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4155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05-28
言鸽
言鸽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信息社会畅想
信息社会畅想
纸笔书写生存空间
纸笔书写生存空间
法国拒绝数字革命
法国拒绝数字革命
网络公共性与私密性
网络公共性与私密性
网上公共领域
网上公共领域
数字社会可见性
数字社会可见性
屌丝之城
屌丝之城
后工业时代产品
后工业时代产品
哈尔登监狱
哈尔登监狱
数字遗产继承
数字遗产继承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BBS上的集体恶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BBS上的集体恶 编辑本段回目录


 
 

我有时候觉得,论坛就象社会的缩影,许多社会中的现象在论坛也有体现,而好的论坛,可能就在斑竹和版友们的共同努力下显得非常有氛围,不好的论坛,恐怕就表现的更放纵肮脏.

一眼看去,一些网站的BBS因为网站本身人气旺盛,所以发贴量大“精华贴”也层出不穷,满眼一派繁荣景象。而一些不知道原因的斑竹则躲在这繁荣的景象后面偷笑,仿佛自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可惜的是,在这样的繁荣背后,有多少人意识到:一些表面上人气挺旺的论坛正在一步步陷入一种严重的“集体恶”深渊呢?

下面我分析一下集体恶的表现形式,事例就不列举了,有感触的人可以和我一起思考或探讨,本人欢迎在这个问题上有不同视角和见解的人切磋指教.

简言之,集体恶以一种隐蔽性很强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存在于社会或某个团体的整体氛围之中,其程度的高低取决于该氛围下大多数人的自我和软弱程度。另外,集体恶与个体的恶相比程度非常轻微,却对个体恶的增长起到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

具体点描述,就是多数个体在对待善、恶问题上的模糊和软弱的共性。比如:对某人和事在内心认可,但是不敢明确支持,反感,但是不敢明确表达,关怀,但是选择回避,厌恶却选择视若无睹。对种种明知道不正确的行为选择被动的接受甚至附和,对种种应该给予关怀和鼓励的行为选择漠视和麻木。对值得赞扬的人和事以“不拍马屁”为由旁观,对恶心的人和事以“宁得罪十个君子,不得罪一个小人”的古话理直气壮的躲避。这些其实是一种缺乏大众责任意识的自我和软弱的表现。集体恶存在于几乎任何团体之中,但是程度却有区别,一些持与本人观点接近的人也请莫在帖子的泛指问题上以过于绝对或片面了些为理由忽悠俺。

按照论坛以文字为交流工具的特点,根据各ID文字驾驭能力和知名度的高低,可以把这样的集体恶归类于三种形式:犬儒式、小资式和大众式。

犬儒式集体恶 编辑本段回目录

犬儒式集体恶是最接近个体恶的一种形式.犬儒式集体恶者只能用来形容那些有一定思考能力,有一定文字驾驭能力的所谓论坛高手或名人.这类人其实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其骨子里的犬儒本质让他(她)们只能软弱的陷入小我的拔高或抒发之中,渐渐的,几乎完全忘却了什么叫社会责任或公众义务.

可笑的是,这些人的软弱和自我却经常被一些人冠以”有涵养有气度”,”中庸”,”甚至是”高尚”等的称号. 

这类人的文字往往很有功力,只是描述的内容往往空洞或伪善,道理说的接近真理,把自己的情操表现的比乌托邦还高洁.但是这些人对一切低级恶心的文章全采取视若无睹的态度,极力给自己树立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形象.这是最恶心的一种. 

还有一种是文字同样高明,但是已经不那么虚伪的去卖弄自己的清高了,而是转身让自己的文章陷入一种纯粹个人的呢喃之中,表现极富个人色彩和渲染能力的情调或感触. “我们透过那些狭窄的故事情节和兜兜转转的梦呓,能收获的只有游离,自私,不快乐或虚伪的小我式假快乐。貌似温暖实则寒冷,貌似清醒实则迷糊,谁比谁清醒,所以,谁比谁残酷。”但是,这些人永远不缺乏拥趸,他们会在收获了更多的叫好和崇拜后把遗忘大众责任当成一种自然. 

蜘蛛侠的座右铭是”更大能力,更多责任”.不过在这些犬儒主义者的眼睛里,蜘蛛侠已经退化为一个冒失的傻瓜了. 

只是不知道,这样的人,即使拥有再高明的文字水平,又如何能偶尔在良心发现时面对自己内心的谴责?而且,这样的文采,还算文采吗?这些人即使掌握了知识,还能算是知识分子吗?这样的人在享受着众人的喝彩声时,如何去面对弗兰克;富里迪,如何去面对弗兰克;富里迪对知识分子的期望: 成为知识分子,意味着“不仅参与到创造性的思想活动中,而且也担负社会责任,选取一种政治立场”,而这一立场“不必是政党政治的,而是准备为公众的心灵和思想而战”。不管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有多少,“成为知识分子与追求思想和追求真理密切相关”。  

请问,犬儒主义者如何理解"为公众的心灵和思想而战”? 

小资式集体恶编辑本段回目录

无论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还是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都是很优美是文字.我承认我也一直非常欣赏这样的文字.但是,我得强调:我仅仅是欣赏,却从来没有尊敬过这类文字.在我看来,这些文字和柳永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所以,”小资式集体恶”我是最不愿意写的.因为,即使是软弱,即使是自我,我也相信,小资们的吟唱在带来优美意境的同时,有些也带着一种无奈.他(她)们,本身也是压抑者或迷茫者.

当然,小资和小资不同.小资也有清醒的小资和迷惑的小资之分.只是小资们表现出来的眼界或视角都一样局限于小我之内.所以无论是意识上的还是表现形式上的,小资们总是不可能承担更多的公众责任.

于是我苛刻的打下这句话:善良,有时候也是一种堕落!

我相信,象陶渊明或柳永这样的小资是很善良的.他们有着非常好的个人品格,洁身自好地长期坚持着自己的品行.即使是BBS上文采泛泛的小资,在风花雪月中神游的同时也能给论坛上的读者提供更多的美感.但是小资们的文字往往太个人化了甚至书房或闺房化了.更可悲的是,许多这样的小资一直认为自己才是高素质的,有品格或品味的,他(她)们在个人的柴米油盐或失恋回忆中忘我的用细腻的笔触勾画一份份精彩或一个个童话,而根本就不认为自己其实是软弱的或缺乏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意识的.

我不觉得所有的小资都应该成为杜甫或李清照这样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但是小资们能不能在风花雪月中弱化一点点小我,偶尔呼应或反应一点社会和人文意识,在抒发自我的同时稍微承担一点点,哪怕是最微小的一点点社会责任?

杜甫之所以不是李白,在我看来绝对不是因为他不够李白有气势,不是因为李白比他更有才华.能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人绝对也能在气势上盖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李白,只是杜甫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社会的底层,所以他的文字才更多的反应民众的疾苦和社会的黑暗,所以也才不再狂放自我的表现他个人的才高八斗或豪气干云.所以,李白只能是浪漫者,杜甫的诗才能成为历史.这也是我眼里杜甫永远比李白更伟大的地方.

同样应该被尊敬的人还有柳宗元和范仲淹等等,而不可能是王维或唐伯虎.所以,我省略一千字去具体刻画小资们的文字实际上是不是狭隘和软弱,而希望所有的小资们,在享受个人生活的同时,在个人可以承担的风险以内,多留出那么一小块地方,去描绘那些社会底层的人民,多留出一小块地方,反应一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社会现实.多留出一小块地方,表现一下下自己的勇敢和怒吼.即使这些都做不到,那么,对一些习惯于在网络上把自己的乐趣建立在打击别人上的无聊ID,可以稍微带点勇气的说一声”不”!


 

大众式集体恶编辑本段回目录

前面写犬儒和小资,我都没有牵扯现实.但是,当我打下”大众式集体恶”的小标题时,却无法不把BBS和现实中的种种情况联系起来,而且,无论是室外的大环境,还是各个团体之中,总会有许多微妙的龌龊或潜规则存在.

我们经常抱怨国人没有卫生意识,但是即使是举步之遥,那些抱怨着的抽烟或吃零食的人也很少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去,甚至部分人也会随地吐痰,我们抱怨中国的交通是如何的堵塞,城市规划是如何的不合理,可是闯红灯翻栏杆过马路的人也大有人在.等等,这些老生常谈的社会问题其实难道仅仅是社会问题吗?我们中有几个人扪心自问能够完全坦然无愧?

这些还算好的了.在一些学校,公司或事业单位里或BBS之上,自私和冷漠的现象表现的恐怕就更隐蔽,更恶劣了.一个好的学生,如果有了一次错误(有时候也许只是莫须有的错误),恐怕他的形象就要完全改变,竞争对手会抓住机会无限夸大地宣传他的”错误”及影响,老师们也往往是轻描淡写的应付了事之后就从此戴上有色眼镜看待他.一个冒失的好职员,在就事论事向某个同事或领导发表完自己的不同观点之后,恐怕从此就要提防业务上来自内部的暗流或总有一天被穿上小鞋,BBS上,一个ID被人编排或无端辱骂打击时,除了三两朋友,更多的ID也只是冷眼旁观甚至煽风点火….即使一些旁观者心里暗地同情这些人或ID,却也没几个人敢发出一点不平.就这样,明哲保身的同时大大小小的潜规则在各个地方立地生根并日益壮大.

如同我前面所说:集体恶存在于任何一个团体之中,但是程度却有不同,而大众式集体恶则包含了所有的团体成员,当然也就包括了我前面所说的犬儒和小资.同时,也毫无例外的包括了团体的领导.就BBS而言,则包括了斑竹和BM甚至网站.

我们知道许多团体拥有良好的氛围(这些应该不用举例了吧):或团结,或以人为本,或追求创新等等,不一而足.不过我们也明白,任何一个好的团队气氛都是团队领导和团员共同创造的,而其始,则可能是团队中有影响的团员或领导自己意识并发起的.而这样好的氛围一旦形成并有意识的坚持,后来的成员则会潜移默化的接受并参与和维护之__即使这个后来者在其他地方非常吊而浪荡或自我虚伪.同样,一个习惯性勾心斗角爱搞人事斗争的团队,恐怕也只能让一个新加入的高素质人才同化成势利小人或选择离开—当然前提是他有地方可去.

所以,我同意:善良,是需要智慧的,而且,我相信,善良,有时候也是需要氛围的.但是什么叫善良?说人性,恐怕很空洞,那就具体点说吧,我觉得,善良,首先是要公平,然后是在公平的基础上规范.也就是制定出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规章制度并遵守执行之.善良不仅仅是纯粹的利他,善良也可以是利己的,只不过在利己的同时兼顾了他人的利益而已.

那么,集体恶还存在被讨论的必要吗?我觉得这个提问其实有点迷糊.集体恶永远存在,但是,我们人类也永远需要有意识的面对它并努力与之交锋,尽可能的把集体恶对个体,对群体的负面影响降低至最低,才可能给我们更大的进步和利益,而这进步和利益,一定是包括了个体和群体的共同获取.

集体恶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觉得有两点:教育的滞后和人性的泯灭或退化.

教育的滞后带来认知的模糊,认知的模糊带来是非不明,是非不明带来混乱和无序并引发一系列的公众问题,而最后,这些公众问题不论饶多大弯,改变成什么样的间接与隐晦的形式,必将反过来侵害每一个个体.当然,教育问题虽然复杂,但是分解开来,其实也很简单:环境,启蒙,成长,成熟前的修正和坚持,定型.环境(包含着传统)则非常有影响力的贯穿于整个过程之中.

人性问题上每个个体可能有先天性的差异,似乎从出生的时候已经注定,但是其实不然,个体的抑恶扬善或去善取恶也不可忽视的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人性问题即使分开来单列,它也可以被包括到教育中去,只不过中国现在的素质教育过于肤浅而形式化,才让善和恶在中国显得更与个体的先天本质有关系.

于是我们得出了一个最本质的结论:环境!

无论教育和人性,无论集体恶还是各个团体中的好氛围,其实都是环境的反映.而改变环境的行为,则一定首先需要该环境状态中最有影响力的人来发起并坚持,然后在团体成员的参与下共同完成.一个地方的集体恶程度越低,该环境下的其他好氛围就越容易树立并增长,一个地方的集体恶程度越高,则该氛围下的自私和软弱就显现的越明显,最后对团体和个体的伤害就越大.当某团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人的个体恶不能很好的控制时,则该团体的集体恶必将放大澎湃!而每个团体中的个体成员认知和向善的动力越高,则抵制集体恶的能力就越强,反之,则集体恶越容易泛滥.这方面,文革的例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所以我们每一个经常浏览BBS的人也应该尽力维持所到之处起码的人文氛围.


所以,即使是集体恶普遍存在,我们也应该珍惜自己的环境和氛围,偶尔注意一些已经恶化到人人不敢说真话,人人害怕报复,人人提倡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明哲保身的论坛,不要让那样的恶劣情形在自己喜欢的地方出现. 

---------------------------------------------------------------------------------------------

参考资料

http://www.lotus-eater.net/ReadNews.asp?NewsID=3348&BigClassName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BBS上的集体恶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