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1月28日电(记者周凯)“伴着晨光,‘上海发布’今天正式上线了,这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微博。这里将为关心上海的您,提供及时准确的政务信息和丰富多彩的实用资讯……”今天上午8时40分,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实名认证的政务微博“上海发布”微博平台,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同时上线,吸引了大量粉丝的关注。
日前,上海市委提出,倡导政府部门开通政务微博,鼓励领导干部应用博客、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正确信息,汇集社情民意,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引导社会舆论。上海市政府新闻办表示,今天上线的“上海发布”,旨在及时发布权威的上海政务信息,努力提供涉沪实用资讯,积极与网友开展互动,回应群众关切。
据悉,“上海发布”首期推出早安上海、上海新闻、午间时光、灯下夜读等栏目,将组织微访谈、微活动、微调查,链接“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网站,为公众提供即时的信息服务。
截至今天17时,“上海发布”仅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就达到46725个,微博平台共发布微博10条,内容包括菜价抽查情况、空气质量预报、一周文艺菜单、保障房评选等,其中还有一条回复网友的微博。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蔡奇向腾讯网友大力推荐“上海发布”:“祝贺 @上海发布 正式上线!这是了解中国经济中心、国际大都市的主要窗口,向童鞋们推荐!政府部门信息集中发布的做法,也值得各地效仿”。
“上海发布”微博平台还链接上海政务微博群。首批亮相的是与上海市民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委办局、区县政府、社会团体、公共服务机构的官方微博。其中包括公安、交通、旅游、环保、民政、工商、教育、共青团、高校青年组织、志愿者团体、剧院、剧团,以及金山、虹口、杨浦、长宁、徐汇等部分区县政府官方认证微博。
据了解,目前在新浪网、腾讯网、东方网、新民网,共有实名认证的上海各级政务机构微博近600个、各级政府官员微博近300个。其中,“上海地铁 shmetro”在新浪微博拥有粉丝超过114万,在全国政务机构微博影响力排行榜上位居前列。上海市公安局名警、名队、名所系列微博,上海共青团“上海 12355”,上海教育考试院“上海国子监”的政务微博,在网友中拥有良好口碑。
上海“微博问政”总动员:首日粉丝数超14万编辑本段回目录
核心提示: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微博在新浪正式亮相。这个名为“上海发布”的微博,在上线首日的粉丝数就超过了14万人。
伏昕;孙小林 上海报道
11月28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微博在新浪正式亮相。
这个名为“上海发布”的微博,在上线首日的粉丝数就超过了14万人。“上海发布”首日共发布了14条微博,这个数字几乎等同于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一周发布的微博条数。
“上海发布”的内容以民生为主,还包括空气质量预报、交通状况、一周文艺演出菜单等实用信息。
“上海发布”、“成都发布”、“南京发布”正成为部分地方政府新闻办和宣传部门的官方微博代名词。
中央自上而下的政策要求,是地方政府官方微博集体亮相的原因之一。11月28日,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主任王晨在《人民日报》16版头条发表《积极开展微博客舆论引导工作》署名文章。
而地方政府也在各自尝试“微博问政”的社会治理创新。
新浪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初,通过新浪微博认证的各领域政府机构及官员微博已经超过18500家,其中政府机构微博9960家,个人官员微博8628个,全国已有15家政府机构、9名官员的官方新浪微博粉丝数超过百万。
“‘上海发布’的上线意味着全国四大直辖市新闻办已齐聚新浪微博,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政府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进入一个全新网络时代,开辟了政府社会化管理新道路。”新浪公关部的一位人士对本报记者说。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数字治理与移动政务实验室郑磊博士认为,“微博问政”从技术上能够提供政民互动平台,给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一些机会。但是能不能带来革新目前还是一个假设,要取决于政府在态度上、管理上、机构上能不能跟上,真正实现政民互动和管理创新的效果。如果仅仅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微博就容易变成政绩工程。
从本地到全国
郑磊博士曾参与过一些地区政府政务微博的培训与调研。
据郑磊介绍,今年上半年以来,上海市不少委办局已经选择在本地的东方网、新民网上先行开通微博。
“一方面完成开微博的任务,另一方面将自己躲在一个相对安全可控的平台上。东方网和新民网本身是上海宣传系统监管,而新浪是一家总部在北京的企业,相对而言可控性低一点。”郑磊说。
上海地铁、乐游上海等上海地铁运营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官方微博在本地网站平台试水几个月后,才在全国性的新浪微博上开通。
而这一次,“上海发布”上线是上海市政府的全面部署。在“上海发布”上线两周前,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也在公开讲话中大谈微博舆情。
俞正声指出,微博、博客等网络新媒体已日益成为舆论传播和热点聚集的重要源头,舆论热点的多发、突发、频发也已成为常态。“必须清醒地看到,回避和敷衍,犹如把头埋在沙中的鸵鸟,不能解决问题。”
而据郑磊介绍,在上海网宣系统已考虑成熟并明确要求的情况下,从今年年底到明年一季度,更多政务机构实名认证微博将进驻新浪微博,亮相“上海发布”平台,“现在无论你喜欢不喜欢都要上全国平台去游泳了”。
而提前进驻新浪微博且表现优异的上海地铁官方微博运营团队,已成为各个委办局拜访学习的对象,“上海地铁的官方微博是上海的一个亮点,粉丝一百多万,上次处理上海地铁10号线事故时候应对很成功,充分发挥微博平台的优势。”郑磊说。
上海地铁官方微博(微博)在运作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发生什么事件,把媒体召集来,速度再快也快不过微博,而有了微博之后就拥有了一个“自媒体”,一来可以有效避免媒体断章取义,二来,政府不可能全天开信息发布会,而政务微博则可以随时解释辟谣和澄清问题。
“各委办局集体进驻微博后,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能力也有望得到提升,这将成为上海微博问政的一个亮点,目前如此大规模整体开微博的政府还不多”,郑磊说。
必然趋势
从事电子政务研究的郑磊在去年末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微博问政上来。两年前,他注意到当奥巴马政府开始使用新媒体twitter、youtube的时候,微博对于中国政府而言还是新兴事物,各个地方政府对微博也比较谨慎,始终持观望的态度。
但去年年末,情况开始发生变化。
一方面,微博本身发展迅速,成为社情民意表达的平台;另一方面,高层官员开始认识到,随着微博的影响力逐渐上升,政府不主动用它就等于在微博时代把政府自己边缘化了。
郑磊认为这是因为党报的公信力正在下降,引导舆论达不到效果的话,就会变成自娱自乐,“必须要找到舆情在哪里,老百姓的声音在哪里。否则等到你要发声的时候就没有人听你的。”
据郑磊了解,上海这一次统一进驻新浪微博这样的全国平台,很多委办局仍然不是很情愿,一方面觉得增加了负担,另一方面也觉得增加了风险,上了微博被人拍砖挑刺。
网宣系统从中央到地方基本上达成了共识,“尤其是九月国新办王晨召开发布会之后,思路也基本比较清楚了。”郑磊说。
俞正声在两周前的讲话中也强调,正确的态度和办法是改进执政方式、提高执政效能,加快推进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努力在进网用网上有突破,在育网管网上见成效,争做敢用善用网络的先行者。
俞正声认为,“要勇于直面群众关注的问题,凡是群众关心、涉及并可能影响群众利益的,要力所能及地及时回应。”
上海高层的坚决态度,使得“微博问政”成为无法回避的必然趋势。
发布与倾听
“不应该仅仅是发布,更应该多倾听。”一位网民对于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官方的首条微博回复说。而网民们“要互动,不要发布”的声音也陆陆续续地以各种方式表达出来。
郑磊认为,相较于传统媒体,微博的最大差别就是其互动的平台功能,“发布对于政府而言控制性比较强,字斟句酌。虽然可控性强,但是互动效果不好,回应是官方、敷衍式的互动。”
这也与技术手段的制约有关。网站形式利于发布,但不利于互动,因为互动需要网民不断回访门户网站,比较麻烦。微博的优势在于,一旦关注“上海发布”,不需要重复回访就可以接收到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发布的信息。郑磊认为web2.0从技术上而言已经解决了政民互动问题。“现在主要是态度上有没有互动,技术平台能不能发挥作用,不是技术问题,是态度问题、管理问题。”
郑磊调研中就发现,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没有真正利用微博的快速性、互动性等特点,开通政务微博之后不转发、不回复、也不互动。“我们把它叫做政府网站微博化,就是把政府网站搬到微博上。”郑磊说。
但是郑磊也发现有很多效果比较好的案例如at平安北京和at平安肇庆,它们的特色在于放低姿态,使用一些活泼的语言。
以浦东新区副区长张恩迪为例,他就开设了自己的微博,说话风格也和工作讲话截然不同,显示了新媒体的特点。
江苏省办公厅官员王兴亚也曾经就“微博热”和“微博问政”的问题进行研究,他认为在微博这个“市民广场”中,党委政府可以了解网民意见、宣传地方工作、表达态度观点、澄清事实真相、引导网络舆论、疏导网民情绪、主导形象传播。
王兴亚说,通过微博可以“构建一个成本最低、速度最快、最为直接的民意官意互动站、问计于民的新通道”。
地方政府官方微博开通后,还会遇到网民发布上访信息等棘手问题。郑磊指出,目前政府内部开通政务微博的部门是新闻办、网宣办,不具有解决上访问题的职能,除非未来将信访部门和微博运营的部门结合起来,而有些地方政府明确指出,微博不能作为上访渠道。
“现在信访部门还是不敢进驻微博,现在还不敢面对。比较好的微博团队会做一个舆情采集提供给具体业务部门。”
而如何面对批评投诉,郑磊认为,关键在于领导重不重视,给不给资源,有没有专业人员来应对、解释、澄清,有没有编制和经费。有些公务员积极性很高,甚至交给团委来运营,但是连手机流量补贴都不给。
新浪政务微博的人士则认为,也要给地方政府锻炼和时间,提高互动能力,学会应对质疑。“如果一上来就把它们搞趴下了,他们就干脆不搞了。”
以“上海发布”提升“上海公信”编辑本段回目录
“伴着晨光,‘上海发布’今天正式上线了,这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官方微博。这里将为关心上海的您,提供及时准确的政务信息和丰富多彩的实用资讯。我们聆听市声,传递信息,分享快乐,感受进步。欢迎围观,共话上海。”
昨天一早,由市政府新闻办实名认证的官方微博,在新民网、东方网、新浪网、腾讯网同时上线,以清新、平实的话语,迎来了首批“围观”的网友。
上海各界有理由也当有信心建立起如下认知:“上海发布”的上线,是市委、市政府顺应时势,引领社会舆论、凝聚城市共识、构建和谐上海的有为之举;是努力沟通和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在线桥梁”;是建设责任政府、依法治市、推进阳光政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帮手。
前不久,在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俞正声同志代表市委提出:“要按照中央《决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结合上海历史文化积淀和现阶段发展实际,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循此“施政理路”显而易见,切实保障民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进起点;先通达社情民意,以设身处地替民众着想作为疏导民郁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倡导包容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不回避社会矛盾尤其是不回避社会利益冲突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根据现有条件和可能,有针对性地化解最突出的民生纠结,以政府责任担当引领社会各界“各司其责”,倡导责任社会才能形成良性互动;诚信是公正、包容、责任的集合与升华。倡导诚信从执政角度“度量”,公信力是公权力之基石,只有党和政府率先讲诚信、践诚信,倡导社会诚信才具有真正的示范引领价值。建立于以上阐述,人们当可判,“上海发布”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城市核心价值取向必不可少的平台和载体。
我们对“上海发布”寄予厚望。我们亦要善意提醒,有了“上海发布”固然可喜,但要真正用好这一沟通平台,使其切实发挥作用,却有赖“上海发布”以及捆绑在此平台的本市其他政务微博的“博主”们拿出足够的政治诚意,投入充沛的运营精力。受互联网技术快捷发展带来的“人人可表达”之推动,国内舆论场已发生并仍将发生一系列的“规矩之变”,“温和与客气”不再是官民对话的惟一表现形态,民舆在一些时候,因利益诉求、价值判断的多元,以及对历史与国情缺乏全面把握,已出现脱离“现实和可能”,只图“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之苛求、严厉和抬杠。以豁达心胸作正面理解,舆论生态之变带来的过分挑剔甚至于存心找茬,亦会对政府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式)起到前所未有的督促作用。就此,随着“上海发布”的上线运营,各种客观的主观的、理性的欠理性的、合理的不合理的意见和诉求都会在该沟通平台大量呈现,如何冷静、淡定地予以应对,政务微博的“博主”们当有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以学会并适应在复杂和纠结的舆论裹挟下从容有序地开展工作。
海纳百川,上海有浓厚的开放底蕴。开明睿智,上海正修炼新的城市气质。以海纳百川之胸襟,以开明睿智之洒脱,以“上海发布”提升“上海公信”,以“上海公信”促推“社会各阶层互信”,上海当大有作为!