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358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3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宋子文
宋子文
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
刘春
刘春
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
列奥尼达一世
列奥尼达一世
韦拔群
韦拔群
肖朝贵
肖朝贵
苏士亮
苏士亮
苏支前
苏支前
海凤阁
海凤阁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图)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样车
中国于80年代末装备部队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解放军装备的第一种自行反坦克炮,也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现役的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该炮的出现,弥补了解放军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为解放军新一代大口径自行反坦克炮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填补了中国大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主要性能指标(如炮口动能直射距离、穿甲威力)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同口径火炮的先进水平

目录

[显示全部]

生产背景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二战期间的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将新装备的斐迪南坦克歼击车投入战场,给苏军带来极大的震撼。但其设计的局限性,令其昙花一现之后就黯然失色。战后,以T—54/55等为代表的综合性能良好的中型坦克引导坦克王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坦克歼击车(也称为自行反坦克炮)的发展与如火如荼发展中的主战坦克相比,就像只丑小鸭一样被晾到了一边。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未来战争的发展越发趋向以空优为依托的诸兵种联合作战的模式,在此模式导引下,综合性能将达到极限、造价高昂的主战坦克发展逐步到了举步维艰的境地;火力强大、机动灵活、造价低廉、便于快速部署坦克歼击车的发展又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作为快反部队的拳头装备,以轻型、中型履带式底盘和轮式底盘为基础的自行反塔克炮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纪元

在地面战场上,装甲力量的主宰地位在确立后就几乎没有动摇过。重装悍炮成为陆地之王——主战坦克遵循的准则。武器装备的发展促使传统的作战模式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主战坦克的发展似乎离终点已经不再遥远,在装甲与反装甲的此消彼长中,天平有向反装甲力量倾斜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发展相对于重装坦克廉价得多的自行反坦克炮(轮式自行反坦克炮——人们习惯称其为轮式突击炮),成为未来新型陆军突击力量的主要取向之一。

1967年春,中国展开了新型第二代主战坦克的战技指标论证工作。不久,作为二代坦克的主要武器,120毫米(低膛压)火炮也展开了论证和相关的研制工作。由于技术起点与技术储备反差太大,中国冲击前二代坦克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与之配套的120毫米火炮系统的开发也被无限期搁置起来。1969年“珍宝岛”事件的爆发,让中国意识到了自己的反坦克武器与强敌装甲力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并随即在70年代初展开了规模宏大的反坦克武器研发工作,120毫米口径的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重点之一。

1977年春,五机部和十几个单位组织展开了自行反坦克炮的系统论证工作。1978年12月,120毫米高膛压滑膛炮作为新型主战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的研制任务由五机部和装甲兵正式下达。年底,3门高膛压弹道炮问世。1979年2月19日,伴随样炮的一声轰鸣,打响了中国自行研制120毫米高膛压火炮的第一炮。

正当120毫米坦克炮及其配套弹种的研制工作顺利进行之时,与之配套的新型坦克无疾而终。马上就要进入设计定型的120毫米火炮项目随即中断。为了保住即将到手的劳动成果,某厂私自决定将120毫米坦克炮装在83式152毫米自行加榴炮的321型底盘上,进行了120毫米坦克炮和穿甲弹的工厂定型试验。 试验的结果之好,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后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协调,1986年兵器部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了某厂为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总装厂。

1987年5月开始,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相继完成了多种定型试验,经检测全部达到了设计要求。1988年到1989年初,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开始小批量装备部队试用。1990年,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批复:“同意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武器系统设计定型”。该炮的研制成功,填补了中国大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的空白。其主要性能指标(如炮口动能、直射距离、穿甲威力)均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同口径火炮的先进水平。

作为8910工程中的重点型号之一,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原拟定在国庆40周年的阅兵中首次公开露面,国庆阅兵取消后,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公开时间向后拖延了约2年的时间。1991年,电影《弹道无痕》中首次展现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身影。不久,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中,出现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身影。之后,其又多次在公开媒体中露面,东方“斐迪南”渐渐掀开了神秘的面纱。

设计思想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技术参数
70年代初,前苏联的T—72式坦克开始大量装备苏军。而当时解放军现装备的所有坦克和反坦克炮均不能击穿T—72及其后继型坦克,且反坦克炮均为牵引式,机动性很差。因此,发展中国大口径高膛压自行反坦克炮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根据当时的指导思想,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任务,是在防御作战中歼灭敌装甲目标和为我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其战术使用特点,主要是依托预设阵地或利用地形地物掩护,即可在停止间对敌运动装甲目标射击,也可及时地实施快速机动作战。

在总体设计思想中,技术人员将突出火力、提高穿甲威力放在第一位,并为发展威力更大的新弹种留有储备,以确保本炮能对付所有90年代服役的坦克,到2000年以后仍具有生命力。在这种指导思想下,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按照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能的顺序进行总体设计的。为保证项引顺利进行,强调尽可能采用中国成熟的先进技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降低成本

技术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全图
一、火炮口径和弹药的选择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在80年代初新一代坦克下马之后,由厂级单位拼命争取下的劳动成果。文革结束后,军工部门已经意识到了世界第三代装甲技术的发展之路——重装悍炮。当时陆军最迫切需要的是能拥有对抗苏军先进坦克的有效武器。设计人员在强化坦克防护能力的同时,将坦克火炮的威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而提高火炮威力的途径在于增大火炮口径、提高弹种(尤其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威力。在此基础上,相应的增加和改善用以提高射击精度的火控系统。在高膛压火炮立项之初,设计人员首先分析了该火炮的主要作战目标和80年代坦克发展的可能,探讨了击穿厚度为204毫米/68度复合装甲(T-72的车体首上装甲厚度)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并留有能够对付80年代敌坦克防护发展的余地。另外,还对不同口径、膛压、火药力、内膛结构进行了全面的理论计算和分析。

经过论证,大部分的科研人员认为应将120毫米口径作为新一代坦克和反坦克火炮的制式口径;部分科研人员索性将目光大胆的定位在了130毫米口径上。但从中国外坦克炮发展的情况和计算结果看,提高初速就要走高膛压的道路,而口径不宜过大,所以在130毫米和120毫米两种火炮口径中最终选取了长倍径的120毫米火炮作为新一代坦克和自行反坦克炮的通用口径。将火炮口径定在120毫米,沿用了中国研制120毫米高膛压滑膛坦克炮前期工作的成果,同时为满足反坦克炮的要求又进行了改进。为了充分利用火药能量,火炮身管采用了长身管结构,这样就在发射同弹种情况下,提高了火炮初速。当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常温初速接近了1,800米/秒。 还增加了双层铝质轻型热护套,以提高火炮的精度。

纵观西方当时流行的120毫米坦克炮——德国的RH-120,其身管长为44倍口径,直到8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55倍口径身管的研制工作。而人们从起步时,就将身管长度定为大于50倍口径,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从火炮身管长度的选择上,人们的先见性要高于西方。由于自行反坦克炮总体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且火炮、穿甲弹、榴弹、火控系统、观瞄仪器一起同步研制, 同时随炮定型,所出现的技术问题,还不可能在一轮样炮的研制、试验中就全部解决。在不断地摸索和试验中,设计人员对该炮经过多轮样炮研制才达到设计定型。

由于自行反坦克炮是防御性武器,战术使用上主要是依托预设阵地,隐蔽待敌,与主战坦克相比,自行反坦克炮比坦克炮具有更大的穿甲能力和更高的实际射速,在依托预设阵地对运动中敌坦克作战时,可以先敌发现、识别目标,缩短反应时间,且结构低廉。但自行反坦克炮的机动性与防护件能均低于主战坦克。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坦克作战中,依托预设阵地,隐蔽的自行反坦克炮,可弥补自身装甲防护性能差的弱点,与进攻的坦克相比仍具有较高的战场生存能力。在赫怕特-施塔克所著《坦克质量还是数量》一书中,对基准坦克与进攻以对抗射击时的期望命中率作了计算,由于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外形及火控系统的性能接近基准坦克,且火炮的威力、初速均大于基准坦克,可以直接引用基准坦克在静止半隐蔽状态的各种计算结果,作为自行反坦克炮与坦克对抗时战场生存力分析的依据。

处于隐蔽停止状态的反坦克炮识别一个行驶中的敌坦克的或然率,远大于行驶状态敌坦克识别隐蔽静止状态的自行反坦克炮的或然率。经检验,要达到相同的识别效果,运动中的坦克需要4倍于处于静止状态的自行反坦克炮的时间。同时,依托预设阵地隐蔽的自行反坦克炮可以利用有线通讯联络,使多种观察手段协同动作,既提高观察识别目标的几率,又可在电子对抗中减少自身的暴露。在反坦克作战中,处于半隐蔽状态的自行反坦克炮,较之进攻坦克具有高得多的战场生存能力。

使用原则和作战任务以及系统配置的区别,导致主战坦克的成本要远高于自行反坦克炮。生产一定数量的主战坦克和相对较多数量的自行反坦克炮,会在短期内实现对敌装甲目标给于足够火力打击的目的。在进攻作战中,应以综合性能较好的主战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而自行反坦克炮则作为辅助突击的火力补充。在防御作战中,依托预设阵地,自行反坦克炮可充分发挥集群火力作战的优势。举个例子来讲,在防御作战中,如果1个自行反坦克炮连成功的阻击了1个敌军坦克连的进攻,自行反坦克炮所需要的是用等同于主战坦克的火力来消灭坦克,在与主战坦克的对抗中,其自身的防护是靠消灭敌人来实现的。因此,自行反坦克炮的乘员要比坦克乘员更值得尊敬。

在配用弹种上,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配备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与榴弹,均采用带金属短底的半可燃药筒的整装式弹药。据有关资料分析,发射穿甲弹时对150毫米/68度均质甲板的有效穿透距离超过了3,000米,直射距离大于2,500米,千米立靶密集度公算偏差不大于0.26米X0.26米。记得当年采访“军中第一炮”——王治功大校时,当谈到有关解放军大口径穿甲弹的威力时,王治功大校充满自信的说:从掌握的资料看,没有哪个国家的动能穿甲弹能够超过人们装备和即将装备的水平,在这一领域人们是领先的。

另外,在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上还配备有高爆榴弹。该弹弹丸重19.5千克,初速960米/秒,最大射程大于9,000米,具有不小于100毫米加农炮榴弹的杀伤威力。从人们的传统观念上,一般认为榴弹只能杀伤非装甲类目标,对装甲目标作用不大。但实践证明,120毫米高爆榴弹对坦克目标仍具有较大的毁伤效能。在试验中,89式120毫米曾对远距离上的59式坦克进行射击,当炮弹落在距坦克5米左右的距离内爆炸时,其破片对坦克炮塔上靠近爆点的设备具有极强的破坏效果。120毫米高爆榴弹直接命中坦克,美军M1A1/A2之类的坦克也完全丧失作战能力。

特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自行反坦克炮,顾名思义,就是将火炮安装在能够机动行驶的具有装甲保护的履带式或轮式底盘上。由于受当时的技术条件限制,120毫米火炮只能安装在履带式底盘上。根据军方的要求,采用83式152毫米自行加农榴弹炮的321履带式通用底盘作为自行反坦克炮的底盘。在底盘车体前部右侧安装有1台与59式坦克相同的12150L型520马力发动机,驾驶员位于车体前左侧。该车最大公路时速为56.6千米/小时。

作为炮兵用自行反坦克炮,为减少底盘型号,以利于维修和后勤保障,采用自行火炮中型通用底盘是理所当然的。但从总体设计考虑,采用该底盘似乎不尽合理。具体表现在,由于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部队的一线防御性武器,而不是二线压制兵器,因而要求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从理论上分析,如果炮塔只要求能防非直接命中的大口径榴弹破片和枪弹的话,其正面装甲水平厚度应该不超过40毫米。而从外观上看,现底盘的首上装甲均很单薄,恐难以防御小口径炮弹的攻击。对水箱等的防护就更差了。可以说底盘与炮塔的防护性能是不匹配的。

由于底盘发动机前置,致使首部过长,炮塔回转中心偏于底盘后部,为保证一8度射界的要求,火线与全炮均较高。再者,底盘发动机前置,炮塔重量将加在车体后部,导致全炮悬置部分重心较底盘弹性中心偏后,这将导致第6对负重轮及扭力轴负荷太大,影响车体的强度寿命与舒适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人员采取了把炮塔回转中心前移60毫米、加厚前装甲等措施。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炮塔设计特点

由于在设计时,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仅要求能够防护近距榴弹破片和机枪穿甲弹的射击,因此,其炮塔采用薄装甲板焊接而成,从前装甲板间的焊缝上推测,其正面装甲板的厚度不会超过50毫米。因此,炮塔两侧、底部及后部的装甲厚度会更薄。作为自行反坦克炮在设计时可将防护性能降低一些,但从整个火炮系统的重量和单位功率的数值来看,完全可以将炮塔的防护水平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不影响机动性。但好像是受设计思想的限制,设计人员似乎并不看重89式120毫米火炮的防护性能。

从炮塔上的布局来看,炮塔右侧是装填手位置、炮塔左侧前面是炮长位置、后面是车长位置。弹舱设置在炮塔尾部,由于在炮塔上部没有发现有泻压板,再加上该炮采用半自动装填系统,因此判断炮塔内没有实现弹药隔舱化。在炮塔尾部右下侧,有一个补充弹药舱门,通过此舱门可以方便地向半自动装填系统内补充弹药。在炮塔两侧前部各有4具烟幕弹发射器,烟幕弹发射器的后面是储放物品隔栏。

120毫米火炮技术特点分析

由于研制过程中将120毫米火炮的作战目标定位延伸到了80年代以后可能出现的装甲目标上,因此,科研人员认为,在中国现有的技术基础上实现这样的穿甲威力,主要的途径应该是大幅度提高穿甲弹的炮口初速、大幅度降低其极限穿甲速度和大幅度降低其外弹道速度损失。而上述途径主要是靠增大火炮的膛压来实现的。 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火炮膛压时,最初的膛压设计约为430Mpa,经过修正后提高了25%,火药力也较最初方案提高了14%。

在增加火药力受到限制的情况下,适当加大药室来提高装药量,是获得高膛压的一种办法。考虑到火炮口径的发展趋势,选取大药室结构较为有利,但药室增大受到坦克总体布置、装填手装填炮弹的回难等约束。在总体论证和留有储备的思想指导下,科研人员确定了较大的药室底径并加长了药室,保证了大装药量的使用要求。这种药室对定装式炮弹来说已近允许极限,再要继续增大,就必须采用分装式炮弹、自动装弹机构和全可燃药简等新技术。

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由于膛压较高,必须要有高强度炮钢和身管自紧技术,因此,解决炮钢性能、自紧方法要求和强度计算是火炮设计的基础。 为了生产高强度炮钢,设计人员考虑到工厂可能采用的炮钢新品种、新的冶炼方法和热处理工艺,初步提出第一阶段弹道炮身管的强度等级为P-95,样炮身管的强度等级为P-100,第二阶段样炮身管强度等级要超过P-110。

身管自紧是通过一定的工艺手段在半精加工炮管内膛施以高压,使火炮管壁发生一定成度的塑性变形。当此高压解除后,在靠近内膛的管壁中形成压缩残余应力,借此部分地抵消火炮发射时膛压造成的工作应力,并延迟内膛表面疲劳裂纹的扩展,从而提高火炮身管弹性强度和疲劳寿命。该技术首先是法国火炮设计师马拉维(Malavai)于1906年提出的,但因当时缺乏理论依据,直到1913年才在炮管上第一次获得实际应用。

自紧理论的研究是由特纳(Turner)于1909年开始的,至1930年英国人马克瑞(Macrea)发表了“金属的超应变”论文后,该技术的基本理论便日趋成熟。到了第二次大战时,各参战国纷纷应用自紧技术提高火炮身管的弹性强度,同时激发了英美等国对自紧理论的研究热情。数十年来,国际上对自紧原理、自紧身管残余应力分布、自紧身管强度设计、自紧工艺及应力松弛等方面做了十分广泛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虽然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未能彻底解决,但作为一项实用技术,自紧及其后的稳定化热处理工艺已经成被世界各国广泛地应用于高膛压火炮身管的制造中。

《当代中国的兵器工业》一书报道,中国火炮身管自紧技术的研究工作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的,多年来在模拟试验和全尺寸身管的研制过程中,开展了液压自紧技术、液压自紧火炮身管强度计算方法、高膛压火炮身管机械自紧技术基础研究、高效液压自紧技术、自紧实际控制、液压自紧身管设计规范、爆炸自紧、火炮身管疲劳寿命等课题研究以及较大规模的实际应用工作。这不仅为中国自紧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某础,同时也为中国现代火炮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过论证后,某所根据自紧方法、自紧压力、自紧工艺、自紧对身管设计提出的要求,将液压自紧技术应用于120毫米滑膛炮身管的设计上,并根据材料的屈服强度、膛压曲线进行身管的强度设计、强度校核和安全系数的舍取等。最后确定的120毫米炮自紧压力为近900Mpa,自紧段长度约3,000毫米,自紧时内膛直径和外径留有一定的加工余量,同时对药室部分的加工要求也予以确定。

在研制过程中,生产了经过液压自紧生产的火炮身管8根,弹道炮身管(6米长的)6根、分别装在样炮和弹道炮上进行了多次射击试验,样炮共射弹700余发,弹道炮累计射弹400发以上,未发现裂纹、胀膛炸膛等现象,满足了正常试验的强度要求。实践证明自紧的理论、身管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自紧工艺是正确和可行的。

火炮技术设计从总体布置开始就要充分考虑坦克总体对火炮的约束、火炮的平衡、火炮的射击精度,火炮部件结构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及工艺上的可行性等技术问题,集中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反后坐装置的布置方式和保证射击精度问题。

反后坐装置可以是上置或下置式,后坐型式可以是杆后坐或简后坐。在设计反后坐装置时,设计人员考虑到当时人们在上置杆后坐上有成熟的经验,对摇架、炮尾设计有利,部队使用维护也比较方便。而下置虽然可以降低炮塔高度,但摇架、炮尾设计和加工在当时都有困难,液量检查也不方便。经多方研究比较,最后确定在120毫米火炮上采用上置杆后坐的型式。

保证射击精度和首发命中率是火炮技术设计上的一大重要课题。在120毫米火炮的设计中,设计人员采用将后坐部分重心尽量靠近炮膛中心线的方法,并对身管的内膛精度、弯曲度、壁厚差、炮日角及火炮各部件间的装配间隙都做了认真的考虑;另外在击发系统设计中采用电击发装置(药筒的底火也相应要求电击发底火)以缩短击发时间,还在火炮身管上采用身管热护套以减少环境对身管弯曲度的影响。

火控系统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为了在作战中获得较好的射击精度,设计人员在89式120毫米自行坦克炮上安装了测瞄合一、双向机械装表扰动式简易火控系统。该火控系统由测瞄镜、耳轴倾斜传感器、方位角速度传感器及火控系统计算机等组成。可在5,000米内观察、识别目标和测距、在3,000米内解算射击诸元、自动装表抬炮,具有自动选弹功能,解算与装表均有较高的精度。其优点是:能完成停止间对活动目标射击,结构简单,功能较全,测距机与瞄准镜合为一体,防护性能较好,操作方便。由于采用高低角与方位角双向稳定炮控系统,具有车长超越调炮功能,旨在缩短反应时间,可在行进间搜索、捕捉、瞄准目标。

火控计算机容量为发展新炮种留有贮备,而选用双向稳定炮控系统则为配置新型火控系统提供了技术储备。昼、夜观察镜的数量、性能及火炮上的配置,保证能全方位覆盖观察,具有一定的夜视,夜瞄与夜间行驶能力。

火控系统与火力系统较好的匹配,使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具有较短的反应时间(对固定日标为7秒钟,对活动目标为10秒洱较高的首发命中率,战技指标要求对2,000米距离活动装甲目标首发命中率≥65%,而设计定型实测值,检验性自击对2,000米距离上2.3×2.3米大小固定目标的命中率为90.7%,对2,000米距离上2.3×2.3米大小活动目标的命中率为75.1%。

在具备了强大的火力和较为精确的射击精度之后,提高自行反坦克炮的实际发射速度,对消火敌装甲目标与保存自己,无疑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投入了大量精力发展、研制弹药的装填机构,以提高射速。

经充分论证与多种方案的筛选后,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采用了尾舱自动选弹、半自动定点供弹、人工装填的方案。其优点是:尾舱供弹线上可放置多种弹种,其数量足够一次战斗使用。可以方便地实现自动、半自动、人工等方式选弹。对装填手消耗体力最大、花费时间最长的取弹、供弹动作,实现了半自动化。考虑到由于任意角装填、输弹动作很复杂,可靠性也不易保证,而如果交给装填手来完成的话,在允许的工作强度内,可大大提高实际射速。由于在射击循环中,有相当一部分机构动作是重合的,从而可以保证射速达10发/分,实测供弹时间为2.9秒,供弹机全部循环时间为4.8秒,可以在半自动化选弹的条件下,在1分钟内最多供弹14发。

在100毫米口径以上的用克炮或自行反坦克炮中,没有一种射速能够和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相媲美的。当然,在战场环境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实际射速可能要较理论射速要低许多,但是假如对抗的双方均处在相同的作战环境下时,拥有较高射速的89式120毫米火炮所占据的优势可能会大一些。当处于多目标对抗的环境下时,高射速的优点将体现的更为明显。该半自动装填系统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操作使用与维修方便。在半自动供弹出现故障时,可以降级使用,方便地转换为人工供弹方式。

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设计和研制从1978年提出到1984年结束,经历了6年的时间,其火炮和穿甲弹系统经过了工厂联合鉴定试验,总体性能已经达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或者说达到了80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穿甲威力不仅优于已掌握的苏T—72坦克炮,而且还优于德国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普遍装备西方国家的Rh—120型120毫米坦克。由于,在设计之初采用了大药室结构(世界120毫米坦克炮之最),而相对宽阔的炮塔空间为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巨大后坐力提供了相对较大的后座距离(坦克受炮塔空间的限制无法为火炮提供太长的后座距离)。

在经过改良后,发射最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炮口动能并不比德国加长身管(55倍口径)的120毫米坦克炮小。从另一方面讲,通过该炮的设计研制带动了中国高强度炮钢技术、液压自紧技术、身管内膛镀铬技术、热护套技术、高膛压测试等技术的发展。这些实用技术不但为中国高膛压火炮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也为中国兵器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为中国国防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通过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研制,使人们完全掌握了较为成熟的自行反坦克炮设计思想,这给以后开发轮式底盘的自行反坦克炮(或称轮式突击炮)提供了难得的宝贵经验,为研制未来解放军快速反应部队必须的新型装备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运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模型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是作为师属一线防御装备部署的。 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一定部署在重装部队中。配属在机械化师的自行火炮团中,而不是装甲师。在装甲部队中,近300辆主战坦克组成的突击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多一个营或团的89式120毫米自行火炮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机械化师中最多只有一个装甲团,突击防御力量并不是很充足,为了增强作战能力且尽可能的降低装备采购费用,配属价格低廉而威力强大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作为防御和突击力量的补充,应该是种较为合理的选择。

在机械化师的建制内如果在已有自行火炮团的基础上再增加1个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团的可能性应该不大,也不合理。在师属自行火炮团的建制内增加一个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营的话,较为可行。假设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以一个营的编制编入自行火炮团,而在团属自行火炮营中再编入一个89式120毫米自行火炮连,这就是说在1个机械化师中应该能够配备2个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营。无论从进攻还是从防御的角度看,这样的配置是较为合理的。

自从80年代未起,89式120毫米自行火炮几乎和88式坦克一同开始列装部队,很快出现了一个令装甲部队尴尬的事实:作为主要突击和防御力量的88式坦克上采用的10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根本无法和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相比,也就是说,在机械化师中威力最强大的不是装备数量最多的主战坦克,而是数量不是太多、作为辅助防御和突击力量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凭借超强的火力(不是厚重的装甲),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成为了装甲部队中名符其实的“斐迪南”。从某种意义上讲,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实际上可能会充当“灭火队”的作用,即在师级的防御或进攻作战中,作为辅助突击力量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可能会被派到最危险的地段“灭火”。自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装备部队以来,在机械化师中担任主角的实际上并不是88式坦克(有的机械化师中甚至只有59式坦克),作为配角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比主角88式坦克更能胜任最危险的任务。这种尴尬局面一直延续到96式主战坦克的入役而渐渐淡去。

改进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模型
从解放军装备的情况看,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总装备数量至少也在数百辆以上,其服役时间平均在10年左右,与解放军的现役装备相比,并不能算是老装备。因此,针对其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出发,对其进行现代化技术提升是很有必要的。

1、利用成熟技术对580马力发动机进行改进,在不改变外形尺寸的前提下用其替换原520马力发动机,并配以相应的传动系统,对原有的悬挂装置进行改进,以进一步改进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机动性。

2、对底盘进行强化改装,在受弹几率较高的部位安装附加装甲和双防反应装甲。

3、在炮塔前部、两侧以及后部有针对性地加装附加装甲并相应地安装双防反应装甲,防护要求能够抗击穿深在500毫米以下的105毫米炮弹动能穿甲弹。增加附加装甲和双防反应装甲的重量以5-6吨为限,全车战斗全重控制在36吨左右。

4、为炮长换装简易式热像瞄准镜(与车长共用一个通道),为车长安装周视瞄准镜;安装简易稳像式火控系统,使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具备动对动射击能力。

5、在已有炮射导弹的技术基础上开发120毫米炮射导弹系统,增大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对装甲目标的摧毁距离(>5千米)。

6、在连排级指挥车上,加装车际信息综合指挥通讯系统。

7、按上述改进情况,批量改装费应控制在不超过300万人民币。

8、针对国际市场,在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基础上,将其炮塔进行改装后,安装在经过改进的PLZ—45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的装甲增强型底盘上,开发一种外贸型自行反坦克炮。

9、如果客户表现出对89(大改)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有兴趣,可按照客户要求进行进一步改装。包括:提升高级火控系统和作战指挥通信系统、改善乘员工作环境、如有特殊需要还可更换125毫米火炮(及其配套的装填系统)等。

发展编辑本段回目录

经过改进后,中国装备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的改装费用可控制在96式坦克的30%左右,即装备1辆96式主战坦克的费用可以改装3辆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与96式坦克相比,改装后的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在火控系统上与其基本相同、火力上处于一定优势、防护性能相对较弱。

高技术战争以及远程精密制导攻击弹药日趋完善,大规模装甲集团间的对抗作战形式出现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世界范围内陆军的发展正朝着快速化、轻装化、信息化发展。综合中国的国情,在未来的可预见的地面战争中,陆军装甲部队的作战模式将是依托空中优势下的突击与反突击作战。结合中国地域的特点和假想作战目标的设定,陆军机械化装备中的轮式、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的发展会迎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89式120毫米改进型自行反坦克炮在一定程度上,在分布于三北地区的机械化部队中占据相对的主导地位,而这一地位会一直延续到新一代履带式自行反坦克炮的出现,或者伴随陆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模式发生转变为止。

参考资料 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中国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