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309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7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博客
博客
微博客
微博客
博客词汇手册
博客词汇手册
博客网
博客网
女性博客TOP 100排行榜
女性博客TOP 100排行榜
博客历史上的7个里程碑
博客历史上的7个里程碑
博客报纸
博客报纸
博客公益传播
博客公益传播
广告博客
广告博客
博客话语权
博客话语权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目录

[显示全部]

博客中国(Blogchina)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博客中国是IT分析家方兴东王俊秀2002年8月发起成立的知识门户网站。2003年底成为中文第一博客网站。

  博客中国(BlogChina.com)代表互联网最新发展的博客模式,是一个中立、开放和人性化的精选信息资源平台,面向每一位工作繁忙、却需要持续补给知识的人士:创业者、企业管理人员、市场研究人员、产业分析师、证券分析师、风险投资家、投资银行、技术专家、企业家、科学家、媒体编辑记者、律师、高等院校师生……

  通过博客(Blog),任何人都可以将日常得到、看到和想到的思想精华及时共享出来。“萃取并联接全球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深度的信息与资源”,使你置身于这个高速变幻的时代,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触最鲜活的思想,浏览全球范围最好的新闻、文章、评论与报告,准确把握最新的热点、观点和动态趋势。同时,博客也是未来的个人和商务沟通新模式。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在一次对全球优秀CEO的演讲中提到“博客将是未来商务沟通的主流模式。”

  博客中国立足高端,注重思想性和知识性,以高端信息立足中国,放眼全球。 “每天5分钟,为思想加油”是博客中国面向读者的建站宗旨。博客中国追求精粹,将繁杂的信息过滤并浓缩为简洁的知识,将漫无边际的机器搜索转变为最精炼的“专家搜索”。因为立足高端,博客中国才能迅速成为第一博客门户。

  博客中国追求中立,立足全球视野,畅所欲言成为特有网络文化;博客中国追求共享,把独立思想的精华分享给更多的人;博客中国追求开放,无意将读者锁定在一个网站内,而是倡导“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在每位博客的导引下,从博客中国出发,探索最需要的信息资源。

中国博客宣言编辑本段回目录

博客中国(blogchina)发表于2002年8年

 当年,哈维尔苦苦思考,后极权时代无权者的权力问题。今天,一个同样深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互联网兴起所导致的去中心化时代,还有没有我们思想的中心?

    互联网的出现,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类信息稀缺的问题。但是,当互联网本身变成信息海洋的时候,人类不得不面临另一场新的挑战:那就是超越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伟大又一次凸显出来。迄今为止,只有人脑对信息的搜索和鉴别才是最可靠的。互联网在经历了军事阶段、商业阶段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文化阶段。

    互联网文化阶段的一缕霞光是由这样的一群人点燃的——他们像远古的炼金术士一样对知识充满痴迷。他们是一群率先走出信息迷宫的人,他们乐于向人们分享在信息海洋里的冒险历程,为后来者开辟一条条成熟的航线。他们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我们把这样一群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们,称之为博客(Blogger)。他们的出现,使我们在互联网世界,第一次有了知识积累和文化指向。使人类由粗放的数字化生存,过渡为个人化的精确的目录式生存。“博客”不是博士,但他们是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他们的渊博不是体现在封闭的内涵,而是体现在他们奉献的外延。如同当年麦哲伦的航海日志一样,博客们将工作、生活和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博客日志(Blog或Weblog),将日常的思想精华及时记录和发布,萃取并联接全球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使更多的知识工作者能够零距离、零壁垒地汲取这些最鲜活的思想。

    博客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互联网开始真正凸现无穷的知识价值。如果说,黑客代表了互联网技术野蛮的张力,而博客则代表了重建互联网秩序的向往。在解构中建设,在离散中合作,在学习中开放,已成为博客对世界的关怀方式。他们展示的博客文体、博客行为和博客思想,将是互联网时代重要的文化现象。将重新定义互联网的界限,改变我们生存的背景。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知识稀缺的国度,博客的繁荣,具有更特别的意义。博客在中国不仅是航海者,还是盗火者。在汉语世界中的自娱自乐,最终将会使中国走向狭隘,而对新知的探索之旅越加充满荆棘。

    我们希望,博客文化能引领中国向知识社会转型,博客关怀能开启一个负责的时代。

“博客中国”的由来:感谢微软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是写于“博客中国”开通之处的文章,重新发出来,使大家对事实有所了解。对自己而言,有些根本性的东西是不能忘却的。也正是有着这样的记忆和经历,我绝对要以最大的力量保证“博客中国”的独立和自由。

2002年7月6日,周末的一个普通日子,成了我一生中不寻常的一天。这天,我将《向微软投降》和《微软为什么》两篇稿件发给8家有着长期关系的网站和媒体。一两个小时后,我的文章陆续出来,许多都在重点推荐栏目上。再过一两个小时,这些文章却令人惊讶地陆续消失了。联系以后,才知道——周末的微软也反应迅速,其公关人员给各相关媒体做工作,施加压力;没有效果的,就搬用一些特殊的人际关系,要彻底封杀我的文章。我一边忙着争取文章复活,一边把相关内容拷贝记录在案。

我忙了一个周末,微软也忙了一个周末。我在为自己的言论自由而忙,微软在为扼杀我的言论自由而忙。虽然我批评过无数的公司和人,包括联想、中关村和英特尔等等,但这是我进入IT业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强大”的封杀。

感谢很多编辑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我的努力大多发挥效用,使我的文章回到原来的位置。毕竟,微软的能量和我个人的能量,当然是不可比的。他们拥有巨大的金钱,我除了一点道理之外一无所有。发我的文章“不能带来现金流,还要得罪人”。好在,这个世界上钱还不是唯一的道理。

从来没有像这一天那么忙碌,这一天我暂时不去关心IT业,不去关心国家大事,只是关心我个人的言论自由。对微软来说,这仅仅是两篇批评文章。它完全可以组织更多的反驳文章。如果需要,它甚至可以把我告上法庭。但对我来说,这意味着个人的言论自由,这是我的基本人权。

我倒要看看,一个市场价值3000多亿美元的业界巨头,一个刚刚在中国发表过冠冕堂皇言论的跨国公司,一个来自口口声声在全球以维护人权为己任的国度的企业,能否有足够的能量剥夺一个普通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这肯定不仅仅是我的个人问题。如果照此办理,总有一天我们所有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利都会加上一个前提:在微软的利益面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试问,来自“自由”“民主”国度的微软如果对一个普通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都不能容忍,那么,人们如何能够相信,“我们(微软)的目标是培育中国软件业”(鲍尔默语)?人们如何能够相信,“微软是一个生态系统维护者”(黄存义语)?人们如何能够相信,“使微软成为中国发展软件产业的忠实伙伴”、“以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经验支持产业的发展”(唐骏语)。

最近几年,我忙于互联网实验室,一直没有将重心放在写作和产业评论上。6月份开始,才重新启动。没有想到,与几年前相比,局面居然已经发生如此大的变化。甚至连一些网络媒体,也越来越间接地受控于市场的强势力量(少数拥有巨大广告的产业巨头),而开始远离弱势群体(中小企业、消费者和其他普通公众)。媒体应有的社会义务和公正越来越无从体现。尤其是微软这样的一个外国公司,居然可以如此蛮横地干涉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实在是令人震惊。

更令人悲哀的是,更多的人默认了这种现状,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甚至觉得理所当然。这的确是一个全局性问题,也是我写《向微软投降》的初衷。我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在文章中写道:“向微软投降,当然是生存和发展的上上之策,符合中国的社会状态,符合大多数人的需要。投降理论应该成为指导中国IT业发展的第一准则,甚至应该是指引中国发展的一盏明灯。现在,应该再写一本书,名字就叫《向微软投降》,呼唤并重新塑造中国的投降精神。你得承认,我们正处在一个投降的时代,投降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可是,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居然有不少看过文章朋友,惊讶地来问我:“你真的要投降微软了?”于是,为了不再“误导”大家,我不得不为文章添加一个实在是画蛇添足的题记:“本文为一时激愤之作,针对当下中国软件产业弥漫的不正常的氛围,怒其不争,哀其不幸。最早放在一个论坛。但是,令我大为惊讶的是,居然大多数人看不出本文的真实用意,使我们的内心愈加悲哀和痛心!难道投降意识在这个产业真的已经如此深入人心?!”

很快,我在著名的《北京青年报》也看到一篇署名文章,里面如此写道:“老有人提抓住微软的黑手,但伸向微软的黑手,是不是也该亮亮相了。第一是有些企业,是微软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对手,他们的行为很好理解,谁骂微软的嗓门大谁就是行业老二,这属于为企业发展卖力的。第二就是些无良的写手了,你骂小公司谁也不知道你是谁,而且骂微软就有现成成功的范例,以国家民族之名行窃谋私利之事,岂止无良,简直无耻。”

虽然,写文章只占用我1/3的时间和精力。虽然,写微软的文章只占我所有文章的1/10左右。但是,我觉得如果世界上真的摆着一条如此简便的成功之路,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退缩,而应该坦然戴着“无良、无耻”的帽子,“亮亮相了”。而且应该坚持,继续亮相下去。

时代在改变,产业也在巨变。我相信人类的一些基本信念、人们追求的一些基本权利、产业发展的一些基本规则是不会也不能改变的。这是我们对人类的未来有信心、对中国的未来有信心、对这个产业的发展有信心的根本原因。微软如此作为,只能使我更坚定了自己一贯的信念。我的所有文字依然坚持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直面挑战IT业的强势群体和垄断力量,为草根群体和创新力量摇旗呐喊。否则,真的不如回学校“烤书本”。而且经过这两年的实践,自己更加明白,后者才是这个产业真正的推动力,才是这个产业的最大活力和魅力。才是可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

扼杀,失败;再扼杀,再失败;直至彻底失败。未来的事实将证明这一点。

很久以来,自己一直就有开办个人网站的朦胧念头。由于这件事情,终于促使我不得不付诸行动。由于这件事情,就有了“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除了“微软的敌人”外,我还被人冠上了“网络旗手”的称号,现在大家都觉得这个头衔更多带着讽刺的味道,但我自己依然把它当作是对自己最高的肯定。因此,我也希望能够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IT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体现在网页上。并把自己平时看到的,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随时提炼书写,能够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也能够为朋友们提供一块“没有任何商业利益,没有任何先入之见”,展示独立思想的园地。同时,也使自己至少能够拥有一块不会被人扼杀的阵地。因为,我相信,这个产业还是需要一些独立而苛责的声音。

在网站即将开通之际,收到了另一位朋友蒋胜蓝的邮件,里面是传媒巨头维亚康姆(VIACOM)董事长萨莫·雷石东(Summer M Redstone)的几句话,这位全世界年龄最大的CEO,65岁才开始进军传媒产业,当时人们都认为他疯了。

“你认为我老吗?我可不这么认为,别叫我老人。我是一个内心有驱动力的人,渴望不断取得胜利。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我总是胜利,但我会不断尝试。”“大的成功并不来自成功本身,而是来自于失败、挫折甚至灾难,关键在于如何对待它们。”他说:“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自己都要比对手好得多”

一位81岁的老头尚且如此,我们这样的年轻人还能有什么理由退缩?我觉得这席话是对自己很及时的鞭策。的确,这个社会到处充满了“向下”的诱惑:一个人顺流而下,非常容易,也非常自然。

因此,我也很希望这席话,以及这个网站,能够给每一个读者带去更多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多积极向上的力量。

博客中国大事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8年10月,经过长期的产品改造和技术开发,博客网未来发展战略步入实施阶段。整体业务兵分两路:分离博客中国(Blogchina)和博客网(Bokee)两个品牌和域名,不同的定位下进行双品牌发展。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秉承6年来一贯的地位:每天五分钟,给思想加油!凭借积累的影响力和内容优势,继续主打高端,强化媒体影响力,打造中国网络媒体第一品牌。相信未来博客中国一定能够保持高速成长,成为中国互联网界真正精英和草根意见领袖的第一家园。 

  2006年5月13日,博客专栏(即博客中国)进行第三次改版,正式把博客中国定位为:中国思维第1集散地,知识者的梦工厂,思想者的聚乐园;倡导自由、平等、分享、互动理念;以评论性、思想性、尖锐性见长;以人为本,以文会友,汇聚国内精英群体;以传播思想、汇聚知识、洞察时事为己任。 

  2005年11月29日,博客专栏作家达到3000名。 

  2005年11月11日,博客专栏文章达到10万篇。博客专栏开始回归博客中国传统,博客专栏更名为博客中国。 

  2005年9月,博客专栏进行第二次改版。 

  2005年8月,博客专栏进行第一次改版。 

  2005年7月,博客网正式更换域名,原域名"blogchina.com"自7月1日起,正式更名为"BOKEE.COM",中文名称"博客中国"也更为"博客网".这标志着互联网第二代门户时代的来临.博客专栏成为独立频道(http://column.bokee.com/)。 

  2005年4月,博客网向市场推出了“播客”电台博客,就像博客颠覆了被动接受文字信息的方式一样,播客颠覆了被动收听广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播客可能会像博客(Blog)一样,带来大众传媒的又一场革命。 

  2005年3月,第二届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评选结果在中国传媒投资年会上揭晓。经过网站评选、投资年会现场代表和专家评选等层层遴选,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网站在众多明星媒体中脱颖而出,被年会评为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媒体。 

  2005年1月,收购博客动力。 

  2004年12月,开通无线频道,提供短信、彩信的博客式服务。 

  2004年11月,网上杂志《博客科技周刊》、《博客新知周刊》、《博客生活周刊》创建。 

  2004年10月,学生博客开通,成为广大学生的首选博客网站。 

  2004年9月,教师博客开通,成为中国广大教师首选博客网站。 

  2004年7月,网络刊物《博客周刊》创建。 

  2004年6月,“博客公社”频道开通,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深度沟通”的博客基地。 

  2004年成为博客门户网站。 

  2002年8月29日,博客中国发布了《中国博客宣言》,作为盗火者的博客在中国的出现,标志着以“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第一代门户之后,追求“思想共享”为特征的第二代门户正在浮现,互联网开始真正凸现无穷的知识价值。 

  2002年8月19日,博客中国开通(www.blogchina.com),blog首次在中国被翻译为“博客”。博客中国的开通,为同质化的世界带去一份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新东西,义不容辞地充当“博客思想”在中国推广和倡导的先锋。学术界汪丁丁、李希光等名人成为博客中国的专栏作家。

延伸阅读编辑本段回目录

博客中国:www.blogchina.co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博客 博客中国 博客网 中国博客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blogchina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