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3216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3-13
admin
adm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宋子文
宋子文
美国国家安全局
美国国家安全局
刘春
刘春
网络中心战
网络中心战
列奥尼达一世
列奥尼达一世
韦拔群
韦拔群
肖朝贵
肖朝贵
苏士亮
苏士亮
苏支前
苏支前
海凤阁
海凤阁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第三次中东战争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6月5日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1967年6月5日 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进行抵抗。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 

目录

[显示全部]

战争背景 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全线溃败
埃及军队全线溃败
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美苏在中东的对抗更加激烈,以色列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苏联则大力资助阿拉伯国家。苏联向埃及、叙利亚等国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以色列也从美国得到先进的武器装备。1958年2月,埃及和叙利亚合并,成立阿拉伯联合共和国(1961年9月又取消联合),使以色列感到了来自南北夹击的威胁。1964年,阿拉伯国家出现了团结合作的局面,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在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利用约旦河的问题上达成协议,并得到埃及等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阿方计划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使之不被以色列利用。1964年11月,以色列出动空军对约旦河上游的阿方工程进行轰炸,迫使阿方取消此次计划。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后,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1964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巴勒斯坦各界代表在阿拉伯联盟的支持下,在耶路撒冷东城区举行了第一次巴勒斯坦国民大会,确定组成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建立了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法塔赫”。从此,法塔赫为了把以色列赶出巴勒斯坦,可是不断的袭击以色列,这支力量在六.五战争前已初具规模,对以色列构成了威胁。所以,削弱阿拉伯联盟的力量,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为以色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原因。

战争经过 编辑本段回目录

1、空中偷袭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突然袭击。这是一个星期一早晨埃及,当开罗时钟的指针指向8点45分的时候(以色列时间7点45分),尼罗河三角洲和苏伊士运河上空云雾刚刚消失。埃及空军基地里,一切象往常一样,军官们正在上班途中,许多雷达值班室正在进行交接班。突然,空中响声四起,以军飞机闪电般袭来,打得埃及空军措手不及,大批飞机还未起飞,就被摧毁在地面。

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全线溃败
在开战后60个小时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这一天,以色列空军几乎倾巢而出,甚至连教练机也投入了战斗,对阿拉伯国家25个空军基地进行了袭击。从早晨到下午18时,以色列空军对阿拉伯各国进行了四波突袭,第一波袭击了埃及10个机场。第二波主要袭击埃及的轰炸机基地和混合机种的8个机场。第三波攻击了约旦、叙利以色列亚和伊拉克的空军基地。最后,在完成了对阿拉伯空军25个基地的攻击之后,17时15分到18时,开罗国际机场和另一个空军基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就这样,在开战后60个小时,以色列共击毁阿拉伯国家飞机451架,其中埃及就损失飞机336架,叙利亚损失60架,约旦损失29架,伊拉克损失25架,黎巴嫩损失1架。埃及作战飞机损失了95%,整个埃及空军陷于瘫痪,而以色列只损失了26架飞机。

为实施这次空袭,以色列进行了长时间的侦察、准备。基本上摸清了阿拉伯各国军队的情况,尤其对空军的情况十分清楚,如空军基地的位置,跑道状况,雷达设施等,甚至连埃及军官的活动规律也了如指掌。以色列飞机从特拉维夫和以色列中部机场起飞以后,保持四机编队,向西面地中海出航。以色列飞行员巧妙地利用朱第安山阻挡,躲过了约旦雷达网的搜索。随后,飞机在离海面不到10米的高度飞行,进入陆地后,升至20米,又夺过了埃及雷达的探测。他们没有直飞所要攻击的目标,而是尼罗河三角洲北面,突然折转向南,从埃及后方发起进攻,攻击高度只有100—150米。攻击中,以军飞行员都遵循“先打跑道,后打飞机”的原则。在这次空袭中,以军选择在星期一早上7点45分(开罗时间8点45分),也是煞费苦心。

以往战争中几次成功的偷袭,多选择在周末或星期日,而以色列却打破常规,选择在星期一。埃及军队总以为以色列在拂晓发动进攻,因此,在进行战争动员以来,每天拂晓,埃及空军都派出两架飞机进行巡逻。每天5点,有5分钟警报时间,这时雷达全部打开,到7点半左右解除警报。按埃军惯例,开罗时间9点正式上班,8点45分,正是交接班的时间,也是巡逻机着陆的时间,大多数军官正在上班途中,大约有15分钟的间隙可以利用。从气象情况看,开罗时间8点45分正是尼罗河三角洲苏伊士运河雾气消散的时刻,能见度好,便于对地面实施攻击。

2、西奈半岛的战斗

1967年6月5日,在以色列实施空袭后的半小时,其地面部队5个师以坦克装甲车为前导,自加沙、阿里什和阿布奥格拉大举进攻。当时,埃军在西奈半岛有5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共约12万人,分别据守在各个战略要点上。以军在反复攻击后,占领了加沙地带,进入了西奈半岛的阿里什、阿布奥格拉等地。接着,以军兵分三路,向苏伊士运河地区进犯:北路攻打坎塔腊,中路指向伊斯梅利亚,南路对准陶菲克港和苏伊士城。

为了挽回败局,埃军顽强抵抗,反动了两次反攻,终因没有空军支援而失败。7日,北路以军攻抵坎塔腊附近;中路以军越过比尔吉夫贾法;南路以军进抵吉迪山和米特拉山口,堵住了埃军退路。于是,埃军不得不封锁苏伊士运河。到6月8日,以军全歼了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5个师,一直进犯到苏伊士运河东岸。仅仅三天时间,西奈半岛就全部落入以军之手。

第三次中东战争在对埃及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
在对埃及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
3、进攻约旦

在对埃及进攻后不久,以色列又发动了对约旦河西岸的进攻。约旦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南北两个主要地段设置了防御阵地,北部防区以纳布卢斯、图姆卡尔姆和杰宁等约旦河城为主要依托,南部防区沿丘陵的山脊从腊马拉往南至耶路撒冷和希布伦一线布置。约军在以上阵地部署了8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以军向约旦河西岸发动进攻的部队有9个旅兵力,其中有3个装甲旅。进攻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的目标是:占领杰宁地区,解除约旦炮火对以色列马特戴维居民点和空军基地的威胁,攻占拉特伦到腊马拉的公路,第二阶段目标是占领包括耶路撒冷旧城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

以色列中部军区司令员乌齐.纳尔斯基少将负责指挥进攻耶路撒冷及周围地区。他派米.阿里的第10机械化旅控制耶路撒冷走廊,切断该城与腊马拉之间的公路,古尔上校指挥的伞兵旅负责占领旧城。5日夜,以军开始猛攻耶路撒冷。6日晨,古尔伞兵旅越过曼德尔鲍姆门和警察学校之间的地区。6日上午,以军夺取了耶路撒冷旧城至以色列占领的斯科普斯山之间的地区,古尔伞兵旅在山下占领阵地,并与山上取得了联系。7日,古尔伞兵旅开始向耶路撒冷城内进攻,很快占领该城。

在北部的纳布卢斯和杰宁方向,5日,以军在空军的配合下,首先进攻杰宁以西约军炮兵阵地。接着,巴尔.库奇瓦指挥的以军装甲旅卡巴蒂亚,切断了杰宁与纳布卢斯和约旦河西岸其他大部分地区的联系。约军装甲部队进行反击双方展开了一场坦克战。库奇瓦部队突破约军防线后与一个步兵旅汇合,然后分两路进击杰宁,并占领该地。6日,以军向东西两翼进攻纳布卢斯,并于当晚占领该城。7日,以军占领了耶路撒冷东区和约旦河西岸约旦管辖的全部地区。当日20时,约旦和以色列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

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军队全线溃败
埃及军队全线溃败
  4、以色列占领叙利亚戈兰高地

安理会通过了“立即实现停火”和“限期停火”的决议,以色列8日同意“停火”,到9日,又开始向叙利亚发动大规模进攻,进攻方向指向戈兰高地。 叙利亚戈兰高地是叙利亚西南边境内一条狭长山地,海拔600—1000米。从北部的谢克山到南面的雅穆克河,长60公里,中部最宽处约20多公里,面积1.15万平方公里,这里有公路通往大马士革。戈兰高地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对以色列威胁甚大。叙利亚在戈兰高地原驻有三个步兵旅,到战争爆发前,叙利亚为防御以色列进攻,又增派了4个旅,其中有两个步兵步兵旅,一个装甲旅和一个炮兵旅。 巴尔.科奇瓦以军进攻戈兰高地的部队有6个旅,其中3个旅从北进攻,2个旅从南进攻,1个旅机动作战。

9日11时30分,以军从南北两面向戈兰高地进攻。北路由北部军区的艾伯特.曼得勒装甲旅、约纳.埃夫拉指挥的“戈兰尼”步兵旅和巴尔.科奇瓦的装甲旅组成。 9日,曼得勒旅攻下卡拉,“戈兰尼”旅则分兵两路,一路向巴尼亚斯出击,另一路指向特勒阿扎奇高地,并于当晚占领了该高地,接着“戈兰尼”旅又向这里的山上推进,于午夜占领了山上的叙军阵地。 10日,以军科奇瓦旅协同“戈兰尼”旅一部进攻巴尼亚斯,并向艾因菲特和冯马达推进。曼得勒旅此时从卡拉德东进击库奈特拉,未经战斗就占领了库奈特拉

战争结果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三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畔的坎托瓦城
苏伊士运河畔的坎托瓦城
从南部进攻戈兰高地的以军由古尔伞兵旅和阿夫农步兵旅组成,他们首先向塔瓦菲克和雅穆克河谷发起进攻,在夺取塔瓦菲克后,又攻克了菲克和埃拉尔,并沿太巴拉湖东岸开进。到6月10日晚为止,以军夺取了戈兰高地的大部分地方和通往大马士革的几条主要公路,夺取了横跨阿拉伯地区通往黎巴嫩的输油管。

6月11日,叙利亚和以色列签署停火协议。至此六.五战争宣告结束。

战争后果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六天的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和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6.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战争中有100万阿拉伯人和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沦为难民。

战争评价编辑本段回目录

耶路撒冷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40周年
耶路撒冷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40周年
1967年6月5日爆发的第三次中东战争,堪称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在这场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旧城、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共计6.5万平方公里的阿拉伯土地,从而确定了以色列在战略上的优势。但是,这场战争并未给以色列带来所期盼的和平,其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至今仍在影响着今天的阿以局势,使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同时遭受着冲突之痛。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雷蒙德·科恩在谈及这场战争时称,这场战争不过是1948年阿以冲突的延续。客观上说,第三次中东战争是在50年代泛阿拉伯政治运动逐步取得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当时,埃及、约旦和叙利亚签署了《共同防御协定》,并且在战前传递出了“要毁灭以色列国”的声音。而以色列无论从兵力还是装备数量上都无法与埃、约、叙三国相匹敌。在这种情况下,“为生存而战”的以色列在短短6天的战争中取得了全胜,并由此改变了其在中东地区国家中的地位,“一个犹太国家在中东地区的存在”成为同地区其他各国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科恩教授的这一观点,颇能代表不少以色列人的想法。

然而,事态发展表明,科恩所说的这个“现实”一直在遭遇不断的挑战。期间,除埃以、约以最终通过和平谈判实现了双边关系的正常化外,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约旦河西岸问题、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以及戈兰高地问题等,都由于各方复杂的利益关系以及牵涉到政治、宗教、民族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而遗留下来,成为后来中东地区巴以冲突、黎以冲突、叙以矛盾等问题久拖未决的障碍。

耶路撒冷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40周年
耶路撒冷纪念第三次中东战争40周年
这其中主要是以色列战后政策方面的问题。比如: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等地修建犹太人定居点,激化了以色列与当地巴勒斯坦人的矛盾;修建多个检查站,阻碍了巴勒斯坦地区人员和商品的流通,造成巴经济恶化和人道主义危机,引发巴民众对以色列占领的更多暴力反抗等等。曾批准设立某些定居点的以副总理佩雷斯如今也承认,在巴勒斯坦人口高度密集的希伯伦等地建立定居点“是个错误”。

此外,地区极端势力的抬头也使有关问题的解决更加复杂化。巴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一直不肯接受中东问题有关四方提出的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接受巴以达成的和平协议三原则,这是以色列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佩雷斯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对以色列来说是难忘的,不幸的是,它并不是最后一次战争。”的确,在随后的40年间,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黎巴嫩之间大大小小的冲突频频发生,直至今天还在延续。战争一方面夺走了成千上万生命,一方面也在告诫人们,它并不能解决问题。

反思这场战争,以色列人应该从中得到启示:战争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战争起源探讨编辑本段回目录

第三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阿拉法特
1967年4月7日星期五,如果不是以色列采取的反应的话,在这一天早上发生的事件本来有足够的机会成为以方作的被袭击记录上的一个数字:位于戈兰高地的叙军炮兵阵地用155MM榴弹炮和迫击炮朝位于加利利海(太巴列湖)东岸和叙利亚边界之间狭长地带上的一个以色列定居点开火了,就连立场坚定地同情巴勒斯坦反对以色列的《阿拉法特传》一书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击中了一辆或两辆拖拉机”。

以色列的边界是在1948-1949年的独立战争也称巴勒斯坦战争或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确立的。那是一场颇富戏剧性的战争,阿拉伯的各路诸候旌旗蔽日的进军,在离实现目标----消灭犹太国只有一步之遥时,停火协议的生效和后期犹太人的绝地大反击读来令人瞠目结舌,但不是本文的题目。战后起草以色列和各国的停火协定时,就发现有些地区不可能在地图上画出无可争论的边界线,因为这些地方的土地所有权是混杂的。于是联合国设立了一系列的非军事区,在这些非军事区内任何合法拥有土地的人,无论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都可自由耕作,双方军事力量都不得进入非军事区。同时,任何争端都将由混合停战委员会予以解决。这种非军事区也存在于叙以边界之间。但阿以巴以之间的争端从来就不是一个委员会能解决的。特别是1960年代初复兴社会党在叙利亚上台以后,大力扶持巴勒斯坦中的武装派别,以色列人多灾多难的日子全面开始了。以1959年诞生的“法塔赫”为代表的武装组织不断地袭击以色列境内的一切目标----从卡车到水泵。

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的萨姆-2地对空导弹
埃及的萨姆-2地对空导弹

针对以色列的袭击在1965年为35起,1966年为41起,10月,以色列在联合国提出控诉但毫无结果,11月以军在三个士兵被炸死后对约旦境内的游击队基地萨穆村进行了报复性袭击,给游击队造成亡18人伤54人的损失。1967年的头三个月中,袭击就达到37起。但是象4月7日这种敌对国直接用重武器攻击本国平民的行为,毕竟和对从该国境内出发的袭击分子只眼开只眼闭有着本质的不同,以色列决定不能再对这种明目张胆的挑衅容忍下去。双方随即爆发了长达数小时的炮战。与此同时以色列空军起飞飞机去开火轰击摧毁定居点的炮兵阵地,接下来就是叙空军的参战和六架米格机被击落。这一冲突,在绝大多数的文章中被用一句话概括:“以色列飞机侵入叙利亚领空,击落六架飞机。”

理解在引发六日战争中的众多事件中有特殊地位的4月7日冲突的全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这场战争。无论如何,政治、经济、文化、法理上的分析可以扯到无限远,但对身涉其地的人们来说,以色列军队是在保卫他们的平民不受攻击;对于身在局外的观察者们来说,往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间自56年停战以来摇摇晃晃的天平上加上一块砖的责任在叙方,如此足矣。

5月间叙以冲突仍不时发生,空气中的火药味浓得一点就着的时刻,从莫斯科,开罗和大马士革传出了“以色列军队正在北部集结兵力,这无疑是进攻叙利亚前的准备”的传闻。这就是堪称中东现代史上一大公案的“莫斯科谎言”。

第三次中东战争不平静的海湾:阿拉伯世界的硝烟--...)
不平静的海湾:阿拉伯世界的硝烟
这一消息的传递却有着与它的政治和历史意义不相称的、不那么正式隆重的过程:5月12日夜间,苏联驻埃及大使德米特里-波茨戴叶夫亲自要求会见埃及高级官员向后者递交了一份报告,其大致内容为:由于最近在叙利亚边界发生的事情,加上收到情报称以色列将于5月17日在叙以边境集结10到12个旅(以色列众所周知实行少数常备军加战时动员预备役的国防方针,要实现“民转军”需要5-7天时间),建议阿联(全称阿拉伯联邦共和国,当时埃及的国名)对此采取行动(根据66年11月4日埃叙签订的协定向埃及有义务采取行动)。同时苏联驻埃的情报人员也向埃情报机构递交了内容相同的报告。当消息传开时,以色列要求苏联大使迪米特里-祖巴钦到现场进行调查澄清以色列是否真的在集结兵力,但遭到祖巴钦大使的拒绝。在战争后的6月19日联合国大会上讨论当时以是否有兵力集结时,保加利亚代表干脆声称“(当时)有没有兵力集结根本无关紧要,众所周知以色列军队一向注重训练,他们能在24小时内动员起来。”

莫斯科谎言的发动者是谁?根据“最大得益者为罪犯”的原则,来寻找制造这一谎言的策划者,要了解当时苏联高层的情况。1964年10月14日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和柯西金总理还有马利诺夫斯基国防部长组成了“三头政治”,马利诺夫斯基认为中国是苏联的头号敌人,想避免中东和欧洲冲突。但勃列日涅夫却打算通过引爆中东的火药桶巩固自己的权力。66年2月23日,在苏联的支持下,叙利亚军队发动政变,叙军总参谋长萨拉哈-贾迪德将军将阿明总统赶下台,当上了总理,哈菲兹-阿萨德将军就任国防部长。4月18日,贾迪德总理和阿萨德国防部长访问了莫斯科。

1966年当前任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死于癌症时,关于继任者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岐:苏联最高会议许多人希望由文官当国防部长,柯西金的部下,主管国防工业的乌斯季诺夫呼声很高,而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格列奇科需要外部威胁来使自己当选。

任命乌斯季诺夫为国防部长的决定于4月3日公布,4月6日叙利亚代表团回国,4月7日就爆发了冲突,8日一批军官会见了柯西金和波德戈尔内。11日柯西金和波德戈尔内终于同意格列奇科任国防部长。这个谎言至今仍然换汤不换药地流传极广,如北京大陆桥传媒文化出版《中东战火》一书中称“以色列于5月10日前后故意向苏联泄露它将于5月17日进攻叙利亚的情报,挑动埃及先采取行动。”这一说法的破绽在于,如果真是以色列散布了假情报,而苏联情报部门却没有察觉,当是其情报工作的重大失误,负责人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但实际却是KGB局长尤里·安德罗波夫却于当年6月底——也就是这一情报的结果已完全展现出来之后——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第三次中东战争聚集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冲突
聚集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冲突
5月15日,以色列的国庆日,纳赛尔决定向西奈派兵,事情至此已无可挽回。

5月16日,也即情报声称的以军集结日前一天22时,纳赛尔向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正式要求将联合国维和部队从下述三地撤出:扼守着蒂朗海峡咽喉的沙姆沙伊赫,加沙(它从49年起就为埃及占领)和内盖夫边界。吴丹一小时后同意了。18日以色列要求撤消联合国部队撤出的决定。

联系到67年正好到期的纳赛尔承诺(纳赛尔于56年向美国和联合国承诺十年内不进行对以战争)和近期发表连篇演说宣扬消灭以色列,以内部分成两派意见:一派认为战争迫在眉睫,一派认为纳赛尔是为了维护其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摆的姿态。但到19日16时联合国部队完全撤出后,以色列高层统一了意见,当天下午下达了大规模动员的命令。20日形势恶化,在西奈埃以军已直接对峙。到5月22日纳赛尔宣布封锁以色列生命线蒂朗海峡。战争此时已无法避免,56年苏伊士运河战争中以色列就是为了在该海峡的通航权而战。5月23日4:30AM,总参谋长拉宾向总理汇报了纳赛尔宣布封锁蒂朗海峡的消息。上午9时召开了有在野党领导人如梅厄,贝京,佩雷斯,达扬参加的国防委员会会议。

此会议作出了如下决定:1,封锁蒂朗海峡是对以色列的侵略行为;2,有关军事行动的任何决定均推迟48小时实行。在此期间外交上寻求美国的支持;3,在适当时机派外交部长会见美国总统。24日外长埃班启程出访各大国。但到27日仍未能得到美国的支持,美国的态度用约翰逊总统的话说是“封锁蒂朗海峡是非法的,也是对和平的潜在威胁。……以色列只要不决定单独行动,它就不会孤立。以色列如果想在任何问题上都得到美国的援助,那就应该对主动的敌对行动负起责任。”事情演变得越来越清楚,以色列的大国支持是一张空头支票。5月28日,以色列内阁会议进行了投票,议题已不是要不要战争,而是立即开战还是48小时后开战。结果是9票对9票。在战争的

第三次中东战争使以军在西奈战役中大出风头的法国“幻影-3”型战斗机
使以军在西奈战役中大出风头的法国“幻影-3”型战斗机
目标问题上也远未统一:本古里安主张打通蒂朗海峡,贝京主张以集结在西奈的埃军为主要目标。总理埃希科尔决定推迟决定,当天下午传来消息美英正在针对封锁蒂朗海峡制定国际护航计划于是内阁会议决定继续外交努力。但是,5月30日又传来睛天霹雳--约旦国王候赛因访问开罗,约旦加入了埃叙的军事同盟。这一事件不仅意味着和以色列作战的士兵飞机和坦克的增加,为重大的影响在于从约旦国土西岸打出的炮弹可以飞进地中海!这对以色列是极为不利的战略态势。次日即宣告成立各党派联合政府,达扬成为新国防部长(原来这一职务由总理兼任)。6月3日又收到情报:伊拉克和埃及军队进驻了约旦。另外约翰逊总统写来信,再次声称如下几点:1,以色列如专断地进行战争行动将导致孤立,2,美国将尽全力从外交途径解决危机,3,美国将强调和别国行动一致决不单独行动。

6月4日埃及的全部军力正集结在西奈,共有6个师(4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1个机械化师)和一个经过加强(200辆坦克)的独立装甲旅及一个独立伞兵旅,其中第3步兵师和第4装甲师部署在西奈中部作为机动兵力,其他各师均部署在以军正面,第20师部署在加沙,第7师驻在腊法-阿里什地区(它是连接加沙与西奈的要冲,埃军在腊法修有坚固的阵地),再往南分别在战线上依次部署着驻在阿布奥格拉和库赛马地区的第2步兵师,驻在内盖夫边界的沙兹利加强装甲旅和驻在孔蒂拉-萨马德地区的第6机械化师,后两者随时可以直扑埃拉特港。开战之即总计埃及在西奈有10万人以上和约1000辆坦克。与之对阵的是从北到南展开的塔尔师,约菲师和沙龙师(全部是精锐的装甲师,由此可以清楚看到国防部长达扬的战略是在另两条战线上采守势,先全力打败埃及),另外曼德勒的独立装甲旅部署在埃第6师的正面,雷谢夫的独立步兵旅在加沙边境。约旦有8个步兵旅2个装甲旅,兵力5500人,250辆坦克;相对的以中部军区有三个步兵旅和一个伞兵旅一个机械化旅。叙利亚军队与以军对峙的兵力为9个旅5万人,坦克400辆;以北部队军区有一个装甲师(这个装甲师要同时兼管叙利亚方向和约旦方向)及一个混成师,一个独立旅。

此刻以色列领导人对局势的看法是:先动手才能有一线生机,不动手坐等别人来攻将第一枪给别人来打响必定亡国。而美国方面即便以色列主动进行战争也不会放弃它。6月4日内阁会议终于通过开战,此前3日军方已经批准了作战计划-----用空军先发制人进行袭击。

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
以色列国防部长达扬
兵者凶器也,没有叙利亚军队挑起的边境冲突,就不会有后来的升级和局势紧张;没有纳赛尔选择在局势紧张时进行的一系列在以色列看来极具敌意的举动,就不会有以色列的动员举动,而动员在现代战争中基本上就是战争的序幕;没有阿拉伯国家形成的从南到北的对以色列的大包围态势,就不会有以色列的开战决心。一个民族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生存,争取国际支持是重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命运全指望在他人的良知上,否则就只会落到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满盘皆输。

试想若日本与中国断交,修改宪法(第9条),自卫队更名为皇军,与朝鲜韩国台湾签订军事条约,将美军从日本韩国请出去,日军部署到鸭绿江和台湾海峡对面,台湾海峡被封锁,此时中国对这些国家境内的军事目标进行了先发制人的全面打击,是否可以认为是中国挑起战争?

于是,6月5日上午7时,以空军共191架次飞机,经由精心计算的不同航线在几乎同一时刻到达埃及机场上空,一场打靶似的空袭在宣告战争的爆发同时也宣告了战争的结局。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1)《大漠硝烟:第三次中东战争纪实》 作者:李成刚著 出版项: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97年

(2)《《六天战争秘史》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第三次中东战争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