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历闰年是这样规定的: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叫做一回归年,一回归年长365日5时48分46秒。因此,公历规定有平年和闰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归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这一年有366日,就是闰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个回归年又多0.0312日,400年后将多3.12日,故在400年中少设3个闰年,也就是在400年中只设97个闰年,这样公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就相近似了。由此规定: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例如1900年、2100年就不是闰年。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每隔400年则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
设置原因和规律编辑本段回目录
![]() |
遵循的规律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闰年(leap year),在公历(格里历)或夏历中有闰日的年份,以及在中国旧历农历中有闰月的年份。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天)即一回归年(tropical year)。公历的平年只有365日,比回归年短约0.2422 日,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于第四年加于2月,使当年的历年长度为366日,这一年就为闰年。现行公历中每400年有97个闰年。夏历的平年只有354日,比12个朔望月短0.3671日,为使每月初一与月朔相合,规定每30年中有11年的年底增加1日,这一年的历年有355日,即为闰年。中国旧历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平年比一回归年少约11天。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在加有闰月的那一年有13个月,历年长度为384或385日,这一年也称为闰年。
按照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要多算出0.0078天,这样经过四百年就会多算出大约3天来,因此,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所以规定,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的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详细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西方公历的“闰年”
阳历中有闰日的年份叫闰年,相反就是平年,平年为365天,闰年为366天。在公历(格里历)纪年中,平年的二月为28天,闰年的二月为29天。闰年平月2月29日为闰日。
增加闰日的原因
现时的公历以回归年为“年”的计算基础,而一个回归年大约等于365.24220日。因为在平年公历只计算365日,结果四年后便会累积0.24220×4=0.9688日,大约等于一日,所以便逢四年增加一日闰日以抵销这0.9688日。
计算闰年的方法
公历纪年法中,能被4整除的大多是闰年,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能被3200整除的也不是闰年,如1900年是平年,2000年是闰年,3200年不是闰年。
中国农历的“闰年”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农历作为阴阳历的一种,每月的天数依照月亏而定,一年的时间以12个月为基准;为了合上地球围绕太阳运行周期即回归
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个月,增加的这个月为闰月,因此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
农历没有第十三月的称谓,闰月按照历法规则,排放在从二月到十月的过后重复同一个月,重复的这个月为闰月,如四月过后的闰月称为闰四月。
农历闰年闰月的推算,3年一闰,5年二闰,19年七闰;农历基本上19年为一周期对应于公历同一时间。如公历的2001年5月27日、1982年5月27日和1963年5月27日这个日子,都是闰四月初五。
中国旧历农历纪年中,有闰月的一年称为闰年。一般年份为12个月,354或355天,闰年则为13个月,383或384天
编程中公历闰年的简单计算方法:
设年份 year
if (year能被4整除 and 不能被100整除) or year能被400整除.
then 该年为闰年
else 该年为平年
闰年闰月编辑本段回目录
公历所在月份闰月(初一日)干支年
![]() |
1982年5月23日闰四月小壬戊年
1984年11月23日闰十月大甲子年
1987年7月26日闰六月大丁卯年
1990年6月23日闰五月大庚午年
1993年4月22日闰三月大癸酉年
1995年9月25日闰八月大乙亥年
1998年6月24日闰五月小戊寅年
2001年5月23日闰四月大辛巳年
2004年3月21日闰二月大甲申年
2006年8月24日闰七月大丙戊年
2009年6月23日闰五月大己丑年
2012年5月21日闰四月小壬辰年
2014年10月24日闰九月小甲午年
2017年7月23日闰六月大丁酉年
2020年5月23日闰四月小庚子年
2023年3月22日闰二月大癸卯年
2025年7月25日闰六月大己巳年
2028年6月23日闰五月大戊申年
2031年4月22日闰三月大辛亥年
2033年8月25日闰七月大癸丑年
2036年7月23日闰六月小丙辰年
2039年6月22日闰五月大己未年
2042年3月22日闰二月大壬戊年
相关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闰秒
由于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和期它星球的摄动力等引起的)和长期变慢性(主要由潮汐摩擦引起的)会使世界时(民用时)和原子时(一种较恒定的时制,由原子钟得出)相差超过到0.9秒时就使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公历年末或公历六月末;这个可参考农历网主页的科普知识报导2005年末闰秒的通知。
太阳历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
![]() |
自古以来,地球的运动很自然地给人们提供了计量时间的依据,给出两种天然的时间单位,这就是日和年。“日”是指昼夜更替的周期,古时人们用圭表测日影的方法来测定日的长度,如某天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时,表影最短,从这一时刻起算到第二天正午,太阳再次位于正南,表影最短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天,也就是一个真太阳日。
大家都知道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可是,怎么才能确定地球已经转了一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得讲讲恒星日、真太阳日、平太阳日。
连接一个地方正南正北两点所得的直线为子午线,子午线和铅垂线所决定的平面是正南正北方向的子午面。某地天文子午面两次对向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叫做恒星日,恒星日是以恒星为参考的地球自转周期。
如果把时间单位,定义为某地天文子午面两次对向太阳圆面中心(即太阳圆面中心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则这个时间单位就称作真太阳日,简称真时,也叫视时。它是以太阳为参考的地球自转周期。
恒星日总是比真太阳日要短一些。这是因为地球离恒星非常遥远,远到从恒星上看来,地球似乎是不动的,地球的公转轨道相对于如此遥远的距离已变作一个点了。从这些遥远天体来的光线是平行的,无论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哪一点,某地子午面两次对向某星的时间间隔都没有变化。比较起来,太阳离地球却近多了,从地球上看,太阳沿黄道自西向东移动,一昼夜差不多移动1度。 对于某地子午面来说,当完成一个恒星日后,由于太阳已经移动,地球自转也是自西向东,所以地球必须再转过一个角度,太阳才再次过这个子午面,既完成了一个真太阳日。
恒星日只在天文工作中使用,实际生活中我们所用的“日”是指昼夜更替的周期,显然更接近于真太阳日。根据真太阳日制定的时间系统称为“真太阳时”。
![]() |
习俗编辑本段回目录
英国人有一种流传至今的古老风俗:2月29日──闰年增加的这一天──是“妇女求爱日”。
每逢这一天,妇女有权摆脱世俗的清规戒律,大胆地向自己犹豫不决的情人求爱。一些历史学家说,早在1288年,苏格兰就已经通过了确定2月29日为“妇女权利日”的法律,当时的玛格丽特女王颁布法令,宣布在闰年的二月二十九号,女人可以向男人求婚。 并对无拘无束地追逐女性、又拒绝接受警告的男人实行罚款。从十七世纪开始,这个风俗习惯广泛流传并普及整个欧洲。现在每到闰年的二月二十九,向男子求婚的女子多达七千人。英国某电视台的气象女播报员,曾当着全国观众的面向在场的摄影师求婚,最终手抱帅哥归。
目前,对在这一天拒绝求爱者的男人,或是用1英镑作为象征性的“赎免”,或者以绸缎衣服赠给“伤心的女方”。但这些情况为数并不多。据前不久的调查,在上一个2月29日,有92%的男人当即兴高采烈地接受妇女的求爱;有4%的男人开始不同意,但稍加思索后,又愿与女方结为伉俪。调查认为,对英国妇女来说,2月29日已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