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380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7-31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黄鑫(glacier)
黄鑫(glacier)
方小顿
方小顿
乔·恩格西亚
乔·恩格西亚
艾伦·斯沃兹
艾伦·斯沃兹
史蒂芬·列维
史蒂芬·列维
布拉德利·曼宁
布拉德利·曼宁
派特尔·扎克
派特尔·扎克
达康
达康
《黑客》人物谱
《黑客》人物谱
阿桑奇电影
阿桑奇电影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艾里克·克力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艾里克·克力(Eric Corley)。电脑记者-Eric Corley,权威的电脑黑客杂志《2600》和网站http://www.2600.org的出版人。1984年,艾里克·克力(Eric Corley)在美国创办黑客杂志《2600:黑客季刊》,该杂志成为黑客交换信息的重要场所。
在美国,DeCSS 的公布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诉讼,2000年,美国动画协会以及美国录音行业协会向2600.com网站的站长Eric Corley 提起诉讼,结果赢得胜利。2600.com网站上提供有DeCSS 的下载以及其它也同样提供DeCSS 下载的网站链接。Corley试图挑战数字千年版权法的权威,但失败了。 
目录

[显示全部]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Eric Gordon Corley, Born December 16, 1959, also frequently referred to by his pen name of Emmanuel Goldstein, is a figure in the hacker community. He owns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citation needed] 2600 Enterprises, Inc., publish a magazine called 2600: The Hacker Quarterly.

Corley has also testified before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Corley is the editor of The Best of 2600: A Hacker Odyssey which was released July, 2008. The book consists of articles from the magazine 2600 set in chronological order to show the evolu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2000年7月,美国电影界希望通过一起民事诉讼案,掀起一股打击数字视频盗版行为的浪潮。这起盗版案的被告Eric Corley经营的网站被指控在Internet上传播一种允许拷贝和传输DVD的软件; 原告则是好莱坞8家最大的公司: Universal、Metro-Goldwyn-Mayer、Time Warner等。

2000年:好莱坞Vs.黑客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星期一准备开庭的民事诉讼案中,电影制片业希望能追查出盗版影碟的源头。在该案中好莱坞的电影公司控告电脑记者违反了1998年颁布的保护数字媒体的联邦法案。
Eric Corley是www.2600.org这个电子杂志网站的发行人。这是个地下电脑黑客网站。Corley被控告因为他使得DVD在互联网网络上被复制并被传播。

本案中的原告包括好莱坞的八大电影巨头公司——寰宇、米高梅、时代华纳及其对手们。他们在想法使Corley停止发布解密DVD的软件代码。这次审判将在曼哈顿的联邦法庭由美国地区法官Lewis Kaplan主持进行。

Corley因为发布解密内容猎取系统(DeCSS)而被电影业列为打击目标。他在星期日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件案子是关于‘公平使用’信息的案子。它关涉到言论自由,关涉到电脑用户以任何喜欢的方式使用电脑的自由。”

这件案子只是个前奏。好莱坞还要继续阻止网站经营者们,阻止他们在网站上置入可以使电脑用户进行电影复制的程序软件。

已有数百万电脑用户发现可以用互联网分享音乐、电影、软件和其它信息,而不需通过付费给MP3.Napster等科技公司来得到这些。

由好莱坞电影公司组成的影像联合会(MPA)坚持该案要援引1998年颁布的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案(U.S.Digital Millennium Copyright Act)。它认为这并不危及言论自由。它认为DeCSS是侵犯他人数字化产权的高科技犯罪的窃贼。“保护言论自由合法权利的the First Amendement可不保护这种行为。”

这件案子突出了好莱坞媒体巨人们面临的困难——阻挡小撮互联网上电子物品盗版的侵入,

Corley现年40岁,他引出关于互联网安全和电脑空间内的电子知识产权的问题。并因此而提升了他的网站知名度,对此他喜形于色。他有一大帮年轻的追随者,他被认为是1960年代反叛领袖Hoffan的化身。

为配合星期一的开庭,Corley在周末时组织了为时3天的会议,主题为“Hzk:地球上的黑客”。到会的有2000名黑客和电脑安全专家。
被告Corley被控在网站2600上设置下层源代码,使其他程序员可以复制和使用DeCSS。

DeCSS由一群欧洲程序员在1999年10月编写出来,它是一种允许Linux操作系统的用户用电脑播放DVD的方法。编写程序的人中有位15岁的挪威少年Johansen。他于去年12月被捕,但案子至今未审判。

Corley因去年11月在网站发布这个程序而牵涉进案件里。电影业已设法使法? plan同意颁布暂时命令,让Corley的合作者从网站上去除DeCSS,该合作者因有效地执行了这个命令而未再被列为被告。

这个案子可能要花十天才能了结。 

是保护版权,还是违反宪法? ——黑客网站挑战美国版权法编辑本段回目录

  正当美国唱片业、网络界为此起彼伏的在线音乐版权争得不亦乐乎时,好莱坞同样因网络与盗版问题脑筋大伤:其业内人士称,网络的发展,电影传播的“Napster化”正把电影业引向灾难。 

  于是,美国电影协会(MPAA)不得不效法它的同道美国唱片业协会(RIAA),率领好莱坞电影公司问罪IT传媒。2000年1月14日,美国8大电影公司(环球、派拉蒙、米高梅、哥伦比亚、时代华纳、迪斯尼和20世纪福克斯等)联合向美国纽约州和康涅狄格州的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指控4名被告违反了美国版权法。 

  而法院却无前例可循。与众多在线音乐版权诉讼不同的是,好莱坞的诉敌并没有未经许可直接在网上复制或传播其作品,而只是公开散发了一种软件,该软件被称为“DeCSS”,可以破译DVD内容访问干扰加密技术“CSS”。 

  从法律的角度看,这是适用美国版权法及国际公约有关反规避条款的第一案;从产业的角度看,该案的最终结果被认为将决定DVD乃至整个电影产业的前途;而被告则使之上升到宪法的高度,认为好莱坞的行为乃至版权法本身已从根本上构成违宪。 

  于是,各方便有连台好戏。 

  1.DeCSS:破门行窃的作案工具? 

  以数字格式存在的DVD的特点在于,其内容极其容易迅速而无限制地复制,这对其市场发育构成威胁。为此,电影界采纳了一种复制保护和访问控制系统“内容干扰系统”(简称CSS),为DVD内容的版权保护提供安全。CSS包括加密成分和其他安全与识别措施,要求DVD播放设置在提供密码的情况下运行,以便破除干扰并播放DVD中的电影复制件。当前,所有DVD产业的成员,包括DVD播放器的软硬件生产商,DVD复制单位和内容提供者即电影厂商都采用了“CSS”技术,DVD电影的制作、生产和公开发行都依赖CSS提供安全保护。 

  八大电影厂诉称,被告Reimerdes等在互联网上传播一种功能与CSS相对立的软件程序,通过对CSS进行解密,使任何人不经授权即可访问甚至复制、传播原告受版权保护的DVD内容。 

  更早的时候,1999年底,欧洲一个黑客组织致力于对CSS加密系统进行反干扰,并设计了一个未经授权的软件程序,被称为DeCSS。一台拥有DeCSS的电脑可以任意打开DVD上的CSS密码,使其中的电影被非法复制到电脑硬件驱动器中。 

  随后,不少人通过网站传播该程序。其中,被告Reimerdes的网站dvd-copy.com专设“如何在线发现/交换自由DVD电影”栏目,并在发行DeCSS时声称,“你可以通过因特网交换电影文件……可以破解DVD上的加密,让用户复制DVD的内容到硬驱或其他可选的媒介上!注意:DVD CCA是cocksuckers!” 被告 Eric Corley宣称,DeCSS是一个“自由 DVD解码器” ,让人们可以“复制DVD”。他还劝告更多的人参与DeCSS的传播。 

  被告提请人们警惕的DVD CCA是“DVD复制控制协会”的简称,这是一家非营利性机构,负责向DVD硬件,唱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商颁发CSS许可证。种种迹象使原告有充分理由认为,DeCSS的开发、被告网站的传播以及有关链接乃完全针对其CSS技术,将难免大范围的数字盗版。所以,DeCSS无异于一把打开别人门锁的盗窃工具。而制作、传播这种技术构成了对他人版权保护措施的规避,为美国版权法所不容。 

  2000年1月20日,卡普兰法官下达初步禁令,命令被告网站停止上传DeCSS程序。然而,被告 Eric Corley,2600.com网站的创办人,号召他的网站用户,到网络的其他地方重置DeCSS,然后在2600.com上建立了350个有效的超链接,通向其他网站上的DeCSS。对此,原告认为,建立通向DeCSS的超链接与在2600网站上发行DeCSS之间没有本质差别,此种行为使被告的网站2600.com实际上已成了DeCSS的发行中心。“无疑,被告的链接行为是为了确保他们能继续向公众提供DeCSS”,但他不可能通过提供链接来设法逃脱禁止上传软件的禁令。 

  2 数字时代:规避技术即侵犯版权 

  好莱坞的指控,乃依据美国1998年10月通过的“美国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该法§1201规定,禁止对版权保护技术措施进行规避。 

  电影厂的起诉称,CSS是这样一种技术措施,它(a)能有效地控制访问受版权法保护的作品;(b)有效地保护版权人的权利,控制最终用户能否复制、制造、改编、表演和/或发行未经授权的版权作品或其中的部分内容。 

  相反,DeCSS则是这样一种直接并完全针对CSS的解密技术,因为,(a)设计或生产DeCSS的主要目的是规避CSS或CSS提供的保护;(b)除了规避CSS或CSS提供的保护外,DeCSS只有有限的商业上的重要目的或用途;并且/或者(c)被告以及/或其他完全知道DeCSS规避版权保护之用途且与被告协作行动的人将DeCSS用于市场买卖。 

  这说明,CSS和DeCSS分别是DMCA第1201条所保护和禁止的两种技术措施。 

  为此,原告要求法院,初步并永久禁止被告,其代理人、雇员,以及其他参与行动或暗中协作者通过因特网上载或以其他方式制造、进口、向公众提供、供应,或交易DeCSS甚至其他任何具有同样用途的技术、产品、服务、设施、部件。 

  MPAA除了向法庭提出申诉,也向数以百计的网站发出信函,要求他们停止张贴DeCSS程序。 

  2000年8月17日,纽约南区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卡普兰经进一步调查审理后,下达永久性禁令,(1)禁止在任何网络站点上传输,或以任何方式制造、进口或向公众提供、或买卖DeCSS或其他任何主要用于规避CSS的技术;(2)而且还要禁止任何网站对任何其他包含DeCSS的网站建立链接(直接的或间接的)。 

  技术保护措施(英文简称TPMs)是数字技术环境下版权保护的新课题。比较常见的是,附条件的作品访问系统和加密措施使权利人可以对他人的访问和使用作品进行限制。然而,这种系统又是可规避的,侵权人常常制作破解密码或无需授权即可访问作品的程序,甚至在网上传播。在版权侵权变得非常便捷的情况下,法律不能仅仅规定权利名目,而有必要制定更具操作性的手段以切实保护版权。为此,版权界就提出了“反规避”(anti-circumvent)条款。“反规避”是1996年12月WIPO通过的两个新条约的突出亮点。两个条约明确要求,缔约方应规定适当的法律保护和有效的法律补救办法,制止规避由权利人使用的、对就其作品进行的未经授权或法律准许的行为加以约束的有效技术措施。随后,美国和日本等在其各自的版权法修订中,也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并在法律中做出了更具体的规定。 

  而DeCSS一案被认为是美国1998年通过包含反规避条款的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后,法院审理的有关技术措施与规避侵权的第一例纠纷。 

   

  3 程序也算“自由表达”? 

  应该说,地方法官的一审判决无悖于DMCA与国际条约。但被告Eric Corley(及其创办的2600杂志和网站)已不再单纯地纠缠于对版权法的适用,而是在言论自由倡导者的支持下,把案件的焦点引向了美国宪法:电影产业的控告、法院的判决乃至美国版权法是对言论及出版自由权的侵害,有违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为此,他们不服判决,并提起上诉。 

  5月1日,美国第二巡回上诉法院开庭审理了Eric Corley及其2600.com网站提起的上诉。其间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软件程序是否属于公民可自由为之的“表达”(expression),使用DeCSS是否属于版权作品的合理使用,而禁止DeCSS是否等同于禁止公民的言论自由。 

  上诉人受到“电子前沿基金会”(EFF)的支持。EFF是一家非营利的在线公民自由组织,致力于保护数字世界的权利。它于1990年创立,积极支持网上的自由表达和信息公开。他们提出,像DeCSS这样的软件程序属于创作,应该像其他形式的表达(expression)一样,受到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并认为,DMCA 禁止具有表达功能的密码的开发属于违宪。并且,上诉人指出,在2600.com网站上,该软件是作为有关DVD技术保护措施的争论的新闻报道的一部分被发表的。 

  针对一审判决,被告的律师说:“这就好比对《纽约时报》说,‘你不能刊登新闻分析’”。 按照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国会不应制定对言论或出版自由加以限制的法律。而按照被告的辩论,DMCA正是这样一种法律。EFF的律师指出,该法案一边说它不影响言论自由、新闻、或合理使用,一边又似乎在宣布,发表以此为目的的工具为非法。  

  一审期间,地方法官卡普兰驳回了被告有关言论自由的论点,因为密码具有功能性(functional),应受到比其他种类的言论表达更严格的管制。他表示,被告的观点毋宁是使宪法成为一种“自杀公约(suicide pact)”。 

  代表电影界的MPAA指出,在法律中,言论自由和保护版权是并行不悖的。他们承认被告在其网站上批评MPAA 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被告有权发行非法软件。正如,被告无权发送他人房子的钥匙。并非每一个字词、每种形式的电脑密码都受到第一修正案所包含的自由表达概念的保护。法律始终承认,言论可以是犯罪行为,这种“表达”没有资格受第一修正案的保护。比如,“把你所有的钱都给我”也是一种言论,但当有人手持武器,对银行出纳这样说时,它已是抢劫的基本步骤。DeCSS并非意在表达观点,其唯一的功能只在规避版权保护,使人非授权地访问他人的作品。在窃取他人数字财产的高技术犯罪中,DeCSS只是“锁撬”,第一修正案不该对它提供保护。  

  上诉人的证人、匹茨堡Carnegie Mellon大学计算机教授大卫·图尔茨基在庭审中指出,一个支持电影公司的裁决“对我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家进行自我表达的能力将产生可怕的影响”,他举例指出,LSD(一种致幻药)可能违法,但出版它的化学公式则不违法。 

  针对图尔茨基的证词,MPAA的律师提出,他的意见无异于让人承认,房子的钥匙也是言论(它向锁的制栓传达信息)。DeCSS本身只是一套面对机器的解码指令,就像银行金库锁的数字密码一样,没有任何表现力。 

  5月8日,上诉审法官要求当事人书面回答11个附加问题,内容集中于上诉方提出的有关DeCSS能否受到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观点。当事人双方已按要求于30日提交了书面答辨。 对此,2600.com代理人苏立凡表示,这说明,“法院是在多么认真地考虑该案中的第一修正案问题。”而电影公司则认为,这属正常的司法程序,并不说明法院将会做出有利于被告的决定。 

  EFF的法律顾问科恩谈到,“在最近的有关 Bartnicki v. Vopper的裁决中,最高法院再次肯定了发表具有公共利益的真实信息的新闻权。”5月21日,美国最高法院作出一个决定,一媒体成员不对其广播了非法录音谈话负责。他们希望,第二上诉法院将认真考虑这一案件,并得出有利于上诉方的启发。 

  4 “合理使用”,范围能有多大? 

  而从版权法的角度来看,被告方有关言论自由的主张必然落实到对“合理使用”(fair use)的坚持上。按他们的答辩,DeCSS的开发和使用属于正常的对版权作品的合理使用。这就牵涉到一个可能要被数字环境赋予新内涵的老问题:如何划定合理地划定合理使用的范围。 

  上诉审中,被告代理人苏立凡提请法官注意,DMCA的问题是,它与作为版权保护之例外的合理使用存在冲突。DMCA的规定仿佛是要禁止出版复制机器的设计图,因为它可能被使用。这是在禁止无辜的用户以合法的理由使用DeCSS技术。尤其是,法官至少应该去除判决中关于链接的禁止。 

  按照版权法,用户从CD制作盒式录音复制件,从电视播放中制作家庭录像复制件,都属合理使用。为什么用户不能从自己拥有的DVD制作复制件?MPAA指出,“合理使用”不是一个无限制(open-ended)的概念。它并不说明个人可以对版权作品采取任何行动,无论他们是否购买其复制件。合理使用只能是一种使用可得(available)之物的权利。例如,加密信号发出的播放内容可以以按次付费的方式获得,但不能通过使用未经授权的、非法的破密设施来收看或复制(因为此时它不是可得之物)。信号的拥有者享有干扰信号的合法权利,以防止为了收看或制作复制件而未经授权访问该信号。 

  电子前沿基金会(EFF)曾指出,当初DeCSS程序的设计目的并非为了对DVD进行盗版,而是为了使DVD电影与Linux操作系统相兼容,因为DVD格式的电影原本无法在Linux操作系统上播放。 

  MPAA解释,为确保一程序能够与其他程序协同运作,法律允许反向工程,允许合法的电脑程序用户规避技术保护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允许任何人以此达到其未经授权访问或复制版权作品的目的。如果程序兼容的目的可以很容易地通过其他商业性选择来达到,反向工程就不应被允许。 

  合理使用是版权法的一项重要原则,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它仍应得到遵守。DMCA在禁止技术规避的同时也承认了某些规避行为的合理与合法性。但什么样的规避和传播行为才不构成对合理使用原则的滥用?对此,被称为“网络条约”的WIPO新条约做出明确指出,允许在数字网络环境下对版权保护做出某些限制,但任何限制必须遵照伯尔尼公约中已包含的“三步检验法”,即合理使用必须限于(1)某些特例;(2)不得与作品的正常利用相抵触;以及(3)不得不合理地损害作者的合法利益。 

  开发、使用或传播DeCSS等行为能否被认定为合理使用,法官当然要考虑上述三步检验。但该案审理显示,证明DeCSS对电影产业的危害并不容易。 

  因为,即使被告已经在网上传播了 DeCSS 软件,原告却无法提出证据说明有人已经用它来复制电影。它不能明确地识别出线上交换的电影最初是不是用 DeCSS解密的。并且,被告称,即使没有DeCSS,DVD也在通过各种方式被盗版,所以无法确定原告是否受到DeCSS的损害。 

  电影厂则指出,被告是否亲自制作了非法复制品,无关紧要。虽然没有事例证明DeCSS程序为电影产业造成了损害,但它的确预示着一种“事实上的损害的威胁”,需要对2600做出禁令以防止盗版电影在网上的泛滥。 

  一审法官卡布兰的判决指出,DeCSS的广泛传播使电影公司的版权作品面临严重威胁。 

  5 “妖魔已经出瓶”! 

  “你只需制造一个复制件,就能导致灾难性的侵害——任何人都可以上网并下载它。”——所以,不仅诉讼当事人,整个人类都陷入了一种困惑:面对互联网,法律究竟还能发挥多大作用? 

  好莱坞有人称,此案将决定DVD产业的未来。可是,即使他们初审获胜,却并没有多少笑容。事实上,目前影音产业正陷入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一方面,好莱坞力图维护互联网上的版权,但另一方面,数以千万计的用户则希望利用互联网的特点,通过MP3、Napster或者其他的技术分享音乐、电影等。 

  就本案来看,即使法院最终支持对2600的禁止令,它对网络的影响总体上说是相对较少的。因为DeCSS已经在网上大行其道。所以连法官都在怀疑,对2600的永久禁令是否完全有效。 

  被告和他的律师辩称,MPAA的起诉毫无意义,因为该程序已经自由地流向整个网络。单纯禁止一个网站提供该程序或建立相关连接是没用的,这等于,马跑了再来关畜舍。 

  也许该案会一步步走进美国最高法院,也许美国国会、法庭将极有可能尽最大努力来维护电影产业的利益,作出有利于电影业发展的判决。但是,有人说,“妖魔已经出瓶”,面对互联网,法律何为?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en.wikipedia.org/wiki/Eric_Corley
http://www.148cn.org/viewnews-21984.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艾里克·克力 Eric Corley Eric Gordon Corley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Eric Gordon Corley,Eric Corley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