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763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3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哲学家是什么
哲学家是什么
维也纳学派
维也纳学派
赫伯特·马尔库塞
赫伯特·马尔库塞
富贵与富豪有别
富贵与富豪有别
生命与生计有别
生命与生计有别
没钱的贵族
没钱的贵族
中国核心价值观失迷
中国核心价值观失迷
大众犬儒主义
大众犬儒主义
中国信仰问题
中国信仰问题
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耶稣受难日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耶稣受难日11月14日
耶稣受难日

复活节的前一个星期五,基督教节日。耶稣受难日是纪念耶稣生命中最高潮的一周(即“圣周”,又称“受难周”)中最重大的日子。这一周是从复活节前的一个星期日(棕榈主日——耶稣光荣地进入耶路撒冷城,民众手持棕榈枝欢迎他)开始,经复活节前的星期四(立圣餐日——纪念耶稣与门徒进“最后的晚餐”时设立圣餐礼)和星期五(受难日——纪念耶稣为世人的罪被钉十字架而死)到复活节(星期日)结束。“圣周”的主题也是《新约圣经》的核心内容——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复活。

 

 

 

目录

[显示全部]

概述编辑本段回目录

耶稣受难日11月14日
耶稣像

一,耶稣在客西马尼花园被捕(马可福音14:43-52)。

二,耶稣经历六次审判——三次由犹太人领袖,三次由罗马人(约翰福音18:12-14,马可福音14:53-65,马可福音15:1a,马可福音15:1b-5,路加福音23:6-12,马可福音15:6-15)耶稣经受了残忍的毒打、鞭刑和嘲笑(马可福音15:16-20)。

三,皮拉多试图通过毒打耶稣与宗教头领达成妥协,但这一行为无法令他们满足。皮拉多把耶稣交出受十字架钉刑(马可福音15:6-15)。

四,耶稣受到罗马士兵的嘲笑,他们给他穿上紫袍,戴上用荆棘做的王冠(约翰福音19:1-3)。

五,耶稣在髑髅地被钉十字架,髑髅地的意思就是骷髅堆积的地方(马可福音15:22)。天空变暗,长达三个小时(马可福音15:33)。

六,耶稣哭喊,“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然后就死了(路加福音23:46)。

作家阿瑟皮特如此描述,“背上留着血,在正午的阳光下扛着他的十字架,耶稣艰难地行走在髑髅地的崎岖山路上。到达受刑的指定地点后,他的手足被钉在木桩上。无情的烈日直射在他带着荆棘王冠的头顶,他被悬挂在那里长达三个小时。接下来是三个小时的黑暗,现在结束了。在那一夜和那一日中,浓缩了一个永恒。”

分析编辑本段回目录

耶稣受难日耶稣
耶稣受难

“福音书”里描述的耶稣受难

门徒犹大出卖耶稣,致使“最后的晚餐”的当天晚上,耶稣在橄榄山的客西马尼被祭司长和长老带来的一伙人捉住。祭司长和长老们决定要治死耶稣,第二天早晨,他们把耶稣带到罗马巡抚彼拉多面前。在《马太福音》第27章第15至56节中描述较为详细。

巡抚有一个常例,每逢这节期,随众人所要的,释放一个囚犯给他们。当时有一个出名的囚犯叫巴拉巴。众人聚集的时候,彼拉多就对他们说:“你们要我释放哪一个给你们?是巴拉巴呢?是称为基督的耶稣呢?”……祭司长和长老挑唆众人,求释放巴拉巴,除灭耶稣。……彼拉多说:“这样,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我怎么办呢?”他们都说:“把他钉十字架!”巡抚说:“为什么呢?他作了什么恶事呢?”他们便极力地喊着说:“把他钉十字架!”彼拉多见说也无济于事,反要生乱,就拿水在众人面前洗手,说:“流这义人的血,罪不在我,你们承当吧。”众人都回答说:“他的血归到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于是彼拉多释放巴拉巴给他们,把耶稣鞭打了,交给人钉十字架。

巡抚的兵就把耶稣带进衙门……给他脱了衣服,穿上一件朱红色袍子;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拿一根苇子放在他右手里,跪在他面前,戏弄他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又吐唾沫在他脸上,拿苇子打他的头。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袍子,仍穿上他自己的衣服,带他出去,要钉十字架。

他们出来的时候,遇见一个古利奈人名叫西门,就勉强他同去,好背着耶稣的十字架。到了一个地方名叫各各地,意思就是髑髅地,兵丁拿苦胆调和的酒给耶稣喝。他尝了,就不肯喝。他们即将他钉在十字架上,就拈阄分他的衣服,又坐在那里看守他。在他头以上安一个牌子,写着他的罪状,说:“这是犹太人的王耶稣。”当时,有两个强盗和他同钉十字架,一个在右边,一个在左边。从那里经过的人讥诮他,摇着头说:“你这拆毁圣殿,三日又建造起来的,可以救自己吧!你如果是神的儿子,就从十字架上下来吧!”祭司长和文士并长老也是这样戏弄他,说:“他救了别人,不能救自己。他是以色列的王,现在可以从十字架上下来,我们就信他。他倚靠

耶稣受难日11月14日
十字架

神,神若喜悦他,现在可以救他;因为他曾说:‘我是神的儿子。’”那和他同钉的强盗也是这样的讥诮他。

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站在那里的人,有的听见就说:“这个人呼叫以利亚(《旧约》圣经里的犹太先知)呢!”内中有一个赶紧跑去,拿海绒蘸满了醋,绑在苇子上,送给他喝。其余的人说:“且等着,看以利亚来救他不来。”耶稣又大声喊叫,气就断了。

忽然,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裂为两半,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百夫长和一同看守耶稣的人看见地震并所经历的事,就极其害怕,说:“这真是神的儿子了。”有好些妇女在那里,远远地观看;她们是从加利利跟随耶稣来服事他的。内中有抹大拉的马利亚,又有雅各和约西的母亲马利亚,并有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

其他“福音书”记载的耶稣受难在细节上有所不同。《约翰福音》称是耶稣背着自己的十字架去髑髅地——艺术作品大都采用这个更具戏剧性的场面。在《路加福音》中,同钉十字架的一个犯人已被耶稣感化了,他对讥诮耶稣的另一个犯人说:“我们是应该的,因我们所受的,与我们所作的相称;但这个人没有作一件不好的事……耶稣啊!你的国降临的时候,求你纪念我。”耶稣对他说:“我实在告诉你,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只有《约翰福音》明确写到耶稣受刑时他母亲马利亚在场。

“福音书”的记载出入最大的是耶稣的临终遗言,加在一起共有七句,常被称为“临终七言”:

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

耶稣大声喊着说:“以罗伊!以罗伊!拉马撒巴各大尼?”(翻译过来就是: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马可福音》

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路加福音》

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这事以后,耶稣知道各样的事已经成了,为要使经上的话应验,就说:“我渴了。”有一个器皿盛满了醋,绑在牛膝草上,送到他口。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约翰福音》

就遗言所传达的情感和可能包含的信息而言,《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更强调受难的悲剧性,耶稣蒙受的痛苦甚至超出了他自己的预料。而《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则把钉十字架而死放在从受难到复活既定过程中的事件加以表现,似乎一切只是按照事先的设局,耶稣自己也充分认识到受难的必要性。

耶稣受难日的宗教礼仪与纪念活动

在早期的基督教会,只有纪念耶稣复活的星期日才是举行节庆活动的圣日。到了公元4世纪,复活节之前一周的每一天都被定为圣日,其中包括耶稣受难日。许多基督徒都会觉得“GoodFriday”(中文无法直译,而是根据发生的事件直接译为“耶稣受难日”或“受难日”)这个名称不太合适。既然是耶稣钉十字架的日子,理应看作是“BadFriday”。有人相信“Good”一词从“God”变化而来,本来意思是“God?sFriday”(神的星期五)。还有人相信“Good”表示由耶稣殉教带来的拯救对世人是上好的馈赠。

“受难日”是纪念耶稣之“死”。这一天信徒们身穿深色服装,参加礼拜仪式时言容肃穆。天主教徒在祷告时还要将蜡烛顺次熄灭,使教堂暗黑。仪式上要诵读《旧约·以赛亚书》里的几节经文。以赛亚是古代的希伯来先

耶稣受难日11月14日
世界名画:最后的晚餐

知,他似乎是预言了基督受难,天主教会称这段文字为“受苦仆人”经文。

圣餐礼,是为纪念耶稣受难日而举行的一种仪式。这个仪式是耶稣在和门徒们共进“最后的晚餐”时创立的,当时他已经知道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马太福音》第26章:“他们吃的时候,耶稣拿起饼来,祝福,就掰开,递给门徒,说:‘你们拿着吃,这是我的身体。’又拿起杯来,祝谢了,递给耶路撒冷的天主教徒重走耶稣受难“苦路”他们,说:‘你们都喝这个,因为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新约·哥林多前书》也提到使徒保罗将圣餐礼传给信徒并阐明其纪念意义。天主教徒又把圣餐称作“圣体”。在领圣餐的仪式上,主礼人对小块面饼和小杯葡萄酒(代表耶稣的肉和血)进行祝祷,然后分给正式教徒领食。教徒通过这种象征性的领食缅怀耶稣基督及其言行。参加圣餐礼是增进并加强信徒与基督之间和信徒相互间的沟通。各教别在领圣餐的细节上有所不同。东正教的圣餐用的是发面饼,天主教则用无酵饼。大多数新教教派改葡萄酒为葡萄汁。有的教派要求领圣餐的信徒必须受过坚信礼(参见“圣灵降临日”)。

天主教的仪式上还要奉行崇拜十字架的礼仪。该礼仪最早出现在耶路撒冷。十字架先被遮盖,随后逐渐显露,然后被安放在祭坛前,信徒们要对十字架进行跪拜。主祭脱鞋走近十字架,这个过程中要行三次屈膝礼,然后吻十字架。副主祭等也跟着做。据文献记载,在英格兰曾有过“爬向十字架”的崇拜仪式。

对耶稣受难日这个节日,天主教、东正教以及基督教圣公会、信义会和其他一些派别都有礼拜仪式。在许多地方,不同教派在这一天联合举行礼拜,表示团结合一。

除了圣餐礼、晨祷、晚崇拜之外,受难日的游行活动在天主教徒聚居的社区也很常见。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城,教士们举着十字架领着信徒们重走当年耶稣受难的“苦路”,每到一处都要诵经祈祷。在意大利西西里,特拉帕尼复活节的游行从耶稣受难日下午就开始了,在哀伤的音乐声中人们抬着木制的耶稣受难像沿着街道缓缓行进,这样的游行要持续24小时。许多地方在这一天还演出受难剧,再现那悲剧性的一幕。

这个特殊的日子也会引发某些近乎疯狂的行为。比如2005年3月25日耶稣受难日那一天,美国得克萨斯州中部某个教派的信徒,在教堂外模仿耶稣受难。他们将自己绑在高高的十字架上,时间长达7小时,在走过或驾车经过这里的人们面前重演耶稣受难的情景。

人物编辑本段回目录

耶稣受难日11月14日
耶稣

耶稣(也称为基督,意思是王或弥赛亚)2000年前生于以色列。现代文明把时间分为公元前(即基督前)和公元(即主年)的纪年方式来纪念耶稣的诞生。耶稣30岁以前是个木匠过着犹太人的传统生活。当时以色列全境都处于罗马皇帝恺撒的独裁统治之下,包括耶稣出生的伯利恒和成长的拿撒勒。

耶稣三十岁以后开始教导众人,行神迹,并被记载下来。但他从来都没有远行到距离出生地200英里(大约320公里)以外的地方。耶稣在三年的时间里一直尽力保持低调,但他的名声还是传遍了全国,引起了设在以色列各省执政掌权的罗马官员和犹太领袖(宗教律法师)的注意。耶稣传讲的信息主要有:

神爱你并与你同在

彼此相爱

每个人都极其宝贵

福音:神的国度已经临到地上

关乎天堂或地狱的审判的实际情况

若求告神,神就必赦免

耶稣最受争议的就是他一直声称自己就是神,直接干犯了律法。因而宗教领袖要求罗马政府处死他。罗马当局几次审讯都没发现耶稣触犯了罗马的法律。就连犹太人的领袖也承认,耶稣除了自称为神之外,完好地遵行了犹太人的律法。但他们还是以对政府不利为由,说服以色列南省的罗马总督彼拉多下令将耶稣处决。

耶稣残忍地遭到严刑拷打,然后双手被人挂起来,钉在一根水平的木梁(十字架)上。这种行刑方法使得空气无法吸入肺部,三小时以后他就死了。然而,有五百多人却见证说,他三天以后从死里复活了,而且此后的40天里在以色列的南北两省走动。很多人认为这就足以证明耶稣自称为神是真实的。后来,耶稣返回了自己不久前遇害的城市耶路撒冷,见证人说他从那里离开了地球,升到天上去了。

因为这些神奇的事件,跟随耶稣的人数大大增加了。根据史料记载,仅仅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耶路撒冷城一天之内就增添了大约三千跟随者。宗教领袖执意镇压跟随耶稣的人,但他们当中许许多多的人宁愿去死也不肯否认耶稣就是真神的信仰

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罗马全境(小亚细亚、欧洲)到处都有人跟随了耶稣。公元325年,跟随耶稣的信仰(基督教)被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确立为官方宗教。500年以后,希腊境内希腊诸神的庙宇也都改造成了教会,成为跟随耶稣的人聚会的场所。虽然耶稣传讲的部分信息在宗教机构扩张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人错误地传播,但耶稣的原话以及他的生命本身仍然万古长存。

环境编辑本段回目录

耶稣受难日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古城

耶稣生活的经济环境

一世纪以色列的经济主要靠三个部门支撑:橄榄无花果、谷物、大枣和葡萄园组成的农业;以色列位于地中海岸优越的地理位置推动的商业;希律王斥资兴建的大型政府建设项目。

希律王雇佣了众多劳工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比如修建耶路撒冷的圣殿、王宫、港口、要塞、体育馆、装饰石雕等等)。

贫富差距极其悬殊

上层阶级由在圣殿供职的祭司和祭司贵族(包括撒都该人这个宗派的人)组成。

中产阶级包括大小商人、手工艺者(凿石匠、泥瓦匠、雕刻工)和手工业者(金属、木材、布料印染)。法利赛人(另一个犹太宗派)、哲人、文士和教师也属于中产阶级。

下层阶级由劳工(纺织工、运石工、奴隶(非犹太人因为欠债而伦为奴隶)),无法劳动的人(麻风病人、盲人、精神失常的人、瘫子等)组成。

罗马政权对百姓横征暴敛,税吏是受雇的本地人,被人们视为贱民和叛徒。

犹太人还被要求向圣殿奉献,有时以钱币的形式,通常是购买献祭的动物献给祭司。

巡回教师往返于城镇之间,收受前来听他们讲课的人赠送的礼物,以此为生。

一世纪的时候,圣殿的院落经常成为买卖的场所--本地的商贩常常在这里高价出售献祭用的动物,赚取来到圣殿的游客和宗教追求者的钱。

耶稣:文化背景/日常生活

耶稣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拿撒勒的农村及其周围地区度过的。和世界上很多农村的情形一样,生活方式是由许多年以前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传统、角色和礼仪塑造而成的。

人口拿撒勒的乡村地区大部分居民是犹太人,但也有一些叙利亚人、希腊人和罗马人。巴勒斯坦最主要的城市就

耶稣受难日时间:复活节的前第三天,基督教节日。
耶路撒冷哭墙

是耶路撒冷,和其他地方相比,那里居住着更多来自世界各地,各个民族的人。

语言罗马帝国的通用语言是希腊语,然而当时犹太人也常常使用希伯来语亚兰语拉丁语。耶稣的日常用语是亚兰语。

乡村生活村庄的活动中心是买卖交易市场和商店。在犹太农村,会堂是中心聚会场所,也是犹太地方政府的所在。

住房房屋为多用途型,由一到二四方形房间组成,地板由泥土铺成,水平房顶,门口低矮狭窄,正面为木门。晚上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常常在水平的房顶上过夜。房屋围绕一个中央公用的院子排列,邻舍们每天在院子里一起干家务活(做饭、洗衣服等)。人们去公用井提水,然后储存在院子的蓄水池里。用陶制的油灯照明。大家在席子上睡觉,个人财物数量有限。

食物妇女每天的工作包括为全家人做饭--比如,她们经常碾谷物、烤面包、挤动物奶、做奶酪。通常全家人吃两餐:早餐--携带少量清淡的食物去干活;晚餐--丰盛的饭菜,包括奶酪、葡萄酒、各种蔬菜水果。鱼是最常吃的肉类,其次是鸡肉和禽肉。红肉(牛羊肉)只有在特殊的场合才吃。猪肉和贝类动物是完全禁忌的。大多数食物都是放在一个大锅里面,添加上盐、葱头、大蒜、莳萝、芫荽、薄荷、茴香和芥末等作料,水煮或炖制而成。甜食需在饭菜里放上野蜂蜜或者大枣或葡萄糖浆即可。一般是把饭菜盛在一个共用的大碗里面端上去,然后大家将手指蘸到碗里面吃。

穿戴内衣称为”内袍“,外衣则称为”披风“--非常宽松、带穗子、蓝色的彩带镶边。男人扎着腰带--四英寸宽的皮带或布料做成的‘束腰”。如果一个人只穿一件内衣,他就会被说成是“赤裸的”或“脱光了的”。如果一个人只穿了一件内衣(内袍),勒着腰带,大家就会说他穿了一块“腰布”。“束腰”这种说法指的是将内袍向上拉至双腿之间,用腰带勒住。人们还脚穿凉鞋,头上顶一块白布,下垂到双肩上。这块布能保护他们免受阳光的伤害。

一般体格大多数犹太人身材比较小,肤色较浅,但被太阳晒得黝黑。大部分人留长发,头发为黑色或褐色,大多数男人留胡子

家庭结构丈夫是一个家庭灵里面和法律上的主人。丈夫有责任养活并保护全家。从小就教育儿女要孝敬父母。犹

耶稣受难日人们在耶路撒冷
人们在耶路撒冷纪念耶稣

太家庭遵循非常严格的道德、社会和宗教规矩生活。父母、未婚子女、已婚的儿子和儿媳妇常常同住一个屋檐下。

女人的地位一世纪以色列的妇女和奴隶一样被视为二等公民。用热切跟随耶稣的人来形容她们是不同寻常的--不但允许她们和门徒一道跟随他,而且耶稣传记的作者居然把她们记载了下来,更为异乎寻常。

耶稣的家庭生活约瑟(耶稣的父亲)是个木匠,所以他的家庭属于中产阶级。玛利亚(耶稣的母亲)不到二十岁的时候父母就“答应”她嫁给约瑟(那时她觉得奇迹般地怀上了耶稣)。他们结婚并生下耶稣之后,玛利亚和约瑟又生了其他的孩子。

宗教环境

犹太人的领袖们面对矛盾重重的外帮宗教,为了捍卫自己纯洁的一神信仰而战。但他们却因为对犹太律法的细微差异看法不一而分成了不同的宗派。

犹太人相信神只有一位(一神论),是看不见,无法描绘的。与此相反,周围的各种文化相信很多的神(多神论),这些神可以用各种样式和偶像来表示。

犹太传统的中心是安息日--这一天从星期五日落的时候开始到星期六日落的时候结束。安息日是以祷告开始的,家庭主妇点燃蜡烛,随后是欢快的星期五晚餐。安息日被看作是休息和敬拜的一天,这天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尊崇神的。

犹太人在盼望一位“弥赛亚”或救主--他们在等候神所应许的那位领袖的降临。他们知道那一位会给他们带来灵魂复兴和政治自由,救他们摆脱数个世纪以来外国的欺压,从眼前罗马帝国的压迫当中解放出来。

一世纪以色列的文化对超自然现象兴趣浓厚--相信咒诅,受迷信辖制的人比比皆是。

犹太年历中最主要的宗教节日就是逾越节,纪念犹太人从埃及的奴役当中拯救出来。逾越节期间很多犹太人会赶到耶路撒冷,在圣城庆贺节日。这也就是耶稣和他的门徒到耶路撒冷赴最后晚餐的原因,他们是去过逾越节的。耶稣被捕、受审、被钉十字架的时候耶路撒冷有很多犹太人也是因这一传统的缘故。

教育环境

对一世纪的犹太人来说,宗教、律法、历史、伦理和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对人的教导通过书面(托拉)和口传律法(米示拿)代代相传下来。拉比(老师)和会堂受到社会的高度尊重。

罗马帝国的兼容并蓄政策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力求让各个民族(希腊、叙利亚、埃及、犹太等)都保持自身的传统和哲学思想,但同时也置它们于统一的罗马思想之下。

犹太人的教育强调律法、伦理和历史,教导人过正直、有道德的生活。与此相反,希腊的教育制度人称为“健身

耶稣受难日世界
世界历史名城:耶路撒冷

房”式,强调科学、各门艺术、语言学和身体锻炼。

大部分罗马公民受各种哲学体系教训的影响;当时的两大哲学体系是斯多葛主义(提倡有高度自制力,能忍受困苦或不幸而无怨言或仍泰然自若)和西尼科主义(愤世嫉俗派)。

犹太人把《托拉》(译作律法)是各门学问(宗教、历史和伦理)的源泉。《托拉》就是现代《圣经》的前五卷书(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树记、申命记)

会堂(即聚集的房屋)是犹太人进行敬拜和教育活动的场所。

犹太男孩五岁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学习读书写字。男孩10岁开始学习犹太律法。正规教育18岁结束。女孩则由母亲和其他妇女在家里教育。年轻男子在本地会堂里接受拉比(老师)的教育。

追求高等教育想成为“文士”或律法博士的年轻男子思想上受宗教的推动,可以学习范围更为广泛的题目。

最高等的教育层面上,学者可以去找一位了不起的或闻名遐迩的教师,做他的门徒,常常每天通过各种讨论和活动来学习。这些人从师于谁,就是谁的门生,就说他们是“.....学派的人。”

耶稣曾经在会堂里学习--有一件事记载在路加所写的耶稣传记上,当时耶稣12岁了。作者说“他们(耶稣的父母)遇见他(耶稣)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路加福音2:46-47)

关系编辑本段回目录

耶稣受难日复活节
复活节

耶稣受难日与复活节的关系

从主耶稣的复活看布道的使命

主耶稣的复活是整个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他一方面应验了旧约的预言,也成为今日信徒生活与事奉的能力,更要成为属神子民在永世里的盼望,因为主要再来,建立一个永远而荣耀的国度。因此,保罗说:“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今天我们既然已经相信基督真的复活了,那么我们应该更有信心与力量,忠心而勇敢地为真理作见证,将主复活的信息传扬,完成主所给我们的使命。

权柄的差遣

大使命是主耶稣在复活之后所颁布的。他是以一位成就了救赎,而且是以战胜了死的权势的得胜者身分所颁布的。

所以他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太廿八18)这权柄是因著他的复活而来。主从死里复活之后,在天上坐在神的右边,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力,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弗一20-21)。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腓二9-11)。主耶稣基督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罗一4)。

主是凭著他大能的权柄来差遣我们。每一个能差遣人的都有一定的权柄,但却是受到限制;惟有主掌有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我们今日就是奉这位主的差遣,作天国的大使、福音特派的专员,有著何等尊贵、光荣的身分。

“所以你们…”是指属神的人;主所差遣的是人,不是天使布道也不是布道家或有恩赐者的专利,而是神给予每一个属他的人的权利。不论有学问,无学问,只要愿意,主都会使用,我们需要有的是一个谦卑、单纯、顺服及倚靠主的心。虽有时会觉得软弱乏力,但也不用怕,因为主应许:“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著能力……”(徒一8)。只要用信心祷告、等候,必能支取力量(这力量甚至能叫主从死里复活);复活的主也应许与我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虽在难处中,但复活的主带来安慰(主知道、体谅及帮助)。在约翰福音的“差遣”……之前,是先有复活主的安慰,“愿你们平安”(当时门徒六神无主),可见主多么顾念他们!同样,他今天也绝不会撇弃我们。

无敌的内容

福音不是单讲主的死(没错那是主代赎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但更要讲的是主的复活。“复活”才是福音的中心,因为如果主无复活,救赎的工作也等如未有完成(因为无人知道他死后的结果怎样,一切只是完了,而未有真的成了)。所以保罗说:如果没有复活,我们所信的是枉然的。

惟有主的复活,才能证明他是生命的源头、主宰,藉著他的复活,才能将新的生命赐给人,给人有复活的盼望及新生的样式。

因此,只有基督教是谈及到生命的一种信仰,因为惟有基督教所相信的救主是一位复活的主,惟有他能给人找到生命的意义。因此,基督徒要努力传扬基督,在言语及行为上见证基督,藉此将人带到神前,得著新的生命。

在传福音时,我们可以用“复活”作题材,说明这就是最大的神迹。主曾说:“除了约拿的神迹之外,再没有更大的神迹”(太十六)。当时的人只想以好奇的心态看多些神迹,心并不是为了看后而信,所以主说没有更大的神迹,因为按道理,他们为了信而要看的神迹已足够。现在主行一个最大的神迹——复活,如果这神迹都不能叫人相信,恐怕再没有更大的神迹能叫他们相信。

其实主行神迹的目的不是叫他们有东西可看,而是叫他们知信他是神的儿子(约廿31)。有时人看见也未必会信,但信之后必能看见。所以不要凭眼见去决定是否相信(其实眼见便不用信),乃凭著真理去相信,这才是信心稳固而不变的根基。主耶稣对多马说:“你因看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愿我们作这一种有福

耶稣受难日复活节
复活节

的人,也将这福气与人分享。以下是主复活的一些证据:

主预言他要复活(太十六4,21;十七22-23;廿17-19)
妇女们亲眼看见(可十六1-8)
天使宣布主复活(路廿四4-7)
守兵祭司的惧怕(太廿七62-66;廿八1-4,11-15)
空洞无尸的坟墓(约廿1-10)
主多次亲自显现(约廿19-21,24,29;徒一3)
门徒大胆的见证(徒二32;三15,四33)
使徒保罗的悔改(徒九1-22)

永恒的盼望

主既已复活,他也必会再来,这是他的应许。主再来时,信徒便要向他交账,到时我们会欢喜迎见主,抑或羞愧见主?满有果子见主,还是空手见主?将来在主的台前,我们会被称赞、得赏,还是受责备、蒙羞?全视乎我们在主再来之前是否忠心作工。

主还未回来并不是拖延,乃是宽容。一则给与信徒机会:使他们因事奉而得永恒的赏赐;二则给未信者机会:让他们及早蒙恩得著拯救。然而,今天仍有很多人未闻福音,有否体会主的心情?人相信与否不是我们可以控制,但传不传却是我们的责任。“人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罗十14-15)我们已奉差遣,所以让我们为福音齐心努力!

我们不知主何时再来,只知福音要传遍天下,得救的人数要满足,而这是与主再来的时间直接有关的。你想主快来吗?(到时可以放下工作,得享永恒福乐)有人为了不想主再来而不传福音(阻住他),但小心,因为在不知不觉中人数可能已经满足,到时便再没有作工的机会,且要受到主的责备。

另类解说编辑本段回目录

耶稣受难日11月14日
耶稣受难日

为什么13日就是耶稣受难日,而且是黑色星期五

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所以,不管哪个月的十三日又恰逢星期五就叫“黑色星期五”。

1970年4月11日阿波罗13号航天器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一些人指出几乎是灾难性的阿波罗13登月使命证明数字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

在西方人看来,星期五是不吉利的日子,在这天,有些人会因为恐惧而下不了床,还有些人会拒绝乘飞机,买房子,甚至购买胜券在握的股票。而如果星期五与13号重合,那就是特大倒霉日了。因为在这一天人们不会像往常一样乘飞机或做生意,商业损失可达8到9亿美元。他估计在美国这种恐惧折磨着几千万人民。

德塞是一名民间传说史学家,他也是《恐惧和乐趣》的作者,他说对于黑色星期五的恐惧在远古就根深蒂固了。星期五和数字13都代表着坏运气,两个不幸的个体最后结合成超级不幸的一天。

德塞把对13的恐惧追溯到一个有关12位神在他们的天堂瓦尔哈拉殿堂进行宴会的挪威神话。没被邀请的洛基是宴会上的第13位客人,他到达那儿之后,便让黑暗之神Hoder用带有槲寄生尖端的箭射击快乐喜悦之神Balder。Balder死了,整个地球都陷入了黑暗和哀伤之中。从那一刻起,数字13便成了不祥之兆。

在圣经中也涉及到不吉利数字13,背叛耶稣的传道者犹大是最后的晚餐中的第13个客人。同时,在古罗马,传说中聚集了12组巫婆,而第13个被认为是恶魔

纽瓦克特拉华大学数学和科学教育资源中心的科学家托马斯·费斯勒说,数字13遭遇如此不幸是由于它的位置在12之后。按照费斯勒的说法,数字科学家认为12是一个“完全”的数字,一年12个月,黄道十二宫,奥林匹斯山12位神,赫拉克勒斯12劳方,以色列12个部落,以及耶稣的12位传道者。而超过12一点点,13就“稍微超过‘完全’一点点”,这个数字就变的不安定。

对13的恐惧在现在仍然很强烈,根据德塞的调查,80%的高楼没有第13层,很多机场漏过了第13扇门,医院和旅馆通常没有房间号13。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街道,门牌号12和14之间是12.5。在法国闻名的十四行诗社交名流中,他们曾经认为自己能够成为宴会的第14位客人就可以摆脱一种不幸的命运。

至于星期五,它是知名的基督徒耶稣被迫害的日子。有些圣经学者认为伊芙诱惑亚当食禁果也是在星期五。或许最重大的一种信仰,是认为该隐在13号的星期五杀害了亚伯。

文件型病毒与其他病毒如引导区型病毒工作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各种PC机病毒中,文件型病毒所占的数目最大,传播广,采用的技巧也多种多样。

黑色星期五就是一种文件型病毒,它是个早在1987年秋天就被发现的老牌PC机病毒,流传最广,变种很多,别名也多。除了它的多个变种之外,基于其发展出来的其他病毒也最多。

一般来说,黑色星期五感染文件后,会在文件的末尾放有标志串“sUMsDos,一些病毒检测程序以此作为识别黑色星期五病毒的标志,但是很多黑色星期五病毒的变种已将这个标志变成各种各样的其他字符串。

黑色星期五病毒是一个内存驻留型的病毒。它感染COM型文件和EXE型文件,一些变种也感染.SYS、.BIN和.PIF文件以及覆盖文件。病毒进入内存半小时之后,整个PC机的运行速度会降低到原速率的十分之一左右,并在屏幕的左下角开出一个黑色的窗口。检查黑色星期五病毒是否驻留内存的方法是检查中断向量表中的8和21号中断向量段地址是否为同一地址,以及执行过的文件是否被加长,特别是EXE型文件是否被反复加长。

由于黑色星期五病毒出现得早,如KV300等查毒软件都可以检查和清除病毒代码。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耶稣受难日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