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0844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09-12-22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方兴东
方兴东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戴夫·海厄特
戴夫·海厄特
最佳编程语录大全
最佳编程语录大全
程序员笑话大全
程序员笑话大全
下一代程序员
下一代程序员
女程序员
女程序员
彼得·诺维格
彼得·诺维格
Russ Cox
Russ Cox
15名程序员界性感的奇葩
15名程序员界性感的奇葩
Mike Kruzeniski
Mike Kruzeniski
Jeff Fong
Jeff Fong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Thomas Knoll,Photoshop的主要设计师。Photoshop最初是由Thomas Knoll(汤马斯·诺尔)和John Knoll(约翰·诺尔)这对兄弟于1987年制作的,但直到1990年后,这个软件才由Adobe公司首次发布。Photoshop 最初用于处理那些在当时价格不菲的扫描仪扫描下来的图像。

Thomas Knoll is an American software engineer, who was raised in Ann Arbor, Michigan and best known (with his brother John Knoll) for initi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hotoshop. He was the lead developer until version CS4 (11). His current contributions focus on the Camera Raw plug-in.

Knoll's wife Ruth (née Summers) is the founder of Summers-Knoll School, an independent elementary school in Ann Arbor which follow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

目录

[显示全部]

关于Thomas Knoll的那些事儿(Photoshop的前世今生)编辑本段回目录

Photoshop的主要设计师Thomas Knoll的爸爸Glenn Knoll是密执根大学教授,同时也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家地下室是一个暗房。他两个儿子Thomas和John从小就跟着爸爸玩暗房,但John似乎对当时刚刚开始发行的个人电脑更感兴趣。此后Thomas也迷上的个人电脑,并在1987年买一台苹果电脑(Mac Plus)用来帮助他的博士论文。


Thomas Knoll

  Thomas发现当时的苹果电脑无法显示带灰度的黑白图像,因此他自己写了一个程序Display。而他兄弟(弟弟?)John这时在星球大战导演 Lucas的电影特殊效果制作公司Industry Light Magic工作,对Thomas的程序很感兴趣。两兄弟在此后的一年多把Display不断修改为功能更为强大的图像编辑程序,进过多次改名后,在一个展会上他们接受一个参展观众建议把程序改名为Photoshop。此时的Display/Photoshop已经有Level,色彩平衡,饱和度等调整。此外John写了一些程序后来成为插件(Plug-in)的基础。

  他们第一个商业成功是把 Photoshop交给一个扫描仪公司搭配卖,名字叫做Barneyscan XP,版本是0.87。与此同时John继续在找其他买家,包括SuperMac和Aldus都没有成功。最终他们找到了Adobe的Russell Brown,Adobe的艺术总监。Russell Brown在此时已经在研究是否考虑另外一家公司Letraset的ColorStudio图像编辑程序。看过Photoshop以后他认为Knoll兄弟的程序更有前途。在1988年8月他们口头决定合作,而真正的法律合同到次年4月才完成。

  合同里面的一个关键词是Adobe获取 Photoshop“license to distribute”,就是获权发行而不是买断所有版权。这对后来Knoll兄弟发大财奠定了基础。(正因为连Adobe都没有料到Photoshop 会如此伟大,所以他们才会只签了份授权合同,而不是直接买了下来。尽管如此,根据协议,头两年洛尔兄弟可以获得至少25万美元的版权费,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啊! ) 

  经过Thomas和其他Adobe工程师的努力,Photoshop版本1.0.7于1990年2月正式发行。John Knoll也参与了一些插件的开发。第一个版本只有一个800KB的软盘(Mac)。

  在90年代初美国的印刷工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印前(pre-press)电脑化开始普及。Photoshop在版本2.0增加的CYMK功能是的印刷厂开始把分色任务交给用户,一个新的行业桌上印刷(Desktop Publishing-DTP)由此产生。

  2.0其他重要新功能包括支持Adobe的矢量编辑软件Illustrator文件,Duotones以及Pen tool(笔工具)。最低内存需求从2MB增加到4MB,这对提高软件稳定性有非常大的影响。从这个版本开始Adobe内部开始使用代号,2.0的代号是Fast Eddy,在1991年6月正式发行。

  下一个版本Adobe决定开发支持Windows版本,代号为Brimstone,而Mac版本为Merlin。奇怪的是正式版本编号为2.5,这和普通软件发行序号常规不同,因为小数点后的数字通常留给修改升级。这个版本增加了Palettes和16-bit文件支持。2.5版本主要特性通常被公认为支持Windows。

  此时Photoshop在Mac版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Fractal Design的ColorStudio,而Windows上面是Aldus的PhotoStyler。Photoshop从一开始就远远超过 ColorStudio,而Windows版本则需经过一段时间改进后才赶上对手。

版本3.0的重要新功能是Layer,Mac版本在1994年9月发行,而Windows版本在11月发行。尽管当时有另外一个软件Live Picture也支持Layer的概念,而且业界当时也有传言Photoshop工程师抄袭了Live Picture的概念。实际上Thomas很早就开始研究Layer的概念。

  版本4.0主要改进是用户界面。Adobe在此时决定把Photoshop的用户界面和其他Adobe产品统一化,此外程序使用流程也有所改变。一些老用户对此有抵触,甚至一些用户到在线网站上面抗议。但进过一段时间使用以后他们还是接受了新改变。

  Adobe这时意识到Photoshop的重要性,他们决定把Photoshop版权全部买断,1995年,Adobe结束了与洛尔兄弟的许可协议,并出资3450万美元买下了Photoshop的所有权!!

  版本5.0引入了History(历史)的概念,这和一般的Undo不同,在当时引起业界的欢呼。色彩管理也是5.0的一个新功能,尽管当时引起一些争议,此后被证明这是Photoshop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改进。5.0版本在1998年5月正式发行。一年之后Adobe又一次发行了X.5版本,这次是版本5.5,主要增加了支持Web功能和包含Image Ready 2.0。

  在2000年9月发行的版本6.0主要改进了其他Adobe工具交换的流畅,但真正的重大改进要等到版本7.0,这是2002年3月的事件。

  在此之前,Photoshop处理的图片绝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扫描,实际上Photoshop上面大部分功能基本与从90年代末开始流行的数码相机没有什么关系。版本7.0增加了Healing Brush等图片修改工具,还有一些基本的数码相机功能如EXIF数据,文件浏览器等。

  Photoshop在享受了巨大商业成功之后,在21世纪开始才开始感到威胁,特别是专门处理数码相机原始文件的软件,包括各厂家提供的软件和其他竞争对手如Phase One(Capture One)。已经退为二线的Thomas Knoll亲自负责带领一个小组开发了PS RAW(7.0)插件。

  2003年9月,Adobe给大家一个惊喜,新版本Photoshop不叫8.0,而改称为Photoshop Creative Suite。CS版本把原来的原始文件插件进行改进并成为CS的一部分,更多新功能为数码相机而开发,如智能调节不同地区亮度,镜头崎变修正等。

  Thomas Knoll没有完成他的博士论文,现在和Adobe只有合同关系,和老婆孩子住在密执根的一个1000多平米的大房子。John Knoll继续留在ILM,参与了几个有名的电影制作,如“Mission Impossible”(1996),“Star War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1999),虽然ILM使用专业级别软件,传说John还是继续使用Photoshop。老爹Glenn Knoll还在学校教书,也时常去地下室暗房,不过已经完全是电脑暗房。

Photoshop的起源、发展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1985年,美国苹果Apple电脑公司率先推出图形界面的Macintosh麦金塔系列电脑。1987年秋天,Michigan大学的一位研究生Thomas Knoll编制了一个程序,为了在Macintosh Plus机上显示灰阶图像。最初他将这个软件命名为display,后来这个程序被他哥哥,John Knoll发现了,他哥哥就职于工业光魔(此公司曾给《星战》做特效),John建议Thomas将此程序用于商业价值。John也参与开发早期的photoshop软件,插件就是他开发的。在一次演示产品的时候,有人建议Thomas这个软件可以叫photoshop,Thomas很满意这个名字,后来就保留下来了,后来被Adobe收购后,这个名字仍然被保留。

1988年夏天,John在硅谷寻找投资者,并找到Adobe公司,11月Adobe跟他们兄弟签署协议——授权销售。他们第一个商业成功是把Photoshop交给一个扫描仪公司搭配卖,名字叫做Barneyscan XP,版本是0.87。与此同时John继续在找其他买家,包括SuperMac和Aldus都没有成功。最终他们找到了Adobe的Russell Brown,Adobe的艺术总监。Russell Brown在此时已经在研究是否考虑另外一家公司Letraset的ColorStudio图像编辑程序。看过Photoshop以后他认为Knoll兄弟的程序更有前途。在1988年8月他们口头决定合作,而真正的法律合同到次年4月才完成。合同里面的一个关键词是Adobe获取Photoshop“license to distribute”,就是获权发行而不是买断所有版权。这对后来Knoll兄弟发大财奠定了基础。

   Photoshop是由Thomas Knoll 和 John Knoll兄弟从1987年开始发展的。Thomas试图编写一个能够在黑白监视器上显示灰阶影像的程序码,这个程序被称为Display。John这时在电影特效制作公司Industry Light Magic工作,对Thomas的程序很感兴趣,两人在此后的一年多,把Display不断修改为功能更为强大的影像编辑程序,并改名为Photoshop,此时已经有色阶(Level),色彩平衡(Color balance)等功能。

1988年夏天,他們与Barneyscan的扫描器公司签署了一个短期协议,将Photoshop搭配扫描器一起出售,版本是0.87。与此同时John继续在找其他买家,包括SuperMac和Aldus都没有成功。最后他們授权Adobe,并继续改进程序的各项功能,直到1990年2月,由Adobe公司正式发行Photoshop 1.0。从此Adobe Photoshop开始在影像处理领域中崭露头角,所向披蘼。

每一个英文版本发行的时间罗列于下,可以看出其发展历程:

  版本号           适用平台       发布日期
Photoshop 1.0 Mac OS — 1990.2
Photoshop 2.0 Mac OS — 1991.6
Photoshop 2.5 Mac OS — 1993.2
Photoshop 3,0 Mac OS — 1994.9
Photoshop 3,0 Windows — 1994.11
Photoshop 4,0 Mac/Windows — 1996.11
Photoshop 5.0 Mac/Windows — 1998.5
Photoshop 5,5 Mac/Windows — 1999.7
Photoshop 6,0 Mac/Windows — 2000.10
Photoshop 7,0 Mac/Windows — 2002.2
Photoshop CS, Mac/Windows — 2003.10
Photoshop CS2, Mac/Windows — 2005.5

Photoshop CS2,即9.0版本,目前PS的最新软件版本为9.01,可以使用http://www.baidu.com/搜索关键字:photoshop 9.01,进行下载安装,用户序列号和安装码、注册激活方法一般随软件都有说明,不再赘述。

随着photoshop的逐步完善,功能越来越强大,目前尚没有哪一个软件能够完全代替它。虽然随着数码时代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用于处理图片的软件,如AcdSee、光影魔术手等等,包括随数码相机发布的随机处理软件,都无法代替PS的强大图像处理功能。一个摄影师,完全不使用PS是可以的,但掌握一些PS的操作方法,无疑会给图片处理工作带来更多的方便。

历史故事编辑本段回目录

1985年,美国苹果Apple电脑公司率先推出图形界面的Macintosh麦金塔系列电脑。1986年夏天,Michigan大学的一位研究生Thomas Knoll编制了一个程序,为了在Macintosh Plus机上显示灰阶图像。最初他将这个软件命名为display,后来这个程序被他哥哥,John Knoll发现了,他哥哥就职于工业光魔(此公司曾给《星战2》做特效),John建议Thomas将此程序用于商业价值。John也参与开发早期的phot软件,插件就是他开发的。在一次演示产品的时候,有人建议Thomas这个软件可以叫pho,Thomas很满意这个名字,后来就保留下来了,后来被Adobe收购后,这个名字仍然被保留。

1988年夏天,John在硅谷寻找投资者,并找到Adobe公司,11月Adobe跟他们兄弟签署协议——授权销售。他们第一个商业成功是把交给一个扫描仪公司搭配卖,名字叫做Barneyscan XP,版本是0.87。与此同时John继续在找其他买家,包括SuperMac和Aldus都没有成功。最终他们找到了Adobe的Russell Brown,Adobe的艺术总监。Russell Brown在此时已经在研究是否考虑另外一家公司Letraset的ColorStudio图像编辑程序。看过以后他认为Knoll兄弟的程序更有前途。在1988年8月他们口头决定合作,而真正的法律合同到次年4月才完成。合同里面的一个关键词是Adobe获取“license to distribute”,就是获权发行而不是买断所有版权。这对后来Knoll兄弟发大财奠定了基础。
经过Thomas和其他Adobe工程师的努力,版本1.0.7于1990年2月正式发行。John Knoll也参与了一些插件的开发。第一个版本只有一个800KB的软盘(Mac)。

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的印刷工业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印前(pre-press)电脑化开始普及。在版本2.0增加的CYMK功能是的印刷厂开始把分色任务交给用户,一个新的行业桌上印刷(Desktop Publishing-DTP)由此产生。
2.0其他重要新功能包括支持Adobe的矢量编辑软件Illustrator文件,Duotones以及Pen tool(笔工具)。最低内存需求从2MB增加到4MB,这对提高软件稳定性有非常大的影响。从这个版本开始Adobe内部开始使用代号,2.0的代号是 Fast Eddy,在1991年6月正式发行。1.0的样子

下一个版本Adobe决定开发支持Windows版本,代号为Brimstone,而Mac版本为Merlin。奇怪的是正式版本编号为2.5,这和普通软件发行序号常规不同,因为小数点后的数字通常留给修改升级。这个版本增加了Palettes和16-bit文件支持。2.5版本主要特性通常被公认为支持Windows。

此时在Mac版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Fractal Design的ColorStudio,而Windows上面是Aldus的PhotoStyler。从一开始就远远超过 ColorStudio,而Windows版本则需经过一段时间改进后才赶上对手。

版本3.0的重要新功能是Layer,Mac版本在1994年9月发行,而Windows版本在11月发行。尽管当时有另外一个软件Live Picture也支持Layer的概念,而且业界当时也有传言工程师抄袭了Live Picture的概念。实际上Thomas很早就开始研究Layer的概念。

版本4.0主要改进是用户界面。Adobe在此时决定把的用户界面和其他Adobe产品统一化,此外程序使用流程也有所改变。一些老用户对此有抵触,甚至一些用户到在线网站上面抗议。但进过一段时间使用以后他们还是接受了新改变。

Adobe这时意识到的重要性,他们决定把版权全部买断,Knoll兄弟为此赚了多少钱细节无法得知,但一定不少。
版本5.0引入了History(历史)的概念,这和一般的Undo不同,在当时引起业界的欢呼。色彩管理也是5.0的一个新功能,尽管当时引起一些争议,此后被证明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改进。5.0版本在1998年5月正式发行。一年之后Adobe又一次发行了X.5版本,这次是版本5.5,主要增加了支持Web功能和包含Image Ready 2.0。

在2000年9月发行的版本6.0主要改进了其他Adobe工具交换的流畅,但真正的重大改进要等到版本7.0,这是2002年3月的事件。

在此之前,处理的图片绝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扫描,实际上上面大部分功能基本与从90年代末开始流行的数码相机没有什么关系。版本7.0增加了Healing Brush等图片修改工具,还有一些基本的数码相机功能如EXIF数据,文件浏览器等。

在享受了巨大商业成功之后,在21世纪开始才开始感到威胁,特别是专门处理数码相机原始文件的软件,包括各厂家提供的软件和其他竞争对手如Phase One(Capture One)。已经退为二线的Thomas Knoll亲自负责带领一个小组开发了PS RAW(7.0)插件。

在其后的发展历程中 8.0的官方版本号是CS、9.0的版本号则变成了CS2、10.0的版本号则变成CS3、11.0的版本则变成CS4。

CS是Adobe Creative Suite一套软件中后面2个单词的缩写,代表“创作集合”,是一个统一的设计环境,将Adobe CS2、Illustrator CS2、InDesign CS2、GoLive CS2 和 Acrobat 7.0 Professional 软件与 Version Cue CS2、Adobe Bridge 和 Adobe Stock Photos 相结合。

与Thomas Knoll探讨数码摄相的信噪比问题编辑本段回目录

在2003年7月冰岛会议上,我有幸和Thomas Knoll(大名鼎鼎,Adobe Photoshop和Camera RAW的主要作者)就数码摄相的信噪比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冰岛3,000多公里驱车旅途中,我们的话题涉及了大量数字图像处理等问题。Thomas谈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问题,而此问题一旦触及立即令我大有感悟。

  关于动态范围

  首先,为讨论方便起见让我们将数码单反相机的动态范围对应成光圈5档包围(实际上应该是近6档,但没有必要在这里计较太多),5档之外就超出相机的动态范围了:不是曝光不足(暗部没有细节和层次)就是曝光过度(亮部没有细节和层次),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很多软件将直方图分成5个区域的原因之一吧。通常我们所处理的RAW实际上是12位图像(不错,理论上应该是16位的,但现在所有数码单反都是在现实16位空间里使用12 位RAW记录数据——总归好于JPG的8位)。12位RAW能够反映出4096(2的12次方)离散亮度值。这也许会让人联想到,如果用相当于5档光圈的动态范围去覆盖这个4096级亮度,那么每档覆盖850=4096/5,事实如此吗?永远要记住“一半”在这里也是有效的(2的N次方),数码单反的动态范围相当于5档光圈,其中第1档(最亮的部分)覆盖了2048级色调——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数码单反的CCD或CMOS记录的信号是线性的,而相当于 5档光圈动态范围的每1档较其上档都会将光线减半,同时将剩余的一半留给了下档。下表给出更为详细的说明:

  第1档覆盖(最亮) 2048级

  第2档覆盖(亮) 1024级

  第3档覆盖(中调) 512级

  第4档覆盖(暗) 256级

  第5档覆盖(最暗) 128级

  这张表说明了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也是我们最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直方图最右边那个区域(通常我们看到的直方图都被分为5个区),实际上我们就白白浪费了手中昂贵的数码单反几近一半的动态范围!当然,我们都知道(至少应该知道)数码摄像最最忌讳的就是曝光过度——亮度超出了动态范围,玩负片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如果曝光过度,也就是说照片的亮度超出了直方图最右侧,那么我们只能对这张照片说bye- bye了。

  讲了半天,简单归纳一下:数码和胶片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数码单反应该尽可能充分利用直方图中最亮的那一档,因为它覆盖了4096亮度级的一半2048,而在通常直方图上我们看到的这一档,只占整个直方图的五分之一。从直方图的角度来看,数码单反需要向右曝光,而普通胶片通常要求曝光居中。

  方法

  普通曝光直方图中央分布 向右曝光最大化信噪比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理解“向右曝光”的含义了:尽可能使直方图向右分布,但同时又要保证不能曝光过度(过饱合)。从操作层面看这点其实很容易做到,大多数相机LCD屏在检查图像时,都会闪烁标志照片过曝的部位。如果出现过曝则略调一下相机的快门或光圈(看哪个更重要了)再来一张,直到曝光过度提示消失为止。(个人来看这种办法可行但最好还是通过经验积累而一次成功,因为有些瞬间可能一辈子就那么一次。同时注意的是,虽然RAW工具都可以进行数码曝光补偿亮度调整之类的,但这种补偿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将曝光过度的部分细节再移回来:RAW直接记录了CCD或 CMOS上的信息,可是如果CCD或CMOS因为曝光过度没有记录下细节,后期RAW处理也是回天无术了)。

  “向右曝光”得到RAW照片肯定会让人感觉“太亮”了。不过没有关系:使用RAW处理软件的亮度(数码曝光)和对比度调整,调整直方图分布(居中)并使照片看上去“正常”就行了。操作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但蕴含着很复杂的图像处理知识:这种变换首先最大化了照片信噪比,其次弱化了照片暗部可能因多色分调处理所引起的不平滑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噪点。

  “向右曝光”一定是针对16/12位RAW的。与某些人所想像不同的是,数码单反在记录RAW时是不做任何非线性变换的,所有非线性变换都是从RAW转换器开始发生的(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RAW软件)。所以,“向右曝光”仅对RAW有效:使用RAW格式拍摄并注意“向右曝光”,按上述办法在RAW转换器中手动调整照片、最后再向Photoshop输出。通过简单的三步曲,数码单反的带宽得到了最优利用——又一个使用 RAW的理由。

  “向右曝光”另一大好处是可以降低ISO值。从操作层面看“向右曝光”实际上应该是在正常测光的基础上再开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速度,或者就是光圈快门不变的情况下使用较低的ISO,三者是等效的。对于手持拍摄、拍摄移动物体或较暗光线条件下拍摄,往往需要在ISO、快门速度和光圈大小三者之间需要做出艰难选择,而“向右曝光”能够有效改善信噪比并减少暗部噪点,因而还是值得的。

  以上讨论大量涉及到直方图的概念,关于直方图的基础以及应用技巧,可参考Michael Reichmann另一个教程“理解直方图”。

  试验

  “向右曝光”也许并不常用,因为这项技术需要在拍摄过程中投入大量精力并且花大量时间对RAW进行后期处理。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需要改善信噪比并充分利用数码单反的动态范围,这项技术就显得特别有效了——没有必要怀疑,只要自己试试就行了。

  平常的夏日、兰天、白云和绿草,使用三角架以正常测光条件先拍摄一张,看看直方图。现在,+1EV(过曝)再来一张(+1EV只是一个参考,注意不要将最亮部分比如云真的过曝了)。多试几次,原则上是没有过曝闪烁的前提条件下直方图尽可能向右分布。

  先将“正常曝光”的那张在RAW转换器中进行常规处理并输出至Photoshop;然后将“向右曝光”的那张在 RAW转换器中进行同样操作也输出至Photoshop,由于是“向右曝光”,所以除常规操作之外在RAW转换器中别忘记修正Gamma、亮度和对比度,使之呈正态分布。现在让我们来对比两张在Photoshop里的效果,仔细对比暗部的噪点和多色分调形成的不连续过渡。能不能看出区别?如果没有区别,那么还是沿袭原来的拍摄风格吧!如果发现了区别,那么你就算是掌握这项技术了——今后一定会受益无穷。

  提示:还可以使用高ISO值在夜间做一次对比测试,理论上高ISO形成的噪点比较多,所以个人认为便于发现差别。

  更进一步的想法

  本文发表后在本论坛和网上引起了广泛反响,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是:除了期待中的Fuji S2 Pro,现在几乎所有DSLR只能显示亮度直方图,而无法分离通道显示。这意味着R、G或B某个或某几个通道已经过曝了,但亮度直方图却没有闪烁显示。关于这个问题,Thomas Knoll是这么看的:

  确实有时某(几)个通道过曝是个问题,但仅在这点上使用RAW拍摄还是优于JPG,因为在RAW中我们所关注的是相机本身色彩空间中的过曝问题,而非工作RGB色彩空间(RAW转换器经过色调调整后才将原始RAW变换到工作色彩空间)。sRGB甚至Adobe RGB会将相机原始色彩空间中的不少颜色裁掉。

  最理想的解决方案是相机厂商能够按相机色彩空间通道给出过曝显示闪烁,而不是现在这么简单的亮度闪烁。这也是为什么Camera Raw给出的是不同通道直方图的叠加,而不是简单的亮度直方图的原因。

  从实际操作角度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实际场景中最亮的部分总是以最接近自然的状态被还原(比如云)。如果还是担心过曝的话,就使用曝光包围然后从中选出最理想的就行了。

  数码大师Lan Lyons对此技术也做了一些评论,深入阐述了数码摄影和传统胶片的不同:

  通常,最理想的曝光方式正如Michael所描述的那样:尽可能使直方图向右分布但又一定不能过曝。这种曝光方式利用更多的亮度级别帮助我们确保亮部细节不被丢失;同时越是向右曝光就留下了越多的亮度级来表现暗部细节。很多人为了保护高光部分细节而故意对整张照片做欠曝处理而造成暗部发黑,问题是随后如何恢复这些暗部细节呢?最暗的部分只有128位亮度级的表现力,所以调整曲线打开暗部不可避免要造成多色分调了。

  传统胶片时间的一些观念或概念在数码摄影中必须得到改进,曝光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CCD/CMOS不是胶片,它们对明亮和深暗的表现力与胶片也完全不同。胶片对暗部和亮部的表现都是比较平稳的而细腻的;而CCD/CMOS就不同了(正如Thomas所言),我们经常会发现某个通道过饱和了(原因归结为CCD/CMOS是线性的),Canon D30就存在这样的问题,而当前版本的Adobe Camera Raw也无法修复存在这类问题的图像。Thomas很清楚我的观点,就如我一样很了解他是怎么想的一样。

  也许大家会提出:要是能对RAW做线性变换就好了!确实如此,因为我们现在所使用的RAW变换肯定是没有办法满足不同需要的。我相信RAW变换工具肯定会越做越好,不过也要奉劝心急的玩家在更好的RAW出现之前最好还是对“向右曝光”技术多多加以关注,因为RAW本身已经并将存在一段时间,与其简单放弃不如对其加以充分利用。要知道:尽管我们目前还无法将亮部过曝还原,但在将来我们一定还会有办法的;但对于暗部的细节和层次,我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了。

  在以下链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当前的RAW变换警告过曝我们仍然可以在亮部恢复很多信息。现在看来这个链接所介绍的恢复技术有点多余,不过还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亮部同样也包含很多层次和细节以及“向右曝光”技术。http://www.computer-darkroom.com/d30-profiling/d30_profile.htm

  有些人认为数码图像和胶片的性质是一样的,这可是大谬特误了。Bruce Lindbloom有关于此做过如下解释,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向右曝光”的技术含义:

  传统胶片对最明亮部分的压缩符合D/log E曲线的肩部,所以胶片能够很有层次地表现越来越亮的部分且其过渡也很平稳,胶片对亮度的反应是越明亮压缩得越是厉害,直至最终发生过饱和。重要的是,在过饱和之前对亮部的压缩是渐变的。

  DSLR所用的固态传感器极其不同,光线投射到传感器上引起的信号变化要么递增要么递减(取决于传感器技术),其表现在过饱和之前始终是线性的,一旦发生过饱和那么一切都嘎然而止了,在这个临界点上传感器一点都不会像胶片那样能够发生渐进变化。

  由于存在个点区别,使用18%灰卡测光(传统胶片正是这么做的)在数码相机上就不适用了。对于数码摄影,应该根据取景框中“最白的”白设置曝光,使之尽可能靠近但不要超过相机动态范围的最右侧(8位相当于255,16位相当于65535)才有望取得最佳效果。请记住:使用18%灰卡曝光胶片,“向右曝光”操作我们的数码相机。

以上文章节选自《Adobe Photoshop Lightroom摄影师完全手册》前言部分。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

标签: Thomas Knoll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汤马斯·诺尔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