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人物 企业 技术 IT业 TMT
科普: 自然 科学 科幻 宇宙 科学家
通信: 历史 技术 手机 词典 3G馆
索引: 分类 推荐 专题 热点 排行榜
互联网: 广告 营销 政务 游戏 google
新媒体: 社交 博客 学者 人物 传播学
新思想: 网站 新书 新知 新词 思想家
图书馆: 文化 商业 管理 经济 期刊
网络文化: 社会 红人 黑客 治理 亚文化
创业百科: VC 词典 指南 案例 创业史
前沿科技: 清洁 绿色 纳米 生物 环保
知识产权: 盗版 共享 学人 法规 著作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创建新词条
科技百科
  • 人气指数: 2664 次
  • 编辑次数: 1 次 历史版本
  • 更新时间: 2011-10-30
高兴
高兴
发短消息
相关词条
2017苹果十大期待
2017苹果十大期待
苹果生态系统
苹果生态系统
苹果三大园区
苹果三大园区
苹果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
苹果市值突破7000亿美元
苹果手表
苹果手表
苹果移动支付
苹果移动支付
苹果公关部门大起底
苹果公关部门大起底
揭秘苹果大学
揭秘苹果大学
2014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
2014年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
苹果设计团队震荡
苹果设计团队震荡
推荐词条
希拉里二度竞选
希拉里二度竞选
《互联网百科系列》
《互联网百科系列》
《黑客百科》
《黑客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舆情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网络治理百科》
《硅谷百科》
《硅谷百科》
2017年特斯拉
2017年特斯拉
MIT黑客全纪录
MIT黑客全纪录
桑达尔·皮查伊
桑达尔·皮查伊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阿里双十一成交额
最新词条

热门标签

微博侠 数字营销2011年度总结 政务微博元年 2011微博十大事件 美国十大创业孵化器 盘点美国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盘点导师型创业孵化器 TechStars 智能电视大战前夜 竞争型国企 公益型国企 2011央视经济年度人物 Rhianna Pratchett 莱恩娜·普莱契 Zynga与Facebook关系 Zynga盈利危机 2010年手机社交游戏行业分析报告 游戏奖励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表现 主流手机游戏公司运营对比数据 创建游戏原型 正反馈现象 易用性设计增强游戏体验 易用性设计 《The Sims Social》社交亮 心理生理学与游戏 Kixeye Storm8 Storm8公司 女性玩家营销策略 休闲游戏的创新性 游戏运营的数据分析 社交游戏分析学常见术语 游戏运营数据解析 iPad风行美国校园 iPad终结传统教科书 游戏平衡性 成长类型及情感元素 鸿蒙国际 云骗钱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2011年政务微博报告》 方正产业图谱 方正改制考 通信企业属公益型国企 善用玩家作弊行为 手机游戏传播 每用户平均收入 ARPU值 ARPU 游戏授权三面观 游戏设计所运用的化学原理 iOS应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原则 硬核游戏 硬核社交游戏 生物测量法研究玩家 全球移动用户 用户研究三部曲 Tagged转型故事 Tagged Instagram火爆的3大原因 全球第四大社交网络Badoo Badoo 2011年最迅猛的20大创业公司 病毒式传播功能支持的游戏设计 病毒式传播功能 美国社交游戏虚拟商品收益 Flipboard改变阅读 盘点10大最难iPhone游戏 移动应用设计7大主流趋势 成功的设计文件十个要点 游戏设计文件 应用内置付费功能 内置付费功能 IAP功能 IAP IAP模式 游戏易用性测试 生理心理游戏评估 游戏化游戏 全美社交游戏规模 美国社交游戏市场 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 Facebook虚拟商品收益 Facebook全球广告营收 Facebook广告营收 失败游戏设计的数宗罪名 休闲游戏设计要点 玩游戏可提高认知能力 玩游戏与认知能力 全球游戏广告 独立开发者提高工作效率的100个要点 Facebook亚洲用户 免费游戏的10种创收模式 人类大脑可下载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20位硅谷企业家 做空中概股的幕后黑手 做空中概股幕后黑手 苹果2013营收 Playfish社交游戏架构

乔布斯四段人生 发表评论(0) 编辑词条

目录

乔布斯四段人生 编辑本段回目录

  100年后的乔布斯

  Think Different的广告词也许是给乔布斯最好的悼词。

  撰稿/卞 宁

  当今最成功的商业奇才、产品经理、跨界艺术家、时尚领袖、极致偶像,56岁的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于2011年10月5日病逝。

  这一天,终于到来时,如人们所意料的,全世界感到悲伤。

  在美国,如同一个月前9·11十周年纪念,《时代》、《布隆伯格商业周刊》、《新闻周刊》、《纽约客》等等,乔布斯的去世占领了所有著名杂志的封面。

  在中国,他同样横扫了都市报纸们的头版。苹果产品的粉丝们,以及更多的对乔布斯不那么熟悉但受到周围环境影响的人们用各种自媒体悼念乔布斯,就像他们在最近的4年中,或早或晚,纷纷抛弃手中的诺基亚手机,换上iPhone一样。唯有如此,才可以保证他们没有落伍于时代,并且维持中产以上的生活品位。

  仅仅2个月前,在经历连续13年的辉煌发展奇迹后,苹果超越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在乔布斯离世1天前,最新一代的iPhone 4S手机发布。乔布斯在人生乐章的最高潮戛然而止,这对完美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不算遗憾的结局。

  iQuit,乔布斯的最后一款产品。

  四段人生

  乔布斯的人生鲜明地被三次创业划分为四个阶段:

  1955-1976,叛逆的青春期。嬉皮士,左派,大一就休学,却旁听书法课,吸食当时时髦的迷幻剂LSD,喜爱《全球目录》(The Whole Earth Catalogue)杂志,对艺术和科技各种感兴趣。后来去印度旅行,皈依佛教。

  1976-1985,创业。1976年愚人节,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自家车库里成立苹果公司。此后,苹果公司最著名的产品是Apple II和Apple Macintosh,在PC领域风头无二。1980年,公司IPO,乔布斯24岁成为亿万富翁。直到1985年,与董事会意见不合的乔布斯被苹果解雇。

  1986-1996,从头开始。经历失业后短暂的迷惘,但从头开始的轻松感取代了保持成功的沉重感。乔布斯创办NeXT公司重新出发,收购卢卡斯的动画工作室成立皮克斯(Pixar)。与妻子劳伦结婚。

  1996-2011,黄金年代。1996年,苹果买下NeXT,一年后乔布斯重回苹果担任顾问。那时的苹果在个人电脑领域在微软面前一败涂地,1996和1997两个财年亏损了18亿美元,几乎被宣判死刑。但是,NeXT开发的技术成了苹果重新崛起的核心。皮克斯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动画制作室,他们最知名的作品是《玩具总动员》,2006,乔布斯把皮克斯作价74亿美元卖给了迪斯尼。

  1998年扭亏为盈的苹果开始了新的传奇,并且取得了为世人所公知的成就:1998年的iMac,最畅销的个人电脑;2001的iPod音乐播放器和2003年的iTunes音乐商店,改写唱片工业的历史;2007的iPhone,智能手机的革命;2010年的iPad,全球第一款真正叫座的平板电脑;2010年的iPhone4,横扫全球的流行文化符号。

  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这些苹果的手下败将是乔布斯商业成功的最好诠释。

  百年之后

  如果,过10年,再评价史蒂夫·乔布斯,会是怎样的情况呢?再过50年、100年呢?

  1997年,苹果推出了以Think Different为主题的广告,刚刚重回苹果的乔布斯亲自配音。在那则长度为一分钟的著名广告里,科学家爱因斯坦、歌手鲍勃·迪伦、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歌手约翰·列侬、建筑师富勒、发明家爱迪生、拳王阿里、媒体大亨特纳、歌剧女皇卡拉丝、圣雄甘地、女飞行家埃尔哈特、电影导演希区柯克、舞蹈家玛莎·葛兰姆、《芝麻街》木偶之父吉姆·亨森、建筑师弗兰克·赖特与画家毕加索均出现在镜头前,他们18个人在广告中被称为“疯狂的家伙,真正改变世界的一群人”。

  乔布斯在配音独白中向他们致敬,他显然期待自己能与他们比肩,甚至,他那时已经认定自己应该和这些人物比肩。那些人物中,爱迪生比乔布斯大108岁。100年后,人们对乔布斯的评价是否如同今日爱迪生的历史地位?

  事实上,乔布斯已经成为活着的“神”,苹果刻满了他的强烈风格烙印。神的存在只能在神奇的年代。正如今日,人们正经历着媒介的千年大变革:从纸质印刷品到电子阅读,从桌面电脑到移动电脑,从CD到电子音乐。在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纸之后,以文字符号为核心的媒介已经近2000年没有革命性的进展。融合了文字、声音和图像的多媒体正在一步步取代其他所有的媒介。正是iPod、iPhone、iPad,这些最成功的移动终端,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媒介进化中重要的一环,这是乔布斯和苹果有如今影响力的最根本所在。

  但这不会是全部。100年后,iPod、iPhone、iPad都会变成史前的古董,甚至,要不了10年就会成为古董。革命性的媒介终端进展会进一步改变人们的生活。放在这个更大的象限看,乔布斯只是璀璨群星中的一颗。应该说,在当今,他也只是群星中的一颗,只是更为特别。

  现在这些让我们震惊的苹果产品注定只会是流星,甚至苹果公司也可能会是流星。不过,乔布斯已经成为了他想成为的那个人——Think Different。

  就像他描述的那些疯狂人物那样,他一生离经叛道、桀骜不驯。他似乎也糅合了这些人各自的某些特点,所以才如此难以形容。他是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企业家,也不完全是。他是跨文化的符号,只有把疯狂的家伙们的难以言说的共通之处集纳起来,才可以精确地描述出乔布斯。

  作为乔布斯的补充,出现在Think Different平面版广告中的人物还有:摄影家亚当斯、广告人伯恩巴克、第二个登月者奥尔德林、喜剧明星卓别林、人权活动家罗斯福夫人、电影导演科波拉、动画明星蚂蚁飞力、电影导演卡普拉、黑人棒球明星罗宾逊、灵长动物学家珍·古道尔、吉他手亨德里克斯、民谣歌手琼·贝兹、电影制作人约翰·休斯顿、爵士乐手戴维斯、南非前总统曼德拉、LOGO设计师兰德。这些都是乔布斯的志趣,帮助我们完成乔布斯的人格拼图。

  极客人格

  用人物堆积或形容词罗列来描述Think Different这个开放性的slogan是如此吃力。贯穿乔布斯一生的是这种离经叛道的极客人格。

  离经叛道包括道德上的,和所有人一样,乔布斯也是矛盾的并且神性与阴暗共存。私生活上,他早期对私生女的态度为人诟病,与创业伙伴在利益分配上不择手段的小聪明也成为笑谈。

  那么多形容词中,温文尔雅从来是与乔布斯绝缘的,他永远为了目的咄咄逼人、独断专行,而且脾气暴躁。他可以说服并不富裕的养父母让他去上昂贵的里德学院,但很快果断放弃。他可以说服创业伙伴全心全意和自己携手。他可以亲自给记者打电话进行媒体公关。他可以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竞争对手们,包括IBM、盖茨和微软、谷歌。但是,当1997年苹果陷入困境时,他又会选择与死对头微软合作。

  在苹果公司,乔布斯是独裁者。出生于美国战后婴儿潮的乔布斯,在青春期经历了垮掉的一代,受左派思潮影响甚深。从出生便被父母抛弃更是他自己分析的叛逆性格的重要养成。在21岁创业之前,他尝试过丰富多彩的人生可能,热爱各种自然科学、艺术、电子产品,沉迷于宗教,像金斯堡那样吸食迷幻剂。

  16岁时,他就和沃兹尼亚克通过研发出售可以非法拨打免费电话的blue box赚钱。最终他们用极客的方式开发出苹果电脑。比极客更极客的是,苹果电脑是面向大众的,并且是艺术、技术和人性的结合体,乔布斯在里德学院休学后旁听的书法课知识都用上了。苹果带给电子产品的变革都是革命性的、打破陈规的极客思维的结果。

  同时,苹果产品简约的工业设计,改变了一代人的审美。这是因为乔布斯左手率领一群极客,右手融合流行文化和禅宗,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气质的、广为社会主流接受的文化符号,而不仅仅是电子产品。

  于是,极客的苹果成为了中产的苹果,打破体系的苹果成为维护庞大体系的苹果。这并不矛盾。这正是独裁与极客的结合,研发上用极客来创新,商业道路上用独裁来确保利益最大化。

  盖茨是乔布斯一生的敌人和朋友,他们同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各自独领10年风骚。商业上他们一样不择手段获得巨大成功。但是极客人格是两人之间最大的不同。盖茨积极投身主流社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乔布斯和苹果没有做任何为人所知的慈善活动,惯常的装点门面的也没有。

  Stay Hungry,Stay Foolish是乔布斯Think Different的具体路径。这句他青少年时从《全球目录》杂志看到的话成为终身的人生格言。2005年在斯坦福的演讲,乔布斯向公众公布自己一年前罹患胰腺癌的事实,对自己的人生做了推心置腹的诠释,并把这句格言送给世人。他当时期许自己还能有10年时间。事实上,他只获得了6年,但这是多么疯狂的6年。你要知道,iPhone是那次演讲2年后才发布的。

  Think Different的广告词也许是给乔布斯最好的悼词,乔布斯说——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致敬!

  他们我行我素、桀骜不驯、惹是生非。

  就像方孔中的圆桩,他们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他们既不墨守成规,也不安于现状。

  你尽可以赞美他,否定他,引用他,质疑他们、颂扬抑或是诋毁他们,不过唯独不能漠视他们。

  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让人类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

  因为只有疯狂到认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他只是个凡夫俗子

  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乔布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了家人。

  记者/邵乐韵

  史蒂夫·乔布斯走了,万般不舍的“果粉”寻了个自我安慰的借口:上帝也想玩iPhone,于是召唤走了“乔帮主”。

  狂热崇拜者奉之为神,但乔布斯确实是个普通人。维珍集团总裁理查德·布兰森说,许多人从乔布斯的生平事迹中汲取勇气——他是个被领养的孩子,高校辍学者,几经沉浮的企业家,与病魔抗争的斗士——从他的人生和职业成败中,我们多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乔布斯的密友、内科医师奥尼什则一语到位:“他实实在在是个‘凡夫俗子’,远比大多数人以为的更有血有肉,这正是他伟大卓绝之处。”

  原来是个小捣蛋

  听乔布斯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你会觉得,他其实就像隔壁邻居家的小子。

  因单亲母亲无力抚养,乔布斯刚出生不久,就被养父母保罗和克拉拉抱走了,前提是,这对蓝领夫妻承诺,将来一定让这孩子上大学。

  乔布斯孩提时生活在南旧金山的一座工业城镇,性格活泼多动,几乎早上起床就开始捣乱。有一次,他为了知道杀虫剂是什么味道,居然就搞来一罐喝下去;还有一次,他把一根发夹塞到电源插座里,想看看会发生什么反应;他对着邻居家的摄像机做鬼脸,骑着车在街道上朝街坊大喊大叫。

  “我成长的街区有许多孩子。上学前,我父母就教我读书,所以等我进了学校后觉得很无聊,开始变得调皮,总是影响老师上课。”1985年初,乔布斯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专访时回忆这段淘气岁月。颇有点离经叛道精神的他,对学校程式化的教学方式不屑一顾,又患有阅读障碍症,与老师相处越来越差。小学三年级时,他把蛇带到教室里吓唬人,还往老师办公室扔爆竹。因为经常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学校几次勒令他退学。

  直到四年级,一个叫伊莫金·希尔的女教师让乔布斯定了性,他称她为“了不起的老师”。“她只用一个月就对我了如指掌,并极力敦促我学习,甚至会说‘我真希望你能完成这些作业,你要是能完成我就给你5美元,就这样,她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那一年我学到的东西比任何一个学年都多。”后来,学校想让乔布斯跳过五年级直升该校初中,不过他父母拒绝了。

  与此同时,乔布斯和同龄伙伴也有点格格不入。多年后,有同学这样描述乔布斯:他是个孤单、爱哭的男孩。他们曾一同参加过游泳队,这也是他参加的为数不多的体育运动。“如果比赛失败,他会跑到一边哭。他和别的同学也难相处。”

  虽然乔布斯小时候比大多数孩子更淘,但也比其他孩子显得更聪明。养父保罗是机械工程师,又是汽车迷,经常拼拼装装,小乔布斯受此影响,从小也对摆弄电子产品有着浓厚兴趣。

  1967年,乔布斯一家搬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斯阿尔托斯(即后来形成的“硅谷”北部地区),邻居中有许多是电子公司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充满了浓郁的科技氛围。好学的乔布斯利用便利机会,向科技人员请教各种问题,放学后就去淘废弃不用的电子元器件,然后拆开来看个究竟。工程师们很喜欢这个爱钻研的男孩,有一次,一个工程师从实验室带了一个碳晶麦克风给他玩,乔布斯爱不释手,问了很多细致的问题,工程师就把麦克风送给了他。

  上中学后,乔布斯认识了一个律师的孩子——比尔·费尔南德斯,两人都矮小瘦弱,个性强烈,与其他同学玩不到一块,最大的共同乐趣就是鼓捣电子元件。乔布斯对喜欢的事情显现出的专注和热情,在日后的苹果产品研发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平时与人交谈,乔布斯常和对方靠得非常近,然后对自己的最新发现滔滔不绝,别人几乎插不上话。一位熟人曾形容“和史蒂夫·乔布斯谈话就像是从灭火的水龙头那里接水一样”。乔布斯才智超群,却不苟言笑。有时人们能看见他笑,但那种真正的、毫无拘束的笑却是少之又少。

  高中时期的乔布斯依旧是个叛逆小子,尝试抽大麻,爱听鲍勃·迪伦和披头士乐队的歌。他研读莎士比亚、迪兰·托马斯等人的经典作品;看过《白鲸记》后,对创意写作课产生兴趣。高三时,乔布斯被获准用一半时间到斯坦福去上课。曾与乔布斯同窗6年的布鲁斯·考特尔回忆:“我们一般人都习惯于稳稳当当地处理自己的事情,但史蒂夫不一样,他紧赶时间,往往用别人一半的工夫就能把整件事做得非常漂亮。”

  如当初承诺的那样,保罗和克拉拉把儿子送入大学——俄勒冈州的里德学院。乔布斯开始探寻生命的真谛,阅读了蒂莫西·里瑞、理查德·阿尔伯特(哈佛大学的两位教授,均是嬉皮士运动精神导师)和盖瑞·施奈德(美国原生态诗人,“垮掉派”代表人物之一)等人的作品;《一座小行星的饮食》对他成为素食主义者产生影响;印度的佛教则让他逐渐告别了迷幻药,诚心修性。

  但是,就像你们已经知道的那样,乔布斯并没有完成大学学业。这所私立学校的学费昂贵,他不忍心再加重父母的负担。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开学典礼讲话中,乔布斯提到他在里德学院的这段时光:“那并不浪漫。我没有寝室,只能借宿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为了5美分,我去回收可乐瓶,并以此维持生活;每周日晚,我都步行7英里穿过整个城市前往克利须那寺,只为好好吃一顿。”

  虽然只上过6个月大学,乔布斯仍然说,大学时光对他“影响巨大”。沐浴了60年代的理想主义风潮,他更喜欢从哲学角度而不是实用角度看待问题。而如今的商科学生,更多是从功利角度出发。“在这一代人中,有许多人一生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为他们已经放弃了自律,无甚可依。我的许多朋友既有那个时代的理想主义,又有一定的实用主义。他们看到一些人到了不惑之年,仍然站在食品店的柜台后面工作。他们对此十分警惕。在食品店上班并非坏事;但如果与你的理想不符,就是坏事了。”

  父亲、妹妹和女儿

  1997年,乔布斯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纠正记者将保罗和克拉拉称为“养父母”的说法,他认真地说:“他们就是我的父母。”    对于亲生父母,乔布斯的态度是好奇而疏离。《花花公子》曾询问他有没有试图找过他们,他说:“对于一个被收养的人而言,想要知道某些特质从何而来是非常自然的好奇心。但我主要是一个环境论者。我认为你的成长方式、你的价值观以及你看待世界的多数想法,都来自你的成长经历。但是有些事情却不符合这一点。我想,对此抱有好奇心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也的确做过。”当记者追问寻亲是否成功时,乔布斯回避道,“我不想谈论此事”。

  事实上,乔布斯后来与生母乔安娜恢复了往来,但始终没有与叙利亚裔的生父阿卜杜拉·法塔赫·詹达利说过话。据说詹达利得知儿子成为苹果公司CEO后,曾发过几封电子邮件给他,但都未获回复;他也没打电话给这个儿子,“可能听上去有些奇怪,但是,即便我们两个人都处于临终之时,我还是没有准备好打电话给他”。

  詹达利说,“如果说,我并不因为缺席儿子这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生旅程而感到难过的话,那我一定是在撒谎。有哪个父亲不会那么想呢?即使他(乔布斯)不是一家获得巨大成功的公司的总裁,我依旧会那样认为。”他曾希望,“在一切还没有太晚之前,他会来找我,因为即使只是和他去喝一次咖啡,只要一次,我都会很开心。”但是这个愿望,再也没办法实现。

  27岁时,乔布斯他获知自己还有一个亲妹妹莫娜·辛普森,由生母在威斯康星州带大。《纽约时报》认为,与妹妹莫娜认识后,乔布斯开始对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有了新的认识。“莫娜与乔布斯的生长环境、背景截然不同,外貌、品行却惊人地相似,这令他感到震惊。他觉得与妹妹的相识过程简直就像在做某种基因测试。”

  虽然他们都不曾在媒体上渲染过,但兄妹情深不言而喻。乔布斯经常到曼哈顿看望妹妹,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我们是一家人,她是我在世界上最好的朋友之一。我每隔几天会给她打电话聊天。”辛普森则说:“哥哥和我非常亲密,我极崇拜他。”

  辛普森是一个作家,其作品中似有一些家人的影子。她的第一部小说《芳心天涯》描写的是女儿与母亲艰难的生活,第二部作品《失去的父亲》显然也容易让人产生联想,而1997年发表的第三部小说《一个凡人》中,那个“极度自恋”的天才、硅谷从事生物科技的大亨汤姆·欧文斯被认为有乔布斯的影子:都是素食主义者,都喜欢穿蓝色牛仔裤,信仰自由市场竞争。在书中,欧文斯最初被描述为一个古怪的利己主义者,忙得连厕所也懒得冲,待人冷漠。但结尾处,主人公选择重新开始,结婚并且拥抱家庭生活。

  人们开始猜测欧文斯与乔布斯到底有多相像。面对媒体的探询,辛普森迟疑了一下,说:“我知道人们喜欢在现实生活中找作品主人公的原型,但我写的不是传记……为什么大家对作者的私人生活那么感兴趣呢?许多小说家的生活其实相对枯燥……我想我并没有在任何一部书作中透露家庭隐私,并没有泄露什么秘密。”乔布斯则这样回应《纽约时报》的记者,“在怪癖方面,大概有25%的相似度,但我不会告诉你这25%到底是哪个部分。”

  乔布斯自己也曾扮演过“缺席父亲”的角色。1978年,他高中时期的女友克丽丝·布伦南生下了与乔布斯的女儿,但两人已经分道扬镳。时值乔布斯发布苹果的一款新电脑,他给电脑取名“Lisa”,而那个新生婴儿也叫“Lisa”。然而,乔布斯对女儿的爱显然远不如电脑,他一度拒绝承认自己是孩子生父,甚至不惜在法庭称自己无法生育——当然这不是真的,日后他和妻子劳伦·鲍威尔是育有三个孩子的。

  私生女丽萨一度靠母亲申领救济金养活,直到她2岁时,乔布斯才承认了父女关系。1986年,丽萨与父亲恢复了联络,关系逐渐改善,并且在1991年左右,搬去与乔布斯夫妇同住,也因而有机会更加了解作为父亲的乔布斯。

  在乔布斯的资助和鼓励下,丽萨完成了在哈佛大学的学业,成为一名作家兼记者,旅居欧洲。2008年2月,时尚杂志《Vogue》刊登了一篇名为《托斯卡纳的假日》的文章,是丽萨回忆曾在意大利度假时的一段情感经历,文中一段提到了父亲乔布斯。

  “在加利福尼亚,我主要由母亲独立抚养。我们物质并不丰富,但是母亲待我温柔,日子过得愉快。我们常常搬家、租房。父亲是个有钱的名人,后来我与他一起度假,搬去和他住了几年,逐渐了解他,发现了另一个光鲜亮丽的世界。但我知道父亲和母亲的生活无法融合,与他们中任何一个一起生活,我总是很想念另一个。”

  苹果公司的控制狂

  2004年的夏天,刚刚完成富兰克林和爱因斯坦传记的沃尔特·艾萨克森接到了一个电话,乔布斯约他出来走走,主题是请他为自己写一部传记。艾萨克森半开玩笑说,第一个反应是“他是否觉得自己正好可以接在那两个伟人后面”。他拒绝了乔布斯,理由是“还没到时候,或许10年、20年你退休后可以”。

  而事实上,乔布斯刚接手了第一次癌症手术。看着他与病魔斗争,艾萨克森“逐渐觉得他的性格与自己所创造的产品是何其相似。他的激情,魔鬼的一面,艺术与控制欲等深深地融合到了他的企业运作里面,因此从那刻起我开始决定为他写一部传记以做创新的研究”。

  乔布斯的妻子劳伦认为,丈夫人格的两方面都在传记中得到了反映,而且不能断章取义。她说:“与很多有非凡天分的人一样,他并不是在所有方面都同样优秀。他没有社交风度,不会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但是他高度关注如何发挥人性的作用为人类造福,如何使人类进步,并给人类创造正确的工具去追求进步。”

  保罗·艾伦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微软早期曾为苹果的Mac个人电脑开发软件,那时候艾伦就跟乔布斯有过不少争执。在回忆录中,艾伦写道,乔布斯从不在乎别人怎样看待他。

  一次,艾伦和盖茨去加利福尼亚首次观看Mac的演示,乔布斯和Mac的核心工程师安迪·赫茨菲尔德坐在一起。不巧,Mac开机不到一分钟就死机了,老乔为此十分光火,当场就吼赫茨菲尔德:“这他妈的是怎么回事?人家大老远来,这就是我们要展示的东西吗?我们只能做成这样吗?30秒就动不了?你他妈的是怎么回事?”

  多年后,艾伦看了电影《硅谷传奇》(主要讲述微软和苹果两家公司的崛起和竞争),他感觉电影里刻画的乔布斯就是一个“卑鄙的大混蛋”。当再遇到乔布斯,艾伦问他是否喜欢这部电影,乔布斯说:“我觉得扮演我的演员把角色给演活了。”

  作为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乔布斯简直就是个控制狂,什么都要亲力亲为。每周一早晨,他把多种专业的专家召集在一起,审视产品,检讨设计和执行改进,这个习惯被严格执行了十多年。每周四,他还要召开一个市场与沟通会议。

  少有CEO像他那么兢兢业业地关注每一个细节。谷歌工程副总裁维克·冈多特拉称乔布斯是“见过的最伟大的领导者”。冈多特拉回忆,2008年1月的一个周末,他在参加宗教活动,突然手机响了。他看了看手机,上面显示“未知号码”,于是按掉了来电。宗教活动结束后,冈多特拉发现了乔布斯的一条短信:“维克,你能否打我家里的电话,我有些急事需要讨论。”冈多特拉当时负责Google的手机应用,经常和乔布斯打交道,于是他立刻回电,说自己正在参加宗教活动,而且看到是陌生号码,所以没有接。乔布斯笑说,“维克,除非打电话的人姓名显示是‘上帝’,不然你永远不能在宗教活动时接听电话。”

  乔布斯接着问冈多特拉:“我正在看iPhone上的Google logo,对那个图标不太满意。Google 的第二个O的黄色不太对劲。它很糟糕,我让格雷格(技术人员)明天去修改,你觉得怎么样?”几分钟后,维克收到了乔布斯的一封邮件,标题是“图标救护车”,请维克与格雷格合作解决问题。

  虽然是件小事,但对苹果迷维克·冈多特拉来说,乔布斯追求完美的态度让他印象深刻。对待手下员工,乔布斯也用同样的要求:一个有效的苹果会议应包括一个任务清单,每个任务项旁边对应一个“直接责任人”,这个人必须确保任务得以完成。至于对副总经理以上的高管,更没有借口搞砸。

  “因为他,我每天要工作20小时。”一名工程师说。而乔布斯自己每年有两天年假,自1997年就任苹果公司总裁以来,年薪为象征性的1美元。

  乔布斯把产品的优雅和易用性结合得天衣无缝,但这也正是苹果受人诟病之处——产品系统和设计过于封闭,批评者认为这有悖用户的最大利益最大化。但乔布斯的牛气在于,能够做到先于其他竞争者,带给百万用户最新的技术。他的远见卓识让苹果走在行业前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20多年前他就自信断言:“这个行业需要创新,而创新会来自我们。这是我们唯一可以与他们竞争的方式。如果我们足够快,他们就追不上。”

  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乔布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了家人。有美国媒体称,一位熟悉内情的人透露,10月4日苹果公司发布iPhone 4S,在乔布斯家里建立了一个特别的私人视频,可以让他从家里的病榻上观看现场发布会。在发布会结束时,乔布斯的脸上现出微笑,仿佛说“一切都很好”。第二天,他便离开了人世。

  谷歌中国前高管、B2C网站lightinthebox创始人郭去疾的一段话,被频频转载:乔布斯是戏剧人生最精彩的诠释者:你可以出身卑微,但必须卓然不群,纵使你将众叛亲离,也注定要从头再来。最迷人的剧情不是后来居上,而是王者归来;最伟大的战局不是尖峰对决,而是独孤求败;最完美的谢幕不是激流勇退,而是戛然而止。美人难免迟暮,英雄方能不朽。浪花淘尽,正是好处,却是了处。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乔布斯

  每一个受访的苹果员工告诉王咏刚,他们很愿意在像乔布斯这样的“混蛋”的领导下工作,原因很简单——这个混蛋可以改变世界。

  撰稿/钱 江

  全世界最想念的人?恐怕非乔布斯莫属。没有任何一个人的辞职,能引发全世界“地震”;也没有任何一个外国人的“iQuit”,会让全中国各地的报纸在那一天不惜拿出整个头版集体表达“iSad”。

  一个叫做王咏刚的中国人,用一本厚厚的《乔布斯传:神一样的传奇》寄托了中国果粉的哀思。这位资深IT工程师兼作家说,老朋友走了,但这个疯子忘了关机——其实老乔根本就没想过。

  改变世界的美国独立日

  王咏刚不是一般的果粉,Google高级工程师、Linux团队技术负责人的身份,保证了他的“粉”的技术含量。“很多人‘粉’的是这个符号,也有人‘粉’产品或乔帮主个人,我‘粉’的是他的思维方式。”可能只有IT人了解IT人,就像沃兹为乔布斯的复出高兴一样,“我们不是看见这个人成功,而是他坚持的理念思路成功了”。而王咏刚的“粉史”,要追溯到1997年,王咏刚还在北大信管系读书时,“那年全球金融危机、香港回归,同样回归的还有乔布斯,历史的重大风云际会之时,英雄的遭遇尤为耐人追寻”。

  1997年7月4日,星期五,美国独立日。这一天,关心高科技板块的美国人发现,一只本来就在低位徘徊的股票从上午一开盘就不断探底,连续创造12年来的新低。不足14美元的股价触目惊心,让这家叫做苹果、经营20余年的电脑公司市值蒸发殆尽。事实上,这只股票从1996年初就呈现一溃千里的架势,从将近50美元狂跌下来。这个时候,许多分析师甚至连预测这家公司何时倒闭的心情都没有了。

  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弗雷德·安德森直截了当地对几位董事说:“已经快降到13块钱了,再跌一点点,账面上就要资不抵债,我们恐怕就要谋求破产保护了。你们想眼睁睁地看着公司陷入绝境吗?想想办法吧!”

  如果这家公司真的因此而倒闭,毫不夸张地说,今后十几年里,地球人的生活方式将受到严重影响。就这样,一位董事拨通了乔布斯的电话,劝说他回来重新担任苹果公司的CEO。

  电话另一头,乔布斯的声音低沉而平静:“很抱歉,我不觉得我能拯救苹果。苹果已经快完蛋了。现在的苹果,既没有好的产品,管理也一团糟。除了还剩下一个有点儿影响力的品牌外,苹果什么都没有了。”

  “你知道吗?”这位董事问乔布斯,“如果你不回来,不做一点什么的话,股票还会继续下跌,马上我们就会资不抵债,就不得不考虑申请破产保护了。而且,甲骨文公司的拉里·埃里森一直虎视眈眈,要收购苹果。想一想吧,这是你亲手创建的公司。公司状况再差,也还算是你的孩子呀。你忍心看着自己的孩子流离失所吗?”

  乔布斯似乎被说动了,他沉吟了片刻才回答道:“我需要想一想。”

  “可是,时间不等人呀。”董事在电话里着急地说,“只要你答应出任CEO,公司的股价就一定能回升,我们就有机会、有时间拯救公司。”

  “我还是要想一想。”乔布斯依然冷静,“而且,我需要和太太商量一下。”

  时间回到12年前,当苹果公司的董事会站在当时的CEO约翰·斯卡利一边,与乔布斯彻底决裂的时候,乔布斯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愤怒、迷茫、失望、痛心,茫茫四顾,不知道该向何处去。从1985年到1996年底,在将近12年的时间里,乔布斯被自己亲手创建的公司抛弃,与苹果断绝了关系。在那之后的很多年里,他都无比强烈地渴望“复仇”。至少,他想通过新创建的NeXT公司证明自己的实力,让苹果的董事会意识到,当初抛弃自己的决定无比愚蠢,是个天大的错误。但是很遗憾,那12年,乔布斯和苹果的走势在双双一路狂跌,谁也没能证明自己。

  第二天,乔布斯在电话里说:“我太太并不认为我出任苹果CEO是个好主意。我自己也还是担心,苹果是不是真的有未来。”

  “可是,作为你亲手创建的公司,至少应该尝试一下吧?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你更热爱苹果了。也许,哪怕先尝试一小段时间?或者……我们换个方案如何?就临时过渡一下?比如,你来当临时CEO,直到我们找到合适的CEO人选为止,怎样?”

  “临时CEO?嗯,这个主意可以考虑。”乔布斯又思考了好一阵子才说,“好吧,请给我90天的时间。我想看一看,苹果是不是还有救。”

  1997年8月6日,苹果公司宣布史蒂夫·乔布斯进入董事会;9月16日,乔布斯被公开任命为苹果公司的临时CEO。随着这一系列消息的公布,苹果的股价震荡上扬,公司暂时摆脱了濒临破产的尴尬境地。但这更多是出于一种明星效应——当一位曾开创个人电脑黄金时代的昔日明星,在远离媒体视线和公众热点多年后又重新回到舞台中心,人们自然会心存好奇。期待的眼光不少,但质疑的声音更多。

  当时的业界巨头,戴尔领导人迈克·戴尔就对乔布斯出任苹果CEO的做法颇不以为然,他用半忧虑半嘲讽的口吻说:“如果我在苹果公司,我会关闭这家公司,把钱还给股东。”

  微软老大比尔·盖茨则在一次后来才被披露出来的谈话中说:“乔布斯想再次掌管公司,这是在浪费时间。我搞不懂他为什么还要出任苹果的CEO,他知道,他没可能赢的。”

  假如历史是场赌局,假如让1997年的人们对乔布斯能否拯救苹果下注,有人会把赌注押到乔布斯一边吗?假如有人在1997年预言说,回归后的乔帮主能让苹果公司的股价在15年内上涨100倍,有人会信吗?

  不过,今天的我们已经知道,这场赌局以乔帮主的大胜告终;99%的赌徒都会输得一干二净。历史就是这样善于打哑谜,历史就是这样难以预料。

  今天,在纽约、旧金山、北京、上海、巴黎、伦敦,在地球上每一个角落,被咬掉一口的苹果标志随处可见,满街都是膝上捧着iPad玩“愤怒的小鸟”、手上拿着iPhone漫游互联网、戴着耳机听iPod音乐的年轻人。

  想象一下吧,如果1997年的乔布斯像大多数人一样对苹果彻底失去了信心,如果没有乔布斯回归苹果后的一系列神来之笔,今天的高科技产业会不会暗淡无光?今天的生活时尚会不会缺了许多亮点?

  乔布斯不但拯救了苹果,还一手打造了前无古人,估计后面也很难再有来者的产业神话。苹果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市值于2010年5月一举超过微软,成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

  暴君还是明主?

  在采访的过程中,好多苹果员工都对王咏刚毫不掩饰:每个苹果人都有一个乔布斯是“混蛋(Asshole)”的故事,但每一个受访的苹果员工又都告诉他,他们也很愿意在这样的混蛋领导下工作,原因很简单——这个混蛋可以改变世界。难道只是因为一个有追求有眼光有人格魅力的领导,缺点是可以被人容忍的?

  苹果人都知道:乔布斯不给车上牌照——理由是,我是名人,万一被偷了怎么办?于是经常把车停在公司的残疾人车位。安迪·赫茨菲尔德在Macintosh团队时就目睹过这一现象。后来,更多的人拍到了乔布斯把无牌大奔停在残疾人车位的照片。赫茨菲尔德开玩笑说:“乔布斯可能觉得,残疾人车位上画的那个坐轮椅小人的符号,是在暗示那是为公司主席(Chairman)专门留的。”

  但当大多数公众把乔布斯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打上“暴君”和“暴政”的标签时,很少有人注意到,苹果员工的离职率实际上非常低,即便是在苹果最困难的时期,单纯因为不喜欢乔布斯的管理风格而主动辞职的人也不是很多。在一个暴君的暴政之下,大多数人都努力工作且乐此不疲,乔布斯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王咏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乔布斯既是暴君,又不是暴君。两种近乎相反的作风在他身上神奇地共存。在很多时候,他所表现出来的待人处事的方式,又完完全全是个聪明、大气、气度宽广的管理者。而这绝不是一面之词。苹果前主任工程师、盛大多媒体创新院院长陆坚曾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

  “那时苹果内部每半年举行一次专利奖励招待会,半年之内有提交新的专利申请的或有新颁发的专利的员工都会被邀请参加这个招待会。1999年下半年的专利奖励招待会在11月18日举行,我因为有一个新颁发的专利而被邀请参加。

  那天我去晚了,在一个叫“车库(Garage)”的大会议室里面坐在最后一排。过了一会儿又进来一个人坐在我身边,我一看是乔布斯。当时名义上他还是苹果的iCEO(临时CEO),而公司也还在寻找永久的CEO。不过大家都知道苹果不可能找到一个能取代这位iCEO的人。

  起初我和身边的iCEO只是相互地‘Hi’了一下,没有更多寒暄。后来我上台领了专利证书回来,我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乔布斯看到我领回来了专利证书,就说要瞧一瞧。看着精美的木匣,他连说了几次‘beautiful’。

  然后他问我是哪个部门的,做什么的。我告诉他我是QuickTime团队的,那个新专利是关于QuickTime视频压缩技术的。他饶有兴趣地又问了几个技术问题。后来他问那是我的第几个专利,我说是第一个。他扬起头,停顿了片刻后轻轻地说:‘我现在还记得拿到第一个专利时的感觉。’”

  不仅仅是对苹果总部的工程师和研究院,即便是对苹果专卖店的底层员工,乔布斯也会表现出和善的一面。苹果专卖店的基层员工伊恩·麦多克斯有一次在接待一位顾客时,让对方非常满意。那位顾客后来居然给乔布斯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表扬了麦多克斯的服务。乔布斯当即给麦多克斯发了一封邮件,同时抄送那位顾客。邮件的全文只有短短一句话:“好样的(great job)。”整封邮件全是小写字母,没有标点符号,没有签名。麦多克斯说:“这就足够了。”

  看到这里,谁又能说老乔不平易近人呢?

  当然,当老乔还是年轻人时,恐怕更桀骜不驯一些。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个疯子的钥匙就是他太太。王咏刚在采访中发现,他的结婚成家,对他性格改变非常大,“以前是放荡不羁的游侠,后来生了三个孩子,一心向佛,都有点往郭靖的方向发展了。像别人告诉我,他被邀请再度出山执掌苹果时,第一反应是‘我要和太太商量一下’,你信吗?我当时都没信,还是后来了解了更多背景才相信。”

  苹果传奇能否延续?

  对于苹果而言,一个好消息是未来两三年的产品发布计划已经敲定。

  撰稿/冯亦珍

  美国《新闻周刊》如此评价乔布斯的退场:假如说有一个玩杂耍的马戏演员清楚该怎样高调退场,离开热烈要求返场、满怀崇拜激情的观众,那无疑就是那个总穿着高领黑毛衣的人了。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

  当他还是一名中学生时,他的内心就有一种激情、冲动在蓄积。1971年,美国的大部分高校涌动着学潮,在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催泪瓦斯弥漫着校园,暴乱的学生四处逃窜。一直在冷眼旁观的一位长头发、大胡子、身着天蓝色牛仔裤的年轻人对身边的朋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不屑地说,“我们才是真正的革命家。”此后,“活着就为改变世界”这句话就成了他的经典名言。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寻乔布斯与他创造的苹果传奇奥秘,他的天才灵感、他的不拘一格与本能直觉的融合、他的交易才干和冒险精神是从何而来的?答案有很多,其中趋向一致的三重因素比较有说服力。那就是家庭背景、教育程度和青少年时代的社会环境。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他的生父阿卜杜拉·法塔赫·詹达利是一位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的叙利亚移民,生母乔安妮·辛普森,一位白人女孩,当时正在攻读硕士学位。他是两名威斯康星大学学生的非婚之子。他的父母在儿子出生不到一周时间里,就决定将他遗弃。住在圣弗朗西斯科的乔布斯夫妇决定收养他。

  乔布斯夫妇对他满怀爱心。但是他们身处蓝领阶层,有时会很无奈。中学毕业后,乔布斯选择报考了波特兰的里德大学,这是一所汇聚左派艺术家及知识分子,素有反传统文化大本营之称的学校。这正合他意。但在这里,他几乎花光了父母这一辈子的全部积蓄,在六个月后他就感到看不出上这个学的价值何在。所以他决定要退学。他只上了一个学期,就离开了。他成为著名的大学辍学学生之一。

  被遗弃、家境贫困,使他形成了惊人的意志力,以及为达到目标而奋力拼搏的百折不挠的精神。辍学使他能跟着的直觉和好奇心走,他学到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与此同时,他的青少年时代正逢美国的“新左派”运动和“反主流文化”热潮。“新左派”追求更为平等的社会秩序;“反主流文化”的玩世不恭,不受约束,这两股思潮的汇集,是青年乔布斯价值观形成的源泉。于是,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他开启了自己的美国梦。

  有评论家指出,他带来了一个随身的多元世界。他开拓了一个人和通讯世界、人和信息世界的紧密结合。这个结合没有人再能阻挡,世界上没有一种政治力量、科技力量能够阻挡人和整个世界的信息世界的结合。

  现今世界,不论有没有苹果产品,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苹果带来的变化。无与伦比的乔布斯的确改变了世界。

  苹果传奇是否还能延续?

  在乔布斯辞职、去世的日子里,世界各地都不约而同地发问,乔布斯离去了,苹果还会是那个苹果吗?没有了魔术师的苹果公司仍然能令人着魔吗?

  上海媒体的一篇评论文章说,他的才华能够复制,他的产品可以复制,他的管理可以复制,他的企业也可以复制,但唯独他的成功不能复制。

  但也有分析家认为,苹果在过去几十年的创造力,得益于这个公司的机制。虽然乔布斯在产品发展方向的决定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但这些机制已经深入到了公司的方方面面。他的品位、方法和哲学已深深植根于公司血脉之中。

  解码乔布斯的成功之道,人们在探寻答案。

  ——不把金钱当作企业的目标。“我们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打败竞争对手或者赚钱,我们的目标是做尽可能不平凡的事情或者更伟大的事情。”他的经营理念不同凡响。金钱对他而言似乎无关紧要。他在苹果公司只拿1美元的年薪。在他创办的NeXT被收购时,他将所获的价值150万美元的股票以最低价出售,只留下象征性的1股。他最痴迷的是精益求精的创新。

  2003年,乔布斯推出了iTunes音乐商店,这令音乐下载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当时苹果公司从每首歌的99美分中只能提取极小部分的利润,公司内部及业界许多人对这项计划持怀疑态度。但是,乔布斯认准了这一项目的非凡特质。随着时间的流逝,苹果通过iTunes音乐商店得到2亿用户。

  ——专注和简单。他说,这就是我的秘诀。简单比复杂更难,你必须努力让你的想法变得清晰明了,让它变得简单。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它值得你去做。因为一旦你做到了简单,你就能撼动大山。所以苹果产品更多的落点其实不在新技术,而在于一种新理念和新体验,也就是乔布斯所说的“人文”。他让用户迷恋于这种体验,使这种理念成为一种习惯。

  iPhone的独特之处,是“多触点”:可以用聚拢和放开拇指、食指的动作,把屏幕上的内容缩小或放大。这项技术不是公司内部研发的,而是来自一家2005年才归属苹果的小公司。乔布斯独具慧眼,立即将这项新技术导入产品,这又在业界和市场引起轰动。

  专注和简单还表现在,他把苹果的资源押注于相对较少的几种产品。乔布斯认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决策不是决定上马什么,而是舍弃哪些产品。这样的机制保证了资源不会到处浪费。

  简单也成为他的生活方式。他喜欢吃素。他衣着简单,黑色高领毛衣、天蓝色牛仔裤、灰色的运动鞋是他的标准配置。

  ——勇于冒险。上世纪70年代末,个人电脑风潮在硅谷出现,他的精力投入了个人电脑的创新。苹果电脑有了超越平凡的魅力,也曾创造过良好的销售业绩。但当时,人们对标准和规模的追求远胜于对个性和精致的要求。他无法与代表大众价廉物美的消费意识和规模经济的微软抗衡,于1985年被迫离开苹果。但等到金融危机来临时,传统的著名大公司被打垮,人们开始寻找精品和新权威,此时,乔布斯的坚持反而赢得大众的崇拜。苹果的精品策略使人感到苹果不会贬值。就这样,在金融危机后,人们惊奇地看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在为一个价格不菲的电子产品通宵排队。

  重返苹果不久,乔布斯的冒险举动再次轰动全美。他避开市场调查和核心团队,仅凭自己的本能直觉作决断。他让最有盈利前途的产品自废武功,而纳入前途未卜的新产品中。他打造超越性产品的行动遭重挫。iMac电脑,色彩大胆,线条迷人,但市场销售却奇慢。而另一力作Mac Cube电脑也很快成为败笔。2000年9月底至12月初,苹果的股票从53美元跌到14美元。公司在四季度亏损2.47亿美元。CBS市场监测把乔布斯列为当年最大的输家之一。乔布斯说:“我是我所知的唯一一个在一年中损失了2.5亿美元的人,这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转眼间在2001年1月召开的圣弗朗西斯科的苹果年会上,他的激情洋溢的演讲,使众多的果粉顿感振奋。他是那样的先知先觉,预见了数字生活的开启。当时,个人电脑为许多精巧的小玩意儿配备了接口。这些小玩意儿就是:音乐播放器、蜂窝手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同年的11月,苹果发布了iPod。之后iPhone也是这么做出来的。新产品的功能强大而多样,一面市就受到热捧。此后,只要苹果的产品信息一传出,消费者就趋之若鹜。

  ——融合优势。他说,“我们要研发科技与艺术交汇点的产品”。在IT领域,他的独特融合构想,开创了创新无限的广阔空间。他率先将技术的无限可能与娱乐业的炫目魅力结合起来,首次推出计算机合成图像,而后与迪斯尼公司合作研发制作了大型动漫电影,大获成功。他将音乐与通信技术相融合,在iPhone、iPad上能存储上千首歌曲,歌迷们心爱的旋律从此变得触手可及。还有影视、游戏等与通信技术的融合,为玩家能随时随地以游戏消遣时间、让影迷在世界各地收看流媒体铺平了道路。

  哈佛商学院教授大卫·尤弗亚说,“对于苹果而言,一个好消息是未来两三年的产品发布计划已经敲定。即使没有乔布斯,苹果80%至90%的新产品发布计划不会发生改变。对于苹果而言,真正的挑战在于之后的产品发布计划。苹果需要的是未来在再造和管理业务方面有新举措的领导人。”

  英国每日电讯的评论说,虽然苹果能否在产品上一如既往地坚持他们的理解和追逐,还有待观望,但那些把“苹果是乔布斯一个人的公司”的观点是不妥的。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词条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0

标签: 乔布斯四段人生

收藏到: Favorites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关于本词条的评论 (共0条)发表评论>>

对词条发表评论

评论长度最大为200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