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esforce公司简介
Salesforce.com((NYSE: CRM))是创建于1999年3月的一家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服务提供商,宣称可提供随需应用的客户关系管理(On-demandCRM), 其产品家族(包括 Salesforce .com和 Supportforce.com)基于 sforce 客户 / 服务整合平台,允许客户与独立软件供应商定制并整合其产品,同时建立他们各自所需的应用软件。
对于用户而言,则可以避免购买硬件、开发软件等前期投资以及复杂的后台管理问题。因其口号“软件的终结”,故在业内常被称作“软件终结者”。
salesforce公司的经营模式
软件可廉租而非贵卖 salesforce拟摧毁传统模式
如何打败比自己强大一百倍的对手,salesforce.com的理念是:弱点攻一百次,巨人也会倒
从salesforce.com的诞生之日起,其宣称要“摧毁软件产业”的宏伟目标就一直是全球软件业界关注的焦点。
2006年9月30日,有美国媒体报道这家著名“反软件”公司的总裁吉姆·斯得勒宣称,由于软件销售模式的落后,传统软件巨头微软、甲骨文和SAP等公司迟早要被市场所淘汰——这已经不是salesforce.com第一次如此放风了。在其创始人兼CEO马克·贝尼奥夫看来, salesforce.com“反软件”的坚决态度,正是为了颠覆微软等传统软件巨头。
有吞“象”野心的贝尼奥夫
现年41岁的俄罗斯裔美国人马克·贝尼奥夫于1999年创立了salesforce.com,后即宣布“摧毁软件产业”。他的营运模式是:用网络服务实现ERP软件的功能,用户只需要付少许的软件月租费,以节约大笔购买开支。
贝尼奥夫曾在甲骨文公司工作,因为突出的销售业绩,他在26岁时成为了甲骨文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1998年秋,在甲骨文的一次内部讨论会中,贝尼奥夫听到了网络服务取代软件包的可能性,凭着对软件产业的了解,他立刻发现这个模式有着足够的破坏力,足以颠覆现有的软件产业。这个模式的核心概念就是:使用者不需要再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装任何软件,只要连上网络,就可以透过浏览器,完成使用各类软件的功能。贝尼奥夫当即意识到,“投入这个模式,才有机会翻身做软件产业的老大”。
1999年,贝尼奥夫以3400万美元起家,在自己家旁边租了间公寓,成立了salesforce.com。
也许是贝尼奥夫我行我素的性格使然,他成立salesforce.com后,用了一些近乎偏激的方法来表示自己“反软件”的决心。贝尼奥夫发明了一个类似禁烟标志的符号,用一个红色的圆圈和一条斜杠,圈住代表软件的英文单词,以此宣扬他的立场。而这个标志会出现在有salesforce.com名字的每个场所,或者是贝尼奥夫穿的衣服、出席会议的每份文件、每个业务代表、甚至会场边的蛋糕上。贝尼奥夫还曾在对手举办技术研讨会时,派人在门外分送免费咖啡,用意为:“你还在用软件包呀,该醒醒了!”
salesforce.com的目标是企业用户,要使他们把庞大的数据转移到网络上,就要付出转换成本。更重要的是,很难说服企业把公司数据放在一家陌生的公司的服务器上。他意识到,要争取到客户,必须提供强大的诱因和可靠可信赖的形象。很奇怪的现象是,贝尼奥夫从不在媒体上打广告,可是 salesforce.com却不断地成为媒体谈论的焦点,并且都是一些有效的造势。这些,都与贝尼奥夫的慈善公益活动分不开。
在开始创业之时,贝尼奥夫就坚持成立基金会做公益活动。他设下了1:1:1的原则,即捐出公司百分之一的股票,每年百分之一的利润和百分之一的员工时间,做慈善公益活动回馈社会。华尔街资深分析师认为这个办法巧妙地为他赢得了更多的支持。
在赢得良好名誉的同时,贝尼奥夫从原本其他大公司都照顾不到的中小企业市场开始做起。在以前,为一套CRM软件花上百万美元并不稀奇,因此一般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负担。贝尼奥夫看准这一点,用网络提供服务,每个月最少只要付87美元的费用即可,成本远低于软件包。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Salesforce.com公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