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74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3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宋子文
宋子文
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
刘春
刘春
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
列奥尼达一世
列奥尼达一世
韦拔群
韦拔群
肖朝贵
肖朝贵
苏士亮
苏士亮
苏支前
苏支前
海凤阁
海凤阁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图)李月美
李月美
李月美,又名李月眉,1918年生于马来亚槟城一个华侨家庭,原籍广东省台山市20世纪30年代,女扮男装回国参加抗战工作的女中英豪李月美,被誉为“当代花木兰”。战后,李月美随丈夫(即当年搭救她的司机)移居缅甸,育有10个儿女。为把他们培养成材,李月美将8个孩子送回中国读书,并离开丈夫独自回到广州就近照料。1968年逝世。

目录

[显示全部]

当代花木兰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李月美
李月美——当代花木兰
抗战期间,正当祖国处于最危急的生死存亡关头,数千名南侨机工毅然抛弃海外安逸的生活,奔赴祖国烽火弥漫的抗日疆场,在华侨史上谱写出一曲曲气壮山河的篇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回国参战的南侨机工中,竟然有女扮男装被誉为“当代花木兰”的巾帼英雄,李月美便是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真实历史人物之一。

1938年底,陈嘉庚以南侨总会名义招募3200余名华侨机工(即汽车驾驶员维修工)回国服务,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战物资。李月美会驾驶汽车,有心报国,便兴致勃勃地前往当地筹赈会报名,但却因不收女性被拒之门外。于是,李月美乃效仿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穿上弟弟的衣服、女扮男装到另一处埠头报名应征,结果姐弟俩双双入选机工服务团。1939年,李月美即瞒着父母悄悄地随机工服务团启程回国。

1939年2月,李月美一行经过海上几天几夜的颠簸,在安南上岸,又经过陆上几天几夜的颠簸,乘火车到达祖国大西南重镇——昆明。在昆明经过军训后,被分配到总部设在贵州的“红十字会”当司机。李月美既有男子的粗犷,又有女子的精明;既有男子的豪爽,又有女子的细心,因此,在各种各样的场合里,都没有让同伴怀疑到“他”是个女子。李月美在感情深处,更以一个女性的全部温柔,表现在她所进行的救死扶伤的行动中。战场抢救伤病员,军运线上抢运医药、武器,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到处都有她的嗓音。在红十字会里,谁都认识“他”,赞扬“他”,但谁都没有想到,“他”竟然是女扮男装。

李月美被分配在总部设在贵州的“中国红十字会”当司机。一位过路的南侨机工及时发现,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把她搭救出来,送医院急救。直到此时,周围的人们才发现这位司机原来是个女儿身,无不动容。此事经媒体披露后,轰动一时,李月美被誉为“当代花木兰”,何香凝还曾题词“巾帼英雄”相赠。此后,她改当护士,成为白衣天使,直至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到马来西亚

战后,李月美随丈夫(即当年搭救她的司机)移居缅甸,育有10个儿女。为把他们培养成材,李月美将8个孩子送回中国读书,并离开丈夫独自回到广州就近照料。在黑白颠倒的“文化大革命”中,李月美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并被迫害致死。1968年逝世。1979年10月23日,中共英德华侨茶场委员会,召开了为李月美彻底平反恢复名誉的大会和追悼会,当代花木兰英名永垂不朽。

抗日救国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李月美
滇缅公路上军事运输
李月美,1918年生于马来亚槟城一个华侨家庭,原籍广东台山。父亲是一名华侨商人,为人豪爽正直。母亲善良贤惠。李月美兄弟姐妹九人,她排行第四。她自幼在当地华侨学校读书,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文学习成绩优异。随着岁月的递增,她长成一米七多的高个子,像个英俊的小伙子。她的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兴趣广泛,尤其喜爱文娱体育,能歌善舞,还学会开汽车。正因为她会驾驶汽车,参加了机工团回国,奋战在滇缅公路军事运输线上,谱写出名闻海内外的传奇故事

七七卢沟桥的枪声,宣告祖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亦震惊了海外华侨的心。战争初始,日寇长驱直入,祖国的锦绣河山大片沦陷,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危难,侨居海外的炎黄子孙,忧心如焚。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李月美和同学们热血沸腾,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宣传队进行义演,上街卖花,抵制日货,还组织女子篮球赛,将募捐到的款项交给筹赈会,支援祖国抗日救亡。

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1938年底,广州沦陷,香港通道被阻。积存在港的大批军火,除部分改由安南运入广西外,大部分移往仰光,准备由刚建成的滇缅公路运入云南。但当时国内驾驶人员奇缺,因此,西南运输处致电向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求援。陈先生立即以南侨总会名义发出通告,号召华侨青年回国服务,南洋广大华侨青年闻风而动,踊跃报名参加,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

李月美被这股爱国热潮所鼓舞,也兴致勃勃地前往筹赈会报名,却被拒绝,原来不招收女机工。怎么办呢?难道女人就报国无门吗?李月美心里不服气。她想起在华侨学校读到的中国古代“木兰从军”的历史故事,自古就有女扮男装上战场的巾帼英雄,千古流芳,难道不正值得后人效法吗?

终有一天,李月美瞒着父母,穿上弟弟的衣服,到埠头报名应征。她的体魄、嗓门和泼辣个性,谁也没有觉察到这是一个女扮男装的女侨工。她终于以一个中华铁血男儿的身份,实现了报效祖国的愿望,毅然踏上抗日救国征途。

抗日事迹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李月美
抗日中的白衣天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历史不会忘记“七·七”事变后日寇在神州大地上惨绝人寰的所作所为。1939年,历史不会忘记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3200多名南洋华侨机工远涉重洋,投身抗日报效祖国的壮举。68(1937年)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发动血腥的侵华战争,1938年,中国主要港口大多数被日寇侵占,从国外输入的抗战物资只有香港和安南(越南)两条通道进口。1938年10月广州沦陷,香港到广州的通道也被阻。“不是公路是血路,百万雄工中外赞”的滇缅公路——这条唯一的抗战物资大通道成为了关系抗战生死存亡的大动脉。为抢运抗战物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致电新加坡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要求在南洋征募汽车司机和汽车修理工回国,在滇缅公路和西南等省服务,抢运抗战物资,以救祖国燃眉之急。在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下,海外千千万万华侨无不热血沸腾,急祖国所急,一声号召,成千上万华侨青年立即响应,掀起回国热潮,矢志报国。在短短数月间,3200多名华侨机工放弃了南洋优裕的生活条件,离别了亲人,代表海外1100万华侨回国参加抗日,开始了他们悲壮的征程。

(图)李月美
白衣天使
滇缅公路全程1200余公里,由缅甸腊戍经保山到昆明,蜿蜒在海拔2000多米的崇山峻岭之中。从缅甸腊戎起要翻越两座大山:高黎贡山大王山,跨过波涛汹涌的怒江、澜沧江、漾濞江,途经10个城镇才能到达昆明。很多归国机工对滇缅公路印象最深的就是路况,1939年1月才全线通车的滇缅公路路况极差,运输条件十分简陋。这条路山高、路窄、坡陡、弯急,晴天时,车轮过后尘土飞扬如滚滚黄龙,雨季时,到处是烂泥、陷坑,或者边坡塌陷、山岩塌方,碰到打滑陷轮时,机工只好自己去动手砍树、抬石头把车轮从坑中想办法抬出来。碰到塌方或者车子抛锚时,就得停在荒山野岭,食宿无着落,不但要看管好所运物品,还得防止遭到野兽袭击。同时滇缅公路一线是有名的“虐瘴区”,疟蚊猖獗,蚂蟥成群,还有数十种毒蛇出没。路况复杂只是滇缅公路难走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日寇为了切断这条中国对外交通的“大动脉”,曾经派出大批飞机对滇缅公路进行轰炸和扫射,每当敌机来轰炸时,南侨机工们只好跑到山林中暂避,等待敌机走后才继续开车。在1200公里的滇缅路上有数百名骁勇机工就是在日军的轰炸和扫射中英勇献身的。如今还在世的机工们一回忆起在滇缅公路上牺牲的战友无不热泪盈眶。

在滇缅公路上有一段出了名难走的路:老鲁田惠通桥。这段路险峻异常,路窄坡陡,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怒江,一不小心就会车毁人亡。在滇缅路上南侨机工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为保证抗日物资的运输,空车要靠外,重车靠里。在第一批回国的南侨机工中有一位叫邱九良的司机在惠通桥坡滑、路窄的路况下,为了让一辆迎面来的重车时,一下子翻下了悬崖,连人带车连影子都没有了,后来大队派人去找,却再也没有找到。

意外姻缘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李月美
抗日中的人们
1940年某日,李月美因公在滇缅公路一急转弯处不慎翻车,身负重伤,脑震荡。幸亏过路的南侨机工车队及时发现,海南籍南侨机工杨维铨奋力抢救,把她从压扁了的驾驶室中搭救出来,马不停蹄地送往医院急救。

杨维铨是个朴实的汉子,论个头,比李月美要矮一截。而当他人危急时,他奋不顾身地帮助别人,显得精力过人,神采奕奕。他与李月美素不相识,他救下李月美,又亲自送“他”入医院。救人救到底,他甚至留下来精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终于,李月美再也不想隐瞒,她把自己的真相向这位危难相逢、热心仗义的男子汉和盘托出,并要他为自己保密。杨维铨满口答应下来,仍像小哥哥一样护理她,而且更加尽心尽力。

一个月后,李月美康复了,她对杨维铨的诚实和善良深有感触,也渐渐理解了他的真挚感情。他们终于相爱了。当杨维铨带着还她“女儿装”的李月美来到队长面前,队长和南侨机工战友们无不称奇。这一段滇缅公路巧结的传奇姻缘,这一位花木兰式的巾帼女子,在海内外顿时被传为佳话。星马报界曾以“当代花木兰”为题,详细加以渲染报道。

廖仲恺夫人、著名社会政治活动家何香凝女士为彰其爱国精神,特地题“巾帼英雄”四个大字,赠李月美作永久纪念。这面红绸锦旗,李月美一直珍藏在身边,视为至宝(可惜在1966年“大破四旧”狂潮中,被抄家而至今下落不明)。

从此,李月美脱去军装,成为“白衣天使”。她以女性特有的温柔细心护理、照料为国负伤的抗日将士,以热情的歌声鼓舞大家的士气和斗志。凡是经她护理过的南侨机工伤病员,即使是在半个世纪之后的今日,对笔者回忆此事之时仿佛就像昨天一样,记忆犹新。从一张保留下来的照片看,上面题的正是:“白衣天使李月美。”

李月美的弟弟李锦容,亦于1939年7月参加第八批机工服务团回国,分配到西南运输处第十五大队,在滇缅公路从事军运工作,姐弟有机会常聚一起。夫妻恩爱,姐弟重逢,那是李月美最幸福的岁月。

抗日胜利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李月美
抗日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亲身回国抗战的李月美姐弟,与幸存的南侨机工战友们,怀着无比欢乐的心情热烈庆祝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为表彰南侨机工赤子功勋,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特颁发了奖状,文为:“华侨机工李月美,热心爱国,敌忾同仇,抗战军兴,应募服务,前后七载,备致勤劳,应予嘉奖”军事委员会战时运输管理局也发给荣誉证明书,内容是:“兹证明:李月美于抗战期间,由南洋回国,在公路运输服务,颇著勤劳”。

1946年,李月美复员回到槟城。当年她乔装打扮不辞而别,曾使母亲老泪纵横。而今“花木兰”重着女装奏凯南返,全家团聚,欢天喜地。战后复员与家人团聚之后,李月美便与丈夫杨维铨带着孩子定居缅甸,开设一间咖啡店。数年之间,她生了10个孩子,把精力倾注在培养孩子方面,忘不了对孩子进行中华文化教育,牢记华族之“根”。

响应号召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李月美
抗日英雄
李月美永远不会忘记,1954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访问缅甸时,李月美作为华侨代表参加了座谈会,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当缅甸侨团介绍她是当年女扮男装回国抗日的“花木兰”时,周总理连连称赞:“巾帼英雄!”周总理还语重心长地叮嘱:“要注意培养下一代,让孩子们到祖国读书吧!”李月美把总理的教导铭记在心,为此,她计划将孩子培养成为出色的翻译人员,为中缅文化交流和友谊贡献力量,于是,她有计划地开始实施培养子女学习中、英、缅多种文字。

1965年,李月美首先将四个较大的孩子(次女玲华、三女玲玉、长子善国、六女玲美)送到广州侨校补习。结果,善国和玲美双双考上北京外语学院。消息传至缅甸,李月美非常高兴,提出将家中另外四名小孩也送回国读书。

可是,在继续将子女送回国读书的问题上,李月美曾与丈夫发生争执。杨维铨希望留几位在缅甸身边。而李月美则坚持全部送回祖国。最后,李月美说服了丈夫,并决定她本人带孩子全部回国定居,以培养子女读好书。1965年11月,李月美带着另四个小孩(七女玲莉、八女玲茜、九女玲薏和幼子善中)又回国了,只剩丈夫留在缅甸。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李月美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