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聊心理学编辑本段回目录

网上原帖编辑本段回目录

80后网友泡网十年 总结出“聊天定律”编辑本段回目录
“喜欢把‘哈哈’挂在嘴边的人大部分都是比较豪爽开朗的人……最讨厌的就是‘呵呵’的人,他/她的心里已经把你判定为比陌生人还陌生的人了……喜欢 用‘……’和‘。。。’的人心底大多比较柔软,没有坏心眼……”日前本报的报道《网聊习惯能读懂一个人》援引了网友“天亮天黑”的一篇“技术帖”《QQ聊 天习惯浅谈》,其中他的分析让习惯了网聊的网友们不禁“心有灵犀”,也引起了我们相当多读者的共鸣。昨天记者联系到了这位网络“心理分析师”,原来网上热 传的仅是他分析的一部分内容,他目前又推出了《QQ聊天习惯浅谈(下)》,从聊天速度、打字习惯等方面继续剖析屏幕对面的你——
喜欢用“~”,个性有点不靠谱
“天亮天黑”的《QQ聊天习惯浅谈(上)》在豆瓣上首发后,已有数万网友点击,数千网友跟帖,很多网友对于他的分析极为“感同身受”, “(下)”大部分也是根据网友们的进一步“追问”和“探讨”写成——“好多网友提到了喜欢使用‘~’这个符号说明了什么心理。这个,实在是不好说,因为我 平生最爱的就是这个小波。爱用这个符号的人似乎遍布全球各地,相对于做事严谨的人来说,他们大部分都活得比较随性,热衷于积极乐观的生活,普遍都还具有一 颗经久不衰的童心。不好的一面当然也有,那就是偶尔会办一些不太靠谱的事,甚至还会有推卸责任的坏习惯。”
“还有网友提到不喜欢用。。。和……,他们喜欢用…,是把省略号去掉一半。这类人做事比较保守,潜意识里偶尔会有追求完美的小心思。性格上大部分都比较温和,会比较在意对方的感受,同时更在意的是自己在网络上的形象”……
在帖子里,他还提出一点忠告:“尽量不要选择自己的真实照片来作为网上的头像。原因有很多,最具有说服力的就是连人肉搜索的初学者们都可以通过你的真实头像挖出其他的一切信息”。
打字超快的,可能喜欢你哦
在《QQ聊天习惯浅谈(下)》当中,“天亮天黑”集中分析了打字聊天速度中透露出的信息——“聊天时最普遍的一种情况就是说话像连珠炮似的人, 跟他们聊天,QQ可以一直响个不停……他们并不需要你的认同,但你如果在每一句后都跟上一个‘嗯’或者‘然后呢’,他们也会非常高兴……他们可能在现实里 遇到陌生人时都有些不善言谈,除非遇到了非常好的朋友”。
而他分析的很多“网络红人”的特征则是幽默,“有的人打字并不是很快,但说的话却幽默风趣,这样的人大部分都比较有城府,下次再遇到的话,你可 以将他/她刚刚说出的比较有意思的话利用google或是baidu搜一下,有可能会是别人的牙慧。如果任何搜索引擎都搜不到,而这个人的话又确实很有意 思的话,这起码可以说明一点,他是个精神成熟的老网虫,可惜思维有点儿慢,故作一下幽默得耗死不少脑细胞。不过,这批人后来大部分都在微博上成名了”……
另外一类则多半发生在20岁以下年轻网友当中,“如果碰到打字超快的,让你连回复都插不上话的,那么恭喜你,他/她对你应该是很有好感的。他们 打字偶尔还会有错别字,隔两三句就会发一个表情作为挑逗的讯号。有时候,说话,并不只是为了说话,互相用表情回复上几十个回合的事儿也经常会在他们之间发 生”。
他是有十年网龄的“80后”
犀利、准确、入木三分……对于这篇分析技术帖,尽管作者本人自谦“这篇分析肯定相当片面”,但多数网友表示“有意思”“有道理”“值得参考”。那么能如此准确地分析出众多网友心里状态和性格特点的作者“真面目”是怎样的呢?
昨天记者通过msn联系到了“天亮天黑”本人,他告诉记者,曾经做过记者,不过现在转行做广告了,对于这两篇在网上被疯狂转载的帖子是怎么分析 出来的,他表示:“大众的心理非常容易把握,尤其是这种贴近现实的……其实具体也没什么头绪,都是平时和朋友聊天聊出来的,后来和喜欢研究心理学的朋友一 分析,就写出来了”,他透露自己几乎是一气呵成写好的,因为很多是自己的聊天感受,他告诉记者,自己有差不多快十年的网龄,“我的工作需要每天都要上网, 除了工作八小时,回家后基本也有两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在网上干一些私事,比如写博客”,当然也每天都会通过各种聊天工具聊天,“现在被360闹的都不敢用 QQ了,咱们这不是正拿MSN聊呢。我对熟人和网友之间的唯一区别可能就是跟后者聊天时会更认真一些,其他的没什么不同”。至于自己的聊天习惯,他说自己 很少用网络用语,“很多网络流行语开始流行的时候,就都有点用滥了的感觉”,最后记者问到这位看似成熟老道的网友年纪,他用了聊天当中的第一个语气词, “哈哈,我是80后!”
心理按摩还是精神鸦片 网聊心理完全揭示编辑本段回目录
不经意间,网络已经成为很多人交往方式的延伸和生活的组成部分。记者近日对网络聊天做了一次调查???中年人成为聊天室主力军的现象及网聊美丽诱惑背后诸多的陷阱,这些再次告诉接近它的每个人不应在其中迷失了自己……

西安每天上万人上网热聊
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网络聊天这种新生事物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并以其前所未有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网民成为它的忠实喜爱者。记者近日利用Google进行搜索,与聊天有关的网站信息竟多达512万个。
以新浪聊天室为例,这个聊天室最多时曾同时容纳6万多人在线聊天,平时则约有两万余人同时在线聊天。古城热线的某个聊天室最高在线400余人,注册用户则达31万人。据业内人士估计,全国每天上互联网聊天的用户约在上百万人,西安地区则达上万人。综观各网站,目前热门聊天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城市命名的聊天室,这类聊天室主要聚集了同一个城市的网民,如新浪的“北京紫禁之巅”、“上海不夜天”、“古都西安”等;另一类则为情感类,如“激情四十”、“未婚者禁入”、“缘份的天空”、“三十岁浪漫”等,这里往往是“客满为患”(一般500人为客满)。
中年人是聊天室主力军
与人们印象中大相径庭的是网络聊天室的常客并非是思想前卫的青少年,40岁以上中年人实际才是聊天室的主力军。据记者近日获取数据显示,在全国聊天网各聊天室中,“十六岁花季”有12人在线,“二十出头”有21人,而“四十知天命”却有136人,“激情四十”346人,“四十岁铂金”210人,“四十岁黄金”390人,“五十夕阳红”198人,“五十岁钻石”85人,“三十岁的浪漫”95人,“30情怀”367人,“三十男女”192人,可以看出,40岁以上聊客占到绝对多数。
据对网易、腾迅、全国聊天网、新浪、古城热线、TOM聊天站等网站近日晚间在线聊客总数及所在聊天室年龄段进行粗略地统计分析,18岁以下聊友为769人,仅占全部聊天人数9.5%;19~29岁共1076人,占13.29%;30~39岁2071人,占25.59%;40岁以上4177人,占到51.61%,为人数最多的年龄段。
新浪聊天室《古都西安》网管是一位有多年网龄的资深网民,据他介绍,26~45岁是他主管的聊天室的主要来客,大家谈论话题天南地北、无所不包,但主要的还是谈论感情话题。
由于上网聊天并无什么难度,只要能够打字,便可轻易掌握,因此聊客们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一般多为有条件、有时间经常接触网络的人,例如白龄、自由职业者、公务员、大学生等。上至大学教授、博士,下至家庭妇女都可能成为聊天高手。记者采访到一位网民,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是一位专业汽车司机,但绝对是位聊天高手,他同时拥有多个QQ号,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能上网的电脑,他便在第一时间打开网络上网聊天。
网名与聊天目的
在生活中人只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但在网络上人们却可以随意给自己取名,并任意改变,因此网络人名稀奇古怪,有的取名委婉含蓄、诗情画意、不露锋芒,有的取名则非常直白,从名称中透露出他们上网聊天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据分析,以人们上网聊天的目的来分,大致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寻找物质及金钱者。
这类人多为为学费所困的大学生或是不愿自食其力的男女青年,其中也混杂着个别利用网络进行性、钱交易的卖淫者。
记者采访到我市南郊一高校大三自考女生陈某,她来自农村,每年1万多元的学费对她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她刚开始上网只是与中学同学聊天,并无其他想法,网上也曾有男人提出“给钱见面陪聊天”,但她并未轻易与网友见过面。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口袋中只剩下10元钱时,而这10元钱是她那个学期的全部生活费,她才萌发了利用网络聊天结识一个能给自己支付生活费的男人的想法,没多久她就结识了一个名为“老总也聊天”的人,在网上他们谈好了条件,陈某同意做情人,前提是他给小陈在自己公司安排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现在小陈即将毕业,她打算攒够钱后自己开公司。
第二类:寻性者。
这类人以男性居多,例如“小弟好寂寞”、“好男色哥”、“出差寻情男30”、“三千找美女过夜”、“付酬找女当xing伴”、“派驻男的渴望36”等。一位男大学生在网上自述,他通过网络聊天专门结识30岁以上女性,曾经与多名女网友发生过性关系,并称自己“非常受这些中年女人喜爱”。
这两类人实际将聊天室变成了寻欢作乐的温床与联系渠道,为杜绝此类不健康行为的发生,目前一些知名的大网站对聊天室都加强了管理,目前这两类聊客在所有聊客中所占比例在下降,据估计,其数目约占到10%左右。
第三类:交友征婚者。“牵手今生女32”、“好男征婚”、“单身钻石男”等。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认识的人是有限的,通过网络可以扩大社交半径,通过聊天结识到好朋友或是终身伴侣的例子也不少见。
第四类:寻情者。“老总诚找情人”、“真诚情人男40”等。
此“情”多为婚外情,现实生活中许多中年人的婚姻因各种原因已失去当初的美好,对现实不满而又身陷围城的他们希望通过聊天室能够结识一位网上甚至生活中的知音或情人,以弥补生活中的缺失,这也是目前中年人热衷上网聊天的原因之一。西安一位34岁的女性白领,丈夫整天忙于交际应酬,她通过网络与一位厦门的网友相恋,在网络上交往了一年后,男网友赴西安同她见面,见面后其貌不扬的网友却令她无比失望,她总结说:“网恋就像出天花,一些你追求、向往的东西其实只不过是雾里看花,神秘的面纱揭掉后,你会发现你曾经神往的东西原来是那么的平常。”
第五类:排遣寂寞与放松方式之一。
这类人的网名无太明显“标记”,他们大多是根据心情、事物随意而取。他们上网聊天仅仅是出于一时无聊或将之当做放松休息的一种方式而已。
第六类:好奇者、随大流者等。
探析网络聊天心理“症结”
记者走访了西安大康心理保健院的心理咨询师窦小玲,窦女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网络就像梦境,而人是不需要对梦境负责的,梦是被动的,网络却是可以控制的,现实生活中的禁忌、约束等你不想要的东西在网络上你统统可以去掉,却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这正是无论成人、小孩都被网络聊天所吸引的地方。举例来说,一位受过高等教育、众人瞩目的已婚男士,出于社会层面、文化层面等原因,日常生活中他是不敢对一位女士诉说自己的感情历程及对性的理解的,但在网络中他却可以随心所欲,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上的人其实更真实。对中学生来说,由于繁重的课业压力,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几乎没有乐趣可言,上网聊天成了他们放松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他们发泄着自己的压力。
任何事物产生自有产生的土壤。一个具有自控力、心理健康的成年人上网聊天可以是说一种“心理按摩”,与日常生活中喝茶聊天、打牌、洗脚等一样是一种放松方式,他带给人们心理的舒适,这是有利的。但一些心理不够健康、爱逃避、不爱负责任的人则容易对网聊产生依赖,使网聊成为“精神鸦片”,使自己变成它的奴隶,被它牵着走,影响到正常的生活,这则是不可取的。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自控力差,缺乏识别能力,家长应引导孩子少上网,平时多给孩子增添一些从现实生活中可以获得的快乐,让孩子的生活多姿多彩起来。总之,网络聊天并非洪水猛兽,对待它应采用趋利避害的态度,使它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