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家电企业涉嫌骗取国家节能补贴的消息在A股市场上迅速发酵,且直指海信电器、美的电器等行业上市公司龙头。据消息称,自6月1日节能补贴政策实施至今,各大家电企业纷纷以此作为促销噱头,但市场调查显示,部分标称享受国家节能补贴的家电产品,实际的能效指数并不符合节能补贴要求,有违规欺骗嫌疑。
受上述消息影响,昨日A股市场的家电股集体大跌,平均跌幅近4%,位居两市各板块跌幅前列。尽管当日整个市场只有不到两成个股飘红,两市股指也悉数下跌逾2%,但海信电器跌停、美的电器逼近跌停的表现还是让市场不免对家电板块的惨淡唏嘘。
对此,长江证券分析师于泽伟认为,不可否认,昨日家电股的大跌与“骗补”消息难脱关系,但根本原因还是行业业绩低于预期。上市公司半年报即将公布,目前来看不太乐观,一季度时美的电器等公司的业绩就已下滑明显。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时,没有一家家电上市公司就涉嫌骗取节能补贴的传闻做出正面回应。只有海信电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胡剑涌在接受采访时喊冤表示,“骗补的说法是对促销口径的误读”。并称,企业尚未进入正式申报补贴阶段,促销优惠中也有企业让利的成分。
不过,众多市场人士认为,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目前,众多推广节能补贴的家电企业都在忙于上报6月的推广数据,以期拿到“垫付”的财政补贴。他们中大多是上市公司,如若骗补属实,补贴必然没有,那么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从而影响股价。
“其实,昨日家电股大跌,最为‘蒙冤’的还是那些‘躺着中枪’的投资者,尤其是重仓机构。”上海一家阳光私募的基金经理蒋锐表示。今年A股市场“黑天鹅”频频出现,从食品到药品,再到环境污染,由于每次都造成相关股票大跌,使得本就在弱市中挣扎的投资者更加脆弱。
从家电股的股东情况看,他们很多都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宠儿,拿海信电器和美的电器来说,一季度流通股股东名单显示,社保基金、公募基金及券商纷纷重仓,如博时价值增长和博时价值增长贰号基金合计持有海信电器4800万股;鹏华价值优势基金持有美的电器6018万股。如若二季度至今他们持股没有变化,昨日两者的账面损失就将分别高达5136万元和6439万元。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海信电器和美的电器均遭到了机构的疯狂抛售,卖出前五席均为机构,合计卖出金额高达1.1亿元和2.8亿元。
骗补传闻重挫家电业 能效虚标话题再受关注编辑本段回目录
日前,有媒体报道家电厂商涉嫌在新一轮家电节能补贴中存在骗补行为,并由此引出“骗补导致本周一家电股大跌”的传闻。“涉嫌”厂商回应不存在“骗补”行为,业内人士也分析股价大跌与家电行业半年业绩疲软有关,而非“骗补”影响。不过,关于新一轮家电节能补贴政策中如何避免“骗补”的问题仍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骗补”疑云再惹风波
日前,有媒体关于“个别家电企业涉嫌骗取国家节能补贴”的报道引发轩然大波。报道称,节能补贴政策实施一个多月来,一些标称享受国家节能补贴的家电产品,实际能效指数并不符合节能补贴要求,个别家电企业涉嫌骗取国家节能补贴。这篇报道中提到了包括海信、长虹、康佳、TCL、创维等诸多家电品牌。
本周一,股市家电板块大幅下跌,截至收盘,板块下跌幅度接近5%,报道中提到的海信、美的更是“领跌”家电板块,海信电器跌停报收,美的电器也一度触及跌停板,除了海信电器和美的电器外,小天鹅A跌幅也超过了5%,深康佳、美菱电器和奥马电器跌幅接近5%,青岛海尔则下挫3.96%。受大跌影响,海信电器市值一天蒸发近14亿元,而美的电器市值更是损失超过36亿元。
由于上述企业都被纳入享受这一轮节能补贴范围,因此市场有所联想,认为“涉嫌骗补”引发了这一波家电股的震荡。不过,家电产业观察人士、夸父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刘步尘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切实的证据可以证明家电企业“骗补”,也没有具体企业接受相关部门的调查,因此,家电企业股价大跌和“骗补”的关系可能不大。
银河证券分析师董思毅则认为,引发此轮家电个股大幅重挫的最核心原因可能是因为即将公布的中报业绩,“上半年受宏观调控和外围需求低迷的影响,家电企业的销售普遍遇到了较大困难,不仅往年大幅增长的情形难再现,一些企业的利润甚至将低于市场预期。”
市场未见补贴能效问题
对于市场关于“骗补”的质疑,海信电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胡剑涌回应称,“各企业都在采取积极的促销政策,以让利于民、实惠消费者,出现骗补的说法实际为媒体对个别一线促销员促销口径的误读,国家家电节能补贴标准和实施细则虽已经下发,但企业尚未进入正式申报补贴阶段,不存在偏补问题。”他表示海信将采取“国家补贴+企业补贴”的双重优惠政策,加大补贴力度。美的电器也回应称,不存在所谓“骗补行为”。
记者近日也走访了多家已经开始推广节能惠民产品的卖场。记者在苏宁正佳店看到,高效节能平板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产品已经贴上了节能惠民的绿色标识,记者仔细比对节能惠民补贴产品,发现均在三部委规定的推广产品能效范围内。在国美石牌桥店,张贴有节能惠民标识的平板电视产品,也没有发现超出规定能效范围的虚标问题。
能效虚标问题再受关注
不管是否真的存在厂商骗取国家节能补贴的行为,这起风波引发了业界对于节能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规避骗补问题的再度关注。早在五月中政策出台时,业界就提出了疑问。家电协会秘书长徐东生就提出,如何避免此前节能惠民政策中出现的能效虚标和骗补行为,是这次节能补贴政策的关键。
虽然当时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强调,对存在骗补行为的推广企业和销售企业,取消其推广资格,加倍扣减相应的补贴资金。业界普遍表示如何落实将是难题,家电分析师梁振鹏认为,由于普通消费者从家中电表读数上很难察觉新购家电产品能效等级名不副实,部分企业有可乘之机,而且相关法规政策的惩罚力度还不够严格,导致虚标能效等级的现象比较泛滥。
对此,徐东生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政策实行“评审制”,产品的入围评审还将根据行业状况组织若干次,首批未入围的产品在通过准备后,还可以参加下一批次产品评审。
据介绍,节能补贴政策的监管重点集中于能效虚标和销售规模审核两个方面,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能效指标的监管,由国家工信部负责对销售规模进行审核。能效方面,由于性能标准允许存有偏差,而能效指数不允许存在偏差,因此厂家必须注意满足性能标准有可能不能满足能效标准要求的情况。而销售规模的审核不但需要生产企业提供销售网点的信息,还要提供生产、库存的信息,以及消费者的身份证复印件等。如果补贴的信息不完整,就会影响到生产企业补贴资金的支付。
南方日报记者 钱玮珏
骗补传闻“扑倒”家电股 新政首月效果不佳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忽略利好,放大利空”的时代,一则骗补传闻,扑倒了家电股里一众“高富帅”。
昨日,有媒体报道“部分家电企业涉嫌骗取国家节能补贴。”消息在盘中发酵,似乎加重了家电股的颓势。美的电器、海信电器触及跌停,青岛海尔、深康佳A、小天鹅A、澳柯玛等出现较大跌幅。美的、海信等相关企业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不清楚股价大跌的原因,但均表示不存在骗补行为。
跌停来得太突然
家电板块主要个股昨日纷纷大跌,其中,美的电器、海信电器领跌市场,全日跌幅分别达到9.75%和9.98%。如此戏剧性的高台跳水,让很多公司员工都感到不解。“没听到什么消息啊,怎么会突然跌停?”
市场猜测,这可能缘于最近关于出现的家电企业骗补传闻。有报道称,一些促销员向消费者推销的“享受国家节能补贴的家电产品”,实际能效指数并不符合节能补贴要求。
“哪来的骗补?”
记者昨日在一家家电卖场看到,各个品牌贴上了节能标贴的产品,还并不是销售的主流,大约只占样机的两到三成。一位卖场促销人员告诉记者,这次节能新政,从五月中旬政策公布,到厂家申报备案,再到六月一日开始实施,总共不过半个月时间。在短短的十多天时间内,厂家很难迅速完成受补产品的排产与非受补产品的库存消化。一些高能耗的库存产品存在搭车促销的情况。但由于卖场严格规定只有国家目录中的受补产品才能张贴节能补贴标识,消费者其实很容易辨别。卖场工作人员还强调,有一些低于国家规定能效“门槛”的产品,确实进入了受补产品的目录,是可以享受补贴的。
海信电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胡剑涌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否认存在骗补,“骗补的说法可能是对个别一线促销员促销口径的误读。”此外,国家家电节能补贴标准和实施细则虽然已经下发,但尚未进入正式申报补贴阶段,“哪来的骗补?”据介绍,与此前直接降价的节能补贴方式不同,目前实施的节能补贴采取“价外补”的方式,消费需要缴纳全款后,再领取补贴。“目前,消费者领取的补贴都是企业垫付的,何时进入正式申报阶段,还没有明确的时间。”
新政首月效果不佳
分析人士表示,节能补贴新政仅实行一个月,出现大规模骗补现象的可能不大。但一则传闻就能够重创家电股,也反映出家电行业的风雨萧条。
奥维咨询分析师张彦斌告诉记者,节能新政实施一个月,效果不尽如人意。从奥维咨询监测数据显示,政策实施首月对市场规模的拉动仅有2.5%,拉动作用非常有限。“原因很多,比如补贴金额占据产品金额的比重小,以空调为例,平均每台空调的补贴幅度约为售价的6%,大匹数空调仅为4%左右,远低于家电下乡13%和以旧换新10%的补贴力度,对消费者尽快出手购买的吸引力不大;经过节能惠民、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等政策,很多潜在需求已经提前释放,政策的衰减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老牌家电企业骗补细节曝光:虚开发票乱标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家陷于停产危机的家电企业,正因为资金迷局牵出家电行业骗取国家财政补贴的潜规则。因为民间借贷危机而于去年十月停产的温州老牌企业月兔集团,目前虽已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投产,但眼看又将踏入重组的僵局。
4月1日,《华夏时报》记者特地赶赴地处浙江省温州市经济开发区滨海园区A505区的月兔集团总部,调查其债务风波。
记者了解到,在温州市推动下,月兔集团已经复工,但由于债权人意见不统一,债务纠纷仍是疑团迷雾。而在调查月兔债务谜案过程中,记者从经销商处了解到其骗补国家财政补贴细节,并因此扯出来制造商串通供货商、经销商的行业骗补链条……
债权人意见不统一
在遭到六大银行逼宫索债之后,目前,温州市政府已经强力介入月兔集团重组,但债权人之间利益难以调和成为当前一大难题。
创建于1981年的“月兔”,1986年开始生产家用空调器,是国内最早生产空调器的厂家之一。但去年年底,由于受到民间借贷危机波及,月兔集团资金出现问题,此后,六大债权银行便提出了追偿,债务额度高达6个亿。
为了挽救这个本土品牌,去年11月,温州市“企业服务百日克难”行动办公室举行专题融资协调会,并形成会议纪要:与会6家银行承诺不抽资、不压贷,其中浦发、中信、深发、光大4家银行为月兔各争取新增贷款1000万元。
去年12月5日,由债权人代表、股东代表、管理层代表、银行代表等组成的重组班子进驻公司,临时负责公司所有经营活动,并在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具体协调下,开始“债转股”整合重组,把公司债权转为公司股权。
近日,记者了解到,目前公司重组已经进入财务审计阶段,90%的股东签了协议同意进行债转股,关联企业也已开始进行股权变更工作。部分债权人先期拿出部分资金让公司恢复生产、销售,现在生产的订单有新、旧两部分订单。
温州银行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月兔集团重组目前由温州市经信委在牵头,银行业协会在6家涉及债权的银行间进行协调工作,6家银行分别为浦发、中信、深发、光大、中国人民、民生,其中浦发和中信两家涉及债权都超亿元以上。
浦发银行一人士表示,其实6家银行各自都有一套处置流程,现在由温州市政府牵头重组,银行的目的很简单,也很清楚,就是自己的贷款要完整收回。
但实际的重组过程并不顺利,月兔集团总工程师吕新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组迟迟未有进展,主要是利益之争,目前意见不统一,谁出力(钱)多些,眼前收益从目前来看相对少了些。因为利益有些是远期利益,有些是近期利益,也有近期付出和远期付出的问题,一下子也难马上能统一。
记者就此欲向温州经信委副主任游聚森求证有关重组的最新状态时,游聚森表示,当前没有新的情况,债权人的思想还没有统一,包括银行。如果一经媒体曝光,那可能里面还有新的矛盾会出来。当记者问及涉及的民间借贷资金时,游聚森将电话挂掉。
一条骗补的产业链
在调查月兔资金迷局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家电下乡、节能惠民、以旧换新……这些原本意在刺激家电消费的国家政策,却被家电企业纷纷钻起空子。利用虚开发票、虚报能耗骗取国家节能补贴已经成为全行业公开的秘密,形成一条骗补的产业链。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曾在2011年2月联合发文,称温州月兔等少数空调企业在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过程中,存在操作不规范、推广信息不符合率较高等骗补问题。
近日,月兔经销商阿辉(化名)向记者透露当年相关操作细节称,月兔集团在经营过程中,利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这一方法,骗取了不少国家节能减排补贴。
据记者了解,国家节能补贴仅有两项:能效二级国家补贴300元,能效一级补贴850元。
而据熟悉月兔的业内人士称,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月兔空调都是以前积压的库存。既然库存没有消化完,月兔又要想拿到空调的节能补贴,这其中少不了经销商开具的虚假发票。
另一方面,这条骗补的产业链还在向下延伸。阿辉告诉记者,他曾看到过月兔集团在2010年给一位供应商虚开一张增值税发票。发票的明细标注为空调器2套,每套100只,共200只,涉及金额大约有20万。
记者通过多方查询,找到了该供应商阿旺(化名),并看到相关发票。
据其介绍,月兔集团在中标国家家电下乡和减排节能项目后,每销售一台产品都会得到国家给予的财政补贴。在这种情况下,月兔集团与其对接的业务经理往往会找上门来,提出要虚开一部分增值税发票送给他们。阿旺回忆称,月兔方面表示,这都是一些用不完的发票。
阿旺对记者说:“当时他们业务员找上门,说是老板的意思,要给我们开票,我们当然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个彼此双方心知肚明的事情,指的就是供应商与生产商联合起来骗取国家节能补贴。据其介绍,他手里的这张发票是专门针对领取减排节能补贴而开出的发票。月兔通过虚开发票,冒领国家节能补贴。而供应商则通过这些无中生有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去认证抵扣,从中获利。
阿旺表示,就其所知,还有其他经销商也收到过这样的“意思”。他表示,除了节能补贴外,月兔在申请国家家电下乡补助的过程中,也做过类似的骗补行为,只是“数额相对比较少而已”。
另外,记者了解到,家电行业纷纷提高产品在家电下乡信息系统中价格的潮流,月兔同样没有错过。
中标家电企业与下游的经销商共同分享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下的巨大市场,同时二者的利润比例存在竞争关系。中标的家电企业为了提高自己的利润分配比例,往往会在不高于限价的前提下,尽量提高给下游经销商的批发价。而这一切都是以提高中标产品在家电下乡信息系统中的价格为前提的。
针对三四级市场的月兔,据青岛日日顺空调采购总监徐军表示,均价大概在两千三四左右。
但记者从家电下乡的官网查到,月兔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中显示的最高限价都比平时销售的价格高出许多。例如KFR-32GW型的两款空调在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最高限价显示是3230、3280元。但在沃尔玛出售的同款型空调显示的是1846元。而且销售人员对记者明确表示,这就是原价。
通过涉嫌提高产品价格,看似便宜的商品其实卖的比市场上的正价产品贵得多。月兔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与经销商一起获取了不少家电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