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06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6-20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27个鸟瞰城市景象
27个鸟瞰城市景象
哈勃望远镜十大深空天体精彩图集
哈勃望远镜十大深空天体精彩图集
2013新年快乐图集
2013新年快乐图集
2013CES上的那些妹纸们
2013CES上的那些妹纸们
2012年度最佳科学图片
2012年度最佳科学图片
2012年度NASA最佳照片
2012年度NASA最佳照片
地球资源卫星30年航拍图片精选
地球资源卫星30年航拍图片精选
33个给你灵感的登录框设计作品
33个给你灵感的登录框设计作品
35张精彩的婚礼摄影照片
35张精彩的婚礼摄影照片
Tim Navis大师级摄影照片
Tim Navis大师级摄影照片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820位贫困母亲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摄影师历时10年拍摄820位贫困母亲编辑本段回目录

摄影师历时10年拍摄820位贫困母亲(组图)
顾彩莲

摄影师历时10年拍摄820位贫困母亲(组图)
被拍摄者在看照片

摄影师历时10年拍摄820位贫困母亲(组图)
中洞小学

  【冰点特稿】:给母亲的820个吻

  本报记者 张建伟

  向导指着前面说:“于教授,翻过这座山,那边有一位贫困母亲。”

  于全兴挎上摄影包,提起手提包,跟着向导走去:“多长时间能到?”

  “得五个多小时。”

  绑着三角架的摄影包里有一台哈苏120相机、一台尼康D3数码相机、两台相机的配套镜头、尽量多带的胶卷,还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手提包里装着衣服、药品、几瓶矿泉水和方便面。

  每年的寒暑假,于全兴都要带上这身行头,到中国西部最穷的地方去,用镜头记录当地贫困母亲的生存状态。他此行的身份是纪实摄影师,职业身份却是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拍摄贫困母亲,这单一的主题摄影,于全兴做了10年。从天津出发,到达西部某贫困地区,完成拍摄后返回天津,这就算是走了一个来回。10年中,这样的来来回回,于全兴有过21次,其间走访了64个贫困县、267个村寨,拍摄过820位贫困母亲。

  于全兴希望,通过展现贫困母亲的生存状态,引起广泛关注,使她们能够得到救助善款,从而摆脱贫困。他自己也在每次采访结束后,把随身衣物、药品全部捐掉,只留下回程够用的路费。有一次没算计好,钱全都捐没了,只好借钱回家。

  “我觉得她们不是外人”

  10年前,头一次去西部时,于全兴还是天津家庭报社的职业摄影记者,其摄影任务是接受“幸福工程”全国组委会的委派。当时,以“救助贫困”母亲为宗旨的工程,已开始了6年。

  那是在2001年1月,元旦刚过,于全兴就从天津启程,1月3日到了西宁,4日到了玉树,带上抗高原反应药和氧气袋,乘吉普车,登上海拔4300米的鄂拉山,然后顶着风雪继续翻越巴颜喀拉山,直到7日中午才到了海拔4700米的结隆乡:此行的目的地。

  高原反应越来越严重,头疼,头晕,脑袋像个大气球,越来越胀,一跳一跳,像针扎一样疼。于全兴望着前方,感觉“白色大地像一块裹尸布铺盖在我未知的旅途上”。

  “我真的害怕了,”于全兴回想当时的心境说,“我后悔了。”

  就在这时,于全兴遇见了才仁巴毛母女。

  那是个“冬窝子”,土坯垒的,门很矮,屋里很暗,有个土砌的锅台,还有些破破烂烂的东西,没有床,睡觉就在地上一躺。于全兴进门的时候,见一个女孩蹲在门口,一手用力顶着腹部,脸色青黄。她叫阿夏·巴青才仁,是才仁巴毛的女儿。一年前,才仁巴毛的丈夫去世,女儿成为家里主要劳力。

  “怎么啦孩子?”于全兴问。“肚子疼。小病。”母亲说。

  巴青才仁9岁时就常闹肚子疼,可她知道家里没钱,疼起来就拿手顶顶痛处,从来不哭,也从不要求治病。疼得轻些时就干家务,不疼了就到山上去挖冬虫夏草。10年前,虫草很便宜,130根才卖390元。

  “怎么不到医院去检查一下?”于全兴问。

  “哪有钱嘛?”母亲说着,用手抹了抹眼睛。

  “到乡里的保健站检查一下也好啊。”

  “哪有钱嘛?”母亲说,还是同样的4个字。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拍摄、采访都是次要的,”于全兴后来说,“我当时就决定,带巴青才仁到州上去看病。”

  带着巴青才仁上车后,于全兴给她的母亲留下150元,让她置办些年货。她双手合十,高高地举过头顶。那是个祈福的姿势。

  去医院的中途,在小镇歇息的时候,于全兴把一个苹果递给巴青才仁,她接过苹果,审视着,好久,这才轻轻咬了一小口,然后便把苹果塞进了袍子里。于全兴不懂藏语,示意她继续吃,可她无论如何不肯把苹果再拿出来。于全兴找来翻译询问,这才明白:巴青才仁要把苹果带回家,给妈妈尝一尝。

  于全兴拿出带在身边的所有水果,让翻译告诉她,这些都带回去。“但你必须把这个苹果吃了!”于全兴几乎朝她喊起来,然后就跑出屋子,拼命吸烟,也不知在想些什么,脑袋里乱得一片空白。

  继续前行的路上,翻译轻声告诉于全兴:那女娃把苹果又咬了一口,就又塞进袍子里,再也没有拿出来。

  泪水模糊了于全兴的眼睛。

  第二天到了玉树藏族自治州康复中心,医院里最好的设备是一台陈旧的B超仪。检查结果,巴青才仁得的是胆囊炎。于全兴支付了医药费,又买些新衣服给巴青才仁,买些酥油让她带回家,希望她和妈妈过个好年。孩子紧紧拉着他的手,不说话,只是哭。两个月后,于全兴在采访途中接到结隆乡乡长达哇的电话,得知巴青才仁的病已经痊愈。

  “以前,按下相机快门,那是在拍摄别人,那是个机械动作。可现在不一样了。”于全兴回顾他这第一次采访经历时说:“每当快门‘咔嚓’一声,我的心头就一动。也不知怎么的,我觉得她们不是外人……”

  于全兴后来把他按动相机快门的这种感觉称为“触动”,因为他在取景框中看到的影像,不仅映入眼帘,而且激荡心头。他觉得,如果没有这种“触动”,他不可能在离开记者职业、成为大学教授后,仍然一次又一次地走向中国最穷困的地区,走到最需要救助的母亲们身边。

  从第一次之后,于全兴3年间去西部采访拍摄了6次。2004年,他被聘任为大学副教授,接下来的4年间,他又去西部采访拍摄了12次。2008年升为教授以后,于全兴又去了3次。

  “10年,往返21次,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于全兴沉思着说:“多少次从西部归来,发现自己的心还留在那边,做梦都想……”

  820组照片上的真实

  每次从西部回到天津的家中,于全兴做的头一件事情,就是冲洗底片。他急着看到他拍摄的母亲们的照片。

  “我从定影液里取出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定格的瞬间活起来,生命从黑白底片上跳出,还原成动人的真实。”

  底片太多,他的学生后来帮他数了数,大约有10万张,映现出他行走15万公里拍摄到的820组母亲影像。

  “她叫王生花。”于全兴指着一名贫困母亲的一组照片说,“是在青海一个叫窑洞村的山坳里拍摄的。”

  王生花当时30岁,有两个小孩,丈夫中风后,全家的担子便压在她一人肩上。家里原有两头骡子,卖了一头,换回600块钱,给丈夫看病。熬到去年,丈夫的病情刚有好转,另一头骡子却丢了。王生花饭也没吃,就钻进大山去找。找到第二天中午,骡子找到了,王生花却受了风寒,引发严重头疼,后来右臂变得不大灵便。

  “一定要去找骡子吗?”于全兴问。

  “只有它还能帮我一把。”王生花说:“骡子真丢了,家也就毁了。”

  讲罢这个骡子的故事,于全兴又展现第二组照片。

  这是个叫马玉梅的贫困母亲,住在甘肃一个叫道口村的地方,丈夫死了,两个女儿都在上学。于全兴见过太多因贫辍学的孩子,马玉梅家只有她一个劳力,如何支撑两个孩子的学费呢?

  “搬砖。”母亲说。

  当地有砖瓦厂,砖烧好了就需要人来搬。可砖瓦厂不是天天烧砖,烧时要人,不烧就不要。搬一天砖,9个小时,挣12块钱。两个孩子的学费是360元。一年干下来,她的收入是500元,债务是3000元。

  “我再苦也要让娃念书,”马玉梅说,“我没念过书,受苦。娃念了书,就不受苦了。”说时,她的眼里闪着光。

  于全兴拍摄采访到的母亲,都这样,故事很单纯,念想很简单。

  “有一次我在水龙乡,拍一个叫陆银菊的母亲。”当时,这位母亲正在田间插秧,背上背着个两个多月的女婴。于全兴给她拍照时,乡里干部冲她喊:“你干你的,是国家派人来给你照相的。”

  “你看这张照片,这就是她。”于全兴指着照片上赤脚站在水田里的陆银菊说:“你猜她说什么?她说:‘我们太穷了,屋子漏雨,粮食不够吃,没把日子过好,国家还给我们照相,真不好意思。’”

  那天,于全兴来到贵州紫云县水塘镇时,当地干部问他:“你见过当代山顶洞人吗?”没见过。人类进化到如今,还有穴居人,无法想象。

  上山的路有两条,一陡一缓,一近一远,于全兴走的是近路,连滚带爬两个多小时,那个洞窟豁然出现在眼前。具体说,那是个分为上中下的3个洞,上下两洞露天,中洞住人。

  洞内阴湿,有足球场大小,住着16户人家。耕地在洞外,人均0.53亩。他们是在100多年间陆续迁徙来的,居留最久的家庭,已延续4代香火。

  洞内每户人家都用木板和苞谷杆围起独立空间。山泉滴滴哒哒顺着岩壁往下流,向洞中人家供水。

  几乎看不到男人,他们都到外地打工去了。留守的几乎全是母亲,侍弄洞外的自留地,拉扯自家的孩子。土地瘠薄,只能种苞谷、红薯,母亲们靠苞谷充饥,红薯全留给孩子。

  当然,也有婚丧嫁娶。在一个新娘家,于全兴见到山洞里惟一的一片像屋顶的东西,那是遮在床上面的一块旧毡布。在这个新婚家庭中,最引人注目的值钱物件,是一架老式缝纫机。

  洞口处有个小学校,名为“中洞小学”,在校生几十名,师资不足,只能开设小学四年级以下课程。当晚,于全兴便在这所学校的一间教室里过夜。苞谷杆铺在地上,上面再铺个床单,这就是床了。没有电,只能早睡。不知过了多久,于全兴觉得身上有动静,用手电照去,几只大老鼠正在他身上窜来窜去。

  早上,于全兴起“床”后,发现母亲们正把自家的孩子领到中洞小学,然后她们就拿着种田的工具走出了山洞。校长是个志愿者,23岁,师范毕业的,叫梁正祥。他家住在山外的镇上,每周回家一趟,要走4小时山路。

  那天是六一儿童节,老师引领着学生们唱道:

  只要妈妈露笑脸,露呀露笑脸,云中太阳放光芒,放呀放光芒。

  只要妈妈露笑脸,露呀露笑脸,美丽花儿齐开放,齐呀齐开放。

  听着孩子们稚嫩的音声,于全兴流下了眼泪。

于全兴:中国母亲是贫困的最大受害者编辑本段回目录

于全兴:中国母亲是贫困的最大受害者
马玉梅

于全兴:中国母亲是贫困的最大受害者
熊昌碧

于全兴:中国母亲是贫困的最大受害者
褚仁敏和她的生意。

  因为,她们是母亲

  “我采访的地方,都这样贫穷;我拍摄的影像,都这样平凡。”于全兴沉吟着重复说,“贫穷而且平凡……”

  他拍摄过一个叫杨会的母亲。她家有0.7亩坡旮旯地,年收成苞谷150公斤、土豆600公斤,到4月就没得吃了,靠借粮生活。她最着急的,是公婆去世欠下的2000元债,还不上,就去卖血。可到了血站却卖不成。卖血需要身份证,杨会没有。办个身份证要20块钱,那是她家一个月的生活费,她办不起。

  他也拍摄过把卖血作为副业的祝贤美。卖血要到县里的血站去,她舍不得花车钱,总是一大早起身,带上一个熟土豆或者苞谷团子,走到县城去。这样到了县城便是晚上了,只能住下来。白天卖盒饭的小商铺,把摆摊用的木板一搭就是床,住一夜,3元。天亮后就去卖血,卖一次,能得60元。卖完了,再走回家。可有时抽完血头晕,只好坐车回,要花掉15元,能带回家的钱,就只剩下35元。她连续3年卖血,最少的一年,卖了4回。

  他拍摄过一天筛4吨河沙只能挣9块钱的熊昌碧。他拍摄过下了雨才能洗头的卫小爱和她的女儿。

  他拍摄过“有电,但点不起灯”的杨正莉一家。

  他拍摄过的820位母亲,大半至今尚未走出贫困。在集结这些影像、即将出版的名为《母亲》的纪实作品中,于全兴写道:

  在中国4200万贫困人口中,至少有1100万是贫困母亲。她们大多生存在石山区、深山区、荒漠区、黄土高原区和库区、滩区,地域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生存条件极为恶劣。她们当中80%以上是文盲,50%患有各种妇科疾病。

  我不敢奢望别的,我只是希望人们能够理解——

  中国母亲是贫困的最大受害者。

  她们是家庭的中心,却因贫困而家徒四壁;

  她们身为人妇,却因贫困而比男人更操劳;

  她们身为人母,却因贫困而不能乐享天伦;

  她们身处当代,却因贫困而过着原始生活;

  她们的贫困扣人心弦。

  我不敢奢望别的,我只是有一个小小的愿望——

  请关注母亲的贫困。请关注贫困的母亲。

  请帮助中国母亲们脱贫,请为她们尽一点心,出一份力。

  千万不要拒绝。因为,她们是母亲。

  “我要的笑容,不能是摆出来的”

  于全兴手中的摄影镜头,曾经面对一个个穷困母亲的面孔,但他更希望进入取景框中的,是一位位摆脱贫穷后的母亲们的笑脸。为此,他成为“幸福工程”的志愿者。这是一个从1995年开始的,致力于“救助贫困母亲”的行动。

  “我要的笑容,不能是摆出来的,不能是领导要她笑出来的,要发自她的内心。”于全兴说,“这装不得假。真笑假笑,一眼就能看出来!”

  每一张脱贫母亲的笑脸后面,都有一个故事。

  王秀梅曾是云南山区八道哨村的一位贫困母亲,穷的时候,买不起一双袜子。

  后来,县里拨给她家一笔幸福工程款,1500元,资助她家办个酒作坊。刚开始,没经验,成本很高,出酒率很低,干了个赔本买卖。眼看着她的“幸福”要落空,王秀梅跑到山坳里大哭一场。哭够了,还得干。王秀梅去向有经验的人求教,渐渐找到门道。

  于全兴到她家采访时,王秀梅已经脱贫。进到屋里,看到王家两个孩子正在电视机前打游戏,锅里正煮肉食,满屋飘香。王秀梅说,以前过苦日子,过年能吃上一只猪脚就不错啦,如今就是平常日子,想吃鸡鸭鱼肉,一样吃得起。说时,她满脸是幸福的笑。于全兴手中的相机“喀嚓“一声,给她的笑容定了格。

  “你看,”于全兴指着照片上的王秀梅笑脸说,“只有这种苦尽甘来的笑容,才特别甜美。”

  张秀琴家在宁夏灵武西渠村。进入她家院子,只见到处都是稻草,一家人和雇来的两个女工正在编织机前编草帘子。编一个,挣5毛钱。

  没草编的时候,张秀琴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乡里干部到她家考察一番,决定依托“幸福工程”资助张秀琴2000元发展草编。于是,她买了台脱草机,和丈夫一道拼命干了一年,当年便还清了“幸福工程”帮扶款,见还有结余,又购买了一台草帘编织机,从此每天能打帘子100多个,家里的生活富裕多了。如今,张秀琴家有了家电,日子过得很舒心。

  这就是于全兴参与“幸福工程”,并年年往西部跑的原因。

  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实质内容有3个。一个是“治穷”,以“小额资助、直接到人、滚动运作、劳动脱贫”的方式扶助贫困母亲发展家庭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帮助她们增加收入,脱贫致富,提高经济和社会地位;第二个是“治愚”,扶持村一级兴办母亲学校及各类培训班,帮助贫困母亲扫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二门致富实用技术;最后是“治病”,帮助贫困母亲检查和治疗常见妇科病,向她们提供生殖保健方面的健康援助。

  在于全兴看来,这个全国性工程要在1100万贫困母亲中实行,并不简单。“就说‘小额资助’这一项,僧多粥少,助谁不助谁,就是个难题”。

  “一般情况下,救助贫困母亲的小额贷款,每一笔也就是一两千元。”不过,虽然钱少,于全兴说:“至少我了解到的情况是,这些贷款都能发放到贫困母亲们的手中,几乎没有发现官场截留的情况。而且,最让我惊讶的是,没有呆账和死账,贷款的偿还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让贫困的母亲得到幸福

  幸福工程使多少贫困母亲得到幸福?于全兴不知道。他只知道一个数字:截至2009年年底,幸福工程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446个县(区、市)建立了项目点,投入资金6.6亿元人民币。对于全兴来说,这个数字并不枯燥,它已呈现为他镜头里的一张张母亲的笑脸。

  普定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是国家级贫困县,人均收入在150元以下的极度贫困人口有5万人。裸露的山岩上住着39岁的褚仁敏一家。她1986年嫁到婆家,一直用老式石磨推浆做豆腐,工艺落后,效率很低,一天只能做10多斤黄豆,仅够维持生活。1995年有了“幸福工程”,当年,村里干部就为褚仁敏一家争取到一笔1000元的帮扶贷款。褚仁敏买了豆腐加工机,改变了原始加工豆腐的老法子,又摸索豆腐深加工技术,把豆腐做成豆腐果、豆腐片、油炸豆腐等,到2000年,纯收入已达7000元。于全兴去采访时,见褚仁敏夫妇不但还清了帮扶款,还有了积蓄,正在盖一幢两层新房。

  “就这么多,1000元,最多2000元,只要给她们这一点帮助,许多贫困母亲就能走出贫困。”于全兴说,他对此常常感到惊奇,“这么点钱!走出贫困!她们真了不起!”

  万州一户贫困人家,女主人叫连传会,一家三口,以前为了盖房,也曾经借贷,未曾摆脱贫穷。听说“幸福工程”又能贷款,便提出要求。但“幸福工程”贷款是有规定性的,盖房子不行,得是生产性的,而且项目的前景要好。连传会便学了“反季节苹果种植”的技术,得到1500元贷款。后来她又扩展种植葡萄、草莓、中草药。这样鼓捣了3年,再盖房时,已是一座3层小楼。

  八寨村张小英家的院门正中挂着块牌子:“幸福工程养羊户”。土地贫瘠,打的粮食不够吃,有上顿没下顿。1997年,“幸福工程”贷给她1500元,张小英当天便牵回4只母羊。她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羊打草,年底产下7只羊羔。两年后她用卖羊的钱又买了一头母牛。就这样滚动扩大再生产,如今已有存栏的羊38只,牛4头,价值两万多元。

  只要有了本钱,许多贫困母亲们同样敢想敢干。

  于全兴来到水泉村的一个蔬菜暖棚时,见到的是一位正在享受丰收喜悦的女主人。她叫付莲琴,曾经也是个贫困母亲。1999年,村里帮助村民建蔬菜暖棚,每建一座,村里出5000元的钢筋,到年底偿还5300元的周转金。付莲琴想建两座,丈夫担心到年底还不上1万多元钱。

  “咱们干,不怕。”付莲琴很有信心。

  她忙前忙后,建起的暖棚够大,占地一亩。可问题来了,钢筋还差一些。付莲琴急中生智,去找“幸福工程”,申请到2000元贷款,把暖棚建了起来。此后她再次大胆地申请了1500元的籽种贷款,从此开始用暖棚生产蔬菜。

  于全兴采访她时,付莲琴刚卖完黄瓜,一棚黄瓜有1万多元收益。“现在正忙着摘辣椒呢,一棚辣椒能挣6000多元。”付莲琴掩饰不住内心喜悦。

  6月18日始,就在北京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将举办“为了母亲的微笑——幸福工程十五周年主题摄影展”,展出的照片,除了幸福工程组委会提供的资料性工作图片,都是于全兴拍摄的“母亲”照片。

  这些照片将持续展出8天。大街两侧将出现50组高二米四的展架,这些展架的每一组都有四面,每一面都有一米宽。于全兴拍摄的“母亲”们将出现在这些展架上,他估计共有90面,展出他拍摄的近300幅照片。

  这将是于全兴的“母亲”主题照片的第十四次展出。

  “我喜欢这种展出,因为会有更多的人看到我拍摄的照片。”于全兴说:“看到了,就有好心人会关注贫困母亲们,就会有更多的人伸出援助之手。”

  他的摄影作品除了办展览,也拍卖过,有几幅拍了20万元,他全捐了。

  “每当听说又有一位贫困母亲得到救助、走出贫困,我就高兴得不得了。”于全兴说:“这样的主题摄影,我还会继续做下去,也盼着有更多的人一起做。”

  去年,他第21次深入贫困地区采访拍摄贫困母亲们,就利用教学职务之便,带上了他的5名学生,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他坚持十年做的这件事值不值。

  “他们都说值得。”于全兴很高兴学生们对他这个教授作出的表态:“他们愿意在毕业后,也能去做同样的事。”

  本版图片:于全兴摄

  “幸福工程”联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12号2444信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邮编:100081),电话:(010)62179002,传真:(010)62173494。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820位贫困母亲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