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智能手表革命编辑本段回目录
苹果进入智能手表市场只是时间问题。与其纠结它会不会自推一款智能手表,不如猜测一下它究竟会在何时,推出怎样的产品。
首先,苹果不可能忽略手表市场。今年CES大会上所展出的各色可穿戴设备,已经昭示了市场对这类设备的浓厚兴趣,而据预测,像Adidas、Nike和Motorola这类公司预计在2017年也会达到9000万的配件出货量。因此,对于一直走在科技前沿的苹果来说,它不可能没有估量到这一市场的价值。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不仅可以让苹果同类似Pebble的智能手表新星制造商竞争,同时也可以让苹果跟索尼等电子零售巨头相抗衡。
Forrester 分析师 Sarah Rotman说:“计算的整体形式正变得多样化,而这类穿戴式的设备,会成为下一代计算浪潮的核心。苹果不可能错过这一浪潮。”
其次,一款智能手表可以完善苹果整体产品线。细数苹果的产品线,从没有屏幕的iPod shuffle、小于4寸的iPod和iPhone,之后是暂时空缺介乎于5寸与6寸之间的“手机平板”,紧跟着是8寸的iPad mini和9.7寸的iPad,最后就是Macbook 系列(11/13/15/17),和宽屏iMac。
从这个产品光谱来看,苹果似乎缺少三样产品:小屏幕的手表、5-6寸之间的手机平板,以及一款比iMac更大的Apple TV。
目前不仅有传言称苹果将与Intel合推1.5寸PMOLED屏手表,不仅如此,苹果对于弯曲屏幕的兴趣,以及早先同第三方合作商将iPod Nano变成腕表的策略,种种迹象表明,苹果对于智能手表市场是有兴趣的,并且势必会自推一款智能手表,完善其产品线。
那么,为什么现在迟迟不推呢?
如果你够了解苹果的历史,你会发现,苹果为人称道的创新,都并非自己原有。图形操作界面和鼠标原始于施乐公司,在线应用商店最早是诺基亚的策略,而Apple Store也是模仿Gateway笔电和服装品牌GAP的做法....
同样,在智能手表市场,目前已有像Pebble、Martian、Metawatches,以及索尼推出的基于Android的智能手表等诸多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但,苹果并不着急。
Bruce Tognazzin 是人机交互设计专家,已为苹果服务14年,他说:“苹果并不想成为第一个,它有意在等着其他人去试错,到技术成熟之时,再推出市面上最完美的产品。”
这,就是苹果一贯的策略。
Tognazzin还指出当下的智能手表并不完善,缺点也很明显:简陋的整体设计、电池问题、外部多余的按钮以及不堪的内部菜单。
而自从“做地图的人”走后,可谓Jony Ive执掌设计大权,相信iWatch,在整体设计上会继承苹果系列一贯的产品风格,给人以光滑温润之感。再者,倘若给iPod Nano配上Siri,相信除了基础的触控,设备外部并不需要多余的按钮,而内部的菜单也会同iOS一脉相承。可能苹果最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电池:因为手表跟手机不同,一旦你习惯佩戴之后,你会无时无刻不带着它,何况我们都没有给手表充电的习惯。如何缩减耗能,延长电池的使用时间,是苹果目前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Rotman Epps表示,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两个方面:显示技术和多功能性。
很难有人不被苹果的Retina屏吸引,在屏幕制造方面,苹果一直拥有很高的声誉。更重要的是,苹果已经打造了一整套完整的第三方开发者生态系统,这使得苹果的所有革新产品,除了简单易用的用户操作界面以及至简的工业设计,它们同时都是多功能的(你肯定不只是拿iPhone打电话和发短信)。而对于其他智能手表竞争者来说,打造一个生态供应链无疑的困难的(唯一有实力的是Google),比如Pebble,它得同时跟硬件设备制造商Twine和软件开发商Runkeeper合作。
查看语音留言、邮件、Tweet、短信、天气等,都只是非常基础的功能,内置陀螺仪等,会让智能手表拥有更多诸如查看身体状况等功能。Bluetooth 4.0已经可以让你手头的设备在低耗能的情况下,同手机动态相连。
Tognazzin 也曾在他的博客中提到,智能手表还应该配备查找iPhone、同步Passbook等功能。手表直接定位丢失的平板或iPhone,Passbook则让你在登机时都不用掏出自己的手机,直接用手表登机。除此之外,智能手表同第三方提供的服务也同样重要,比如让手表可以控制蓝牙玩具车、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实时监控,充当电视遥控器等。
智能手表从Metawatch推出首款蓝牙手表开始,发展至今已经趋于成熟。而苹果究竟何时会进入这一市场?截止目前也没有任何关于手表的原型机泄露,但我猜可能会是今年晚些时候,或是明年早些时候。
“苹果非常擅长创造受用户追捧、具有多功能体验的设备”,Rotmann Epps说,而智能手表正是下一个。
来源: [ wired.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