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508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8-21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黑客大曝光》(Hacking Exposed)
《黑客大曝光》(Hacking Exposed)
《掘金黑客》( Kingpin)
《掘金黑客》( Kingpin)
《线上幽灵》(Ghost in the wires:My adventures as the world's most wanted hacker)
《线上幽灵》(Ghost in the wires:My adventures as the world's most wanted hacker)
《黑客与画家》( Hackers and Painters: Big Ideas from the Computer Age)
《黑客与画家》( Hackers and Painters: Big Ideas from the Computer Age)
《杜鹃蛋》The Cuckoo's Egg
《杜鹃蛋》The Cuckoo's Egg
《黑客:电脑革命的英雄》(Hackers:Hero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黑客:电脑革命的英雄》(Hackers:Heros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乔布斯》
《乔布斯》
《维基解密(第五阶层)》
《维基解密(第五阶层)》
《防火墙》 Firewall
《防火墙》 Firewall
《剑鱼行动》Swordfish
《剑鱼行动》Swordfish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黑客简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60年代综述:“拓荒精英”时代

  尽管早在1878年,贝尔电话公司的线路上就曾招引来一群可能是现代黑客先驱的高手,但其实真正黑客的历史离我们并不如想像中的久远,从他们产生到现在也不过区区半个多世纪的时光,这样的时间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只是一瞬间,不过,这群为电脑和网络而生的人给整个世界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巨大而深远的。
现在就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黑客这个独特的群体从诞生到现在所走过的道路吧,我们将抱着一种激情来重温每一个让人激动万分的时刻。本系列文章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分5个篇章来回顾这段光辉的历程,这其实也是一部电脑及互联网的发展史。

60年代综述:“拓荒精英”时代
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时代,黑客就是从这时开始走进历史舞台的,那些装备了大型计算机的大学校园,一个个简陋的实验室成为了黑客们施展拳脚的场所。这是一个充满了智慧、狂放,对于计算机领域非常投入的群体,通宵达旦地在实验室里操作机器,寻找简洁高效的工作捷径程序,这时做一名黑客是一件无比荣耀的事情,这个时代的黑客们后来被称作“拓荒精英”的一代黑客。正是这些早期黑客们的努力,在“分时系统”技术的帮助下把大型主机改造成了实际的个人计算机,计算机世界开始发生了巨变。

60年代重大事件
第一台电脑
196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出现第一台电脑DEC PDP-1。
出现在这所著名的学院历史上的第一台电脑DEC PDP-1,售价是11万美元,被当成最时髦的科技玩具,正是这台昂贵的玩具的出现,开始在它的周围出现了最初的黑客们的身影,同时各种程式工具与电脑术语开始出现,适宜于黑客们生长的环境在慢慢地构成。
第一个计算机游戏软件
1961年:Steve Rlussell在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的PDP-l机上编写了“空中大战”,这是第一个计算机游戏软件。
  麻省理工学院这所美国最富创造力的“发明家”大学,以及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其实就是早期黑客们的聚集地,这些头脑异常发达、喜欢胡思乱想的家伙们在这里描绘人类下一个千年的前景;他们在这里创造美国公司赖以占领全球未来市场的科学知识。正像学校的一名学生所说的:“麻省理工学院集激情、痛苦和反叛精神于一身。”
最早的电子公告牌
1962年:创立了最早的电子公告牌“社区记忆”。
电子公告牌是最能聚集黑客的地方,在这些看似简陋的地方,却往往可以激发出黑客们探索计算机奥秘的激情,也正是黑客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掀开了以往笼罩在计算机上的神秘面纱,让计算机真正走入了我们的生活。
最原始的攻击技术
1965年:攻击技术开始诞生。
作为骇客(英文原文Cracker,指专门利用电脑和网络恶作剧或搞破坏的人。真正的黑客视骇客为自己群体里的败类)侵入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技巧——破解口令(password cracking)、开天窗(trapdoor)、走后门(backdoor)、安放特洛伊木马(Trojan)等开始在美国的大学校园中诞生,尽管这只是一些最初的雏形,但是在网络大发达的今天,已经为网络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Unix和互联网同年诞生
1969年:Unix操作系统的诞生。互联网的雏形开始出现。
这是一个永载黑客历史的年份,肯·汤普森和丹尼斯·里奇在1969年把让人兴奋的Unix操作系统献给了整个人类;互联网的最初形态也在这一年的10月29日22?30诞生。它是从美国国防部所出资兴建的一个实验性质的数位通讯网阿帕网(ARPANET)的基础上,逐渐成长建成起来的。面对这个还显得单薄的“新生儿”,当时没有人能料到它会在20年后发展成一个纵横全球的庞然大物。它的出现为黑客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它也为稍后出现的骇客提供了捣乱的机会。

60年代风云人物
肯·汤普森和丹尼斯·里奇
纵览60年代,数风云人物还数肯·汤普森和丹尼斯·里奇,这两位就职于著名的贝尔实验室的黑客,在1969年为整个电脑界联手献上了一份大礼:Unix操作系统。这是被称作早期最有价值的黑客作品。Unix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软件科学向前大跨步的前进,是早期黑客为电脑界做出的不朽的贡献。

风云乍现的70年代?上

风云乍现的70年代?上
70年代综述
  离开“拓荒精英”们奋斗的60年代,黑客们开始步入象征着个人计算机革命的70年代,正如1985年斯图尔特·布兰德对70年代的评论那样:“这一代人一口吞下计算机,就像他们一口吞下迷幻剂一样。”IBM一统天下的局面在黑客们的努力下被彻底瓦解,他们发明并生产了标志性的个人计算机。平民化的计算机时代从此开始。随着他们散乱的思想逐步形成,黑客文化开始兴起,黑客步入一个良性的发展历程。几乎和黑客发展的脚步一起,计算机犯罪开始出现,那些被黑客们视为败类的“骇客”也进入公众的视线之中。
  
70年代重大事件
? 电话飞客的疯狂
  1971年:电话飞客活动达到了顶峰。
  美国正陷在越南战争的泥潭中,为此联邦政府规定电话服务要加收战争税,这极大的激怒了活跃在贝尔电话公司线路上的飞客们,他们认为:为什么要为一场非法的、不道德的战争纳税呢。其中的领袖阿比·霍夫曼甚至与阿尔·贝尔一起,在6月出版了一本专门探讨如何入侵电话系统打免费长途的刊物《青年国际党阵线》(YIPL)。此外,另一位绰号“嘎吱嘎吱船长”(Captain Crunch)的电话飞客的鼻祖——约翰·德拉浦(John Draper),更是从Captain Crunch为名的麦片盒中附赠的哨子中发现了免费使用电话的秘密。
? 《人民的伙伴计算机》报发行
1972年:黑客报纸《人民的伙伴计算机》出版发行。
  为了这份在下半年出版的黑客报纸,伯克利的黑客们因此建立了一个“社区计算机公用设施”,取名为“资源一号”。这是旧金山湾地区“计算机权力归于人民”运动的一部分。尽管该社区在苦撑了几年后最终在1975年关闭,但是黑客们一如既往展示了他们追求“个人计算机革命”的决心。
? 黑客发展史第一个高潮
1971~1975年:黑客文化快速发展。
  由于阿帕网(ARPANET)的迅速发展,让黑客们已经开始有机会聚在一起,零散的个人能力开始在网络的帮助下,汇集成一股巨大的力量。这时开始有人感受到黑客文化的存在,同时黑客文化的相关内容开始在各个大学里展开,讨论黑客所应有的道德规范的术语开始在网络上出现。最初,黑客文化的发展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为中心,然后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SAIL)与Carnegie-Mellon University(CMU)快速崛起。1975年在SAIL第一次发布了由拉斐尔·芬克(Raphael Finkel)编写的“Jargon File”。黑客迎来了自己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 E-mail和邮件列表的出现
1975年:E-mail程序MSG及第一个邮件列表?Mailing List?MsgGroup诞生。
  由约翰·维托(John Vittal)开发的程序,具有邮件回复、转发、归档功能,这是第一个全面包括回复、发送以及过滤功能的电子邮件程序。而史蒂夫·沃克(Steve Walker)建立的ARPANET上第一个邮件列表,更是极大地推动了网络资源的共享。当时通过它发送的一个有关科幻小说的邮件列表“SF-Lovers”,成为早期最受欢迎的非官方的邮件列表。当时没有人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项诞生于同一年的发明,渐渐地成为了黑客们的宠物。
? 微软帝国的诞生
1975年:微软(Microsoft)公司成立。
这一年比尔·盖茨(Bill Gates)从哈佛大学退学,于7月在阿尔伯克基创立了Micro-Soft(后来去掉了中间的连字号)公司。尽管公司只有6个人,但是年轻的盖茨为公司制定了目标:“每一个家庭每一张桌上都有一部微型电脑运行着我们的程序。”现在盖茨基本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微软已经成长为世界级的超级公司,盖茨也长期占据世界首富的位置,盖茨建立起来的微软帝国也标志着古典黑客时代的结束。但是,盖茨却背叛了黑客“自由与免费”信仰。

风云乍现的70年代?下?

风云乍现的70年代?下?
70年代重大事件
? 1975年 世界上的第一台PC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ltair 8800电脑第一次出现在《大众电子》1月刊的封面上,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被广泛使用的个人电脑,一共有5000台在这年年底之前被交付使用。尽管Altair 8800电脑还非常简陋,但是它的潜力立刻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的黑客,其中就有比尔·盖茨。很快微软就为Altair计算机开发出BASIC程序,盖茨开始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努力了。尽管这也是他背叛黑客信仰的开始,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的这种做法引起了一场革命,虽说基本上是静悄悄地发生的。
? 1976年 第一台苹果电脑诞生
1976年4月1日,对于大力倡导个人计算机革命的黑客们而言是个极其重要的日子,乔布斯与伍兹在卖掉了自己一切值钱的东西后,用凑来的1300美元在乔布斯的车库里制作出第一台苹果电脑(Apple I)。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20世纪的微电脑制造工业迈出了第一步。苹果计算机公司在1977年成立,Apple II也同时出现。乔布斯与伍兹这两个曾经迷恋于“蓝盒子”(Blue Box) 的电话飞客,最终修成正果,为微电脑制造工业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978年 第一个BBS诞生
  1978年2月16日,来自芝加哥的兰迪·索萨(Randy Seuss)及沃德·克里斯琴森(Ward Christiansen)制作了第一个供黑客交流的网上公告版,第二年在网上向公众开放,此BBS至今仍在运行之中。在BBS里,黑客有自己的表音法。他们常用“ph”代替“f”(电话飞客自称Phreak而不是Freak),用“z”代替复数“s”。凡用字母“O”的地方,他们却换成数字“0”。如今BBS已经成为了宏扬网络文化的主力军,而且精彩的黑客论坛更成了培养年轻黑客的重要空间。

? 1979年 震惊世界的骇客入侵
  年仅15岁的凯文·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闯入了“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的主计算机内,并且随意地翻阅了美国指向前苏联及其盟国的所有核弹头的数据资料,然后又悄无声息地溜了出来。这一骇客事件震惊了许多人,同时网络安全也成了当时公众议论的热门话题。1983年,好莱坞以此为蓝本,拍摄了电影《战争游戏》(War Games)。在电影的刺激和媒体广泛宣传之下,骇客被视为能够打入公司和政府计算机系统的青少年天才,成为一类有着传奇经历的人。

70年代风云人物
史蒂夫·乔布斯
70年代的黑客精英为数不少,但苹果公司的创建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光芒与魅力压倒了所有的人。由他亲手创建的苹果公司为千千万万的个人电脑用户带来了福音,同时也给了不可一世的IBM公司当头一棒。

凯文·米特尼克
尽管他只是一个大名鼎鼎的骇客,不过在70年代,年仅15岁的凯文就能闯入“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的主计算机,实在是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坏消息。不过不管怎么样,在那个时代,他的确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角色。


80年代 黑客的十年?上

80年代 黑客的十年?上?

80年代综述
  随着个人电脑的快速发展,80年代的黑客开始担负起为个人电脑编制应用和娱乐程序的重任。而黑客们也通过努力,把简陋的阿帕网(ARPANET)改造成了今天无所不包的互联网络。随着黑客文化在80年代的进一步成型,文特·瑟夫(Vinton Cerf)、斯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蒂姆·贝纳斯-李(Tim Berners-Lee)等开始成长为一代伟大的黑客。在他们的推动下,新科技新思潮不断涌现。尽管骇客们也在网络中兴风作浪,但已完全被黑客的风采所掩盖,20世纪80年代就是这样一个辉煌的“黑客的十年”。

80年代重大事件
  1980年:阿帕网由于感染病毒而彻底瘫痪
在Xerox Palo Alto研究中心工作的约翰·肖(John Shoch)和乔恩·哈波(Jon Hupp),开始实验一个能够在局域网中许多计算机上运行,用来自动搜寻闲置处理器的“蠕虫”程序。“蠕虫”一词来自于布鲁纳1975年的经典科幻小说《电波骑士》。但不幸的是,它成为阿帕网上一个厉害的病毒,并导致阿帕网彻底瘫痪。一位工程师这样描述:“我们无法阻止它。从来就没有一条蠕虫有它那样坚硬的脑袋和那么长的尾巴。它时刻不停地扩充自己,而且还在长着……”今天,病毒这个通常不超过100个字节的程序,在骇客们的不断努力下,已经成了互联网上第一大瘟疫了。
  1981年:“网络空间”产生
作家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在一部名叫《巫师》(Neuromancer)的科幻小说中创造了“网络空间”一词(Cyberspace,也有称“电脑空间”),小说中描述了一个由网络计算机和控制它们的人们组成的世界,这样的内容在当时阿帕网刚刚开始起步的背景下,取得了极大的反响。
  1982年:电影《战争游戏》导致大批骇客产生
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少年骇客“黑”掉了NORAD(北美防空联合司令部)里电脑的故事。一批半大小孩从中受到启发,最终,第一个骇客集团正式成立。骇客已经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之上,正如《电脑朋客》(Cyberpunk)一书指出:“到了80年代,新的一代盗用了‘黑客’的名称,在新闻界的推波助澜下,‘黑客’成了口令大盗和电子窃贼的代名词。公众对‘黑客’的印象也由此改变,他们不再被视为无害的探索者,而是阴险恶毒的侵略者。”正是这群骇客,让真正的黑客蒙羞,所以他们是黑客群体里的败类。
  1983年:“414”集团成员被捕
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名为Milwaukeebased
414s骇客集团的6名少年骇客,因其所住地区密尔沃基电话区号为414,又被称作“414骇客”。6名少年侵入60多台电脑,其中包括入侵斯洛恩-凯特林(Sloan-Kettering)癌症纪念中心和诺斯阿拉莫国家实验室。最后,这个骇客集团的5人被判有罪。这是第一次对骇客集团进行审判,也是骇客开始大规模走入公众视野的开始,初生的网络出现了不安定的因素。
1983年:著名黑客获得计算机界最高奖
为表彰著名的黑客邓尼斯·里奇(D.Ritchie)和肯·汤姆森(K. Thompson)共同发明著名的C语言的特殊贡献,1983年度的“图林奖”便颁发给他们。“图林奖”是由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主持的每年一度的颁发给世界上最优秀的电脑科学家的奖项,它就如同“诺贝尔奖”一般引人注目。从60年代的UNIX系统到已经成为软件工程师们最爱的C语言,里奇和汤姆森以自己的努力与成就,为黑客历史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1984年:《2600:黑客季刊》创刊
艾里克·克力(Eric Corley)在美国创办黑客杂志《2600:黑客季刊》(2600:The Hacker Quarterly),这本宣传黑客精神及技术的杂志,很快就成为世界各地黑客们交换信息的重要场所。到1995年,发行量便达到2万册。

80年代风云人物
凯文·鲍尔森(Kevin Poulsen)
这位绰号“黑色幽灵”的年青人,是第一个被指控为间谍罪的计算机骇客,曾成功地入侵五角大楼军用计算机网络和各个大学的计算机系统,他给贝尔电话公司造成上百万美元的损失,对网络安全造成的威胁是非常巨大的。和所有的骇客们一样,他更多表现出来了一种对个性的宣泄。整个80年代他的“光芒”甚至超过了号称“骇客第一人”的凯文·米特尼克。

罗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
这位美国康奈尔大学22岁的学生,向互联网发送了一只小小的“蠕虫”,这只专门攻击UNIX系统的虫子,侵入其它电脑并自我繁衍,占用大量系统资源,几小时内6000多台联网计算机系统崩溃,使当时近1/10互连网陷入瘫痪,“莫里斯蠕虫”病毒震撼了整个世界。这是互联网第一次大规模地陷入到蠕虫病毒的旋涡之中,在以后的岁月里,蠕虫成了互联网上最流行、最凶险的病毒,这也许是莫里斯当初没有想到的。

80年代 黑客的十年?下

80年代 黑客的十年?下?

80年代重要事件
  1985年:黑客技术电子杂志《弗里克》诞生
  地下记者“塔兰王”和“闪电骑士”在圣路易创办电子杂志《弗里克》(《PHRACK》),这是一本经典的黑客技术杂志,其技术含量非常高。并且,《费里克》还被公认为是一本黑客的“官方”新闻通讯。

  1986年:第一起计算机间谍案
  1986年夏,美国天文学家克利夫·斯多在他工作的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LBL)的计算机系统上,发现了一个75美分的会计错误,斯多认定有人从实验室外非法侵入。由这个疑点出发,斯多单枪匹马地展开了一场侦察行动,最终发现是克格勃指使“LoD”骇客试图突入美国军事计算机网络刺探机密情报。《纽约时报》在头版中披露了此事。斯多在他的著作《杜鹃蛋》中叙述了搜捕这第一起计算机间谍的经过,成为持久不衰的畅销书。正是这部1989年出版的作品把骇客活动与国家安全联系在一起。

1986年:《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条例》生效
《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条例》(Computer Fraud and Abuse Act,CFAA,1986)诞生,这个新颁布的计算机综合犯罪控制法案,赋予联邦经济情报局以法律权限打击信用卡和电脑欺诈犯罪。

  1987年:被判有罪的第一个骇客
  美国联邦执法部门指控17岁的高中学生赫尔伯特·齐恩?Herbert Zinn?闯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内部网络和中心交换系统。齐恩是美国1986年《计算机欺诈与滥用条例》生效后被判有罪的第一人。

  1987年:《计算机安全条例》诞生
  对于广大的电脑用户而言,《计算机安全条例》(Computer Security Act,CSA1987)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条例,但对于以搞破坏为乐的骇客们而言,这个条例无疑是当头一棒。从事物的发展规律来看,这个条例的出现也是一种必然的现象,因为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了。

  1988年:“莫里斯蠕虫”病毒爆发
  1986年,每三个月才出现一种新病毒;1989年,每星期出现一种新病毒;1992年,每天就有三种新病毒出现……目前全世界已经出现数万种病毒,平均每天有近十种新病毒产生,而且花样不断翻新,让人防不胜防。病毒已经成为了困扰世界的一个大问题了!

  1989年:第一次黑客大会举行
  荷兰举办了第一次黑客大会,大会的主题是:“The Galactic Hacker Party”。此后黑客大会从1989年起,每四年举行一次。黑客大会成了世界黑客的盛会。按照与会黑客们的说法,这些大会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80年代风云人物
  理查德·M·斯多尔曼(Richard M. Stallman)
这位为追求自由软件而不停奋斗的伟大黑客,可以看成是80年代早期黑客文化的缩影。当UNIX系统开始被视为未来电脑的作业系统时,斯多尔曼却认为UNIX价格过高,他坚持认为,惟有免费的操作系统,才会给电脑界带来发展及被广大的各阶层使用者所接受。正是为了追求这种Source Code,在整个80年代都可以看到他为此而忙碌的身影。他为黑客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鲍勃·麦卡夫(Bob Metcalfe)
1981年2月?麦卡夫获得了120万美元风险基金?开始动作他的3Com公司。1984年?麦卡夫卓越的销售和推广工作使3COM公司收入从零升到了每月100万美元以上。鲍勃·麦卡夫?Bob Metcalfe?以强烈的创新信念完成了以太网发明?并且创办3Com公司。他的成功在80年代达到了巅峰,他以自己出色的表现,向人们展示了作为一名真正的黑客所要具备的素质。

90年代 痛并快乐的日子?上

90年代 痛并快乐的日子?上?

90年代综述
  进入90年代,黑客们的身影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网络之上,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才智与努力,用心把网络世界打造得更加完美。埃里克·雷蒙德(Eric Raymond)、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等黑客开始大放异彩。伴随着黑客创业的脚步,骇客们也在捣乱与破坏中延继着自己的成长,凯文·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马克·阿贝尼(Mark Abene)等大量的骇客像蠕虫一般寄生在网络之上。和大多数新生事物的成长一样,90年代的黑客们经历着苦难和快乐混杂的日子。

90年代重大事件
  1990年:美国“阳光罪恶行动”对骇客实施严打
  由于美国的电话飞客们造成AT&T的长途服务系统在1990年“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崩溃,美国开始实施全面打击电话飞客的“电话飞客”行动。美国联邦政府在纽约抓获了“欺骗大师”的三剑客菲博尔·奥普迪科?Phiber Optik?、阿瑟得·福瑞克?Acid Phreak?和斯克平?Scorpion?。同年,美国联邦特工处在14个城市发动“阳光罪恶行动”对骇客实施严打,这是产生骇客这一类群人以来最严厉的一次行动。马克·阿贝尼(Mark Abene),骗局大师(Masters of Deception)的创始人,在纽约被警方逮捕入狱。

  1991年:Linux操作系统诞生
  1991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一名学生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创造了Linux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明,现在Linux操作系统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的机构,但是它的发明者李纳斯·托沃兹却一直都没有改变它免费与开放的性质。

  1991年:骇客凯文·鲍尔森(kevin poulsen)被判入狱
  著名骇客凯文·鲍尔森被警方逮捕,并以间谍行为、入侵计算机网络罪、入侵通讯系统罪、搞乱通信线路和电子通信、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等罪对他进行起诉,最终被判入狱5年。并且在1996年刑满出狱后,他仍被禁止在三年内接触计算机,哪怕摸一下键盘也会使他重新回到监狱。这无疑是一项严厉的惩罚。

  1993年:Netscape浏览器问世
  1993年1月,在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的努力下Netscape浏览器问世了。它支持HTML语言,而且具有可以解读 “IMG”(图形标识)的图形功能,更加简单、易用和稳定。这无疑是一个对于互联网前进有极其重要意义的发明。1995年8月,凭借Netscape浏览器,网景在纽约上市,一夜之间成为20亿美元市值的巨人。

  1994年:第一起网上银行劫案
1994年当范德米尔·列文(Vladimir Levin)这位来自俄罗斯的超级骇客(当时他还是一位学生)侵入美国著名的花旗银行的电脑系统,更改银行账户的存款数目,窃走了1200万美元,这是世界上第一起网上银行劫案。这起骇客导演的网络神盗的闹剧,为全世界敲响了网络安全的警钟。而列文所得到的代价,则是在佛罗里达州的监狱里度过3年的时光。

  1995年:米特尼克被逮捕
  已经“出名”很多年的骇客米特尼克在这一年被逮捕入狱,他被指控闯入许多电脑网络,偷窃了2万个信用卡号和复制软件。尽管他最终获得假释,但是不经过警官的允许,他在2003年以前不得使用电脑。

  1995年:Netscape浏览器被破解
  尽管Netscape公司对于自己产品的一个漏洞只用5天就推出安全补强版,但是在2个月内还是被骇客们3次侵入。这就是著名的Netscape浏览器被破解事件,这是由三位在校大学生相继完成的。有趣的是,最初一位破解者使用了120台高速电脑连续运算8个小时,完成了破解行为。而后来的一位却只用了一台普通电脑用了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相同的过程。

90年代风云人物
李纳斯·托沃兹
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无论是从成就及声望上而言,他都是一位强人,风行世界的Linux操作系统就是他在还是一名大学生时写出来的。更重要的是,Linux是完全免费的。相对于那位微软的老板比尔·盖茨,李纳斯·托沃兹更值得我们尊重。

马克·安德森
  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一位“年轻”的伟大黑客,作为一个推动互联网进程的黑客,他取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他领导开发的Netscape浏览器开辟了网络新天地,是给互联网带来全新面貌的伟大发明。

90年代 痛并快乐的日子?下

90年代 痛并快乐的日子?下
90年代重大事件
  1996年:匿名回函程序被发明者关闭
  1996年8月30日,约翰·黑尔森尤斯(Johan Helsingius)永久性地关闭了由他自己开发的,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匿名回函程序“penet.fi”。这个优秀的程序作品非但没有给作者带来任何的荣誉,相反却是不断接踵而来的麻烦。一切都十分简单,因为他的程序对他人产生了伤害,这也是骇客们常常做的一类事。

  1996年:骇客入侵美国空军网络
  美国空军网络是一个高度机密的系统,但是在马修·贝文(Mathew Bevan),一个从小就沉迷于网络之中的骇客面前,就显得不那么安全了。为此,马修·贝文1996年被英国警方逮捕。对于他的这次入侵,五角大楼发言人惊呼:“自二战结束以来,马修·贝文是对世界和平威胁最大的人。”
   1997年:“互联网之父”获得美国技术
  这一年“互联网之父”,著名的黑客美国人文特·瑟夫(Vinton Cerf),从美国总统克林顿手中接过了代表成功和荣誉的美国技术勋章,这是对于他发明互联网这一功劳的奖励,这无疑是黑客们极大的骄傲。尽管他发明那些奠定互联网基础的协议的时代已经有些久远了,但每一个驰骋在网络上的冲浪者都不会忘记他的。

  1997年:雅虎遭到骇客攻击
  雅虎(www.yahoo.com)遭到了网名为“pantz”和“h4gis”的两名骇客的攻击,首页被他们涂改。这是第一起著名门户网站被攻击的事件。骇客们这种不负责的行为为当时网络的发展投下了一丝不安的阴影。

  1999年:“美丽莎”病毒席卷全球
  1999年3月?“美丽莎”病毒席卷了全球。它影响了全球10万以上的电子邮件使用者,并且导致了8亿美元以上的损失。而程序的编制者大卫·史密斯(David Smith),用他的行动骇客的胡作非为史上又添上了重重的一笔。
   1999年:骇客攻击微软的邮件系统
  1999年8月30日,微软关闭了他们的Hotmail服务系统近2个小时。导致这次关闭的原因是,微软收到了可以确认的报告,证明有骇客利用服务器的漏洞进入了邮件系统。由于微软的重要地位,这次入侵的意义非同一般,再次说明了网络安全的脆弱性和严峻形势。而维护网络安全、保证互联网能够为更多人服务,则是黑客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999年:骇客破解DVD版权保护解码密钥
  1999年11月,挪威的一个骇客组织“反编译工程大师”破解了DVD版权保护的解码密钥,该组织编制了一个DVD解码程序公布在互联网上,这个举动给DVD的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诉讼案,骇客们的行为引起了世界各个层面的震惊。

90年代风云人物
  文特·瑟夫
  文特·瑟夫(Vinton Cerf),这位因听力缺陷而与助听器伴随一生的人,却是把我们引入一个精彩绝伦的网络世界的领路人,这无疑是巨大的贡献。因此绝大多数媒体谈到互连网起源时都要尊敬地称他为“因特网之父”,一位当之无愧的伟大黑客。

  范德米尔·列文
  范德米尔·列文(Vladimir Levin),这位一手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起银行网络大劫案的俄罗斯骇客,在这起轰动一时的事件中,用他的行为向世界递交了一个信息:网络安全并非空穴来风。

21世纪 期待新的黎明

21世纪 期待新的黎明?
21世纪时代综述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网络开始走入一个全面发展的时代,它的触角已经伸向几乎所有的社会层面,网络时代已经不折不扣地到来了。在这个时代里,黑客们似乎放缓了他们不断进取的脚步,关于他们的各种声音似乎也弱了下来。相反,骇客却牢牢地吸附在网络之上,不断制造出来的恶作剧,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他们。在新纪元的网络时代里,伴随着与骇客们不断的较量,黑客世界开始步入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

21世纪重大事件
  2000年:环球唱片公司存在的安全漏洞被骇客利用
  刚刚迈进新世纪,1月,著名的环球唱片公司的网络系统由于存在的安全漏洞被骇客利用并最终遭到入侵。这次事件不仅造成了一些设备上的损失及银行退款,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商业信誉的负面影响导致了环球唱片公司的网站营业额的一落千丈。骇客给进入新世纪的网络当头一棒,无孔不入的骇客给原本就处于严寒中的电子商务带来了浓重的阴影。
  2000年:“爱虫”电脑病毒在全球传播
  2000年5月4日,一种叫做“爱虫”(带毒邮件主题为I Love You)的电脑病毒开始在全球各地迅速传播。“爱虫”病毒是一种蠕虫病毒,它是利用Outook Express电子邮件系统进行大面积传播的。用户机器染毒以后,邮件系统将会变慢,并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系统崩溃,这与1999年在网络上广泛流行的“Melissa”病毒非常相似。网络的四通八达也使得病毒的传播之路变得四通八达,这似乎要成为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了。
  2000年:微软被骇客侵入
  2000年10月27日,微软总裁巴尔默称:不明身份的骇客侵入微软内部网络,并成功地进入了正在开发的最新操作系统的软件代码库。微软秘而不宣的源代码有被曝光的危险,这是相当严重的一起事件。尽管微软一再声明骇客的行为并未危及到源代码的安全,但这起事件无疑给本已倍受批评的微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2001年:Yahoo等知名网站被骇客攻击
  2001年2月7日,Yahoo等五个知名网站遭骇客入侵。其中Yahoo的网络服务被迫停顿近3小时,造成数百万美元损失及恶劣影响。根据美国《金融时报》,2001年平均每20秒就发生一次入侵计算机互联网的事件。互联网的防火墙,超过1/3被攻破。在643家接受调查的公司中,有42%的公司表示曾因安全问题遭受过财务损失。而这次的攻击事件据有关方面保守的估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亿美元。网络脆弱的安全性能,让人在感受到便利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潜在的风险。
  2002年:FreeBSD4.5版发布
  在2002年初,FreeBSD4.5版发布。FreeBSD系统能够完成几乎所有其它Unix系统能完成的工作,而且性能优异。而且更重要的是FreeBSD是一个自由的Unix系统,它是由计算机科学家、软件工程师等志愿者通过互联网合作开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真正体现了黑客们合作和研究的工作态度。比如,FreeBSD的开发者会鼓励别人访问当前正在开发的源程序,鼓励提建议和提出自己的开发计划。它是网络上默默工作的黑客们在新世纪奉献给网络世界的一个有巨大价值的礼物。
  2002年:“黑客2002”大会召开
  “黑客2002”大会于7月12日召开。全世界有2000多安全专业人员及黑客精英参加。这个开始于1989年4年一次的黑客大会已经成为全世界黑客的盛会。一个名为“Hactivismo”黑客组织发布了一种名为“Camera/Shy”的免费软件。这种软件能够避开多数网络监视手段,而不会被跟踪。从这次黑客大会的主题来看,这个全世界黑客们的盛会已经渐渐地改变了它原来的味道。

21世纪风云人物
  埃里克·雷蒙德(Eric Raymond),这位黑客领域里的学者,他的关于黑客文化的理论在新世纪里成为关注的焦点。由他创作的《黑客文化简史》、《如何成为一名黑客》、《大教堂和市集》等著作,将指导更多的人进入黑客的世界。


黑客的历史是短暂的,新世纪的大幕刚刚掀起,网络安全就已经成为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黑客越来越多地见诸于报端,但是近似于疯狂的骇客们似乎已经抢过了风头,从美国环保署到微软公司、波音公司……骇客的身影仿佛无处不在。随着网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新世纪黑客将步入一个未知的阶段,我们期待着能有更加精彩的篇章被写入史册。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标签: 黑客简史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