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8416 次
  • 编辑次数: 4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4-04-13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网民民粹主义倾向
网民民粹主义倾向
互联网与中层民主
互联网与中层民主
中国红色文化
中国红色文化
互联网霸权主义
互联网霸权主义
美国政治制度衰败
美国政治制度衰败
互联网扼杀世界语言
互联网扼杀世界语言
美国互联网战略中国影响
美国互联网战略中国影响
互联网去美国化
互联网去美国化
微博无影灯
微博无影灯
争议网络反腐
争议网络反腐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互联网霸权主义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从互联网霸权看西方大国的战略实质和目标编辑本段回目录

   【内容提要】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强国推行霸权的手段与利器。互联网霸权是从技术、资源、信息到国际制度共计四个层面一步步地建构起来的,它具有对他国安全构成威胁的特质,成为维持和支撑霸权国霸权地位的有效及长效机制。争抢制网权是美国及主要西方大国制定互联网战略的实质。掌控全球话语权、推行西方主流价值观是互联网霸权的政治文化战略目标。因此,把互联网霸权作为一个独立动态变量,深入探究互联网霸权的形成、确立、维持等演变历程,并以此为缘由,提出应对之计并付诸于实践,对正在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美国一直位居世界霸主的地位,其足迹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扩展到虚拟的网络空间,无处不在。美国人发明了计算机,创造了互联网,为确保自身在互联网领域的绝对优势,从技术、资源、信息及国际制度四个方面一步步地掌控与主导。美国的互联网霸权是从传统霸权到制度霸权的建构,短时期内他国难以撼动。基于此,中国要有自己的应对之计。
    一、互联网成为信息强国推行霸权的手段与利器
    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诞生的互联网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为人类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生活空间。随着信息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国家间围绕着信息的获取、使用和控制的斗争愈演愈烈,网络安全成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国的信息科技实力、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已经成为这个国家在21世纪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互联网的起源国和当今世界最大的信息强国,美国在网络空间中的优势性权力,远远超出其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中的权力。美国已经牢牢掌握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控制权、主导权和全球话语权,美国的互联网战略更加引起世人的关注。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期内实施了两项重要决策:第一,削减了包括F22战机在内的传统武器;第二,组建网络司令部,大量增加网络攻击性武器的投入。其做法体现了一个主旨,即从实体战场逐步转入网络战场。与此同步,有“互联网总统”之称的奥巴马执政后相继出台了《网络空间政策评估》、《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报告》、《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等一系列互联网政策文件,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建立美国的网络威慑及掌控国际互联网制网权,这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由此可见,互联网一旦与国家行为相结合,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工具,而且是追求国家利益与国家权力的手段和工具,成为信息强国推行霸权的手段与利器。
    二、互联网传统霸权的演进:从技术控制、资源控制到信息控制
    传统霸权,亦称权力霸权或权势霸权,是指霸权国以独霸世界为目的,依靠国家实力而建立、维持及巩固的霸权体系与秩序。传统霸权的实现,最主要凭借的是霸权国的实力,尤其是硬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实力。
    美国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一军事强国和第一信息强国,握有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和基础资源,并以此掌控全球互联网领域。首先,从互联网诞生至今,美国始终控制着1台主根服务器和9台副根服务器,而根域名服务器是架构互联网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其次,在互联网战略资源中美国拥有世界第一的项目为:搜索引擎为Coogle,门户网站为Yahoo,视频网站为You-Tobe,微信平台为Twitter,社交空间为Facebook;另外,Intel垄断世界电脑芯片,IBM推行“智慧地球”,Microsoft控制电脑操作系统,ICANN掌控全球域名地址,苹果主导平板电脑。再次,互联网是一种社会媒介,担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职责,可以使各种各样的信息迅猛和广泛地传播,从而带来不同的社会效应。目前美国牢牢位居互联网的“高位势”,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着互联网信息的内容、流动方向以及传输速度,也可以把搜集到的全球信息进行有利于自己利益的二次加工和处理,左右国际舆论的走向。可见,美国的互联网霸权遍及国际互联网的所有领域,至少拥有互联网技术霸权、资源霸权和信息霸权。
    美国还是世界信息技术创新的源头。这种技术优势之所以能够持续保持,是因为作为计算机技术的发明国,美国也是这种技术上的最早和最大受益者,并有足够的时间及实践率先进入下一轮的新技术研发之中。美国每年在技术上的投入至今位居世界第一,即使是在经济危机和财政赤字双重压力之下,美国2011年度在科研上的花费也仅受到微弱影响,大概只有1%的降幅。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统计数据,2003年-2007年美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以191835项专利位居各国排名第一,而在2000年-2009年的PCT体系中,美国同样保持了这一地位。在现有的互联网生态中,由于有足够的专利条款和现实的控制能力,美国的绝对收益并没有受到其他国家行为体的威胁。
    三、互联网制度霸权的建构:国际机制的建立与维持
    所谓制度霸权,是指霸权体系和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体系中的制度。新现实主义霸权稳定论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罗伯特•吉尔平指出,制度霸权国家建立霸权的手段和方式就是建立管理与控制国际事务以及国际体系的各种国际制度并威胁利诱其他国家参加,从而建构其霸权体系。“制度”一词由英文“regime”翻译而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斯蒂芬•克莱斯纳给其下了一个定义:“regime”可以被确定是在某一特定的国际关系领域中,各个行为体的期望得以汇集在一起的一系列明确的或暗示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制度霸权的实现,最主要的就是凭借霸权国的实力,尤其是软实力。
    互联网传统霸权历经技术霸权、资源霸权到信息霸权的演进,互联网霸权又是从传统霸权到制度霸权的建构。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互联网的实际存在和正常运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大量的技术标准,如链接标准、通讯标准、域名解析标准等等。这些技术标准其实就是互联网规范,体现了标准制定者的理念,是标准制定者理念的结晶。在互联网逐步向全球推广的过程中,美国互联网标准也被推向了全球,为互联网后来的使用者所接受。这些使用者主要由个人、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各种国际行为体组成。但从客观上看,这对许多网络弱国来说并不公平。因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了修改旧标准的要求,这反映了对网络空间权力进行再分配的制度诉求。
    以下我们从美国《网络空间政策评估》文件中也可以窥测互联网制度霸权的建构对美国政府来说是何等重要。该文件指出:“国际规范对于建造安全、稳定的数字基础设施来说至关重要。美国需要制定一项战略,以便打造国际环境并把对一系列问题有着类似观点的国家聚集在一起,这些问题包括有关领土管辖权、主权责任及武力使用等可以接受的规范。”并且作了总结:“以往的经验表明,美国将需要继续参与一系列的国际活动。……美国及其国际盟友应利用参与区域或其他论坛的机遇,促成共同的政策目标,关注现有国际组织的工作,并减少重复性的工作。例如,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标准化组织都在从事关于网络安全取证标准的制定。对于主题更为宽泛的论坛,美国也应寻求机会,以促进相关项目中有关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安全和发展。”
    在此之后美国政府出台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宣称:“在因特网管理方面保障全球网络系统、包括域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要“在经济领域确立国际标准,设立具创意与开放的市场”等。
    综上所述,美国主导构建的互联网国际制度进一步强化和巩固了其已有的技术、资源、信息等传统霸权的优势。2011年5月17日,曾在美国情报机构任职的英国国际安全问题专家鲍勃•艾叶思说,在网络世界中,西方发达国家已经看到了先入为主的重要性。他们深信只有控制住互联网领域的主导权,才能用更快更被信赖的信息赢得世界的支持。
    四、争抢制网权是美国及主要西方大国制定互联网战略的实质
    信息就是权力。制网权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对广义计算机互联网世界的控制权和主导权,主要包括国家对国际互联网根域名的控制权、IP地址的分配权、互联网国际标准的制定权、网上舆论的话语权等。这些权力伴随着互联网空间虚拟世界的出现而出现,是网络空间内的权力,是一个主权匡家在网络空间生存的根本保障。一个国家网络权力的大小决定其在当前及未来国际体系中的地位高低。
    当前,互联网方式正在逐步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对现实空间的影响愈来愈大,国家行为体之间在全球网络空间的角逐也更加激烈,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西方大国相继制定了本国的互联网战略,其实质就是争抢制网权。对此,可作如下分析: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依据国内外安全环境和虚拟空间安全形势的变化,美国政府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的互联网政策。然而,不同执政者在不同任期内,其内容和侧重点也有差异。在克林顿任职期间,互联网政策的主题是强化对网络基础设施的保护,其重点是全面防御;在小布什任职期间则是网络反恐,攻防结合;奥巴马政府则体现以网络威慑、攻击为主的特点。由此凸显,美国的互联网战略经历了一个从防御到进攻的递进过程,其具体内容和措施如下:其一,把网络安全确定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网络基础设施列为重要战略物资实施保护。其二,加强网络空间安全的集中领导和部门合作。其三,组建网络战司令部。其四,发展网络技术,培养网络人才。其五,注重网络安全的国际合作,大力推行全球网络外交。概言之,美国的互联网战略即以建立美国的网络威慑、掌控互联网制网权为目的,以“主动攻击”为特点,以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为支撑,以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并以实现美国全球霸权为最高目标的全局性筹划。
    西方主要大国紧随美国,也相继制定了本国的互联网战略。2009年《英国网络安全战略》发布。该战略指出,英国推行网络安全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本国在网络信息空间的利益。为此,政府成立网络安全行动中心和网络安全办公室。前者负责协调政府和民间机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后者是协调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安全计划。该战略至少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坚持以技术立本,立足于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和更新。该战略指出:“确保政府和工业界所需的网络信息安全领域的技能和专门技术的发展。这不局限于专门的技术知识,还包括更宽泛的技能或者技能组合,以弥补现在或将来的技术缺口”。其二,在积极防御的同时,先发制人,主动出击。该战略反复强调,要积极对抗来自网络空间的犯罪、恐怖分子以及对国家各个部门的威胁。此外,英国还研发网络武器,进一步强化“网络战”的力量。
    2011年《德国网络安全战略》出台,明确提出了德国政府制定该战略的国内与国际背景、基本原则、战略要旨及实施措施,还设立了国家网络防御中心和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两个战略实施机构。该战略指出,德国政府制定网络安全战略的总体目标是大力推动安全网络空间建设,促进德国经济与社会繁荣。德国与美国互联网战略相比较,《德国网络安全战略》基本效法美国的模式,但其内容无法与美国同日而语。但就其客观实际需求来看,该战略也有其自身特点。其一,高度重视国际战略合作,支持且参与互联网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强化国际合作,促进国际与国内网络安全之间的协调。其二,重视战略的防御性。从技术、基础设施、管理人员等方面着手,防范对德国网络进行的攻击。应该看到,虽然德国没有效仿美国设立网络司令部,组建自己的网军,而是将重点放在打击网络犯罪的同时加强民用网络安全的防御,这是合乎德国《基本法》精神的。然而,德国也以军民分离的形式保留了未来发展军事网络安全战略的巨大空间,这就留给国际社会一个大大的问号,即未来德国军事网络如何发展?对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怎样?这可能需要经过时间与实践的考量。
    以上分析显示,以权力和安全为核心内容最终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主要西方大国制定互联网战略之根本目的。
    五、互联网霸权的政治文化战略目标:掌控全球话语权、推行西方主流价值观
    互联网霸权是从传统霸权到制度霸权的建构过程。互联网霸权之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维护及实现霸权国之国家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美国和其他主要西方大国相继制定了本国的互联网战略,其内容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如果从政治文化视角透析其互联网战略,其战略目标就是掌控全球话语权、推行西方的主流价值观。那么,霸权国如何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掌控全球话语权,推行西方的主流价值观呢?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是否每个国家都能做到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其实现路径。
    1.“话语权”、“媒介话语权”和“国际话语权”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话语权”,即说话权、发言权,亦指说话和发言的权力,是国际行为体,尤其是主权国家参与国际事务中自我认同并予以利益表达的重要手段及方式。话语权的大小不仅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其软实力在世界舞台上的直接体现,它承载着话语权国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媒介话语权”,即信息传播主体的话语权及媒介之间的话语控制权。它是价值观、意识形态工具的话语权,具有主导并控制舆论的特质,其作用和影响是潜在与现实并存。报刊、广播、电影、电视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都是此话语权的载体。
    “国际话语权”,即各种国际行为体,尤其是主权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以本国实力为基础,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主导、控制国际社会舆论及走向继而影响国际社会发展方向的权力。国际话语权是国际行为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折射。国际话语权的博弈,其实质就是国家利益的争夺。
    “话语权”、“媒介话语权”和“国际话语权”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行为体的视角来看,“话语权”和“国际话语权”的主体相统一,最主要的行为体都是主权国家;从行为方式来看,“话语权”、“国际话语权”都必须在一定场合、通过一定的媒介表现出来,媒介就是两者的载体。然而,能够真正操纵“媒介话语”的国家,必须是在国际社会中综合国力最强、影响力最大、有能力操控世界主流媒体的大国。这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仅有美国一家。由此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话语权”、“媒介话语权”和“国际话语权”三者可以统一于一个国际行为体的行为方式之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主权国家的行为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能够做到,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对世界主流媒体的控制力对其是重要考量。
    2.美国不仅在互联网上拥有话语权,而且有能力主导与掌控互联网国际话语权
    互联网是信息革命的产物。它给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形式传递信息的网络传播方式。它突破了种族、国家等有形或无形的“疆界”,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人类交往,它依托虚拟的互联网平台,打破了时间、空间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实现了点对点的全面对接。但是,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美国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创造国,美国的互联网霸权遍及国际互联网的所有领域,是从传统霸权到制度霸权的建构。由此说明,美国不仅在互联网上拥有话语权,而且主导与掌控互联网的国际话语权,进而利用这种优势,以自身利益为准绳,推行西方的价值观,并对事物的是非曲直作出判断。
    3.互联网上美国文化的传播是其主流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
    在虚拟的互联网平台,传播者相当复杂,主权国家、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个人等等都是多元传播行为主体。但真正起支配作用的是信息多而快、全而准、技术雄厚的大型网站。美国是国际新闻机构和大众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强国。利用其在信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处于全球垄断地位的美国新闻业和位居全球商业文化统治地位的大众文化产业相继登上互联网。如NBC网站、CBS网站、ABC的网络新闻、CNN网络版及今日美国报、纽约时报网络版等。它们不仅有自己的网址,很多公司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CNN还拥有多个网站。美国传媒已经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即时性、全天候、交互性等天然特质优势,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占领了国际互联网传媒的制高点并拥有实际控制权,在当前及未来的互联网竞争中处于领先优势。此外,互联网上的文化信息承载着价值观念,互联网上美国文化的传播也是其主流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并延伸至国际社会的不同地区及不同国家。
    4.美国的价值观及价值标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时刻影响互联网话语受众者
    互联网信息源的存在有两种方式:一是信息来源,指各种门户网站给我们提供多方面的海量信息;二是搜索引擎,决定了我们在网络空间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两者对引导网络舆论、传播一国的文化及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事实上后者更为重要,因为对网络使用者来说,网上有多少信息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怎样才能得到他想要的信息以及在他想要的信息中它们的优先次序如何。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以何种语言进行发布是一个重大的权力问题。这种语言的压迫是一国权力最重要的彰显。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它体现了人的思维习惯,其深层次隐藏的是国家、民族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它是意识形态最有力而又最容易被网络受众者忽视的重要载体。语言在网络世界的生存空间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在网络空间中软权力的大小。”
    互联网为美国推行其价值观提供了便利。在互联网上信息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而这种流动本质上就是价值观及意识形态的输出与传播。美国式的“民主、自由、人权”、“互联网自由”等理念以新闻、影视、游戏等形式全天候、全方位地在互联网上进行着价值观引导及行为指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国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渗透斗转星移,将会从根本上触及受众国的传统文化、主流价值观及意识形态。例如,早在1997年,美国之音的汉语广播就开始进入互联网,英国的BBC,德国之声、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也陆续上网。随后,在这些电台的网络上就出现了诸如“专制”,“一党独裁”、“侵犯人权”等字眼并与中国联系起来。当前互联网数据库主要集中于美国。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网上信息和95%以上的服务信息由美国提供。在国际互联网的信息流量中,超过2/3来自美国,位居第二名的日本只有7%,排在第三名的德国有5%。而中国在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输入流量中仅占0.1%,输出流量只占0.05%。由此可见,庞大的数字鸿沟已是不争的客观事实,进入国际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进入美国文化的汪洋大海。“在日前提交的《2014年国防预算草案》中,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五角大楼的网络安全经费大幅增至47亿美元。美国政府各部门的网络安全预算经费总额将达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0多亿元),比目前增加约10亿美元。”这预示着未来美国网络力量的更进一步增强,使其掌控互联网国际话语权、推行其主流价值观具有更雄厚的物质基础。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要客观看待与评价互联网的价值观渗透作用,不能人为地扩大也不能人为地缩小,它仅是被影响的国家政权从量变到质变的变量之一。
    六、结语与政策建言
    自近代全球性国际关系形成以来,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相继称霸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美国一直位居世界霸主的地位,其霸主国的足迹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扩展至虚拟的网络空间,无处不在。进入21世纪,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的互动对现实空间的影响愈来愈大,互联网霸权对他国安全的威胁也日益彰显。基于此,中国的应对之策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理念层面:强化互联网安全顶层设计,包括在国家最高层面制定互联网战略,设定战略目标、战略原则、具体措施、管理运行机制。力争掌控互联网文化的主动权,在网络平台倡导中国文化和中国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其二,技术层面:侧重于计算机核心与关键技术的跟进与研发,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硬件设备及软件技术作为中国互联网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将目前国内正在使用的外国设备逐步更换,这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中之重。若长期使用国外的关键设备和技术,则难以改变中国在信息安全领域的被动局面。其三,制度层面:重视国际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标准的制定,使越来越多的“中国标准”成为互联网“国际标准”。其四,管理层面:一是强化中央责任制互联网管理体系。即在中央统一领导下,资源整合,统一协调,包括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公私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企业及高校、科研机构的沟通合作,形成相对完善的网络安全防御管理与运行机制。二是继续健全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针对网络犯罪,尤其是对来自国内广域网及国际互联网的各种有损于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的各种谣言的处置,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92期,摘自2013年第9期《马克思主义研究》)

网络自由?警惕美国的互联网霸权主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谷歌公司向中国政府发难,到希拉里就“网络自由”发表宣讲,再到奥巴马出面力挺希拉里,美国从商到官、从国务院到白宫,发起了罕见的针对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的互联网攻势。美国的动机令人警惕,也令很多非西方国家的人们愤慨。

  美国嘴上说,要推动互联网上的信息流动不受任何制约,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美国是企图利用其制造和传播信息的优势,推行其互联网霸权主义,让全世界在以美国意识形态为中心的信息世界里,向美国臣服。

  很显然,美国的野心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帝国。它要通过互联网消灭与人类文明同样漫长的价值多元性,让190多个国家建成和美国一样的制度,以同样的逻辑想问题,有同样的理想和追求,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在思想上都要向美国靠齐。

  在俄罗斯,许多网民在抗议;在中东,愤慨的声音更大;在中国,在各大网站的留言中很容易看到类似的话:“这是绑架!打着自由的幌子招摇撞骗,充当救世主”;“美国战略:导弹+网络=称霸世界!”“到美国旅游上网,请注意上网须知-----美国照样有网警!”正如环球网的调查,近2万名投票的网友,87%都不相信,美国政府真想推动中国互联网进步。

  依法管治互联网,是国际通例,也是一国主权的组成部分。在任何国家,利用互联网煽动颠覆政府,鼓吹民族分裂,传播色情都是不允许的。在哈佛、耶鲁等名校拿过法律学位、又当过律师的奥巴马、希拉里,难道连这一点都不懂?

  数据和研究都表明,中国互联网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快于美国,两三年前,中国的网民数量仅有美国的一半,现在则比美国人口总数还要多8000万;中国网络开放度也是很高的,美国不让外国公司进入互联网搜索引擎及其他通讯信息领域业务服务,中国却随时欢迎国际互联网企业在中国依法开展业务;通晓中英文的人都知道,美国BBS里的禁忌远比中国多,弄不好就会被贴上“政治不正确”和“种族歧视”的标签。不过,在美国政府看来,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听美国的话。

  美国是互联网信息的最大垄断者,国际互联网“命脉”根服务器在美国。过去曾有先例,哪个国家与美国利益发生严重冲突,美国就会停掉这个国家的域名解析。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建议,由美国一国掌控国际互联网的生杀大权是很危险的,应把权力移交给国际权威机构,但美国就是不松手,这更加令13亿中国人和非西方世界对美国保持高度的警惕。

  只要不放下霸权主义的傲慢和无礼,“修复美国形象”就是一句空话。对美国的不满,就会在世界上扩散。世界不是什么都得按美国的意志办事,中国人也向来不吃美国威胁这一套。美国着力推销的一些理念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不会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这不是空话,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的。

  看来,美国政府还是忘了比尔·克林顿1994年的话。当时,在经历了几年的中美观念交锋后,这位奥巴马的前前任、希拉里的丈夫曾说,“我不会去告诉像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应该如何处理其国内事务,或者如何对待其公民,或应该制定什么样的法律。”

美国以“网络自由”的名义全球推行霸权主义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1日上午在华盛顿新闻博物馆就网络自由发表了讲话。她宣布,美国将利用各种资源推动网络自由,并把它列入21世纪治国方略。把网络自由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不仅为将来越来越多的网络外交摩擦埋下了种子,也暴露了美国新的战略意图,即以“网络自由”之名推行其霸权主义之实。

     希拉里在讲话中表示,美国将资助企业研发新的网络工具,突破监控。她还透露,美国国务院下月将与多个网络公司举行会议,商讨网络自由的问题。她同时称,美国国务院已经在40个国家展开工作,协助言论自由受限制的民众,华府甚至还将开展“创新比赛”,找出推进互联网外交与发展的最佳办法。上周15日《华尔街日报》报道,希拉里的高级顾问罗斯(Alec Ross)透露,美国国务院有一项推动互联网自由的新计划,就是向推动互联网自由的民间运动提供财政支持。

     互联网在外交中的影响力正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已经被美国视为了一种看不见的武器。去年伊朗总统大选后,伊朗政府限制民众使用互联网通讯,反而激起了网民用互联网来发布消息。美国国务院去年就要求Twitter 暂缓系统升级,让伊朗反政府者可继续通过Twitter发布消息。可见美国早就开始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来影响别国安全了。

     而针对发生在中国的谷歌事件,希拉里特别提及说,“最近Google重估在华业务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她呼吁中国政府“彻查黑客攻击事件,并希望调查过程及结果透明公开”。希拉里还呼吁美国科技公司拒绝接受政治审查。她说﹕“私人企业亦有责任保护言论自由,当他们的营运方式可能影响到这自由,他们就要考虑什麽是正确,不应只顾赚快钱。”很显然,希拉里明确要求美国的科技公司政治正确第一,赚钱多少第二。这正好解释了谷歌申明退出中国市场的背后原因,那就是谷歌在中国“脱鞋”(妥协)上路的做法受到了来自国务院希拉里的批评。所以潦草的风认为,与其说希拉里关注谷歌的在华业务,毋宁说她担心美国的科技霸权在中国受阻。

     谁都知道,美国目前仍然是一国独大,在互联网科技以及军事领域拥有全球最强的优势,中国的崛起及与此同时的美国的衰落是美国难以接受的,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艰难时刻,美国也不愿看到其超级大国的地位被撼动的事实。怎样在新形势下在全球范围内维护和推行其霸权主义,其遥遥领先的互联网科技就象时势造出的英雄,因其高度的隐蔽性迷惑性和可控性,被美国政府看中并推上前台委以重任,美国要以“网络自由”之名推行新世纪的国家霸权主义之实。互联网技术这把高科技的利器如果被美国政府赋予双重角色的话,最后的受害者将会是美国和它的高科技公司。

     网络安全就是国家安全,就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和国民利益的安全,这是中国网民应有的政治正确。中国的网络控制与保护政策不是针对谷歌公司制定的,而应该是指向一切的不安全因素,所以哪怕象美国机场的安检那样严格也不过分。就是现在,新世纪的冷战已经正式打响了,在一个叫做“互联网”的战场。

全球互联网被美霸权操控 专家:美是国际社会一根刺编辑本段回目录

谷歌在中国的高调举动引发了很多猜测,事实上它在配合多国政府进行网络审查。美国福布斯网站21日披露:在印度,谷歌的印度版搜索引擎过滤掉了某些社交网站,比如被印度政府视为具有政治煽动性的Orkut网站;在法国和德国,谷歌从搜索结果中过滤掉极端组织如新纳粹组织Stormfront和否认大屠杀组织AAARGH的内容;在土耳其,谷歌应土耳其政府要求,封锁将该国国父描写为同性恋者的一些YouTube视频。美国维基百科说,2002年10月22日,一项研究报告称,大约113个网站在德文和法文版的谷歌上被过滤掉。

  美国经常批评一些国家限制网络,不符合互联网的民主精神,但有专家质疑,互联网民主恰恰应是人们可以平等地接受、发出另一种声音,而非逆来顺受只接受美国的声音。

  全球最高端的互联网技术政策专家博客网CIRCLEID曾打比方说,美国的互联网特殊地位一直就是国际社会的一根刺。英国《新科学家》杂志写道:每当你上网、发邮件或下载音乐时,背后有一个看不见的力量在运作,确保你连上你想去的网站、邮箱和数据库。这个强大的力量叫什么?美国政府。文章称,互联网是美国军方发明的,如今美国商务部控制着信息赖以在网络流动的主机。理论上讲美国可以决定把某个国家从根服务器上删除,不论世界其他国家的专家怎么想。文章称,联合国互联网管理工作组试图超越美国的独霸地位,提议创立一个由政府、公司和民间组织组成的多国论坛管理。在欧洲,几年前以法德为首的欧洲经济和科技界巨头就齐聚柏林启动了“Quaero”计划,试图打造能与谷歌相抗衡的超级搜索引擎,一些欧洲媒体甚至满怀期待将其称之为“谷歌杀手”。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谷歌事件是美国政商再次联手,以维护信息自由流通为名义,以谷歌退出中国市场为要挟,试图在政治效应和商业利益上双双获利。“这是美国政治和资本彼此呼应、相互支持的最新事例”。这篇题为“中美之间的操控与反操控”的文章说,帝国本性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企图操控他国政策,目的是要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继而不断扩张本国资本的全球影响力。在当前全球化时代,虽然帝国的暴力倾向在减弱,但操控他国政策的本性没有改变。美国近年来试图操控中国汇率汇率政策就是其中之一。

互联网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又一武器编辑本段回目录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考虑到未来战争的需要出资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ANET,连接美国的四所大学。在此基础上,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计算机网络的规模和数量得到很大发展,逐渐扩展至全世界。1989年9月,在美国政府资助下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成立。美国商务部授权其管理互联网根服务器。40年来,美国一直利用互联网发源地优势、掌控互联网主动脉优势、握有互联网核心技术优势,控制着全球互联网。成为互联网霸主。

  支撑互联网运转的根服务器共有13个,一个主根服务器设在美国,12个副根服务器中有9个也设在美国。从技术上讲,一旦某个国家的后缀从根服务器中被封住或删除,这个国家便在互联网世界中消失,特别是管理根服务器的ICANN是向美国商务部负责,并受美国商务部制约,其他国家的法律对它无任何约束。2004年4月,由于顶级域名管理权问题上发生分歧。“LY”(利比亚顶级域名)瘫痪,利比亚在互联网上消失了三天。

                   控制互联网管理权
     在一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美国独掌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状况令许多国家担忧和不满。多年前,许多国家便表示希望将管理权交给联合国或以国际合作模式共管。欧盟称,国际互联网是全球共享资源,理应由所有国家共同管理。一些发展中国家指出,早期进入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家大量鲸吞域名,自己只能分得剩余的有限资源,要求与美国分享互联网管理权。对这些意见,美国上下极力反对。2005年3月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明确将网络空间和陆、海、空、航天定义为同等重要的、需要美国维持决定性优势的五大空间。同年6月30日,美国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美国要无限期保留对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监管。声明称,交给联合国管理或由各国政府合作管理将会妨碍信息自由流动,互联网容易被滥用,全球监管更难展开。为阻挠2005年11月在突尼斯召开的关于互联网问题的会议讨论互联网根服务器监管问题,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写信给当时欧盟轮值主席英国外长,表示,美国重视互联网管理权支持非赢利性民间组织ICANN(实际为美国商务部下的准政府机构)来管理和协调互联网。她称,私营管理模式可保证互联网的安全和稳定,建立新的政府间管理体系可能成为互联网发展的障碍。与此同时,美国国会以423票对0票通过决议,要求美国政府明确向世界表明,美国控制互联网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美国加州共和党议员约翰•杜立特甚至说什么:“美国发明了互联网。它是我们送给世界的礼物,美国的纳税人为其提供了资金,联合国想拿走这个礼物,以增加其权力的举动必须被阻止。”

                利用互联网推行霸权主义
      掌控互联网对美国有重要战略意义:拦截信息,搜集情报;快速广泛传播美国声音掌握话语权和舆论主动权;输出美国价值观;支持“颜色革命”;扶持所谓“敌对”国家和“看不顺眼”国家的反对派,干涉他国内政,扩展美国势力范围;战时先发制人,干扰对方通讯和指挥系统。美国著名军事预测学家詹•亚当斯在其所著《下一场世界战争》中预言:在未来的战争中,计算机本身就是武器,前线无所不在,夺取作战空间制空权的不是炮弹和子弹,而是计算机网络里流动的比特和字节。

     由于掌握核心技术,美国有关企业在信息技术研发和信息产品制造过程中就根据政府意图事先做好了日后对全球进行信息控制和制裁的准备。早在2002年,英国媒体披露了一份美国中央情报局网络间谍计划。报道称,中情局寻求进入全世界各大公司、银行以及政府机构电脑系统搜集信息的能力。为掩人耳目,中情局成立了一家高科技公司,以民间身分为幌子与谷硅高科技公司合作开发能够从互联网上获取任何内容的间谍软件。间谍软件以捆绑方式和其他软件一起当用户安装实用软件时它悄悄地进行自动安装。2005年12月《纽约时报》也报道:美国国家情报部门与美国电信企业合作开发了一个程序用以截听外国互联网通信。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2006年1月11日的报道还称,数年前,中央情报局增设一专门机构利用高科技手段从互联网上窃取他国情报。该机构负责人埃利特•贾迪勒斯在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通过监控互联网,中情局获得了大量有用情报。尽管伊朗此前一直试图隐藏正在从事的核研发工作,但通过互联网,中情局获得了伊朗研发核武器的大量图片,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和数据。改变了线人被伊朗处决后,中情局一直徘徊在伊朗国门外的局面。这位负责人还称,自互联网在全球广泛利用以来,中情局一天也没有停止对它的监控。为保存监控获得的资料及情报, 中情局建立了三座录相带图书馆。《纽约时报》称,社交网站这种21世纪的“新宠”在格鲁吉亚、埃及、冰岛的抗议示威活动中都起到了帮助作用。2009年4月发生在摩尔多瓦的未成功的“颜色革命”因有美国社交网站Twitter参与鼓动,被称为“Twitter”革命。美国索罗斯开放社会研究所中还有专人负责研究利用互联网在“封闭社会”推动所谓“民主运动”。2009年6月伊朗大选后局势一度动荡不稳。反对派利用Twitter 、 Youtube等社交网站传送不实信息、发泄不满、串联示威,美国认为找到了对付伊朗的有效工具。当6月15日Twitter要按计划进行系统维护时,白宫竟下令要其推迟维护时间:“伊朗正处于决定时刻,Twitter显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你们可以让它继续工作吗”Twitter创始人见网站成为美国政府的“政治工具”兴奋不已。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说,Twitter等社交媒体网络是美国“极为重要的战略资产”因为“这些新科技让“独裁政府”难以控制信息。”一名美国前情报官员谈到通过互联网输送美国价值观时说,这比派特工到目标国或在目标国培养认同美国价值观的当地代理人更容易。2009年6月,美国政府以妨碍互联网自由和信息流动自由为由对我“绿坝”软件提出异议并施压恐怕也与其向中国的渗透意图有关。据香港某传媒称,美国情报机构每年出资数千万美元资助“网络汉奸”对中国网民进行思想渗透、策反。他们出没于各大中文论坛、门户网站。“哲瓦在线”是由美国官方机构和海外“藏独”组织合作进行的秘密项目。“哲瓦在线”任务是,利用互联网对中国网民进行煽动、蛊惑、渗透、策反,制造谣言引发动乱并搜集中国情报。一名曾在“哲瓦在线”工作的藏族青年醒悟后揭露说,这个组织就是一个听命于美国的网络间谍机构,拿美国人的钱,受美国人监督,并为美国人服务。香港大公报发表的《防美日网间舆论扰华》一文称,经常在网上发表敏感文章的人背景不简单,他们受雇于美日间谍机构。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上任后对互联网也十分重视。特别是通过社交网站“脸谱”、视频共享网站youtube、图片共享网站flicker 和 twitter这些平台传递美国信息,声称,要以网络力量来应对那些打压国内媒体的国家。

              为维护霸权地位组建网络战部队
     2002年,布什总统发布第16号“国家安全总统令”命令组建美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支网络黑客部队。依赖技术优势,2004年美国国防部提出网络战设想。当年夏天,美国总统布什签署秘密文件,同意国防部对敌方电脑发动“黑客式毁灭性”袭击。2008年初,布什又就赋予国防部更大的网络战反制权表态,允许美军主动发起网络攻击。要求美军具备进入任何远距离公开或封闭的计算机网络的能力,然后潜伏在那里,保持“完全隐蔽”并“悄悄窃取信息”最终达到摧毁对方系统,破坏对方指挥控制,甚至控制对方的商务、政务等民用网络。2008年9月18日美国空军成立网络司令部,称其任务是保卫自己的网络安全和进攻他国网络

     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竞选期间也一再强调互联网对美国的重要性。就职不久,他要求有关部门对美国网络安全做出评估,并要为更大方位地实行信息霸权做准备,继续完成控制新一代互联网根服务器的工作。2009年5月29日美国政府公布网络安全评估报告。报告称,来自网络空间的威胁已成为美国面临的严重经济和军事威胁之一。评估报告强调,美国必须向世界表明,它正严肃应对这一挑战。在这一背景下,5月30日微软宣布关闭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朝鲜五国MSN服务。世界舆论认为这并非是什么应对挑战,纯属信息制裁。

     2009年5月31日《纽约时报》一则报道称,如今,几乎美国所有大军工企业都与美国军方情报机构有网络合同。其中包括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通用电力公司、洛克西德-马丁公司以及雷神公司等。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和通用电力公司主导“进攻性网络战”,包括寻找其他国家电脑系统中的弱点,开发软件工具进入他方系统或盗取敏感信息或使他方网络陷入瘫痪。

     为占据网络战中的优势地位,2009年5月23日,美国国防部宣布创建网络战司令部。五角大楼发言人惠特曼称,新司令部“只有防御性”。可谓愚蠢的掩耳盗铃,新司令部的成立意在整合分散在美国各地的高科技军事单位,加强防御是不言而喻的,但更重要的目的是提高进攻性,必要时,先发制人,对眼中的敌国发动网络战。五角大楼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一直强调网络是战争领域,是“军事前线”第一次海湾战争开战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在伊拉克购买的打印机中安装病毒芯片,在战略空袭前摇控激活病毒,使伊拉克防空指挥系统程序紊乱,指挥失灵。根据对美军黑客项目跟踪13年的防务专家乔尔•哈克的评估目前美军网络战部队约有8万多人,在网络战武器方面,已研究出2000多种病毒武器,如“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陷阱门”等。 (《环球视野》)

狡诈的霸权主义解密美互联网战略编辑本段回目录

从最初起事的国务卿希拉里与谷歌公司负责人等的餐聚,一直到国务卿希拉里1月21日发表互联网自由的演讲,谷歌事件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的互联网战略。美国互联网战略的实质,就是美国利用其目前在互联网技术、资金、市场的巨大优势,向别国进行政治推销、商业推销、文化推销,来谋取美国的政治利益、商业利益、文化利益。

  谷歌声称将可能退出中国的理由和借口,是精心选择和策划的。反对“黑客攻击”、反对“网络审查”,既堂而皇之,又能迎合西方公众在西方媒体熏陶下对中国的印象。前有谷歌事件的发酵,后有希拉里的网络讲话。美国是利用谷歌事件拿中国开刀,并在全球范围内覆盖起一张网络外交的大网,作为推展“巧实力”的凭借,维持其在“后危机”时代的一超独霸地位。对此,美国媒体将之成为新的“克林顿主义”。

  在美国利用互联网推行所谓民主的价值观、干涉他国内政的时候,微软、谷歌等互联网巨头,立刻成为本国政府的棋子,政商联动,商业角色被政治所劫持。在此情势下,微软和谷歌在其他主权国家的商业布局,事实上就成为美国利益渗透的毛细血管。

  惊人的事实

  ■根据美国的爱国者法案,为了反恐需要警方有权搜索公民的电子邮件通讯,甚至可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监视公民通讯。

  ■美国建有专门的黑客部队,美军目前约有3000-5000名信息战专家。在美国叫嚣谷歌被攻击的时候,中国第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也被攻击。而百度的域名注册服务商就是美国的Register.com.inc.

  ■美国政府除了动刀动枪和经济制裁,就是进行“信息制裁”。2009年5月,微软公司就按照美国政府的授意,切断了古巴、伊朗、叙利亚、苏丹和朝鲜五国的MSN即时通讯服务端口。而在伊朗大选前后,美国为了支持选举失利的改革派,利用推特Twitter帮助反对派制造舆论声势。

  ■即使是对待欧洲这样的盟国,美国也会利用信息技术支撑的全球电子监控系统,搜集一些商业机密,提供给本国企业。如帮助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争夺民航订单等。

  ■美国除了批评中国的网络监管,还支持反华势力在美设立各类网站,诋毁中国形象,并提供和升级各类破解工具,误导中国网民。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int.nfdaily.cn/content/2010-01/25/content_8486912.htm
http://www.cnxz.com.cn/newscenter/shnews/2010-01/25/content_1596071.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互联网霸权主义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互联网霸权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