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179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12-04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体验设计活动收敛的11件事
体验设计活动收敛的11件事
情感交互
情感交互
响应式网页设计之年
响应式网页设计之年
交互设计师价值
交互设计师价值
交互设计初体验
交互设计初体验
产品经理必读九步法
产品经理必读九步法
菲兹定律
菲兹定律
移动应用十项设计原则
移动应用十项设计原则
情境化
情境化
Web设计8个趋势
Web设计8个趋势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未来是否有Web设计者一席之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未来是否还有Web设计者一席之地编辑本段回目录

此文在社区里激起了热烈的讨论。在Smashing Magazine网站上,读者可以读到针对此文的反驳文《当我长大了,我想当一名Web设计师

——Smashing Magazine主编,维塔力·弗里德曼(Vitaly Friedman)

网上讨论互联网下一个趋势的帖子层出不穷。一些人认为互联网将大致不变,但仍产生一些差异(不过对于这些差异,作者通常则是含糊其辞)。其他一些人则认为互联网会发生彻底的变化,这类变化是如此“彻底”以致让人很难相信这些变化会成为现实。而实情是没有一个人真正知晓未来10年~15年内互联网会发生的变化。

毕竟,我们有前车之鉴,就在15年前,克利福德·斯托尔(Clifford Stoll)写下了那篇让其名誉扫地的文章《互联网?切!》(副标题是“骗局警示:网络为什么不可能,并且永远也不可能涅磐重生”)。在那篇文章中,老克详细阐述了诸多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及其理由,然而它们中间大多数如今都已寻常之物。

作为网页设计师和开发者,互联网的未来事关我们的饭碗。如果互联网的剧变必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这种剧变将如何影响到我们生计,以及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措施才能跟上互联网变革的步伐(如果我们有可能跟的上的话)。

互联网的未来关乎内容和数据

掏出你自己的手机看看。如果你与大多数热衷技术的消费者别无二致,那么你手中的很可能是一部苹果系或是Android系的智能手机(当然如果你是商界人士,那么你用的可能就是一部黑莓系的手机)。我们大多数人都基本依赖于用智能手机完成所有工作,从查收所项目的工作邮件到娱乐消遣,无一不包含,但是这些事情中我们又有多少实在手机浏览器中完成的呢?

你的回答很可能是“不多”。

我们用应用程序(APP)来查收邮件,我们用Facebook手机应用更新个人状态信息。我们使用Twidroid或者tweetDecK亦或Twitter官方的应用程序来上Twitter。我们用Youtube应用程序来观看视频,我们使用Pandora或Last.fm的应用程序收听音乐。

Mozilla Prism 这款应用程序可以让用户将Web应用程序剥离出浏览器,并直接在桌面运行。这是否代表了移动应用程序的未来呢?

在台式机和笔记本点上也有同样情形。我们使用应用程序完成许多常见的网络活动。我们甚至可以使用单站点浏览器(像Fluid或者Prism)来创建我们自己的应用程序。另外Chrome OS及其安装了此款网络操作系统的设备也即将正式上市。

内容为王,设计正变得无关紧要——我们在移动领域正见证这一趋势。

看看有多少WordPress搭建的网址只使用了若干标准手机站点主题中的一个。网站在标准的浏览器中外观已经无关紧要;在你的手机浏览器中打开,通常欢迎你的网页页面与你最近访问的10个站点看起来是何其地相似。

这是因为对多数用户而言,设计是无关紧要的。这并不是说用户不会欣赏好的设计。他们中许多会欣赏好的设计(也有不少直接无视)。他们是追随内容来访问一个网站的。他们不关心视觉设计,他们不太关心交互设计师的成果:只要网站的设计不影响他们寻找所需的内容,他们是不会真正关心网站的外观怎样,是如何工作的。最为常用的手机主题已经针对手机浏览的特殊性优化了,将内容以最佳的格式呈现出来。这让用户感觉很开心。

不仅仅只是应用程序减少了用户访问特定网站的需求。

不仅仅只有应用程序无需实际访问站点就可直接“拉取”数据。硬件正以同样的方式进化。已有汽车可以直接为你从互联网上“拉取”数据。Google TV的设备也即将上市,无需直接访问站点就能直接从互联网上“拉取”视频内容。

Google TV的电子设备很快就会上市,无需访问站点就能直接从互联网“拉取”视频内容。

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更多的设备增添对互联网的整合服务。未来某个时刻,或许有冰箱可以自动为我们生成购物清单(其中包括可使用的折扣以及在哪里找到这周的最优惠价格。),这些都是基于用户此前的购物习惯;当前还剩多少,以及不同食品的平均用量。未来,数据和内容要远比呈现内容的设计重要,而上列只是其中一例。

内容将会通过各种管道传输。

要为每个网站开发对应的应用程序有些不切实际。我们大多数人每年会访问成千上万的网站。一个更有可能实现的方式是我们消费的大多数内容将通过聚合商(aggregators)来传播。

那么,谁将成为这些聚合商呢?

眼下,互联网中的三巨头很有可能继续成为主要的内容交付平台。它们是哪些公司呢?Twitter,Facebook和Google。回想下你上网的大部分时间泡在了哪些网站,那么你就很可能发现这三网站是你访问最频繁的网站。它们的市场份额只会一直增长。

Facebook目前正在尝试取代互联网。

看看如今有多少内容是通过Facebook聚集的就知道了。普天之下任何话题,Facebook几乎有对应的页面(不过大多数内容几乎都是直接从维基百科上拿来的)。在Facebook上发Youtube视频,接着你的好友就能直接观看,而无需离开Facebook。甚至像NetWorked Blogs之类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也与Facebook的走得很近很近。

在Facebook上发Youtube视频,然后你的好友就能直接观看,而无需离开Facebook。甚至像NetWorked Blogs之类的第三方应用程序也与Facebook的走得很近。

除此之外,瞧瞧在Facebook上突然冒出的游戏环境。在我的好友更新中,我已经数不清其中有多少是直接与《 Farmville》或是《黑帮战争》(Mafia Wars)有关的,Facebook已经成长成一个完整网络生态系统,用户已经找不到借口离开这个平台。另外Facebook的增长速度也没有显示出任何减缓的迹象。Facebook会扩张其业务和势力范围——只要Facebook能维持,这一趋势就会继续下去。

Google希望成为任何信息的传输管道

Google现在已经将触角伸到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角落。它有两个操作系统(Chrome OS和Android),有自己的浏览器,以及诸多Web应用程序,这些web应用程序可以让你完成此前只能在桌面应用程序中才能完成的一些事务。这个地球上使用最广泛的搜索引擎已经在明日的互联网中获得了一个极其牢靠的优势地位,并继续充当一个重要的利益攸关者。

另外在互联网政策制定和技术发展中,Google也一直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行动力的参与者。它对未来互联网的形态有着浓厚的兴趣,并极力推动互联网朝有利于其商业模式的方向发展。我已经看见这样一个未来:GOogle不再仅仅只是提供搜索结果,它会向你显示你寻觅的内容,而不用离开Google。

如果你注意Google完整的产品蓝图,你就很容易发现Google实际上想成为大多数人(甚至是所有人)在线生活的目的地。Google已在博客,视频,搜索,商业应用程序,站长管理工具,电子商务,甚至是电话服务方面牢牢地占据了优势地位——这位巨头预计仍会继续扩张,

那么,其他服务还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吗?

网络从来不缺乏创新小企业的涌现。这些公司中不少会半途夭折或者被大公司吞并,随后销声匿迹。一些筛选出来的会脱颖而出,成为网络世界里面的重要影响者。目前还不清楚当下是否还有新公司和新网络服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除了基于地理信息的服务(不仅仅限于FourSquare),其他超越常规网络活动,并融进日常生活的网络服务也可能是最具潜力的明日之星。

功能胜于形式

如果所有都通过应用程序而不是浏览器访问web内容,那么就不会有人在意网站的外观。应用程序提供的功能及其内容将是用户最为关心的。网站的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平衡将不复存在;网站的功能将完胜其形式。

在应用程序的设计中,形式仍会保留一席之地。在所有的可能性中,内容通过API对外开放,任何人都能在应用程序的开发中运用这些数据——因此数据展现的形式(即用应用程序显示数据的形式)将成为甄别应用程序优秀和糟糕,伟大和平庸的标准。

其中的好处·····

APP应用程序和少数内容聚集商将传播并控制绝大多网络内容,这种模式有若干重大的优势。其中一个就是带宽优势。如果传输给设备的数据中没有设计方面的内容(因为设备上的应用程序已经包含了所有的设计元素),那么就会节省不少带宽流量。随着个人越来越多的活动都通过网络完成,我们不得不考虑基础架构方面的成本,每个网站流量的降低将会空闲出更多的带宽。

另外在提供用户的控制体验方面,这种模式也更有优势。用户可以在自己的设备上设定自己的喜好,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内容。在涉及可读性方面,这种方式尤其具备积极意义。那些因残疾而需特殊设置的用户浏览原本可读性不好的内容时不再存有问题。

技术上的优点

我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构建互联网所采用的技术并不是所有技术中最有效的一种。其中部分原因与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并非如其理论上的完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互联网必须能够向前兼容。我们不能突然就改变技术,即便这种改变在未来会让互联网更完美。如果这样做,这会导致一半的网站无法正常工作。

在这样一个以内容根基的互联网中,用户使用设备上的应用程序来显示数据并完成工作,我们能够制作出更为有效的应用程序。我们无需确保每个应用程序都要应对诸多不同的内容和过程(而目前的浏览器则需要考虑这些),因为我们完全知道应用程序运行所需要的数据类型。

这对用户又有何影响?

实际中,用户对于他们所浏览内容以及所使用的网络服务将有一个更完整的体验。互联网将更深入的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它已经在一点点的实现。

另外,在低头看看你手中的手机,你很可能是用应用程序或是挂件(widgets)来查看天气预报,生成购物清单等诸如此类。这些应用程序将变得更为完整,以及能更好的处理已有的网络数据。比如,你能够使用那个购物单自动寻找上面物品在网络上或是在本地商店中的最惠价格。这些数据很有可能会通过Google Base这样的服务聚集汇总。

一个个人档就够了

用户的网络个人档将变得更为重要,你无需在每个站点或是服务上都设置同样个人帐号,你只需授权设备从网络上抓取你的个人档以及偏好信息。安全和隐私专家可能会就此忙活上整天,但是大多数消费者会选择偷懒,毕竟花两个小时手工设置跟点一下按钮然后啥事不管相比,前者麻烦的要死。

这对Web设计行业又意味着什么呢?

那么这种趋势意味着什么?如果Web变成以应用程序和内容为基础的话,那么Web设计者又安插到哪里呢?坏消息是,如果互联网开始更多的依赖应用程序而非浏览器来访问的话,那么对于Web设计者的需求就会急剧萎缩。如果公司能够使用一个模板然后将内容诸如到Google或是Facebook,Twitter网站上的话,那么公司花钱请人制作一个完全定制的网站又有何意义呢?

另一方面,开发者很有可能会迎来商业上的繁荣。大量的资金将会流向那些能够制作优秀产品,并能摧毁当前市场主要参与者的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手中。当然,这些应用程序也需要一些设计工作,但是这种需求跟如今的网站设计需求相比要少很多。许多设计师需要开拓它们的技能,迎合内容的制作而不仅仅专注于Web设计。

网站也不可能很快就消失。模板和主题设计可能会有更大的市场,因为公司会不再为专门的设计付钱。另外也有某些类型的网站(像作品集或是艺术项目)会一直存在设计方面的需求。

多媒体内容仍将有一个坚挺的市场需求。那些能制作高质量视频甚至是Web应用(像Chrome OS)这类的公司在不久的将来会大有市场。

谁是这一切的最大赢家?

如果在互联网的可能未来中存在一个绝对的赢家的话,那它就是内容的制作者。如果一样东西能够将让一家公司和组织与对手区分开,那就是能够制作有高需求、高质量内容的能力。之前一个公司在网站设计上烧掉的钞票会流到网站内容的制作上来。

用户也能从中受益,因为他们能够获得一个更完整,更个性化的体验。他们享用的互联网将基于他们自己的需求,专门量身裁定而成。他们将以自己的喜好和的方式获取内容,并找到那些最为有用的内容。

应用程序的开发者也很有可能会成为这一切的赢家。他们手头可用的API和数据将完全标准化,数据和内容呈现的方式将成为创意的战场。在这里,创新将成为关键,作出一些不同,不错的设计而不随大流,这将是让一款应用程序脱颖而出的唯一方式。

卡梅隆·查普曼

卡梅隆·查普曼是一位专职的web和图形设计师,拥有6年的工作经验。她还写了不少博客,其中包括它自己的个人博客Cameron Chapman On Writing。另外她也是《成名网络:成为网络红人的实战指南》一书的作者。

原文标题:Does 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Have Room For Web Designers? - Smashing Magazine查看原文推荐

原文链接:http://www.smashingmagazine.com/2010/09/24/does-the-future-of-the-internet-have-room-for-web-designers/

原文作者:卡梅隆·查普曼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未来是否还有Web设计者一席之地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