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0589 次
  • 编辑次数: 2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10-08
土土
土土
发短消息
蓝色森林
蓝色森林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伊恩‧班克斯
伊恩‧班克斯
雷·布莱德伯里
雷·布莱德伯里
张继安
张继安
奥基斯·巴崔斯
奥基斯·巴崔斯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菲利普·迪克
菲利普·迪克
郑文光
郑文光
扎米亚京
扎米亚京
亦舒
亦舒
叶菲列莫夫
叶菲列莫夫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奥基斯·巴崔斯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美国科幻作家奥基斯·巴崔斯·布德里斯(Algirdas Budrys,但他的作品署名都是Algis Budrys)1931年出生,2008年去世,享年77岁。他的父亲当年是立陶宛驻东普鲁士科尼斯堡领事馆的总领事。他5岁时,亲眼见过希特勒乘坐敞篷汽车在科尼斯堡的街道上盛装驶过,埋葬着哲学家康德的这座小城的市民们对希特勒趋之若鹜,好些人激动得像羊癫疯发作似的在地上打滚。因此,他对于人类的理性始终抱有戒心。他回忆说,希特勒采用他习惯性的检阅姿势,右胳膊伸得笔直,那时“我肯定他袖子里有一根铁棍,不然怎么能保持这个姿势那么久呢”。
 

 《野蛮月球》,奥基斯·巴崔斯· 布德里斯编著
很多人小时候的特殊经历与体验促使他们成了作家,巴崔斯的儿时经历促使他成了科幻作家。他从小学会了说多种语言,16岁上大学,后来当文学批评家。他逐渐形成了这样的看法:美国最伟大、最漂亮的作品都发表在科幻杂志上。他本人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写科幻作品。他1958年发表的《谁?》,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有人认为其人物塑造功力可与同时代的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 格林相比肩, 而很多科幻作品长于情节设计,弱于人物塑造。1960年发表的《野蛮月球》 (Rogue Moon)深获好评,行家们认为,如果只评选五六本科幻作品杰作的话,该书也必将入选。他结婚后有了四个孩子,为了养家,他投身于科幻图书市场,当起了科幻作品的出版人、评论家和广告商。如今,很多人都知道他是科幻批评家,而不太知道他曾经是科幻作家。但他并未完全终止科幻创作,1977年他还发表了Michaelmas,该书构想了一个数字网络世界,与我们现在的世界很像。
 
他走上科幻创作之路,纯属偶然。1936年,在希特勒“光临”科尼斯堡之后,他父亲提出希望到巴黎长驻,未获立陶宛外交部批准,而被派到了纽约。1940年,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不再是独立国家,当然就没有资格派外交官了。为了生存,他父亲在新泽西州农村办了个养鸡场。有一回,他家附近杂货店的女老板送了小巴崔斯一摞没有卖出去的杂志,其中包括现已年届九十的科幻大师Frederick Pohl主编的《新奇科幻》杂志。巴崔斯从5岁起通过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自学英语,后来读过威尔斯的《时间机器》 ,现在发现了科幻杂志,其兴趣就一发不可收了,从《新奇科幻》杂志又转向其他科幻杂志。11岁时,他打定主意,长大后要吃科幻写作这碗饭。21岁,他的第一篇科幻作品被《新奇科幻》杂志采用。1954年,他发表的《夏日的终结》探讨了不朽、记忆与认同的内在局限。1955年的《谁都不在乎格斯》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孤独超人的形象。1959年发表的《远处的引擎声》反映了一个人们反复采用的主题:严重受伤害的人会无所不用其极地求生存。
 
他的这些老书,现在都不容易找到了,但我在亚马逊网站的书评上发现,凡是读到过他的作品的人都给予他相当高的评价,对Michaelmas的评价尤其高。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探讨过“不朽”的问题,我想问:像巴崔斯这样的老科幻作家的影响力能够不朽吗?
目录

追求艺术的科幻小说家编辑本段回目录

奥基斯·巴崔斯(Algis Budrys)的科幻作品向人们证明,科幻题材作品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这位科幻作家逝于2008年6月,终年77岁

如果说阿尔吉尔达斯·巴崔斯——笔名为“奥基斯·巴崔斯”,给普通美国读者回信时署名“阿杰伊”——对大多数人始终抱有忧虑和戒心的话,那也是有原因的。他的父亲当年是立陶宛驻东普鲁士科尼斯堡的总领事。他小时候,曾亲身经历阿道夫•希特勒从科尼斯堡的街道上盛装走过,而在哲学家伊曼纽尔·康德长眠的这座小城里,当地的人们竟对希特勒趋之若鹜,他们激动地在地上打滚,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

70多年后的一天,在芝加哥郊区的一栋房子里,巴崔斯已奄奄一息,却仍对1936年春在自家二层窗户前看到的一幕记忆犹新。他告诉我,“在希特勒青年团走过后,希特勒乘坐一辆黑色的敞篷奔驰车驶来,采用习惯性的检阅姿势,右胳膊伸得笔直。我肯定他的袖子里藏着一根铁棍,要不然他的胳膊也没法一直保持那么直。” 据巴崔斯回忆说,科尼斯堡人发出一种难以形容的声音,有的人还像羊癫疯发作似的:男男女女躺在地上打滚,扭动着身躯,紧紧撕扯在一起——要不就一边脱裤子一边跑向树丛,毫不忌讳地随地便溺。“有的人那样做,也有人没有。我那时只有5岁,但真是大开眼界了。”巴崔斯小时候就生活在这样一类人中,但他的父母热爱自己的祖国立陶宛,并一再向巴崔斯强调他们一家与那些人不同。有的晚上,家里会熄灭了灯,他坐在母亲的腿上,父亲在他们身旁,手中拿着一把上了膛的手枪,以防褐衫党闯进家里来。然而,直到他看到人们对希特勒的反应后——他后来写道,才意识到自己是生活在一群异类之中。


钢铁之躯: 1958年巴崔斯的科幻小说《谁?》刻画了一个头戴钢盔、有着一条机械手臂的科学家形象,两年之后“电子人”一词首次出现。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创业

相似的早年经历可能会促使其他人成为作家,但巴崔斯的早年经历促使他成了科幻作家。他坚持认为,自己一定要说的话通过科幻作品才能最好地表达出来。科幻小说这种文学传统的主要开创人是曾经在服装店工作过的H. G.韦尔斯,以及麻省理工的辍学生、《新奇科幻》杂志的编辑约翰·W·坎贝尔。巴崔斯来自中欧,有很好的教养——5岁时会说多国语言,16岁时上大学,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其评论内容丰富多变,其中不乏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作家E. T. A.霍夫曼的作品,和1960年代出自罗伯特•库弗之手的超小说。他后来坚决认为,美国最伟大、最漂亮的作品都刊登在科幻小说杂志上。1950年代,巴崔斯还很年轻时,便开始了写作,他当时的作品有力地证明了科幻小说也是一种文学艺术。与他同时代的科幻小说作家都认为,巴崔斯最有可能将科幻小说转型为真正的成人文学。

“从某些方面讲,他是同时代作家中最出色的一位,”巴崔斯在6月份去世后,弗雷德里克·波尔这样对我说。波尔是一位作家、编辑和文稿代理人,现已是89岁高龄,几乎是从美国科幻小说经典年代走来的还健在的最后一人。“他写的句子活灵活现,比其他大多数作家写的都好。我这里说的作家不只是科幻作家,我指的是所有作家。”这份敬重也不只来自他的科幻作家同仁们。英国小说家和评论家金斯利·埃米斯曾写道,“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奥基斯•巴崔斯可能会成为继韦尔斯之后最好的科幻小说作家。”
 
事情却未全如埃米斯认为般发展。1950年代和60年代早期,巴崔斯发表了百篇内容奇特的故事和6篇小说,这些作品反映了巴崔斯的自身经历,尤其刻画了与世隔绝的人物和身份问题。小说《谁?》(1958年)中的人物描写生动细致,与同时期的严肃小说不相上下,亦可与当时的主流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作品相比肩。巴崔斯后来的作品《野蛮月球》更是超越从前,行家们认为,如果只评选五六本科幻作品杰作的话,该书也必将入选。后来,他注意到科幻小说市场的方向,且因身为丈夫和4个孩子的父亲,有支撑家庭的重担,便将精力转移到了赚钱上,成为科幻小说出版商、编辑和广告商。尽管后来的几十年里,他仍然在此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但他主要是做文学评论(现今,他的科幻小说评论家的名气比科幻作家的名气更大),小说发表的间隔变得越来越长。不过有部小说尤其著名,即他的最后一部伟大作品——Michaelmas(1977年),小说描写了一个数字化的网络世界,非常像我们现在这个年代。

可以说,真正的科幻小说是寥寥无几的。因为在已知的社会和科技推论,以及对人类状态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创作小说是很困难的。对于那些喜欢看依据现实创作的科幻小说的读者来讲,巴崔斯的作品可算最佳之选了。我把这个观点表述给了弗雷德•波尔——一位在美国科幻小说出版界呼风唤雨的全才。“我认为这个说法是对的,”波尔说。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巴崔斯用英语写作,纯粹是偶然事件:1936年,巴崔斯的父亲提出到巴黎任职,未获得上级的批准,而被派到了纽约。到了1940年,立陶宛成了前苏联的一部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当然就没有资格派外交官了。为了在大萧条时期的美国生存下来,父母不得不在新泽西的农村办了一家养鸡场。采访过程中,巴崔斯在回忆那个农场时微微一笑,说“那里很凄凉。”他正处于转移性黑色素瘤癌症晚期,靠氧气输送管才能勉强呼吸,输送管不时发出轻微的呼吸声,在他说话时越发明显。

“我人生的最大转折点来自于我家附近的杂货店女老板安德森送给我一摞没卖出去的杂志,其中包括弗雷德里克•波尔主编的《新奇科幻》,”巴崔斯说。他6岁时阅读《鲁宾逊漂流记》自学了英语,还看过《飞侠哥顿》和《布莱克•布雷福德》等漫画书,后来又读了H. G.韦尔斯的《时间机器》和当地图书馆里的少量年代久远的科幻图书。从看到《新奇科幻》杂志那刻开始,他对科幻作品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随后他的兴趣又转向其他科幻杂志。

1940年代,除了收音机外,杂志上的短篇科幻小说逐渐受到了美国家庭的追捧,成为重要的娱乐休闲方式。科幻小说以价格最便宜的杂志为媒介扎根于美国——这些杂志中主要的一本要数《新奇科幻》。巴崔斯很晚才在那摞书里发现有一本《新奇科幻》,因为书的封面没有手持激光枪的男主角,也没有身材丰满的女主角。“我最后才捡起《新奇科幻》这本书看,因为它看起来不像是科幻杂志。”巴崔斯对我说。《新奇科幻》的编辑约翰·W·坎贝尔召集了一批作家如罗伯特·A·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等为这本杂志定期创作科幻小说,这些作家的名字对读者来说就代表着科幻。这本杂志给生活在新泽西的穷乡僻壤的巴崔斯以启示,使他在11岁时就决定将来要做一名科幻小说作家。


登月之行:巴崔斯称这部作品“耗费了大量精力”。野蛮月球这一作品名来源于出版商,巴崔斯原本希望使用游客止步(源于他在新英格兰看到的一个墓碑碑文)或死亡机器作为书名。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创业

他为何做这个决定呢?“我不知道。”他说。面对我随后提出的一连串问题,他努力寻找着答案并亲切地回答我。 “我是个作家,我写得很好。就是那样吧。”他难道不知道这行很难赚钱吗?“我那时候不在乎报酬。”16岁上大学后,理想还一如从前吗?“从未改变。”21岁时,他的第一篇科幻作品被《新奇科幻》采用,之后的创作计划是怎样的呢?他停顿了几秒,随后语气坚定地说:“我没有日程表。我只是想写,而且很能写。”在他看来,谁是最优秀的科幻作家?“我。”巴崔斯不假思索地回答。

放下电话,我想起了巴崔斯在他的成名作《谁?》的结尾写下的一句话,“有那么一会儿,他的声线饱含深度,仿佛年轻时经历种种艰辛后完成的辉煌往事又历历在目。”我们之间的谈话比原定时间要长一些,虽然期间巴崔斯尽力表现出自己专业的一面,就像他尽力做到一名好丈夫、好父亲、可靠的朋友,可信的同事一样,但我痛苦地发现,病魔已使他的回忆变得异常艰难。但他依然证明了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对自己的志向——做一名艺术家,科幻小说家——绝对严肃地看待。三天后,他在家人的陪伴中悄然离世了。

有人说,把科幻小说作家当真是件荒谬的事,因为科幻小说只是青少年读物。尽管《时间机器》这样的科幻小说连一个8岁的小孩都能读懂,但其中包含的对遥远的过去和未来的技术的猜想却是值得成年人借鉴的。以科学家的精神思考过去未来,置身于宇宙的广阔之中,人只不过是其中渺小的一粟罢了。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西德尼•科尔曼(巴崔斯的朋友和科幻小说迷)这样说道:“我向你保证,从事科研的原因之一,尤其像我所研究的科学,就是因为科学让你的大脑放松,获得一种奇特的感觉。这种感觉也是科幻小说带给我的。”

对科幻小说的另一个指责是,它缺乏人物塑造。在这点上,批评家们的态度更加强硬。巴崔斯指出,这个问题不单在于科幻作家牺牲人物塑造,过于注重情节,也涉及另一点:当独特的人物出现在独特的情节时,读者会不明白什么对这些人物来说是正常的,以及这些人物的行为(如果有的话)是如何反映人类(或外星人)状况的。但他也表示,一个用心的科幻作家会巧妙地塑造出形象丰满的人物。

科幻作品应该是什么样?巴崔斯精于小说的写作,他的短篇小说以传统的方式开头,之后情节一步步深入。比如,《夏日的终结》(1954年)探讨了永生、记忆和身份的内在局限问题;《谁都不在乎格斯》(1955年)塑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孤独超人的形象;1959年发表的《远处的引擎声》(1959年首次发表,之后再版)反映了一个人们反复采用的主题:遭受严重伤害的人会无所不用其极地谋求生存。

《谁?》围绕着一个身心严重受损的主人公展开故事:科学家马尔蒂诺的实验室发生了爆炸,他因此受了重伤。他的实验室在欧洲,接近苏联的边界,所以苏联人救了他并对他实施了改造,给他戴上了金属面具,换上了一条机械手臂并释放了他(小说将美苏冷战最对立的时期设定为20世纪80年代)。既然苏联知道马尔蒂诺之前正在进行具有战略性重要意义的科研,为什么还要放他回来呢?对于情报员罗杰斯来说,问题就在于,若这个神秘人物确实是马尔蒂诺,就要让他尽快重返工作,若他是个冒充者,则必须让他离得越远越好。全书采取了角色导向的方法,罗杰斯对马尔蒂诺的密切监视和马尔蒂诺先前的生活场景在各章节中交替出现。巴崔斯还将自己的生活阅历融入到其中:苏联间谍头目Azarin的原型是他那曾做过军事情报员的父亲,描写马尔蒂诺早年生活的情节则参照了巴崔斯作为移民的儿子的经历。小说的最后,虽然改造使得人们难以辨认马尔蒂诺的真假,但真正的原因却在于他狭小的内心世界和儿时的孤立——性格的原因使人真假莫辨。

在证明科幻小说也能以人物为导向进行创作之后,巴崔斯又用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创作了《野蛮月球》。故事发生在1959年,美国政府出资进行了一项秘密计划,使宇航员到达了月球的另一端,并发现一个巨大的、非自然形成的建筑物,任何踏入其中的人都会丧命。调查此建筑的任务落到了科学家霍克斯身上,霍克斯为此发明了物体传送机——实际上是物体复制机,经它扫描过的地球人先被毁灭,而后由扫描信息生成此人的两个复制品,一个成形于地球上的复制器中,另一个成形于月球上的“接收器”。这些复制人起初拥有相同的意识,之后会因经历不同而改变。

《野蛮月球》再次回到了巴崔斯的身份和记忆主题上,同时增加了死亡和爱情。但这里的简单描述无法勾勒出原文的奇特风格,原文只写人物看到的事和说过的话,丝毫没有描述他们的内在心理状态。这种行文风格的开创者有海明威、达希尔•哈米特等作家,多见于语言强硬无情的散文中。巴崔斯是第一个把这种写作方式应用于科幻题材上的人。霍克斯计划让复制人深入月球建筑物中一探究竟,他们死后,在地球上的另一个相同复制人会保有他们的记忆。而霍克斯面对的难题在于,生存在地球上的复制人在感受到死亡经历后会变得紧张和精神分裂。霍克斯认为只有不正常的人才有可能不被那种经历逼疯。他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阿尔•贝克。贝克曾做过伞兵、刺客、跳高滑雪运动员、登山者,是个有十足男子气概的人。

故事向前发展,贝克的月球复制人一次次地踏入“死亡地带”,一个个地接连死去,而贝克并没有因此精神分裂。导致死亡的月球建筑物可能使人无法理解和解释得通,但那不是小说的重点。霍克斯告诉贝克,“或许是外星人把跟我们的番茄罐差不多的东西丢在了月球上而已。难道把番茄罐丢到甲虫的洞穴附近被它发现,这只甲虫能理解它为什么只能从罐子的一头进去吗?”故事主要是讲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他们的意图,表现其病态心理:霍克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贝克空有一副皮囊,等等。

然而,霍克斯也有心思柔软的一面,这也是小说一开始的立意。霍克斯邂逅了一个年轻的姑娘,并向她敞开了心扉。在小说的结尾,当贝克马上就要到达建筑体的最深处时,霍克斯的复制人也加入进来,与贝克共同走完这最后一程。他们活着走了出来,但霍克斯告诉贝克他们不能回到地球去——地球复制人生存的地方容不下他们。于是两人最终死在了月球上。在书的最后一段,地球上的霍克斯发现手中握着一张纸条,“字迹模糊,但霍克斯却看得很清楚,那是自己的字迹。不过无论是否看得清,他都知道上面写的是 ‘代我向她问好。’”

巴崔斯的另一部杰作是《Michaelmas》。主人公Laurent Michaelmas表面上是个富有的中年新闻主播;但在20年前,他是个反主流的计算机黑客,他的Domino程序逐渐发展成了有意识的人工智能,穿梭于全世界的数字网络中。Domino让Michaelmas成了隐藏的世界主宰。身份这一主题再次出现。死去的宇航员复活了——当然那是个复制品——Michaelmas也一样是复制的。《Michaelmas》有四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他是巴崔斯的写作技巧发挥到极致的一个例子:语言极具文学气息,隐喻和明喻俯拾即是,叙述口吻从第三人称不动声色地转换成了第一人称。故事人物设计精彩,奥塞梯宇航员、上了年纪的记者、土耳其轿车司机等等,虽寥寥数笔而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故事情节紧凑,所有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横穿三个大陆。第二,关于Michaelmas这个人:用艾克顿勋爵的话来说,即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伟人大多都不是完人。然而,Michaelmas的伟大并不为人所知,他内心里依然是个仁慈而未腐败的人。第三,故事自始至终贯穿着忧郁的气息:Michaelmas始终怀念他去世已几十年的妻子,他感情冷漠,只对自己创造的Domino敞开胸怀。而我们所处的宇宙,她的诞生只是个偶然,或许只是由多元宇宙中漂浮的粒子在无意之中创造的。最后,作者通过《Michaelmas》描绘了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很少有恐怖主义、战争、犯罪,人类可以共同探索太阳系外围的行星。可以认为,巴崔斯的科幻作品表达了对美好世界的期望。巴崔斯的大部分作品半个世纪前就已发表,现已不再刊印,读者可以从在线书店或二手书店那里方便地找到。他所描绘的美好世界值得每个人为之努力,这正是科幻小说带给我们的启示。

相关链接编辑本段回目录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173
http://mittrchinese.com/article.jsp?id=3070
http://en.wikipedia.org/wiki/Algis_Budrys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奥基斯·巴崔斯 Algirdas Budrys Algis Budrys 奥基斯·巴崔斯·布德里斯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Algirdas Budrys,Algis Budrys,奥基斯·巴崔斯·布德里斯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