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1977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0-10-28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中国经济超美
中国经济超美
全球资本主义民主神话
全球资本主义民主神话
李光耀纵论中国
李光耀纵论中国
383改革方案
383改革方案
查韦斯传奇人生
查韦斯传奇人生
创富大户领域
创富大户领域
欧洲新工业革命
欧洲新工业革命
远离学术界
远离学术界
重庆不雅视频情色背后
重庆不雅视频情色背后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美国80后的价值观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显示全部]

美国80后的价值观编辑本段回目录

80后,泛指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一代年轻人。近年来,关于这一代人的生存状态、价值取向等问题频繁成为国内舆论的热点,各种新名词也层出不穷,如月光族、啃老族、蜗居族、麦兜族,林林种种,不同程度都反映了这一代人的尴尬境况。美国的80后是不是也在而立之年倍受“买房”、“找工作”的烦恼?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今年初,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发布了一份关于美国80后的调查报告,对这一代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颇具参考意义。

调查中,美国80后被要求对“买房”、“成名” 、“婚姻成功”、“做好父母”等人生的各大目标进行归类排序。类别有:最重要,很重要、不太重要和根本不重要。结果表明,“做好父母”受到最多80后的追捧,排名第一,有52%的80后认为它是“最重要”的人生目标、43%认为“很重要”;“婚姻成功”位居第二,30%认为“最重要”、52%认为“很重要”;排在第三的是“帮助他人”,21%认为“最重要”、60%认为“很重要”;“买房” 以20%“最重要”的支持率屈居第四;接下来“宗教生活”和“高薪工作”并列第五,各自获得了15%“最重要”的认可率;排在最后的是“成名”,只有1%的80后认为“成名”是最重要的事情,另有3%的80后认为它“很重要”,86%的绝大多数认为这“不太重要”或“根本不重要”。

这些数据表明,美国80后首先追求的是家庭和责任,而不是金钱、名誉和地位。皮尤中心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抽样调查,是一种定量分析,其样本是否有局限性,结果是否准确,难以百分之百断定。但是,如果在美国工作和生活,也不难从“定性”的层面感受到这些价值观在主流社会的涌动。

举个例子,美国人极其重视毕业典礼,一人毕业,常常是举家前往。毕业典礼的重头戏是嘉宾演讲,演讲人往往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人物。不难想象,在这个场合传递的价值观,对年青人影响极大,一些名流人物在名牌大学的演讲辞也因此广为流传。

奥巴马可谓其中的代表人物。2008年5月,他受邀在卫斯理大学(Wesleyan University)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他谈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他说,他刚读大学时无所事事,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后来由于他母亲和师长的影响,他开始关心公共事务。1985年,他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选择去了芝加哥的一个草根社区工作,年薪只有12000美元(当年的美国平均工资约为14500美元),奥巴马在那里工作了3年。他回忆说,没有别人为他提供的帮助,他走不到今天;但没有他自己试图去为别人和社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过程,他就不可能找到人生的方向、更不可能走到今天。他的结论是,个人的生活和公众的生活其实是不可分割的,个人的救赎取决于集体的救赎。一个国家需要改变,就需要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承担起更多的公共服务和公共责任。

如果说奥巴马是政治人物,有“说教”之嫌,不妨把视线转移到商界和学界的领袖。2007年,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主题就是鼓励毕业生去帮助他人、帮助世界减少不公平的现象。他说:“我的母亲,从来没有停止过督促我去为别人做更多的事情,你的能力越大,别人的期望也越高”。同年,因为《最后一课》而名闻世界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兰迪?波许在该校的毕业典礼上说:“你必须找到自己的激情,不能放弃……如果说我这一生学到了什么东西的话,那就是你不可能从物质和金钱当中找到激情”。激情从何而来?2005年,苹果公司的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中说:“你必须要有勇气去跟从你内心的呼唤,而不是别人的观点、外在的声音……只有找到你真正的激情和所爱,你才有可能做出伟大的工作”。但在美国人心里,伟大的工作又到底有多重要呢?几年前,当我毕业时,我的教授在毕业典礼上谆谆寄语:“事业的成功很重要,但你们要记住,不能把事业的成功置于家庭之上,人生需要的是一种平衡的成功”。

重视家庭、乐于助人,美国80后的这种价值观,其实和上几代美国人是一脉相承的。皮尤中心的调查表明,从上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做好父母”就一直名列榜首,是近4代美国人一致的、最重要的人生目标。至于“帮助他人”,在30岁以上的人群中,其重要性排序和80后只有微小的差别,以一个百分点之差排在第4位。此外,数据还表明,有57%的80后在最近一年内做过志愿者,在30岁到45岁的人群中,这个比例是54%,在 46岁到65岁的人群中,是52%,几近一致。

美国的80后还有什么其它特点呢?近几年来,美国经济跌到了1930年以来的谷底,一蹶不振,不少80后一毕业就失业,跟上两代人相比,这代人的就业率是最低的,目前只有41%拥有全职工作,但调查结果却表明,绝大部分80后对前景执乐观态度;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由于信息革命的深入和渗透,75%的80后都在使用FaceBook等社交网站,83%的80后即使睡觉也不关闭手机,这些比率,都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的美国人。此外,和前几代人相比,80后更支持种族平等、跨种族通婚,对同性恋和移民的态度也更加开放。例如,有45%的80后认为“即使意味要给予黒人等少数民族优先权,也要大力推进种族平等”,而上两代人只有27%和30%的人执有相同观点。皮尤研究中心最后概括到,和上几代人相比,自信、通过信息技术紧密相连,乐于接受改变是美国80后最大的特点。

美国“80后”的担当编辑本段回目录

外面世界

转眼间,当年还是小孩子的“80后”现在已经或者即将为人父母了,作为身在美国的一个中国“80后”,我很感兴趣美国的“80后”们怎么看待爱情、婚姻、生育、子女教育这样一系列问题。

Adam是我的同事,比我小两个月,出生在1980年9月,他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美国白人:良好的教育背景、中产阶级的生活条件、信仰基督教、每个周末去教堂祷告、热爱各种各样只要是“运动”的活动……如果和我有什么不同,就是他结婚比较早,如果不是我们谈起来,我甚至不知道还像一个大男孩的他已经结婚2年多了,儿子快2岁了,他的太太比他小5岁,大学时就已经和他结婚了。由于年龄比较相仿,所以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可以聊。

“你这几年有什么打算?”我问他。“和太太享受生活,陪儿子玩,争取今年教他学会拍篮球。”他回答我。这是个典型的美国答案。美国社会比较随意,对孩子的期望似乎也没有中国社会的父母那么高,这个社会相信孩子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家长教育就成功了。如果是问中国的父母,大概每一位父母都能列出一串对孩子的梦想和期待。

“不过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马上就要有第二个孩子了,我太太已经辞职回家了,如果上班的话,她就没有办法全身心教育两个孩子了。”这也是美国社会的一个家庭特点,很多中产阶级都是男人上班,女人在家做全职家庭主妇。

“恭喜恭喜,那你太太什么时候生第二个孩子?”我问他。

他的答案绝对超出我的意料。“我们今年感恩节就有第二个孩子了,不过不是生的,而是我们从埃塞俄比亚领养的。本来我们也想从中国领养一个,但是因为手续实在太复杂,所以我们就从埃塞俄比亚领养一个孤儿。”

“为什么不自己再生一个呢?你们还那么年轻?”我问他。

“因为我们已经有一个很健康的孩子了,但是我们发现非洲有很多孤儿,正好我们的条件比较好,所以我们决定去领养一个,也没什么区别,都是我们的孩子!”

一个自己还像个大男孩一样的美国“80后”,在这个问题上的答案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虽然是一次简单的对话,但是可以看出来这个美国年轻人的社会责任感。自诩为一个观点比较现代,受过西式高等教育的中国“80后”,我不敢说自己在孩子问题上已经到了博爱的程度,我也不太认为我身边有这么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的“80后”。

想想周末看完的完整的12集纪录大片《大国崛起》,我在想,每一个大国的崛起都不是偶然,而是无数个必然的积累和合力。

中国的“80后”和美国的“80后”是未来10年世界舞台的两个主要的朋友,也是主要竞争对手,看着他们,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反思我们自己呢?(徐杰)

美国80后自称“租房的一代”编辑本段回目录

  最近看了美国民众住房情况的一系列数字,其中引起我兴趣的是美国年轻人一代尤其是80后拥有住宅的的情况。中国人所说的80后是年龄在20岁到30岁之间的人,也就是1980年至1990年止出生的人。美国没有80后的称呼,但关于80后有几个叫法,常见的是Y世代,或是称为Miliennials、Generation Next,也就是1980年到2000年之间出生的人。美国人是将20年内出生的人称为一代人,所以广义上得美国80后也就是现在年龄在10岁至30岁的人,但在有关80后的学术研究上,大多数学者往往是将焦点集中在18岁至30岁之间的年轻人。

  美国人拥有住房人群的比例按年龄段划分有很大不同,25岁以下人群,住房拥有率为23.8%。25岁至29岁人群,住房拥有率为38.0%。30岁至34岁人群,住房拥有率为52.0%。35岁至39岁人群,住房拥有率为63.8%。40岁至44岁人群,住房拥有率为69.1%。45岁至49岁人群,住房拥有率为72.2%。50岁至54岁人群,住房拥有率为76.8%。55岁至59岁人群,住房拥有率为80.4%。65岁至69岁人群,住房拥有率为81.5%。70岁至74岁人群,住房拥有率为82.4%。75岁以上人群,住房拥有率为79.8%。

  可以看得出来,美国居民住房拥有率与民众的年龄段有直接的联系,年龄越大,拥有住宅的比例越高。这说明随着人们工龄的增加,收入会越来越多,买房的基础也雄厚。这种增幅的数字也很有趣,29岁以下人群,住房拥有率从两成多到近四成。30岁到40岁以下的人群,住房拥有率从五成到六成。40岁到50岁以下的人群,住房拥有率在七成左右。50岁以上的人群,住房拥有率达到了8成上下。

  所以说,一个社会的工薪阶层都应当有某种条件去拥有自己的住房,房子面积或有大小之分、房价或有高低地差异,但绝不能说某种人群,特别是80后你就没资格有房子。美国25岁至29岁人群,也就是正正经经的80后,他们的住房拥有率为38.0%,这说明80后市有一定经济能力拥有自己的住宅的。对这一睡姿别人如何看我不知道,但美国80后将近有四成拥有自己的住房,就挺牛。因为美国年轻人买房,不会向父母伸手要钱付房子头宽,主要是向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最基本的原则是看借款人的收入和还款能力。而且30岁至34岁年龄段的人,拥有住房率激增到52%,这说明年轻人的经济实力在房价不算太高的情况下,是能够实现住房梦的。

  中国80后过去有个代名词叫做“小皇帝”,因他们大多是家中的独生宝宝,因此成为格外受宠或被看成是娇生惯养的一代。如今80后又有了另外一个代名词,叫做“蚁族”,在民众住宅商品化以后,他们成了最无能力购买住房的人群之一。

  美国人常说有个“美国梦”,而对于众多的美国80后而言,“美国梦”现在变得更加现实。根据调查,美国80后心目中最想做的“美国梦”是希望在生活中能有自己的“窝”。美国人很现实,80后也不例外,所以很多美国80后并不是大学一毕业就马上把自己的奋斗目标盯在拥有住房上,而是走了一条从“蚁族”到“蜗居”的曲线有窝之路,也就是先租房后买屋。

  瑞克大学一毕业生就在她工作的城市买下了一处集合住宅,成为一名有房族,这是他父母的梦想,也是美国人的梦想,很多移民到美国就是为了下一代能够摆脱贫困过上好的生活,而拥有自己的住宅自然也成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瑞克为自己成为有房族而感到骄傲,然而不久后她发现父母的梦想或者说父母对她生活的期待并不一定是自己的梦想。

  瑞克算了一笔帐,如果将钱用在购买住房上,她就很难有能力自己独立支付读研究生的费用,而如果晚几年购房自己不仅能够实现提高学业水平的梦想,而且以后进入高薪阶层的机会更大。因此瑞克将买到手的住房卖掉,在当地与他人一起合租一处房子,开始寻求更高的梦想。

  2010年,美国18岁至29岁的80后人数将达到近5000万人,他们面临的美国已不是他们父辈、祖辈即使是在零售店当个售货员也可以买得起住房的时代。美国经济不振、失业率高居10%以上、企业雇佣新人减少,这一切都使得美国80后在生活和职业发展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美国80后是美国几代人中接受高等教育比例最高的一代,然而他们离开大学校门也背负着最沉重的大学教育贷款债务负担。2008年美国4年制大学毕业生80%欠有学生贷款,一些人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偿还完这些贷款。

  不可否认,美国80后在大学毕业后会有一部分人有能力购买住宅,但仍有相当大一部分80后需要等待,也许几年后他们拥有更好的经济实力才能实现拥有自己住宅的梦想。美国的学者认为,80后将比他们的父辈在更长的时间里靠租房来生活。美国的次贷危机使80后意识到,如果自己经济能力不够,即使拥有了住宅最后可能会成为难以摆脱掉的负担,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现在背负的贷款债务甚至比其拥有的住宅价值还高。

  美国80后与其父辈有一个很大的不同,他们更渴望在城市中生活,而对郊区的生活不感兴趣。但城市的生活费用和住房成本也高,这对80后在城市中能够拥有自己的住宅更是一种挑战。美国的住房市场预测报告认为,80后目前正处于一种过渡时期,他们在建立自己的经济基础,从短期来看80后人群将会以租房为主,但经过几年之后他们会有较为稳定工作和收入,那时他们就会成为购房的主力军。

  27岁的戴夫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从事律师职业,目前他在一个大城市与他人一同分租两室一厅的公寓。戴夫说,城市生活对年轻的单身很好,但如果要结婚和抚养孩子还是在郊区生活更加适宜。他认为美国80后和上一代最大的不同是,父辈们结婚较早,这使得购买住房和养育孩子成为他们生活的最主要目标。而80后结婚年龄大大推后,很多人想要在30岁后才结婚,因此他们对拥有自己的住宅的迫切感不如父辈们那么强烈。而美国80后与父辈们另一个不同点是,他们不会像父辈一样对在一家公司工作一辈子那么死心塌地,而是会不断寻找高薪和自己最喜欢的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想过早地让住房束缚住自己的手脚。

  从乡下和郊区来到大城市,美国的80后也在人生和社会的舞台上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他们是一个国家未来的希望,也将成为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然而目前,美国的80后在住房上只能被称之为是“租房的一代”。

美国“80后”购房现状编辑本段回目录

美国“80后”购房现状:负债难还房贷难借

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日尼瓦城,建筑工人正在建造新房子。 美国“80后”购房现状:负债难还房贷难借

2009年9月,美国匹兹堡市中心发生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抗议者手持争取就业权利的标语。(资料图片)

开篇语

80后买“蜗居”、年轻人找工作、BRT运营、官员“收礼”、河涌治理……这种种民生热点问题,关系千家万户,牵动你我之心。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些热点问题在其他国家同样存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今日起,国际部推出“热点问题看他国”专题,将视线转移到国外,看看各国政府和民众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又有怎样的智慧和经验可供借鉴。

本报讯 目前,拥有房子的美国人比例从上世纪50年代的55%上升到2008年的67.8%。拥有房子人数的上升,也让美国80后的年轻一代认为,拥有一间房子是真正成熟的标志。

但对于很多美国80后来说,不仅要努力还清大学学费债务、支付日益上涨的医疗保险费,而且可能连饭碗都难保,因此,拥有自己的房子对他们来说,似乎更是遥不可及。

25岁~29岁美国人四成人有房产

从美国统计局2008年官方数据看,25岁~29岁年龄层的美国人中,40%有自己的房子;25岁以下人群中,23.6%有自己的房子;35岁以下人群中,41%有自己的房子。

在美国,结婚和生子仍是很多人买房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美国已婚家庭中,年龄在25岁~29岁间已婚夫妇中,有58.7%有房;25岁以下已婚夫妇中37.3%有房;35岁以下已婚夫妇62%有房。

年龄在25岁~29岁间的单身男士中31.9%有房;25岁以下单身男士中24.1%有房;35岁以下的单身男士31.3%有房。单身女士相应的比例分别为24.7%、17.3%和24.4%。

个人住房开支约占收入三成

美国劳工数据局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美国人平均税前年收入为63091美元,用在住房的开支最大头,平均为16920美元,占27.8%。

25岁以下的美国年轻人每年花在住房上的开支占收入约31.2%,25岁~34岁美国人的相应比例为31.1%。

对于美国80后买房,美国理财专家马尼沙·萨克尔建议,他们买房的价格不应超过家庭年收入的3倍,此外还应准备大约两成的首付款。萨克尔说:“一对夫妇买房前,应准备好充足的应急现金。在目前经济环境下,应急金应该能支撑至少一年的基本生活。”

美国非盈利机构Qvisory最近的调查发现,美国18岁~29岁的年轻人当中,约有20%的人失业。此外,随着学费上涨,美国80后大学毕业后背负的债务要比父辈多。为此,很多年轻人只能选择和父母住在一起。

10%的美国年轻人因工作不稳被拒贷

Qvisory财政主管吉纳·格兰兹表示:“美国年轻一代正面临这样的危险:他们不仅比父辈更难找到满意工作,而且还可能要花数十年的时间才能还清身上的债务。”在经济不景的环境下,美国80后工作不稳定,这使得银行不愿贷款给他们买房,很多年轻人因此越来越难实现买房梦。

美国房贷代理公司Loan Market收集的2009年上半年的数据显示,在18岁~30岁的房贷申请者当中,超过10%的人在“工作稳定要求”指标上未能达标。

通常,美国80后买房时只支付不到两成的首期,剩余房款需要向银行借款,这使银行对他们的贷款申请审批更严格。

Loan Market公司财政主管卢萨顿说:“对于首付不到两成的申请个案,银行往往要求申请者为目前雇主工作至少一年,或在目前的行业连续工作超过2年。因此,对于工作不稳定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获得银行的贷款难上加难。”

个案采访

稳定的职业是买房前提

对象:卢比·马肯纳(Robbie Mckenna)

职业:投资顾问

年龄:30岁 婚姻:单身

年收入:7万美元

房子:去年买房,120平方米两卧室公寓,总额18万美元,首付3.5%,银行贷款按揭30年,月供1350美元。

汽车:Nissan Maxima 买时价格2800美元

本报讯(记者王希怡)马肯纳在波士顿郊区一家投资顾问公司从事投资顾问和证券经纪工作4年,拥有体面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马肯纳估计自己收入水平超过同龄人平均线。他告诉记者,虽然有同行赚得比他多,但相对他们付出的工作时间会更多,承受压力更大。

买房实现自由

相对于每个月近6000美元的收入来说,马肯纳觉得自己买房与还贷还算轻松。他表示,在美国,贷款机构提供各种贷款方案,买房的门槛并不算高,但是一个重要前提是:一定要有稳定的职业。

未婚的马肯纳认为,买房是实现独立和自由的重要一步。此外,从投资角度看,他觉得置业是一项很不错的长期投资选择。

40岁才是“坎”

尽管马肯纳身边不少同龄人都纷纷置业或将置业,但他并不认为房子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他说,不少美国父母愿资助子女支付首期,但子女并不会将之视为理所当然。

迈入30岁对马肯纳来说不算是“一道坎”,虽然不少人在30岁时觉得“老了”,但他认为,30岁的自己比20岁时有更多人生经验,更懂得规划将来。马肯纳告诉记者,美国人大多数认为到40岁了才是转折点,才是“人生走下坡路”的开始。

四大对策应对买房

对策1:调低期望值

虽然现在美国80后面临的挑战比上几代人多,但部分的问题根源在于期望值太高。据美国在线杂志Slate报道,现年29岁的詹尼菲尔与丈夫一起买了一套两房的公寓。但是,詹尼菲尔很担心自己在未来至少十年内无法生小孩,原因是他们买不起大一点的房子。

事实上,在世界一些国家,拥有一套两房公寓已经是很奢侈的事情。

对策2:不跟上一代人比

贝斯·卡布林(Beth Kobliner)曾写过一本书,就二三十出头的年轻人给出理财建议。他认为,美国80后首先要学会不要跟前几代人比。

卡布林认为,新一代年轻人成长在美国经济最繁荣的年代,如今面临逆境,年轻人需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卡布林说:“看着父母的房子不断升值,年轻人对‘过得好’标准有过分的期待。”

对策3:结婚生子不一定买房

20多岁的吉曼兹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是一名评论专栏作者。他表示,他和太太以及女儿住在一间两卧室的公寓里,生活节俭,但他们并不在意。Jae说:“我们很厌倦听到人们说结婚或有孩子就必须买房。是的,那样很好,但很奢侈……特别是对现在的环境来说。”

对策4:少背信用卡债

46岁的托马斯·麦克尼斯是美国X一代的代表。她说:“我看到太多年轻人在透支自己的生活,依靠信用卡购买超出自己支付能力的东西。”对于负债,麦克尼斯有自己的深刻教训。她和丈夫曾背负1.8万美元的信用卡债务。“我们每次走向邮箱时心里都在发抖。那种恐惧收到账单的感觉至今仍在。现在,我们只用储蓄卡付款,我们不买我们买不起的东西,感觉轻松多了。”

 参考文献编辑本段回目录

http://dongxi.net/b036W
http://finance.qq.com/a/20100119/002090.htm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美国80后的价值观 美国80后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美国80后,美国“80后”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