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148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03-21
明天
明天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中国60年传媒业大事
中国60年传媒业大事
2012年新媒体热词
2012年新媒体热词
世界最强女性传媒人物TOP10
世界最强女性传媒人物TOP10
5个新兴的公关趋势和技能
5个新兴的公关趋势和技能
暑期必读九大电子书
暑期必读九大电子书
传统新闻媒体App应用五大趋势
传统新闻媒体App应用五大趋势
2012美国新闻业年度报告
2012美国新闻业年度报告
美国报业发展史回顾
美国报业发展史回顾
2012年社会化媒体营销6大趋势
2012年社会化媒体营销6大趋势
2012年10大数字化媒体趋势
2012年10大数字化媒体趋势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2010中国电视榜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2010中国电视榜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周刊封面:2010中国电视榜 新周刊封面:2010中国电视榜

  上电视,演幻觉

  2010中国电视榜

  做电视,播电视,看电视,演电视。

  2010电视婚恋节目一枝独秀,全中国的适龄男女都在相亲、配对。在一贯唱主角的电视剧之外,新闻、访谈、时评节目新意有限。

  电视由传播平台变为表演舞台,达人、雷人层出不穷。电视不再真实,而是幻觉。电视上播的不再是节目,而是表演。电视不再是作品,而是项目。电视机前不再有观看者,电脑屏幕和移动终端前却聚满了参与者。

  “中国电视榜”迎来第12届,一个轮回之后的中国电视会是什么面貌?2010年中国电视年度成绩单发布,褒奖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最受追捧的电视热潮、最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最具影响力的电视频道,以及最深入人心的电视剧形象。

  网络改变传播,电视解构自己。受众和视听内容的距离不再是客厅里的3米,而是到手端的30厘米。

  2010中国电视榜推荐委员会

  (按姓氏笔划为序)

  于  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家辉  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助理主任

  尹  鸿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永锵  优酷网CEO

  石述思  电视策划人、评论人

  向  熹  《南方周末》执行总编

  李  幸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

  张颐武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陆  晔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陈  彤  新浪网执行副总裁、总编辑

  陈丹青  联想新兴市场集团中国区品牌沟通部总经理

  陈朝华  《南都周刊》总编辑

  胡智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传播》主编

  袁  岳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黄升民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教授

  年度电视频道

  江苏卫视

  提名:湖南卫视/江苏卫视 /旅游卫视 /央视新闻频道 /浙江卫视

  它是电视突围的成功范例,锐意创新,后来居上,羽翼逐渐丰满,改写了中国卫视的势力版图,成为2010年中国电视遥控器上的必选项。它的频道定位极度契合国家的幸福感诉求,在情感世界呈现幸福中国;它的节目直面社会又洞察人性,在成为公共议题和全民谈资的过程中树立大台风范。它的崛起,显示了中国电视业远未穷尽的成长空间。

  年度电视节目

  《非诚勿扰》(江苏卫视)

  提名:《财经郎眼》(广东卫视)/《东方直播室》(东方卫视)/《24小时》(央视新闻频道)/《非诚勿扰》(江苏卫视)/《中国达人秀》(东方卫视)

  24位女嘉宾同时“非礼”一位男士,还是一位男士同时“骚扰”24位女嘉宾,这是个问题。孟非的穿针引线,乐嘉的插科打诨,黄菡的温情点拨,使一档相亲节目变成了家庭观众和白领人士必赴的“电视约会”。它带着原汁原味的现实价值观,以本能的表演和碰撞,无意中成为了最具象征性的社会之镜,照见了当代自我感觉良好的芸芸众生。

  年度节目主持人

  孟非(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提名:白岩松(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李静(东方风行传媒《非常静距离》)/孟非(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芮成钢(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朱丹(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

  他可能是中国电视荧屏上最世故又最真诚、最能言又最有节制的光头佬。他以主持民生新闻的历练和主持娱乐选秀的经验,为《非诚勿扰》设定出既有悬念又不矫情、既多姿多采又风格清新的尺度感,可模仿,难超越。他能让嘉宾说真话、演自己,也演幻觉。他能与点评人相得益彰,并让后者也精彩纷呈。在电视剧横行的时代,他示范了主持人久违的存在价值。

  最佳时评节目

  空缺

  提名:Dialogue(CCTV NEWS)/《24小时》(央视新闻频道)/《天下天天谈》(北京卫视)/《新闻深呼吸》(浙江经视)/《新闻1+1》(央视新闻频道)

  最佳时评节目主持人

  空缺

  提名:白岩松(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柴静(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郎咸平(广东卫视《财经郎眼》)/欧阳夏丹(央视新闻频道《共同关注》)/舒中胜(浙江经视《新闻深呼吸》)

  最佳财经节目

  《财经郎眼》(广东卫视)

  提名:《财经郎眼》(广东卫视)/《创意中国星》(央视财经频道)/《对手》(央视财经频道)/《股市天天向上》(第一财经)/《职来职往》(江苏卫视)

  它不播财经新闻,只为新闻做活体解剖;它不唯财经观点,以经济学为药引诊社会之疾。郎咸平坐台,王牧笛牵线,三四十位意见领袖在此实话实说。它为难解之题支招,对民生之事直言,适合给亢奋的人清火,为迷惘的人洗眼。它汲取了社会和网络的智慧,猛烈点击经济民生的敏感穴位,为焦虑于寻求解决方案的国人及时开启了充满常识、逻辑清晰的话语场。

  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

  芮成钢(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

  提名:崔艳(第一财经《亚洲经营者》)/罗振宇(第一财经《中国经营者》)/马洪涛(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芮成钢(央视财经频道《环球财经连线》)/王凯(央视财经频道《对手》)

  他不只是最佳财经节目主持人,更是最好的财经记者。激辩世界领导者,他卓有“芮见”,连线全球财经,他百炼成钢。他把世界的事情用中文讲给中国人听,把中国的事情用英文讲给世界听。他是勇于代表自己、代表中国、代表亚洲的尖锐提问者,也是有理想、有行动、有深度、有进退的四有青年。

  最佳脱口秀

  《东方直播室》(东方卫视)

  提名:《大家看法》(央视社会与法制频道)/《大声说》(上海电视台艺术人文频道)/《东方直播室》(东方卫视)/《非常静距离》(东方风行传媒)/《国学堂》(旅游卫视)

  它是最具海派气质的脱口秀,唇枪舌剑中蕴含着温文尔雅;它是最具思维跨度的脱口秀,娱乐话题中表达着社会关怀。它既是圆桌会议,也是表演舞台,既是辩论赛,也是疗伤室,既是个人故事,也是普适指南。它用“我视角”兼容“他视角”,用主持人和嘉宾的互动带出观点的激荡。

  最佳脱口秀主持人

  李静(东方风行传媒《非常静距离》)

  提名:李静(东方风行传媒《非常静距离》)/梁冬(旅游卫视《国学堂》)/胡一虎(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赵丹军(江苏卫视《人间》)/钟山(钱江频道《九点半》)

  敏锐度、大局观,她样样皆有,亲和力、幽默感,她表现一流。温情而不滥情,细腻而不絮叨,是她的风格,幽默而不恶搞,八卦而不低俗,是她的特长。她是“李,静不下来”的李静,相对于嘉宾,她更有故事,相对于明星,她更传奇。她是胡润眼中“中国企业家们心目中的优质偶像”,也是娱乐圈中转型最成功的“商界木兰”。

  最佳娱乐秀

  《中国达人秀》(东方卫视)

  提名:《婚姻保卫战》(浙江卫视)/《老公看你的》(江苏卫视)/《时尚中国》(央视财经频道)/《我要上春晚》(央视综艺频道)/《中国达人秀》(东方卫视)

  它是大时代的平民舞台剧,主角是身边的你我他;它是精英与土鳖共舞的歌舞会,秀出浮华世代众生相。我们从追梦者身上见到希望,从平凡者身上看到温暖,从卑微者身上见到伟大。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将娱乐情感化,中国达人身上自有每个人的酸甜苦辣;它既是“高手在民间”的电视验证,亦是属于每个普通中国人的金色梦乡。

  最佳娱乐秀主持人

  朱丹(浙江卫视)

  提名:陈蓉(东方卫视)/程雷(东方卫视)/阮星航(广州电视台)/谢娜(湖南卫视)/朱丹(浙江卫视)

  她是最具涵盖能力的主持人,从娱乐到新闻到活动,无不信手拈来。她是最具现代气质的主持人,大气而不失灵活,幽默而不失稳重。她既有对现场的控制力,又有对参与者的煽动性;她既有亲民搞笑的柔软度,又有知性冷峻的国际派。她是轻熟女的榜样,主播范儿的典范。

  最佳生活类节目

  《非诚勿扰》(江苏卫视)

  提名:《百科全说》(湖南卫视)/《非诚勿扰》(江苏卫视)/《家政女皇》(河北卫视)/《我们约会吧》(湖南卫视)/《越淘越开心》(湖南卫视)

  它掀起了全民婚恋的新热潮,制造了青年人价值观的大讨论。它以出位的嘉宾言论来吸引眼球,以冷静的主持评论来拓展话题,以场内外观众的思想碰撞来揭示现实。它是娱乐,但包含思考;它是秀,但表演生活。它不仅是一档电视节目,更是时代心态的纪录片。

  最佳人文节目

  《行者》(旅游卫视)

  提名:《档案》(北京卫视)/《收藏马未都》(广西卫视)/《王刚讲故事》(辽宁卫视)/《行者》(旅游卫视)/《艺文中国》(旅游卫视)

  它是中国私享性最强的人文节目,以行者的个人视觉再度发现世界。就旅游节目的身份而言,它在路上的发现并未选择商业化而是选择个性化,它拓展的视野没有因循守旧而是另辟蹊径,这让它不再是走马观花的风情画,而是旅途中的心灵日记——它为大众提供的不只是眼睛的旅行,还有内心的迁徙。

 2010中国电视榜·榜外榜

  推委会特别大奖

  《华尔街》(央视财经频道)

  以经济危机为源头,探访多国,梳理现代金融的来龙去脉。它以一己之力,拉升中国财经纪录片的制作水准。它精致,为中国展现出一个真实细腻的华尔街。它大气,让观者纵览资本市场发展。它一再重申的市场理念,不仅为市场实践者提供镜鉴,亦为寻常百姓提供启蒙常识。

  《我的抗战》 (崔永元团队)

  它是年度最具历史价值的纪录片,携诚意而来,以真实为指向,以口述为道具,向观者亮出沉甸甸的中国往事。它是中国电视史上罕见的用心之作,3500个人的采访记录,200万分钟影像资料,最后呈现出32集的精华影像。崔永元以八年之力,为国家留下了这份堪称珍贵的历史文本,无愧于最具担当的电视人。

  电视评论五虎将

  水皮              郎咸平               杨禹                石述思              

  叶檀

  他们是中国电视的最佳外援,在电视上解读社会万象,在清谈中输出专业知识,在热议中提供思想心得。水皮论股市谈投资,郎咸平愤垄断说民生,杨禹观国情评时政,石述思批时弊辨曲直、叶檀盯资本析金融,五人虎虎生风地驰骋于电视话语场,为公众轻松又及时地升级读懂中国的能力和常识。

  年度新人

  乐嘉

  指点迷津,直指人心,他是《非诚勿扰》上最具人性洞悉力的角色。他敏于思,捷于言,不仅令一档节目锦上添花,亦让观众受益匪浅。他以非典型路径跨入电视界,却爆发惊人能量。他的专业、睿智、幽默,不仅让一档娱乐节目绽放人性色彩,更让自己成为年度主持界的最新亮点。

  最具网络人气电视节目

  《康熙来了》

  它的魅力建筑在主持人蔡康永与小S的默契之上,百无禁忌、不拘一格,挥洒自如,寓睿智于八卦,与明星嘉宾激荡出新鲜又唐突的娱乐效果,极具互联网时代推崇的个性化表达和自由气质。虽开播多年,它仍越过海峡和落地壁垒,在2010年以158075311次的点播量,在优酷平台上战胜大陆优势对手,成为网络与电视邂逅的最佳受益者。

  最具社会补白价值电视田野调查

  《走读大中华》(凤凰卫视)

  它以走读的方式点评中国,以睿智的主持人为纽带连接高端对话与民间声音,以田野调查手法陈述历史现场、跨越边境、讲述个人与社会群体故事——它走出电视演播厅,走向社会现场,既是最具社会补白价值的电视田野调查,亦是观察家与思想者的中国行记。

  最具文艺范儿体育解说员

  贺炜

  2002年,沈冰在流泪,2006年,健翔在咆哮,2010年,贺炜在抒情。有一位诗人,他有一点抒情,他还有一点“内牛”;有一个解说员,他有一点知识,他还有很多排比。没事念念小诗,反正看着也是看着;没事排比排比,反正踢着也是踢着。他是贺炜:CCTV-5“典故帝”、“科普帝”、“抒情帝”,其实他是一个诗人。

  最真诚电视频道

  央视军事与农业频道

  它为广大农民服务,却意外赢得了城市人群的青睐;它以朴实为本,却在浮华的电视中异军突起。《每日农经》、《致富经》、《农广天地》等节目是它的实体,真诚、简朴、实用是它的气质。对于农民观众,它是实用手册;对于城市观众,它是趣味读物。它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偶然和必然。

  最具时代心灵史价值访谈节目

  《鲁豫有约》

  它是希拉里指名要上的访谈节目,她是奥普拉点名盛赞的女主播。它是中国电视史上的长青树,从政商文体到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她是电视主持界的女劳模,从每周一期到每周五期,风雨无阻。十年《鲁豫有约》,就是一部狂飙突进年代的中国人心灵史。

  最具思想交锋氛围财经节目

  《对手》(央视财经频道)

  它是最具思想深度的财经节目,交锋里发现商业价值,抬杠中推动商业文明。它亦是最具“吵架精神”的财经节目,理不辩不明,辩论中彰显商业精神,吵架中增进百姓财经知识。在营造思想交锋气氛上,它没有对手。

  最有人味儿开幕式解说

  白岩松

  沉稳而不失幽默,主旋律却贴近民心,白岩松的“白话”是亚运开幕之夜的最大惊喜。他打破重大活动中的“春晚”式播报腔调,以“不该说的时候坚决不说”为指引,回归作为一个“人”的本色言说,不仅得到民间赞誉,亦在电视行业引起最广泛共鸣。

  最具普及价值商业文明赞美诗

  《公司的力量》(央视财经频道)

  梳理公司的起源、发展、演变、创新,探讨公司与制度、思想、科技、生活各层面上的推动和影响,它以客观的态度反观历史、对照当下、设问未来,为国家寻找进步的途径。它的理性精神和全球立场,都在悄然提升财经频道的国际化水准。

  2010中国电视榜·电视剧榜

  2010中国脸:吴秀波

  他大器晚成,他亦正亦邪。他卧底在《黎明之前》,混迹于泾渭之间,勾勒出现代男人的审美范式。无论是间谍、杀手、狙击手还是黑道老大,他擅长以人性关怀诠释人格的多重性,集性感优雅和睿智深刻于一身,内敛而悲情地展现出中国大历史下情义与信仰的厮杀、人性与意志的对抗,让人们得以看透个人命运在社会变迁中的浮沉难定。

  2010中国脸:陈数

  她不是最出众的,但她是最与众不同的。从《新上海滩》中风情万种的“交际高手”到《相思树》中为爱痴狂的“精神贵族”,从《倾城之恋》中知性优雅的“旗袍女王”到《铁梨花》中匪气十足的“女中丈夫”,她将中国女人的坚毅独立与刚强的自尊特质演绎得入木三分,她用稳重大气而又不失张力的表演,描摹出一幅幅不同时代背景下女性生存浮世绘。

  2010最深入人心的电视形象

  黑砖头(范明+《手机》)

  他是当代农村知识分子的幽默版剪影。他满嘴俏皮话,爱捣鼓“三十六计”却最终“计计不成”,常耍小聪明却往往弄巧成拙,好大喜功却无奈“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他充满喜感但绝对不是喜剧人物,他的搞笑背后沉淀着城市人失落已久的质朴、善良、仗义和真诚。

  司马懿(倪大红+《三国》)

  他是权谋大师、厚黑天才,他的忍辱负重和城府深沉让人不寒而栗。他不是英雄、不是枭雄、不是奸雄,他只是一个忍到最后的胜利者。他也有知音、朋友、亲人,但更有理想、欲望、手段、毅力。他的行为模式其实就是中国的传统思维,他的思维模式就是中国人的成功学。

  余味(黄海波+《媳妇的美好时代》)

  这个生存在“三个女人一台戏”夹缝中的小男人,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婆媳好不好,男人最重要。他以“经济适用男”的形象,刷新了新好男人的标准线;他充满生活气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他高情商、善周旋,是家庭关系中最高效的粘合剂。“国民老公”余味,最深悉“委屈一人、幸福全家”所蕴藏的大智慧。

  宋江(张涵予+《水浒》)

  此次的宋江不再有李雪健版的忠顺奴性,而是暗含智慧和技巧却终于难逃命运的悲情人物。他忠于体制却不满体制,心存反叛却向往归化。他思考自己的出路、兄弟的出路以及国家的出路,但最终却处处碰壁。他在江湖之义和国家之忠间挣扎,这个“牢笼英雄”的悲剧结局,正是整个时代的苍凉与不幸。

  徐小宁(黄磊+《婚姻保卫战》)

  他是家庭妇男,但胸中自有韬略;他是中年熟男,但青春依然常驻心中。他为妻子退居幕后,为女儿操持家务,貌似唯唯诺诺,然而一旦大事当前,他却大开大阖、杀伐决断。幽默、豁达、理性、冷静、浪漫、成熟,他集男人所有的优点于一身,是荧屏上最理想化的女人目标。

  八阿哥(冯绍峰+《宫》)

  结党营私的宫廷里,唯独他重情重义。谄言媚语的朝堂上,只有他冷眼旁观。他是穿着古装的优质钻石男,外表英俊、家世显赫、才华横溢。他是生在皇室的新版道明寺,顽皮霸道却不失浪漫情趣。面对爱情的忠贞如一和奋不顾身,让他成为“天雷剧”中的新萌物、90后的理想型。

  王利发(陈宝国+《茶馆》)

  他老派,对过去岁月念念不忘;他新锐,时刻想着改变革新。他是小人物,在大动荡中辗转求生;他是大形象,为民族传统留存血脉。他和他的茶馆既是旧时代的社交中心,也是心灵避难所,他和他的茶馆相依为命。

  王小早(马苏+《我的美丽人生》)

  在城市人的优越感面前,她用真诚与朴实的“佣人之心”还原了农村姑娘的不卑不亢。乐观,让她坦然面对挫折;自爱,让她最终赢得爱情;自尊,让她意外成就事业。这个80后小保姆的出色奋斗史,当之无愧是新一代“外来妹”的励志故事。

  傅吉祥(范伟+《老大的幸福》)

  傅老大的存在,是对现代社会错位幸福论的讽刺。他到北京寻找幸福,却屡屡遭遇“金钱至上”价值观的批判;他有一众事业有成的弟弟妹妹,却使他成为人情冷漠的“调解员”。他缺长相、缺学问、缺地位,但他用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证明了“活着即是一种幸福”。他绝不是成功社会的励志榜样,却一定是浮躁世界的心理导师。

  陆从骏 (胡军+《风语》)

  他是谍战片里的反面人物,他阴险狡诈、不择手段、杀妻灭子,嗜血成性。但他绝不是面目可憎的简单脸谱,他风度翩翩、洁身自好。他为了信仰和忠诚而活着,却眼睁睁地看着信仰崩溃、忠诚瓦解。他让人恨得咬牙切齿,又令人可怜。他是头号反派,也是头号悲剧人物。

  2010中国电视红皮书

  电视不再是真实,而是幻觉。电视上播的不再是节目,而是表演。

  电视机前不再有观看者,电脑屏幕和移动终端前却聚满了参与者。

  电视不再是作品,而是项目。你上的不是电视,而是电视在上你。

  文/陈漠

  2010年的中国电视乏善可陈。

  如果说,婚恋节目是这一年的亮点,那它也是这一年唯一的亮点。从年头红到年尾的婚恋节目在各个电视频道轮番上演,它们有的在演播室里,有的在户外;有的男选女,有的女选男;有的走青春路线,有的走成熟路线;有的是未婚男女,有的是失婚男女。中国电视人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怎么把奇男怪女搞上电视屏幕。

  在此之外,其他节目相形暗淡。新闻节目少新闻,时评节目乏评论,访谈节目老生常谈,娱乐节目沉闷无趣。这是中国电视的怪圈,每两年就是一个轮回,新的节目形式勃发、复制、变异、沉沦、消亡。2006年是选秀,2008年是现场新闻,2010年就是婚恋。

  电视依然还是电视,主持人依然还是那些主持人,可观众已经不再是那些观众了。

  所有人都在找对象

  2009年年底山东卫视和湖南卫视分别开播的《爱情来敲门》和《我们约会吧》是婚恋节目的第一枪,2010年1月江苏卫视开播的《非诚勿扰》则掀起了社会大讨论的热潮,各地卫视纷纷上马同类型节目,婚恋节目的形式也正式定型。

  这种婚恋节目非常好辨认——若干女嘉宾围成一圈,指着中间的男嘉宾轮番骂,主持人偶尔打个圆场,但大多数时候是乐观其成。看到这些场面,你就知道,这一定是现在正流行的婚恋节目。

  实际上,中国式婚恋节目有过三次热潮。1996年,《非常男女》开播,这是华语电视界婚恋节目的创始。此后几年,内地电视界纷纷模仿,《玫瑰之约》、《相约星期六》等节目也如火如荼。这一时期的婚恋节目,男女人数相等,以温馨的气氛、传统的价值观为主体,甚至连嘉宾对话都是轻言慢语、温文尔雅。随后,婚恋节目沉寂。

  几年过后,第二波电视婚恋热潮来临,这次是青年人的游戏娱乐式婚恋节目。《爱情大挑战》、《恋爱急军团》、《电子情人》等节目在2003年左右一时走红,它们的形式大多是运动类的游戏,以参与者的配合和互助来碰撞出火花。严格地说,它们表现的并不是婚恋,而是交友。

  再经历一次沉寂之后,从2009年年底开始,第三次婚恋节目的热潮降临了。有了前两次婚恋节目热潮的洗礼,我们很容易能看出这次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婚恋节目群体有着什么样的特性。

  首先,它们不再扭扭捏捏、不再含蓄低调,它们直接进入的是参与者的内心世界,它们直接动手剥开参与者的价值观。在电视的速食文化的催化下,价值观简化为金钱观,金钱观转化为钱。在这些婚恋节目上,引发社会话题最大的就是参与者之间对于钱的争论。

  其次,它们抛弃了一切冗余的形式和环节,不再有游戏、不再有细腻交流和小心试探。Yes or No,亮灯还是灭灯,三轮见分晓,很多男嘉宾往往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被淘汰。我们丧失了慢的能力,这是电视节奏和社会情绪的合谋。

  第三,它们不再有对婚恋的传统执念。也就是说,牵手并不代表承诺,电视则只是秀场,这是第一代婚恋节目不可想象的观念改变。

  当然,它们在男女人数上也做了调整,不对等的人数有利于制造冲突,人多势众则豪气干云、轮番上阵,势单力孤的一方被轮番批驳,场面往往精彩好看。我们就喜欢看一个人被轮流欺负,不是吗?这是电视上的斗兽场,从古罗马一直延续至今的人性从来未中断过。

  数数看,第三代的中国婚恋节目有多少?

  山东卫视《爱情来敲门》,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为爱向前冲》、《婚姻保卫战》,东方卫视《百里挑一》,贵州卫视《相亲相爱》,安徽卫视《缘来是你》,湖北卫视《精诚所至》……再加上各个地方频道的各种室内和户外的相亲节目,粗略估计有40多档。

  选秀盛行的2005年,《新周刊》曾发问:中国的少女都去哪儿了?如今,我们的问题是:中国的婚龄男女都去哪儿了?真的有这么多中国人急着上电视找对象吗?

  CosTV,Cos生活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吗?

  婚恋节目引发的最大争议就是真实性。以《非诚勿扰》为例,话题人物往往也引发真实性的争论,马诺、那笛等都爆出过个人资料真实性和参加动机的争议。

  面对场上那些戏剧化的冲突,《非诚勿扰》的制片人王刚说:“他们又不是专业演员,怎么能演得好呢?他就是这种个性的人,才能表达出这样的东西,刻意是做不到的。我们上场前会对每个嘉宾都说:你要表达出最真实的自己,你千万不要想去做别人,你做不好的。”

  另一方面,对于嘉宾的选取,各个婚恋节目则不约而同都有着细致的工作要做。《非诚勿扰》的做法是:嘉宾必须要能代表一类人,无论性格、外形、学历或者背景都能够成为一类人的代表,而且是这一类中最有表现力的。

  回想2003年盛传《非常男女》即将停播时,其制作人孔庆霞曾对媒体表示:“如今男女交往方式、婚恋价值观有很大变化。从前人们认为速配节目是征婚的正派管道,来上节目就是玩真的,现在有了网络交友,无须让别人知晓就可以达到目的,而这种目的大多不是结婚。”

  而2010年,《非诚勿扰》等婚恋节目所承接的则是这种变化历经多年积累之后的爆发。王刚认为,男女人数的不平衡、亮灯和灭灯的即时表达以及男女反转的交锋,这些规则已经涵盖了所有戏剧冲突,“当这些普通的男男女女进入这个情境,他们只需要真实表达自己,就能产生节目效果”。嘉宾主持人乐嘉则更为直言不讳,“你以为这些人上台真是来找配偶的吗?参加这个节目的人都偏年轻,80后、90后对这种一上来就定终身的事,基本上没有这根弦”。

  体验一下,能谈就谈,谈不成就算了,这是当下更多普通参与者的心态。更何况,在婚恋电视秀这个舞台上,收获的不仅仅是体验,更有可能是电视曝光度所带来的意外之喜。没有人应该对不必要的真实性负责,没有人应该对不确定的未来承诺,在生活中已经没人能这样负责、承诺,在电视上当然更不可能。在这种参与动机和社会语境下,对女嘉宾的真实性的拷问显然已经是不必要的苛责。

  电视就仿佛是一场Cosplay:生活中你在表演,上电视依然在表演;生活中你扮演自己,电视上你则有了更多的人设。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的婚恋节目承载了更多的社会思考的原因——女嘉宾在电视上谈钱,而实际上生活中就有不少人正在谈钱;女嘉宾在电视上妄想嫁入豪门,实际上我们身边有不少人正在做这样的梦;她们的价值观是幻觉,但她们的行为却无比真实。我们看的不是电视,而是自己的生活。

  2010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的两份通知对婚恋节目作了规范要求。众所周知,总局的咳嗽声就是一种电视现象达到顶峰的标志,同时也是即将转向低谷的拐点。但这次,婚恋节目走出了一条自己的新路子。

  《非诚勿扰》等节目虽然冠以婚恋节目的统称,但它们并不谈婚论嫁,如果以相亲作比喻,它们只展示了第一次见面的过程——男女双方互相看上眼,三姑六婆在一边旁敲侧击、打探内情。

  接下来呢?

  中国电视人立刻开动起来,开发出情感、婚姻的全流程。从见面到约会,从求婚到晒婚礼,从夫妻恩爱到默契测试,从家庭琐事到恩怨悲欢,从小三出现到黯然分手,最后又是婚恋节目收尾,只不过这次是“离异女性疗伤节目”,专为失婚女性打造“第二春”。从这一点上说,中国电影人应该向中国电视人学习,如何从一个片段打造整条产业链,如何将拐点变为爆点。

  婚恋二字,几乎可以涵盖当下社会的所有热点话题,从剩男剩女到社会人口结构,从子女到养老,从教育到就业,从情感到金钱,从代沟到结界,从文化冲突到价值观,不一而足。婚恋二字,也可以展示所有的人情世故、人事变迁、欲望和理想、素质和涵养。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表演,我们都在表演生活、CosTV。

  你在哪儿看电视?

  我们再从《非诚勿扰》谈起。在优酷网上,2010年《非诚勿扰》的点播量是为118205562次。网络点播量和收视率一起成为了现在电视人的心头大石——收视率不是万恶的,网络点播量才是。

  对于受众来说,问题就转化为:你在哪儿看电视?

  在电脑上看,在手机上看,在平板电脑上看,在手持终端上看,在车载设备上看,唯独不在电视机前看。生活已经在线,电视已经online。

  每晚在家守电视剧的场景已经不多见了。在电视人深恶痛绝的盗版碟之后,兴起的是视频在线收看——这是有版权的网络收看方式,这是合法的转移阵地。当期的电视剧会在卫视播放数小时后就上线,过期的电视剧则完整、成系列地排列整齐以供回顾,对于受众来说,损失的只是一点点清晰度——在技术上,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随着网络收看习惯的渐成气候,电视剧网络版权的价码也水涨船高。有业内人士透露,仅仅在2004年左右,电视剧的网络版权还一文不值——购买电影网络版权时往往会免费赠送电视剧版权,而电影的网络版权也只卖到100到500元之间(使用期约为两到三年)。几年过去,一部普通非独播电视剧的网络版权已经涨到每集5000元,而《红楼梦》等名著题材电视剧则为数万元一集。2010年3月,新版《西游记》的网络独播权以每集28万的价格成交,这部60集的电视剧一共卖了1680万。

  优酷网总编辑朱向阳在2010年接受采访时说,优酷在版权建设上的投入资金已经过亿,接下来的投入还会是亿级。亿级的投入,换回的也是亿级的点播量。2010年年初,土豆网花了过百万人民币买下电视剧《神话》的网络版权,仅仅14天点击量过亿。

  电视剧成为第一个转移阵地的Broadcast老战士,接下来的是电视节目。

  以落地受局限的凤凰卫视为例,大多数受众收看凤凰卫视的节目来自网络视频,而在凤凰网的视频内容有50%都是来自凤凰卫视,这些节目被剪切、提炼标题、重新包装、组合分类、再放上网,从网络受众的兴趣点出发,吸引收看。而大多数卫视和视频网站的合作方式则成为图书和图书馆的关系,前者提供内容,后者则提供展示平台。关注度和话题性就在网络视频的不断收看、传播、转发中得到一步步的催谷、热化。

  电视剧和网络,真金白银、商业交换;电视节目和网络,互为助力、交相提升;就连电视台、主持人也需要网络为其造势、炒作、互动。网络成了电视不可或缺的臂膀和平台,但网络似乎想走得更远。

  网络想自己做内容供应商。

  某网站视频在2010年最受网民欢迎的举措是拿下了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第四季版权,与美国同步播出。随后,优酷获得版权,同步播出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与《绝望的主妇》的第七季。酷6网和某网站视频还共同设立了“国际影视版权联合采购基金”。美剧迷似乎有了合法、即时地观看美剧的渠道。

  2010年,优酷和中影集团合作推出的“11度青春电影行动”,《老男孩》等短片成为一时的社会话题热点。酷6网的自制剧《男得有爱》、土豆网的自制剧《欢迎爱光临》都受到网民的热捧。虽然各个视频网站都表示,自制电影、自制剧仍然处于萌芽阶段,只是探索和尝试。但从一开始,网站的自制计划就是紧紧为它的目标受众定制的——网剧的时长要求大多在十分钟左右,要求适合在移动终端上面浏览。从自制电影到自制电视剧,更不要说各个网站都拥有小有名气的各类节目和网络主持人,网络成为内容制造者只是个时间问题。

  网络唯一无法撼动的似乎只有体育赛事的直播。据央视体育频道副总监张兴表示,2010年世界杯,央视体育频道首周的收视率平均达到了6点多。体育赛事的即时性和观众群体参与性决定了目前它只有在电视上才能获得最大的乐趣,而转播权的垄断性又决定了目前只有电视台才握有这种资源。但依然有不少网站和网络工具可以通过种种渠道收看到直播,虽然和电视相比,收看效果还是大打折扣。

  这仍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所以,留给电视人的时间不多了。

  电视剧大片

  按照惯例,电视剧的风向和电视节目相类似,几年一轮回,类型重复、此消彼长。有趣的是,和2010年电视节目的婚恋一边倒相比,电视剧却并未出现往年的老现象。

  2011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0年共生产电视剧436部、14685集。而广电总局在同一天公布的数据则是405部、1.4万集。两局相争,必有一伤。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400多部电视剧留下印象却不过寥寥几部而已。

  新《三国》的四卫视抢播是热点,所幸的是并未引发当年《我的团长我的团》那样的迷离播放事件,不幸的是《三国》播出口碑两极化,骂赞各执一词。新《红楼》从选秀到造型、从演员八卦到主创豪言都是新闻,播出后又是骂声一片。

  《手机》和《茶馆》都叫好不叫座,并非因为制作,而是因为档期不利和口味偏高。《黎明之前》接过了前年延续下来的谍战剧类型,又铸造出美剧式的细腻情节和严苛推理,不仅成为美剧迷的意外收获,也捧红了主角吴秀波。《铁梨花》既有着“年代剧”的背景,又有着“女人剧”的线索,还有着“江湖剧”的元素。《媳妇的美好时代》、《婚姻保卫战》、《老大的幸福》则秉承着生活剧的传统,家长里短、生活伦理,演员出色、剧本严密、台词精到。《雪豹》作为一部军旅剧,却选了外形最不硬气的文章主演,反其道而行之,反而塑造出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爱情公寓2》则在换了几个演员之后,继续走着本土化的美式情景喜剧之路。

  最后收官的是《宫》,穿越剧。穿越,向来是网络文学的最爱,终于现在走上了荧屏。各种狗血情节成为网络争议焦点,各种人物萌点成为粉丝追捧的线索,笑点与吐槽点齐出,追骂与追看同时热情高涨。

  年代剧、军旅剧、古装剧、时装剧、生活剧、谍战剧、情景喜剧,连奇幻剧都有,就只差科幻剧了。2010年的电视剧,各种类型迭出,各自拥有一批观众,再没有往年的《亮剑》、《武林外传》、《士兵突击》、《金婚》、《潜伏》、《蜗居》那样一剧既出、全民围观的社会风潮。观众的口味日益复杂,观看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能找到各自的趣味点,让电视剧成为分众化的娱乐产品,这对于整个电视剧界的发展未尝不是一种好事。

  同时我们看到的是,电视剧的制作价格也在步步刷新。新《三国》投资1.55亿、新《红楼梦》投资1.18亿,中国电视剧的“大片化”似乎已不可避免。

  电视台是什么?

  电视台是宣教部门,这个观念似乎过于呆板。电视台是新闻媒体,但很多时候网络传播抢了电视台的风头。电视台是娱乐设施,是,但还不够。电视台是商业机构,这的确是,它们在大把花钱、大把赚钱。

  电视台在搞合纵连横。宁夏卫视+第一财经,前者因此有了高质量的内容,后者有了全国落地的保障。湖南卫视+青海卫视,管理模式、节目形态输出,打造出青芒果继续选秀。

  电视台在搞产业链。湖南卫视延伸出的芒果娱乐网、芒果影业、芒果游戏、快乐购、《芒果画报》,从视听到平媒,从游戏到购物。江苏广电不仅大力投资电影,还签下诸多演员、导演。SMG推出5个组团,向财经、娱乐、动画、购物、新媒体几个业务领域拓展,仅在第一财经旗下又有了报纸、网站、移动终端、研究机构和金融信息服务等组件。

  电视台在搞形象设计。番茄台、芒果台、荔枝台……台标被网民恶搞,它们继而乐于接受。快乐中国、幸福中国、时尚中国、中国蓝、中国红、中国爱……它们发现了各种形容词和“中国”的搭配方式。

  中国所有的行业都在房地产化,电视台也不例外。节目不再是作品,而是项目;电视不再是制作,而是运作。投入日益增高、动辄以亿计算,赚快钱、批量复制成为常态。而节目形态依然陈旧、视觉风格依然呆板,甚至连主持人都依然是旧面孔。

  电视台是什么,并不重要,电视是什么,才是关键。这种以即时性为主的视听综合媒体,到底还有些什么可能性?这才是电视人应该为我们去探索、去发掘的。遗憾的是,中国电视离学会西方现有的电视形态都还有很大的差距,遑论其他。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电视就是一个消磨时间的廉价方式,而这种方式的存在价值正在逐渐淡化。这个魔力盒子已经不再如当年那么具有魔力,新的魔盒正在打开。现在,人和视听内容的距离也不再如以往那样固定在3米,有可能只有30厘米。未来,电视也许不会再是客厅的重心、家庭的重心,甚至生活的重心。

  电视会怎样变化,我们不知道。观众会怎样变化,我们已经看到。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2010中国电视榜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