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6761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09-12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
《快闪小子》
《快闪小子》
《中国走向全球》
《中国走向全球》
《大退化》
《大退化》
《私人帝国》
《私人帝国》
《不安分的帝国》
《不安分的帝国》
《虎头蛇尾》
《虎头蛇尾》
《可乐机器》
《可乐机器》
《好想法来自哪里》
《好想法来自哪里》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21世纪的实力展望》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21世纪的实力展望》新作《21世纪的未来实力展望》(The Future of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将于2010年2月由美国公共事务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目录

[显示全部]

内容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哈佛大学“大学杰出服务”教授约瑟夫·奈的新作《21世纪的实力展望》(The Future of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即将出版。这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人们想知道在这位以预知未来著称的大师的眼里,21世纪将是怎样的图景。其实,人们似乎不用等那么久,就可以知道约瑟夫·奈设计的21世纪,只要读一读他最近发表在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就可以大致了解他的21世纪图景了。这就是:中国可以发展,但不可能与美国平起平坐。这大概会让很多人放心,包括中国的自由派人士。

作者简介编辑本段回目录

瑟夫·奈(Joseph Nye),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国防部长助理。
  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相互依存理论”而闻名。他还是“软实力”(Soft Power)和“巧实力”(Smart Power)概念的首创者。他的新作《21世纪的未来实力展望》(The Future of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将于明年2月由美国公共事务出版社出版。

金融时报:“中国世纪”尚未到来编辑本段回目录

原文:FTChina’s century is not yet upon us
译文:金融时报:中国世纪尚未到来

作者:Joseph Nye 
发表时间:2010518 23:03
译者:汪洋
校对:@xiaomi2020

中国现在被誉为大国,得益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如今,某些中国年轻人正利用这种预期,要求世界给予中国更大的权力,有些美国人则敦促为一场将要到来的冲突做好准备——这场冲突将与一百年前英德两国间的冲突相似。 

人们有理由对这种预期表示怀疑。1900年时,德国的工业实力已超过英国,而且德国皇帝当时奉行的是一种冒险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势必带来与其它大国的冲突。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仍远远落后于美国,政策重心也主要放在本国范围内和本国经济发展上。尽管在威权国家中,中国的市场列宁主义经济模式(即所谓的北京共识)带来了软实力,但它在不少民主国家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即使如高盛(Goldman Sachs)所预期的,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2030年前后超过美国,这两个经济体 也只会在规模方面旗鼓相当,在构成方面仍不可同日而语。届时,中国仍将有大片农村地区处在欠发达状态,而且它还将开始面临独生子女政策的滞后效应所带来的人口结构问题。此外,随着各国不断发展,经济增速将出现减缓的趋势。假设在2030年后,中国的经济增速为6%,而美国仅为2%,那么中国的人均收入要到本世纪下半叶的某个时候才能赶上美国。 

人均收入可作为衡量经济发达程度的一个指标。由于中国经济增速惊人且人口众多,其经济总规模超过美国是板上钉钉之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与美国平起平坐。此外,由于美国不太可能在此期间原地踏步,中国将很难像上世纪初德意志帝国对英国构成挑战那样,对美国构成同样的挑战。尽管如此,中国的崛起仍让我们想起修昔底德(Thucydides)的警告:那种认为冲突将不可避免的想法,可能会成为导致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从全球第九大出口国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但在本次金融危机之后,全球贸易和金融平衡引发的争议越来越大,中国可能必须要对其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做出调整。虽然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但在它建立有足够深度和开放度的金融市场、且让市场(而非政府)决定利率之前,它将很难通过向海外放贷来扩大本国的金融影响力。 

与建国之时即拥有民主宪法的印度不同,中国迄今仍未找到办法来满足人民对政治参与(如果还算不上民主制度的话)的诉求,这种诉求往往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而增强。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早已成为过去,执政党的合法性建立在经济增长和汉族民族主义的基础上。有些专家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缺乏合法性,且饱受腐败横行的困扰,如果经济发生衰退,就很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中国能否找到一种模式,管理好不断扩大的城市中产阶级、地区间的不平等以及少数民族的不满情绪,仍有待观察。根本的一点在于,包括中国领导人在内,没人知道中国的政治前景将会如何,也没人知道它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1974 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超级大国。当前这代中国领导人意识到,快速增长是保持国内政治稳定的关键,于是他们致力于经济发展,并努力营造他们所谓的和谐国际环境,以避免其干扰本国增长。但随着代际更替,实力往往滋生狂妄,胃口有时会越吃越大。有些分析人士警告称,正在崛起的大国不可避免的会利用它们新获得的经济实力,去追求更广泛的政治、文化和军事目标。 


即使上述警告是对中国意图的准确评估,中国是否具备足够的军事能力去实现上述目标也颇令人怀疑。亚洲有其内部的实力平衡,就这点而言,许多国家对美国在该地区的存在持欢迎态度。中国领导人将不得不应对其它国家的反应,应对由本国增长目标和对外部市场及资源的需求带来的限制。采取过于强硬的军事姿态,可能促使邻国结成反制联盟,从而削弱自己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皮尤 (Pew)近期对16个国家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这些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崛起持正面态度,对它的军事崛起则不然。


尽管中国不太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在亚洲挑战美国。我们永远不能排除两国有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不过,比尔克林顿(BillClinton)1995年对江泽民所说的话大体上是正确的,即美国更担心一个羸弱的中国,而不是一个强大的中国。考虑到中美两国面临的全球挑战,双方进行合作将获益颇多。但是,某些中国人 的狂妄自大和民族主义情绪,以及某些美国人对本国衰落不必要的担心,为这一前景增添了许多变数。

本文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大学杰出服务教授,他的新作《21世纪的实力展望》(The Future of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即将出版 

美国政府专家:中国应放松审查制度提升软实力编辑本段回目录


  “中国世纪”需要美国点头

    【访谈对象】

  约瑟夫·奈(Joseph Nye),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国务卿,克林顿政府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和国防部长助理。

  约瑟夫·奈是国际关系理论中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以“相互依存理论”而闻名。他还是“软实力”(Soft Power)和“巧实力”(Smart Power)概念的首创者。他的新作《21世纪的未来实力展望》(The Future of Power in the 21st Century)将于明年2月由美国公共事务出版社出版。

  【访谈动机】

  “200名美国官员如果同时与会,要用48辆车才能装得下。”

  美国《纽约时报》以这样的笔触形容上周赴北京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华府超豪华团队。美方有足够理由证明他们的上百名官员这趟“没白跑”:战略对话26项成果,经济对话就5方面达成逾6000字的共识,签署8项具体合作协议。

  然而,这些数字可能还是难以说服他们的同胞,那些担心饭碗不保、正在挣扎谋生的人,部分美国人依然对中国心存警惕,并准备在11月份关键的国会选举中发泄不满。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新的民调显示,中国目前被十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危险”,有50%的美国人对中国印象不错,但也有38%的美国人不喜欢中国。

  对此,约瑟夫·奈5月20日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中国世纪”尚未到来,美国人不必过度忧虑。但同时,他也指出:尽管中国不太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能在亚洲挑战美国。某些中国人的狂妄自大和民族主义情绪,以及某些美国人对本国衰落不必要的担心,为两国爆发冲突增添了可能性。

  【先驱语录】

  ★中国的发展,的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中国角色和地位的支持和认可度。

  ★美国时常会有“衰落论”,然而这些更多的是反映一种心理忧患意识,而并非真正的实力衰落的现实。

  ★如果中国要借用流行文化来提升其软实力,就应当放松审查制度,允许更大的言论自由。

  【作者】《国际先驱导报》记者 李颖 发自北京

  美国未衰落,中国世纪未到来

  《国际先驱导报》:你最近在英国《金融时报》上的文章谈到不少美国人担心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发展和崛起,中国将寻求更大的权力。但你的结论是“中国世纪”尚未到来?

  约瑟夫·奈:的确有一些西方人担心中国挑战美国,如同一百年前德国挑战英国。但是,1900年时,德国的工业实力已超过英国,而且德国皇帝当时奉行的是一种冒险的外交政策,这种政策势必带来与其他大国的冲突。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仍远远落后于美国,政策重心也主要放在本国范围内和本国经济发展上。即便到2030年中国经济整体规模能和美国持平,中国的人均收入到2050年恐怕也无法和美国媲美。

  Q:在你看来,中国无法挑战美国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是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亦或是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不均衡发展?

  A:这些因素都有。中国的经济取得了令人惊异的高速发展。但是中国仍然面临国内的发展不均衡,及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如何进一步深化的问题。

  中国能否找到一种政治模式,管理好不断扩大的城市中产阶级、地区间的不平等,以及少数民族的不满情绪,也有待观察。

  中国是否具备足够的军事能力来寻求超级大国的地位也令人怀疑。所以我认为,中国将很难像上世纪初德意志帝国对英国构成挑战那样,对美国构成同样的挑战。

  Q:你的结论是在告诉西方人“不必对中国恐慌”吗?

  A:眼下许多中国人津津乐道于“美国衰落了”,也有不少美国人忧心忡忡于“中国崛起了”,但这二者都失之偏颇。对于国家实力变化的过高或过低的估计,都可能导致危险的政策出笼。

  Q: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受到了重创,但它仍然是超级大国,你认为是这样吗?

  A:尽管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比美国好,但这仅仅是短期现象,也并非美国衰落的标志。美国时常会有“衰落论”,比如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都曾有不少美国人担心美国不行了。然而这些更多的是反映一种心理忧患意识,而并非真正的实力衰落的现实。只不过这种心理因素的危险性在于,它有可能导致美国和中国的误判,并进而危害到原本正确有效的外交政策。

  不必也不能过分担心中国崛起

  Q: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调查,2001年“9·11”事件之前,中国被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视为最大的“危险”,而目前只有十分之一的美国人持这种观点。你认为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目前,美国人最关注的莫过于本国的经济状况了。

  Q:你认为中美两个大国注定要竞争还是有可能合作?你在《金融时报》的文章里引用修昔底德的名言说,“那种认为冲突将不可避免的想法,可能会成为导致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这是你针对美国人对中国的担忧而对美国人提的一个建议吗?

  A:是的,我想警告美国人,不必也不能过分担心中国的崛起。中美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竞争,这是正常而健康的,但是两国都应该比现在更努力地来进行合作。

  Q:那么美中两国分别应该怎么做以减少摩擦呢?

  A:开诚布公的交流并避免对对方提出过分的要求是最好的缓和紧张之途径。一定程度的民族主义对国家而言是健康的,但对对方行为做出过激的民族主义反应则是不健康的。

  Q:提到“开诚布公的交流”,你如何评价近日举行的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A:我认为此类对话有助于双方政府理解对方的立场,并协调彼此的政策。

  Q:看来你很乐观地看待此战略对话,可事实是我们看到,对话并未解决现存的如人民币汇率、对台军售等问题。5月24日的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有篇文章,认为此对话成果极少,“从长远看,即使这一对话不被取消,起码也应该被降级”。

  A:双边关系中的任何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但是战略与经济对话并非中美间讨论这些议题的唯一场所。例如,中美间可以在G20的多边场合会晤,还有双方的高层峰会等等。某些场合更适合讨论某些议题。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最关键意义在于,两国的领导层要保持持续不断的交流沟通。

  中国也应该发展“巧实力”

  Q:你认为所谓的“中国世纪”,或者说中国的崛起除了中国自身的努力外,是否多多少少还受到美国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要看美国的支持度和认可度?

  A:中国和美国无论在经济和安全上都是互相依存的。如果要达到一个正面的综合效果,双方都离不开彼此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的发展,的确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中国角色和地位的支持和认可度。

  Q:你在文中提到,比尔·克林顿1995年对江泽民所说的话是正确的,即美国更担心一个羸弱的中国,而不是一个强大的中国。不过,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句话很难说是一种恭维,我们也难以相信美国不想削弱中国,或者至少美国并非不想让中国放慢发展的步伐。你觉得美国是言行一致的吗?

  A:我认为在这一点上克林顿是真心实意且言行一致的。如果他真的想削弱中国,他就会反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会对中国进口提高关税,削减美国在中国的投资了。

  Q:如果美国的确是善意看待中国崛起,那你对于中国更好地崛起有何建议?你是“软实力”概念的首创者,我想听听你对中国提升软实力的看法?

  A:中国软实力获益于其具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建孔子学院是中国扩展软实力的明智做法,另外多边外交十分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但是,如果中国要借用流行文化来提升其软实力,就应当放松审查制度,允许更大的言论自由。

  Q:你提及中国的不少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崛起持正面态度,而对其军事崛起则不然。那么在你看来,一国的经济发展是否并不必然导致军力膨胀?

  A:中国应该在军费开支上更透明,同时提升软实力。这样使得中国的崛起在其他国家看来不那么具有威胁,这应该成为中国的“巧实力”。(国际先驱导报)

美国人警惕中国经济实力增强 认为中美竞争已成定局编辑本段回目录

路透芝加哥5月19日电(记者 Andrew Stern)---作为全球经济的百年发动机,美国正在竭力摆脱经济衰退的阴影。与此同时,美国民众却多少带着些怨恨情绪审视着中国,但也承认美国与中国的激烈竞争已成定局。

民调显示,当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逐渐成为一个经济对手、将其触角伸向遥远的市场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发自然资源时,多数美国人视中国为挑战,但并非敌人。

在奥巴马政府高官即将于下周前往北京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际,美国人对中国普遍心存警惕。

此次会谈将涉及美国贸易赤字、金融改革以及人民币汇率等诸多问题。

对于那些担心饭碗不保、正在挣扎谋生的美国人来说,这些问题可能对他们有着长期影响。其中很多人准备在11月份关键的国会选举中发泄不满。

皮尤研究中心的民意测验专家迪莫克(Michael Dimock)表示,大多数美国人“视中国为一个潜在威胁,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中国在经济上变得更为强大,但同时……主流观点是,中国是一个问题,但并非敌手。”

“美国人并非在本质上对中国持负面态度,”他说。

保护主义

迪莫克表示,有50%的美国人对中国印象不错,而有38%的美国人不喜欢中国。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衰退时期,当前美国人的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并不强烈。

但对于身处经济不景气压力下的美国人来说,他们最强烈的感觉是中国经济发展是以牺牲美国经济利益为代价实现的,所谓的贸易壁垒和操控货币问题倒是其次。

菲尼克斯55岁的求职者Barry Wentzel说:“我不生气,但同时我也沮丧地发现,很多工作机会都流失到中国、东南亚、墨西哥等廉价劳动力市场。”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报告称,尽管中国劳动者的工资已有所提高,但2006年,中国1.13亿制造业工人每小时的平均工资仅为81美分,只是他们1,400万美国同行工资的3%。

一度失业的底特律汽车配件工人Bob Teno刚刚得到一份新工作,他对就业危机的回应方式是尽量避免购买“中国制造”的品牌。

“因为人们购买中国产的廉价商品,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工作机会。我宁可多花点钱去买美国货。这对就业有利,”他说。

贸易赤字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问题肯定会成为此轮中美会谈的主题之一。

美国财长盖特纳表示,允许人民币汇率更有弹性也符合中国利益。

对华贸易赤字一直是历届美国政府的痛处。如果中国采取措施允许人民币升值,那将有利于美国民主党的国会选举形势。

存在自由主义倾向的美国智库称,早在2007年经济衰退开始前,已经有四分之一的美国家庭面临退出中产阶级行列的巨大风险。

对于Lynn Wiley来说,灾难来得那麽突然且不可承受。这位47岁的保安去年变得无家可归,他不仅失业也失去了女友。为吸取教训,他坚持要求自己的儿子在大学完成学业。

“一张高中文凭不顶用,二、三十年前还将就。现在,四年大学教育是必需的,我们正在和中国竞争。”

皮尤研究中心的迪莫克表示,中国目前被十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是美国面临的最大“危险”,排在伊朗、基地组织等威胁的後面。而在2001年911袭击事件之前,中国被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视为最大威胁,高居各项“危险”因素之首。(完)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news.sohu.com/20100607/n272613503.shtml
http://dongxi.net/b02kY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1

标签: 《21世纪的实力展望》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