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032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8-1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9月29日
9月29日
9月30日
9月30日
9月28日
9月28日
9月27日
9月27日
9月26日
9月26日
9月25日
9月25日
9月24日
9月24日
9月23日
9月23日
9月22日
9月22日
9月21日
9月21日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大事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1996年9月13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王首道逝世

1995年9月13日   美驻俄使馆遭火箭袭击

1994年9月13日   国际人口会议通过《行动纲领》

1993年9月13日   中东和平进程的里程碑 巴以签署和平协议

1990年9月13日   我国第一个年产百万吨的海上油田投产

1989年9月13日   我国早期著名电影演员郑小秋去世

1987年9月13日   邓小平会见哈默 表示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子走对了

1986年9月13日   中国女排荣获五连冠

1985年9月13日   美国进行反卫星武器首次试验

1984年9月13日   我国一名教师成功预报日本地震

(图)中国女排五连冠中国女排五连冠

1982年9月13日   中共中央设立顾问委员会

1971年9月13日   林彪叛国出逃 坠机身亡

1968年9月13日   苏联捷克撤军

1959年9月13日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举行

1943年9月13日   墨索里尼死里逃生

1923年9月13日   苏联卫国英雄卓娅诞辰

1922年9月13日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创刊

1874年9月13日   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诞辰

1819年9月13日   德国钢琴家舒曼诞辰

历史详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1876年)-----

    1876年9月13日,英国以马嘉理案强迫清政府签订《烟台条约》。共三大部分,十六款 ,并附《另议专条》。除了规定中国赔银20万两,派专使赴英赔礼道歉外,还有重要内容:一、英国派官员由印 度赴云南调查五年,察看通商情形,以商订章程。二、扩大领事裁判权,在通商口岸和内地各省,凡有关英人生 命财产的案件,英使可派员前往该处“观审”。三、增开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处为通商口岸。四、租界内 洋货免收厘金,洋货运入内地,不论中外商人都只纳子口税,全免各项内地税。五、“另议专条”中又规定:英 国可派“探路队”从北京启程,经甘肃、青海,或由四川进入西藏,转赴印度;也可派员由印度进入西藏。此约 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使英国取得了侵入中国西南边境的便利条件。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创刊(1922年)-----

    192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创办第一份公开发行的机关刊物——《向导》周报。 《向导》周报由蔡和森任主编,高君宇、瞿秋白、彭述之、张国焘任编委及主要撰稿人,毛泽东、周恩来等也发 表过一些重要文章。《向导》周报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先后随中共中央迁往北京、 广州、武汉等地坚持出版发行,发行量最多时近10万份,并远销海外。受到广大党员和群众的欢迎,被颂为黑夜 沉沉的中国的“一线曙光”,是指导千百万苦难同胞前进的“思想向导”。但是,《向导》周报在后期受到陈独 秀右倾错误的影响,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等问题上也宣传了错误的观点。1929年7月《向导》停刊。

日本向中国东北武装移民(1932年)-----

    1932年9月13日,关东军制定满洲移民要纲。早在“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已在中国 东北进行过多次农业移民试验,但规模较小。“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强力掀起了向中国东北大规模武 装移民的高潮。
    这年6月,日本拓务省制定了移民计划,并由日本临时议会通过了500名满洲移民费预 算。9月13日,关工军特务部制定了《关于满洲移民要纲案》,强调武装移民在军事、政治方面的目的为:“在满 洲国内扶植日本的现实的势力,以期日满两国国防的充实、满洲国治安的维持以及在日本民族的指导下取得远东 文化的发展。”它将以往推行的普通的移民形式改变为特别的农业移民即屯田兵制移民形式。这些移民从在籍军 人中招募,按军队形式编组,发给武器,实行边耕边战。

林彪叛国出逃 坠机身亡(1971年)-----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叛国出逃,坠机身亡。
    9月12日晚,林彪之女林立衡报告叶群、林立果要带林彪乘飞机出逃。13日零时,林彪 、叶群、林立果、刘沛丰不顾警卫部队的阻拦,乘红旗轿车急速由北戴河逃往山海关机场,途中开枪打伤跟随多 年、不愿出逃的警卫秘书。警卫部队立即派车追赶。林彪等人逃至机场,在机场奉命关闭、乘务人员未到齐的情 况下,于零时32分强行起飞。
    周恩来接到报告后,立即向毛泽东报告。
    毛泽东、周恩来断然发出全国禁空令:没有毛泽东、周恩来、黄永胜、吴法宪、李作 鹏的联合命令,任何飞机都不准起飞。
    不久,雷达发现256号飞机向蒙古方向飞行。吴法宪请示汪东兴是否拦截,汪东兴请示 毛泽东,毛泽东说:“天要下雨,娘要改嫁,都是没有办法的事,让他去吧!”
    9月13日凌晨3时,林彪乘坐的256号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附近肯特省贝尔赫矿区南10公 里处强行着陆坠毁,林彪、叶群、林立果、刘沛丰及机上乘坐的其他人员共9人全部葬生。
    同日3时多,林彪集团成员周宇驰、于新野、李伟信乘直升飞机从北京沙河机场向蒙古 方向逃跑。周恩来等人下令派战斗机拦截,后直升飞机驾驶员陈修文发觉被骗,驾机飞回。周恩来又下令迫降。 驾驶员陈修文与周宇驰搏斗牺牲。周宇驰、于新野开枪自杀,李伟信和另一驾驶员陈士印被捕。
    9月13日凌晨3时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会议,通报了林彪乘 飞机出逃的情况,说明作了应付万一的准备。周恩来指出:犯路线错误的头子没有一个好下场。并提醒到会者: 飞机消失了,可能是真的坠毁了,也可能是耍阴谋,要注意他万一得逞后,在国外发表声明之类的东西。当日周 恩来亲自给各大军区和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负责人打电话说:“庐山会议上第一个讲话的那个人,带着老婆 、儿子叛国逃跑了!部队立即进入一级战备,以应付一切可能发生的情况。”
    9月14日中午12时,中国驻蒙古使馆发回电话,报告了三叉戟飞机坠毁,人员全部死亡 的消息。当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向全军下发紧急战备指示,要求各军区立即做好应付敌人进攻的准备。
    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林彪叛国出逃的通知》。《通知》说:“林彪于1971年 9月13日仓惶出逃,狼狈投敌,叛党叛国,自取灭亡。”《通知》指出林彪叛党叛国,是林彪这个资产阶级个人野 心家、阴谋家的总暴露、总破产。《通知》说:我们党是从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早在土 地革命初期,林彪对中国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提出‘带枪的路线’等反毛泽东思 想的反党乱军的主张。”“中央号召全党同志首先是高级干部同林彪划清界限。中央对于坚决同林彪划清界限的 同志,不论他过去是否受过林彪的影响,是否犯过错误,都是同样爱护而不会轻易怀疑的。”
    9月24日,林彪的主要支持者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因“不向中央作任何揭 发、交待,而且活动频繁,毁灭罪证”,被下令离职反省,交待问题。长时间由林彪党羽把持的军委办事组于10 月3日被撤销。叶剑英受命主持新成立的军委办公会议,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同日,负责审查林彪、陈伯达集团的 中央专案组,由周恩来牵头成立。

中共中央设立顾问委员会(1982年)-----

    1982年9月13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邓小平当选为中顾委主任 ,薄一波、许世友、谭震林、李维汉当选副主任。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根据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而设立。党章规定,中顾委是中央委员 会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它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工作,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建设,接受咨询;协 助中央委员会调查处理某些重要问题;在党内外宣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承担中央委员会委托的其他任务。 
    党章又规定,中顾委委员必须具有40年以上的党龄,对党有过大贡献,在党内外有较 高的声望。中顾委委员可以列席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其副主任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 

我国一名教师成功预报日本地震(1984年)-----

    1984年9月13日,日本地震研究权威人士、九州大学教授真部先生收到我国山东省平原 县农技中学一位教师给他的信。信中说,在9月份头两周,日本将发生里氏6级左右的地震。 
    9月14日,日本东京、京都一带果真发生了一场6.9级地震。当真部教授把这封中国一 名普遍中学教师的来信向外界公布后,日本新闻界也“地震”了,全日本的新闻报刊都登载了这封信,英美通讯 社将消息播向全世界。
    这位被国外报纸誉为“地震科学家”的中学教师就是宋松。
    宋松是在唐山大地震后开始探索地震奥秘的。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久久震撼着他的 心,一种为人类解除地震灾害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促使他走上了业余研究地震之路:他决心通过观察云霞测报地 震。八年来,他先后攻读了地质、气象学方面的几十种专著,长期坚持观察云霞,绘制了上万张云图,终于掌握 了云霞与地震的对应规律。他先后向有关单位预报地震五十多次,对应率在70%左右。1984年9月3、4日,他根 据观察到的地震云分析,经周密计算后,向真部教授作了预报,结果与预报情况完全吻合。如此全面、准确的预 报,在观云测震的历史上是罕见的。真部教授真诚地表示,在研究地震云方面要向中国学习。

邓小平会见哈默(1987年)-----

    1987年9月13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会见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 事长阿曼德·哈默博士时说,中国最大的对外合作项目山西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的建成又一次表明,中国改革、 开放的路子走对了。
    邓小平强调,中国要发展,离开改革、开放是不可能的。今后我们要更加开放,还要 加快改革的步子。
    89岁的哈默博士已8次访问中国,并多次见到邓小平。两位老朋友今天再次见面, 彼此热情握手、拥抱,祝贺中国同西方石油公司的合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邓小平称赞哈默博士是个勇敢的人。邓小平说,同中国合作兴建像平朔安太堡煤矿这 样大的项目,有些外国人还缺乏勇气。 
    哈默对邓小平说,8年前你在美国访问时同我谈到:“你以前曾帮助列宁发展工业, 现在为什么不去帮助中国呢?”我当时答应了。现在我的承诺终于实现了。平朔安太堡煤矿的建成为外国企业家 提供了一个样板:哈默能做到的,他们也应该能做到。 
    邓小平指出,平朔安太堡煤矿建成投产是双方合作取得的基本成功。要取得完全成功 ,就要保证合同兑现,解决好煤的销路问题。邓小平欢迎西方石油公司同中国扩大在煤炭方面的合作,并在石油 及其他领域开展技术合作。 
    哈默说,我的公司同中国合作有很强的信心。我在对中国的频繁访问中亲眼看到,中 国每年都在改变面貌,8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倍。你们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成功,这在将 来的历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我认为中国的对外开放还是刚刚开始,今后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家来同你们合作 。 
    邓小平说,这正是我们所希望的。

我国早期著名电影演员郑小秋去世(1989年)-----

    1989年9月13日,我国早期著名电影演员、科教片导演郑小秋,因突发脑溢血 ,于9月13日深夜去世,终年79岁。
    郑小秋原名郑鸿彬,5岁步入影坛,12岁在其父——著名电影艺术家郑正秋编剧、 张石川导演的我国第一部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中,成功地饰演了孤儿余璞,引起轰动,成为著名电影童星。 30年代初,他与胡蝶搭挡,主演了《啼笑姻缘》、《姐妹花》等影片。作为我国早期电影演员,郑小秋经历了 从无声片到有声片的过程,参加了近百部故事片的演出和导演工作,为我国电影事业作出了贡献。
    解放后,郑小秋服从党的安排,投身科教片事业,导演了40多部影片,其中有《水 土保持》、《保护耕牛》、《中国武术》、《写好毛笔字》等优秀科教片。

中国最大海上油田投产(1990年)-----

    第1个年产100万吨原油的海上油田--惠州21-1油田于1990年9月13日正式投产出油。它 标志着我国南海东部油田已从勘探进入勘探、开发和生产并进的新阶段,为今后5年这一海域中外双方合作的其他 6个油田的陆续建成或投产奠定了良好基础。它位于香港东南方160公里处的海域,系中、意、美等国公司合作开 发。

西哥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521年)-----

    16世纪,西班牙的殖民扩张的主要对象是美洲。哥伦布所到之处,他都以西班牙国王 的名义宣布加以占领。加勒比海许多岛屿首先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随着地理探测的进展,西班牙殖民者迅速侵 占了美洲的广大地区。
    1517年,西班牙人凭借炮火的威力,想在墨西哥尤卡坦的察姆坡登陆,由于印第安人 的反击而没有成功。1518年另一伙西班牙侵略者想在这里登陆,又遭到失败。
    1519年,西班牙贵族、冒险家费尔南多·科尔蒂斯率领一小支军队在墨西哥东岸登陆 ,开始殖民征服。他们劫夺印第安人的金银财宝,屠杀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在他们的领袖考特莫克领导下,进行 了不屈的斗争,打败了科尔蒂斯,半数以上的西班牙殖民军被歼灭。在战斗中,印第安人民像对待侵略者一样, 用石块击毙了出卖民族利益投靠敌人的国王孟特祖玛。
    1521年,西班牙重兵压境,猛攻特诺奇蒂特兰城(今墨西哥城),印第安人民在考特莫 克的领导下,为保卫自己的首都是进行了英勇战斗。抗战进行了数月之久,于9月13日,特诺奇蒂特兰城才被西班 牙殖民军攻破。考特莫克被捕后,敌人严刑拷问,要他说出金银埋藏之地,他始终沉默不答。这位印第安人领袖 、墨西哥的民族英雄,被殖民强盗绞杀了。从此,墨西哥被西班牙统治了整整300年。在这300年中,墨西哥人民 一直也没有停止过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直到1821年墨西哥人民才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逝世(1939年)-----

    1939年9月23日,精神分析法创始人西格蒙-弗洛伊德在伦敦逝世,终年83岁。 
    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于1856年生在原属奥地利帝国、今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 弗赖堡城。4岁时随全家迁往维也纳, —生几乎是在那里度过的。弗洛伊德学习成绩优异,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 获医学博士学位。此后10年中,他一直进行生理学研究,先在精神病诊所工作,后自开诊所,专治神经病。
    弗洛伊德的心理学思想逐渐发展,l895年才发表了他的第— 部著作《瘟病研究》。他 的第二部著作《释梦》发表于1900年,这是他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应邀赴美国讲学之后,名声大噪。他在维 也纳成立了精神分析学会,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是其最老的会员之一,后来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客也 加入了该学会。这两位学者都成了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 
    弗洛伊德结了婚,有6个孩子。晚年患口腔癌,自1923年起,先后曾作30余次手术。尽 管如此,他仍然坚持工作,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1938年,纳粹分子占领维也纳之后,82岁高龄的犹太老人弗 洛伊德被迫逃往伦效,第二年客死那里。 
    弗洛伊德在心理学上的贡献是巨大的,难以用简单的话加以概括。他强调人的潜在意 识在人的行为中的极端重要性。他还阐明这种潜在意识也影响到梦、说错话和忘记姓名以及人自身发生的某些事 情,甚至影响到某些疾病。 
    弗洛伊德发展了精神分析技术,将其作为一种治疗神经病的方法。他创造了关于人的 个性的理论,简化了关于不安、压抑、冲动的心理学理论。他的思想一开始就引起了激烈争论。 
    他首先提出受压抑的性感在精神病和神经病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还说性冲动更多地表 现在儿童,甚至婴儿期,即所谓的俄狄浦斯情结。
    鉴于弗洛伊德的许多思想仍在讨论中,因而很难确定其在历史上的地位。虽然他是心 理学方面的先驱者,但他的理论(与达尔文、已斯德相反)没有得到科学界的支持,故很难预料他的部分思想将 得到科学界的青睐并承认它是正确的。 
    尽管如此,但我们仍毫不怀疑弗洛伊德是人类思想史上的— 位了不起的入物。他卓绝 的学说、治疗技术以及对人类心理隐藏的那一部分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个全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由他创立的 学说,从根本上改变了对人类本性的看法。此外,他还提出了许多具有世界枕应用价值的术语,如“伊德”、“ 自我” 、“超我”等。
    弗洛伊德的主要著述:《梦的解析》、《对性学说的三个贡献》、《超越快乐原则》 《自我与本我》、《图腾与禁忌》、《群众心理学和自我分析》、《强迫行为和宗教仪式》、《文明及其不满》 、《摩西和一神教》。 

苏联卫国英雄卓娅诞辰(1923年)-----

    在苏联的伟大的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中,涌现出很多卫国英雄,在众多的英雄人物中, 有一位竟是一个18岁的女孩,她的名字叫卓娅。 
    卓娅生于1923年9月13日,从她生下那天起,就生活在列宁、斯大林所领导的社会主义 苏联的阳光下,她健康而又幸福地成长起来了。在列宁的伟大思想哺育下,她从小就懂得一个人应该怎样活着才 有意义,应该爱什么恨什么。她16岁的那一年,就光荣地被批准加入苏联共青团。1941年卓娅从10年制学校毕业 了。就在举行毕业晚会的第二天,德国法西斯突然侵入苏联。 
    卓娅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立即投入战斗。她被派到敌人后方进行游击活动。 
    1941年11月,在一次执行任务中,她不幸被俘了。
    敌人开始审讯她。敌人问她叫什么名字,她说叫“丹娘”。“丹娘”是十月革命时期 著名的女英雄的名字,敌人当然知道。敌人问她游击队在哪里?有多少人……问来问去,所得到的回答是“我不知 道”,“我不告诉你”,“我不说”。敌人本以为这个女孩子是容易对付的。谁知道却格外坚强。敌人被激怒了 ,四个敌人轮流用鞭子抽打她。卓娅心里想,在敌人面前决不能示弱,不论敌人怎么打,决不吭一声。敌人的鞭 子在空中挥舞,像雨点般似地落在卓娅的身上、头上、脸上、手上鲜血直流,但她没叫一声痛,昂着头,怒视着 敌人。
    敌人对卓娅毫无办法,决定将她绞死。当敌人把她带到绞刑架前,将绞索套到她的脖 子上的时候,她高声呼喊说:“你们现在绞死我,可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两万万人,会有人替我报仇的。胜利 必将是属于我们的!”
    卓娅被绞死了,她只活了18岁,但是,她的名字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苏联卫国战 争胜利后,苏联政府追认卓娅为“苏联英雄”。

好莱坞影星格蕾丝-凯利去世(1982年)-----

    在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电影业先后推出不少优秀演员,他们精美绝伦的形象、出 神入化的技艺至今为全世界的影迷们所津津乐道。然而,若论从银幕公主摇身变为第一夫人,恐怕格蕾丝-凯利要 算绝无仅有。这位明星在事业如日中天之际,带着好莱坞耀眼的光芒走进了欧洲古老君主的家庭。作为电影演员 ,格蕾丝知道如何将优美与才华展现在摄影机前;作为亲王夫人,她更是融平淡和神秘于一体,走完了传奇般的 人生之路。 
    1929年11月12日,格蕾丝-凯利出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天主教徒家庭。父亲约翰-B-凯利 历尽艰辛,终于跻身千百万富翁的行列。这个爱尔兰人的后裔酷爱体育,曾在1920年第7届奥运会上获得过男子双 桨赛艇金牌。他和游泳好手玛格丽特结婚后,决心把子女都培养成为体坛冠军,为家族争气。可体质虚弱的格蕾 丝是个腼腆内向的女孩,从小不爱运动,这使父亲颇为失望。多少年后,老凯利告诉记者:“如果当时有谁预言 ,在我4个孩子中,将来最有出息并为父母养老送终的是格蕾丝,那我无论如何也难以相信。” 
    格蕾丝7岁时,突然对体育运动产生了兴趣,她每到周末便投身到大海的惊涛骇浪中去 ,还常赴网球场挥拍锻炼。她上了修女院办的寄宿学校,在演出的节目中扮演过圣母玛丽亚。许多看过演出剧照 的人都说,这个女孩将成为舞台新秀。11 岁那年,她正式向家长提出,自己今后要当演员。翌年,她在伯父乔治 -凯利编写的百老汇保留剧目《禁止饲养动物》中扮演重要角色,她那种全身心地投入和善于领会导演意图的本领 在12岁的小演员中甚为罕见,当地报纸打出了醒目标题:约翰- B-凯利的女儿格蕾丝小姐经受了舞台照明灯的洗 礼。
    1947年,格蕾丝从享有盛名的史蒂文斯学校高中毕业。她拒绝嫁给一个官商的儿子, 投考了纽约戏剧艺术专科学院,主考官在录取评语栏中写道:这个卓越的孩子会像鲜花一样盛开。 
    虽是第一次远离家乡来到大都市,但格蕾丝对纽约漂亮的时装和现代派的生活并无兴 趣。晚上她总是一头钻进书本里,除了做学校的功课外,还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并注意形体练习,克服爱弯着 腰走路和说话鼻音较重的习惯。为了经济上独立,她搬出了父亲出资订的巴比松女子旅馆。她打破传统观念,去 作时装模特儿,每周收入400美元,这在1948年可算是一笔不小的款项。 
    格蕾丝初次登台成功在校园里引起不小的轰动,美籍加拿大导演雷蒙德-马西独具慧眼 ,他在百老汇排演斯特林堡的名作《父亲》时,从22名候选人中挑出格蕾丝担当主角,结果一炮走红。1949年1月 16日的《纽约时报》称赞格蕾丝的表演“充满魅力而又真实可信”。几个月后,她在《待续》中的第二次出色表 演引起好莱坞制片商的兴趣,不过此刻她正准备在电视上一试身手。从1950-1951年,格蕾丝一口气在数十部电视 片里出现。后来她说:“回想起那段紧张的经历真像是从悬崖边上走过来的。” 
    1950年,格蕾丝拍了第一部影片《14小时》,次年8月她从戏剧艺术专科学院毕业,在 好莱坞加盟《正午》剧组,得到与加里-库珀等当时最优秀的演员、编剧、导演合作的机会。其后她被评为本年度 美国10名最有前途的女演员之一,接着著名电影导演约翰-福特请她前往非洲,在影片《摩甘波》里扮演嫁给一名 工程师,却又陷入三角恋爱的年轻英国贵妇人。该片领衔主演的是埃瓦-加德纳,但若没有格蕾丝的精彩对手戏, 福特的杰作是不会获得当年奥斯卡奖提名的。 
    1954年,格蕾丝在参加《后窗》的拍摄时,认识了英国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科克。这 个善于用幽默手法制造悬念的大师评价她时说过三句话:格蕾丝是不需要化妆的演员;她使胶片变得辉煌夺目; 在她冰一般的外表下蕴藏着火一样的激情。 
    希区科克的话很快得到了验证,格蕾丝在《乡下姑娘》中出演相貌平平的农妇,但该 角色轰动了好莱坞。1955年 3月31日,26岁的格蕾丝含泪接过第27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金像奖。
    过了两个月,她与喜剧天才格兰特合作,在希区科克的《捉贼记》中出任主角。该片 到摩纳哥拍摄完毕不久,格蕾丝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折。法国《巴黎竞赛画报》记者把她介绍与摩纳哥亲王兰尼 埃三世相见。在此之前,格蕾丝有过几次不成功的恋爱史,身后的追求者更不计其数,但在这次她和亲王见面的 瞬间,心灵却受到强烈的震动,对极富魅力的亲王留下深刻的印象。拍摄了11部好莱坞电影的女神很快接受了兰 尼埃亲王的求婚,并决心将与西纳特拉合演的《上流社会》作为息影前的绝唱。 
    格蕾丝为好莱坞做的最后一件事是担任第2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的颁奖者。 1956年4月6日,《宪章》号邮轮缓缓驶离美国港口,无数影迷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送行。两周后格蕾丝正式成为 摩纳哥亲王夫人。《天鹅》是她婚后惟一一次复出,为此她还根据剧情专门练习过剑术。 
    1957年1月23日,卡罗琳娜诞生了。漂亮的女婴为亲王幸福家庭注入了新的气氛。1958 年儿子阿尔贝的到来更给整个公国带来莫大的欢乐,因为早在1919年法国就同摩纳哥签订过条约,一旦国家元首 逝世而无后裔,摩将并入法国。现在王位有了法定继承入,格蕾丝和丈夫都感到极其欣慰。 
    作为第一夫人,格蕾丝面临许多社会事务,数不清的仪式、典礼等待着她去主持。她 给艺术表演优胜者发奖,给网球比赛冠军援助,但她也从不忘家庭主妇的责任,1960年与戴高乐夫妇会见时,她 是手牵卡罗琳娜,怀抱阿尔贝去的。摩纳哥公民们都很喜欢王后的使节气质和她在公开场合总是面带微笑的形象 。 
    1982年9月13日,一辆汽车在王宫通向皇家别墅的盘山路上突然跌进沟壑,人们从报废 的车厢里拉出二公主斯特凡妮,她居然奇迹般地安然无恙,而亲自驾车的格蕾丝却陷入昏迷之中。抢救工作持续 到第二天,她终于未能再睁开眼睛,她为自己不平凡的经历留下了悲剧式的结昆。不少人认为她的意外车祸和玛 丽莲-梦露之死一样,将是一个永恒的难解之谜。

美国进行反卫星武器首次试验(1985年)-----

    1985年9月1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空军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以一颗已报 废了的科学卫星为靶子的反卫星武器试验。
    这个反卫星武器的长度为30厘米,放置在一个运载火箭上,从一架在12000米高 空飞行的F—15喷气战斗机上发射到太空,并击中了一颗美国在太平洋上空轨道运行的旧卫星。F—15战斗 机是从加里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起飞的。在飞近太空的边缘时发射了这个由56个小型定向火箭制导的反卫 星武器。该武器由红外线探测器寻找目标,于9月13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点42分击中目标,将旧卫星撞成 数千块碎片。
    这项试验是在苏联强烈抗议和美国国内很多人士激烈反对下进行的,它成为美国国内 近期激烈争论的一个问题。
    主张进行这次试验的人认为,苏联已有处于实战的可以击毁美国低轨道上卫星的反卫 星武器系统,美国尚无这类武器。他们还认为,这次试验的成功将促使苏联认真对待日内瓦武器谈判,并在谈判 中作出让步。国防部长温伯格称这次试验在发展有效的反卫星武器能力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反对进行这种试验的人则认为,情况将恰恰相反。这一试验将使苏联作出强硬反应, 使美苏谈判更加复杂化,给未来的武器谈判达成协议更增加困难,从而引起一场新的武器竞赛。
    对这次试验持批评态度的人还认为,这次试验不适时机,因为日内瓦武器谈判在即, 美苏首脑会晤不久也将要举行,反卫星武器试验势必毒化谈判的气氛。

巴以签署和平协议(1993年)-----

    1993年9月9日,巴勒斯坦国总统、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政府总理拉 宾交换了亲笔签字的信函,正式宣布相互承认。
    9月13日,举世瞩目的巴以和平协议签字仪式在美国白宫南草坪隆重举行。以色列外长 佩雷斯和巴解组织执委会成员阿巴斯代表以色列和巴解组织在原则宣言上签字,中东和谈两主席美国国务卿克里 斯托弗和俄罗斯外长科济列夫作为证人也在宣言上签字,美国总统克林顿出席了签字仪式。签字后,阿拉法特与 拉宾握手,这是两位过去几十年相互视为仇敌的领导人首次握手,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获得历史性突破。 
    巴勒斯坦问题是阿以问题的核心。1948年,根据联合国1947年通过的181号分治决议, 在巴勒斯坦的70 万犹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强烈反对分治决议和犹太复国主义。
    1949年,联大又通过对耶路撒冷实行国际托管的决议。从此,历史上两个饱受压迫的 民族开始了旷日持久的激烈冲突,双方先后进行过5次大规模战争,积怨甚深。以色列在战争中占领了约6.5万平 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大批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 
    随着国际形势的改变,对立双方的立场发生变化。在中东和谈进程中,以色列外长佩 雷斯和巴解官员在挪威进行了秘密谈判,终于就巴以和平协议(亦称加沙-杰里科方案)达成一致意见。协议要点为 :以色列军队将从1993年12月13 日至1994年4月13日撤出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镇;巴勒斯坦将在今后9个月 内选举产生自治委员会,对加沙和杰里科实行自治管理,巴勒斯坦将建立自己的警察部队;在加沙地带和杰里科 镇实行自治的5年过渡期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将就巴勒斯坦永久自治协议迸行谈判,以解决耶路撤冷地位、边境 、遣返难民、以色列定居点和军队驻扎等问题。 
    巴以和平协议的签署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舆论界普遍认为,这是全面解决战后历 史上最因难的中东和平问题的第一步,有助于促进叙以、约以、黎以和谈取得新进展,为中东实现全面和平铺平 道路,因而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国际人口会议通过《行动纲领》(1994年)-----

    1994年9月13日,历时9天的联合国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闭幕。经过与会代表 的讨论和交换修改意见,会议通过了1994年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开罗文件,即《行动纲领》。
    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确定了未来20年世界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它共有16章 ,分序言,原则,人口、持续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男女平等、公平和妇女权利,家庭及其作 用、权利、组成和结构,人口增长和结构,人口分布、城市化和内部迁移、国际迁徙,人口、发展和教育,技术 、研究与开发,国家行动,国际合作,与非政府组织的伙伴关系,会议的后续安排等。
    《纲领》指出,随着国际和区域紧张关系的减少,随着人们日益认识到全球经济和环 境的互相依赖关系,采取适当社会经济政策促进持续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调动人力和财政资源解决全球问题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关于“可持续发展”,《纲领》的解释是,“有关所有经济活动的生产和消费能长期 地持续下去,包括工业、能源、农业、林业、渔业、运输、旅游和基础设施,以便无害生态地最佳利用资源和最 少产生废物”。
    《纲领》认为,人类正面临巨大而迫切的挑战,人类所依赖的基本资源正在枯竭,环 境污染正在加剧,导致这一情况的是人口数量的空前增长,普遍和长期的贫穷,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以及浪费 的消费。
    《纲领》说,到2015年,全球人口的低预测为72.7亿人,高预测为79.2 亿。到2050年,全球人口的低预测为78亿,而高预测则为125亿。《行动纲领》的目标就是要使世界人 口增长接近联合国的低预测数字。
    《纲领》强调,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权利是有关人口和发展方案的基石。
    《纲领》重申,发展权利是一项普遍的、不可分割的权利,也是基本人权的一个组成 部分;人是发展的中心主体。
    《纲领》要求增加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国际财政援助,支持发展中国家完成人口方案。 

美驻俄使馆遭火箭袭击(1995年)-----

    1995年9月13日莫斯科时间17时30分左右,美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突然遭到 火箭袭击。火箭击中了美国使馆大楼6层的墙壁。
    事件发生几小时后,美国大使馆新闻专员霍格兰德对赶到现场的记者说,据他所知, 是一名头戴面罩的男子使用反坦克火箭筒向使馆大楼袭击的。他说,使馆人员没有伤亡,大楼内部也没有遭到损 坏。有记者问到这一事件有何政治背景,霍格兰德拒绝回答。
    俄联邦安全局的一个侦查小组在美国使馆大楼对面的一座楼房附近发现了火箭筒、面 罩和手套,但射击者不知去向。
    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地段花园环行路一侧的美国大使馆始建于1953年。据报道, 大使馆建造时,美国方面采取了极其严格的“安全措施”。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人员和海军陆战队昼夜24小 时监视建造的全部过程。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9月13日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