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341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1-23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Electrologica X1
Electrologica X1
AN/FSQ-7
AN/FSQ-7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Electrologica X1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1956年,MCmanagement和人寿保险公司Nillmij决定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Electrologica,来经营商业电脑。Electrologica立即开始研发其第一台品牌机器:the Electrologica X1。
目录

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Electrologica X1
The Electrologica X1 was a digital computer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in the Netherlands from 1958 to 1965. About thirty were produced and sold in the Netherlands and abroad.
X1
The X1 was designed by the Mathematical Centre in Amsterdam, an academic organization that had been involved in computer design since 1947, and manufactured by Electrologica NV, a company formed expressly for the purpose of producing the machine.

The X1 was a solid-state binary computer ("completely transistorized") with magnetic core memory. Word-length was 27 bits and peripherals included punched and magnetic tape. It was one of the first European computers to have an interrupt facility.
Like its counterparts the Zuse Z22 and the ZEBRA, (and the much later ARM architecture), all instructions, not just branches, could be made conditional. This allowed for compact expression of programs. The following example demonstrates the loading of the absolute value of memory at n into the accumulator A:

   2A n P  // copy [n] to A
 N 3A n    // if A is negative, copy -[n] to A
The X1 arithmetic operators always used binary fixed-point arithmetic. (Most computers at that time always used binary-coded decimal. Most modern computers use binary integer arithmetic most of the time).

A notable peculiarity of the X1, or at least of the people who worked with it, was the use of base-32 notation when writing addresses.
The X1 was the subject of Edsger Dijkstra's Ph.D. dissertation, and the target of the first complete working ALGOL 60 compiler, completed by Dijkstra and Jaap Zonneveld. In 1965, the X1 was superseded by the X8. Electrologica was taken over by Philips a few years later.

Electrologica X1详解编辑本段回目录

X1 console


The X1 computer was conceived in 1958 at the Mathematical Centre in Amsterdam, and commercially produced by Electrologica NV in The Hague, a company specially established for this purpose, and the first of its sort in the Netherlands (Philips was not interested in building computers at the time). It has been successful - at least 31 machines were sold, many of them to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The X1's successor was the X8 (1965), also a well-designed and successful machine. The Electrologica story ended in 1966 when the company was taken over by Philips, its main components producer (IBM being another important Philips customer for computer components....).

X1 logo

The basic X1 machine, fitting in a large writing desk (see illustration) consisted of an arithmetic unit and several registers, in particular two 27-bits accumulators A and S, a condition register, an instruction register, and an index register. A and S could be used together as a single double-length register for multiply and divide operations. The basic machine had a built-in 'live' (i.e. random-access) memory of 512 words of 28 bits (including 1 sign bit and 1 parity bit); and 700 words of 'dead' (i.e. read-only) memory. More memory could be added in separate storage cabinets, up to 32768 (2^15) words, including additional read-only memory. Normally there was no magnetic drum, disk or other type of secondary memory (a magnetic drum was an optional extension, however) . The interaction of the operator with the machine was mainly by means of the console lights, switches and audible alarms.

Some other facts and figures:
  • internal arithmetic always used fixed point number representation.
  • 67 microsec per add or subtract operation; 500 microsec per multiply or divide operation.
  • memory cycle time 32 μseconds.
  • data input and output by punched tape (5, 7 or 8 channel; read 150 char/s, punch 25 char/sec; fast reader EL1000 could handle 1000 chars/sec).
  • i/o by punched cards (reading and punching 7200 80-column cards/hour, fast reader 42000 cards/hour).
  • magnetic tapes (up to 16 drives), capacity 2 million words, i/o 7500 words/sec.
  • single-address instruction format.

bollenveld

An X1 backplane with plug-in modules, and a folio-sized binder with the modules' schematics.
Lower left corner: one of the modules, without sealing and cover. The Philips OC47 germanium transistors are clearly visible.
Collection UvA Computer Museum, donated by Mr. F.A.M. Korst.

The X1 was completely transistorized ('as transistors do not produce any heat, no cooling apparatus is necessary', according to a sales brochure). The memory, both RAM and ROM, used ferrite cores. The number representation was binary, which was, in the late 50's, not the obvious choice for machines mainly intended for administrative applications - more often, binary coded decimal was used.

X1

X1

X1

X1


X1

埃德斯加·狄克斯特拉精彩的人生历程编辑本段回目录

Edsger Wybe Dijkstra是计算机先驱之一,他开发了程序设计的框架结构。

(图)Edsger Wybe DijkstraEdsger Wybe Dijkstra

他的早年经历
Edsger Wybe Dijkstra于1930年5月11日生于Rotterdam,他的父亲,Douwe Wybe Dijkstra是一位化学家,他的母亲,Brechtje Cornelia Kruyper是一位数学家,这种充满科学气息的家庭背景对于他的职业生涯乃至他的整个人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Edsger Wybe Dijkstra在当地的Gymnasium Erasmianum读高中,1948年,他考入了Leyden大学。他在联合国从事法律方面的工作时却在怀念在Erasmianum的日子,现在,他选择了数学和物理。

首次体验程序设计
Edsger Wybe Dijkstra在三年之内取得了学士学位,这令他的父亲非常高兴,并在1951年9月同意他去英国参加一个夏季的课程,那是一个由剑桥大学开设的,学习电子计算装置程序设计的课程,讲师是著名的M. V. Wilkes。Edsger Wybe Dijkstra的导师让他给Amsterdam数学中心计算部门的主管Aad van Wijngaarden写一封信,以确定他的基础知识是否足够他去完成该学业。

在那一年前,Van Wijngaarden曾在剑桥学习过,他很快便回复了,信的内容有两点,一是肯定Dijkstra现有的知识已经足够了,而是请他来Amsterdam作为一名程序设计人员为自己工作。

对于Dijkstra来说,当时还是一名学生,而他在1951年夏季Wilkes所授的学业成为了他日后职业生涯的基础。

在数学中心的“自由阶段”
在没有任何相关知识的情况下,Dijkstra的程序设计生涯开始于改写突变程序和输入Van Wijngaarden已经写好的程序。Van Wijngaarden允许他这样做,这些程序是为MC第一台计算机ARRA I开发的,由C.S. Scholten和J. Loopstra设计完成。

(图)Edsger Wybe DijkstraEdsger Wybe Dijkstra

MC计算部门夜以继日的工作,去解决有关那些在Netherland开发的大的方案中为数众多的难题。例如关于Zeeland州安全问题的DELTA计划。

另外一个较大的工程是Fokker友谊飞机的开发,其机翼振动的计算结果需要MC尽最大的能量。

1953年Gerrit Blaauw加入了MC的队伍。第一台ARRA II 构造完成,由于这台机器的可靠性,Fokker飞机公司又订了一台类似的计算机,叫做FERTA。FERTA的速度是ARRA II 的两倍,而且用一套不同类型的代码。Dijkstra为这些机器都研制开发了软件,也包括其后1956年的ARMAC,那也是为MC开发的最后一台计算机。

在完成了FERTA之后,Gerrit Blaauw去往美国为IBM工作,在那里,他从事IBM7030“Stretch”的开发工作,并最终设计和建造了IBM 360系统。

新的挑战:Electrologica
由于巨大、精于计算的机器的开发以走上正轨,Dijkstra, Scholten 和Loopstra又以完成了下一台计算机的准备工作,1956年,MCmanagement和人寿保险公司Nillmij决定成立一个独立的公司:Electrologica,来经营商业电脑。

因此,Electrologica立即开始研发其第一台品牌机器:the Electrologica X1。

Electrologica

崭新的计算机语言:ALGOL
1952至1956年间,程序设计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这部分是由于系统分组的复杂性要求一个更具结构性的操作系统,部分是由于科学、数学上的关于程序设计的态度都提出了一个清楚的关于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观点。Dijkstra的Shortest Path Algorithm是在这方面取得的突出进展,因为这种演变是全球性的,所以,在全世界的推动下,一个科学的计算机语言基础:ALGOL,不久就诞生了。

1958年,Edsger Dijkstra代表Dutch MC出席了11月在Mainz召开的会议,那是一个定义ALGOL详述的准备会议。1959年12月,Dijkstra给ALGOL60下了这样的定义:“一个奇迹就被这样简单的创造了。”最后,1962年的4月,罗马公约同意了其大部分的详述,同年8月,IFIP,国际程序设计语言联盟复查并批准了该报告。

(图)Edsger Wybe DijkstraEdsger Wybe Dijkstra

1960年的1月,在ALGOL60被定义之后,数学中心首先在荷兰开设了ALGOL60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接着,1961年在英国的Brighton。这是MC一个新的开端:程序设计教育。

TH Eindhoven:机会与欺骗

1962年,Edsger Dijkstra在TH Eindhoven任全职教授,虽然在国外已经被认为是计算机科学的主席,但Dijkstra强烈反对这个方法,这主要是由于在专业科学知识上的缺乏。他的位置实际上是一个数学教授,他的学生接受了至少三年彻底的数学教育,经过这样一个时期,他们都能作为信息学方面的专家了。那些数学训练是以应用数学原理为基础的。由此,信息学有了适合其学科本身的数学方法。

1967年,Dijkstra陷入了情绪上的危机,他第一个学生的论文被他在Eindhoven数学上的同事拒收了,而这些同事对于计算机科学一直是带有偏见的。对于他和他的妻子来说,那段不景气的日子是他们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但是他很快有恢复了,并开始投入编写:结构化编程笔记。

而Dijkstra在Eindhoven的同事对此不是保持沉默,就是完全消极的反应,但Dijkstra选择了正确的还击方式:他给欧洲和美国的同事们复印了20多份稿件。

Burroughs和彻底的自由
1973年,Dijkstra成为了Burroughs的研究员,他减少了在Eindhoven TH的工作。这个决定使他能够去写科学报告,他为Burroughs写了500多篇,还可以如愿的出国旅行。他成了一个自由人,而且拥有该公司最小的实验室:他的书房。

Austin:新纪元的起点

(图)Edsger Wybe DijkstraEdsger Wybe Dijkstra

Dijkstra在旅行途中多次有机会参观在Austin的得克萨斯州立大学,在那里他还做过几次讲座。1984年,他有了一个担任那里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全职教授的机会,他觉得他在那里会感到像家一样,于是他和他的妻子搬到美国居住。这便开始了他15年的教学生活:编写、讨论程序设计技术。除此以外,整个美国的好客给他和他的妻子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克萨斯州立大学:超型计算机
1999年,Dijkstra在他69岁的时候,结束了作为教授的职业生涯。回顾47年的艰苦工作,为了一个更好、更简单、更准确的编程方法而不停地努力奋斗,使“符号、说明清楚”。Dijkstra认为最具价值的是他对学生的教导,而且能够向人们展示这项工作可以做的比他们所知或所想象的更加出色。能够做到吸引他人,已经成为了他最有收获的活动。

“对于我来说,计算机科学上的第一个挑战是如何把命令维持在有限个内,然而巨大的、分立的宇宙是复杂地缠绕着的。第二个也是同样重要的挑战是如何传授解决那第一个问题的方法:只培养你个人的才智(那会随你进入坟墓的东西)是不够的,你必须教会其他人如何去发挥他们的才智。你越关注这两个挑战,你越会清楚的看到它们只不过是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自学是去发现什么东西是可以被教会的。”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instapedia.com/m/Electrologica_X1
http://www.student.tue.nl/p/f.a.m.smeijers/2r930/index.htm
http://www.student.tue.nl/p/f.a.m.smeijers/2r930/computer/X1/X1.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Electrologica X1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X1电脑,X1 computer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