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5074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4-09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李俊
李俊
王峰
王峰
立二拆四
立二拆四
秦火火
秦火火
张梓琳
张梓琳
张俊以
张俊以
宋祖德
宋祖德
徐阳
徐阳
张晓梅
张晓梅
杨帆
杨帆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六六,原名张辛,安徽合肥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毕业后从事多年外贸工作。1999年赴新加坡定居,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至今。从1999年起,以六六这个笔名开始在网上撰文。2003年以小说《王贵与安娜》蜚声海内外网坛,被看作继张爱玲、虹影之后的第三代海外华裔女作家的代表。同时六六也是一个文学词汇,可以指代鲤鱼。 
六六(邵欣)
六六(邵欣)
个人作品
小说:《王贵与安娜》(2004),《双面胶》(2005),《蜗居》(2007),《浮世绘》(2009)
  散文集:《温柔啊温柔》(2006),《仙蒂瑞拉的主妇生涯》(2008),《偶得日记》(2008)
目录

六六 把梦想干掉编辑本段回目录

 六六 把梦想干掉

  大家对我期待不要太高,我没有老想下一部小说一定要超过前一部。如果大家都和我一样期待不高,房价就不会这么高了

  本刊记者 徐梅 发自北京

  “《蜗居》火了,我当时非常得意。有一次在飞机上听到旁边有人在谈论《蜗居》,我真想站起来像芙蓉姐姐那样摆出一个经典S型,说,‘我就是六六!’”

  令她气恼的是,“咱也跻身名流了”这么显明的现象,她那些姐妹死党竟没有一个人意识到,总当她还是那个在新加坡住经济适用房,在伟大祖国无房无车,没事就爱趴在网上看八卦的家庭妇女。

  话说某日她同梅婷一起坐在前排中央看周立波演出。“票子是周立波送的哦,他可从不送票的哦!猜猜我旁边坐的是谁呀?”她在现场捏着嗓子跟好友显摆,电话那头来了一句,“吹吧你!”

  她恨恨地挂了电话,凑到梅婷旁边用手机自拍一张,心想,“不拿出点凭据,你们还真不能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

  《收获》杂志的约稿电话抚慰了她受伤的心灵。编辑对她说,在《收获》上发表文章往往成为一个作家步入创作巅峰期的标志。她甚感快慰,因为虽然接连写了《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蜗居》3部小说,本本都很火,其中《蜗居》单本发行41万册,同名电视剧号称2009第一剧,“但我从来不认为我能算个作家,也就是一个走红的网络写手吧!”

  “被认可”的喜悦迅即被儿子击碎,“妈妈,你整天躺在床上,怎么能算‘坐家’,你是‘躺家’才对!”

  写着写着,无数小网站垮了

  1999年9月,六六还叫张辛。在国内做了4年多房地产买卖的她来到新加坡,陪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的先生。她是大专学历,一开始连就业证都申请不到,“想申请读书也申请不到,所有新移民可以走的路全部被堵死”。

  半年后她得到了在幼儿园教中文的职位,除此之外,她还担任好几个孩子的家教。至今她仍以教书为第一职业,自认教书一流、育人有方,“在新加坡给人做补习,没几个人像我这样一个钟头最多可以收到100元的。他们看实力说话,觉得你值。”

  早上七八点她去幼儿园工作,下午去中文学校教课,晚上10点才回家。洗完澡坐在电脑前,点开几个熟悉的中文网站,看热闹、发帖子,一直干到凌晨三四点。她的网名叫“少妇六六”,“少妇闲来无事,网上遛遛”的意思。后来索性改为“六六”,意为“风顺、水顺、六六大顺”。

  当时认为新加坡是文化沙漠,看不到什么好的文字,就自己写一些七八百字的小文章。老写,能力就会提高,其实写作能力应该是天生的,它跟画画、音乐一样是一种天赋。

  我一打开Word文档就不会写小说了,我只能在论坛上发帖子,还得有人不断回,否则写不下去。我不像大多数作家,需要酝酿推敲,我也不属于“自我欣赏”型。我就得一边写,一边听下面有人使劲拍巴掌,砸砖也行。没办法,不是科班出身,草台班子习气严重。

  如此写了四五年,正好与互联网的兴起、洗牌同步,“小网站倒了无数,倒一个我换一个地方,哈哈……”2003年,她的第一部网络中篇小说《王贵与安娜》完成,有拍砖的、有叫好的,一时人声鼎沸。

  有个粉丝给她来信,“六六,你会成为本世纪最好的作家!”她心想,“我没疯,这人倒先疯了。”她壮着胆子把稿子投给《收获》杂志,人家给退回来了,“稿子不错,可我们下期有王朔的一个稿子排着呢!”

  有家出版社答应给她出版,版税只有万把块钱,她的闺蜜比她还激动,“出出出,不给钱也出。你也不想想,你以后还能写出这么长的东西吗?没准这一辈子就出这么一本书呢?”

  她真没想到自己一个玩票的,其后还能写出《双面胶》和《蜗居》,更没想到会辞掉教职,成为职业作家。

  2007年我累得心脏早搏,滕华涛(六六作品的导演)劝我一定要做个选择。

  导演画了一张特别丰满的大饼放在我眼前晃:“自由职业,钞票砸头,每天度假,免费旅游。”

  我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可怜文学女中年,两眼冒着渴求的光,涎水滴答进了这行当,才知道,职业作家和编剧不是好干的。被限定交稿的时间,被退回来三改五改,被揪着半夜电话会议,整天欠书商媒体的债。

  我对自己特负责,我从不乱来,也不允许别人乱来我,糟蹋我的东西。编剧是个匠工活,我不看我编的电视剧。文字创作最大的愉悦就在写作的刹那,我就是一瓜农,结出瓜我就结束劳动了,但出于义务还要给它雕成一西瓜灯笼。

  观众比较纯洁,我感到很抱歉

  《蜗居》大热,声名大振的同时,六六得到一些况味复杂的副产品。

  电视剧原本以“房奴”和“反腐”为切入点,但观众显然对大奶与小三斗法更感兴趣,甚至有大量女性观众迷上“宋思明”。六六因此被扣上“美化贪官”、“美化婚外恋”两大罪名。

  2009年11月15日,一个名为《天雷滚滚,史上台词最淫荡的电视剧〈蜗居〉》的帖子出现在天涯社区“娱乐八卦”论坛里。楼主“花痴小马甲”将电视剧里贪官和二奶调情的“露骨”对白一一截屏,3日内点击率高达11万多人次,回帖3000多个。台词“很黄很露骨”,以至于广电总局官员都看不下去了,批评《蜗居》“有很大的负面社会影响,靠性、靠荤段子、靠官场腐败、靠炒作来吸引眼球”。

  观众比较纯洁,我感到很抱歉。我写的电视剧不是儿童剧,如果我写的是儿童剧,我会非常注意。但我写的是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我的描述只是还原生活。

  不同的读者,对小说会有不同的解读。《双面胶》出来后,不少女性读者说自己在丽鹃身上找到了影子,读完小说,就明白该怎么做了。这话让我听着胆战心惊,不晓得她到底领会到了什么。而不少男性朋友对小说的结局很不满,把小说列为恐怖小说,认为有破坏家庭和谐的嫌疑。我甚至还收到过“恐吓信”,认为我的小说破坏了他们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家庭生活,如果老婆跑了就要找我算账。

  《蜗居》这个故事里有我理解的生活。很多人希望我能改写故事的结尾,别弄得那么惨。“他们(宋思明和郭海藻)是真爱。”这是观众给我的反馈。我每次听到这样的呼声,忍不住内心冷笑。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当你刨去衣服首饰房屋等等一切的时候,你依旧会选择的情感。海藻会这样对待宋思明吗?你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不会。

  人生其实是一个太极圆,一半圆一半缺。我个人认为人生没有捷径可走,你20多岁有体力的时候不去拼搏,到40多岁怎么拼?现在很多女孩子生活很现实,想有房有车,但把爱情限定在这些条件里,爱情就受限很多。要以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和对方,如果以青春购买欢愉,今后会付出代价。

  六六整容潜逃、逃避欠款等各种传闻也不胫而走,她一度谢绝所有的媒体采访。

  谁都知道是假的,不堪一击,还非要来跟我证实。这一切之于我,都是正常的,没有什么不公平。伏尔泰说,没有所谓的命运,命运不过是考验、惩罚和补偿。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我应得的考验。

  大家对我期待不要太高

  她以“慢工出细活”和“不应酬”两大基本原则行走江湖,成名之后每年出去吃应酬饭的次数“不超过10次”。新书杂文集《妄谈与疯话》日前发售,她承诺给出版方的宣传时间只有两天,过时不候。

  我1995年之前在学校读书,就开始捣腾房地产销售。也就是说,1999年之前,我在耗费我的生命,做不喜欢的事情。我喝酒,陪人吃饭聊天,拿下单子,处理各种人际往来。我学会了打麻将,我歌唱得不错,当时流行的没我不会的,还会跳舞,被各色人等搂着健身。

  写作现在是我的职业。你们爱看我文字就好,不要看那个下蛋的鸡。如果想尽情欣赏我的文字,就给我空间生活、感受、沉淀,而不是吃不着边的饭,喝不着边的酒,聊不靠谱的人。

  至今没有改变在网上写东西的习惯。

  比如《蜗居》中有很多关于商务和法律的情节,不少就是专业粉丝出谋划策的。甚至还有人专门负责挑错,一次我写了个“车子360°掉头”,立刻就有人拍砖,“360°掉头和没掉头有什么区别啊?”呵呵,所以我对这本书十分有信心——开印之前,就有人替我把关了。

  “有故事想讲”是她创作的原动力。《蜗居》出来后,她以为再没什么可写的了,没想到其后一年半里,自己生病,老妈生病,天天泡在医院,忽然想写本讲医患关系的小说。有人说,哎呀,你真是会抓大热点啊。她只能笑笑,说自己就生活在这水深火热里。

  其他作家为什么不写啊?她也不知道,可能人家生活都改善了吧,都住上豪宅,过上看病不用排队的好日子了吧!至于她,租住在上海一个30平米的小屋里,出门挤公交,看病排长队,儿子在上海上不了好的公立幼儿园,只能回新加坡去。

  我出书的过程总是非常漫长。《蜗居》是2006年底截稿的,2007年底出版;2003年写的《王贵与安娜》,2008年电视剧才出来。《天堂电影院》里有句话说得好:好东西值得等待。一个摆脱了生活压力的人应该踏实做点事。

  我不在意外界对我的评价。我想写我感兴趣的作品,我到现在为止一直坚持这个立场。我不接写剧本的活儿,也不写杂志专栏,不给报纸长期供稿,因为做不了命题作文。我要做到每一篇文字都是言由心生。我打算就这样慢慢写下去。

  作家不是可以终生从事的职业,老了可能就抓不住流行色了。我没有写作规划,当我的文字还有人欣赏我就写。

  大家对我期待不要太高,我没有勇攀高峰的决心,老想下一部小说一定要超过前一部。如果大家都和我一样期待不高,房价就不会这么高了。

  关于男女、婚姻、房子

  1. 朋友叹息,你的字,终于流俗了。我是看着你从《王贵与安娜》到现在的。我说,这就对了,我终于,也主流了。

  2. 婚姻承载不起浪漫与幻想,它就是个事务性的工作……耐心和涵养要比激情、爱情重要得多。

  3. 最稳定的家庭模式应该是男的没钱、女的难看。

  4. 大奶吧,就是梳打饼干,家里的储备粮,只在紧急时刻才咬上一口。

  二奶吧,就是摇头丸,吃的时候浑身舒爽,吃完以后呕吐流鼻涕难受。

  5. 男花瓶比女花瓶还要命。女花瓶还能卖个好价,男花瓶若不幸没傍上阔太,在家就成鸡肋,外人看着荤,自己却下不了口。

  6. 女人的一生就是吃了减,减了吃。

  7. 这个社会上只有两类人冒死闯红灯,一类是社会的最底层,对他们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多一分钟就多一毛钱。这叫被逼死。另一类就是各种非正常牌照颜色的车及超级豪华车,这类人叫自作死。

  8. 当下留给底层的太少,给他们留的希望太小,甚至没给他们的后代留下多少希望。人如果活着没什么奔头,是很可怕的事情。

  9. 我们是盘子里的菜,下饭的时候就一筷。在瞬息万变朝令夕改的今天,我看除了养好身体,吃光花光用光是保值的,其他什么都不保。

  (自述内容来自本刊专访、受访者博客和公开谈话)

六六:能踩住老百姓生活的痛点,证明我活得踏实编辑本段回目录

    六六的“谦”与“骄”,无论心态或表现,似乎都不同于传统的作家进入庙堂的精英姿态。

  -简介

  六六,原名张辛,安徽合肥人。1995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国际贸易系。1999年赴新加坡定居,从事多年幼儿教育工作。从 1999年起,以“少妇六六”的网名开始在网上撰文。2003年以小说《王贵与安娜》蜚声网坛,后来的《双面胶》、《蜗居》及其同名电视剧更将其推上炙手可热的作家和编剧的台阶。平日不喜接受媒体采访,待到新书上市宣传才肯“开仓放粮”。近日因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随笔集《妄谈与疯话》亮相北京。

  ◆访谈

  -我不是故意要当话题女王,能踩住老百姓生活的痛点,证明我活得特别踏实

  记者:从您的《双面胶》、《蜗居》等小说、电视剧引发热议,到新书里对房地产市场、“小三”和教育等热点话题的针砭,以及您正在创作的表现医患关系的新剧,您在题材上都很能踩住市民生活的痛点,这种把准社会热点的能力因何而来?

  六六:因为那也是我的痛点啊(大笑)。那只能说明一点,我非常鲜活、生龙活虎地活着。我不是故意要作为一个话题女王的形象出现,我认为这只能证明我活得特别踏实。百姓们在探讨在争议的话题也是我每天在生活里要面对的,至少证明我肯定不是权贵阶级(笑)。所以我只是老百姓中的一员,把我生活中遇到的这些问题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就算是一个时代忠实的记录者吧,我的文字至少能真正反映这个时代我们生活的现状。

  记者:但您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新加坡,有关中国百姓生活心态的点点滴滴,您如何那么熟悉呢?

  六六:现在有网络啊,再说我毕竟还生活在这些人当中,每天耳濡目染,会接触到啊。我每年也有一段时间是在中国生活的。我觉得生活本身要比故事精彩,我只是把生活中那些点点滴滴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相对来说更有代表性,矛盾冲突更集中一些,但并没有脱离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不是从天而降,会让人有亲切感。

  -我一直是看到网友的反馈才能写下去,他们说不好我就改正,网友是我的领导者

  记者:网络对您来说是一个了解社会世情的重要手段吗?

  六六:它也是展示我自己的舞台之一。我最初也是从网络走入现实社会的,我很高兴我也是亿万网民中的一员。

  记者:据说您直到现在写作的方式都摆脱不了网络的影响?

  六六:我直到现在天天都泡在网上(笑)。

  记者:还是每写一段就贴到网上,看到网友的反馈才能写下去吗?

  六六:我一直这样。

  记者:为什么会这么依赖这种写作的方式?

  六六:我觉得这是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吧,它是一种未来的趋势,我只是恰巧走在了这种趋势的最前列。以前传统意义上的作家,首先要受到大的杂志、报章的认可,我不需要,我直接受到了读者的认可。

  记者:就是说边写边和读者有互动的交流,对您而言更能刺激写作的欲望?

  六六:网络写手和平面作家的感觉,有一点像话剧和电影的区别,电影是只有拍完了才知道是毁还是誉,网络就像是话剧演出的效果,你直接发出来就知道了,当你哭的时候观众也在哭,当你笑的时候观众也跟你一块儿笑。网络对我来说刺激更直接一些。

  记者:那在这过程中网友的反应和意见会对您接下去的创作产生影响吗?

  六六:当然会。所以我一直觉得我的个人作品是拿着大家的故事赚自己的钱(笑)。但真的是大家很乐意让你去为他倾诉,网友是非常不计较的,他们很高兴有一个代言人能说出他们的故事,他们会不断地为你提供素材:你能把这个写进去吗?你能把那个写进去吗?这些东西往往对我启示非常之大,他们丰富了我的故事。

  记者:您是写之前先告诉网友们自己要写什么,他们提供素材,还是你在写的过程中他们参与进来呢?

  六六:因为我写的时候是随时发到网上,发完之后他们就会有评论,我写得不好他们就猛砸砖、扔臭鸡蛋啊什么的。我比较从善如流,他们说不好我就改正,所以这也是我非常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认为他们是我的领导者,我的确承认这一点。

  记者:即便写随笔也是这样?

  六六:是的。一直在网上随时发表,没有任何报酬(笑)。

  记者:那么这本新书《妄谈与疯话》其实也是您在论坛发表的帖子的合集了?

  六六:是的,其实我很喜欢这样一种随时记录的方式,写完之后大家就会有评论,有评论就会有问题的延伸。你知道吗?当你写完文章发在报纸上的时候,你听不见大家的回馈,只有在网络上这是非常直接的。比方说你因为一件小事发表了你愤怒的感慨,别人就会告诉你同样事情是怎么发生,尤其这件事不是个体而是群体的事件时,它就一定有其根源,就会逼着你去探索,同时大家会引发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我其实非常希望未来的电视节目也是这样做,你不要在家里想这个问题可能观众会关心,你可以不停地在网上寻找现在热门的话题,它一旦集结成热点的时候,一定有其存在的道理。

  -过去很熟的网民现在都不跟我说话了,来的网民都是陌生的、以追星的姿态来的,这让我很痛苦

  记者:既然您很享受网络读者直接的肯定,那出书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不经常在论坛里混的读者能看到吗?

  六六:我觉得这是一种信息转换。对,我是占领了网络的世界,但是我对自己还有另一方面的要求,因为网络上的文字出现还没有多久,你现在还不知道它能存在多少年,但是纸面媒体,自从有了纸出现,就已经有很多文字流传下来了,从甲骨文出现就流传下来了,至少我知道它有延续性。所以对我而言,是个人的需求。我不太在意读者们会有什么反应,他们可能批评我怎么样的,没关系,我已经满足了自我的欲望。

  记者:那倒很有意思,在网上您会那么在意网友的板砖和鲜花,但是传统读者的意见您倒是不在意?

  六六:因为我听不见啊,所以就无所谓。其实网上的板砖、鲜花或臭鸡蛋,我从内心来说也不是特别介意,因为一个介意的人,当别人给你砸臭鸡蛋的时候,你早就退走了。我不介意,但我应该维持他的话语权,让他有发表的空间,同时我觉得所有的话语都是有存在的道理的,我会尽量考虑这些人的需要,并尽量把它变成我文字的一部分。

  记者:但是在网络上,当你成名之后网民和你交流还会和过去一样直接吗?

  六六: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过去跟我很熟的网民们现在都不跟我说话了,来的网民都是陌生的、以追星的姿态来的,这也让我很痛苦。但幸好我还有一个私密的小论坛,依旧是那帮熟人在一起,他们该砸砖头还是砸砖头,该批我还是批我,经常把我踹得浑身是伤,但我觉得很高兴。

  其实有些人说很多话纯粹是探讨,我觉得我能接受,但是我的粉丝们情感上不能接受,有的时候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过度保护,我更愿意在一个现实的状态下,有污染、有沙尘暴这样正常的状态下跟大家交流,而不是弄一个真空的环境。

  记者:您觉得网络写作和传统写作对文字的要求,差异还像以前一样大吗?

  六六:我以前觉得它们差异很大,因为网络文字特别随性,你可以用标点符号、用表情、用各种稀奇古怪的网络语言,不正规,而纸质媒体的文字就比较严肃传统,但现在我发现它们的距离在不断拉近,我认为是纸质传媒进步了,更顺应时代的需求。我记得富兰克林说过一句话:当你要说服一个人的时候,你要诉诸于利益而不诉诸于理性。这种利益驱动着书籍更加市场化,更加现代化。

  -网民掌握了一定的话语主导权,我踩在了时代的鼓点上了,我没有落伍

  记者:您每天都挂在网上,除了写作的需要,网络对您而言其他的乐趣在什么地方呢?

  六六:网络阅读啊。我觉得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讯息的便捷,信息量比较大,更现代化一些。如果是纸质传媒,那我读一本书遇到有疑惑的时候,要答疑解惑就要到图书馆里查很多资料去佐证我的想法。网络不用,随时上谷歌、百度搜索一下就出来了。

  记者:那您的阅读和获取信息都依靠网络吗?

  六六:那不能够都是。网络信息量大,但有个缺点,就是比较泛滥,你需要深度的东西它还是不能提供。你还是需要书籍,各方面都要结合。网络上会有广泛的讨论引起你的注意力,但真正深层的东西你还是要从书本上去寻找答案。

  记者:除了获得信息之外,您是否也看别的网络作家的作品?

  六六:最近少,以前一定是。我最早读的是痞子蔡、今何在的作品,我都非常喜欢。

  记者:网络写作放大了想象的空间,出现了玄幻、穿越、耽美等这种新的小说类型,您怎么没往那方面发展?

  六六:我觉得不是因为网络给了更大的空间,而是因为时势造英雄,是因为这个时代可能更欢迎类似奇幻、穿越的文字,不仅仅是中国,包括世界都是这样,像《哈利·波特》的出现,就是时代的烙印。但是你不能流行什么就做什么,你还是要做符合自己风格的事情。而且做事情不是要满足大众的需要,而是满足自己的需要。

  记者:您在网络上会参与热门话题的讨论吗?

  六六:一定会。网络上很多现象已经变成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了,现在资讯传递得最快捷的方式就是网络了,媒体出报还受时间限制,但网络是即时迅速的。你没发现吗,现在是网络上一个热点出现,媒体才会跟进。我觉得是网民真真正正掌握了话语的主导权,他们引领了这个世界的思想。

  记者:所以您才会以自己是网民的一员而自豪是吗?

  六六:我觉得不是自豪,而是我踩在这个鼓点上了,我没有落伍。这就是未来的趋势,所以我说网恋一定会代替传统的媒婆恋、婚姻介绍所恋,网购一定会代替传统的商场购物,网络阅读和网络写作一定会代替传统纸媒写作和阅读,这是人类的进步吧?

 六六的笑声

  ◆手记

  -想象落空了

  采访六六那天,她的出场仿佛《红楼梦》里王熙凤的亮相,未见其人,先听见了楼道中隐隐传来脆生生的笑声,听见工作人员说有记者等着,要连轴采访,她立刻嗔笑:“……你们把我当机器了……这么压榨我?”阵阵随性的笑声飘着,人就闪身进了来,立刻满屋便有了活泼泼的气息。

  先是一个电视栏目要录她的几句吉祥话,让她说点冠冕堂皇的,她立刻亮开了嗓子:“冠冕堂皇的话,那最不适合我了,哈哈哈哈……”又是一串爽朗欢快的笑声。

  这样一个爽脆利落、大嗓门的形象,真让人对她或许是一个精致小女人的想象落空——只怪之前她书上的艺术照拍得太婉约,难免给人误会。

  误会不只这一点。此番她出版新书《妄谈与疯话》,是杂文随笔集,号称在理智冷静的情况下写成,一改从前小女人的娇憨温情。宣传的口径里调子很高,说六六从“少妇”变身“思想者”,因其涉足公共话题,言辞犀利,又有“女公共知识分子”的招牌。六六闻此放声大笑,毫不给面子地说:“我从来都没有这种定位,这都是他们宣传的需要,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转而她又为书中自己的新变化正名:“一个女人要是没有十八张面孔怎么混江湖啊?(笑)这是我生活中的不同状态。”

  她那一副聊什么都毫无芥蒂的样子,真合了著名出版人金丽红所说的:“你是媒体最喜欢的那种人,能敞开了聊,没什么架子。”

  我好奇于她的真性情,她立刻敛住了表情:“那你觉得我该怎么样?装吗?”跟着又是“咯咯咯”一阵笑——她爱笑,一笑必出声,牵着肩膀和一头的卷发一块儿颤动。因为彻底,那笑声格外感染人。

  -“安全的大多数”

  采访六六不累。

  这个能对媒体笑称定位她为“公共知识分子”是“对知识分子这个称号的侮辱”的女人,一如她的文字,轻快流畅,毫无阻滞沉重之感。哦,这里得说明一下,六六是不会承认自己的文字有什么风格的,她狡猾地说自己的作品犹如“空谷回音”,“是一面镜子”,你心中有什么就会在她的作品中看见什么。

  她坦承自己的家长里短,无论是什么公共话题,到她这里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以个人为基础”去看待,发的是平头百姓的感慨。

  从开始写作到成名,她始终以“少妇”自居,自认普通百姓的一员。不过这并不妨碍她对自己成就的满足,夸起自己来也同样痛快:“我从来不读情感类的小说,因为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已经是大拿了。”然后佐以标志性大笑。

  对于自己的成名,她显然既享受又不把这当回事儿。她说成名的好处是,她作为粉丝有机会见到自己喜欢的那些学者、知识分子了。除此之外,她没把自己当个人物隔绝起来,身边的人也没把她当成什么名人。她说自己在上海的邻居大姐,至今还时常提醒她:“你赶快去楼下超市买那个卫生纸,一筒便宜一毛八,十筒就一块八了!”然后她也会立刻换鞋冲下楼去抢购,特别享受那种在鲜活的市民生活里的过程。

  唯一不同的是楼下居委会吵架的时候,她想看热闹,大家见她便立即客气起来,居委会主任还会自嘲:“再吵作家就会把你们写进作品里去了。”她说这会让自己接近真实的机会减少,但她自信不会被蒙蔽:“幸好我是火眼金睛,我总能去伪存精。”

  这就是六六,一个甘于隐藏在庸常百姓中当“安全的大多数”,同时又很满意于自己洞察生活的智慧,她的“谦”与“骄”,无论心态或表现,似乎都不同于传统的作家进入庙堂的精英姿态。她既不引领也不主导什么,却热心提供热门话题,蹲在人群里和你一块儿讨论;她话语俏皮、作风直接而爽利,却不对抗什么,从善如流,注重实际。

  这或许是六六的天性,然而我们也无法忽视,一个网络时代诞生的作家,网络对她的塑造和影响。采访六六,有些像在网络论坛聊天,直接,有趣,却不那么容易涉及深刻问题的探讨。我们能够热议:看,网络带给我们这样新型的作家和写作的方式,至于其背后的深远影响,那大概还得学者们去进行深层的分析。

  六六语速极快,让人真的体会到什么是竹筒倒豆子的感觉。问完所有的问题一看时间,竟然只花了一小时,真是奇迹。

  老师六六的自豪与烦恼

  ◆附记

  六六说:“我其实在很多方面不是特别自信,是不是好作家还不能下定论,是好妈妈吗?儿子没到叛逆期,但我非常肯定地说自己是一个好老师。”

  让六六有最强烈的职业自豪感的,不是让她成名的写作和影视剧编剧,而是她曾在新加坡当少儿老师的八年职业生涯。

  当年她陪丈夫到新加坡读博士,曾经遭遇求学、找工作都不被承认学历的尴尬,一头撞进当教师的行业,她简直欣喜若狂——太喜欢也太适合这个行业了:“怎么那么喜欢诲人不倦的感觉呢?就是好为人师。”

  她天生对孩子有耐心,从未对学生大声说过话,从未因孩子的错误而愤怒伤心。她自豪于自己的学生从不厌学,即便厌学找到她学习之后也不再厌学。“我教给学生的从来不是知识,是一种经验,保留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知识这种东西他们将来掌握的肯定比我多,但我唯一能引领他们的是,一旦你对学习有了兴趣,一生都会有学习的习惯。这就是我自豪的地方。”她说,因为自己教育的成功,很多人排队找她补习,甚至有排了两年等她空闲的人。直到今天,很多经她教育考上了大学的学生,还和她保持着联系。

  她是如此地热爱教育,说自己每天都带着期盼的心情去上班,而到了放寒暑假的时候便是她心情最为沮丧的时候。以至于因为创作上的成功她不能兼顾,不得不离开这个行业的时候,她形容“连感情上的挫折都没有让我觉得那么痛苦,因为不舍得。”

  和她成功合作了《双面胶》、《王贵与安娜》、《蜗居》的导演滕华弢劝动了她,说教书教得再好,影响的人最多不过几百几千,但如果你的文字好,打动的人可能是一亿。“我一想,哦,我的价值还有一亿啊?那我就过一段瘾吧。”六六又是哈哈大笑,还及时给自己留了后路:“而且我觉得作家不是一个终生的职业,文字就像季节一样,隔两年也就不流行了。没关系,等我不流行的时候我就回去教书。”

  可当下她正是炙手可热,这段成功的教育经验当然也会是众多出版和影视公司觊觎的目标。她有多年幼儿启蒙教育的经验,加上家有稚齿麟儿,她常常随口就编个故事讲给孩子听,很多人就找她:“怎么不出一本书啊?”

  她眯起了眼,一副很有成就感的表情:“这是所有人盯着我干的事儿。我特别相信中国没有很好的幼儿启蒙教育家,我的故事都是针对处于启蒙教育阶段的孩子的,怎么和5岁以前没有阅读能力的孩子交流。我会写,但我不会特意去写。”她显然不会把市场的需要等同于自己的需要,她很现实:“还是那句话,不要诉诸于理性,是诉诸于利益。如果通过这件事情让我的生活过得非常好,那我也会专职去做它,我现在只把它当作兴趣爱好的一部分。首先人还是要满足现实需要,我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

  但是,对教育的热爱和了解,终归让她关心普通百姓的教育问题,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那些拼了命要孩子上名校、读各种课外班的家庭百态,让她不仅仅想在自己的杂文集里发议论、谈看法,这样的热点话题,“我也打算写一部电视剧。”

  话刚说完,她立刻否认这是自己的下一部作品:“我还没决定下一部作品写什么,我不能说我下面要写什么,我一说,哇,人都来了:我们合作一下吧——我就什么都不要干了。”

  瞧,这就是当红的烦恼,应对踏破门槛来要求合作的人,也要花很多精力呢。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news.sohu.com/20100409/n271417519.shtml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六六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