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社会的三足鼎立:官、商、民 编辑本段回目录
9/14/2004 11:39:45 AM 诗哲魂
--------------------------------------------------------------------------------
中国网络产业和经济在经历了泡沫之后,使中国网络社会进入到平稳持续发展阶段,网络世界形成了官方网、民间网、商务网三足鼎立的局面,并同时正在分割网络经济的市场。
网络社会的三足鼎立是中国现代进程中凸现出来一个必然的趋势,在官方网、民间网、商务网相互缠结和依赖的关系中,中国网络经济的困境也是明显的。网络运行受到多重力量的钳制,将影响网络市场的成熟,也影响了网络技术的延伸和扩张;同时也影响了政治民主进程的健康发展。在三足鼎立的网络格局中自然形成三分天下的运营模式,这些没有脱去旧时代经济阴影的网络运行,正在遭遇新的计划经济影响或寻租式利益的分割,这对于网络经济的成长无疑是一种阻碍,它也是网络经济在向纵深发展中必须要付出代价的选择。
网络运行与网络经营取决于网络社会的空间,中国网络在多种利益体的驱使下,形成了一个难以朝向完全市场化的跨越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瓶径。在各方经济或政治利益的驱动下,网络社会三足鼎立的格局陷入到原有经济模式的泥潭之中,难以迅速整合各式各样的资源。网络经济在相互缠结中难以快速前进和形成统一的市场规模。其主要原因是:
一、 官方网络的新运行方式,再一次接续了计划经济模式,采取完全非商业化运行的寻租方法,浸透到商品社会的各个层面之中。尤其是政治理念的保守与传统政治的僵化,影响了整个网络经济的正常发展。网络在政治管理体制中成为一种非营利的工具,是传统媒体的那种纯粹的政治控制功能或仅仅是管理体制的再一次放大,这就影响了网络运营商对于网络市场的开拓。网络开发商就会沿着传统计划经济的模式,在网络经营中陷入继续寻租的循环之中,而不会去开发真正网络商品化的市场前景;因为,政府网络的运行全都依靠网络服务商供给,它只能围绕政府网络需求发展信息产品,而忽略了民间网络社会对于产品信息的需求。在这种约束机制下,网络服务商自然不会开发新型的网络信息服务产品。他只要坚守网络供应按照政府网络需要就可以保证其收益和利润。其中,政治传统对网络社会的形成始终表现为一种强制的重塑。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民间社会对网络的期待,恰是将这种日益高涨的政治热情通过网络传达出来,引起了对传统政治的冲击。而用政治体制的模式造就一种传统网络媒介,正是当代社会改变进程中难以控制政治局面,害怕动乱的病态心里和意识的反映。政府架构起的网络社会仍然是一种传统政治的模式,传统的政治主体架构的传播网络,已经很深的影响了网络经济和民间网络社会的形成。这必然导致了传播的思想与网络社会新的僵化,难以发挥互联网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政治体制还控制着网络社会的形成,它影响着网络社会或产业的发展。这更深的一层意思是,它还控制着整个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健康的运行。在传统的政治体制的约束下,这种官方网络发展代表的网络发展方向和走向,基本属于传统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延伸,仍然用计划经济的方式引导网络去走入寻租化的老路。其原因是,这些政府网络都是政府投资或租赁网络空间来进行的,这种发展迅度网络,几乎占据了网络社会的半壁江山。纯粹政治体制化的网络实际是完全政府投资的,其网络的功能政治需要是第一位的。这种由各个政府建构起来的网络缺乏民主化或开放性,完全是一个自我运行的封闭系统,对网络社会的运行模式起来了一种抑制的作用。以政府模式建构的门户网络——不过是政府体制和传统意识形态的扩张和放大。网络在这种意义上已经失去了真正的市场机制。更多的网络运营商只要从政府网络中保证利润,它就不会去创造新的网络运营市场模式。
二、 以投资主体多元化组成的网络供应商或服务商,是另一个真正意义上网络社会的构建者。但是他们在网络经济经过泡沫之后,其势力有所减弱,当然国有、民营、私营、外资等投资利益主体进入网络社会的建构,曾经掀起了网络产业链和网络经济的振兴。这个以网络供应商和服务商为主体的网络市场——代表着中国网络经济的运行新的模式。显然这个利益主体它需要占有网络技术和市场,但由于政府网络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被政治钳制的网络运营商和服务商自然会受到约束机制的限制,而不能按照真正的市场用经营网络。这决定了网络供给商和服务商,必须要在政府网络技术需求和服务上进行研发信息产品,从而忽视了民间网络社会对于信息产品的新需求,这就林根本上影响了网络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自主研发就会受到政治的钳制,也会影响我们整个网络技术的提升和开发。如果这个网络技术核心或基础部分受到约束,一切支撑政府网络、公共网络、商务网络、民间文化网络的技术就因此而受到限制。网络核心技术和产业形成的平台就会陷入到低水平的重复和运行之中,它既会影响产业链和技术的研制开发,它又会影响密集资金的进入,进行新的网络经济扩张。当整体网络社会以这样的方式架构起来时,这可能是网络经济全球化在中国的一个悲剧。
三、 民营网络是民间文化和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亮点,它更多的包含着一种政治民主化进程与网络社会共同成熟起来的愿望。它也是对传统传播媒介的一种反抗,当意识形态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时,网络社会给人们带来了交流或发表意见和思想的自由。民间网络投资者,一般是从政治民主进程上寻找从网络上进行突破,才进入到网络经济或产业创办,而由于政府网络的强制对思想自由的压抑,所以民间网络所具有对网络市场进行开拓的活力可能就被压制,尽管民间网络的运行还处在草根阶段,但对于民主进程或言论自由的解禁已经获得了更大的进步。民间网络既是一个传播文化、解放政治、商务化发展、深刻交流的市民社会的原型,更是一个对传统社会政治冲击的一种政治力量。所以,民间网络社会更依赖于网络技术和网络产业的发展,才可能更快、更好的应用网络达到自由思想或政治民主的愿望。民间网络是一个新实验场,它前卫的表达了人们对于网络社会以及过去政治压抑的不满,也在选择中创造一种新的网络社会机制,去健康的发展网络社会。尽管民间资金或民间网络是投资最少,最弱的主体,但它却孕育了未来生活的社会方向。它同时又是最具有活力的网络使用者,普及者。只有民间社会更多的使用网络时,中国这个三足鼎立的民间网络社会才是真正的主流,他们是网络社会中的市民社会,他们是网络的繁荣达到空前的状态,他们创造了一种前卫或主流的生活方式,为网络社会带来新的生机。
对于三足鼎立的中国网络社会的分析,人们可以看出各自的立场、定位以及在市场中的作用,还有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所承担的功能。尽管它们都在各自谋取各自的利益,可是如何融合网络社会各个层面的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认同呢?从而整合不同资源、开拓市场,共建网络社会呢?创造一个网络时代达到三赢的机制呢?这是中国社会从传统体制中向更加开放、民主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网络社会过度的一个重要抉择。政府网络的非市场化,更多的占有社会信息资源,又压制民主或言论自由,这种现状必须要改变;商务网络应该更多的从民间网络需求中开发新的信息产品,从计划经济的阴影中或新的寻租中解脱出来;而缺少资源或资金的民间网络社会,应该利用网络经济迅速开发市场,占有一定和市场分额,同时也利用网络社会的民主化进程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对于三足鼎立的中国网络社会机制夹缝间形成的矛盾和利益之争以及政治的约束,一定要经历相互间的磨合以及换位思考来认识。中国网络社会正处在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如若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社会网络市场化、商品化、民主化和文化传播的彻底改变,架构起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网络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运行的框架。我们要清晰有看到:引起这一变革的恰是中国民间网络社会或市民社会阶层的成熟,中国网民对于网络更加广泛的使用或研发出新信息产品,政府不是对网络社会采取传统社会那种强制管理体制去约束它,致使网络社会又再一次倒退到从前那种政治高压的状态下。而是要从建构网络社会与民主的层面上,去重视发展网络产业技术和信息产品,不是用政府网络标准去约束商务网络、民间网络,那样才会给中华民族带来新思想的自由与智慧的力量,带来民族精神和文化振兴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