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8217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4-23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何德全
何德全
朵噶·彭措饶杰
朵噶·彭措饶杰
吴先恩
吴先恩
黄新廷
黄新廷
卢胜
卢胜
张天云
张天云
李雪三
李雪三
旷伏兆
旷伏兆
陈先瑞
陈先瑞
曾绍山
曾绍山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图)叶剑英叶剑英

叶剑英,原名叶宜伟,1897年出生于广东梅县农村一个小商人之家。他5岁时入私塾,学习之余还要做繁重的家务劳动。在入三堡学堂、东山中学时,除文史诗词成绩突出外,他又兼习军事体育,尤精剑棍。日后他文武全才,正是在此时打下的基础。

目录

[显示全部]

概况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叶剑英元帅与夫人危拱之叶剑英元帅与夫人危拱之

出身侨乡,闯过南洋,在国民党军中官至少将师长,却毅然加入共产党,中学毕业后,叶剑英当过小学教员,依侨乡的习惯于19岁时到马来西亚谋事。因受歧视和遭资本家欺压,他愤然于1917年回国考入云南讲武堂,想走从军强国之路,自改名剑英。两年半后,叶剑英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他谢绝挽留,返乡入粤军任参谋、炮兵教官,并曾在1923年陈炯明叛变时,亲自操炮向叛军开火,以掩护孙中山脱险。后他任旅参谋长、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团长、副师长,北伐战争中因立战功升少将师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共政变时曾拉拢他,叶剑英却抛弃每月可得上万薪饷的地位,赶到武汉向中共提出入党申请,并得到周恩来批准。1927年秋,叶剑英接受党的指示返回广州,在国民党军张发奎的第四军任参谋长,暗中掩护由C.P分子(共产党)和C.Y分子(共青团)为骨干的教导团筹划的起义。同年12月,广州起义爆发,他任红军副总指挥。翌年,他赴苏联入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原中山大学),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理论。1930年秋,叶剑英回到上海,与刘伯承等一同翻译了苏军的条令。翌年春,他进入赣南根据地,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负责参谋部,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军委会的首任参谋部长。继刘伯承之后,叶剑英成为人民军队的第二任总参谋长。

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内长期任参谋长;是中共外交三骑士之一;北平解放后为第一任市长;广州解放后任市长兼广东军区司令员;粉碎四人帮时发挥了关键作用。1932年,叶剑英与刘伯承对调,任红军学校校长。长征中,他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前敌指挥部参谋长。他曾因向中央报告张国焘分裂党的企图,后来受到毛泽东高度赞扬。到达陕北后,叶剑英任一方面军参谋长。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他任八路军参谋长。由于他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同周恩来董必武并称为中共外交三骑士。1941年,叶剑英从重庆回延安主管总参谋部工作。1945年,他在中共七大上当选中央委员,随后再赴国民党统治区,任美、国、共合组的军事三人小组的中共代表。1947年,他率军调部最后一批人返回延安,随后去晋西北任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负责对转战陕北的毛泽东、周恩来所率的中央机关实施保障。1949年北平解放后,叶剑英为中共中央派出的首任北平市长。同年秋,他又任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率干部南下,广州解放后,任市长兼广东军区司令员。1953年,他调回北京,主管军训等工作,并任军事科学院首任院长。文革后期,老帅中间只有他在位主持军队工作。 1976年10月,叶剑英坐镇指挥,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在新的历史时期,德高望重的叶剑英曾任党中央副主席、人大委员长,后来他因身欲奋飞兮病在床,主动提出退出领导岗位。1986年逝世,享年89岁。

(图)叶帅故居叶帅故居

他同毛泽东、陈毅一样,都是诗人兼革命家、军事家。这种人生道路也向人们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革命、对外开放相结合,能够培养出适合中国特色需要的杰出人才。叶剑英与周恩来、刘少奇等许多中共早期领导人出生于同一时代,同样成长于革命与救亡为国内主旋律的时代。他的独特之处,又在于生长于广东侨乡。自明清以后,中国大地就出现了南北贫富倾斜,在居民迁移流向上,俗称宁向南翻三座山,不向北挪一块砖,闽粤的人再穷便出海闯南洋。叶剑英本人也有过出洋经历,然而他还是回到苦难的祖国,由到旧军队中从戎走向参加共产党革命之路,并以特有的才华在党内军内成为智多星式的参座。这除了特定时代的革命风潮影响,还在于他有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

生平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叶剑英叶剑英

叶剑英(1897-1986) 字沧白,广东省梅县人。

1917年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追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

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曾通电反蒋,随即奔赴武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长。

同年7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发动南昌起义做了重要工作。随后又与张太雷、叶挺等领导了广州起义,任起义队伍副总指挥。1928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者大学班学习。

1930年回国。

1931年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等职,参与指挥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役。

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长征,任中央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员。

1935年遵义会议后调任三军团参谋长,后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曾及时地向党中央领导机关报告了第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企图危害党中央的阴谋,为党立了大功。

西安事变发生后,协助周恩来同蒋介石谈判,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和国共两党的再度合作,团结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参谋长。

1941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对日作战。

1945年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中共代表团,赴重庆同国民党政府代表进行停战谈判,出席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任北平军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和政策,领导创办了《解放》报,并与破坏、阻挠《解放》报出版发行的国民党当局作了坚决的斗争。

1947年返回延安后,历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军委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参与领导全国范围的人民解放战争。

1948年12月,任北平市市长兼军管会主任、北平市军管会物资接管委员会主任。

1949年1月,任北平联合办事处主任,为接管北平做了大量的工作。同年参加中共代表团,同南京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进行和平谈判。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1966年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75年任国防部长。

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随后又排除阻力,坚决主张请邓小平、陈云等人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工作,主张为“天安门事件”彻底平反。

1977年在中共第十一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

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1983年因年迈辞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职务。

1985年同63位中共中央委员一起致函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请求不再担任中央委员,以便进一步实现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

1986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

革命生涯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1944年6月,叶剑英在延安1944年6月,叶剑英在延安

一代“儒将”诞生之谜 作为一代“儒将”,叶剑英素负盛名。他曾是云南讲武堂的优等生;作为大总统的 随员,亲自保卫过孙中山;筹办黄埔军校,任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参加讨陈东征,继而 参谋北伐,通电讨蒋;在大革命低潮时期,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所有这些,无不像 谜一样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

1、“成则周武三千,败则田横五百”

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下虎村一个小商人家庭里。 叶剑英的父亲叶钻祥,自幼习武练功,曾在梅县考取武秀才,但无官可做,只好在 家乡做小本生意。他为人耿直宽厚,常帮别人杀猪、打鱼,有时兼作“水客”,出洋为 华侨和侨眷捎钱送物,很讲信义,受人敬重。叶剑英的母亲为人贤惠善良,勤俭持家。 他们共生了四男四女,由于贫病交加,其中两男两女幼年夭折。叶剑英还算幸运,和一个弟弟、两个妹妹勉强活了下来。父亲给他起名叫叶宜伟,希望他能健康长大。由于生 活贫苦,他的两个妹妹都当过童养媳。 宜伟从小爱劳动,爱学习,经常帮父母做家务,边干活边学习认字、算数。7岁时, 父母省吃俭用,送他去雁洋私塾念书,以后又转入新学堂读书。

1908年宜伟念完了私塾,这时家境也稍为好转些,父亲便送他到雁洋10几里路的丙 村三堡学堂(公立高等小学)读书。在学堂里他学习勤奋,生活艰苦朴素,晚间经常读 书到深夜,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锻炼身体。他聪敏好学,学习成绩科科优良,特别擅长写 诗作文,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拿去“贴堂”,作为同学们的范文。 少年时期的叶剑英,其不畏权势,敢于向恶势力挑战及有勇有谋的性格便已显露端 倪。当时,中国长夜如磐的封建社会正在发生剧烈的震颤,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正向中 国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猛烈冲击。这种冲击波也波及到偏僻古老的梅州城。 叶宜伟在进步老师的影响下开始接触一些革命书籍,知道了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 前夕,他和几个同学跟随进步老师林修明先生来了个“头上革命”,剪去了辫子。 这在当时是大逆不道。顽固保守的乡绅骂他们“无法无天”。宜伟他们由于得到校 长谢鲁倩和进步老师的支持,就跟他们论理,还鼓动别的同学也来个“头上革命”。剪 辫子的风潮,使少年叶剑英壮了胆,向旧势力抗争跨出了第一步。 当时,清朝政府已十分腐败,民不聊生。丙村圩镇地处从潮州上梅县的河岸边,常 有乘船路过的清潮州府官兵上圩场劫掠老百姓的财物。百姓不堪其苦,却敢怒不敢言。 “潮勇”明抢强夺的事,也惊扰了三堡学堂的师生。那时学校的大部分经费来自镇 上卖肉上缴的“牲口捐”。每逢肉铺被抢,官府不管,总有肉店老板跑来学校告状,要 求减免捐税。 一天下午,四个清兵又上丙村圩抢掠财物,镇上的人又来求援。叶宜伟和和一些高 年级同学在校长和老师率领下去找“潮勇”评理。 几个耀武扬威的“潮勇”在师生们的说理斗争下,被迫交出牛肉等财物,然后被师 生们带到学堂。开始,那四个家伙很嚣张,同学们便把他们关起来。关了一夜,这些家 伙只好低头认罪。第二天,同学们将他们押送县衙门处理。 三堡学堂师生打“潮勇”一事惊动了梅州和潮州府。从此,潮州府的清兵再也不敢 轻易到丙村去骚扰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叶宜伟开始注意习武,还写了一篇《论兵》的文章,开头一句便 是“兵之物,大矣哉!”

1912年,叶宜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三堡学堂,考入梅县务本中学。不久广东军阀 政府责令将务本中学由私立改为官办,改名为梅州中学,并派来个官方校长,盘剥尤甚。 为反对校长欺压学生,叶宜伟和一部分反对官办和官方校长的师生毅然脱离梅州中学, 搬到叶家祠上课。后来又搬到晚清著名诗人和学者黄遵宪先生讲学处的东山书院,另建 学校。叶宜伟认为“东山”二字很好,便提议将校门定为“私立东山中学”,得到了教 师和学生的赞同。所以要标名“私立”二字,就是要同当时腐败的官办学校区别开来。 尽管叶宜伟当时还是一个学生,却敢于领头与官方斗争,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创立了 一间名望很高的中学,这确实是个极不平凡的创举。 叶宜伟深知东山中学来之不易,更加珍惜时间,发愤读书。他尤其酷爱史书和古曲 文学诗词,许多大家名篇,他都能背诵如流。这为他日后写作旧体诗词打下了良好基础。 叶宜伟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文体活动也很好,视野开阔、思想活跃,在学校师 生中享有威望。同学们说他“学问好,身体健,交游广”。正因如此,他被大家选举连 任两届学生自治会会长。教师、学生都很佩服他的组织才能,公认他是“东中”的学生 领袖。 1915年秋,“东中”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大家请叶宜伟为《同学录》作序,他欣然 命笔,在序中写下了“成则周武三千,败则田横五百”的字句,鼓励同学们要立志为国 家和民族的富强干一番事业。

(图)广东叶剑英纪念园广东叶剑英纪念园

2、讲武堂的优等生

叶剑英离开东山中学以后,回到雁洋横山,一面在小学任教,一面写信给在马来西 亚怡堡的叶宜桐堂兄,要求出洋谋生。1916年,堂兄叫“水客”带叶剑英经汕头、香港、 新加坡,到达马来西亚怡堡的伯父家里。当时身无分文的叶剑英,两手空空,一贫如洗, 可以说是“揩条裤带谋生路,漂零直下七洲洋。” 在怡堡等待叶剑英的是艰苦、穷困的生活。当时的马来西亚,是英殖民主义剁肉板 上的一块肉,任人宰割。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打得不可开交,日本帝国主义趁机向 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袁贼也妄图卖国称帝。人民怒不可遏,各地义军 揭竿而起。国内“讨袁”的胜利,使漂流海外的叶剑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激发了他的 爱国热情。他逐渐认识到:所谓”东亚病夫”是列强加在中国头上的,中国人民只有革 命,打倒列强,才有出路。 叶剑英在怡堡托亲求友,到处找工作,但总是碰钉子。 就在叶剑英谋生困难的时候,云南讲武堂派人到马来西亚怡堡招生来了。叶剑英怀 着救国救民的愿望,投考讲武堂,结果被录取。

1917年夏,由堂兄宜桐等人凑足旅费回国赴昆明入学。 为了表示自己从戎的决心,他入学时将名字改为叶剑英。 云南讲武堂创办于清末时期,民国以后不断扩充,在护国讨袁斗争中起了非常积极 的作用。 叶剑英在讲武堂学习期间,学校分步兵、骑兵、炮兵、工兵等科。他学的是炮兵, 属第十二期学生。当时学校的一切都照搬日本士官学校那一套,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禁 止阅读规定以外书籍。在这种情况下,叶剑英坚持勤学苦练,还是读了许多军事理论书 籍。由于他刻苦用功,所以军事考试、测验或沙盘作业等,成绩都属优良,连教官也钦 佩他的才干。

1919年冬,叶剑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三年的学习,为他后来从事军事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保卫孙中山

学有所成的叶剑英,满怀抱负,希望能投身到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革命斗争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年青的叶剑英从昆明回到故乡广东,一心想追 随孙中山先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尽力。 这时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孙中山建立的护法军政府,已被盘踞在广东的桂系军阀和 政学系头子所把持、孙中山受排挤被迫于1918年5月4日辞去大元帅职务,离开广州回到 上海。 叶剑英拒绝了桂系军长兼潮州镇守史刘志陆的挽留,前往漳州,投奔孙中山组织的 “援闽”粤军。

1920年8月,担任炮兵连长的叶剑英参加了粤军回粤、驱逐桂军陆荣廷、 莫荣新之役。 粤军占领广州后,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重新组织军政府。叶剑英受吴铁城的邀 请,留在军政府副官处做事。由于他工作成绩优异,吴铁城对他非常满意,经常夸奖他 的才华,还介绍他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政府大总统(非常大总统),不久,叶剑英经吴铁城的介绍以大总统随员的身份,随孙中山一起入桂,参与北伐的准备工作。 1922年2月初,孙中山命令各军分路出师北伐。陈炯明阻挠北伐。孙中山回师广东。 叶剑英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营长,随江防舰队护卫孙中山从桂林经梧州,东下广州。

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叛军围攻广州总统府。孙中山化装脱险,前往驻长堤天字 码头的江防司令部。叶剑英奉江防司令陈策之命,护卫孙中山前往黄埔。在孙中山蒙难 50多天的日子里,叶剑英冒着生命危险,亲率士兵巡逻,忠贞不渝地保卫孙中山的安全, 直至孙中山于8月9日离开广州。 在此期间,叶剑英与在广州的云南讲武堂华侨同学,通电声讨陈炯明的叛变行为。 港澳和华侨各埠报纸纷纷登载、转载,在舆论上引起强烈反响。

1924年初,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为培养革命的军事干部,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 帮助下,国民党于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建了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 当时,年轻的叶剑英已逐渐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这时他 已被擢升为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作为粤军的代表参加了军校的筹备工作。

1924年5月5日,军校开课,叶剑英被委任为教授部副主任,负责掌管军事理论的学 科教育,并讲授兵器学课程。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认真负责,循循善诱,很受 学员欢迎。聂荣臻称赞他是当时军校很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在黄埔军校,叶剑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周恩来等共产党人,逐渐接受中国共产党的 主张,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虽然暂时没有被吸收入党,但他没有灰心,继续 接受党的考验。 叶剑英虽然在黄埔军校的时间不长,但他为贯彻孙中山的建军思想,在创建军校中 所作的贡献,是不会泯灭的。

(图)叶剑英故居叶剑英故居

4、东征角群雄

风云突变。正当叶剑英在广州专心致志训练新编团的时候,叛军头子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与冯玉祥共商国策之机又兴兵作战。当时正值国共两党合作方兴未艾,革命犹如 旭日东升。

1925年2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支持下,广东革命政府举行了讨伐陈 炯明的第一次东征。 战争开始时,叛军分编7个军,号称8万人。东征联军分左、中、右3路进军,右翼 军主要由黄埔军校的两个教导团和粤军第二师、第四师军部组成,共约万余人。叶剑英 所在的第二师下辖两个旅,共约8000人,经过一年整训,军事政治素质虽不及黄埔学生, 却是粤军中的佼佼者。 作为东征先锋的第二师,在张民达、叶剑英率领下一月底从广州出发,沿广九路向 平山、淡水进发,在叶剑英“四猛”(即猛进、猛攻、猛追、猛扑)作战方针的指导下, 全师官兵英勇善战,旗开得胜,一路过关斩将,并协同友军作战,于二月中旬攻占淡水。 在这次战斗中,叶剑英不仅参与指挥,还冒着枪林弹雨联络友军,协攻敌人,显示出卓 越的军事才干。被誉为智勇双全的一代儒将。 淡水一仗打得很艰苦,但这一仗使大家信心倍增。军威大振,为第一次东征奠定了 胜利基础。 这次东征,革命队伍锐不可当,叶剑英第1次与黄埔学生并肩作战,亲眼看到学生 军革命热情高,群众纪律好,指挥很有条理,心里很是高兴。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 下,东江及潮梅一带的工农运动发展很快,群众纷纷起来支援东征军,不到两个月时间 就打垮了兵力众多的陈逆叛军,这使他进一步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向共产党又靠近了 一步。在这次东征中,也更显示了叶剑英的军事指挥才能。 3月东征军攻占梅县后,叶剑英奉广州大元帅府命令任梅县县长。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进行第2次东征。叶剑英率 新编团参加这次东征,再立战功。十一月,东江平定,广东革命根据地基本统一。后来, 叶剑英部改编为教导团,任团长,后任师参谋长,直至兴师北伐。

5、挥师北伐

通电讨蒋 两次的东征胜利,使叶剑英深深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过去几年数次征讨陈炯明林虎等叛军,战果不大,而这两次不到数月时间就把数万之众的陈逆叛军打得落 花流水?他逐渐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非革命不足以图存;非建造有主义、有组织、 有力量之党,不足以言革命。”不过,这个党已不是日益腐败分化的国民党,而是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广东国民军开始北伐。北伐中,叶剑英任中路第一军总预备队指挥部 的参谋长,总指挥是国民党老右派王柏龄。 由于王柏龄与一师代师长王俊不听叶剑英的劝告,招致战斗失利,部队受到损失, 蒋介石听说后特意召见了叶剑英。 蒋介石一见面,寒暄几句就说: “你来了,好,现在一师无人胜任指挥,你就当一师师长吧!” 叶剑英感到很突然,不知他是什么意思。这个人反共倾向越来越明显,怕靠不住, 就借口说: “我身体不大好,等打完仗再说吧。我还是愿当参谋长。” 平定江西后,蒋介石将孙传芳部的俘虏集中到吉安,有六七千人,编为新编新二师, 又委任叶剑英为师长。 蒋介石如此欣赏叶剑英,不单是看重他年轻有为,才华出众,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他 曾追随孙中山周围,深得孙中山、廖仲恺的器重,在广东地区和粤军中颇有影响,思想 上又比较进步,所以想把叶剑英拉过去,一举两得,一来为己效力,二来免得为共产党 所用。然而蒋介石的这个如意算盘却打错了。 叶剑英领导的新编师成分复杂,但军官大多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有许多人是共产党 员(身份没有公开),当时吉安的革命气势也很盛。生活在这个革命环境中,进一步受 到共产党的影响,叶剑英的思想倾向也更加进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终于撕破伪装,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宁汉对立,何去何从?这是摆在每个革命志士面前的大问题,必须迅速作出抉择。 在这个历史紧要关头,叶剑英毅然决定“弃宁归汉”,走上革命反蒋的路。“革命成功 阶级灭,慰祝苍生乐大同。”这是叶剑英的革命理想,为革命可抛弃功名富贵。这个身 在敌营中的革命者,亲手起草了一封“通电全国讨蒋”的电文,宣布与蒋介石彻底决裂。 叶剑英的反蒋电文,使军界大为震动,蒋介石听说后将信将疑,待弄清事实真相, 叶剑英已离开吉安到武汉去了。 在武汉,叶剑英随张发奎的部队参加了第二次北伐,攻打奉系军阀,获胜后任第四军参谋长(军长黄琪翔)。 叶剑英随师返回武汉后,形势日益恶化。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 命政变,蒋汪“宁汉合流”,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使叶剑英又一次受到了 反面教育,更加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当时,第四军内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最多,张发奎、黄琪翔对共产党的态度也较接近。叶剑英结识了更多的共产党员,直接受到党的更多的教育,入党的要求更强烈了。 第四军政治部有一位1925年入党的共产党员李安,与他是老乡,交往密切。叶剑英恳切 地向他吐露心声,第二次向党提出入党申请。 李安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当即表示,这个人我了解,可以入党。党组织经过 慎重考虑,认为叶剑英受到长期的严峻考验,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条件,便于27年7月 批准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不过,当时非常秘密,很少有人知道,直到9月在江西 万安因工作需要,才第1次通知他参加教导团共产党的会议。 “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叶剑英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共产主义的坚 定信仰,也是他从找党到入党,走过曲折道路,经过长期考验的生动写照。 从此,叶剑英抛弃高官厚禄,从国民党的一个高级军官逐渐成长为一个共产党的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丰功伟绩,作出了不朽贡献。

诗篇作品编辑本段回目录

叶剑英笫一首
《论持久战》
百万倭奴压海陬,神州沉陆使人愁.
内行内战资强虏,敌后敌前费运筹.
唱罢凯歌来灞上,集中全力破石头.
一篇持久重新读,眼底吴钩看不休.

笫二首
《八十书怀》
八十毋劳论废兴,长征接力有来人.
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亿万愚公齐破立,五洲权霸共沉沦.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与邓小平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1978年5月,邓小平和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在一起1978年5月,邓小平和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在一起

叶剑英和邓小平是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岁月中建立起深度信任感的两位老战友。邓小平多年以来十分爱戴叶剑英,在党和国家的危难时刻,更觉得需要倚重对党忠诚、才智过人的叶帅。

叶剑英也深知邓小平的为人和才干,非常尊重这位几起几落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十年浩劫中,两位老革命家,尽管都遭受到林彪、江青一伙的迫害和监视,但他们仍然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巧妙的斗争方法,互相通气,保持着联系。两位老革命家建立在共产主义信念基础之上的友情是真挚的、崇高的,堪为世人楷模

1969年10月至1970年初,叶剑英和邓小平等一大批老革命家,被林彪一伙借口“紧急”需要,赶出北京。邓小平被遣送到江西,软禁在原南昌步兵学校院内。后来王震将军也到了那里。叶剑英被“下放”到长沙,受尽林彪及其追随者的刁难和折磨。王震很想念叶剑英。于是,便借故从南昌来到长沙。

叶剑英一见王震的面,首先就询问到邓小平的情况。

当叶帅得知邓小平生活很苦时,忙说:“你赶快回去照顾他,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不可以没有小平同志!”

“九·一三”林彪“自我爆炸”以后,中共中央决定由叶剑英主持军委日常工作。为了加强中央军委的领导,他多次向毛泽东、周恩来建议,请邓小平出来工作。

1973年春,邓小平被毛泽东召回北京,叶剑英非常高兴,他写信给毛泽东,并当面向毛泽东建议说:“小平同志回来了,我提一个要求,让他来参加和主持军委工作。”毛泽东采纳了叶剑英建议,同周恩来商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国务院副总理职务,并参加军委工作,当总参谋长。

1974年10月4日,毛泽东提议邓小平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实际上是要他在周恩来生病期间,由他来主持中央工作。这使“四人帮”更为不满。于是加紧攻击,要把他赶下台。他们躲在钓鱼台,经过密议,有计划有准备地在中央政治局对邓小平进行多次挑衅和攻击。最突出的是,无端制造所谓“风庆轮”事件,攻击国务院和交通部“崇洋媚外”、“搞卖国主义”。在政治局会议上,江青一伙以此为题,向邓小平发动突然袭击和围攻,逼他表态。邓小平义正词严,据理驳斥。江青、张春桥王洪文等竟然辱骂他“又跳出来了”。邓小平愤然离开会场。在这场风波中,叶剑英完全站在邓小平一边,支持他同“四人帮”斗争。邓小平的实事求是态度、坚强的党性原则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使叶剑英敬佩不已。

1975年春回大地。1月5日,邓小平被正式任命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在党的十届二中全会上又被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四届人大批准了周恩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选出了以朱德为委员长的全国人大常委组成人员,任命周恩来为总理、邓小平等为副总理的国务院组成人员,挫败了“四人帮”的组阁阴谋。会后,周恩来总理病重住院,在毛泽东的支持下,邓小平代总理主持中央的党政日常工作。叶剑英被任命为国防部长,继续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

邓小平受命于危难之时,根据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在叶剑英等许多同志的支持和协助下,以非凡的革命胆略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坚决果断,克服巨大阻力,着手全面整顿,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同“四人帮”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最使叶剑英敬佩的是邓小平敢于“捅马蜂窝”,大胆揭露批判江青。4月间,他就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蓄意制造的以打击老干部为目的的所谓“反经验主义”问题,采取向毛泽东请教的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毛泽东同意邓小平的观点,认为“反经验主义”干扰了他倡导的学习理论运动,多次批评江青等人的错误。根据毛泽东的意图,邓小平继4月27日中央政治局开会批评江青等人“反经验主义”之后,又于5月27日和6月3日主持政治局会议,集中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叶剑英坚决支持邓小平批“四人帮”。

“四人帮”从1975年下半年起,就酝酿继“反经验主义”之后,利用“评《水浒》”来攻击周恩来和邓小平。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对邓小平进行错误的批评。在“四人帮”攻击下,在中央政治局内邓小平已经无法工作。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叶剑英毫不畏惧,他特意到邓小平住处,去看望这位老革命家。叶剑英望着邓小平,气愤地说:“这伙人欺人太甚,步步进逼,他们趁主席有病,越闹越厉害,下一步还不知道搞出什么鬼名堂,我们要赶快采取对策!”“没有什么好怕的!我早就做了思想准备,无非是第二次被打倒!最坏是罗迈下场!遗憾的是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完,经济没有根本好转,许多老同志还没有解放。”邓小平不无遗憾地说。叶剑英最担心的是邓小平下来以后,“四人帮”趁机篡夺国务院的大权。

(图)叶剑英叶剑英

邓小平,这位杰出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976年再次被打倒。他退居在家里,但他的革命意志并没“退”,仍然时刻关注政局的发展,为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担忧。“四人帮”刮起的“批邓”妖风和“开除邓小平党籍”的叫嚣,时时飘进院内,灌进他的耳朵里。对此,他倒不在乎,在党和国家遭此空前浩劫的危急关头,个人进退荣辱还算得了什么。然而,令他焦急的是,万一“四人帮”得势,中国又要千百万人头落地,陷入痛苦的深渊,这怎么得了?这位老革命家自从4月份被“荣升”“天安门事件总后台”之后,基本上处于被“软禁”状态,很少外出。毛主席逝世以后,中国经过一段政治上的巨大震颤,“四人帮”也许是因为忙于抢班夺权,把主要矛头转向在位的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也许是以为邓小平已被“批倒搞臭”,成了“死老虎”,对他们一向最害怕的这个人此时倒有些放松了。这一天吃过早饭,邓小平正在院内散步。过着“软禁”生活、消息闭塞的院主人,多么希望有个老熟人来聊一聊啊!天随人愿,王震将军忽然驾到。主人喜出望外,亲自迎接到门口。王震照例恭恭敬敬地鞠上一躬,问候小平同志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起居。一阵寒暄过后,主人关切地问了问“外边”的情况,话题一转,突然打听起叶剑英来。“叶帅那里,你最近去过吗?”“常去。”邓小平稍为思索一下,接着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叶帅现在常住在什么地方?”“他每天的起居活动是怎样安排的?”“身体怎么样?”王震告诉邓小平,主席逝世前后这一段,叶帅从西山下来,经常住在小翔凤。邓小平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至于邓小平为什么对叶帅如此关心,问得如此详细,王震没有打听,不知用意。但他事后知道,第二天邓小平连电话也没有打,竟单独去看望了叶剑英。这一天,邓小平选择了一个最佳时间,以“上街看看”为名,冒着极大风险,悄悄来到小翔凤叶帅的住所。两位老革命家坐在书房里,悄悄地交谈着。他们对斗争形势的发展和如何解决“四人帮”等问题,交换了看法。被毛泽东称为开“钢铁公司”的邓小平,经过一场大的政治风波,虽然变得更加谨慎起来,但他对叶剑英必能“收拾残局”,抱以极大的期望。

叶剑英没有辜负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他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和充分的准备,在华国锋的支持下果断地作出决策,于1976年10月6日,一举粉碎了“四人帮”。解决“四人帮”之后,当天夜里叶剑英回到玉泉山,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处置“四人帮”的经过和商讨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大计。会议完全赞同对“四人帮”所采取的果断行动。会议刚刚结束,叶剑英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粉碎“四人帮”的喜讯迅速透露给一直被“软禁”的邓小平和其他老同志。小平同志对这个伟大斗争的胜利,由衷地感到喜悦。随着“十月的胜利”,全党和全国人民渴望着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能解决两大问题:一是请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二是为天安门事件平反。可谓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粉碎“四人帮”过后,叶剑英立即考虑到请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的问题了。他派他的孩子去看望邓小平,看望胡耀邦。叶剑英三次向华国锋提议:“赶快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恢复他原来的职务。”他说,小平同志具有治党治国的全面经验,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人才。毛主席、周总理多次赞扬过他。现在,党内、军内的绝大多数同志和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们应该顺应民心,顺应潮流,尽快把小平同志请出来。1977年7月,中国共产党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经过广大干部群众长达9个月的斗争,终于在这次会上一致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邓小平恢复领导职务以后,在指导和推动全党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作出了卓越贡献。1980年底,叶剑英在中央政治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再次对邓小平的功绩作了高度评价。

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叶剑英同邓小平一起,为恢复中央其他老同志的工作,荐引年富力强的同志担任党中央和国家领导职务,都作了很大的努力,使党和国家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叶剑英同华国锋、邓小平等人一起主持了这次全会。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对经济问题特别是农业问题进行了认真讨论并作出了相应的决策;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提出了健全党规党法和民主集中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任务。全会在中央领导机构的人事安排上也作了重要变动。全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全面地恢复和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迈上了四个现代化的新里程。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与世长辞。邓小平亲自为他主持追悼会,向他的遗体告别,送走了与他交往长达半个多世纪、具有深厚情谊的老战友。

作用编辑本段回目录

(图)广东叶剑英纪念园广东叶剑英纪念园

1976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决定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等实行隔离审查。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避免了经济崩溃,以及由经济危机引起的政治危机,挽救了国家,挽救了党。进而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改革开放路线的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在这场斗争中,叶剑英对当时形势的正确分析和果断决策以及非凡的胆略和高超的斗争策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叶剑英同“四人帮”作斗争,经历着由公开斗争转到隐蔽斗争,再到公开大搏斗的曲折过程,即酝酿串联、制定方案、坐镇指挥的过程。他在粉碎“四人帮”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第一,保护大批领导干部,特别是军队干部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为日后粉碎“四人帮”保存了一批可靠的领导骨干。

第二,叶剑英“韬晦”上西山,从事一项特殊的政治活动:通过秘密串连,把反对“四人帮”的力量团结起来。叶剑英的住所成为了粉碎“四人帮”的秘密指挥所。

第三,叶剑英主动地走出去,同各方面接触交谈,依靠政治局的多数来粉碎“四人帮”。

第四,积极耐心做华国锋、汪东兴的工作。最后作出粉碎“四人帮”决策的是叶剑英、华国锋、汪东兴,而叶剑英则起了主要作用。

第五,叶剑英挺身而出,走一步“险棋”,提出粉碎“四人帮”的三个方案,做出“智取”的战略决策,“一破一立除四害”。

第六,叶剑英审时度势,决定提前解决“四人帮”,“以快打慢”。

第七,叶剑英亲自到现场指挥,同华国锋一起坐镇怀仁堂,把“四人帮”一网打尽。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编辑本段回目录

梅县雁洋镇雁上村是叶剑英元帅的故乡。铜像坐落在由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名的“叶剑英元帅纪念馆”门前左侧的平台上。高两米,重近一吨的叶帅铜像,身着中山装,右手拿着大圆草帽,坐落在石头上与群众促膝谈心的形态,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叶帅艰苦朴素、深入基层、平易近人,始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作风。

(图)叶剑英铜像叶剑英铜像

铜像基座高零点九米,用优质辉绿岩砌成,正面上方镌刻着“叶剑英元帅像”六个金色大字,下方嵌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叶元帅一生高度评价的铜板碑文。铜像是“缅怀元帅丰功伟绩,激励后人继续奋进”的丰碑。在叶元帅铜像之后,还可参观叶元帅纪念馆和故居。

叶剑英元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梅县雁洋镇虎形村,在叶剑英元帅故居的左侧,距梅州市区33公里。纪念馆建于1987年7月,1989年10月22日竣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了馆名,原国家副主席王震等领导和海内外各界人士计200多人参加了隆重的开馆剪彩典礼。纪念馆原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1994年又增加1800平方米,高二层,为现代园林式建筑,庄重典雅。纪念馆二楼设有五个陈列室,陈列面积500平方米,展线长135米,分别有照片、题词、文献手稿、办公用具、文房四宝等等文物,以5个阶段、20个专题展示了叶剑英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纪念馆正门口左侧的台基上,一棵棵翠柏,一簇簇鲜花,掩映着叶剑英元帅的坐姿铜橡,铜像高2米,由中国著名的雕塑家刘焕章雕刻而成,像座上携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供人们瞻仰。

(图)叶剑英元帅故居叶剑英元帅故居

叶剑英元帅故居及纪念馆位于距离梅州市区33公里处的梅县雁洋镇虎形村,这里依山傍水,林木葱笼,1897年4月28日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元帅就出生在此,并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代。。

不少到过叶帅故居的客人都惊叹地说:雁洋是块“藏龙卧虎”宝地。不错,你站在雁洋最高的五指峰上往下看,便可望见两条白练般的长河环抱着一座椭圆的个山,而山形似一伏卧体憩的巨虎,而这“巨虎”就是虎形村。叶剑英元帅的故居,就坐落在虎形山下。

故居是一座普通客家民间农舍、泥土石灰混合结构,共有15间房子,其中4间为叶帅家所有。右侧第一间是厨房,第二间为叶帅父母亲的卧室,墙上悬挂着叶帅双亲的遗像,卧室里摆着古典风格的木床、木桌、木椅等,左侧后角二间分别是叶帅少年时代的卧室及书房。

列宁说得好:“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就伟大的人物,使过去不可能发挥的天才发挥出来”,叶剑英同志正是伟大的革命斗争过程中产生的革命者,屡次在革命的历史关头发挥了关键作用。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及时觉察和具有远见的汇报,使党顺利地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

1935年长征途中,张国焘搞分裂主义,又是他以敏锐的政治觉悟和眼光,不顾个人安危将情况及时报告党中央,粉碎了张国焘分烈党、分裂党中央的阴谋,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军队。1976年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篡夺党的最高领导权,在这危及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峻时刻,还是因为有了他挺身而出,采取断然措施,粉碎了这个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再次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同志用“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句话来赞誉叶剑英同志,确实是十分恰当的。

1987年一代伟人叶剑英元帅逝世以后,为了纪念叶剑英同志,让他的光辉思想和革命业绩永照人间,人民政府重修了故居,1989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7月又在故居的左侧动工兴建叶剑英元帅纪念馆,1989年10月22日竣工,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了馆名,原国家副主席王震等领导和海内外各界人士计200多人参加了隆重的开馆剪彩典礼。纪念馆原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1994年又增加1800平方米,高二层,现代园林式建筑,庄重典雅,纪念馆二楼设有五个陈列室,陈列面积500平方米,展线长135米,分别有文物、照片、题词、文献手稿、办公用具、文房四宝等。以5个阶段、 20个专题展示了叶剑英同志光辉伟大的一生。纪念馆正门口左侧的台基上,一棵棵翠柏,一簇簇鲜花,掩映着叶剑英元帅的坐姿铜橡,铜像高2米,由中国著名的雕塑家刘焕章雕刻而成,像座上携刻着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供人们瞻仰。

叶剑英(1897~198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其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东北30公里处的雁洋镇上虎形村,坐落在阴那山北部虎形山下,为叶氏俊贤公祠右侧二横杂屋。

叶氏俊贤公祠建成于明中叶成化年间,清乾隆三十二年(1763年)重建,民国初年进行较大规模的修整。二横杂屋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是客家单门楼式两杠平房,泥土夯墙,杉木顶架,瓦块天面结构的普通客家民居建筑。叶剑英于1897年4月28日在此出生,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为缅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剑英元帅的光辉业绩,由海内外乡亲捐资在故居左侧兴建“叶剑英元帅纪念馆”。纪念馆设有五个陈列室,展出叶帅珍贵照片200幅和生前用过的实物50件。门前耸立着2米高的叶帅铜像,于1989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供人参观瞻仰。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叶剑英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