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7444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8-03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中关村博物馆
中关村博物馆
中关村创业报告
中关村创业报告
无锡物联网园区
无锡物联网园区
中国乐谷
中国乐谷
中关村IT男房奴心路
中关村IT男房奴心路
中关村上市公司总市值
中关村上市公司总市值
揭秘中国西部硅谷
揭秘中国西部硅谷
中关村草根创投咖啡馆
中关村草根创投咖啡馆
中国硅谷极客指南
中国硅谷极客指南
下个苹果诞生于中国
下个苹果诞生于中国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伪高新技术企业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50%系造假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产业政策导向,不经意间创造了新的“商机”。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2008年4月14日共同出台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规定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不论高新区内外),其企业所得税可在三年内从25%减为15%。

  政策落定,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代办机构一夜暴增。其中北京的代办机构与个人达到两三百家,为全国之最;长三角及珠三角次之,每个地区也有上百家之多。海南省因对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再给予50万元的创新经费支持,亦成为中介的抢滩之地。

  这些顺应国家产业调整政策而生的高新企业认定中介,有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务所,也有各种商务咨询机构、科技交流中心、科技顾 问公司,还有声称与地方科技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有关系”的单兵作战者。它们所提供的专业服务,不仅为申报高新企业跑程序,更能为企业创造申报“高 新”所需的“条件”。

  “伪高新技术企业”相应而生。“至少有五成已通过高新技术认定的企业不合乎条件,是靠虚假材料‘操作’上去的。”科技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

  中介机构:“没条件创造条件”

  根据《办法》规定,要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需要同时满足六大条件,包括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通过自主研 发,也可通过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五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获得),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 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在3%-6%之间(不同规模有不同要求);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 的60%以上等。

  2008年底,全国有15541家企业通过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中10547家是原有高新技术企业,占新认定企业总数的76.3%。

  2009年前十个月,又有2760家企业通过认定,大部分原有高新技术企业则被拒之门外。

  但“严格”把关之下,仍有玄机。资深税法律师刘天永告诉本刊记者,2008年1日1日起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打破传统的税收优惠空间,将内外 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定为25%;同时,过去地方给的区域性税收优惠也被一律取消,内外资企业均失去或正在失去避税空间。在此背景下,《办法》甫一出台,迅 速在全国企业中掀起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来争取税收优惠的运动。有分析认为,目前全国已获得资格认定的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约七成通过各类中介完成。

  据本刊记者了解,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机构通常设在地方科技部门,由科技、财政、国税及地税四家组成评审机构,再按行业抽取相关专家共同组成评审 组。虽然评审中采取隐去企业信息、公示评审结果等“具有重大改革意义”的环节,但到目前为止,评审过程仍以看材料为主,材料只要编制得当,符合相关标准, 基本上都会获得通过。

  本刊记者以企业人士身份,向一些中介机构咨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代理事宜。有中介表示,要先对企业情况进行评估,再决定是否接单。更多中介的态度则是来者不拒,“没条件创造条件,缺什么补什么”。

  广州圣格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旗下“高新科技服务网”自称与国家和地方科技部门均有“交往”,自2008年以来每年为十多家企业申报高新,“目前还 没有不成功的”。该公司业务员在电话咨询中表示,知识产权是申请高新企业中惟一的硬条件,“其他的都很简单,都可以在材料上操作”。

  但即使是让诸多企业头疼的知识产权指标,该公司也认为有办法解决,“总可以在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中找到一些特色和有差异的地方”去申请专利。实在不行,也可以牵线搭桥帮企业买一个回来,专利的价格视情况,“在1万元至10万元之间”。

  一家名叫励君商务咨询的中介机构的接单员还建议,可以牵线帮企业购买软件著作权。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软件著作因申请快、价格便宜,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市场上颇受欢迎。

  至于《办法》中规定的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比例,“可以请会计师事务所做出来”。

  另一家中介告诉本刊记者,《办法》规定的技术人员及大专学历以上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之类的问题,“都可以在表上随便填,有些省市需要社保局出具证明,但那个很容易仿造。大部分省市什么证明都不需要”。

  前述中介表示,视服务内容多少,每成功完成一家企业的认定收费在5万-15万元之间。

  另一家在全国主要城市均设有办事点的科技交流中心,把整个“做材料”和买专利(或在其引导下申请专利)的过程称为对企业的“培育期”,这个期限最长一年,最短数周。从2008年至今,据称该中心已“培育”近千家企业,成功率在95%以上。

  该中心一位负责人在匿名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其客户以年销售额在亿元左右的中型企业居多,“对这样的企业来说,税收优惠的好处较为明显”。

  高新企业虚假繁荣

  显然,高新企业认定的实际操作尺度过于“宽容”,正是虚假申报存在的空间。这种宽松传统,在过去20年使中国高新企业总数和总产值一直呈现出虚假繁荣景象。

  中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统计,最早于1989年在广东起步。据悉,广东省科委在1989年起草全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时,最初曾希望按 照国际通行的口径,即主要根据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与销售额之比,通过设置某一界定值,选择出统计对象。然而即使以较低的水平设置界值,如国际为6%,中国以 2.117%为标准,当年广东符合入选标准的企业仅有86家,全国其他地区的情况就显得更加惨淡。

  于是,广东提出“产品法”统计办法,即参照美国尖端技术产品(ATP)分类体系,设置了中国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将计算机与通信等九大类产品纳 入其中,企业的总销售额中只要有50%的产品属于该目录范围,无论该产品是自主研发还是来料加工,甚至是仿制,都可获评高新技术企业。这样,各地统计数字 就显得“好看多了”。这时获得认定的高新企业有荣誉、无实惠。

  1991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认定标准仍主要采用“产品法”,但规定通过认定并进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财政、税收、金融、贸易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从那时起,国家开始将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产值增长情况列入各地政府官员政绩考核范围,“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政绩,进一步放宽高新技术园区的入园条件,‘阿猫阿狗’都可以入园,享受优惠政策。”前述科技部官员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广东省科技部门官员也告诉本刊记者,几年前,广东省科技厅一位领导看到报上来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不高,曾斥责下属工作不力,并指示“统计工作也可以变通”。

  1996年,国家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扩展到国家高新区外,并专门针对区外企业出台认定办法,制定了除产品外,企业对技术研发投入的一些指标。这些指标,沿用到2000年国家针对高新开发区内的企业制定的新认定办法。

  “但在实际操作上,如果严格按照认定办法的规定评审,能评上的企业少之又少,所以各地都采取了宽松的态度。”前述科技部官员说。

  截至2007年底,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共56047家,实现产值22109.9亿元。前广东省科委副主任蔡齐祥说,“有人看了数字很高兴,说 我们快赶上美国了,但其实很多企业做的事根本没有技术含量,只不过是个组装工——我们的很多高新企业跟人家美国的高技术企业不是一回事。”

  2008年出台的《办法》,尽管对技术研发投入设定更为严格的标准,也没能扭转乾坤。2009年3月起,财政部牵头,国家审计署操刀,国税、地 税及科技部门配合,对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116家高新技术企业抽查发现,有85户不符合条件,不合格率高达73%,其享受的税收优惠达到 36.31亿元。

  审计报告披露,很多被抽查企业在知识产权、研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收入等方面均不符合标准:有的企业虽已填写6项或以上知识产权,但是并无知识 产权证书、转让合同或者独占许可合同予以支持;另一些企业虽然可提供知识产权证书,权利人却不是公司,也没有签署转让合同或者独占许可合同。审计还发现, 企业每年研发费用比例不符合规定要求、高新收入占全年收入比例未达到60%、企业申报材料上有关高新产品收入总计与专项审计报告不符等情况比比皆是。

  政府角色反思

  所有的罪责,似乎仅由企业,而且是造假企业中的一部分来承担。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造假盛行的局面,一场自上而下的整肃风暴正在开展。据悉,目前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资质已被撤销,部分企业在今年将面临更为严格的复审。

  本刊记者获得的消息显示,财政部今年对高新企业的抽查已经开始,“查的范围比去年还要大”。

  上述科技交流中心一位业务经理说,今年以来,该中心的服务从帮助企业申报资格延伸到促其建立高科技企业发展体系,使之合乎《办法》的规定。“这叫先上车,后买票”。

  但前述科技部官员指出,2009年的审计抽查结果不仅反映了该项评定造假成风的状况,更揭示出中国企业创新能力与动力普遍不足的事实。

  本刊记者了解到,绝大部分通过五年以上独占许可的形式购买专利的企业,其目的是获得高新的荣誉及减税政策,一旦通过认定后,鲜有进行成果转化。一位代办机构业务经理告诉本刊记者:“越是大企业,创新的热情越小,相反是一个小企业,在竞争压力下有创新的危机感。”

  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和平在2009年11月《科技管理研究》撰文称,有些企业通过购买、受让等方式拥有的专利可能与企业主营业 务毫不相关,而一些新药和国家级植物种子的认定比专利认定更难,却不能作为认定高新企业的条件。他建议《办法》要明确专利应与企业主营业务高度相关,同时 增加弹性,令真正能反映企业创新行为的指标或内容也得到认可。

  前述科技部官员则指出,在人类发明创造活动越来越多的今天,政府已没有能力通过一些简单的指标来给企业归类,将其贴上“高新”或“非高新”的标 签并给予差别化待遇。他认为《办法》的立意不错,但事实上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把企业分为三六九等,人为地干预了公平竞争环境,破坏了市场秩序,“传 统的行政审批制度不仅是对效率的破坏,也制造了新的腐败空间,给企业以错误导向”。

  一家跨国公司大中华区的研发总裁认为,如果政府一定要引导企业创新,也应鼓励真正的创新行为,无论企业的规模、盈利、高学历员工比例等情况如何。他建议中国政府将重点放在保护知识产权,构建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上。

高新企业利益链调查:高新区撇责任中介成推手编辑本段回目录

技术研发能力、核心知识产权、重大科技进展……这些与创新挂钩的指标已越来越成为企业自身宣传的卖点。戴上高新技术企业这顶高帽子,企业不仅罩上一层光环,还能带来实际的收益。对于那些高新区而言,吸引高新企业入驻,更是显示自身实力的标志。不能不说,上述诉求为“制造合格资质”提供了土壤。那些原本可以在资质上进行一定程度筛选的高新区,可能会因此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甚至暗中鼓励、纵容企业“大跃进”式成为高新科技企业。

  这中间,很有可能形成一条由高新区、企业、中介服务机构串起的利益链条。

  “被高新”的企业

  资料显示,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曾于2008年4月14日共同出台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规定,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不论高新区内外),其企业所得税可在三年内从25%减为15%。

  显然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一旦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可以减轻税收,还可以为自己未来上市提前铺路,毕竟高新技术还是个满吃香的概念。”一位中小企业高管向记者直言。

  然而,高新技术的认定之路却并不简单。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被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另外,各大高新技术园区内也有自己的一套认定标准。

  比如要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根据《办法》规定,需要满足六大条件,包括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大学专科 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在3%~6%之间;高 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等。

  与《办法》如影随形的还有一支庞大的中介服务咨询机构,它们在企业的认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记者随意地在网络上搜索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服务中心,粗略统计有名字的服务咨询机构在每个地区都有上百家,它们大多设有专门的网站,其中有不 少打着“全国高新技术企业代理申报 100%通过”的旗号。当记者以一家软件公司的身份咨询其中某家中介机构时,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申请成功率很高,认证机构查得并不严,不符合要 求的地方,只要自己改一下就可以了。

  当记者表示公司实际没有研发能力,恐无法过关时,上述人士劝记者不要担心,“像研发新产品总额这个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偷换概念或者是修正企业的狭义定义,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产品转化为可以被国家认可的新研发产品。”

  另外,他表示,类似技术专利这方面的资源可以由他们牵头购买,一项专利在3万~5万元不等。“只要所有的报告填完交给我们就可以了,不足的地方只要支付每项服务费2万~4万元即可,其他的我们帮你来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企业原本并不属于高新技术的范畴,但要戴上这顶帽子却非常容易,只要招几个博士,买几个行业专利,再让中介机构包装一下即可。

  然而,高新技术的能耐是否真有那么大?至少在上市环节,这样的噱头并不能顺利过关。一位投资人向记者直言:“技术不等于产品,产品不等于市场, 市场不等于收入,收入不等于利润,高新技术背后究竟有多少含金量,这还需要打个问号。”他说,“如果一个原本不会打扮的‘姑娘’,想要通过这样的包装后为 自己的上市加分,那肯定是徒劳的。”

  某负责投融资业务的律师也向记者坦言,类似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研发人员架构等指标都是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硬性指标。“如果企业要走到上市进程时,这些都是需要审核清晰的项目,如果一旦发现有造假行为,肯定上不了,甚至会就此被划入‘黑名单’。”

  高新区撇清责任

  记者在此前采访中发现,不少冠以高新区之名的园区其实名不副实,甚至那些它们所谓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多半是处于孵化期的小公司。

  然而,上述业内人士指出,“为了能在招商环节上做足噱头,不少高新区都喜欢大打高新技术牌,而这种做法间接地助长了伪高新技术企业的蔓延趋势。”

  但是,高新区方面却不这么认为。把“责任”推给省科技厅、地方科委,或是直接推给国家科技部,是大多数高新区惯用的做法。

  “我们高新区内肯定不存在什么伪高新技术企业,所有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是通过省级部门审核通过的。”长三角地区某国家级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很肯定地告诉《第一财经日报》。按照这位官员的逻辑,只要通过省级权威部门认定,就肯定不存在造假行为。

  但也不否认中介机构“美化”部分企业材料,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材料门类非常繁多,不可能全部由企业准备,那些关键的证明 (如专利权、财务报表等),《办法》明确规定要有相关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具,这些证明上企业不太可能找“黑中介”作假,而有这些资质的中介,也不会为了企业 铤而走险。

  但这位负责人也承认,但其他文件来源,如企业员工的学历证明是否真实,只能指望企业自身能提高诚信了,因为高新区主旨不是打假,而是搭建一个“为企业服务”的政务工作平台。

  但也有高新区直接喊冤。

  “说一半高新技术企业是靠虚假材料伪造上去的,这简直是给广大科技工作者当头泼了一瓢冷水。”西部地区的某国家高新区官员告诉本报记者,他认为这种说法并不符合现实。

  “自从新的《办法》出台后,我们高新区按照《办法》先对原先9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严格筛选,淘汰了三分之一,选择600多家进行最后的 申报,这里面还有多少造假的成分呢?”这位官员告诉记者,这600多家企业中很多都在高新区内注册了好几年,有些已经超过了十年,是真的有两把刷子,还是 挂羊头卖狗肉,大家心里都一清二楚。

  据记者了解,除了对申报材料进行预审外,地方高新区其实在高新企业的认定问题上没有太大的话语权。以江苏省为例,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机构通常要 由省级国税、地税、财政和科技厅四家联手组成,再按行业抽取相关专家共同组成评审组。在新的评审办法中,还隐去企业信息、公示评审结果等,这些都是防止企 业利用材料作假的行为。

《第一财经日报》

2008年:高新技术企业享税收优惠需重新认定资格编辑本段回目录

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昨日发布的通知指出,2007年底前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外已按原认定办法认定的仍在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依然有效,但在按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重新认定合格后,方可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这份“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称,对原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定期减免税优惠未期满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依照《国务院关于实施企业所得税过渡优惠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对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内新设立并按认定办法和工作指引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按《国务院关于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新设立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过渡性税收优惠的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

工作指引称,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高新技术企业资格期满前三个月内企业应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

工作指引还提出了对自主知识产权、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以及资产与销售额成长性等具体评价方法。

此前三部门公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明确了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八大高新技术将享受税收优惠。该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国家重点支持的八大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cnbeta.com/articles/118103.htm
http://tech.163.com/08/0725/06/4HM5Q7NE000915BD.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伪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造假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造假,高新技术企业造假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