。观众46787291人次,年人均看片3.9次。
  1995年
  3月2日市电影局召开上海市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会议暨首届“十佳”影院经理评选表彰大会。市“十佳”影院经理倡议:每月第一个周日上午影院开设公益场,免费为观众放映国产影片。
  3月23日上海影协、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夏衍同志追思会”。
  3月24日上海东方影视发行公司成立。该公司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
  4月7日上科影成立市重大工程建设电影资料摄制组。市政府重大工程建设办公室召集市各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在上科影举行电影摄制工作会议。
  5月4日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假座上海影城举行“上海影评人奖94年度“十佳”影片暨中国电影90年十大名片颁奖大会”。
  第五届“永乐杯”1994年度“十佳”影片依次为《二嫫》、《背靠背,脸对脸》、《红尘》、《奥菲斯小姐》、《征服者》、《你没有十六岁》、《女人花》、《留村察看》、《步入辉煌》、《红粉》。
  中国电影90年十大名片依次是:《神女》、《马路天使》、《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小城之春》、《祝福》、《早春二月》、《天云山传奇》、《城南旧事》、《黄土地》。
  5月23日广电部举行“1994年度全国优秀影片‘华表奖’颁奖大会”,上影系统获奖的有:上影厂和香港大洋影业公司联合摄制的《二嫫》获最佳对外合拍片奖,上影《绝境逢生》获优秀故事片奖,张建亚(《绝处逢生》导演)获最佳故事片导演奖,艾丽亚(《二嫫》女主人公扮演者)获最佳女演员奖;上科影《果实蝇》获优秀科教片奖;美影《胡僧》和上科影《哭鼻子大王》获优秀美术片奖;译影《亡命天涯》获优秀外国片译制奖。
  5月31日动画片导演特伟获国际动画协会颁发的动画艺术杰出贡献奖——国际动画协会(ASIFA)大奖。6月27日,美影厂为特伟举行庆功会。
  5月上科影摄制完成中国第一部宽银幕立体声动态电影《冒险旅行》。
  6月15日上海影协在上海影城举行“人民艺术家赵丹诞辰80周年纪念会暨赵丹创作与生平展览”开幕式。
  6月22日第三届上海文学艺术奖在沪举行颁奖仪式。电影剧作家、文学作家柯灵获杰出贡献奖。
  7月永乐公司职工捐资4万多元,在革命老区延安建立两所“永乐希望小学”。
  8月14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电影局、市总工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电影展”,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开幕式。
  8月24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撤销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上海市电影局建制,重新组建上海市广播电影电视局(仍简称“广电局”)。孙刚任中共上海市广电局党委书记,叶志康任局长,吴贻弓任局艺术总监。
  8月25日美影摄制成功中国第一部电脑水墨动画广告片(《五粮液》)。
  8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给美影复信,指出“选取古今中外著名少年英雄的事迹拍摄系列动画片,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并希望“不断推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动画艺术精品”,“让我国自己的动画英雄形象成为广大少年儿童的楷模和朋友。”4月8日,百集系列动画片《自古英雄出少年》摄制委员会致信中共中央总书记,汇报该片选题与工作进展,并于6月间寄送已摄成的1~10集影片录像带。
  8月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市电影局、上影厂分别举行大型座谈会。上影乐团先后在沪、杭、宁举行“历史的回声”、“烽火岁月”电影音乐会。
  是月张元民任中共上影厂党委书记,朱永德任上影厂厂长。
  9月3~6日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会在沪举行。
  9月12~26日市教委、市广电局、市艺术教育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从银幕看历史——上海市第二届中小学生电影节。”
  10月25日上影故事片《绝处逢生》入选1994年度“五个一工程”。12月14日荣获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特别嘉奖。
  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视察上影厂和上影厂外景摄制基地。
  10月28日~11月6日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在沪举行。瑞士影片《打破沉默》获最佳影片“金爵奖”;中国影片《红樱桃》女主角饰演者郭柯宇获最佳女演员“金爵奖”,该影片并获得“轩尼诗记者杯——最佳创意奖”。
  是月第十五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揭晓,上影系统获奖的有:上影故事片《绝处逢生》获特别奖,艾丽亚(《二嫫》女主人公扮演者)获最佳女主角奖;上科影《果实蝇》获最佳科教片奖;美影《白色的蛋》获最佳美术片奖;译影《亡命天涯》获最佳译制片奖。
  11月10日中共上海市广电局委员会决定撤销上海电影乐团和上海广播电视乐团建制,新组建上海广播交响乐团。
  11月19日中国美术动画片创始人之一、美影导演万古蟾逝世。
  11月30日上科影和东方电视台合并新组建的上科影和东方电视台,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一个实体,保持并发扬各自优良传统与艺术特色。
  12月6日上海影视学会和上海电影技术厂联合举办“电影数码立体声技术研讨会”。
  12月6~12日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和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上海影协在上?海影城举办“上海电影的辉煌”图片展。12月下旬,该图片展继续在东方明珠电视塔大厅展出。?
  12月11日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在沪举办第二届影片交易会。
  12月18日市农委、市广电局、永乐公司联合举办“上海市第三届农民电影节”,在南汇县举行开幕式。
  是年上影系统各厂摄制完成故事片14部;摄制科教片12部(24本);纪录片3部(5本);动态电影2部(2本);美术片7部(52本),11辑(11本);译制外国片23部(262本)。全市发行电影节目197个。观众47672176人次,年人均看片4次。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百年上海电影大事记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