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142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02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黄河矿
黄河矿
辉石岩
辉石岩
黄锑矿
黄锑矿
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
环境异常
环境异常
环境因子
环境因子
环境质量图
环境质量图
缓坡
缓坡
环带
环带
滑移线
滑移线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图)更新世与旧石器
更新世与旧石器
更新世,亦称洪积世,地质年代第四纪的早期,距今约180万年至1万年。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此时,欧洲发生过五大冰期:多脑冰期群智冰期民德冰期里斯冰期玉木冰期。人类也在这一时期出现。那时,猛犸骆驼巨型河狸和短面熊等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在整个冰期都生活在亚洲欧洲美洲大陆。 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万年前,现代人类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最新理论认为,人类带到美洲大陆的疾病导致猛犸等大型哺乳动物灭亡,而人类猎手也可能使这一过程加速。

目录

[显示全部]

名称定义由来编辑本段回目录

更新世,英国地质学家莱伊尔(C.Lyell)1839年创用。1932年国际第四纪会议确定将更新世划分为早、中、晚3期。其地层称更新统,下限迄今尚无一致意见。1948年国际地质学大会建议以意大利维拉弗朗层(villafronchian)作为更新统与上新统的分界。中国泥河湾层为更新统底界。经绝对年龄测定,维拉弗朗层的年龄为160~180万年。1977年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又建议以意大利弗利卡(Vrica)剖面为更新统下限,其绝对年龄为250万年左右,相当于中国第四纪黄土开始堆积的年代。此外,也有参照古地磁的高斯正极性世和吉尔伯特倒转极性世的分界,将更新统下限年代定为距今330~350万年的方案。

背景介绍编辑本段回目录

更新世亦称洪积世,开始于1806000年(±5000年)前,结束于11550年前,是构成地球历史的第四纪冰川的两个世中较长的第一个世。在此期间发生了一系列冰川期和间冰川期气候回旋。地层中所含生物化石,绝大部分属于现有种类。更新世中期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气候周期转型,全球冰量增加,海平面下降,哺乳动物迁徙或灭绝。

更新世占第四纪的大部分,即占第四纪约200万年中除去最后1万年(全新世)外的所有部分。正是处于大冰河时期。即把从冰河期开始到终了算为更新世,但实际上确定其界限是有许多困难的。在生物界最显著和重要的事件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的繁盛。很早以来,人们就认为人类出现在这个更新世之初,旧石器时代也大体上在此世终了时结束。因为反复经历了六次冰期和五次间冰期,所以寒纪暖纪的生物群的消长甚为明显,而现在的生物地理区的起源也被认为始于这个时代。当时生物界的大部分与现生的无大差别,但到更新世末,哺乳类中的长鼻类贫齿类和其他大形兽类已显著地趋于绝灭。

气候编辑本段回目录

更新世是地球上气候发生剧烈变化的时代。北半球的高、中纬度地区以及低纬度地区的一些高山,在这时期出现过大规模的冰川活动。冰川的前进和退缩,形成了寒冷的冰期和温暖的间冰期的多次交替,并导致海平面的大幅度升降、气候带的转移和动、植物的迁徙或绝灭。这些事件对早期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因此,许多学者主张采用冰期序列作为更新世分期的主要标准。

欧洲的冰川研究基础较好,19世纪已在欧洲形成多冰期的概念。1877年英国学者盖克(G.Geikie)在东英吉利(East Anglia)发现四次冰川作用。1909年德国地貌学家彭克(A.Penck)和布吕克纳(E.Brunckner)根据阿尔卑斯山北坡冰碛地层和相应的阶地地貌,建立了以多瑙河的支流命名,在阿尔卑斯山建立了由老到新的贡兹(Günz)、民德(Mindel)、里斯(Riss)、武木(Würm)等4个冰期。1930年埃伯尔(B.Eberl)又发现了贡兹冰期之前的冰川作用遗迹,划为多瑙冰期(Donau),并将各个冰期划分成若干亚期。第四纪的四次冰期说,被广泛接受,北美相应有内布拉斯加(Nebraska)、堪萨斯(Kansas)、伊利诺(Illinios)和威斯康辛(Wisconsin)等4个冰期;苏联欧洲部分也划分了敖德萨白俄罗斯中俄罗斯瓦尔代等4个冰期。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由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开创,并以庐山冰川研究为基础,于1934年划分了鄱阳大姑庐山大理等4个冰期。

西太平洋气候变化

来自西太平洋“暖池”的关于“更新世”气候变化的第一个高分辨率记录,为该地区的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它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气候是怎样进入持续了80万年的冰期模式的将具有参考价值。该记录采用浮游生物孔虫类体内的Mg/Ca比例作为过去175万年间海洋表面温度的一种代理指标。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有一个持续很长时间的稳定期,这与大气中CO2浓度逐渐减少是冰川融化的诱因的观点是不一致的。相反,通过区域环流的变化实现的太平洋表面温度的重新分布有可能影响全球气候。这个结论支持了科学家对热带地区对未来气候变化响应的担忧。

冰川时期编辑本段回目录

更新世是冰川作用活跃的时期,1846年福布斯(E.Forbes)又把更新世称为冰川世(Glacial Epoch)。在更新世几次冰期的最高峰,全球陆地面积的30%以上都有冰川覆盖着。现在,被冰川覆盖的只有10%,而且大部分都在较高的纬度上。间冰川期的情况有大致一样。

1934年,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建立了可以和阿尔卑斯冰期对比的中国东部冰期序列,依次为鄱阳大姑庐山大理等4个冰期,每两个冰期之间同样为间冰期。

此时,欧洲发生过五大冰期:依次由老到新的多瑙(Donau)、贡兹(Günz)、民德(Mindel)、里斯(Riss)、武木(Würm)等5个冰期。

北美相应有内布拉斯加(Nebraska)、堪萨斯(Kansas)、伊利诺(Illinios)和威斯康辛(Wisconsin)等4个冰期;苏联欧洲部分则分为敖德萨白俄罗斯中俄罗斯瓦尔代等4个冰期。

主要物种编辑本段回目录

这一时期绝大多数动、植物属种与现代相似。显著特征为气候变冷、有冰期与间冰期的明显交替。人类也在这一时期出现。

更新世的植物

更新世的植物开始同现代的植物相似,被子植物特别是落叶的种类在温和的和较冷的区域中迅速繁殖。热带森林缩小,草原在酷寒的北方高纬度地区发展,繁殖出现地衣、苔藓侏儒菅茅以及小型柳树桦木等适应酷寒的植物群落。

更新世的动物

1.陆栖动物

寒冷的冰川气候迫使北半球的蜥蜴类和滑体两栖动物向南迁徙,并发展出多种有皮毛、更能适应寒冷气候的大型哺乳动物,其中包括新的猛犸象巨型犀等。而新的人种也在今天的非洲欧洲亚洲出现,并开始影响大型动物的多样性。

那时,猛犸骆驼巨型河狸短面熊等适应寒冷气候的动物,在整个冰期都生活在亚洲欧洲美洲大陆。 更新世晚期,距今约2万年前,现代人类经白令海峡进入美洲。最新理论认为,人类带到美洲大陆的疾病导致猛犸等大型哺乳动物灭亡,而人类猎手也可能使这一过程加速。

在整个更新世,化石亚种大熊猫分布相当广泛,几乎遍布中国东部和南部,北至北京周口店,南至台湾岛缅甸越南泰国北部。当时的大熊猫与剑齿虎剑齿象以及北京猿人南方猿人一起生活,构成典型的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化石群。就在更新世中晚期,秦岭及其以南山脉出现大面积冰川等自然环境的剧烈变化,特别是在距今约1万8千年前的第四纪冰期之后,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衰落,大部分动物灭绝,仅留下无数化石表明它们曾经存在。北方的大熊猫绝迹,南方的大熊猫分布区也骤然缩小,进入历史的衰退期。

2.海洋动物

更新世时,由于海平面下降,珊瑚和其它造礁动物都受到影响,并且由于全球的气温较低,寒带水鸟和海洋哺乳动物的分布范围比现在要大得多。如今这类动物仅见于极地水域。

3.人类

据生命演化的历史,第四纪是人类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阶段,进入迅速发展的时代。在更新世晚期,大约2万年前现代人类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

更新世的几个人属种类中,智人适应能力最高,也是进化最成功的一种。它们可能已经具有了比较复杂的语言和文化。现代人类所属的人种就是智人。

与旧石器编辑本段回目录

地球历史上的更新世和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相当。根据动物群的性质、堆积物的特点和其他环境变化的因素,可以把更新世再划分为早、中、晚3期。一些学者将早更新世的起迄,定在距今300万至100万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最早阶段;中更新世定在距今100万至10万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中、后阶段;晚更新世定在距今10万至1万年,包括了旧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晚期,在中国又以距今4万年作为晚期的起点。另外一些学者则提出,更新世大约从距今240万年开始;早、中更新世的界限为距今约73万年;中、晚更新世的界限为距今约12.8万年或晚一些。

动物灭绝的原因编辑本段回目录

大多数人认为,更新世末期冰河时代的消退引起气候和植被的剧烈变化,寒冷、干旱的草地让位于温暖湿润的苔原和森林,大型草食类哺乳动物无法适应生态系统的这种剧变,于是走向末路。随着大型草食动物的消失,依靠捕食这些动物的大型肉食动物也随之很快灭绝,包括剑齿虎和洞穴狮子。

另外一种理论,将动物灭绝的责任归罪于智人(现代人的学名)的大肆捕杀。这种“闪击式捕杀假说”的支持者认为,动物的灭绝和早期现代人大举迁向受影响的地区并非巧合,这些外来的智能动物利用手中的石制标枪和“协同作战”的围捕方式,大肆捕杀行动缓慢的兽群。北美洲的动物损失最为严重,当地人类猎手在距今1.5万年到1万年前穿过白令大陆桥,寻找动物资源丰富且尚未遭到屠宰的大陆。 

科学家的观点

俄罗斯科学院东北科学站设在萨哈共和国的切尔斯基伊,兹莫夫是这里的主管,尤其对更新世末期西伯利亚东北部的动物灭绝现象感兴趣。他坚持认为“闪击式捕杀假说”是有说服力的,认为自己可以通过实验证明,气候突变不应为动物灭绝负责。

更新世(图)长毛象
长毛象
在更新世晚期,西伯利亚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个生态系统从欧洲西部跨越白令海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从北极一直延伸到中国北部,约占地球大陆总面积的一半。这些地区大部分被冰川重复侵袭,西伯利亚东北部至今仍残留着大量无冰地带。由于冰川运动,寒冷干旱的辽阔草原和起伏的草地开始出现大量成群的食草动物,例如长毛象猛犸)、野牛麋鹿、多毛犀牛、牦牛、赛加羚羊、马、驯鹿、麝牛和驼鹿。兹莫夫将这一生态系统称为“长毛象草原”。

长毛象草原在距今大约1万年前突然消失,绝大多数大型动物灭绝———只有驯鹿和驼鹿幸存下来,提供食物的草地也随之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森林和苔原。到底是什么导致这场灾难呢?兹莫夫认为,首先是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杀,动物开始灭绝,动物的灭绝又引发地貌变化。换句话说,维持长毛象草原正常运转的是草食动物,而不是其他生物。它们啃食牧草,排泄的粪便让土壤更加肥沃,不断“践踏”苔藓和灌木丛,成群的草食动物有效阻止了苔藓的蔓延。

兹莫夫指出,今天的中非大草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证明成群的大型草食动物能够维持草原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他说:“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目睹人类如何在北西伯利亚消灭大型动物,也没有找到直接的证据,但那里的气候突变不应该是这些动物灭绝的元凶。好好想想吧,人类到底消灭了多少物种,我们怀疑长毛象草原生态系统也是被我们的祖先破坏掉的。”

兹莫夫认为,更新世末期的气候突变没有一次造成植被变化。兹莫夫表示,有很多理由让我们相信单是气候改变不能解释“长毛象草原”为什么突然消失。首先,更新世末期的气候突变并不是一次性的。从冰冷干旱到温和湿润,类似这样的变化在冰河时期发生了无数次,但没有一次造成植被变化,以至发生草食动物灭绝的灾难。此外,据最近的碳14测年数据显示,某些大型哺乳动物在更新世末期依然幸存下来。直到大约4000年前,长毛象还生活在东西伯利亚海的弗兰格尔岛,而这也恰恰是人类首次登上这块土地的时间。这很自然地让人将人类登岛与长毛象灭绝联系起来。

在阿拉斯加,野生牦牛在更新世末期也存活了很长时间,直至人类猎手开始“大清洗”行动。兹莫夫说:“当地的长者现在还讲述着祖先如何享受牦牛肉的故事。”目前,阿拉斯加已成功再引入野牛。同样,在过去的100年左右时间里,麝牛也完成从冰冷干旱的加拿大北极岛屿到温暖湿润的阿拉斯加的迁居,种族开始兴旺。兹莫夫认为,所有这些现象说明,更新世的动物完全能够适应温暖湿润的气候,只要没有被捕杀的危险,它们就可以成长、繁衍下去。

相关词条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更新世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