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1075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7-01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切斯特·巴纳德
切斯特·巴纳德
普拉哈拉德
普拉哈拉德
大前研一
大前研一
阿尔伯特·班杜拉
阿尔伯特·班杜拉
穆藕初
穆藕初
查尔斯·汉迪
查尔斯·汉迪
罗布·戈菲
罗布·戈菲
史蒂芬·柯维
史蒂芬·柯维
琳达·格拉顿
琳达·格拉顿
吉姆·柯林斯
吉姆·柯林斯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大前研一

  大前研一(Ohmae Kenichi)(1943年-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经济评论家。出生于北九州市若松区。 平成维新后非营利法人一新塾的创立者,大前・アンド・アソシエーツ股份公司的CEO。ビジネス・ブレークスルー大学院大学股份公司CEO兼校长。

 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曾任麦肯锡日本分公司董事长,兼任许多跨国公司的管理顾问。1994年7月离开麦肯锡,现任创业者商学院校长和一新塾校长。1996年起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

  北九州市若松区出生。横滨市神奈川区反町长大。父亲曾经是军人。 神奈川县立横浜翠岚高中读书。高中时代不去上课。来学校只是为了在演奏部练习单簧管。 国际著名企业策略家及经济评论家。日本早稻田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东京工业大学核工硕士、麻省理工学院核工博士。1970年至1972年,任职日立制作所核能开发部工程师。1972年始,任职于麦肯锡顾问公司,1979年升任为该公司日本分公司总经理,1981年担任该公司董事,1995年离职。其后曾先后担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大前协会董事、创业家学校创办人。

   日本许多非常著名的公司,通常在制定竞争战略时会寻求他的帮助,而他的建议也同样深受到了美国和欧洲跨国公司的欢迎。 大前研一先在在许多行业领域为企业提供了服务。电子设备,办公室设备,摄影设备,机械设备,食品,橡胶,以及化工产品。他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战略,并提出相应的组织观念去实现这些战略。

目录

[显示全部]

个人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前研一,早稻田大学理工系毕业后,获得东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社社长、公司董事、国际著名企业顾问。1994年7月离开麦肯锡,现任创业者商学院校长和一新塾校长,1996年起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生院教授,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客座教授。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 他是麦肯锡公司日本公司的董事长,也是最高管理层的顾问和公司的创始者。日本许多非常著名的公司,通常会的制定竞争战略时寻求他的帮助,而他的建议也同样深受到了美国和欧洲跨国公司的欢迎。 大前研一先在在许多行业领域为企业提供了服务。电子设备,办公室设备,摄影设备机械设备食品,橡胶,以及化工产品。他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战略,并提出相应的组织观念去实现这些战略。

大前研一“虽然日本一百多年来西化得厉害,可我总认为深入骨髓的东方文化还没有被完全同化。大前研一的张扬和口无遮拦,不仅让中国人觉得奇怪和惊讶,其实就在日本甚或整个东方也都是绝无仅有!”《金融时报》这样描述大前研一:“坦率无忌型名人非常稀缺的国度里的一个名人。当绝大部分日本人还在小心翼翼不敢冒犯别人时,大前研一却是生硬率直,有时还单刀直入般地粗鲁……他还是日本仅有的一位极为成功的管理学宗师。”

想要了解一个人行为、思维模式、甚至思想深度,最简单易行的途径是通过他经历和著述。大前研一是名日本人,他先是美国化(他的美国同事称他为凯恩),然后是全球化。大前极富天分。他的长笛演奏水平可以参加音乐会,他还是名核物理学家,著作等身的伟大作家,政治家,麦肯锡咨询公司(Mckinsey & Company)长期的业务明星。当他在1995年离开麦肯锡咨询公司前往竞选东京市长时,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离别公告将大前研一称为“一名伟大的咨询员,一名使人中魔的演讲者,一名多产到无法思议的作家,一名音乐家和一名摩托车手”。当然,最后一项的成就就不那么明显。

素有“战略先生”之称的大前研一,对于企业经营管理及策略规画有精辟而独到见解,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是少数获得国际肯定的东方管理大师。大前曾经准确的预测了前苏联的解体、日本经济的泡沫化等等。

人物观点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前研一的全球化觀點被英國學界四位大師DavidHeld、A.McGrew、D.Goldblatt、J.Perraton歸類為《超全球化學派》的新自由學派之ㄧ,其TheBorderlessWorld、TheEndoftheNationState、TheInvisibleContinent、TheNextGlobalStage等四本書最為重要。

大前研一專長於跨國企業的市場策略、海外投資、組織系統及經營方針之規畫。常受邀於亞洲各國,從事國家重大投資開發計畫之評估。

大前研一挑戰傳統的逆向思考方式,及坦率直言的風格,不僅在日本、在全球各論壇中都獨樹一幟;此從其一系列的著述中可得知。

学术成就编辑本段回目录

主要著作编辑本段回目录

除了著名的《战略家的思想》、《没有国界的世界》外,大前研一著作中有名气的,最起码在西方还有《日本商业:障碍和机会》(Japan Business:Obstacles and Opportunities),《三位一体的力量:环球竞争将要到来的形态》(Triad Power:The Coming Shape Of Global Competition),《超越国界》(Beyond National Borders),《民族国家的尽头》(The End Of the Nation State),《看不见的新大陆》(The Invisible Continent——Four strategic imperatives of the new economy)等。

大前研一他在《看不见的大陆》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观点,现在出现了一个新大陆,这个新的大陆是大家看不见的,但是所有人都不能逃过它的影响,大家都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看不见的新大陆》概括了新经济的四大互相影响的特征(有形、无国界、数字科技和高效益成本比),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战略。“看不见”是因为这个新大陆并非一块实质上存在的土地,而是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意识。

但是,这块无形的新大陆对经济、政治及社会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得到的。尽管后来发生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碎,但大前研一后来在文章和讲演中强调,“新经济”已经大大改变了全球竞争规则,重申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性。无论个人还是机构,都需要用新的眼光来看迅速变化的世界,并从中找到成功机会。

大前研一的观点尖锐而富有争议,近几年他潜心研究亚洲经济,著书100多本,其中关于中国的三本着作都在海外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全球研究亚洲经济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

《China Impact》一书中,大前研一开篇写道:“中国已经觉醒。”他相信包括东北、京津、山东、长三角、福建、珠三角在内的不同地区已形成六个不同的强大的经济体,它们支持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将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未来10年,世界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与一个强大的中国相处。他也不断强调,中国的崛起对于世界,尤其是亚洲,首先是一个重大的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

大前研一在《中国,岀租中》认为这种“租位子经济”,最能带动中国的经济快速成长,他把全中国比喻成一个超级大卖场,他欢迎所有的国际企业来租个摊位卖产品,而今全球没有任何其它国家能比得上中国的超级吸引力。

“受到经济浪潮强力的推移,2005年两岸和平统一!中华联邦的新板块,将结合中、台、港,甚至是新加坡,成为一股莫可抵挡的经济旋风。” 这是大前研一在《中华联邦》中的大胆预言。

记得有人说过,贩卖思想的人,不管是天真还是幼稚,是狂热还是执著,都具有特别的气质。在一个人声鼎沸的现代社会,只有分贝远远高于众人,你才能“引人注目”,你的观念才有机会深入人心,不管是真理还是谬论,是被人赞赏还是唾弃。如果你没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与勇气,你与理解的同情与共鸣之约也就只好永远遥遥无期,思想家最痛苦的恐怕莫过于此。我想大前研一必是深谙其中的道理。

《无国界世界》,1990年
《中国,出租中》,2005年
《力用中国》,2003年
《中华联邦》,2004年
《思考的技术》,2005年
《全球舞台大未来》,2005年
《无国界的世界:民族国家的终结》,2006年
《M型社会》,2006年
《OFF学》,2006年
《创新者的思考》,2006年
《我的发想术》,2006年
《即战力》,2007年
《旅行与人生奥义》,2007年

“不遵父命、不从师言、不服上司”的叛逆大师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前研一,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曾任麦肯锡日本分公司董事长,兼任许多跨国公司的管理顾问。1994年7月离开麦肯锡,现任创业者商学院校长和一新塾校长。1996年起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

  大前研一32岁时,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书《战略家的思想》。在这之前,匪夷所思的是他是一名核工程师。3年后,35岁的大前研一每年在日本巡回宣讲。之后,他加入了麦肯锡东京公司。在他长达23年的麦肯锡生涯中,他开始声名远播。南美、葡萄牙、西班牙、中东……都遍布他的读者。有人说他是亚洲的管理学大师。大前研一却认为,自己出生在日本不过是“巧合”,他的“国籍与成就无关”。的确,当他和彼德·德鲁克一样,在《金融时报》评选的50部最有影响力的管理专著时,他们是仅有的两位有两本书入选的管理学家。而大前研一视野之开阔,研究问题之广也早已不是“亚洲”两个字就能将他草草局限在某个范围内的了。

  “我研究过爱尔兰、印度,我也研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每年我都会为自己定一个选题,展开研究,末了写一本书出来。”他的回答与他最为重要的著作《无国界的世界》一样,充满了世界主义的浪漫。

  大前研一是高产的管理学大师,但他的140多部作品并不是部部精彩,言之有物。而他胆大,甚至有些疯狂的言论让人们对他的学说充满了敬畏。大前研一却不如人们所以为的博览群书或是文法严谨。他天生的冒险精神以及高度的自信闪耀在他著作的狂放言辞中,但他只说这一切归结于他需要做出成绩,不过是为了保住饭碗。不看书,却写了数量可观的著作。当被问及如何翻看资料时,大前研一只有淡淡的回答:“资料来源是网络,和书籍无关。”

  大前研一与中国的渊源始于《孙子兵法》。作为惟一一本他认为自己仔细读过的书,《孙子兵法》让大前研一花了三四年的时间,并不断地和日本的经理人打交道,了解他们如何将孙子的思想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平时,大前研一获得信息的来源是网络。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表示审慎的乐观。尽管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对日本的某些产业势必产生影响,但是大前研一却认为“威胁,有助于日本摆脱那些老产业”。

  大前研一是不知疲惫的公众明星——表演长笛、参加摩托车比赛,甚至在1995年退休后参选东京市市长。他并不喜欢走规矩的人生道路,因为这样会错过不一样的风景。他认为即使绕一些弯,也值得。

  “本人很早就获得了提升,当时公司高层领导所注重的员工年龄层正在不断下调,这个局面着实来之不易,所以作为中级管理人员的我就必须自己来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已经可以独立自主,与那种依靠国家、依靠公司、把自己的命运交由他人做主的想法彻底地诀别了。如此说来,本人不遵父命、不从师言、不服上司,只是根据自己的步调来规划人生,一直在延续着这样生活方式……而这样的人生结果并不坏。

  “人生一世,歧路多多,有些道路看似迂回,实乃捷径。其实绕些弯路也不要紧,因为其中另有一番情趣,可以欣赏到其他路上看不见的风景。将这些全部付诸实施,那么你的人生就会变得格外充实。最后,与那些没有绕弯路的人相比,或许是殊途同归,也许你还能走得更远,最不济也不至于在临终前的瞬间还怀有遗恨。到了那个时候,你绝不会说:‘不知道我的人生是怎样度过的?’而是会自豪地说:‘我过完了自己所选择的人生,今生无悔。’”

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态度”重于“数字”编辑本段回目录


编者按:管理学中,杜拉克与迈克·波特都响誉中国,今天介绍一个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希望再过几年,有机会介绍一位中国的管理大师。杜拉克将欧美管理者的职能描述一清,深受中国企业家推崇;波特的竞争策略与产业链理论,现在每家公司都会用到,对于制造业见长的中国更是启发多多。但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西方的一套理论也与中国大企业有所冲突。日本企业能国际化,肯定离不开管理,因此,今天就介绍一下大前研一。大前研一的理论,对于中国企业极有好处,因为中国企业本身不强大,而又赶上全球化机遇,因此无法过多依赖美国企业通用的数据分析等模式,更多是凭借领导者的出色“直觉”,以及“战略规划”(华为联想海尔就是代表)。日本企业是在美国企业的脚下成长起来的,对于正欲成长的中国企业有很大参考意义。编者未读过大前研一的书,杜拉克与波特的倒是了解过,所以仅能参考本文,理解皮毛。如有读者对大前研一有研究,可发文至公邮:tech2004@corp.netease.com,注明“杂志封面投稿”。

大前研一是优秀的顾问、演说家、作家和音乐家。他对策略思考的见解,是举世公认的权威;对逻辑思考和概念发展,提出了可学习的方法论。他的观察见解见仁见智,但绝对都是针对在21世纪竞争存活的实战建言。

你所知道的大前研一是什么样的人?知名企管顾问。

是的,对于麦肯锡(McKinsey &Company)日本公司而言,大前研一是“揽客熊猫”,1972年进入麦肯锡工作,到了第三年起就陆续出版《企业参谋》《续.企业参谋》《麦肯锡现代经营策略丛书》等著作,成为全球麦肯锡客户最多的管理顾问,成立于1971年的麦肯锡日本分公司也因此受惠,业务量大增。

其他人眼中的大前研一,又是什么模样?

对日本人来说,大前研一是“天生反骨的异端者”“创业的布道师”“杜拉克神话的破坏者”。

对西方管理学界而言,大前研一是“日本唯一的世界级管理大师”“策略先生”(Mr.Strategy)。

对台湾读者来说,是“策略思考导师”“逻辑思考传道士”“一场演讲5万美元的演说者”“畅销书作家”(或者说“出很多书的管理大师”)。

不顺遂的人生,意外成为管理顾问

你大概不知道的是,大前研一曾经想为自己定义的身分是“单簧管音乐家”。

他国中时参加合唱团、高中时学单簧管加入军乐队,到了大学还加入管弦乐团。高中阶段,他曾经想报考音乐大学,成为单簧管音乐家,可惜父亲不同意独子去念音乐,因为“那看起来不像一般男人做的事情。”

不过,音乐仍旧成为大前终生的兴趣,甚至从中体悟到“找到问题在哪里”判断力,奠定了管理顾问的基础:管理顾问其实很像管弦乐团的指挥,要能从合奏中听出哪一只小提琴出错了;顾问也一样,必须眼观四面、耳听八方,才能正确找到问题。

大前研一也曾经想将自己身分定义为“学者”。

原本,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大前研一拿到麻省理工学院(MIT)工学博士之后,最想回日本教书。可惜1970年安保运动引发学运,造成大学闭校,摧毁了他的学者梦,才退而求其次进入企业(日立)工作。

最特别的是,大前研一曾在著作中表示,“没有人比我自己更想被称作‘重开机先生’(Mr.Reboot)。”

回顾大前研一到目前为止的人生,一路走来说不上是顺遂。他曾经这样回忆人生中3个最大的转折点:

1972年,在日立(Hitachi)担任核子反应炉设计师,一心只想设计出日本独有的技术,但是这个梦想,却在日立决定改用奇异(GE)的核子反应炉之后粉碎、离开日立,放弃了努力钻研9年的核工技术,“弃工从商”进入麦肯锡。

1994年,提前申请退休,离开麦肯锡,毅然“弃商从政”,并以平成维新的口号,期望能改变日本积习许久的问题,可惜两次知事选举,都未能获得东京与北海道大多数居民的支持。

1995年,两度选举失利、散尽六亿(日圆)家财后,决定“弃政择教”。虽是走回了年轻时想成为学者的“教育”这条路,但却是以“创业”的方式,透过网络、卫星电视等平台,标榜“没有围墙的校园”、颠覆上课一定要去学校的传统,让想进修的社会人士,不必辞去工作或奔波往返,也能有效学习。

勇于承认“昨是今非”,“只要认定了一件事情,就会全心全意投入”,是大前研一敢于屡屡重开机的关键。

他在早稻田大学本来是研究石油化工,但是在发现到核能工程的发电效率比火力电厂更好之后,从大三起到硕士、博士阶段到辞去日立工作为止的9年时间,皆以核工为专业。而在抛弃了核工的专业,跨入陌生的顾问领域时,他更曾因为在进入麦肯锡的第一年,被直属经理怒斥为“公牛乳头”(表示毫无用处的废人),而决心成为“麦肯锡顶尖管理顾问”,从损益平衡分析(break-evenanalysis)”都不懂的企管门外汉,成为世界著名管理大师。

着重实务,反驳西方管理大师

对许多读者而言,大前研一只是“灌水出书”的管理顾问,许多人甚至不以为然、嗤之以鼻,总以为他在本国日本乏人问津。其实,大前研一在世界管理学界的能见度,超乎一般人刻板的印象。

由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选出“4000年来最重要的50本商业管理书籍”名单中,只有两位作者有两本书入选,其中一位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Peter F.Drucker),另一位就是大前研一,分别是《策略家的智慧》(The Mind of the Strategist,或译为《企业参谋》)与《看不见的新大陆》(The Invisible Continent)。

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大前研一有两个重要主张:一是“顾客”,二是“策略的创造性”。对比于以迈克.波特(Michael Porter)为代表的“演绎型策略论”,大前研一认为这种以理论与架构(framework)为前提的理论,根本无法有效因应“非连续性的变化”,尤其在不确定性高的环境之下,很容易派不上用场。

相形之下,大前所谓的“归纳型策略规划”则比较能够适应非连续性的变化,企业应周延考量影响策略制订的诸多变数,包括面临低成长状态、生产力停滞、持续的通货膨胀、日趋复杂的国际情势、经济资源分配不均,以及市场进入成熟期陷入僵化等等,才能因应局势演变,做出正确的策略规划。

大前研一认为,竞争不是策略的目的,面临非连续性的变化,只有回归顾客导向、优先体贴顾客的立场,才能回归策略规划的本质。

策略的创造性出自《策略家的智慧》,提及日本企业经营者在进行策略规划时,巧妙运用“分析”与“直觉”的艺术。

换言之,在策略规划过程中,理性分析固然不可或缺,但致胜关键却是直觉和洞察力(按:洞察力的日文汉字写为“先见力”,英文译为foresight)。日文版《大前研一策略论》提及,策略的创造性这个主张,曾获得杜拉克的肯定。

大前研一这个主张,颇为接近钱德勒(Alfred Chandler)“看得见的手”(the visible hand)、熊彼得(Joseph A.Schumpeter)“创新、新组合”(innovation)的论点,不过他又加入了“竞争趋于全球化”的新现实,认为经营者对于发挥策略的创造性(先见力与构想力),才能创造市场,否定了其他管理大师的见解:策略必须基于缜密的计划,或是以过去曾经出现的经营环境与产业结构做为遵循脉络。

管理学大师韩第(Charles Handy)指出,大前研一的著作超过百本,但是为数不多的英文著作,却对西方世界影响甚深。他认为从《策略家的智慧》中,看得出大前研一脑子里想的都是“我们能做些什么”,而非“我们不能做些什么”。

对于策略,大前研一坚持“态度”甚于“数字”。西方企业对于不同选项过于重视分析数字,太过追求短期利润,而忽略了日本式策略管理的精髓,其实在于长期导向经营。

揭开日式管理奥祕,登上世界舞台

事实上,大前研一的书籍在西方世界备受瞩目,有其时代背景。

以日文版《企业参谋》为例,1975年在日本出版时,除了是对于1973年石油危机的省思之外,也是当时许多日本企业想进军美国,必须对于海外市场有更深入策略规划下的产物。大前研一从受托客户的企业,分析归纳出了“成功的日本企业,多数是以创造、直觉、愿景与长期思考为基础,进行策略规划”的观点。

到了1980年,日本汽车生产量首度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是一个人人想要更了解“日本第一”成功背景的年代。

1982年,大前研一为日文版《企业参谋》更新资讯,以因应美国企业人士想进一步了解日本企业的渴望,撰写成《企业参谋》英文版《The Mind of the Strategist》。

大前研一在全球管理学界的能见度,起始于1980~1990年代,他趁着在麦肯锡工作期间频繁出差的候机空档,以英文投稿到英文管理报刊杂志,总计从1988~1995年间,他陆续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9篇文章。

1990年代,大前研一在1990年出版的《无国界的世界》(The Borderless World)一书,就已提到“等距”(equidistant)概念(即现在的全球化):

“企业经营者很少能以‘等距’概念建立企业组织、拟定经营计划……不过,事实上,在本田(Honda)的字典里,根本没有‘海外’两个字。因为,本田是以‘等距’的观念,面对所有的关键顾客。”

令人又爱又恨,但却无法忽视

大前研一勇于突破自我、大胆设想与预言的性格,使得他在麦肯锡23年的职涯里,建立起世界级的能见度。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先是在1993年将他选入“全球17名思想领导者”,其后又在1995年将他选为“全球五大思想领导者”(唯一的亚洲人),另外他也在2003、2005与2007年三度获选为“世界五十名管理思想大师”(Thinkers50)。

1994年,大前研一申请退休时,麦肯锡的离职通知将他描述为“一位伟大的顾问、一位引人注目的演说家、一位丰富多产的作家、一位音乐家和一名摩托车手(最后一项的成就不太明显)”,道尽了这位不断“重开机”的管理大师的丰富人生。

离开麦肯锡后,大前研一的客户从个别的企业,扩及至整个日本、甚至整个世界,持续地他自年轻以来就在做的事情:将艰深难懂的策略思考,“翻译”成为浅显易懂的“白话文”,时时提醒每一位工作者务必要具备因应未来巨变的专业能力。

读完大前研一的著作,你或许会兴起“谁要这样紧张严谨地过日子啊”的反抗念头,也可能会萌生“一定要重新充实自己,以免被巨变时代淘汰”的自省,但不可否认地,大前研一提出的观点及方法,某种程度上就是能够呼应、勾引工作者的需求与焦虑,也无怪乎专业工作者只要看到“大前研一”四个字,很容易就成为“埋单”的顾客。(本文出处:《经理人》  

大前研一的卓识与谬误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前研一是顶尖的经济战略家
    半年以前,有一天我去看一位老朋友,两个人才聊了几句话,这位老朋友忽然说:”对了,我要给你介绍一本书。”他一边从桌上拿起一本书递给我,接着说:”这本书你不能不看!”我接过来一看,原来是大前研一写的《中国,岀租中》。的确,我久闻其名,却还未读过他的书,真是该打屁股,所以当天我就去书局买了这本书。
   
    我很快读完这本书,对大前研一非常非常佩服。大前研一是当前国际上顶尖的国际经济战略家,他尤其专注研究快速发达的中国,他总能广泛搜集各方面的资料与数据,然后经过分析与整合,来导出明确而有前瞻性的结论。他把书名定为《中国,岀租中》,并没有贬抑中国的意思,相反的他认为这种“租位子经济”,最能带动中国的经济快速成长,他把全中国比喻成一个超级大卖场,他欢迎所有的国际企业来租个摊位卖产品,而今全球没有任何其它国家能比得上中国的超级吸引力。
   
中国起飞论打败中国崩溃论
    就在三、四个月前,台湾举行了一场中国前景的大辩论,主辩者一位就是主张中国将快速成长的大前研一,另一位就是主张中国将崩溃的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在辩论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大前研一的每一个论点,都有扎实的资料与数据作后盾,但是章家敦的论据则相当空洞而粗燥,他的论点就是中国有太多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必然会崩溃。
   
    大前研一对章家敦提出质疑,如果有太多问题就必然崩溃,那么中国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崩溃了,章家敦对这个问题的答复很含混,大前研一接着提出他进一步的看法,他认为中国在三、五年前的确遭遇很多重大的瓶颈,但是在朱镕基坚定无比的锐意改革以后,今日中国的经济体质已经脱胎换骨,未来的潜力必然会影响全球的经济发展。
   
大前研一的中日关系论有严重错误
    我不但同意大前研一在书中的许多论点,而且觉得他的论证精彩绝伦,但是我独独对书中有一项论点,不但无法同意,而且我认为大前研一在这项论点上有严重的错误。《中国,岀租中》一书的第八章〈日中未来发展趋势〉正好二十页,大前研一在这一章多次提到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因为中国政府的恶意宣传,中国人民对日本印象恶劣,影响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第二、日本朝野对中国的援助,不论造桥铺路,可说是有求必应。第三、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投资,像水龙头开不停,却无法赢得中国人民的好感。第四、联合国是二次大战结束以后的产物,它不适合长期作为国际社会的会议平台,否则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不平等地位,将无尽期的延续,所以大前研一主张,日本应致力另行组建国际会议平台。
   
    在这里,我们要严正驳斥大前研一中日关系论的谬误。首先,中国人民对日本印象恶劣的原因,不是中国政府的恶意宣传,而是日本在二次大战的残暴侵略史实。事实上,在二次大战以后,海峡两岸的领导人,为了争取日本的邦交,双方都极力压抑人民的反日情绪,直到李登辉主政末期,两岸对日本的态度才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台湾在李登辉主导下,极力的崇日媚日,恨不得作日本的属国,大陆则设置了抗日战争纪念馆。日本带给中国人民太深的痛苦,让中国人民至今无法转变对日本的恶劣印象。
   
    日本的赔偿比其破坏根本微不足道。
   
    第二、大前研一认为日本对中国的援助,是有求必应。但是我们绝对有把握的说,这些援助总额还比不上日本侵华时期,对中国掳掠破坏的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
   
    第三、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投资,好象水龙头开不停,这也绝对是大前研一的片面观感,因为根本谈不上水龙头开不停的程度,而且这些投资是互惠性质,与日本对中国进行的侵略破坏,是不能等值计算的。
   
    第四、日本应致力另行组建国际会议的平台。这更是荒唐绝顶的想法,因为联合国成立至今已经五十多年,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国际会议平台,今天国际社会不会有其它国家同意,为了提升日本的国际地位,要另行组建国际会议的平台。这项主张证明了,即使像大前研一这样能高瞻远瞩全球趋势的智者,在捍卫日本国家利益时,他客观理性的思维都丢的干干净净。
   
我们不会原谅不肯道歉的日本
    阻碍日本国际地位提升的主因,是日本政府至今未对二次大战中的战争罪责正式道歉,而且所有的所谓赔偿,比起当年日本对东亚各国造成的伤害,根本微不足道,连诚意都谈不上。我们观察全人类历史,一个残暴的侵略国,在战败以后,自己没有亡国,又对战争罪责,赔偿最轻的,恐怕日本是独占榜首的。
   
    (作者钱达,曾任台湾“立法委员”,现任民主团结联盟秘书长) 

大前研一:中国已经觉醒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直到1995年退休前,大前研一一直领导着麦肯锡日本公司;他的《无边界的世界》、《民族国家的终结》使他像安东尼。吉登斯一样成为经典的全球化理论家;他还在1995年成为东京市长的竞选人之一,创建了一家全天播放管理节目与MBA课程的卫星电视台;他自1982年起成为马来西亚政府的高级顾问,是马哈蒂尔最亲密的朋友之一……

    最近最令他兴奋的题目是中国的崛起,在过去的2年中他已经出版了3部关于中国的著作,创造了“中华联邦”这样的新鲜词汇。在2002年6月出版的《China Impact》一书中,他开篇写道:“中国已经觉醒。”像他所有先前的作品一样,这本书充满了武断与大胆的预言,写作粗糙随意,但让你无法忽略标新立异的观点。他相信包括东北、京津、上海、长三角、福建、珠三角在内的不同地区已形成六个不同的强大的经济体,它们支持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并将对世界产生重要的影响。未来10年,世界最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与一个强大的中国相处。他也不断强调,中国的崛起对于世界,尤其是亚洲,首先是一个重大的机遇,而不是什么威胁。访谈

    《经济观察报》:二战后,爱德华。戴明的管理理论深刻地改变了日本,今天的中国需要类似的管理理念吗?

    大前研一:我不知道。我认为中国人有点急躁。我在书店里看到一本《西方百部管理经典》,竟然浓缩在200页的篇幅里。只想阅读管理书籍的摘要,只想在五年之内就赶上日本花了五十年所学的,这正是中国打算做的。管理是个连续反馈的过程。从自己的还有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试验,不断积累能力。如果你只是这样学习,然后匆匆忙忙地采取行动,或是让其他人来对组织进行改造,这简直就像个人造的孩子。

    中国的机会太多,以至于很难有中国的经理人专注于某个领域,并在该领域做出卓越的成绩。但专注是赚钱的惟一途径。

    所以我给中国企业家的建议是,专注于某个小的领域,争取在这个领域做到最强,这需要时间。但这跟中国的文化不符。中国的文化是宁当鸡头,不做凤尾。中国的家族企业里权力倾向于集中在家族内部,所以,中国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取得成功很难。国内市场很大,中国企业能在国内取得成功,但我认为这种模式不会长久。谈到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国的企业必须找到未来获利的来源。利润来自于实力,而不仅仅是成本更低。

    《经济观察报》:那么,该如何促使他们转变观念呢?没人愿意改变现状,我们需要特别大的危机来改变这种自满吗?

    大前研一:这个问题很好。就像世界小姐,五年之后她也许就不再漂亮了。所以当她漂亮的时候,应该努力做点事情,比如说拿个MBA学位。结果她既是美女,又能赚钱,这并不容易。中国遇到的挑战也差不多,因为中国现在就是一个世界小姐心态,谁都围着她转,投资机会以及各种建议纷至沓来,每个国家都想跟中国结亲。中国的现状很好,但很难说五年之后不会碰到麻烦,十年之后中国也许真的会陷入困境。

    《经济观察报》:我刚读完您在台湾出版的《China Impact》,书中您好像很乐观。

    大前研一:我不是很乐观。对于中国,我的态度比较乐观。1998年朱镕基实行改革后,中国从根本上开始进行权力分散,不再由少数几个人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辽宁的薄熙来省长、大连的夏德仁市长都是很聪明的人,着眼考虑未来的发展。这个国家现在有很多经济发动机,我数得出的大概有20个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以及160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这些城市市长的业绩考核指标是GDP连续两年7%的增长率。这很好,这跟以前的机制完全不同。竞争机制的引入令我感到乐观。中国目前的政府结构让我坚信总有人可以幸存,不会全国都失败。

    《经济观察报》:您提到,中国应该学习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有全国性的计划。现今的中国也需要这样的计划吗?我们能提供这样的计划吗?

    大前研一:是的。中国要学习成功的经验,也要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经验。如果有人问我,我愿意跟他们分享日本的经验。我们不能阻止中国的发展。如果中国模仿日本,没问题,因为这意味着日本要向下一个层面进发。日本要迎接中国和中国地区的挑战。我正在帮助日本成功,同时也在帮助中国的某些地区。我不可能帮助整个中国,因为这个过程太漫长,可能要一个世纪。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中国正处在十字路口吗?

    大前研一:1998年之后的五年改革换来了如今中国的信心。五年为一个阶段。胶东半岛、天津、福建,尤其是福州和厦门,各自的前景都不同。所以说,没有通用的理论。在考虑福建未来的时候,它和台湾的关系就显得很重要,其他省的发展则无需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地区战略,所以,中央应该让各地区自己制定五年计划。我要提醒的是,如果你是司机,要注意路况,路并不都好跑。如果你是世界小姐,你也会一天天变老,也要为自己三十岁的时候做些打算。

    《经济观察报》:一些人认为中国是个威胁。

    大前研一:中国为每个人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中国是威胁,威胁着日本的工业。但是我个人欢迎这种威胁,这有助于日本摆脱那些老产业。所以我觉得没什么不好。(经济观察报 许知远 黄继新)

芮成钢专访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编辑本段回目录

 每逢新年,都是各国经济开始盘点的时候,人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盼望新的一年有新的收获。日前,我们连线了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就中国、日本和美国经济新的发展特点、发展趋势、发展动力等问题与他进行了对话。   

  大前研一29岁进入麦肯锡公司,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曾经准确的预测了前苏联的解体、日本经济的泡沫化等等。他的观点尖锐而富有争议,近几年大前研一潜心研究亚洲经济,著书100多本,其中关于中国的三本著作都在海外经济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全球研究亚洲经济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观点。   

  芮成钢:“日本经济深层的症结在哪里?”   

  大前研一:“日本传统上是一个工业型国家,靠出口挣钱买食品。这方面我们做得很好,我们有6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全世界第一。但是问题是这些钱是否改善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是否提高了个人的素质。我想对这届政府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挑战是教育。因为我们一贯的教育指导思想是向西方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回答已有的问题。将来日本进一步发达了,可能会从西方找不到答案。我们需要寻找对一些新问题的解决方案。”   

  芮成钢:“我们的学生会自己提出问题吗?我们有培养这类学生的学校吗?”   

  大前研一:“没有。我们步入了网络时代,英语成了国际交流的主导语言。”   

  芮成钢:“我们为一个创造性的世界做好准备了吗?我们为一个金融主导的世界做好准备了吗?”   

  大前研一:“我们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们的学生,教我们的年轻人如何适应这种新的环境。因此我担心我们日本将来的一代可能会在新的时代迷失方向。”   

  芮成钢:“在你看来,日本以向西方学习为指导思想的人才观,为什么不能适应今天的新情况了呢?”   

  大前研一:我们现有的都是大规模工业生产时代的人才,这是不行的。日本的问题在于如何改革其教育体制,来迎接全球化和IT时代的到来。但是我们的教育部、科技部却完全没有能力进行这种改革。我们有些老师甚至都没法教学生如何使用电脑和互联网。反而是学生们对这些技术掌握得更好。在中文里“先生”这个词,字面意思是“出生在先”,但是不能因为年纪大就以为能教年轻人。凡是有创造性、能理解新经济的人都可以当教师。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跟上新时代的步子。整个国家可以只用一套CD-ROM来教学,如果我们就照现在的教育体制,老师只是照本宣科,宣读教育部让他们教的东西。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一个教师就可以教所有的学生了。所以问题在于老师的角色应该是怎样的,学生应该学什么。没有这种教育改革,日本很难在21世纪成为一流经济强国。   

  芮成钢:“那么在你看来,教育是日本经济复苏的关键吗?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是经济发展的出路吗? ”   

  大前研一:“是的,我们要教育日本学生和日本人民,因为人们不能理解世界上都发生了什么。人们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经济可以很快繁荣,为什么可以吸引那么多外商投资,为什么日本不行,归根到底是日本管理体制的问题。日本经济高度中央集权,每件事都要经东京的中央政府批准,每个省、市的问题都要东京来做决定。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经济在21世纪将会窒息死亡。因为在21世纪,资本,通讯,顾客,所有这些都是超越国界的。”   

  芮成钢:“大前沿一先生,还是让我们来看看日本明后两年的经济发展状况,这又是一个下降的趋势,对此你如何解释?”   

  大前研一:“工作人口只有600万,日本经济不会反弹,日本虽然有全球最大的储蓄和外汇储备,有很勤劳的人才,和很高端的技术。但是日本政府还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释放出它的潜力。 我们可能看到会看到小规模的经济复苏,但是日本是一个快速老龄化的经济,它的劳动人口明年缩小1%,这是没法改变的趋势。”   

  芮成钢:“那么作为一个长于战略思考的经济学家,你有怎样的建议呢?”   

  大前研一:日本需要改变国家治理结构。不要事事都中央政府管,每一分税都要中央政府来收,然后再分配到地方。我们必须要考虑不同的国家治理方法,我把它叫做“联邦共和国”。我建议把日本分成11个小自治区。每个区都可以直接和世界沟通。将来日本经济不只取决于东京,还有okido、 kgosu这样小城市。日本的经济会进一步下滑,除非我们释放出地方经济的潜力。如果决策权还是垄断在中央手中,如果事事都指望东京,日本是不会复苏的。要改变中央集权统治。这是我过去15年一直坚持的建议。   

  芮成钢:“大前沿一先生,我们讨论了这么多有关日本经济的话题,是由于日本经济在世界经济上的地位。现在中国经济也是世界经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了,而且中国观众更关心他们自己国家的经济问题,你能谈谈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吗?”   

  大前研一:“尽管2003年出现了SARS,中国经济增长率仍为8。5%,如果看大连、上海、沈阳等城市,它们的增长率超过了13—15%,中国经济的增长是由大都市驱动的,而不是全国各地都均匀发展,一些主要城市的繁荣带动了经济增长。过去10年里,中国出现了140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大城市。东盟经济时代最大的动力就是建立了很多300—500万人口的城市。中国现在就是这样,中国正在利用城市郊区和农村人口推动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成为世界资本、技术和金融中心。”   

  芮成钢:“那么你认为出现这样一个可喜局面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大前研一:“中国现在的繁荣是基于一个全新的制度,这个制度与90年代初期的政府管理体制是不同的。1998年以来,朱总理的改革把国企管理权下放给地方。地方与国外直接做生意、进行互动。它们成了经济增长的基本组成部分。我认为,中国的繁荣、尤其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繁荣,是得益于一个与90年代完全不同的管理制度。它是建在大城市区的基础上的。这些大城市拥有300-500万的人口,在国际上也有知名度,资本、技术、公司都乐意进入这些地区。因此,中国政府给予这些地方一定的经济自主权,是中国经济成功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我学习过区域经济学,写过<<民族国家的终结>>一书,中国的发展证明了我对世界趋势的预测是正确的。 ”   芮成钢:“你能用一个词描述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吗?”   

  大前研一:“我把它称作繁荣城市联合体,也就是将那些繁荣的地方城市联系到一起,组成大区,整世界都了解这个大区。所以当你说来中国做生意时,你不能笼统说进入中国,而是要说进入中国的那一个区,因为东北地区和广东,福州的区别是非常大的,你必须了解中国的地区特点,如果你是处于某一行业,那么我会建议你去长江三角洲而或者是珠江三角洲,因为这些大区都是有自己特色的。中国不是一个各地都相似的国家,地方的管理没有都集中在中央。也许在政治上不是这样。但是从经济角度上看,从资本进入的角度,我们看到中国各地区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 ”  

  芮成钢:“你如何看待中国对全球资本的巨大吸引力?”   
  大前研一:“中国的繁荣不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有这种见识和眼光,吸引全球资本并不难。你不需要生来就富有,因为你可以用来自世界各地的钱。全球资本,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资本是很充裕的。比如说,日本、英国、加拿大的养老基金就不停地寻找投资机会,新加坡也是这样。因为养老金数额很大,他们在其国内难以找得足够多的投资机会。因此如果你向世界发出积极地信息,政府和社会保持稳定,拥有人才和交通、通讯等方面地基础设施,你就有可能吸引全球资本。中国就正是这样的。”   芮成钢:“你谈到中国吸引外资,使我想起了美国经济,克林顿执政时期美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外商投资。我采访克林顿时,他说他不认为美国近期的经济增长是可以持续的。您对此作何评价? ”   

  大前研一:我认为克林顿说得很对。他执政时的得力干将,如格林斯潘、拉道夫、鲁宾这三个人很了解全球新经济,格林斯潘很有影响力。当时他提高利率,有很多人都吸引到美国来投资。因为高利率就意味着高投资回报率。欧洲投资者纷纷投资美国,尤其是股票市场,还有其他一些金融工具。所以克林顿党政时期道琼斯股价从3000美元开至12000美元,这说明,经济也就是市值翻了四倍。其中1/3都是得益于外商投资。所以克林顿是所谓“租赁经济”最好的代表人,他知道如何利用别人的钱来促进自己经济的发展,那时(克林顿时代)美国经济是最繁荣的。所以,减税确实能让人们有多一些钱花,但是我认为如果美国资产增长四倍,美国人会觉得更有钱。这是克林顿时期的政策。所以,我认为他是对的,但是他没有诚实地向人们说出他让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这是他和格林斯潘三人团队的秘密,别人都被蒙在鼓里。凭借这一政策,克林顿时代的美国把世界各地的资本都招揽进来了。   

  芮成钢:“那么,布什政府的经济政策怎么样呢?”   
  大前研一:布什(政府的政策)正好相反。他努力削减税收,鼓励人们消费。不过现在美国经济倒更像是资产型经济,而不是流动型经济。克林顿注重资产负债表和股票,而布什注重净收入。布什政府要做的是研究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研究全球经济和投资心理,让美国再度变成吸引投资的地方。   

  芮成钢:“谈完了日本、中国、美国的经济这么多严肃的话题,让我们来说说轻松点的吧, 你是穿着自己设计的衬衣吗?”   
  大前研一:“是的。我有63件相似的白衬衣,只是面料和款式稍不一样。这件有暗扣,袖口绣着我的签名。它是由中国的一名香港裁缝连夜赶做的。我在<<中国大转变>>这本书中曾说过,中国将来不仅要进行大规模生产,还要进行个性化生产,只能是中国今后经济的一个发展方向。将来中国制衣公司如果能对日本、美国以及中国国内的顾客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而价格还是跟商场里大规模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样,那么中国的产品将会非常有竞争力。这件衬衣的价格就很适中,我非常喜欢它。穿上它我不用系领带,这省了一大笔钱。 ”   

  芮成钢:“你让我想起达·芬奇,你既是一个设计师,是一位经济学家,是一个拥有七家公司的生意人,还经常出现在电视上,你是如何在处理这么多的事务时还保持头脑冷静和清醒呢?”  
  大前研一:“我有不少思考的时间,我每天在互联网上给几千名学生上课。我在网上与很多人交流,我从别人身上不停的学习。有了互联网,我不用像过去那样奔波就可以了解很多事情,比如中国、北欧国家、美国等国家的事情。如果你懂得如何运用技术,它就会给你带来很多的方便。我很幸运,我的两个儿子教了我一些网络知识。 ”  

  芮成钢:“您到底是学什么专业的?还有些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爱好呢?”  
  大前研一:“我原来是学核工程的。如今年轻人更懂得如何运用新技术来丰富他们的生活了。我现在有很多时间跟那些比我小很多的年轻人呆在一起,我没有停止学习。我欣赏音乐,吹单簧管,跳水,冲浪。我现在可以尽情享受生活,因为网络知识我的工作效率在过去10年大为改善。我鼓励那些还在犹豫是否要学习这门新技术的人继续学习,变成自己生活的主人。”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iki.mbalib.com/wiki/%E5%A4%A7%E5%89%8D%E7%A0%94%E4%B8%80"
http://www.huaxia.com/20030725/00047696.html
http://www.cctv.com/anchor/compere/0043/20040105/4.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大前研一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Kenichi Ohmae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