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5月20日
1851 电话和唱片先驱埃米尔·伯利纳(Emil Berliner)出生
1856 大卫·爱德华·休斯(Edward Hughes)获得电报断续器的专利
1939 NBC实现通过电话线传输电视广播
1991年5月20日,微软推出了Visual Basic 1.0版,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连接编程语言和用户界面的进步被称为Tripod(或者Ruby),最初的设计是由阿兰·库珀(Alan Cooper)完成的。许多专家把VB的出现当做是软件开发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1995 迫于反垄断法的威慑,微软放弃购并Intuit计划,该购并金额大约20亿美元
1998 由于通讯卫星故障千百万传呼机信号出错
近期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05/20/2007 Staples starts computer recycle program
05/20/2007 Camera phone maker mulls gadget's impact
05/20/2007 Robot Keeps Home Safe
05/20/2007 Optimus Maximus: 113 keys, ready to pre-order
05/20/2007 TPG, Goldman to buy Alltel for $25 billion
05/20/2007 Google, Salesforce.com reportedly in alliance
05/20/2007 Woz magic of electronics and computers
05/20/2007 Yahoo 'censored' Flickr comments
05/20/2007 Dell Moving Away From Direct Sales
05/20/2007 Computer Nerds Coming to Prime-Time TV
05/20/2007 Blizzard Announces Starcraft 2
05/20/2007News: The End of News Indexing As We Know It?
05/20/2007 Indian dealers are squealers over Microsoft piracy raids
05/20/2007 Computers accidentally "attacked">Computers accidentally "attacked" by Norton AntiVirus
05/20/2005offers personalised pages
05/20/2005 Broadband telephony gets a boost
05/20/2005 Broadband telephony gets a boost
05/20/2005 Microsoft releases first service pack for SBS 2003
05/20/2005 Mac OS X 10.4.1 Server is out
05/20/2005 Apple Recalls G4 Batteries
05/20/2005 Netscape joins the browser update parade
05/20/2003 Disney to rent 'self-destructing' DVDs
05/20/2003 Einstein online: Genius hits Web
05/20/2003 Microsoft teams up with antivirus firms
05/20/2003 Fees rile spam foes
05/20/2003 Sun Announces New Low-Cost Intel-Chip Servers
05/20/2003 Microsoft to set up global product support centre in India
05/20/2003 Palyh Worm Spreads
05/20/2003 Advocates Worry About Pentagon's 'Total Information Awareness'
05/20/2003 Cisco Locks Down the Network
中国历史编辑本段回目录
2006年5月20日,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三斗坪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三峡大坝是中国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坝全长2309米,高185米,混凝土浇筑总量超过1600万立方米,刷新了巴西伊泰普水电站1257万立方米的记录,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坝。
科技史上的今天编辑本段回目录
公元724年的5月20日,唐玄宗根据天文学家僧一行的建议,令太史监南宫说于河南、北平用日昝及极星测子午线,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506年5月20日,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逝世。哥伦布1451年生于热那亚的西班牙犹太织布工家庭,14岁就在海上生活,他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自欧洲一直向西可到达东方。1492年8月3日,他率领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从帕洛斯角出发西行,开始第一次远航。10月12日,他的船队终于发现中美洲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岛屿(即今天的华特林岛)。这是欧洲人第一次发现的新世界土地。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远航,驶抵小安的列斯群岛、牙买加岛、特立尼达岛以及中南美的加勒比海沿岸,并误认为已驶至印度属地。哥伦布晚年贫病交加,在西班牙故去。
历史详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听力计(audiometer)一词最早见于1879年呈递给伦敦皇家学会的一篇论文的脚注中,这篇论文的题目是“感应电流平衡和实验研究”,作者是大卫·爱德华·休斯(David Edward Hughes),也就是说,Hughes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听力计。
一、Hughes的生平
David Edward Hughes出生于1831年5月16日,一般认为Hughes的出生地是伦敦,也有人认为可能在威尔士,可以肯定的是,在Hughes出生之前,他的父亲是一位制靴人,就已经移居伦敦了。1837年Hughes一家移民到美国的弗吉尼(Virginia)。Hughes在肯塔基州的St. Joseph学院接受中等教育,在那里他成为一名优秀的钢琴家,18岁时成为这所学校的音乐教授,后来又担任自然哲学教授。在此期间,Hughes提出了罗马字母打印电报机的构想,1855年取得专利权,次年美国电报公司采用了这项专利,1860年在法国,遂后在大多数欧洲国家都采用了Hughes发明的电报机。由于他的成功,拿破仑三世授予他“古罗马军团荣誉骑士”(Chevalier of the Legion of Honour)的头衔,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西班牙和巴伐利亚等国家也相继授予Hughes荣誉称号。
尽管在国外享有崇高的声誉,但是,英国对这项发明却不予采纳。直到1870年,英国邮电局才作为与欧洲大陆联系的终端,不得不安装了这种电报机。对于Hughes来讲,这项发明使他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益,他和他的美国妻子才能够于1875年在伦敦定居,并且可以终生从事实验工作,不必再为金钱困扰。尽管财力雄厚,但Hughes一家生活简朴,他的大部分实验工作都是用药盒、钉子、密封蜡和电线完成的,他应用的电池、电流计和电话都是在家中制做的。
1876年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电话机,这一发明极大地激发了Hughes的创作灵感。1878年,Hughes发明了碳麦克风,同年开始从事传导线圈装置的研究,1879年,Hughes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听力计。到1879年,Hughes已是一位知名的发明家,拥有打印电报机和碳传声器两项专利,这两项专利为他带来了高额的专利权税。
此后,Hughes重新回到对感应电流和磁场的工程方面的研究,对听力计未再表现出兴趣。由于Hughes在科学上的建树,1880年成为英国皇家协会会员,1885年被授予金质奖章。同样,在美国和欧洲大陆Hughes也享有盛誉。
1900年1月22日Hughes去世,参加葬礼的人中有美国大使,塞尔维亚、法国和希腊等国的代表。在他去世后的第五天,即1月22日,被安葬在伦敦Highgate公墓。
二、初期听力计的构成以及Richardson对听力计的宣传
在皇家学会上交流的论文中,“听力计部分”只是Hughes论文的一小部分。应用这台仪器,Hughes注意到他自己的听力随健康状态和气候而变化。在一处脚注中Hughes写道“我命名这台仪器为听力计”。 Hughes的听力计包括一大、一小两个初级线圈,这两个线圈被分开固定在一个标有200个刻度的木制圆杆上,木杆上有一个可以在两个初级线圈之间移动的次级线圈。初级电路由两个初级线圈、2-3个Leclanche电池和一个Hughes麦克风组成。初级电路收集钟表的滴答声而在次级电路上产生电流,并在Bell电话中产生声音。由于两个初级线圈缠绕的方向相反而形成零点,故在电话上听不到声音。当次级线圈向较大的初级线圈移动时,电话中声音的强度逐渐增加,根据刻度杆上的刻度数来测定听觉敏度。
Hughes邀请Benjamin Ward Richardson为他做听力计临床方面的评价。Richardson和Hughes一样,也是一位痴迷的实验家,还是一位在医学的许多领域著述丰富的作家。Richardson对听力计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Richardson撰写了听力计应用的论文,推荐下行法阈值记录技术,讨论了测试条件、患者的舒适度、无掩蔽噪声的重要性和实验方法学等方面的内容,他还做了一系列有趣的评论,如在右手为优势手的个体一般右耳听力更好一些、大气压力对听力有影响。他还倡导听力计在各种临床条件下的应用,如特殊职业健康的甄别,评价内科治疗的效果和估计植入人工鼓膜(当时由外科医生Yearsley和Toynbee开展)后的听力变化。在Hughes的文章发表后不久,Richardson极富热情的论文就发表于皇家学会公报,并先后在一家大众医学杂志和美国转载,听力计在医学界的宣传应当归功于Richardson。
Richardson同样兴趣广泛,除了医疗工作外,他还在麻醉学、公共卫生和医学历史等方面写有大量的著作,这些工作都分散了他对听力计的兴趣,Richardson晚年把更多的时间花在了节欲运动方面。
三、听力计的命运
Hughes的听力计后来的命运如何呢?自从1879年Richardson的文章发表以后,1879年12月30日,Green在美国波士顿医学学会上解释了听力计的用途。Green认为,应用这一仪器测到的听力仅与它所产生的特定刺激有关,基本上与语言识别无关。1912年,Hawksley在英国将听力计投人商业化生产,称为Hughes听力计(Hughes'Sonometer ),尽管生产和销售的数字不清楚,在1883年Hawksley的产品目录中有Hughes听力计,并保持到1912年的第七版,但是,在1928年的目录中消失了。Dalby在1885年和1893年两次评论中写到:“要准确地测试和记录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听力变化,到目前为止,设计最完美的仪器是Hughes的听力计。”
另一方面,Pritchard在1886年给听力计下了一个狭窄的定义:听力计是由麦克风、电话、两个线圈、一块电池和一个刻度尺组成的复杂排列,用来指示听力。毫无疑问,这两种仪器(Hughes听力计和Politzer's测听计)构成了十分准确的听力测定,但就实际应用而言,手表(watch)更为方便。1890年Gruber在他的教科书中提到了听力计,但对其机制的描述不准确。
1894年Hovell在其教科书的听力测试部分也提到Hughes听力计,并描述了上升法的阈值测定技术,并指出这一技术有益于检测听力的变化,但与言语感觉阈没有必然的联系。在其他同时代的英国耳鼻咽喉科教科书中(如McBride,1884;McNaughton,1887)没有提到Hughes听力计。1896-1919年,美国人Dench在其各种版本的教科书中提到了Urbantschitsch测听计,其工作原理与Hughes听力计类似。听力计的发展经历过一个“断档”时期,二十世纪的前30年,在主要的耳科学教科书中都没有提到听力计,1931年,Brown等重新提起听力计,1932年,Watkyn-Thomas和Yates提到“现代”电子管听力计的测试。然而,到1941年,Simpson Hall还对听力计抱有贬低的态度。
今天,在听力计广泛应用的年代,我们不应当忘记David Edward Hughes和Beniamin Ward Richardson等在听力计研制和推广方面的功绩。
二十年顺风顺水:Visual Basic生日快乐!编辑本段回目录
猛然回首才发现,Visual Basic语言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寒暑。在这二十年中,它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而且至今仍然没有任何衰退的趋势。在此我们也衷心地祝愿VB能够越走越好。1991年5月20日,微软推出了Visual Basic 1.0版,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个连接编程语言和用户界面的进步被称为Tripod(或者Ruby),最初的设计是由阿兰·库珀(Alan Cooper)完成的。许多专家把VB的出现当做是软件开发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尽管VB 1.0的功能实在是太弱了,但是作为第一个“可视”的编程软件,它还是让很多程序员欣喜若狂,并开始尝试在VB的平台上进行软件创作。微软也不断创新,连续推出了VB 2.0、3.0、4.0、5.0、6.0。
如今,VB已成为一种专业化的开发语言和环境,用户可用Visual Basic快速创建Windows程序,还可以编写企业水平的客户端/服务器程序及强大的数据库应用程序。今后,VB会继续造福广大的用户和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