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9665 次
  • 编辑次数: 3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10-12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roin
roin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新闻业与新媒介》
《新闻业与新媒介》
《正在消失的报纸》
《正在消失的报纸》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新闻业与新媒介》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本书为我们在新闻业中理解和使用新媒介提供了全面和宝贵的指导,作者确信新技术将为更好地进行新闻报道提供可能,这也能提高媒体公信力。实践中,记者的报道和管理者的经营模式都不得不适应日益网络化的世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数字时代对新闻业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分析。

目录

[显示全部]

基本信息编辑本段回目录

新闻业与新媒介(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Journalism and New Media)

(图)新闻业与新媒介新闻业与新媒介

作者:(美)约翰·帕夫利克 (Pavlik John V.)  译者:张军芳 
 市场价:¥40.00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页码:274 页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
·ISBN:7501169322
·条形码:978750116932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西方新闻传播学经典文库
·外文书名:Journalism and New Media

英文版

Paperback: 272 pages
Publisher: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June 15, 2001)
Language: English
ISBN-10: 0231114834
ISBN-13: 978-0231114837

内容简介和简评编辑本段回目录

本书为我们在新闻业中理解和使用新媒介提供了全面和宝贵的指导,作者确信新技术将为更好地进行新闻报道提供可能,这也能提高媒体公信力。实践中,记者的报道和管理者的经营模式都不得不适应日益网络化的世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数字时代对新闻业正面和负面影响的分析。

“帕夫利克……介绍了全景相机等新技术的发展,论述了数字报道的复杂性。他并未掉入技术乐观主义的陷阱,他强调了新技术对隐私权、新闻准确性和编辑完整性的冲击。”
  “帕夫利克的这本书内容丰富,涉及到非线性讲述模式、新闻网站的长期赢利等问题……他详细地介绍了数字新闻编辑室和记者将来会使用的新工具。同时,他还深入地探讨了受众的定义——这是我们最近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作者对‘数字化时代新闻内容可能发生的转变’的考察充满乐观、令人兴奋……在这部佳作中,作者以清晰、轻松和并不枯燥的方式描绘了复杂的信息技术,相信读者读后一定会感到有趣和愉快。”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约翰·帕夫利克(John Pavlik),也译为约翰·帕维里克。著名传播学专家、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中心主任和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新闻资源研究院主任,现为Rutgers University教授。

约翰·V·帕夫利克,原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新媒介中心”负责人。1978年毕业于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后在明尼苏达大学获得新闻传播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著作包括: 《文化和商业视角中的新媒介技术》《新闻业与新媒介》 。他还发明了10余个用于新闻传播教育的软件包。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John Vernon Pavlik is an American academic and author who publishes on new media, journalism and health communication.

Biography
He is a professor and chair of the Department of Journalism and Media Studies at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tudies at Rutgers University. He is also chair of the editorial board for th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Television Arts and Sciences' Television Quarterly and a faculty associate at the Columbia Institute for Tele-Information.[1]

Pavlik was formerly a professor and executiv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New Media at the Columbia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Journalism. [2] He also previously served as the founding director of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t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Pavlik writes about the impact of new technology on journalism, media and society. His most recent book is Converging Media, co-written with Shawn McIntosh (ISBN 9780205308033, Allyn & Bacon, 2004). Other works include Journalism and New Media (ISBN 0231114834,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and New Media Technology: Cultural and Commercial Perspectives (ISBN 020527093X), now in its 2nd edition (Allyn & Bacon, 1998).

Pavlik has written more than a dozen computer software packages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e holds a Ph.D. and M.A. in mass communication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and is graduate of the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1]

He is married with two children and lives in New York City.

He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the Three Stages of Online News Content, a concept which explains the source of online news content.

目录编辑本段回目录

总序
序言
致谢
引言 理解新媒介对新闻业的冲击
第一部分  新闻内容的转变
 第一章 报道方式的改变:从全景成像到增大的现实
  记者的媒介
  全景化报道
  它会是更好的新闻业吗?它会更好地为民主服务吗?
 第二章 对网络新闻状况的评价
  2000年网络新闻指南
  网络新闻的未来
  跋:设计数字时代
第二部分 新闻记者工作方式的改变
 第三章 新闻采集的新工具
  与图像直接的相互影响
  用于写作和制作音频的数字工具
  移动记者工作台
 第四章 记者网络工作的现场指南
  前言:关于因特网
  关于万维网
  对网络信息质量的评价
  工具:浏览器搜索引攀和其他
  电子邮件
  寻找人物
  寻找地点
  公共记录
  一般性的参考资料
  职业发展
  隐私和知识产权
  警告
 第五章 新闻伦理和新媒介
 ……
第三部分 新闻编辑室与新闻行业的调整
第四部分 关系的重新定义
第五部分 对于未来的意义: 《电信法案》 、智能代理和新闻业实践与教育
后记
全景化新闻:21世纪记者角色的变化
注释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理性的技术乐观主义--评介《新闻业与新媒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一平

  作为大众传媒的网络对新闻业究竟产生了和将要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近几年业界与学界一直在讨论的热点话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约翰·帕夫利克(John Pavlik)教授在《新闻业与新媒介》一书中为我们解答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和深入的分析。
  该书认为新媒介在四个方面正在改变新闻业。全书以独立章节详细考察了新媒介对新闻业产生的冲击,这四个影响分别是本书前四部分阐述的中心。
此书第一部分考察了新媒介对新闻业内容的影响。该书认为网络电子环境中新闻报道发生了根本变化,一种新的新闻形式正在出现,作者将其命名为"全景化报道",它包含5个基本方面:传播形式的广泛性;超媒介;增强受众参与;动态化的内容;个性化服务。并且,新闻正变得更加灵活,新闻始终处于变化之中,更新不断在进行。
  该书的第二部分考察了新媒介如何改变了新闻记者的工作方式。新闻采集、传播、编辑和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数字化工具日益简便、经济和有效,这些工具为新闻记者提供了日益有效的技术去发现丰富可信的新闻源,去核查事实和按时完成工作。这些工具亦使得剽窃更加容易,并对优秀的传统报道产生了一系列威胁。
  该书的第三部分考察了新媒介在组织方面的意义。传统的新闻编辑室几乎是按照军事单位那样的线性结构组织的。而网络新闻编辑室则日益倾向于将权力下放,采取灵活的组织模式,特别是那些原创的网上新闻编辑室,他们展现了一种更前卫、适应性更强的企业文化。这尽管使得在线新闻编辑室适应性更强,但是也使得他们难以培养和维系传统新闻价值所强调的新闻编辑室要强有力的观念。有时,广告与编辑内容之间的界限也模糊了。
  整个新闻行业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竞争无处不在,提供新闻的不再仅仅是那些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互联网为所有的信息发布者提供了低成本的全球论坛,特别是企业、非赢利组织和政府机构,此前他们的声音被新闻媒体"把关"过滤掉了。
  该书的第四部分认定新媒介正在改变媒体、记者和他们的公众,包括受众、广告主和新闻来源之间的关系。传统的媒体都服务于明确的区域。现在的网络媒体可能会继续服务于当地社区,但那些希望最终赢利的网络媒体却要服务于大得多的和不同地域的利益群体,这不仅会包括当地居民,而且还要包括更多的外地或国外的人。这一转变不仅有着商业和文化方面的全面涵义,还关乎民主。美国传统媒体是以地理界限为基础的,新闻传播体系的首要职责是为选民提供情况。
  该书的第五部分预测了新技术背景下新闻业和新闻教育的未来。新闻业刚刚开始发生变化,管理的转变和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现将会对21世纪的新闻业产生微妙的全面的影响。最后,本书的后记对于处在由广泛的新闻和内容提供者提供的无处不在的信息构成的时代中,记者作用的提升进行了预测。
《新闻业与新媒介》是一部相当有趣的书,它涉及了大量专业性极强的新媒介技术,还有新闻业中许多由来已久的专业问题,但读者读起来却并不感到枯燥,因为作者提供了大量当时最新的案例。
  和一般的新闻研究者不同,约翰·帕夫利克教授一直从事新媒介技术研究,他对新媒介技术相当地熟悉,因此,该书可以使你了解当前新媒介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
  但约翰·帕夫利克教授并非一位简单的技术乐观主义者,他始终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审视新媒介技术,他的乐观是谨慎和有道理的。他告诉我们,在实践中,记者的报道和讲述方式,还有管理者的经营模式都将不得不适应日益网络化的世界。作者对这些信息时代出现的技术工具的意义进行了思考,并且对将来它们的使用、改进以及对21世纪新闻业和社会的冲击进行了预测。他确信新媒介技术仅仅是为21世纪的公众和新闻业提供了一种更好、更有效、更民主的媒介的前提。但在数字时代,许多严重的问题也会侵害文明社会。这其中包括:对隐私权的巨大威胁,媒介所有权垄断的加剧,多样性声音的减少,新闻报道速度的不断加快和接触信息技术和数字新闻媒介的不平等性等等。作者"将每种可能的积极发展都置于批判的视角中加以考察,从而全面估计新闻业最终是否会得到改进或社会是否会因此受益。"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它既贴近新闻业与新媒介的现实,又有对二者关系远距离的学理审视。

作者著作一览表编辑本段回目录

Books or Parts of Books

Pavlik, John V. and Shawn McIntosh, Converging Media: Introduction to Mass Communic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Boston, MA: Allyn & Bacon, June 6, 2003).
Pavlik, John V. "News Framing and New Media: Digital Tools to Re-engage and Alienated Citizenry," chapter in Stephen D. Reese, Oscar H. Gandy, Jr., and August E. Grant (editors), Framing Public Life: Perspectives on Media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World (Mahway,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2001): 311-321.
Pavlik, John V. "Transforming Journalism Education," chapter in Roland De Wolk, Introduction to Online Journalism: Publishing News and Information (Boston, MA: Allyn & Bacon, 2001): 40-44.
Pavlik, John V. and Steven Sander Ross, "Journalism Online: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New Media on News and Society," chapter in Alan B. Albarran and David H. Goff, Understanding the Web (Ames, IA: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avlik, John V. "The Structure of the New Media Industry" chapter in Albert N. Greco (ed.), The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Industries (Boston, MA: Allyn & Bacon, 2000).
Pavlik, John V. Journalism and New Medi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June 2001).
Pavlik, John V. "Digital Television: An Assessment of its Status in the U.S. and Japan in 1999." chapter in Peter A. Andersen (ed.), Telecentury Transitions: Wireless Telephony,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Digital Television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San Diego, CA: Japan-U.S.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1999).
Pavlik, John V. "Content and Economics in the Multimedia Industry: The Case of New York's Silicon Alley," chapter in Hans-Joachim Braczyk, Gerhard Fuchs and Hans-Georg Wolf (eds.), Multimedia and Regional Economic Restructuring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9), 81-96.
Pavlik, John V. "The Future of On-Line Journalism," chapter in Wickham, Kathleen, On-Line Journalism Perspective (CourseWise Publishing, Inc., 1998).
Pavlik, John V. New Media Technology: Cultural and Commercial Perspective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Second Edition, 1998; First Edition, 1996).
Chang, Shih-Fu, Dimitris Anastassiou and Alexandros Eleftheriadis and John V. Pavlik (editors) Video on Demand Systems: Technology, Interoperability and Trial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7).
Pavlik, John V. and Frederick Williams, The People's Right to Know: Media, Democracy and the Information Highwa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4).
Pavlik, John V. and Everette E. Dennis (editors), Media Technology: A Freedom Forum Center Reader. (Mountain View, CA: Mayfield Publishing, 1993).
Pavlik, John V., Interview in, Designing Health Communication Campaigns: What Works?. Thomas E. Backer, Everett M. Rogers and Pradeep Sopory. (Beverly Halls, CA: Sage, 1992).
Pavlik, John V. Public Relations: What Research Tells Us, (Beverly Hills, CA: Sage, 1987; translated into Spanish, La Investigacion en Relaciones Publicas, by Gestion, 2000).
Kline, F.G., and John V. Pavlik, "Les adolescents et l'acquisition des informations transmises parla radio et la television: Un apercu," in Education pour la Sante par la Television et la Radio, Vol. 5, edited by Manfred Meyer (Munich, Germany: Internationales Zentralinstitut fur das Jugend- und Bildungsfern, 1983): 32-56.
Kline, F.G. and John V. Pavlik, "Adolescent Health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from the Broadcast Media," in Health Education by Television and Radio, Vol. 5, edited by Manfred Meyer (Munich, Germany: Internationales Zentralinstitut fur das Jugend- und Bildungsfern, 1981): 92-117.

延伸阅读编辑本段回目录

为什么要“互动”?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学院 副教授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 阎峰

  4月末,写了《新媒介技术》的著名传播学专家、美国哥大的教授约翰·帕夫里克(John Pavlik)来中国参加会议,他要演讲的主题是:通过“互动”功能的开发与推进,来拯救传统媒体,把观众和读者“抓回来”。

  他的航班夜间4点到达。我去接机,但苦等了三小时之久,却连个鬼影都没见到。事后得知,他误了机!但从误机开始到我苦等的10来小时里,他难道不知道与中方联系人“互动”个电话?Indeed,John同学打了,却因为不知道要在中国手机号前面加上0086的中国区号,怎么也打不通!

  这事听起来是像个笑话。一个整天到处全球乱飞到处呼吁“互动”的专家,却连打个国际长途都不会打,不由人怀疑:所谓人类媒介发展和传播活动“互动化”时代到来的宣传,是这些技术半吊子们的忽悠,还是现实的存在和趋势?

  确实,人类任何一种新观念和产品的推出,都几乎存在着技术派(技术上能否实现)和现实派(是否存在实际的需求)的冲突。约翰是个典型的现实派,他关注的是人类对互动媒介和互动式传播活动的需求变化。

  要不要进行互动式转化?这是媒介业者和任何企业家都要思考的问题(企业家要关注,是因为今天的营销越来越依赖媒介传播,以及网络推广)。比如,传统的反应性理论观点认为:电视和阅读相比,电视受众基本被动,而报纸杂志的受众就比较主动。看电视时,观众认知卷入程度很低,其意图、计划、策略以及选择性在观看电视时很少起作用。所以,高价值产品、高档次品牌,往往不选择电视做广告,而选择杂志,因为杂志的读者在阅读时动脑程度更高。

  但现在主动性理论一派则认为,观看电视是一种主动的认知活动,它是观众、节目以及观看情境之间的一种主动的认识转换过程;通过研究脑电波入手,观察人脑的电活动与看电视之间的关系。现在证明 “看电视和阅读相比,前者并不比后者在认知程度上被卷入的程度降低,就是说,看电视也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

  正是这样的研究,导致了现在电视积极的“互动”化变革和各类新节目样式的出现。在大众化市场层面上,各类选秀节目如超级女生(当然那是抄袭美国American Ideal节目的创意)长盛不衰,这其实是应用了“互动”在情感介入上对低幼年龄受众的积极效果;一方面,在细分市场意义上,电视谈话类节目如哈佛商学院、创智赢家等节目居然也有不错的收视,通过互动激发了高端观众的积极认知态度和兴趣。大众化的电视原来也可以开发细分市场的节目!电视这个传统的大众媒介,因为“互动”而能重新适应大众和细分交织重叠的市场需求。

  企业主页是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的企业宣传路径和方法。细观之,有多少中国企业在此方面有所作为?事实是,多数企业网站根本就没什么浏览量。就笔者研究,国内目前可见到的企业网站,基本分三类:静态的企业宣传网,跟那种展览室的图片和文字展示毫无区别;一类是纯粹的商业网,只是个采购B2BB2C的平台,根本缺乏宣传效应。但是,某天一位朋友介绍我去看看SONY的网站,看了看网页下面的计数器,浏览量高得吓人!原因是,除了产品宣传、促销活动、以及相关的玩家论坛外等以内容吸引浏览的设置外,SONY大量开发了适合在线的免费游戏。游戏是什么?典型的互动。这类企业网站,我们称之为“互动”式企业宣传主页。

  如果企业在进行推广活动中,多设置“互动”环节,比如抽奖,结果参与度当然高,但其意义恐怕还会更深远。有位咨询界朋友讲了这么个故事:某次去全聚德吃烤鸭,进门领了张小卡片。出门时,见到门口的电子屏幕上跳出:你是全聚德第10000000万只烤鸭的食用者。那张卡片,实际是一种被称为“无线射频身份识别卡”(RFID)的东西。这样,你不再仅仅是全聚德的某位偶然的顾客,而是其历史的一部分!

  这就是互动思维的结果,使企业的具体的促销行为,上升到了品牌建设的高度。

未来记者都有啥装备 “IT武器”全上阵
2002年07月16日  来源:日经BP社  小林 雅一

请您看一下下边的照片。这名打扮前卫的男子是由IT “彻底武装”的新闻记者。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Journalism School)的“Center for New Media”早在90年代便开始了这项研究。

先不谈笔者是否对此抱有同感,首先为大家大致介绍一下研究概要。

随时随地的现实与信息的结合

首先,“未来记者”背上背的是将用来永久接入因特网的无线设备、摄像机、集音麦克风以及硬盘等一体化的“记者组件”,手上拿的是则是Tablet PC

一旦发现新闻,记者便如上图般全副武装赶至现场,利用背上的摄像机拍摄,利用Tablet PC笔输入报道,并发送出去。而这些新闻将会实时刊登在Web网站上。

而那个将双眼遮得严严实实的护目镜上则附带有小型显示器。用它可以上网访问各种信息。如果在写报道的过程中需要参考资料,在眼前将会显示出搜索到的信息。实时发送信息并实时获取信息。也就是说,未来的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能够横跨现实空间和信息空间。

Center for New Media所长、John Pavlik将它称为“Augmented Reality(增强型现实空间)”。

“人生的胜利=随时可以访问最新信息?”

不过,笔者的真实感想(恐怕读者也有同感)是“不管怎么IT,这副装扮也太夸张了”。如果战地记者这身打扮去采访,保证在1分钟之内中弹死亡。即使行走于普通市区,在通过因特网搜索信息等说不定便运气不好地撞上个交通事故。

在Augmented Reality新闻发布会中,当一名记者不屑地问Pavlik道,“您真认为将来我们会以这身打扮去现场?”时,Pavlik教授只是简洁地回答了一个“Yes”。会场陷入一片尴尬的安静。

Augmented Reality是从手机和掌上电脑获得启发而产生的一个创意。它立足于这样的一个基本思想——如果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可以访问最新的信息,那么将能够在“工作”乃至“人生”中获取成功。

不过,上述理想其实是很难在真实世界中站稳脚跟的。至少新闻领域并不需要如此高的实时性。即使建立了这种环境,估计实际上也不会发挥太大的作用。要想将各种信息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还是需要安静下来进行思考和整理。即使从外界进入再多的信息,人脑的处理能力也是有限的。

医疗等其他用途

“未来记者” 的创意也许有点荒唐,我们暂且把这个Augmented Reality技术放到一边。说不定,在不远的将来会出现我们今天用想不到的有意义的应用。

除了记者装扮外,Pavlik教授也在考虑其他应用软件。例如在医疗方面,外科医生可以在手术过程中,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向其它医院的医生发送电子邮件,请他们提出参考意见等。

据说这已经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Center for New Media还计划今后在Augmented Reality中引进来自通信卫星的高分辨率形象、机器人技术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新闻业与新媒介》 新闻业与新媒介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Journalism and New Media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