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1034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6-17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Snapchat
Snapchat
周六早餐主食
周六早餐主食
天使眼
天使眼
短视频分享应用Viddy
短视频分享应用Viddy
闪购网站Gilt
闪购网站Gilt
推荐引擎Nara
推荐引擎Nara
商旅网站Kayak
商旅网站Kayak
Wikivoyage
Wikivoyage
Aircell
Aircell
Changemakrs
Changemakrs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图)TechCrunchTechCrunch

 TechCrunch是一个Web2.0式的Blog,主要提供一些新兴互联网公司的评论。目前是Technorati排名第9,也是他们最喜爱的网志排第二位。 截止2007年5月23日,在FeedBurner录得全球有超过600,000的RSS订阅者。
  大部份文章由Michael Arrington撰写,第一篇文章于2005年6月11日发表。
  网址 http://www.techcrunch.com/
  营利性质 是
  网站类型 Web 2.0 网志
  需注册 不用
  持有者 TechCrunch
  创始者 Michael Arrington

目录

[显示全部]

Web2.0投资者必读 TechCrunch博客媒体彰显实力编辑本段回目录

  TechCrunch由互联网方面的律师MichaelArrington建立的科技博客网站,价值2500万美元。该科技博客关注Web2.0产品以及相关公司的新闻,该博客大部分的文章都是由MichaelArrington本人亲自撰写,截止今年1月10日,该博客站点有着多达180多万Web订阅用户。  

  目前TechCrunch已经成为了关注Web2.0和创业企业的全球知名的博客媒体,该博客里面的内容几乎成为风险资本家和行业投资者的投资参考。

  TechCrunch Network旗下分支

  CrunchNotes:

  有关于Web 2.0的博客文章,由Michael Arrington本人亲自撰写。

  TechCrunch 法国 - 由OurielOhayon编写,2006年6月建立,主要翻译TechCrunch上的内容或者一些原创内容。

  TechCrunch 日本 - 翻译自美国及一些原创内容。

  TechCrunch UK -由Sam Sethi 编写, 内容主要针对英国的Web 2.0服务,因为Sethi与Arrinton 和Loic LeMeur之间的争论而于2006年12月13日关站。又于2007年九月份迎来新编辑 MikeButcher而又重新推出。

  MobileCrunch - 主要针对移动计算行业的博客文章。

  TalkCrunch - 关于Web 2.0 的播客,内容包括各种包装Web2.0公司创建者的访谈以及Web2.0新产品发布。

  CrunchGear -由John Biggs 编写,其内容主要包括电子产品和电脑硬件。

  CrunchBase:

  维基百科式的Web 2.0公司、人员和投资者的数据库。

  CrunchBoard - Web 2.0 公司的招聘网站。

  广告收益和各类活动

  TechCrunch出售图片广告,每个月收费为12000美元,广告客户最低得一次性购买两个月广告。此外TechCrunch还举办一些活动,比如2008年9月8号至10之间在美国加州旧金山举行的TechCrunch50。

  博主遭遇口水门,暂停博客思索未来

  MichaelArrington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数字、生活、设计”会议,在其离开会场之时,遭遇一名男子向他走来并朝其脸上吐口水。在Arrington反应过来之后,口水男子已经转身逃走,并消失在人群中。周围的人都看到了这一幕,但表现得无动于衷。除了对Arrington个人以及其TechCrunch的猛烈抨击外,包括死亡威胁电话和邮件也屡屡发生,受到生命威胁的Arrington已经决定暂停博客一个月时间来思索未来的计划。

TechCrunch 四周岁生日快乐编辑本段回目录

同为科技方面的"半个媒体", 科技博客和小媒体们随着业界风云变幻一起成长, 共同发展壮大. CB有相当多的新闻都来自TechCrunch, 这个最早属于迈克尔·阿灵顿的个人博客现在迎来了四周年纪念. TC已经成为重要的科技消息来源, 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体的草根特质. 现在TC每月访客人数500万左右, 来自世界各地, 每篇帖子都会有平均50条跟帖, 这在国外网站当中实属不易. 让我们祝愿TechCrunch以后不断提供更多更及时的业界资讯, CB也将通过译介方式, 争取成为国内外IT业界沟通的桥梁, 让中国访客看到外面的世界.

TechCrunch 始建于2005年6月11日, 报道和评测中最新互联网产品, 追踪IT公司动态. 因为有了资本的支持, TC现在已经是一个多个科技博客联合的大型媒体联盟, TC本身也从单一作者过渡到多作者滚动更新.
Crunch Network 是TC旗下一系列科技博客产品的统称, 包括:

科技百科数据库:http://www.crunchbase.com/

计算机硬件和好玩的奇客小东西介绍:http://www.crunchgear.com/

关注移动产业的:http://www.mobilecrunch.com/

分析IT企业走向和动态的:http://www.techcrunchit.com/

不同国家/地区分站:http://uk.techcrunch.com/http://fr.techcrunch.com/http://jp.techcrunch.com/

每日访谈类站点:http://gillmorgang.techcrunch.com/

直通CEO与公司高层的:http://pitches.techcrunch.com/

TC创立以来一直受到很多关注, 当然也免不了伴随争议. 今年2月Last.fm老总炮轰TC, 搞得阿灵顿差点儿神经衰弱, 详细的介绍请看这篇文章: 当Last.fm遇到TechCrunch:试问博客价值观底线. 他们甚至还推出了自己的硬件: 廉价上网终端CrunchPad.

CB所有来源是TC的文章都在这里. 回头看看, TC真是给我们奉献了不少新鲜资讯.

著名博客网站TechCrunch挖来福克斯高管掌舵编辑本段回目录

   北京时间2007年3月1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已经任命海泽尔·哈德(Heather Harde)为CEO,从本月底开始生效。哈德目前在福克斯互动媒体担任主管并购和收购的高级副总裁。

  加盟TechCrunch之后,哈德将成为TechCrunch创始人、著名博客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的上司。阿灵顿在博客中称:“说服哈德离开福克斯并不容易,她已经在那里工作了10年。”在福克斯工作期间,哈德曾经担任过不同的运营和企业开发职位。她是福克斯互动媒体的创始执行团队成员之一,主要负责并购和收购管理团队。在她的领导下,福克斯互动媒体完成了8起收购交易,总计支出13亿美元,以及两起风险投资交易。加盟福克斯之前,哈德在哈佛商学院学习。

  执掌TechCrunch之后,哈德将负责除编辑之外的所有业务,而编辑工作将由阿灵顿负责。过去两年里,TechCrunch一直高速增长,以至于阿灵顿感到很难独立支撑。为了把握更多商机,他决定聘请一位专职管理者。

TechCrunch挑战媒体格局 Web2.0先生遭到质疑编辑本段回目录

著名IT博客TechCrunch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

(图)迈克尔·阿灵顿面对质疑迈克尔·阿灵顿面对质疑

导语:国外媒体2006年12月发表分析文章称,凭借著名IT博客TechCrunch,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  
ington)成为了业界的风云人物,更被冠以“Web2.0先生”的美誉。当然,在成名的同时他也受到很多质疑。

阿灵顿今年36岁,是一位律师、广告客户、以及投资者,但真正让他出名的却是TechCrunch。TechCrunch是阿灵顿一手打造的博客,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业界重大消息著称。推出TechCrunch之后的18个月里,阿灵顿迅速“窜红”为科技领域的重量级人物,并向传统的媒体格局发起挑战。得益于内部消息和全天候发布的优势,博客发布重大新闻时经常可以赶在传统媒体的前面,特别是后者还需要将新闻稿从硅谷传送到华盛顿。

虽然在很多时候都能同专业媒体分庭抗礼,但由于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很多博客并没有掌握新闻报道的技巧。事实上,阿灵顿也曾多次因此遭到批评。例如,《纽约时报》曾就新闻道德问题同他发生争论,也曾有人质疑他在报道新闻事件时涉嫌“徇私”,偏袒自己或朋友投资的公司。

对于业界的质疑,阿灵顿全部予以否认,并表示自己所做的工作与其它新闻记者没有区别。当然,他并不能完全确定是否可以将自己称为新闻记者。在快速窜红之后,阿灵顿也不知道下一步应当怎样做。他唯一确定的是自己需要好好休息,唯一要做的工作就是考虑自己未来将走向何方。

大概在下个月,阿灵顿将停止通宵达旦的工作,暂时褪下硅谷风云人物的光环。他将前往美国华盛顿州贝克山滑雪,这里距离他父母家不远。不过,阿灵顿此行并非只是为了休息,他暂时离开喧嚣的博客圈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观察高速增长的本地公司。阿灵顿上月表示,他从TechCrunch的赞助商获得了18万美元。创建仅仅18个月,TechCrunch的帐上已经有了50万美元资金。 50万美元对于大媒体公司来说不值一提,但对于一个博客网站已经是不小的数字。

从某种程度上讲,互联网企业家永远无法完全脱离互联网,阿灵顿也是如此。他上周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两个月内,我将只用一半的时间写博客,把更多时间用于考虑业务,包括新增加哪一类网站,以及网站内容的方向。”同原来的广告经理“分手”之后,阿灵顿还需要招聘一位总经理,主要工作是处理广告和赞助商关系。聘请总经理之后,TechCrunch可以像传统媒体那样将编辑与广告分离,阿灵顿认为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迈出的一步。

在休假期间,阿灵顿将暂时离开自己在Atherton租住的房子,这是他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同时也是Web2.0精英的聚集地,很多风险投资者、勇往直前的企业家、以及来自硅谷巨头的高管都曾造访过这里。有趣的是,尽管这所房子位于富人聚居的Atherton,但却再平常不过,墙上没有悬挂任何艺术品,没有宜家的家具,桌子上堆满了技术设备,甚至供热系统不能保证室内温度。

不过,更有趣的是阿灵顿离开的时机。过去两个月里,阿灵顿接连不断地遭到批评,他在博客中将此称为“‘TechCrunch黑’兴风作浪”。例如,旧金山育儿网站Mothersclick一直质疑阿灵顿在写博客时涉嫌“徇私”,因为后者用很大篇幅介绍其竞争对手Maya's Mom,而完全忽视了该网站的存在。Mothersclick认为,阿灵顿这样做是因为Maya's Mom的创始人曾经与他共事。阿灵顿最初曾在博客中披露他与Maya's Mom创始人的关系,但后来又将这段注释文字去掉,因此招致了更多的批评。

一些“学院派”新闻记者对于阿灵顿的新闻道德提出了质疑。在今年10月举办的网络新闻协会会议上,阿灵顿甚至同《纽约时报》发生了直接争吵。他在会上指责《纽约时报》道德沦丧,但后来又收回了自己的话。著名博客、作家尼克·卡尔 (Nick Carr)表示,在介绍自己投资的公司时,阿灵顿通常不会隐瞒;但在介绍自己投资公司的竞争对手,特别是包含竞争对手的负面信息时,他有时并不披露自己同相关公司的投资关系。

科技八卦博客Valleywag几乎报道了有关阿灵顿的种种负面消息,并吸引了大量的读者。阿灵顿则在博客中予以反击,称企业家和投资者的身份帮助自己获得了很多内部信息。他说:“TechCrunch并非没有任何目的或利益冲突。”尽管阿灵顿也会对一些公司提出批评,但大多数时候他都是新技术的坚定支持者和鼓吹者。他曾经同微软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共进晚餐,曾经率先披露Google 收购YouTube的重大消息,他的博客也因此成为了硅谷企业家的每日必读。

(图)迈克尔·阿灵顿迈克尔·阿灵顿

GigaOm博客的创始人奥姆·马里克(Om Malik)表示:“阿灵顿非常具有影响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推动了博客的普及。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Web2.0先生’的赞誉。”阿灵顿在博客中描述了硅谷的运作模式,以及这种模式给传统业务带来的巨大冲击。这是一种包含复杂关系网络的“部落”文化,风险投资者、天使投资者和企业家聚集在一起,在互相猜疑和算计中共同发展。

TechCrunch等博客给主流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近年来,随着读者和广告客户的减少,报纸的业绩持续下滑。与此同时,大量的广告预算转向了互联网媒体。虽然很多博客并没有受过专门培训,甚至不明白新闻规则,但仍然吸引力大量读者和广告客户的关注。在这样的环境下,阿灵顿脱颖而出也就不足为奇。凭借TechCrunch“大红大紫”之前,阿灵顿在硅谷已经小有名气,他曾经在一家知名律师事务所任职,并投资了多家新兴公司。

2004年,阿灵顿在南加州休息了一年,过着每天冲浪、看电影的悠闲日子。2005 年3月,他和以前的一位同事创建了一家名为“Edgeio”的公司,主要提供分类广告服务。当他通过互联网查询近年来涌现的新兴公司时,却发现没有覆盖这些内容的网站。因此,阿灵顿于2005年6月创建了TechCrunch。最初他只是将此当作一个业余爱好,但没想到TechCrunch迅速走红。

据阿灵顿称,TechCrunch每月的页面浏览次数已经超过200万,拥有超过 100万名唯一访问者和10万名注册用户。很多新兴公司都迫切希望自己的网站出现在TechCrunch上,因为这样可以为它们带来大量高端用户。 TechCrunch率先披露了很多重大业绩消息,其中包括Google以价值16.5亿美元的股票收购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与此同时,阿灵顿还不断扩大着TechCrunch的规模,例如加入了MobileCrunch和CrunchGear等网站。

互联网影响力分析公司Buzzlogic公布的数据显示,TechCrunch的影响力在所有博客中排名第二位,仅次于史蒂夫·拉贝尔(Steve Rubell)的博客MicroPersuasion。《华尔街日报》将阿灵顿称为“权力掮客”,但他本人表示:“这个标题的确很吸引人,但事实上,硅谷至少有1万个人关系圈远远超过我。”

随着TechCrunch获得成功,阿灵顿逐步退出了Edgeio的日常管理,但仍然是Edgeio的重要股东和董事会成员。阿灵顿在自己的网站上披露,他还是上市公司Foldera的董事会成员,纽约新兴公司Daylife和旧金山社交网站Dogster的投资者,以及以色列个人新闻跟踪服务提供商Spotback的顾问。

在遭到多方批评的同时,阿灵顿也有不少坚定的支持者。风险投资公司 Benchmark Capital的合伙人迈克尔·埃森伯格(Michael Eisenberg)就在自己的博客中称:“阿灵顿是所有博客的榜样,他总是在第一时间披露读者想了解的信息。”阿灵顿的朋友、天使投资者杰夫·克拉维尔 (Jeff Clavier)表示:“阿灵顿必须做到高度专业和正直,因为在博客圈里,一个小错误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克拉维尔同时称,尽管同阿灵顿有着特殊的关系,但他并没有受到特殊照顾。他说:“我投资的多家公司都曾被阿灵顿公开批判,Feedster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但是,我仍然尊敬他。”克拉维尔还表示,阿灵顿的确应当好好休息一下。他说: “阿灵顿实在太疲倦了,他决定休息一段时间是一个好消息。

TechCrunch 网络编辑本段回目录

  TechCrunch 有数个附属网站,故被称为TechCrunch 网络,自2004年12月14日起包括以下网站:
  • TechCrunch 法国 - 由Ouriel Ohayon 编写,2006年6月建立,主要翻译TechCrunch 内容或一些原创内容。
  • TechCrunch 日本 - 翻译自美国及一些原创内容。
  • TechCrunch UK - 现已关站. 由Sam Sethi 编写, 内容主要针对英国的Web 2.0 服务,因为Sethi 与Arrinton 和Loic Le Meur之间的争论而于2006年12月13日关站。
  • CrunchNotes - Michael Arrington 的个人网志,内容主要关于Web 2.0.
  • MobileCrunch - 主要针对流动电讯工业的网志.
  • CrunchGear - 针对电子现意和电脑硬件的网志,由John Biggs 编写.
  • TalkCrunch - 关于Web 2.0 的播客,内容包装访问Web 2.0 公司或新产品发布.
  • CrunchBoard - Web 2.0 公司的招聘网站.

官方网站编辑本段回目录

  TechCrunch http://www.techcrunch.com/
  TechCrunch France http://fr.techcrunch.com/
  TechCrunch Japan http://jp.techcrunch.com/
  CrunchNotes http://www.crunchnotes.com/
  MobileCrunch http://mobilecrunch.com/
  CrunchGear http://www.crunchgear.com/
  TalkCrunch http://talkcrunch.com/
  CrunchBoard http://www.crunchboard.com/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TechCrunch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中国,但凡关注web2.0,关注互联网投资的人,没有不关注TechCrunch这个博客站点的。TechCrunch由互联网方面的律师Michael Arrington建立的博客网站,目前成为关注互联网和创业的重量级博客媒体,是美国互联网产业的风向标,里面的内容几乎成为VC和行业投资者的投资参考。主站博客的订阅人数上百万,还不包括整个公司几十个分站的用户。基本上,Michael Arrington就如IT业界的纽约时报总编辑,他随意在博客中扔出一篇文章,就能引发业界的关注。以影响力论,TC在互联网界,很快将超越老牌媒体Cnet。TC早前的大部份文章由Michael Arrington自己撰写,第一篇文章于2005年6月11日发表。现在TC雇佣了很多传统媒体的编辑,组成了10多人的团队,每天主要的工作是接收和分析头一天全球各地发来的邮件,并整理成文章发布出来。但TC上鲜有中国互联网的文章,出来了几篇,也让人觉得TC的了解太过肤浅,且和政治挂钩,另中国人不爽。前一段时间,著名博客媒体CW站点的中文区关闭,比如G速客宣布停止更新,引发了一系列讨论,中国是否有博客媒体,博客媒体在中国的出路如何等。其实,在中国,独立的博客媒体是有的,但要出现TechCrunch这样重量级(起码在国内属于重量级)的博客媒体,还有很长路要走。

(图)迈克尔·阿灵顿迈克尔·阿灵顿

中国为什么出不了TechCrunch,这确实是个好命题,值得好好分析。

1、中国缺乏有独立人格的媒体人,或者说独立精神的媒体人缺失。
虽然一个IT网络媒体,本不应该由一个IT媒体人来建立,但要想成为独立的IT博客,首先你必须成为一个媒体人。中国目前还缺乏有独立人格的媒体人,大部分人有了网站,有了影响力后,首先不再取悦读者,而是取悦广告客户。任意删帖,任意删除评论,自由地泛滥地使用自己的媒体能量。我们看过太多的个人网站,因为初期的人气飙升,很快失去自由和独立意志。这样的网站,长久不了,影响力也日渐式微。

2、中国的创业环境还很差,创业精神还不够
TC主要报道的是欧美的创业型公司,特别是硅谷的小公司,它热衷于报道并挖掘其投资价值。创业环境好的地方,每个创业者都有自己的价值主张,通过TC来传播开来,就不仅仅是中国的创业者的小圈子的局部沟通。我们的大媒体,比如新浪科技,天极网等IT和互联网专业媒体,对创业确实有关注,奈何其中更多是充斥着商业铜臭的大公司占据着读者的实现,小创业公司发出的声音,实在影响有限。很多创业者也不愿意外面的人评论自己的公司,还有一个原因是怕自己的创意被抄袭了去。TC关注创业,但不怎么关注中国互联网,一方面是语言的隔阂,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创业公司还太缺乏创意,缺乏创新只懂抄袭的故事,TC不感兴趣,我们的读者似乎也提不起精神。连web2.0的翘楚腾讯Qzone,校内网等都是抄袭的产物,报道谁能提起TC的兴趣。中国又有多少本来就缺独立精神的博客愿意日以继夜地报道,而不求回报?

3、中国资本市场不健全,VC不多
TC因为报道了一些公司的发迹,而受到VC追捧,比如Youtube的被google收购,Facebook的A8平台发布以及不断崛起等。中国的很多风风火火的投资,投资人看中的是它的热度,到头来都被泼了凉水。而那些成功的投资,初期却都是默默无闻没有任何名气的。比如对盛大的投资,对完美时空,巨人等,都是低调做事的典范。中国资本市场不健全,靠媒体来挖掘新机会的VC几乎没有,媒体博客得不到正反馈,也就催生不了TC在中国的发生。

4、中国博客媒体,更多充斥着吹捧和谄媚,注定长不大
中国IT业不缺有想法的博客,比如keso,比如项立刚,比如更多关注小领域的咨询人士的博客。但他们依然囿于自己的视野过窄,甚至偏见,而成不了获取全面信息的博客媒体。当然,keso和项立刚等人,根本也不想成为一个媒体。中国的博客媒体中,我看到了很多吹捧和谄媚,对企业大大夸好的文章随处可见。而一些人,虽然名义上假借对企业进行批评,实际还是对另一些企业的献媚。比如孙永杰,他是IT圈著名的多产博客,但他关注的领域太窄,对intel和微软大家吹捧,对AMD和linux却大加打击。这样的吹捧博客,即使有数百万访问量,也成不了独立的博客媒体。相反,在社会文化领域,我们有很多独立博客,非常受人欢迎。比如和菜头的博客、老虎庙的博客,都比我们的IT博客受人尊敬。

还好,中国人写博客的人非常多,没有综合的TC类的媒体,我还是可以看到更多像Keso这样的有独立思想的博客,这也是一个幸事。如果这样的中文博客也绝迹了,还好我们能看懂TC这样的老外写的博客,也算幸运。毕竟,这个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自由的时代。(康国平)

《商业周刊》专栏作家加盟科技博客TechCrunch编辑本段回目录

3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周五宣布,美国知名财经杂志《商业周刊》专栏作家莎拉莱茜(Sarah Lacy)将加盟TechCrunch编辑和写作团队。
  北京时间3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技博客网站TechCrunch创始人迈克尔阿灵顿(Michael Arrington)周五宣布,美国知名财经杂志《商业周刊》专栏作家莎拉莱茜(Sarah Lacy)将加盟TechCrunch编辑和写作团队。

  莱茜目前还担任雅虎财经栏目TechTicker专栏作家。阿灵顿称,自己今年2月休假期间,莱茜曾为TechCrunch网站撰写了一些文章。他还表示,莱茜加盟TechCrunch后,仍将继续担任《商业周刊》和雅虎财经专栏作家。

  莱茜素以提问尖锐直率而著称。在2008年3月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举行的SXSW音乐节上,莱茜曾代表《商业周刊》采访美国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并连续向后者抛出了一系列令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迫使扎克伯格在采访现场承认自己曾犯过一系列错误。此举立即引起了台下听众的不满,并把“矛头”指向了莱茜,称她不应该以抢风头方式进行采访。

  阿灵顿还透露,莱茜目前正着手撰写一本有关全球企业沟通事务的书籍。(编译/中涛)

扩展阅读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TechCrunch 迈克尔·阿灵顿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