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神拳
英文名:Hokuto no Ken
厂 商:TOEI
机 种:FC
发售日:1986.8.10
类 型:ACT
史上第一款“北斗神拳”的游戏。健四郎在游戏中使用北斗神拳的必杀拳法来对付拳王拉奥及其手下的众多喽啰。用脚可以踢飞敌人,用拳可以将敌人打爆体。在游戏中需要跟随小孩子的指引才能达到关底与BOSS对决,并可以使出北斗柔破斩、北斗百裂拳、北斗千手坏拳、北斗醒锐孔、北斗有情猛翔破等各种必杀技。游戏画面虽然不算很好,但把那种末世荒凉的气氛表现的还是颇有意境。此外,本作对应原装FC的2P手柄麦克风,可以借助这个装置实现慢动作以及逆向操作等秘技。
经典度:6
推荐度:5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5/200509/8772.shtml
圣斗士星矢 黄金传说
英文名:Saint Seiya - Ougon Densetsu
厂 商:BANDAI
机 种:FC
发售日:1987.8.10
类 型:RPG
车田正美的《女神的圣斗士》曾经令许多读者热血沸腾,BANDAI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大好的题材。游戏从星矢在圣域受训开始,经历天马圣衣争夺、银河战争、黑暗圣斗士、白银圣斗士直到黄金圣斗士的剧情,基本上再现了动画版的剧情。虽然动画方面比较简陋,但对于当时的玩家来说,已经具备足够大的吸引力。游戏的续作是“黄金传说完结篇”,详细描述了十二宫战斗的过程,不过从剧本上讲还是本作更加丰富充实。
经典度:7
推荐度:6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6/200604/13014.shtml
赤影战士
英文名:Shadow of the Ninja / Kage / Blue Shadow
厂 商:NATSUME
机 种:FC
发售日:1990.8.10(J)/1991.1(U)/1991.7.25(E)
类 型:ACT
又是一款FC主机上令人难忘的作品,当时也有着“水上魂斗罗”的叫法。两位主角为了打倒邪恶皇帝而战,可以使用铁链和弧光刀两种主要武器,并有炸弹、飞镖等特殊武器,此外,还有着在FC动作游戏中少见的蓄力必杀攻击,以消耗自身一半体力使出全屏伤害的雷电。游戏中灵活的操作性、流畅的动作、优美的音乐加上适中的难度设定,几乎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尤其是角色在横梁上上下翻腾的动作十分精彩。而支持双人同时进行这一点尤其难得。本作是FC主机上至今依然为人津津乐道的经典之一。制作厂商NATSUME虽然出品不多,但几乎个个都是经典,“异形复活”、“最终任务”以及SFC版“西部枪神”等作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玩家都不会忘记。
猪头当时所买的是一盒35合1的所谓“92年大震撼 超科技黄金卡”,不过还真算是货真价实,包括了“激龟忍者传2、双截龙3、超级魂斗罗、忍者龙剑传3、赤影战士、联合大作战、宇宙巡航机、忍者三代、小蜜蜂、马戏团、冒险岛”11个节目,让猪头玩得很开心啊。
经典度:8
推荐度:7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6/200604/13058.shtml
星际魂斗罗
英文名:Journey to Silius / Raf World
厂 商:SUNSOFT
机 种:FC
发售日:1990.8.10
类 型:ACT
此游戏并非是魂斗罗系列,但一直以来“星际魂斗罗”这个名称就为老玩家们所熟悉。主角为报父仇而穿上父亲用过的装甲战斗,游戏中玩家可以调用多种枪械,不过一些强力枪械需要在击败BOSS后才可以获得。虽然在操作方面存在一些硬伤:不能双打,是受创的硬直动作较长等,加上版面机关的设计,导致游戏的难度过大,但游戏中震撼的音乐效果在FC上是非常难得的,很有欣赏价值。SUNSOFT公司当时非常擅长利用简单的音源营造丰富的混响效果以及强劲的鼓点,这一点在FC以及GB主机上都有上佳表现。而为此SUNSOFT专门开发了一系列的强化芯片,本作中使用的就是MMC1B2改良型。
经典度:7
推荐度:6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6/200602/12168.shtml
龙战士
英文名:Dragon Fighter
厂 商:SOFEL
机 种:FC
发售日:1990.8.10
类 型:ACT
主角使用剑为主要武器,并可以进行龙变身的横向卷轴动作游戏。只要不断的攻击敌人增加能量槽,蓄满之后就可以进行龙变身。在龙变身状态下可以任意的飞行,战斗力会大幅提升,而与此相对的人类状态时战斗就会比较艰苦。游戏从画面到音乐都令人想起“赤影战士”,不过并不支持双打,经典度方面远不及后者。
经典度:5
推荐度:6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5/200509/8364.shtml
四天明王
英文名:Shiten Myooh / Shadow Blasters
厂 商:SIGMA
机 种:MD
发售日:1990.8.10(J)/1990.8.9(U)
类 型:ACT
MD早期为数非常少的支持双人同时进行正统平台式动作游戏。玩家可以选择使用飞镖的KOTAROU、使用炸弹的AYAME、使用大型手里剑的KIDENBOU和使用飞刀的SENSHIROU四名角色来进行,有山区、街道、峡谷、港口、丛林与未来都市6个关卡。除了普通攻击之外,各角色还有自己的必杀魔法可以使用。由于在游戏途中可以随时换人,在当时还是吸引了相当多的玩家。
经典度:6
推荐度:7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5/200507/7532.shtml
腊斯坦传说2
英文名:Rastan Saga II
厂 商:TAITO
机 种:MD/PC-E
发售日:1990.8.10(MD)/1990.7.6(PC-E)
类 型:ACT
这是TAITO在1988年推出的街机动作名作续集,主角是手执盾牌和宝剑的武士,一路斩妖除魔,途中可以强化宝剑,还可以获得其他的武器。游戏的PC-E版与MD版在一个月内先后登场,相比之下,PC-E版在角色比例以及发色数上略占优势,而MD版的音乐效果明显胜出。这种短时间内跨平台的情况是当时比较少见的,也只有TAITO等少数的大厂能够做得到。
经典度:5
推荐度:5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6/200609/16383.shtml(PC-E)
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5/200507/7474.shtml(MD)
MD版
PC-E版
龙珠Z2激斗弗利萨
英文名:Dragon Ball Z II: Gekigami Freeza
厂 商:BANDAI
机 种:FC
发售日:1991.8.10
类 型:RPG
“龙珠Z”系列第二作,剧本来自原作中最令人兴奋的宇宙最强者弗利萨那一段,由之前不断出现的各路强敌来衬托出最后弗利萨的强大。游戏采取传统的卡片RPG战斗方式进行,并第一次引入了天下一武道会模式,这个模式成为了后来的对战类“龙珠”系列的先河。
经典度:7
推荐度:6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5/200509/8360.shtml
炸弹人GB
英文名:Bomberman GB / Wario Blast: Featuring Bomberman!
厂 商:HUDSON
机 种:GB
发售日:1994.8.10
类 型:ACT
名字虽然是叫做“炸弹人GB”,但本作其实并不是GB上的第一个炸弹人游戏(第一个是“炸弹小子”),不过“炸弹人”正式在GB上形成系列的倒确实是从这个作品开始的。游戏的玩法与传统的作品差不多,也是要放置炸弹炸开通道并获得各种道具,不过本作中的主要目的是将版面中的对手炸死。游戏共设有8个大关,每关有4个版面,战胜前三个版面的敌人就可以与BOSS对决。游戏的美版使用了任天堂的恶搞明星瓦里奥作为主角,而续关的密码与日版正好相反。
经典度:4
推荐度:5
下载: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7/200701/20715.shtml
马里奥高尔夫GB
英文名:Mario Golf GB
厂 商:任天堂
机 种:GBC
发售日:1999.8.10(J)/1999.10.26(EU)
类 型:SPG
在N64版发售成功之后,高桥兄弟的CAMELOT趁热打铁推出了游戏的GBC版本。GBC版虽然没有N64那样的精美3D画面,但借助彩色液晶屏也能展现各种色彩缤纷的场地,而且还有着N64版也没有的新场地。游戏的主要内容是在不断的训练、挑战中培养选手,并且在本作中培养出来的选手可以带到N64版本中使用。这可以算是继“口袋妖怪竞技场”之后任天堂所倡导的掌机与家用机联动的又一个典范——不过这次是以家用机版本为主,掌机版本为辅。在当时世嘉的DC和索尼的PS都相继推出了PDA式的记忆卡来强调联动,而N64与GBC之间的联动显然要比对手更加游刃有余。本作的销量是33万,约为N64版的一半。
经典度:5
推荐度:5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6/200610/17603.shtml
英文名:Vampire Chronicle
厂 商:CAPCOM
机 种:DC
发售日:2000.8.10
类 型:FTG
CAPCOM的“恶魔战士”系列在街机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几个家用主机的移植版也很受好评(尤其是SS版的两部作品)。在DC上推出的本作基本上属于复刻性质,集合了系列中登场的所有角色以及招数,玩家可以自由选择各个版本的招数系统。当然,在DC强大的性能支持下,游戏不会有丝毫的读盘停顿,不过,如同SFZ3一样,DC版的整体移植度还是没有对应4MB卡的SS版“恶魔救世主”来的完美,无论是画面的精美程度、角色的比例还是音效,SS版都要明显胜出,当然手柄的操作性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对于这一点,猪头是有些难于理解的:虽说在先天的硬件解析度方面,SS的标准是320*240,与CPS2完全一致,而DC则与PS一样是256*240的基本规格,因此在移植的时候SS的画面以及角色比例表现会更加完美,这一点在绝大多数CPS2作品中都有明显的体现;但是包括发色数、背景描绘的细致程度包括音乐音效方面依然是SS版更加完美,这对于PS来说还情有可原,对于DC来说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个人只能这样认为:CAPCOM并没有像移植SS版的时候那样投入,而原因大概就是本作已经仅仅属于复刻性质了。从游戏的实际成绩也确实可以证实这一点:本作获得了FAMI通31分评价,销量不到3万,仅仅是SS版的1/10。而在此之后,CAPCOM又在PSP和PS2上推出了“恶魔战士”系列的全集复刻版,销量同样惨淡,曾经在街机上如日中天的这个系列也逐渐离我们远去了。
经典度:6
推荐度:7




闪灵悍将
英文名:Spawn: In the Demon's Hand
厂 商:CAPCOM
机 种:DC
发售日:2000.8.10(J)/2000.10.1(U)/2001.1.19(E)
类 型:3D ACT
呵呵呵,常看猪头这个帖子的读者朋友也许曾经注意到,猪头从上个月开始就已经多次在其他游戏的介绍里提到这个名字了。这是CAPCOM利用NAOMI基板制作的3D乱斗作品,是从美国著名的漫画改编的。不过不同于之前的“能量宝石”,本作中使用的是第三人称的追尾视点,因此要对战的话是不能在同一个画面内进行的——街机版自然是使用联机方式,而DC版除了联机之外,还可以对应单机4P分屏对战。
这个游戏猪头非常喜爱,众多的角色、简单的操作、火爆的场面,经常跟一帮子同事打得不亦乐乎。游戏中可以选择的角色很多,而且个个都有一手绝活:有的擅长肉搏,有的可以使用多种枪械,有的精于魔法,还有的会变身。如果操作得法,甚至可以实现“鬼泣”中用剑将敌人挑到半空再换枪来扫射的场面。游戏支持2人分屏合作闯关,随着不断的使用各角色来通关就可以开启更多的隐藏角色。至于最吸引人的当然是4P对战,那场面绝对热闹非凡:一堆人在这里奋力死拼,有人在远处等着坐收渔利;这里有人安放了地雷,那边有人拿着枪准备狙击;好不容易摆脱了肉搏的纠缠,没跑多远就被火箭筒炸上了天;原以为跳到楼下就可以安全,不了半空中挨了一枪结果掉下去摔死……猪头最喜欢的角色就是野兽模样的TREMOR,由于其必杀飞爪很像链子锤,于是被称作“锤魔”,比那些用枪的感觉实在得多,基本上在当时的混战中可以稳拿第一。
个人对本作在操作方面只有一点不满,就是闪避动作必须要用主视点观察键才能实现,这样就很难在自己闪避的时候注意到敌人的动向,结果就是最多只能在紧要关头避过一击,接下来还是挨打。而对于游戏本身,只要有人混战,那就是没什么好挑剔的,嗯,一些类似于门卫这样的强力角色在混战模式下不能选用是有些可惜,不过类似这样的角色来屠杀僵尸之类几乎动弹不得的垃圾也确实没有什么值得兴奋的,还是大家实力平均点好。这样精彩的游戏居然只获得了FAMI通30分评价,销量只有2万,那么,咱们还是别管什么销量了。
这里猪头讲两次玩本作的笑话:一次是我的锤魔由于体力不支,抗不过对手攻击防御都提升过的锤魔,只好逃跑(幸亏那家伙速度没有提升),而另外两个拿着大剑的家伙正在一个门洞口对峙,谁也不愿先出手,天可怜见我的锤魔正好逃往那里,一出门就看见头顶刀光一闪,惨被分尸,追我的家伙尚不明就里,一路追来,一出门就见头顶刀光一闪,亦遭分尸,遂惨叫;另一次是我的锤魔看见3个人正在一堆混战,于是拎着大锤赶到,从远处一锤子甩过去,啪的一声后3个人全部消失,但是发现自己只得了1分,方知在那一刹那有两个人正好同归于尽……
经典度:7
推荐度:9
武装雄狮 烈火
英文名:Gungriffon Blaze
厂 商:GAME ARTS
机 种:PS2
发售日:2000.8.10(J)/2000.10.24(U)
类 型:3D STG
原本在SS上声誉卓著的超硬派座舱式射击游戏,在当时应该说正是DC可以全力施展而PS2还阵容疲软之际,新作居然是在PS2上推出,而且发行方还是DC最亲密的盟友CAPCOM,实在是让人叹息啊。不过从本作的实际表现来看,庞大广阔的场景、众多的机体、密集的枪林弹雨,同时要保持敌人的高度AI和画面的充足帧数,DC也许确实是难以完美胜任的。游戏完全继承了系列的硬派系统和打法,并借助PS2的强大性能进行了大幅的完善,逼真的战场氛围临场感非常强,装甲机器人的外部贴图、行动时的重量感、战场的设计都达到了系列登陆新一代主机的作品所应有的水准——只是在操作方面,PS2的手柄如果比起SS的“电脑战机”双摇杆来,还是有所差距的,更不要说和后来的XBOX版“铁骑”相比了。游戏获得了FAMI通33分的金殿堂评价,销量是8万。
经典度:6
推荐度:8
德比赛马64
英文名:Derby Stallion 64
厂 商:MEDIA FACTORY
机 种:N64
发售日:2001.8.10
类 型:SLG
诞生于FC,在SFC、PS主机上红极一时的“德比赛马”系列,曾经在SS主机的末期登场,现在又在N64的末期出现了。由于在SS时代ASCII的经营就陷入了窘境,到了本作,已经不再是ASCII的作品了。而本作也是N64主机的最后一款日版游戏大作,在本作发售之后,N64的硬件销量就不再统计了。N64也因此成为了日本迄今本土唯一的在后继主机推出之前就被完全放弃的主机。
经典度:4
推荐度:5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6/200603/12431.shtml
洛克人与弗尔特
英文名:Rockman & Forte / Megaman & Bass
厂 商:CAPCOM
机 种:GBA
发售日:2002.8.10(J)/2003.3.10(U)/2003.3.21(E)
类 型:ACT
本作是SFC末期CAPCOM突然推出的,从时间上说还在PS/SS版的“洛克人8”之后,而游戏本身的素质也算得上是16位机时代的顶峰。现在移植到GBA主机上,如同其他的作品一样,基本上是完全移植版,游戏继承了正统“洛克人”系列的超高难度,采用双主角进行。相比GBA上的“洛克人ZERO”系列,本作对于老玩家来说更有亲和力,不过在系统方面由于没有评价要素,挑战性就要逊色一些。本作的FAMI通评分是26分。
关于原作有一个话题就是由于发售时间在“洛克人8”之后,曾经被认为是“洛克人9”的替代品,而真正的“洛克人9”最近却以完全FC画面素质的面貌出现了……
经典度:6
推荐度:7
试玩体验:http://emumax.uuu9.com/download/2006/200607/15155.shtml
英文名:
厂 商:KOEI
机 种:PS2
发售日:2002.8.10
类 型:3D清版打斗
罪过啊,漏掉这个游戏实在是不应该的。个人认为这个应该是目前为止日本厂商的官方中文版游戏中最有诚意的一款了(SCE的大陆版行货恕不提及)。游戏中不但所有的字幕完全实现了中文化,连游戏过程包括CG以及即时演算的过场中的语音也实现了全部的中文配音。虽然这些配音并不完全与玩家所希望的一致,但其中大部分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猪头最喜爱的角色小乔,6方的“看招”、C6的“走开”、无双的“我讨厌你们”、真乱舞的“别靠过来”、击倒敌将的“打败敌将喽”,那就比吕布的几声干嚎和“击败敌将”听起来舒服得多。而樊城之战选吴军使用各角色的特殊台词也得到了完美再现。至于游戏的内容以及难度与日文版并没有什么差别,实时情报信息中文化之后玩家倒是可以更清楚的及时了解战场的情况。不过本作并不能够与“猛将传”进行联动,而光荣后来也没有推出中文版的“猛将传”,这是很可惜的。不过猪头的LP就很喜欢这个作品,对于猪头来说更加看重的352M的难度要素在LP的眼里就素浮云,哪里比得上中文重要。
经典度:8
推荐度:8



一时找不到图,还是用了行货版的画面 FC MINI第三弹
英文名:
厂 商:任天堂
机 种:GBA
发售日:2004.8.10
类 型:合集
作为纪念FC主机20周年推出的怀旧复刻系列,这是第三波也是最后一波。本次推出的是在FDS磁碟机系统上的10部作品,包括“超级马里奥2”、“谜之村雨城”、“银河战士”、“光神话”、“恶魔城”、“任天堂侦探俱乐部”、“林克冒险”、“新鬼岛”、“任天堂侦探俱乐部2”以及“SD高达 战士大混战”。这些游戏本身无疑很经典,同时也不得不佩服任天堂的赚钱之道,10部作品的累计销量达到130万,而其中最受欢迎无疑是“超级马里奥2”,销量达到45万,其次是“林克冒险”的20万。不过对于国内广大的烧录卡玩家来说,这些游戏早就可以通过模拟器玩到了,反而是GBA版的ROM本身却很难在烧录卡上运行。
经典度:7
推荐度: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