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2362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4-01-22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Square上市
Square上市
P2P网贷诱惑陷阱
P2P网贷诱惑陷阱
探秘比特币工厂
探秘比特币工厂
P2P非法集资第一案
P2P非法集资第一案
互联网金融先烈
互联网金融先烈
Mt.Gox申请破产
Mt.Gox申请破产
CircleUp
CircleUp
企鹅银行
企鹅银行
比特币ATM
比特币ATM
互联网保险进阶
互联网保险进阶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翻译自国外crowdfunding一词,即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香港译作「群众集资」,台湾译作「群众募资」。由发起人、支持者、平台构成。具有低门槛、多样性、依靠大众力量、注重创意的特征。点名时间2011年7月上线,是上线最早的众筹平台,众筹网2013年2月上线,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众筹平台,品秀在线2013年09月上线,是中国最有价值的众筹平台。中国梦网于2013年10月上线,是一个创新型众筹平台。
目录

众筹变革路,边缘生存下的力量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今有个非常火的创业概念叫众筹,有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都去尝试。可能未必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是这些有意思的尝试,说不定在某一个角度就能叩开一扇门,能利用现在互联网这么一个极度对称、极度透明的平台在一些领域发挥巨大的变革。

  类证券交易所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个人开了一家公司,注册资本上百万,他拿出一部分股份出售来筹钱,很多人感兴趣参与进来,最后这家公司成为了有千人股东的公司。千人股东,难免出现问题,很容易变成诈骗行为,于是国家发改委找到他沟通,最后这家公司还是成立了,以他为主要股东,其他人都是代持股份。

  类似的美微传媒,其创始人朱江将公司原始股放在淘宝网上进行售卖,也因此被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颇受质疑。而相较这些面对的大多是不认识没有什么限制的人,3W咖啡这些比较成功的原因则是他们在体制缺失的情况下优先建立“游戏规则”,在信任缺乏的条件下基于人脉圈和人际圈扩散,选择性筛选股东。

  今天众筹是很多人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用的一种手段,以后互联网会让所有信息不透明的产业、不透明的商业模式通通都边缘化。易凯资本CEO王冉也认为,未来早期创业项目的募资方式会发生变革,募资规范需要靠市场的约束机制和募资平台的透明化。

  类期货市场,pre-order
  还有一种是像点名时间、追梦网等这些所采取的方式,更像是预购。

  相当于预先买东西,让这些人成为项目的支持者或预购者,若集资失败,则筹款会返回给出资者,若成功,在项目完成后将得到事先约定的回报,这个回报不是现金、股票等金融产品,这就不叫集资,从而用这种方式规避了众筹的法律风险。

  这种形式就类似是在做期货市场的事,而他们都源于国外的众筹网站Kickstarter,虽然这种方式有吸引力,但是建立紧密、规范的关系,完善流程条例,持续透明的运作等等都是需要面对的问题,路还很漫长,需要慢慢走。

  类银行
  小企业或者个人借钱是很困难的,人们会担心其没有能力归还,存在风险,那么怎么解决呢?于是就有了像拍拍贷这种类似民间借贷,他们其实在做的就是借款风险管理,对中国现有银行体系的补充。

  依托于网络则需要透明,银行账单、水电费、固定收入等个人信用体系会显示出来让人看到,可以根据信用等级来选择。拍拍贷绝对不能把钱存下来,这样就违法了,所以公布的是个人账户,中间不扩钱,这样就规避了法律风险。所以拍拍贷在中间不参与借款,更多的是做平台服务。

  这种类银行的形式使小额贷款成为可能,扩充了银行覆盖不到的一些人群,满足了融资的需求,但网站的审查机制仍是需要有严格的规范。

  公益领域的众筹,泉公益
  除了在商业领域,公益领域的众筹也会是一个巨大变革。

  原来我们是把钱捐给一个机构,然后再由机构决定钱投给哪个项目,这个时候就会形成一个资金的池,有资金池就会可能出现一些风险,一些问题。拿吃饭来说,传统的公益模式其实就是我付了钱给餐馆,然后吃什么菜由餐馆来决定,一般来说会比较难接受,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口味,做什么吃什么这样太不人性化。

  于是就在想有没有办法把这个事情倒过来做,我们先有项目,再去找资金,这样把项目的情况(资金预算、实际安排、项目计划等)全都发布在网上,之后每个人直接去挑选项目。这就相当于看菜来下单,把公益项目就像菜一样放到网上,也可以看到菜品,专业性如何,食物来源都很透明、干净,然后你根据自己的偏好点菜,这才是正常的思维模式,合适的方式。

  互联网让小额捐款的编辑成本降得非常低,线下的捐款流程非常复杂,也不知道钱的去向,就算想让你知道去向,但是操作起来太复杂,操作成本非常高。而在线上这个操作成本就几乎为零,我们有办法监控到每一块钱的花法在哪里,给大家清晰看到这个透明度。很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钱捐到哪里,但也有做的特别好的,可是你不知道,会怀疑,一旦有人做的不好,我们难免会担心捐的钱被用作他用。

  所以泉公益就是在网聚钱的力量,做一种公益募款的创新。建立一个网站平台,把项目放到网上鼓励大家捐款,把钱慢慢聚集,聚少成多,这些项目就会拿去运营,这中间就没有资金池的概念。

  项目是没有预存的,一旦拿到钱就会去执行,过程中会不断更新自己项目的进展,项目运营完了,每个捐款人像淘宝一样可以进行打分。公益组织会非常在意捐款人的感受,就像淘宝卖家关注买家的感受一样,差评对信用有很大影响,于是就会去讨好捐款人,那怎么去讨好呢?无外乎就是做的更专业、更透明,更加值得别人信任,这样就能把整个公益领域的体制往前推进一步。

  现在有这么多人在不同领域都在做众筹这个事,虽然法律环境、市场环境都还不完全具备,贸然在很多监管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去做众筹可能会形成大片的温床,但是随着法律的完善、监管的到位,相信未来众筹一定会形成一股有力的社会力量,今天这些尝试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想法和值得的事情。

众筹的昨天,今天,明天编辑本段回目录

伴随日益迅猛的科技浪潮,“众筹”(crowdfunding )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几日前,连 Facebook 掌门人扎克伯格在同斯坦福校长的谈话中,也强调了众筹的未来。

日前,众筹平台 Kickstarter 公布了其 2013 年的最新统计数据,300 万用户参与了总计 4.8 亿美元的项目众筹,平均每天筹集 130 万美元资金、或每分钟筹集 913 美元,有超过 80 万的用户参与了至少两次的项目众筹,并且另有 8.1 万用户支持了超过 10 个项目,不过最终众筹成功的项目总共只有 19911 个。

从数据来看,Kickstarter 仍然是全球市场最大最成功的众筹平台之一,2013 年参与众筹的用户分布在全世界七大洲的 214 个国家,甚至包括了来自南极洲的用户。相比 2012 年的 240 万用户的 3.2 亿美元的总众筹金额,Kickstarter 还是处于增长状态。透过本文,我们一同梳理下“众筹”的昨天、今天、明天。

一. 昨天

“众筹”并不是个互联网时代诞生的新词儿,网络只是让它的成长变得更加顺遂。

时光回溯到 1713 年,诗人 Alexander Pope 通过提前订阅的方式,将希腊史诗巨作伊利亚特翻译成英文。巨作耗时七年,但每一年都会推出更新,如同今天定期发布的美剧,这种“预消费”模式便是“众筹”的原形。19 世纪,法国将作为礼物的自由女神像拆分后,再运往美国重新组装。美国希望将她安放在一个价值 25 万美金的巨型花岗岩基座上,然而却在筹款时遇到障碍。出版商 Joseph Pulitzer 在自己的报纸(The New York World)上发起了一个筹款活动,最终意外得从 16 万募捐者手中,为女神筹得到了剩余所需的 10 万美元。

旧时代,众筹思路已见雏形。互联网时代,众筹的发展更加迅速。历史快进到 1997 年,英国摇滚乐队 Marillion 因资金周转不灵,无法兑现原定的美国巡演。美国粉丝们伤心不已,却化悲痛为力量,借助互联网为心爱的乐队,在全球范围内筹足了 6 万美元经费,助演出顺利进行。互联网的力量首次得以发挥,它不再是 geek 专属,群众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仅仅时隔两年,一位电影制片人再度借助互联网,为债台高筑的电影 Foreign Correspondents 的剧组筹款 50 万。最初的思路很简单,他们只是想试试,如果预先传出有关电影的消息,能否快速筹集一笔资金。尽管多数募捐者为亲朋好友,以及圈内投资人,但却是电影同网络结合的起点。该片的导演兼编剧 Kines 说,“我非常用心,向每一位捐款者发送剧本、原始剪辑,以确保他们相信我的确完成了一部作品,而不是让他们的钱打了水漂。但人们会心甘情愿得帮助一个陌生人,还是让我感到吃惊。”

众筹的兴起

几年内,众筹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希望新兴的力量能为自己所用。ArtistShare 便是其中一员,由粉丝为线上销售的专辑募集制作费,避开了传统的合约模式,艺人也可以分得更多利润。

以下是 2004 年 BBC 关于 ArtistShare 的一则报道:

十年过去了,ArtistShare 还在成长壮大。不久前,它同爵士公司 Blue Note 签订合约,共同打造一个更低风险的 Blue Note/ArtistShare。后起之秀还有 Sellaband 和 Pledgie,此外,更加偏向以资金募集的门户,如 JustGiving 和 GiveForward ,也采取了相似模式,即让不同人群为相同事件捐款。

如今,你可以轻易举列出一系列众筹平台, GoFundMe, RocketHub, Appsplit, Fundly, Unbound, PubSlush,Indiegogo 以及 Kickstarter 等。同时,小微金融工具平台 Kiva ,以及P2P (peer-to-peer )平台也在兴起,其中代表有 Funding Circle, Zopa 和 Lending Club。尽管它们都遵循以上所说的“众筹”原则,但目的各异。众筹普遍用于创意类项目,而赞助人只是能够提早接触产品并获得自我满足感,此外无任何回报。

二. 今天

那些不能忘却的数字

2014 年,众筹更加平易近人,也更加备受热捧。它的魅力在于,可以为任何产品募集资金。如果你的产品能引起市场共鸣,众筹将成为快速引入现金流的有效途径。

智能手表 Pebble 可以说是近期众筹的一大赢家。2013年,Pebble 通过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获得1026 万美元筹款记录。开发商 Cloud Imperium Games 的太空模拟游戏《Star Citizen》,众筹金额亦超到 3000 万美元。

同时,Canonical 在 Indiegogo 众筹平台上为其自有品牌手机 Ubuntu Edge 发起筹款活动,筹款目标 3200 万美元,尽管以失败告终,筹得款项的数字被永远定格在了 1280 万美元,但依然打破了之前Pebble智能手表在 KickStarter 上创造的筹款记录,成绩斐然。Edge 在 Indiegogo 上“最成功地”失败吸金的同时,也宣告了Indiegogo开始具备了向众筹界老大 Kickstarter 挑战的底气。

去年,初创公司 Songkick 推出众筹平台 Detour ,鼓励粉丝们游说喜爱的乐队、歌手到自家附近演出。尽管目前仅适用于伦敦地区,但用户却不再局限于粉丝。许多市场营销人员抓住了时机,利用 Detour 平台为演唱会做宣传,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可见,众筹也可以探寻供求,成为市场调研工具。

市场检验

2013 年,Indiegogo 的 Danae Ringelmann 曾透露,公司自首次投资奥斯卡获奖影片之后,又与 Forest Whitaker 制作公司签订合约,这次合作不仅是为了投资,更是为了降低风险。

她解释说,“考虑到市场认同和市场价值,Forest Whitaker 希望投资的每一家公司都与众筹整合。很多人以为’众筹’只是另一种金融形式,话虽不假,但却不过是冰山一角。实际上,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全球性孵化平台。因为我们在建立一个生态系统和崇尚社会、商业、创意至上的机制。不带主观色彩,没有手动参与,所有行为都从算法角度出发,而且完全自动化。 ”

换句话说,众筹是体现创意或者项目存在潜力的绝佳方式。如果大众肯为一个项目投钱,这个数据对投资人、银行、或者好莱坞制作公司都是极大的筹码,意味着他们可以借此储备更多资金。

“如今,每个非营利组织从基金会申请拨款,都是一种众筹的成功,” Ringelmann 继续说,“在未来,除非 VC 们看到产品先通过众筹验证了自身价值,否则不会再花时间多看潜在项目一眼。” 众筹如同市场调查,当普通受众肯为项目花钱,说明他们是真的感兴趣。

2013 年 9 月, Walt Disney Studios 前高级 VP,前国家地理电影首席,Entertainment Media Partners 现任 CEO Adam Leipzig 分析了电影产业如何应对正在兴起的众筹。 “工作室一边把大笔银子花在社交媒体营销,一边密切关注众筹。最近几部众筹电影,例如 Veronica Mars movie,均出自工作室之手。众筹的目的不是筹钱,而是确定市场认同,了解用户意向。”

市场认同的观点与 Ringelmann 不谋而合,而 Leipzig 所言的长期“口碑”效应也不可小觑。“当电影杀青时,当前的赞助人(backers)将摇身一变成为代言人。在我看来,众筹四成关乎金钱,六成关乎受众,它可以帮你同用户建立信任。” 尽管 Leipzig 认为众筹在娱乐领域前景可观,但对于非工作室制作(non-studio)的独立电影将更有益处。因为资助人可以获得切实的收入分成,而在传统的开放众筹平台无法实现。

三.未来

2012 年 4 月,奥巴马总统正式签署《促进创业企业融资法案》》( JOBS Act ),这部众筹领域的公平公正条款,标志着初创公司步入资金募集新时代。法令于 2013 年 9 月正式生效,意图为正在筹措资金的创业公司减少法律负担,保证其能够在公开上市前吸引更多投资人。该法案允许所有公司通过公司网站、印刷品、电视、社会媒体或通过第三方网站等形式,以公开劝诱或公开广告形式进行私募。投资者和项目运作者获得更多法律保障。

新法令自然有新变化。对创业者来说,创业企业可以不通过交易所融资,使得股份模式众筹合法化,从而可以帮助企业成长;对于对投资者的而言,成本认购相对交易机构来说成本更低,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投资初创企业。

目前,在新政策的引导下,法国气泡酒公司 Le Grand Courtage 正在 CircleUp 平台展开众筹,意味着他们可以借助社交网络等公开募集投资人。CircleUp 本身已经是基于股权的众筹平台,公开募集的结果令人期待。

而 Le Grand Courtage 为何另起炉灶,而不是利用现有众筹形式?CircleUp 的 CEO Ryan Caldbeck 有着自己的考虑,“类似的小规模公司,往往不足以吸引银行贷款,抑或是成长太过迅速,贷款无法满足需要。 Kickstarter 上的平均众筹金额为 1 万美金;而在 CircleUp 平台内的公司,往往需要的远不止这么多。基于股权便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

尽管 Kickstarter 能够吸引大量资金,但却不具备代表性。股权机制往往招致土豪,他们更适合后期大公司,而不是刚刚起步的小公司。虽说基于股权的众筹是未来趋势,但像 Kickstarter 和 Indiegogo 一类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是否乐意采纳这一点?

Kickstarter 的联合创始人 Yancey Strickler 说,“面对新出台的 JOBS Act,我们不会改变 Kickstarter,让其成为人们赚钱的渠道。它看似指出了精明的路线,能吸引更多赞助人,并促进平台增长。但资金源于对创意的热爱,而不是资本本身。我相信基于股权的众筹将会成功,但我们还不会迈出这一步。”

Kickstarter 已经委婉拒绝了新政,Indiegogo 的 Danae Ringelmann 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基于股权的众筹有着巨大的潜力,它不仅仅能规范人们的投资行为,而且鼓励投资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尽管我们期待股权众筹成为未来商业的重要部分,但 Indiegogo 已经确立了自己的众筹模式,并且成长迅速茁壮。”

总之,Indiegogo 尚在摇摆。无论如何,像 Kickstarters 和 Indiegogos 这样的大平台仍然无意走向“股权”,“我们期待众筹从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中获得帮助。即将发生的政策变化,必将提供更多机会,并惠及美国人民。我们始终在挖掘用户和大众的反馈,希望能够改善并提升 Indiegogo。我们会不断从投资和募集角度,优化自身。 ” Ringelmann 解释道。

顺应专业需求

一年前,专注图书出版的众筹平台 Pubslush 上线,它重点定位新兴作家、写手,众筹也开始小众化。问题是,既然人们可以轻松在 Kickstarter 发起活动,何必再细分专业领域?

公司的 VP Amanda Barbara 却信心十足,“在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更多专业化平台。因为精确定位用户至关重要,不同性质的平台会吸引相似兴趣的受众。毋庸置疑,Kickstarter 和 Indiegogo 是优质平台,它们的成功有自己的道理。但太多不同类型的项目,同时在一个平台上开展,必然会造成关注度不均,好的项目可能被白白忽视掉。”“专业需求”悄然将 Pubslush 与业界大佬分离。一方面,它是“作家版”Kickstarter ;另一方面,募集资金变得更加方便。

Barbara 继续说,“与其他众筹平台不同,比如一定要设定 1 万美元的筹款金额,否则将无法进行。许多作家只是将 Pubslush 作为辅助品,他们已经笃定将著作进行到底,众筹可以帮助降低风险,增加动力。”

谈到股权众筹,Pubslush 会采纳新发布的 JOBS Act 吗?Barbara 坦言,“目前 Pubslush 并未走出这一步,书籍类股权众筹颇有难度,除非书本能够成为畅销书,否则无法真正具备此类潜质。它们存在于那些成功著作的电影版权中。”

尽管以上种种都是对未来的预期,但仅仅通过目前专业类抑或大众类的众筹平台数量,以及人们投入资金总额,众筹有着一片美好光明的未来。众筹渐渐同“民主化”挂钩。过去,政府和银行希望借助政策力量推动创业;而如今,互联网,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便可能扭转乾坤。

[本文编译自:thenextweb.com]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36kr.com/p/209186.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众筹 crowdfunding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Crowdfunding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