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55933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09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互联网史上最牛的七大骗局排行榜
互联网史上最牛的七大骗局排行榜
《PC World》:八位有前科的IT产业名人
《PC World》:八位有前科的IT产业名人
微缩的科技创新史
微缩的科技创新史
改变世界的25个IT历史时刻
改变世界的25个IT历史时刻
计算机硬件与游戏的发展历程
计算机硬件与游戏的发展历程
电脑历史上20位英雄人物
电脑历史上20位英雄人物
电信重组
电信重组
《新科学家》2012概念指南
《新科学家》2012概念指南
中国互联网元年一览
中国互联网元年一览
计算工具史上的15个里程碑
计算工具史上的15个里程碑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业余无线电百年大事记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业余无线电百年历史

    正当我们跨入新的一千年的时候,业余无线电也刚好差不多100岁。它像是为我们检讨那些刚开始的年代或更久远的年代而提供了一个暂停的机会。你可能要问,为什么要自寻烦恼?这是因为回顾过去,回顾那些比今天更早的日子是那样的令人愉快,令人留恋! 而且,我们正是从这个即将过去的世纪的事件中获得前进的。正如孔子所说,“学习过去是为了预测未来”。

  这个文章所涉及的多半是美国的业余无线电。这并不是因为对全世界其它地方的业余无线电历史缺乏兴趣或缺乏价值,而纯粹是为了寻根求源,并考虑到美国的历史记录最为齐全,以及Clinton B.DeSoto的名著《200米》的184页的美国业余无线电故事仅仅讲到1936年。

目录

[显示全部]

  1800年,史前期编辑本段回目录

  19世纪末为快速开发的商业无线电和建立业余无线电基础提供了舞台,那里有为数众多的无线电技术早期贡献者,如伟大的奥斯特、安培、法拉弟、亨利等等。 然而,真正的转折是1873年苏格兰人J.C.麦克斯韦尔(不在本文叙述中)的有争议的工作,他提出了电磁场理论,是那个被后来者深爱而传遍全球的杰出方程的创始人。 (Heaviside对麦克斯韦尔方程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图)G.马可尼G.马可尼

  他以前的那些人,特别是法拉弟,很大地影响了Maxwell的工作,但是许多MAxwell的同代人确信他的新的理论是正确的。 它将以没有比rock-solid更小的实验来打破那些怀疑之墙。德国物理学家H.赫兹不只是这些,他于1880年末在对根据麦氏方程所预言的电磁波的发生、检测及其属性的测量中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实验。赫兹,虽然,除了对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发现的挑战之外那些波并没有特定的兴趣,但他的发现终究被应用于人类无线电的开发。

  历史的参加者之一、发展了无线电的是年青的意大利人G.马可尼。他是一个对物理学和电的科学有极强的兴趣的男孩。 他在学校里学习的主科和后来可能成名的是电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1894年,他开始了这个项目的认真的工作。 二年后他在英格兰做出了一个可用的无线电装置。在一次表演中,马可尼当着英国官员的面,进行了距离超过2英里的无线电通信。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伟绩,并从此启动了马可尼的职业生涯。

  谁是第一个业余无线电操作员? 我们可能无法知道。 有些人说就是马可尼。 马可尼一生贯穿着对业余无线电的狂热,并在内心也考虑自己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了将他的生命奉献给无线电通信市场的竞争;他始终没有像一名业余无线电家那样获取执照和操作。

  前面说过了,我们可能无法弄清究竟谁第一个进行了业余无线电操作,但英国人L.密勒确实是这项荣誉的有力竞争者。

  L.密勒在业余无线电历史上有其牢固的地位是因为是他第一个公布了他的简单业余无线电收信和发信装置。他的文章刊登在1898年一月在伦敦发行的《模型工程师和业余电工》。他的读者把这篇文章牢记在心。1898年三月出版的“E.A.”写道,他有一个2英寸火花线圈和三个黄铜球,但没有结构方面的细节。(而这种三个黄铜球被认为是受了密勒公布的三个发信装置之一的影响。)一些美国人紧随其后,在1899年七月的美国电工杂志上对这个题目发表了不少于三封来信。兴趣的爆炸发生在后面的十年里,但是19世纪缩短了业余无线电和我们的距离。

  二十世纪第一个十年:开端编辑本段回目录

  作为20世纪的开端,商业得到快速发展。1901,马可尼用大功率和庞大的天线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业余爱好者运用他们的先进设备继续进行改进和实验,1902年六月的波士顿杂志“业余爱好者工作”中刊有介绍其详细构造的文章。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当时就已发现的技巧直到今天业余爱好者们还在继续运用:如文章中所说的平衡馈线。

  这些早期发射机完全利用电容间隙放电产生振荡火花。 这些早期火花发送器能生产无线电频率,但自然是频带宽、制造困难,并且是两个邻居通常不能同时发信。 收信机是简单的检波器,一般是金属粉末检波器,后来出现了更灵敏的矿石检波器。

  那时候当然还没有规则,业余爱好者的呼号由自己确定,经常是用操作员名字的缩写。

  1904年,当英国人J.A.弗莱明发明了第一个真空二极管“弗莱明真空管”时,一个暗示将来发展的机遇出现了。1906年,L.德福斯特在弗莱明真空管中加了一个栅格网,制成了第一个三极真空管,命名为"Audion"三极管检波器非常有效,但对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说则太昂贵了。直至几年后它才被用于射频发生。同时,矿石接收机和火花发射机的频道也有了规定.

二十世纪十年代--规则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1900年早期,业余电台的发射范围最初只局限于院子里,接着发展到街区。随着功率的增大和技术的进步,到了1912年设计精良的1000瓦(火花)电台的发射范围几乎达到100英里。那些有较大功率的电台可以工作好几百英里。大功率通常意味着更多的干扰,因此建立规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实际上,国会从1910年就开始调查有关无线电的问题。1912年,经过对十几个不同议案的评估,国会最终通过了无线电法案。从而使无线电爱好者第一次得到认可。法案同时有一个起先几乎令业余无线电于死路的规定:爱好者被限制只能工作于200米波段。在那个时期人们普遍认为长波可改进远距离通信。而200米波长的“短波”被认为无用,有些人甚至期望无线电爱好者都拥挤在这无用的波段,最终放弃无线电爱好转而追求其他爱好。

  但阴谋并没有得逞,虽然在1921年无线电法案实施后爱好者的人数有所下降,但很快美国的业余无线电开始逐步壮大,到1917年,在空中的无线电爱好者已经超过6000人。

  许多爱好者通过其他爱好者相互接力转播延伸有效的通信范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呼号为1WH, 后为1AW的爱好者Hiram Percy Maxim认识到如果将接力转播的电台组织起来,消息可以被更可靠地进行长距离的传送。在1914年,美国无线电联盟诞生了,接着在1915年开始发行QST杂志。今天呼号“1WH”和“1AW”看起来有点奇怪,但在业余无线电早期却很普通。1913年商业部为爱好者的字母呼号制定规则,但是却没有定义和需要前缀。直到20年代中期和晚期才出现前缀。

  大约在相同的时间内,一项无线电收信技术的奇迹问世。1913年纽约业余无线电爱好者Edwin H. Armstrong发明了用电子管工作的再生接受机,到了1915年,这项技术的知识已经得到广泛普及。这种新型收信机比那时的晶体检波的灵敏度更高。虽然那时电子管的价格很昂贵,不少爱好者开始用Armstrong的设计进行实验。

年在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7年,美国卷入其中,所有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停止活动。事实上,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组成了以Hiram Percy Maxim为中坚的培训无线电操作员的联合体当时令人注目,并有约4000爱好者服役,最终为国家服务。单词“服务”在这里非常重要,它强调业余无线电的一个重要的作用——为公众和国家服务。

  战争最终在1918年11月11日结束,经过较量,海军控制了全美国的无线电。随着军人爱好者的转役,他们期望海军废除1917年的关闭业余无线电的命令,但没有成功。海军部长拒绝爱好者重返天空。美国业余无线电的未来再一次扑朔迷离。

  海军似乎决心继续控制所有无线电服务,甚至在和平时期,业余无线电表面上也不在他们允许的无线电服务的名单上。支持海军的观点甚至要被写入立法中。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和其他反对者奋力反对国会的做法,并呼吁所有的爱好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向他们的议员写信抗议。政治上的压力影响了没有表决的立法,但海军部长仍然拒绝让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重返天空。最后,麻萨诸塞州的代表William S. Greene听到呼声,并在议院表决上说情,指示海军结束对爱好者的禁令。海军服从了命令,僵局被打破,美国业余无线电在1919年11月重新开始活动。这段插曲被作为用上千名爱好者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困难的典范被写入课本。

  二十年代——发现时代编辑本段回目录

  随着国家进入二十年代,爱好者又在200米波段上安营扎寨。美国无线电联盟的网络工作的记录不断被打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1921年初,有一段报文被康涅狄格州的1AW Hiram Precy Maxim 传到加利福尼亚州的6JD V.M. Bitz,6.5分钟后就收到了回电,一次往返回路。

  短短的几年内,一些爱好者预言的在业余无线电中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就得到应验。如果有人需要指出产生巨变的最重要的原因的话,那就是电子管以及伴随爱好者的永无止境的对新事物的追求。

  到了20年代,电子管的价格开始回落,这使利用Armstrong灵敏再生电路设计收信机进入高潮,这个发展导致火花电台的传播范围得到增强,这个技术能检测到原来无法检测的微弱信。一些高级别的爱好者对Armstrong和法国人Lucien Levy在战争期间发明的超外差式收信机进行实验。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在他们的收发信机中使用电子管,产生均衡的连续波信号(CW),CW信号频带窄,几乎只有火花信号的1%,降低了干扰,增加了在同一时间内在空中同时工作的电台的数量。

随着业余电台发射范围的增加,DX——远距离通信才成为现实。1921年进行了大西洋彼岸的收信实验,看小功率的业余无线电信号能否穿越大西洋。实验最终证实了电波穿越大西洋的可行性,同时最后也显示出CW等幅报比话更具有优越性。到1923年,欧洲和北美之间的通信仅剩下时间的问题了。经过精心准备和辛勤的劳动,最终于1923年11月27日法国的电台8AB和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爱好者Fred Schnell, 1MO以及John Reinartz, 1XAL在特别授权使用的110米波段上用CW成功地进行了联络。实验一直持续,到1924年后期,英国和新西兰之间的爱好者也成功地进行了通信联络,几乎绕地球一半。在1926年,Brandon Wentworth, 6OI用设在加利福尼亚地斯坦福大学的草坪上的电台几乎和所有大陆的电台进行过联络并得到确认,被尊称为是DX-远距离通信的权威。次年便出现了永盛不衰的ARRL DX-contest国际远距离通信比赛的前生-ARRL 业余无线电传播联盟。

在二十年代中期,通过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自己大量地测量,短波的价值已完全被政府和商业实体所公认。二十年代末,空旷的波段空间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而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被调整到169米到5米波段外加狭窄的400MHz。

二十年代还有两个事件值得一提:第一件是以代表世界范围内的业余无线电团体而成立的业余无线电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ARL)。至今IARU仍然一个专一的代表国际无线电的组织。第二件是由于商业部控制而造成的美国广播行业的混乱,国会于1927年通过了无线电法案并成立了FRC——联邦无线电委员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长编辑本段回目录

  业余无线电进入三十年代,火花电台已成为过去,所有的爱好者都使用电子管的收发信机,话不如等幅报普及,但已经逐渐流行。在早几年,日本教授Hidetsugu Yagi研究偶极天线阵排列进行微波定向传播。到三十年代,这种设计被运用到短波上,一些爱好者用这种新发明的YAGI天线(即八木天线)进行实验,他们既用导线又用金属元件,但通常用木制支架支撑。一些技术丰富的爱好者继续在5米和更高的波段上做通信试验。

  ARRL奖金赛创立于1930年,1933年设立了ARRL “户外日”,而ARRL DX比赛仍然是远距离通信爱好者最受欢迎的比赛。

  几乎在不引人注目的同时,Robert M. Moore, W6DEI 于1933年九月和十月间在洛杉矶出版了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的《R/9》杂志,发表了关于“业余无线电话单边带发射”的文章。Moor 记述了他和其他爱好者通过实验并已在空中实际发射的单边带系统。但文章并没有产生引起很多的兴趣,直到1947年新的实验在业余频段上进行。

  1927年的无线电法案仅仅持续了七年,1934年国会通过了通信法。法案没有立即对无线电爱好者产生影响,只是从此爱好者的活动受FCC限制,并一直延续至今。

  Hiram Percy Maxim,一位资深爱好者,ARRL和IARU的创始人之一,于1936年谢世。他是集众多才能于一身的杰出人物:领导者、作家、摄影家、工程师、企业家,业余无线电从此失去了一位朋友。

  对DX的兴趣持续高涨,1937年,在大范围地讨论了究竟什么是“country(国家)”后,ARRL宣布了DXCC计划。但对究竟什么样的实体能荣获DXCC的殊荣的疑问一直持续到63年后的今天。

  1939年9月,战争再次在欧洲爆发。多数欧洲国家的业余电台停止了活动。多数英联邦国家也离开了业余无线电,包括加拿大。美国的爱好者继续活动,虽然DX电台从电波中消失,但西海岸杂志《无线电》仍然宣布他们第一年的DX比赛于1939年举行。

  四十年代——战争与和平编辑本段回目录

  四十年代美国的爱好者在空中仍然相当活跃,但远距离通信已成为过去。1940年,美国FCC下令禁止美国的无线电爱好者跟国外的电台通信。美国FCC还规定除“户外日”和“业余无线电突发事件组织”以外,禁止移动电台在56Mhz以下工作。

  1941年12月7日发生美国珍珠港被袭事件,美国突然进入战争状态。虽然那些既有技术又有无线电操作技巧的“战争突发事件无线电服务组织”成员在112M上训练,但美国业余无线电活动还是立即停止了活动。作为参与者,“战争突发事件无线电服务组织”的工作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严肃的,但缺乏作为普通爱好者的随心所欲的快乐。

  战争刚开始时,大约有六万美国人拥有执照。有近两万五千人在二战中为武装部队工作。其余两万五千人在重要的战争工业或者作为教师在军事学校工作。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的是,ARRL在战争中开放商业通信。《QST》继续坚持发行,但由于战争期间纸张定量供应,所以杂志的页数比以前减少。ARRL的出版对军事和民间的培训内容较多,1942年最受欢迎的国防专刊Handbook(无线电手册)出版发行。

  1945年初,已预示着战争即将结束,纽约的一些爱好者们确信和平即将到来,随着战争的结束,业余无线电的春天即将到来。他们于1945年1月出版了一本新的杂志——《CQ》。同年敌人在8月17日战败,仅仅四天后,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就在VHF上出现,到1946年夏天,从3.5到30 MHz,所有的业余波段全部开放,以前的5到2.5米波段被6到2米波段所代替。短波远距离通信有活跃起来,DXCC计划重新开始。令对VHF和UHF钟情的爱好者兴奋的是由于军用品过剩,使其价格大大降低。

 当然短波爱好者们也大有所获,过剩的发信机、收信机、大功率管、零部件,几乎所有渴望得到的东西都能够从当地的剩余物商业中心友好地获得。剩余的机器也推动了对爱好者们来说,一种新的发信模式RTTY(无线电传)方式。在战争期间,一些爱好者曾经在军队中使用过RTTY,战争结束后,全国的过剩的机器很快消失,并出现在爱好者们的工作室中。

  正当爱好者们高兴地重返空中,公众们也欢欣地购买电视机,对爱好者们地一个重大的威胁电视干扰随之而来,可怕的TVI。TVI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少,但从来没有彻底解决。对家庭电器的干扰以及家庭电器产生的干扰至今仍困绕着我们,但远没有令人沮丧的50年代的TVI那样严重。

  还记得1933年在《R/9》杂志发表的“单边带技”术吗?很多人尝试过。1947年9月,Mike Villard, W6QYT和一群学生爱好者在斯坦福大学开始SSB的实验。在SSB以前的十年中,波段上出现的是(AM)双边带的调幅话。除了相当少数狂热的AM爱好者,SSB已最终已取而代之。这些AM爱好者非常简单的原因是喜欢操作旧设备以及喜欢AM发信机的那种调制极好的声音。

  50年代——常态编辑本段回目录

  五十年代初,在1951年,由于宣布业余无线电执照的结构调整而使业余无线电受到冲击。FCC宣布业余无线电的执照由初级、技师级和特级组成,连同旧的A类、B类和C类分别改为高级、普通级和有条件级。初级的执照为期一年,不可更新,在两个短波部分波段上享有使用CW的权利,在两米波段的部分波段上享有使用“话”的权利。技师级是应那些强烈要求在220MHz以上的VHF和HF进行实验,而没有参加每分钟13个字数的测试的爱好者设立的。这两种新的执照要求通过每分钟5个字数的测试。如果从新爱好者的数量来看,新执照的划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几乎不到一年之后,即1952年12月,FCC再一次改变执照的设置结构,不再注册新的高级执照,并撤消了高级和特级执照再短波“话”上的特权。而初级和技师级执照的权利保持不变,技师级最终获得了6米和2米的通信权利。

  其间,一项技术革命逐渐发生,人们开始使用被称为晶体管的材料,关于晶体管设备的文章也出现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杂志上。就像20年代使用“火花”设备的爱好者认识电子管那样,现在电子管使用者不得不去学习晶体管知识了。

  60年代——激励性的特许制度编辑本段回目录

  60年代是业余无线电界令人振奋的时代。这个十年中带来了月面反射通信、奥斯卡通信卫星和调频中继通信技术,而60年代将永远令人难忘的不是激动人心的技术成就,而是激励性的特许制度。

  追溯到1952年,FCC取消了爱好者在短波上的激励性的特许制度;普通级、高级和特级执照给予同样的权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爱好者相信,对于他们中间那些拥有高级别的执照的爱好者缺少通信的特权妨碍技术的发展。结果在数月后的QST杂志和其他杂志、在俱乐部的小报上、在会议中、在空中等都出现了对这一问题的争论,ARRL请求FCC恢复爱好者激励性的特权。1963年文件归档,请求恢复高级执照的特权,对高级和特级没有提出新的特权许可, 但提出取消对普通执照的在80米、40米、20米和15米上“话”的权利。自从50年代创立初级和技术级执照以来,美国无线电爱好者队伍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长,一旦争论开始,增长的速率将急剧下降。

  争论一直继续到1967年,FCC宣布他的决定:恢复激励性的执照特权。80米、40米、20米、15米和6米波段的低波段留出给特级和高级执照拥有者,这些低波段从普通级爱好者的使用范围中撤出。只要说大多数普通级爱好者非常不悦就足够了。

  1967年以后,放宽了初级和技师级执照权利,扩充了短波“话”的波段,修改了对高级和特级执照独占低波段的细节。虽然如此,由FCC于1967年决定的详细的波段安排一直沿用至今。33年后的今天,仍有人对于60年代的激励性特权的辩论的结果怀恨在心。

  激励性特许制度决不是60年代唯一主要的事件。比如,1960年7月,第一次在1296MHz上通过月亮反射的双向通信在麻萨诸塞州实现、发生在W1BU和充当先锋的W1FZJ之间,以及由W6HB领导的加利福尼亚州的Eimac无线电俱乐部。 仅仅1年多的时间后,业余无线电以OSCAR卫星飞跃进入太空。这是由至今闻名于世的硅谷地区的无线电爱好者智慧的结晶。他们计划发射3颗小卫星,然后将指挥权传给AMSAT-马里兰州基地的业余卫星组织,该组织至今仍是美国最重要的业余无线电卫星研究组织。60年代第一次出现了业余调频中继,注定改变了2米波可利用的特性。

  七十年代——中继通讯和分组数据交换通信时代编辑本段回目录

  七十年代最令人难忘的是调频中继的十年。并不是因为七十年代发明了调频中继,其实很早以前就发明了调频中继。而是在这十年中,业余调频中继在VHF和UHF波段上腾飞然后逐步扩展到2米、1.25米和70厘米波段。

业余调频中继的革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1939年中继就被使用在5米波段上,但从本质上说那时尚处于实验状态,而从没有获得广泛流行。到1950年调幅中继开始出现,分散全国。从此中继的想法开始流行。

  商业上调频中继系统的成功大大推动了业余调频中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使用者发现调频网络对运动使用者的价值。1950年,制造商大量生产满足这一设想的设备。随着新系统的流行,频道出现拥塞现象。为了减轻拥塞现象,FCC最后要求商业使用者压缩他们频宽,商业使用者不得不照办,结果到1960年,商业使用者认为的过时,但其实完全有用的设备在市场上大量过剩。这些设备的频率靠近业余频段的6米和2米以及70厘米,很容易就转换成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能使用的设备。由于增加建立业余调频中继,大量改制后的商业设备、低成本的移动和手提设备需求的增加,同时满足了国内、国外制造商们。业余调频中继进入繁荣的世纪。

  随着中继系统贯穿全美,一种新的革命在静静地进行之中。感谢我们加拿大无线电爱好者朋友们的早期工作。这项革命基于数字计算机,它深深吸引了东方技术派爱好者。加拿大的实验者们的分组数据交换通信技术实验始于1978年。到1979年,Doug Lockhart, VE7APU已经开始向供爱好者们提供套件。套件很快畅销,在七十年代末分组数据交换通信出现了淘金热。可惜ASII码不在FCC允许的规则之内,所以尽管实验继续进行,美国法律上不允许本国爱好者间或和加拿大爱好者间进行这种方式的通信。

  另外一件重大的事件发生在1979年日内瓦的世界无线电管理会议上。在会议的最后,经过美国代表团的游说,为爱好者们增加了三个新的频段,即10MHz、18MHz和24MHz。

  八十年代——空间和分组数据交换无线电编辑本段回目录

  1980年3月,FCC最终允许在美国使用ASCII码。这和个人电脑突然增长的现象相符合,并点燃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对分组数据交换通信和其他数据通信的狂热追求。在华盛顿特区的业余无线电研究和开发公司的成员为核心代表着一伙对分组数据交换通信的狂热者。他们和AMSAT合作负责第一次ARRL业余无线电计算机网络会议。从西部向外,图桑和亚利桑那州成立了TAPR(图桑业余分组数据交换无线电通信组织)。在TAPR组织进行生产终端节点控制器,为分组数据交换通信的发展推波助澜。

  数字通信在短波上也蓬勃发展。1982年,Peter Martinez, G3PLX,结合SITOR协议,将计算机用于短波通信,创造了AMTOR——第一个业余短波数字通信,并提供自动纠错的通信方式。

  其间,令爱好者们激动的是于1983年爱好者Owen Garriott,W5LFL,作为宇航员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Garriott 携带了一个2米的设备,从空间进行了近300次的联络。从此每次航天飞行中都包含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近期的SAREX计划(航天飞机业余无线电实验),Roy Neal,K6EDU打头阵,开始帮助全球的学生了解奇妙的宇宙和空间计划。同时有益于新的热心者和新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在规程方面,1984年着手进行非常成功的义务考试协调计划。另外有FCC发布PRB-1法令,提供对无线电爱好者的保护。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在1989年的7月,在ARRL一致投票通过了FCC的请求,设立30MHz以上无需通过莫尔斯电码技能考试的执照。许多人认为无电码的时代到了。

九十年代——无需电码执照和数字通信革命编辑本段回目录

  尽管对持技师级和初级执照的爱好者的摩尔斯电码速度的要求只是每分钟5个字码,但摩尔斯电码仍然阻碍了许多潜在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可能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在军事和商业通信中摩尔斯电码的作用正在缩小。随后在业余无线电界的激烈的争论使ARRL提出一个新的建议,设立30MHz以上一个无需电码要求的技师级的执照。 1991年FCC同意这个建议,业余无线电活动再次活跃。在90年代末,美国持有执照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达700 ,000人。但有人预测,业余无线电将走向厄运。“无电码学院”在空中诞生,设立中转,加入俱乐部和紧急救援组织,建立领导地位。

  接着便出现了因特网,在短短的几年内戏剧性地改变了世界。在九十年代初,就有博学者预言我们将进入通信革命的新纪元。

  当我们即将离开九十年代之际,博学者们早期的预言得到证实。谁能相信仅仅几年,拨打全美国的电话每分钟就只需要5美分,而拨打英国的电话也只是这个价格的两倍?谁能相信万维网的出现改变了商业中几乎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的模式?所有这些都是对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挑战。电脑和因特网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以前从事无线电活动的人从技术上来说也很容易掌握。这些现象导致这样的预言:业余无线电走向末日,取而代之的是电脑特别是因特网。爱好者似乎接受这个事实。今天大多数ARRL的成员使用因特网。DXer使用信息包和网络基础配置网络工作,自动位置报告系统(APRS)利用因特网进行远距离传递。爱好者被电脑空间紧紧地包围,利用网络交换信息和软件,爱好者在Ebay等网络中买卖过剩的设备,讨论新闻组中讨论。

  令人激动的短波PSK31数字通信方式的实用软件在网络中免费获得,使之推波助澜。远征爱好者在联络之后很短的时间内,甚至在偏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网络公布LOG(电台日记)。这当然要感谢业余卫星以及PACTOR和COLBER短波数字通讯技术。
电脑也使业余无线电进入通信实验的新天地,例如,将电脑和电台连接在一起,可以做出很多年前无法想象的数字技术的通信实验。TAPR就是一个积极努力的结果,例如,最终将提供传播电磁波谱的装置等。很显然那种因特网对业余无线电的“威胁”的说法是有些夸张的。相反,电脑和因特网使业余无线电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比以前更加引人入胜。

  在20世纪结束之际,ARRL和FCC都再一次提出改变美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执照结构。在ARRL提议中最有争议的内容就是降低对短波执照摩尔斯电码考试的速度要求。在这篇文章撰写之际,FCC已答复了ARRL的提议,在众多的内容中没有看到反对的意见。如果这一建议得到实施,那么美国的业余无线电将走向一条新的道路,但这并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是一条向前的有坡度的道路,但决不是下坡路。

  尾声

  我希望你能喜欢这样的历史回忆,只可惜要写的东西很多而篇幅有限。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无线电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人和事没能一一倒出,比如名为Pansat的业余卫星等,不胜枚举。

  正如文章开头所引用的孔子所说的“如果你要预测将来就要研究过去”。也许你要问,从业余无线电的历史中我们得到什么启迪?

来源:中国无线电联盟

中国无线电发展大事记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无线电早期发展大事年表自马可尼发明无线电起,至马可尼去世止

    1895年 意大利人马可尼公开表演无线电通信,通信距离达1英里

    1899年 清光绪25年 两广总督于广州督署、马口前山、威远各要塞及各江防巡舰上装设无线电机

    3月3日 利用无线电通信救出遇险的香港德文汽船

    1900年 外国人杜德发明以电弧产生等幅电波

    1901年12月12日 马可尼实现横跨大西洋通信试验

    1902年 美英学者分别推测出电离层的存在

    1903年 清光绪29年 清政府在北平、天津、广州三地装设无线电话

    1904年 清光绪30年 清政府在广东江西等要塞装设火花式无线电机 英国人弗莱铭发明二极电子管

    1905年 清光绪31年 清政府在天津开办无线电报学堂。 清政府购入7部马可尼式无线电机,分别装设于南苑等地及四舰上 美国人费胜登发明零差拍接收法,登伍德发明矿石检波器

    1906年 清光绪32年 清政府成立邮传部,办理全国电报事业

    1907年 清光绪33年 江苏官电局在吴凇狮子林及崇明各设置无线电台一座 美国人坦福莱发明三极电子管
 
    1908年 清光绪34年 江苏设置吴凇、崇明电报台,并于上二处成立无线电报局
 
    1909年 清宣统1年 英人在上海兴中旅馆私设0.5KW火花式电台与海上商轮通信,经中国政府严正交涉后,由上海电信总局以10600余元收购 马可尼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911年 清宣统3年 夏季 德西门子电报公司,借南京北京二处试验,效果很好,遂由清政府海军部收购以供军用,成为我国陆地对陆地无线电报业务之始

    1913年 张家口、武昌、吴凇、广州、福州等地设置火花式发报机 北京交通传习所装设学术无线电台

    1914年 吴凇口、广州等地15KW静灭式火花发报机竣工

    1915年 福州及武昌火花式发报机竣工

    1917年 中国与美国西方电气公司及日本电气株式会社订立合同,合组中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1918年 中国当局海军部与日方三井洋行订立无线电正副合同,规定日本在华无线电事业有30年独占权 中国当局陆军部与马可尼公司订立借款购买军用电台200部

    1919年 民国政府交通部与马可尼公司定约设借款建设兰州、乌鲁木齐、喀什等台

    1920年 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中国电气公司在北京、天津间试验无线电台 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在美国东匹茨堡成立世界最早之广播电台,100W,KDKA

    1921年 美商凯洛公司在上海设立广播电台,100W,呼号KRC 12月 美业余家试验短波横越大西洋的可能性

    1922年11月 乌鲁木齐装置马可尼式电弧式电台完成 烟台装设德力风根瞬灭式火花无线电台 中国向美国联合公司借款建立上海、北京、广州、汉口、哈尔滨等五处电台

    12月 华人曾某和美人OSBORN在上海创立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电力50W 美人AMSTERDAM发明超外差式接收法

    1923年 日本在济南、青岛设立电台,经中国当局交涉后收回 喀什建成马可尼电弧式电台,能与印度通报

    11月 美法业余无线电家以波长为110m的短波横越大西洋通信成功

    1924年 云南装设电台 东三省装设奉天、长春、齐齐哈尔、营口、吉林、延吉、绥芬河、满洲里8处电台,奉天10KW远程电台可与欧美通报 北京通县双桥(长波)大电台竣工

    1925年 大沽、包头镇、天津三电台成立 伪“交通部”向美西方电气公司购买500KW无线电发射机分设于北京、天津

    1926年 法国人伯兰在北京公开试验传真电报 中国海军海岸巡防处设东沙岛及沈家门两台 营口电台成立

    1927年 伪“国民政府军委会”在上海设立无线电机厂,并在要地设立短波电台

    4月广州建立高频发电机式电台

    1928年1月 伪“交通部”成立上海短波台,后又陆续建设重庆、宜昌、崇明、安庆、天津等台

   
    5月 日军毁我国济南电台

    6月 伪“建设委员会”在各地设立28个短波电台 筹建上海真如大型国际电台 开封电局招考女报务员


    1929年 业余无线电家经营的上海亚美无线电公司设立广播电台,功率50W

    1931年 南京建立德力风根无线电公司的75KW电台

    1932年8月 马可尼试验30MHz频段VHF通信,通信距离达200英里

    11月 洛阳建成国际电台支台

    12月 无线电发明人马可尼访问天津、南京、上海 日内瓦国际无线电广播局统计:全世界拥有收音机4500万台,收音人数达1亿8千万人。

    1937年7月7日 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 10月我国成立“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 无线电发明人马可尼去世

百年大事记之无线编辑本段回目录

    无线电技术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信号的技术。无线电技术的原理在于,导体中电流强弱的改变会产生无线电波。利用这一现象,通过调制可将信息加载于无线电波之上。当电波通过空间传播到达收信端,电波引起的电磁场变化又会在导体中产生电流。 通过解调将信息从电流变化中提取出来,就达到了信息传递的目的。

    麦克斯韦最早在他递交给英国皇家学会的论文《电磁场的动力理论》中阐明了电磁波传播的理论基础。他的这些工作完成于1861年至1865年之间。

    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在1886年至1888年间首先通过试验验证了麦克斯韦尔的理论。他证明了无线电辐射具有波的所有特性,并发现电磁场方程可以用偏微分方程表达,通常称为波动方程。

    1906年圣诞前夜,雷吉纳德·菲森登(Reginald Fessenden)在美国麻萨诸塞州采用外差法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无线电广播。菲森登广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诵《圣经》片段。位于英格兰切尔姆斯福德的马可尼研究中心在1922年开播世界上第一个定期播出的无线电广播娱乐节目。

    关于谁是无线电台的发明人还存在争议。

    1893年,尼科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在为“费城富兰克林学院”以及全国电灯协会做的报告中,他描述并演示了无线电通信的基本原理。他所制作的仪器包含电子管发明之前无线电系统的所有基本要素。

    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拥有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的专利,英国专利12039号,“电脉冲及信号传输技术的改进以及所需设备”。

    尼科拉·特斯拉1897年在美国获得了无线电技术的专利。然而,美国专利局于1904年将其专利权撤销,转而授予马可尼发明无线电的专利。这一举动可能是受到马可尼在美国的经济后盾人物,包括汤玛斯·爱迪生,安德鲁·卡耐基影响的结果。1909年,马可尼和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Karl Ferdinand Braun)由于“发明无线电报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3年,在特斯拉去世后不久,美国最高法院重新认定特斯拉的专利有效。这一决定承认他的发明在马可尼的专利之前就已完成。有些人认为作出这一决定明显是出于经济原因。这样二战中的美国政府就可以避免付给马可尼公司专利使用费。

    1898年,马可尼在英格兰切尔姆斯福德的霍尔街开办了世界上首家无线电工厂,雇佣了大约50人。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华网视
中国无线电联盟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无线电大事记 业余无线电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